德國選舉制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德國選舉制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德)卡爾-魯道夫·科爾特寫的 德國統一史(第一卷)--科爾總理時期的德國政策:執政風格與決策(1982-1989)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选举也說明:自1949年开始,德国公民根据普遍、直接、自由、平等和不记名选举的原则选举任期4年的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当选的联邦议员“是全体人民的 ...

國立高雄大學 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文生所指導 陳冠樺的 重複提名制之研究:日本、德國、紐西蘭之比較分析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研究 (2020),提出德國選舉制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混合制選舉、重複提名制、日本選舉制度、中選區制、德國選舉制度、紐西蘭選舉制度、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選制改革、立法委員選舉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劉書彬所指導 曾筱筑的 德國右翼民粹型政黨AfD的崛起與其對德國政治之衝擊 (2020),提出因為有 民粹主義、右翼民粹型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分歧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國選舉制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德國大選結果省思則補充:... ○ (法新社柏林27 日電) 德國選舉委員會官網數據今天顯示,中間偏. 左的社會民主黨(SPD)以25.7%得票率,驚險擊敗總理梅克爾保守派. 陣營,後者得票率有24.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選舉制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德國統一史(第一卷)--科爾總理時期的德國政策:執政風格與決策(1982-1989)

為了解決德國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德)卡爾-魯道夫·科爾特 這樣論述:

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科爾有着鮮明的個人執政風格,對德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從政治角度入手,運用大量政府檔案、相關機構文件和訪談記錄等珍貴文獻,梳理了科爾總理領導下的聯邦德國政府政策發展的歷史脈絡,並結合案例分析,力圖完整呈現科爾總理執政時期的治理策略和政府行為。作者認為,在科爾執政期間,聯邦德國對東德的政策有很大發展,並對兩德的統一最終產生了積極效果。卡爾-魯道夫·科爾特(Karl-Rudolf Korte),政治學和哲學博士,1958年生於哈根,先后在美因茨大學和圖賓根大學學習政治學、日耳曼文學和教育學;l984年通過國家考試,l988年在美因茨大學獲博士學位,1991年在哈佛

大學任肯尼迪研究員,1997年在慕尼黑大學通過政治學教授資格答辯,曾任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德國研究組主任,慕尼黑大學政治學系編外教師;出版多部關於德國政治體制、比較民主研究、德國統一進程和歐洲一體化的著作,1998年出版《聯邦德國選舉制度》一書。劉立群,男,1954年生於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原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歐洲學會理事、德國研究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63年—1970年5月在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德語,1972年5月—1975年8月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學習,1975年9月—1978年9月於北京化工二廠擴建外辦任翻譯,1978年10月—19

81年9月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國語言文學專業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1年底—1993年3月於人民出版社任編輯、副編審,1993年4月至2008年6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2001年起,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7月調至北外德語系任教授。研究領域:哲學理論、國際問題。劉宏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文科碩士,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 第一章 德國政策與執政的藝術/1第二章 德國政策決策結構中的行政部門/14第一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治體系中的正式及非正式決策結構/15第二節民主德國政治體制中的行政決策結構/55第三章 政府行為的發展過

程/64第一節權力建構過程:波恩政府更迭/64第二節沖突調解程序:德國政策立場之爭和第二份政府聲明/82第三節政府行為的操作層面:就職出訪和德意志內部關系談判日程/99第四節德國政策執行方案成形:總理個人的貢獻/114第五節首腦決策:科爾第一份民族形勢報告/122第六節務實合作:十億馬克貸款擔保和聯手施特勞斯/138第七節有關增加軍備的辯論:德德責任共同體/161第八節擴大政府中樞:特殊渠道談判和朔伊布勒的代理權/182第九節貿易結算授信額一攬子談判方案:首席談判代表的較量/198第十節實力較量:科爾的領導風格和德波邊界問題/212第十一節職能部門原則:文化協定/233第十二節決策壓力:198

6~1987年聯邦議院競選期間的政府行為/250第十三節鞏固權力的過程:組閣和加強德國政策的主管權限/267第十四節科爾的權力感:昂納克訪問波恩的政治籌划/285第十五節聯邦總理的外交克制:人權與民主德國的相關信息/333第十六節對德國政策價值觀基礎的考驗:聯邦總理遇到黨派政治挑戰/350第十七節談判策略:為人道主義減負的關聯交易(以過境貿易協定為例)/370第十八節黨內及執政同盟的壓力:決斷之年1989/389第四章 總結:科爾總理任職期間的德國政策/428第一節德國政策/428第二節決策過程/433第三節談判分析/439第四節執政風格/440附錄研究資料與研究方法理論框架444注釋//45

5原始資料目錄/678參考文獻/683媒體資料的分析使用/693訪談/694組織機構圖/696德意志內部關系相關領域的數據資料與文獻/702致謝/706各類名稱縮寫一覽表/708德國政策大事年表(1982~1989年)/712人名索引/729內容索引/749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民主德國)按《基本法》第23條的規定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下簡稱:聯邦德國),兩個德國在分裂了41年后終於重新實現統一。這次德國統一跟歷史上的第一次德國統一完全不同。1871年的統一是奧托·馮·俾斯麥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的,而這一次統一,如果從赫爾穆特·科爾總理198

9年11月28日向聯邦議院提出《消除德國和歐洲分裂的十點綱領》算起,到1990年10月3日舉行統一慶典,沒有放一槍一炮,沒死一兵一卒,不到一年即完成了統一。這是以科爾為代表的德國政治家的偉大歷史性創舉。德國統一,標志着以德國分裂為基礎、美蘇分治為特征的「雅爾塔體制」的解體,對於今后歐洲和世界局勢的發展,乃至德國的和平崛起有着深遠影響。

德國選舉制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當過兵的翁履中教授說,美國希望台灣做到三件事要證明你有意願防衛自己

第一、GDP3%的軍購 你要買到才證明你有防衛自己的誠意,目前已經史上最高,但還是只有2.4%
第二、後備軍人系統要做到像是美國國民兵一樣能戰敢戰隨時戰
第三、恢復徵兵制

阿富汗這件事情 對於美國人很驚訝的是

都已經準備那麼久了 是從川普就簽了說和平協議大概14個月

然後你不准攔阻我美國撤軍

那拜登上台也已經從五月多延到八九月了 才全面撤軍 為什麼撤成這樣?

我的觀察是這樣,就是說我覺得這一次 包括拜登自己的聲明,都可以看得出蛛絲馬跡

你看美國一直很自豪就是CIA中情局 還有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 他們說我們美國人的情報超強的

你要知道喀布爾是很大的情報中心 在中亞是很大的情報中心

對啊中亞都要經過喀布爾

基本上在喀布爾有非常多的情報資訊 ,你看他們花那麼多時間燒, 媒體都有拍到他們在燒資料

其實使館撤離都要把機密資料燒掉

這一次出現這麼大的落差 就是情報蒐集跟現實狀況的落差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你說美國情報已經最強最強了

不論是用電腦還是用衛星 這麼多的情報還是沒有辦法抓到真實的狀況

你就知道美國在阿富汗受到的挫折有多大

你再進一步來說 情報可以蒐集到電腦通訊這些東西 ,可是蒐集不到人的心

蒐集不到到底這些人第一就像拜登在抱怨的 ,他說你們阿富汗人根本不想打仗 ,根本沒有防衛的意志

然後政府告訴我們說你們會奮戰到底 結果,第一時間總統就跑了 帶了現金就跑了

1.69億美金

對啊所以這些情報的蒐集, 雖然美國這邊是情報蒐集到 塔利班的軍事實力真的是有限的

照理來說這個理呢, 就是阿富汗的政府到底會不會奮戰到底? 阿富汗的國民到底有沒有想打仗 ?

按照美國的判斷如果合理的情況之下 至少會抵抗

結果連抵抗都沒有 所以陷落的這麼快

你看今年六月跟大家說今年六月底吧

布林肯在國會的公聽會, 真的就有議員問到,說 你這個會不會一個周末就風雲變色 ,就是喀布爾就沒了

然後我們才知道 布林肯說什麼?布林肯說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他說議員請放心 你們禮拜五,好像禮拜五質詢 禮拜五大家放假回去 禮拜一情況還是在這裡,不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你看這個周末 就是禮拜五回家禮拜一就掛掉, 回個家就天地變色了

完全不見

而且你可以看華郵,有寫一個 非常完整72小時很精采

大家可以去看 他寫什麼他說這一次情報的落差 拜登還去 你知道這個禮拜拜登在大衛營度假

他就反映美國根本不知道狀況已經那麼嚴重

就完全不知道

然後美國白宮秘書大家看到那個女性, 那個莎琪她請了一個禮拜的假去做家族旅遊 ,結果被召回 你知道當兵最討厭被召回 全部都被召回啊

聽說他幕僚整個周末瘋狂寫稿 寫不出來,因為之前 就我們這樣講這個是紐時講的 他說他的幕僚全部被召回之外 ,拜登在大衛營 他說沒有辦法啊, 要打斷休假

對美國總統來講是很大的事情 他可沒有像台灣一樣, 總統一整年都不休假覺得自己了不得,

你要打斷拜登的休假然後把他抓回來, 幕僚就在白宮的戰情室在那邊寫稿, 然後蒐來蒐去

最後發的那一篇演講 其實大部分都說一切我都承擔, 但是沒有所謂最好的撤軍時機

任何時機都不好, 那就是在我任內發生,我就承擔

可是他中間有一大半的部分 怪到阿富汗本身上面

所以看得出來拜登的主要的主軸 不是說自己情蒐的問題,不是說美軍做不到

而是說阿富汗你自己你不做你的事 ,所以再怎麼樣我們都沒辦法幫忙

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有人說他是甩鍋

是啦他是以結果論來說 他說,你們自己不打我們也沒辦法打 ,但是也為未來的美國 會不會援助

其他的國家大概定了調

如果說你自己不做任何決定的話, 基本上美國就能幫的有限

有人在講說,今日阿富汗會不會是明日台灣

然後講出這個話的人就開始被罵了

就說你不應該不相信美國

我真的很想知道說到底大家拿什麼東西在相信美國?

對美國來講就是選民利益

請問在美國的選民為什麼要管你 ?講得很直白,美國的這些為了生活 為了今天的薪水要付今天食物的錢的這些人, 誰管你誰管你阿富汗打得怎麼樣?

我連日子在哪裡我都不知道了 ,有多少美國人是住在拖車裡面

你去問問看那些拖車裡面的人,說 我們要去救阿富汗, 我們未來要不要救台灣

你這是什麼問題大家用理智想一想就知道了

見鬼了

我就說美國給你三件事情

要做 我們說拜登為什麼說阿富汗,你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你如果做不到的話我不幫你

好了美國最近這幾年已經告訴你三件事情要做

那如果三件事情做不到 是不是美國會不會也是放棄 我們?

就說這三件事情政治人物根本不敢講 ,第一個GDP3%的軍購 你要買到才證明你有防衛自己的誠意

對啊,這是最簡單的要花錢

花錢大家願不願意花 買一大堆的軍購 可是我買這麼多還不夠因為現在才2.4% ,美國希望你買到3%

我們已經史上最多了,但還是不夠

美國第二件事情要你做的事,強化後備動員的能力

後備動員?我們的後備教召點召玩真的嗎?

大家捫心自問當兵的人就知道, 你叫教召點召

是不是像美國國民兵制度 然後玩真的?

現在美國很積極喔 上次來台灣那個坐在輪椅上的Duckworth, Tammy Duckworth

她很積極在推一個 她在推台灣夥伴關係法案

這個法案如果推成了 ,基本上是美國的國民兵系統 要跟台灣的軍方系統做結合 對接

你看台灣的反應, 台灣政府是說我們再來研究

為什麼不直接就說我們歡迎對接

因為台灣沒有國民兵

台灣沒有後備 台灣的後備指揮部

去了解台灣的軍方的結構現在精實案等等

後備司令部基本上是沒有軍隊的

但是美國看到你的結構 他說你有後備司令部 我們來後備司令部跟國民兵對接

接什麼那個插座根本不一樣

接什麼呢

再來這個部分做不到 美國人要台灣徵兵啊

要徵兵啊 要恢復徵兵制

政治人物敢不敢說

年輕人不好意思 我們親美抗中條件是大家回去當兵, 敢不敢講?不敢講嘛!

就是因為不敢講所以卡在這裡

然後天天在講說你不相信美國 你就是相信中共

就天天在鬼扯啊

台灣的狀況是你沒有像南韓跟以色列一樣有覺悟

所以翁P你自己講以色列現在在美國的狀況 ,你覺得他們是怎麼爭取來的?

以色列花了很多很多的心力爭取美國的支持

猶太裔的美國人在美國的勢力是非常龐大的, 盤根錯節非常可觀

所以基本上 美國的政界很難有人去反對美國支持以色列 ,民主共和兩黨都一樣

美國政治跟金錢完全是掛在一起的

你每個選舉是很花錢的

哪一個政治人物沒有拿以色列猶太裔的錢

哪一個人沒有拿都拿了

所以你現在說美國要不要支持以色列

美國當然支持以色列

可是以色列自己就像朱大說的 以色列自己也有非常強的覺悟

每一個人都當兵,沒有開玩笑的

我們就說,所以你要拿以色列跟台灣比 ,沒有辦法比 ,沒有辦法比的原因不是因為國家不同

沒有辦法比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是非常清楚 在周邊的戰爭情況之下 只有靠自己才站得起來

不管從軍事上經濟上 ,然後科技研發上疫苗上都是一樣

各位知道以色列是全世界在中東地區 最大最大的情報站嗎?

情報中心 以色列蒐集了全球各地的情報

如果大家記得的話前一陣子 大概一兩個月前, 不是還有飛馬間諜軟體, 不知道朱大有沒有看到 ?

那個飛馬間諜軟體就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飛馬間諜軟體是什麼

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都被監聽

那個飛馬間諜軟體就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那個鐵穹防禦系統也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因為要自保

那台灣我們有什麼? 我們等鐵樹開花嗎 ?

台灣有沒有被美國放棄過 大家都知道1971年我們不是退出聯合國 ,1979年我們就斷交了?

年輕世代我們可能都沒有經歷過 那種1979年大家回顧看歷史畫面 真的就是砸雞蛋啊, 那個克里斯多福在台灣 副國務卿來台灣的時候被台灣民眾不分黨派 就台灣人外省人通通去砸雞蛋

生氣嘛, 因為對美國是極度的信任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那一段 ,他就說你看美國你看幾十年都是很支持台灣

那你要不要回顧一下在1979年之前 我們對美國的信任那是百分之百的 我們絕對是相信的

為什麼今天走到這樣 ,你沒有被騙過 好像沒有失戀過

你就不知道失戀的痛苦一樣

那現在人家告訴你失戀會是怎麼樣

你就覺得老人啊你們才會失戀

人家愛我愛的要死有可能嗎 我覺得有點太天真了

直播日期:0818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krtVgIwKo

直播主題:
又到了翁P國際小教室時間,今天除了要跟大家談談阿富汗外,還有一些國際秘辛,而且翁P想聊涉性騷下台的紐約州長古莫,不知道是為了甚麼?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重複提名制之研究:日本、德國、紐西蘭之比較分析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德國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陳冠樺 這樣論述:

選舉是民主制度中的核心要素,而選舉制度則是將民意反映於選舉結果的重要關鍵。重複提名制,是搭配混合式選舉的選舉制度,允許候選人於參加區域選區競選時,重複提名於政黨比例代表名單。多數採用混和制的國家皆會採用重複提名制,例如日本、德國、紐西蘭等。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自第七次修憲後改為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後,至今已施行四屆選舉。現今是一個可以檢視並反思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是否應修正的良好時機。本文研究日本、德國、紐西蘭的國會選舉制度、選制改革原因及過程、重複提名制,並對日本、德國、紐西蘭的重複提名制實踐效果進行比較分析。本文研究我國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包括改制前的SNTV制度、選制改革原因及過程、

現行的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並評估我國採重複提名制的可行性,以及提出適合我國的重複提名制修正方案。

德國右翼民粹型政黨AfD的崛起與其對德國政治之衝擊

為了解決德國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曾筱筑 這樣論述:

  AfD為德國戰後第一個進入聯邦議會的右翼民粹型政黨,德國聯邦議會的政黨體系自此走向「兩大黨四小黨」的局勢,故AfD的興起有其特殊性以及時代意義。於此,本文使用文獻回顧法,試圖從供給的角度來探究AfD快速興起的原因,再分別以政治議題輸入、政策制定以及AfD對德國政黨體系的影響來分析其對德國政治的影響。  本文發現,AfD的興起反映出德國社會在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間的分歧結構,AfD的成功主要仰賴於自身高度民主的政黨組織,以及不落窠臼的政治策略;而在政治影響上,雖然AfD僅能發揮間接的政治影響力,但這有助於AfD維持其獨特性,以及給他黨帶來改革的壓力;此外,AfD亦造成聯盟黨在聯合政府籌組上必須

付出更多的談判成本,其也間接導致聯盟黨內部的路線紛爭日益劇烈,以及加劇德國政黨體系的分化。而從圖靈根邦的邦長選舉可以發現,AfD相當善用自身的政治手腕來影響各黨間的競合關係,故AfD實為操作民主政治的能手。  綜上所述,AfD的興起對於德國政治體制的影響有其利弊之處,AfD促使傳統建制型政黨加速回應選民的需求,此舉提升了德國聯邦議會的民主成效;但就柏林共和基本法憲政民主所揭示之人本價值觀而論,AfD的興起讓21世紀的德國公民不得不加以省思民主政治與民粹政治間的差異,並且重新思考民粹政治的界限何在,以及其是否會影響德國的憲政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