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コンデックス情報研究所寫的 徹底圖解世界各國政治制度:一次搞懂5大洲23個國家,一手掌握全球動向 和張經義的 白宮義見:首位華人白宮記者直擊!美國權力核心的真實面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先覺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湯紹成所指導 劉育銘的 德國梅克爾政府對中國政策之研究(2005-2009) (2010),提出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德關係、層次分析、梅克爾、中國、新亞洲戰略決議、人權外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研究所 雷家驥所指導 鄧文龍的 戰間期德國賠款問題與歐洲國際關係的糾葛 (2003),提出因為有 賠款、凡爾賽和約、道茲計劃、楊格計劃、戰罪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徹底圖解世界各國政治制度:一次搞懂5大洲23個國家,一手掌握全球動向

為了解決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コンデックス情報研究所 這樣論述:

拒絕了解政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 遠離政治並不會帶來安全和幸福!   政治的主角是人民,   人民的生活就是政治,   不談政治並不會讓生活變好。   臺灣正積極參與世界,   身為臺灣人怎能不懷疑、不了解世界政治?   要在世界的舞台找回臺灣的主體,   要在逆境中找回臺灣人的未來,   我們必須懂世界政治。   本書以世界政治制度為主題,   選題橫跨5大洲23個國家。   甩開老生常談,   滿載世界政治的趣味知識。   簡單明瞭的圖示及圖片,   加料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讓「懂政治」變得輕鬆又活潑。   梅克爾、馬克宏、安倍晉三、川普……這些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是,對他們的政治角色以及如何被選舉出來的恐怕一知半解?   我們對於「世界各國」的了解,遠比想像中更加「無知」。   事實上,某些國家的政治與選舉故事不但出乎眾人意料,而且還相當有趣:   *大家都知道德國總理梅克爾,但你知道德國竟然還有總統嗎?德國的總理跟總統在職權上有什麼樣的區別?   *中共一黨獨裁大家都知道,但事實上他還有「八個」在野黨,其中一個還名為「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這八個政黨為何甘於乖乖參政而不執政?   *印度有投票權的公民達八億以上,要舉行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總選舉,又不會因為排隊問題引發眾怒,靠的是什麼法寶?     【世界政治是如此獨特,每一種政治制度都來自於歷史的延伸

】   ・憲法保障一黨專政的中國共產黨   ・沙烏地阿拉伯的絕對君主制   ・新加坡獨特的「文明獨裁」   ・全世界人都關注的美國總統選舉制   ・義正嚴詞宣布「不回歸資本主義」的古巴憲法   ・女性議員比例世界第一的國家──非洲盧安達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選舉,投票率為何竟達200%   本書概述了與政治相關的入門知識,同時重點分析了影響世界動向的國家。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今天,透過清晰易懂的內容,將有助臺灣讀者對國際關係的了解,閱讀網路、報紙及電視新聞也不再是有聽沒有懂的事! 本書特色   ◎特色示例:圖解說明,簡明易懂   選舉和政治的詳盡說明,利用簡單的圖表幫助讀者秒懂不同國家

的政治制度。   ◎滿載世界政治的趣味知識   本書滿載世界政治的趣味知識,為你加強分辨「假新聞」的能力。   ◎帶你深入閱讀每日新聞   如果你透過本書加深對每個國家政治體制的了解,便能輕鬆閱讀每日的國際新聞報導。

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當過兵的翁履中教授說,美國希望台灣做到三件事要證明你有意願防衛自己

第一、GDP3%的軍購 你要買到才證明你有防衛自己的誠意,目前已經史上最高,但還是只有2.4%
第二、後備軍人系統要做到像是美國國民兵一樣能戰敢戰隨時戰
第三、恢復徵兵制

阿富汗這件事情 對於美國人很驚訝的是

都已經準備那麼久了 是從川普就簽了說和平協議大概14個月

然後你不准攔阻我美國撤軍

那拜登上台也已經從五月多延到八九月了 才全面撤軍 為什麼撤成這樣?

我的觀察是這樣,就是說我覺得這一次 包括拜登自己的聲明,都可以看得出蛛絲馬跡

你看美國一直很自豪就是CIA中情局 還有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 他們說我們美國人的情報超強的

你要知道喀布爾是很大的情報中心 在中亞是很大的情報中心

對啊中亞都要經過喀布爾

基本上在喀布爾有非常多的情報資訊 ,你看他們花那麼多時間燒, 媒體都有拍到他們在燒資料

其實使館撤離都要把機密資料燒掉

這一次出現這麼大的落差 就是情報蒐集跟現實狀況的落差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你說美國情報已經最強最強了

不論是用電腦還是用衛星 這麼多的情報還是沒有辦法抓到真實的狀況

你就知道美國在阿富汗受到的挫折有多大

你再進一步來說 情報可以蒐集到電腦通訊這些東西 ,可是蒐集不到人的心

蒐集不到到底這些人第一就像拜登在抱怨的 ,他說你們阿富汗人根本不想打仗 ,根本沒有防衛的意志

然後政府告訴我們說你們會奮戰到底 結果,第一時間總統就跑了 帶了現金就跑了

1.69億美金

對啊所以這些情報的蒐集, 雖然美國這邊是情報蒐集到 塔利班的軍事實力真的是有限的

照理來說這個理呢, 就是阿富汗的政府到底會不會奮戰到底? 阿富汗的國民到底有沒有想打仗 ?

按照美國的判斷如果合理的情況之下 至少會抵抗

結果連抵抗都沒有 所以陷落的這麼快

你看今年六月跟大家說今年六月底吧

布林肯在國會的公聽會, 真的就有議員問到,說 你這個會不會一個周末就風雲變色 ,就是喀布爾就沒了

然後我們才知道 布林肯說什麼?布林肯說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他說議員請放心 你們禮拜五,好像禮拜五質詢 禮拜五大家放假回去 禮拜一情況還是在這裡,不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你看這個周末 就是禮拜五回家禮拜一就掛掉, 回個家就天地變色了

完全不見

而且你可以看華郵,有寫一個 非常完整72小時很精采

大家可以去看 他寫什麼他說這一次情報的落差 拜登還去 你知道這個禮拜拜登在大衛營度假

他就反映美國根本不知道狀況已經那麼嚴重

就完全不知道

然後美國白宮秘書大家看到那個女性, 那個莎琪她請了一個禮拜的假去做家族旅遊 ,結果被召回 你知道當兵最討厭被召回 全部都被召回啊

聽說他幕僚整個周末瘋狂寫稿 寫不出來,因為之前 就我們這樣講這個是紐時講的 他說他的幕僚全部被召回之外 ,拜登在大衛營 他說沒有辦法啊, 要打斷休假

對美國總統來講是很大的事情 他可沒有像台灣一樣, 總統一整年都不休假覺得自己了不得,

你要打斷拜登的休假然後把他抓回來, 幕僚就在白宮的戰情室在那邊寫稿, 然後蒐來蒐去

最後發的那一篇演講 其實大部分都說一切我都承擔, 但是沒有所謂最好的撤軍時機

任何時機都不好, 那就是在我任內發生,我就承擔

可是他中間有一大半的部分 怪到阿富汗本身上面

所以看得出來拜登的主要的主軸 不是說自己情蒐的問題,不是說美軍做不到

而是說阿富汗你自己你不做你的事 ,所以再怎麼樣我們都沒辦法幫忙

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有人說他是甩鍋

是啦他是以結果論來說 他說,你們自己不打我們也沒辦法打 ,但是也為未來的美國 會不會援助

其他的國家大概定了調

如果說你自己不做任何決定的話, 基本上美國就能幫的有限

有人在講說,今日阿富汗會不會是明日台灣

然後講出這個話的人就開始被罵了

就說你不應該不相信美國

我真的很想知道說到底大家拿什麼東西在相信美國?

對美國來講就是選民利益

請問在美國的選民為什麼要管你 ?講得很直白,美國的這些為了生活 為了今天的薪水要付今天食物的錢的這些人, 誰管你誰管你阿富汗打得怎麼樣?

我連日子在哪裡我都不知道了 ,有多少美國人是住在拖車裡面

你去問問看那些拖車裡面的人,說 我們要去救阿富汗, 我們未來要不要救台灣

你這是什麼問題大家用理智想一想就知道了

見鬼了

我就說美國給你三件事情

要做 我們說拜登為什麼說阿富汗,你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你如果做不到的話我不幫你

好了美國最近這幾年已經告訴你三件事情要做

那如果三件事情做不到 是不是美國會不會也是放棄 我們?

就說這三件事情政治人物根本不敢講 ,第一個GDP3%的軍購 你要買到才證明你有防衛自己的誠意

對啊,這是最簡單的要花錢

花錢大家願不願意花 買一大堆的軍購 可是我買這麼多還不夠因為現在才2.4% ,美國希望你買到3%

我們已經史上最多了,但還是不夠

美國第二件事情要你做的事,強化後備動員的能力

後備動員?我們的後備教召點召玩真的嗎?

大家捫心自問當兵的人就知道, 你叫教召點召

是不是像美國國民兵制度 然後玩真的?

現在美國很積極喔 上次來台灣那個坐在輪椅上的Duckworth, Tammy Duckworth

她很積極在推一個 她在推台灣夥伴關係法案

這個法案如果推成了 ,基本上是美國的國民兵系統 要跟台灣的軍方系統做結合 對接

你看台灣的反應, 台灣政府是說我們再來研究

為什麼不直接就說我們歡迎對接

因為台灣沒有國民兵

台灣沒有後備 台灣的後備指揮部

去了解台灣的軍方的結構現在精實案等等

後備司令部基本上是沒有軍隊的

但是美國看到你的結構 他說你有後備司令部 我們來後備司令部跟國民兵對接

接什麼那個插座根本不一樣

接什麼呢

再來這個部分做不到 美國人要台灣徵兵啊

要徵兵啊 要恢復徵兵制

政治人物敢不敢說

年輕人不好意思 我們親美抗中條件是大家回去當兵, 敢不敢講?不敢講嘛!

就是因為不敢講所以卡在這裡

然後天天在講說你不相信美國 你就是相信中共

就天天在鬼扯啊

台灣的狀況是你沒有像南韓跟以色列一樣有覺悟

所以翁P你自己講以色列現在在美國的狀況 ,你覺得他們是怎麼爭取來的?

以色列花了很多很多的心力爭取美國的支持

猶太裔的美國人在美國的勢力是非常龐大的, 盤根錯節非常可觀

所以基本上 美國的政界很難有人去反對美國支持以色列 ,民主共和兩黨都一樣

美國政治跟金錢完全是掛在一起的

你每個選舉是很花錢的

哪一個政治人物沒有拿以色列猶太裔的錢

哪一個人沒有拿都拿了

所以你現在說美國要不要支持以色列

美國當然支持以色列

可是以色列自己就像朱大說的 以色列自己也有非常強的覺悟

每一個人都當兵,沒有開玩笑的

我們就說,所以你要拿以色列跟台灣比 ,沒有辦法比 ,沒有辦法比的原因不是因為國家不同

沒有辦法比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是非常清楚 在周邊的戰爭情況之下 只有靠自己才站得起來

不管從軍事上經濟上 ,然後科技研發上疫苗上都是一樣

各位知道以色列是全世界在中東地區 最大最大的情報站嗎?

情報中心 以色列蒐集了全球各地的情報

如果大家記得的話前一陣子 大概一兩個月前, 不是還有飛馬間諜軟體, 不知道朱大有沒有看到 ?

那個飛馬間諜軟體就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飛馬間諜軟體是什麼

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都被監聽

那個飛馬間諜軟體就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那個鐵穹防禦系統也是以色列研發出來的

因為要自保

那台灣我們有什麼? 我們等鐵樹開花嗎 ?

台灣有沒有被美國放棄過 大家都知道1971年我們不是退出聯合國 ,1979年我們就斷交了?

年輕世代我們可能都沒有經歷過 那種1979年大家回顧看歷史畫面 真的就是砸雞蛋啊, 那個克里斯多福在台灣 副國務卿來台灣的時候被台灣民眾不分黨派 就台灣人外省人通通去砸雞蛋

生氣嘛, 因為對美國是極度的信任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那一段 ,他就說你看美國你看幾十年都是很支持台灣

那你要不要回顧一下在1979年之前 我們對美國的信任那是百分之百的 我們絕對是相信的

為什麼今天走到這樣 ,你沒有被騙過 好像沒有失戀過

你就不知道失戀的痛苦一樣

那現在人家告訴你失戀會是怎麼樣

你就覺得老人啊你們才會失戀

人家愛我愛的要死有可能嗎 我覺得有點太天真了

直播日期:0818

直播YT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krtVgIwKo

直播主題:
又到了翁P國際小教室時間,今天除了要跟大家談談阿富汗外,還有一些國際秘辛,而且翁P想聊涉性騷下台的紐約州長古莫,不知道是為了甚麼?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德國梅克爾政府對中國政策之研究(2005-2009)

為了解決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劉育銘 這樣論述:

時至中國崛起的今日,世界上任何一國都無法忽略中國的存在。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憑著眾多的人口及豐富的資源,逐漸加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各國遂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德國政府也不例外,在冷戰結束統一後,科爾總理即發表亞洲政策,宣佈加強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關係。繼任的德國總理施洛德則在對外政策上更加親中,曾三度訪問中國,經貿合作尤為其重點。2005年上任的梅克爾卻採取疏遠中國的作法,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不但在新的亞洲戰略決議上建議加強亞洲國家如日本、澳洲以及印度的關係以圍堵中國,更以人權外交的名義持續給中國施加壓力。 而本論文就是以層次分析來研究梅克爾的對中外交政策,期望能以國際、國內以及個人因素來分析梅

克爾政府與前任政府相比,來找出影響對中政策上轉變的原因。另外德國有著基本的外交政策,即基本保護德國的利益不會改變變,筆者也希望能找出其中變與不變之處,並分析這些基本外交政策對於中國政策的影響。

白宮義見:首位華人白宮記者直擊!美國權力核心的真實面貌

為了解決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張經義 這樣論述:

在白宮,只有一個主要的報導對象──美國總統! 如果他接受你的提問,你要問他什麼? 小心,你的提問可能影響整個世界!   從歐巴馬到川普政權間的動盪浮沉、   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風起雲湧,   到川普執政的紛擾與背後祕辛……   美國政治牽動國際局勢   你知道──   ◆跑白宮新聞的記者,並不就是「白宮記者」?   ◆歐巴馬是川普上台的推手?   ◆媒體比較喜歡川普而不是歐巴馬?   ◆川普上任首日即劍指2020,展開連任競選?   ◆如果川普當選代表美國分裂,他下台美國就能回到正軌嗎?   白宮是美國的心臟,更是聯通世界的樞紐。美國時政記者的頂點就是白宮記者,只有白宮記者有隨行總統的資

格,也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即時訊息。   本書作者張經義,是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中文媒體成員。他隨行美國總統,穿梭於海內外各重大場合,帶來現場的直擊紀錄,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他對美國政局的深度檢視與獨到分析,也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記者,是讀者眼睛的延伸,帶著讀者去看這個世界。以往,我們習慣透過西方記者的眼睛去看白宮,通過翻譯的文字去了解美國。現在,我們有了張經義,他站在世界權力的中心,為你帶來他的「白宮義見」,講述他眼裡看到的白宮,以及他親身接觸到的美國。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

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   ★貼身隨行美國總統,以史官之筆,發布第一手報導,直擊美國政局的核心面貌   ★遠赴世界各地,站在各國權力中心,對國際局勢提供獨到的分析視角   ★深度檢視並精確剖析美國政局,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寶貴的借鑑   ★從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成為白宮最不可或缺的華人記者,過程勵志 各界推薦   金溥聰(前駐美代表)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全球瞭望》節目主持人)   黃暐瀚(資深媒體人)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盧沛寧(Christopher P. Lu,前白宮內閣祕書/前美國勞工部副部長)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作者作為首位中文媒體白宮記者,用第一排看戲的視角,帶領讀者進入白宮,也進入白宮主人的世界。無論要了解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記者,還是要了解美國政治的變遷,抑或想近觀幾位美國總統的側影,這本書都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上作者流暢的文筆,更讓閱讀這本書充滿了樂趣。不管你對國際政治有沒有興趣,第一排看戲之後,你都會發現白宮主人居然離你也那麼近,國際事務也不再如此遙不可及。──劉必榮   本書令人著迷,揭開了報導白宮的記者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及其幕後故事。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想要看懂當今美國政治的讀者。──盧沛寧   作者簡介

張經義   台灣出生長大。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政治大學阿拉伯語與新聞學雙學士。   21歲時,孤身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King Saud University)進修一年。當年美國發生的九一一恐攻事件,改變了他看世界的角度。   26歲負笈美國,原為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卻因緣際會進入白宮採訪,後更以31歲之齡,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華人成員,能近距離報導美國總統,鉅細靡遺地即時記錄其一言一行。   除了日常白宮新聞外,他完整經歷了2012與2016年兩次總統大選,遠赴偏鄉,實地探析美國人民的真正想法

;並隨行美國總統前往世界各地,穿梭於各重大歷史場合,如歐巴馬的古巴破冰之行,以及近距離見證川普與金正恩的新加坡和越南世紀高峰會等。   美國之外,他也至歐洲目擊並記錄下多場重大事件,包括英國脫歐公投、法國總統馬克宏勝選之夜、德國總理梅克爾競選連任,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丁壓倒性勝選等場合,都可看到他的身影。   曾於聯合國總部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視台總部實習,後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世界日報》與鳳凰衛視。現為上海東方衛視白宮記者兼美國新聞中心主編,並經營網路專欄「白宮義見」。   「白宮義見」專欄:   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as

px?id=0000000256   「白宮義見」臉書粉絲團:   www.facebook.com/YisViewsOnWhiteHouse/   序言/始終在現場,帶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第一章 從沒想過:一躍成為白宮記者,近距離隨行美國總統   白宮記者的特權:接觸大人物,記錄大事件 從沒想過的白宮記者生涯 苦學英文:土法煉鋼地死背硬記 克難卻充實的自我摸索與磨練 白宮記者的第一個認證:白宮記者證 川普大送禮:廣發記者證 白宮記者的第二個認證:白宮記者協會認證 歷盡變遷、看盡起落的白宮新聞發布室 傳奇白宮記者告訴我:勇敢去闖就對了! 記者工作,都是拚命跑出來的 痛苦並快樂著:有

新聞可忙,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是觀眾眼睛的延伸,帶著觀眾去看這個世界 如史官般的隨行記者,讓總統都自嘲 我們熟悉美國,美國也需要了解我們 在白宮這樣的新聞主戰場,我們不能缺席 「始終在現場」,我不變的初心   第二章 從橫空出世到走下神壇:歐巴馬的第一任期(2009-2013)   「放心,你會知道他的」 在美國,平等與自由針鋒相對 後天造就的口才:感動人心的演說藝術 不戲劇化的歐巴馬 所思以林肯為標竿,所為卻背道而馳 是歷史性的創舉,也是無止盡的爭議:歐巴馬健保 任內第一大成就,卻成了致命傷 吹響了席捲號角的茶黨風暴 走下神壇的歐巴馬 兵敗如山倒的期中選舉 美國政府十七年來第一次關門! 迥異

於茶黨的一群人:逐步走向兩個極端的美國社會 全美串聯的占領運動:以極端方式追求「平等」 占領運動結束,極端力量卻興起了   第三章 種族衝突加劇,槍枝管控無力:歐巴馬的第二任期(2013-2017)   競選連任之路,揭開序幕:到中西部搭大巴 當「美國製造」淪為口號 「回家真好」 在俄亥俄州大打「反中牌」 工人與農民,為什麼候選人總是選擇與前者站在一起? 贏五百萬張選票連任算是險勝? 選民結構的改變 美國白人分兩種?最大少數族裔和最大少數種族不同? 種族衝突惡化:弗格森事件 種族歧視的延伸:暴力執法 初加入東方衛視:首站弗格森 一個美國,兩個世界 「種族歧視」沒有消失,只是變形了 衝突升級,連

軍隊都進駐 「如果不把門鎖起來,誰知道晚上會發生什麼事」 「黑人被警察射殺的事,一天到晚都在發生」 海外戰爭的後遺症:軍隊化的美國警察 重返弗格森:小鎮的傷痕,是一道道心靈的疤痕 種族問題,持續迷途 歐巴馬任內最感挫折:無力管控的槍枝問題 「如果允許恐懼分裂我們,那我們就是向恐懼投降」 在美國,上學、看電影、做新聞,都可能被大規模槍殺 槍,自由的象徵與保證 「控槍」不等於「禁槍」 連我在家都聽過槍響:國會議員現場中彈 內政難題難解,外交上遲疑不決也引發後患 萬一川普上台是我們的錯呢?   第四章 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總統候選人   川普得知可能勝選:「見鬼了!」 希拉蕊沒登上勝選舞台,記者

們被掃地出門 美國總統大選為什麼要花一年半時間? 初選首站:成也愛荷華,敗也愛荷華 川普陣營根本不歡迎外國媒體 意外陷入苦戰的希拉蕊 沉默螺旋理論大爆發,公開支持川普者暴增 初選次站:新罕布夏州 惡夢般地採訪:首次獲准參訪川普陣營 記者被川普支持者歧視,還被吐了滿臉口水 讓支持者全陷入瘋狂的「川普結界」 恐懼,讓人們在心中築起高牆 初選終站:加州 希拉蕊的內憂:敗選的關鍵──民主黨分裂 希拉蕊的外患:最後的稻草──電郵門事件 共和黨大會:讓共和黨「團結」的缺席女主角 大選前三場詭異的總統辯論 川普放大絕:辯論後再辯論 毫無節操地屢秀下限 「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其他選擇?」 美國大選投票率低,上億人

將命運擺在他人手上 「這很痛,而且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奇葩的選舉制度,讓川普靠七萬八千張普選票選上總統? 奇葩的選舉人團制度 勝負關鍵在搖擺州 鄉村包圍城市的選舉結果 為什麼川普會勝選?來自美國鄉間的答案 黑山 「築牆!對,築牆!築牆!」 「沒出櫃的川普支持者」   第五章 川普「大劇」,正式上演   當選後到上任前:平靜下的不安 一問三不知的門外漢新政府 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正式上任 歡呼聲混著抗議聲,美國首都街頭儼然成了戰場 美國就此進入真假難分的新時代 就職第二天,華盛頓的平行空間 急推白宮發言人上戰場:失敗的「下馬威」 從廢除歐巴馬健保看穿川普的性格 什麼是總統行政命令? 川普的第一道行

政命令:廢除歐巴馬健保 不求甚解,只求贏 商界思考在政界栽跟頭 就算慘敗,也要自己宣布敗局──因為可以推給別人 難堪時,可以否認自己做過的事 從「川普之握」看「阿爾法男」的特性 舉世矚目的川普之握 不「握」不相識 以柔克剛的印度總理 看懂美國與川普:不可不知的美國優先與孤立主義 孤立主義在美國一直都存在著 美國是一個孤立主義國家嗎? 川普的聯合國大會處女秀:出乎意料地沒出乎意料 川普的忠實跟班安倍晉三 什麼盟友不盟友,全都比不上明晃晃的利益 美中政策的轉變:與其互利還不如美國單獨獲利 假新聞風波:川普與媒體越演越烈的衝突 媒體的錯誤報導,是否就是假新聞? 媒體有假新聞,川普也有假新聞 在川普眼

裡,負面的新聞就是假新聞 川普「假新聞」戰略:當你們批評我時,沒有人會相信 通俄門事件 通俄門的起始點 通俄門新聞一來,川普就改變焦點 急轉直下,特別檢察官的調查 川普會被彈劾嗎? 今日美國的縮影:下層勢力的反撲/民粹主義的崛起 未來預想:不是候選人改變了社會,而是社會已經改變   序言 始終在現場,帶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在寫序時,我人在零下十度的瑞士達沃斯(Davos),報導世界經濟論壇,世界各國政府代表都與會了──除了美國。   我本來是跟著白宮記者團來報導川普的,結果他沒來。川普原想改派代表來,結果代表也來不了,因為就在川普執政滿兩週年之際,美國聯邦政府居然關門了。  

 就算一個美國官員都沒來,就算在距離美國千里之外的冰天雪地裡,美國仍是論壇焦點。公開或私下,明裡或暗裡,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人們都持續談論著美國。   這就是現實,要講國際事務,要談世界經濟,想繞過美國,很難。   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既是備受追捧的國家,也是受到最多批評的國家。在支撐起全球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時,卻也愛秀肌肉,觸角伸進多國事務。幾十年來,美國在引領世界經濟蓬勃發展時,卻也會不負責任地,引爆全球經濟危機。   美國是一個矛盾複合體,她可以在一年前聯合全球簽成《巴黎氣候協定》,一年後卻獨自退出;可以在兩年前達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兩年後卻說變臉就變臉。人們對她又愛又恨,摸不

清頭緒。   美國之所以充滿矛盾,在我眼裡,與川普政府有關,卻不是直接相關;因為她的矛盾是長期的,是內發然後外溢的。像是美國既是種族大熔爐,卻有著最難解的種族問題;始終追求自由,卻也放任擁槍,導致大規模槍殺不斷。而作為最老牌的民主國家,她的民主卻越來越難以作為全球典範,而是走向兩個極端,兩黨的意識形態也導致內耗嚴重。這一些內發的矛盾,都對美國在國際上的角色產生影響。   在美國從事記者工作超過十年,其中,有八年以上時間都在白宮——六年歐巴馬,兩年川普——讓我有機會充分地探索這個國家,釐清頭緒。   作為白宮記者團唯一的華人成員,我不只有其他中文媒體記者沒有的機會,能夠在白宮近距離觀察美國

總統、政府高官,還有機會飛過雪嶽、跨過沙漠,踏足美國大大小小超過一百個鄉鎮與城市。甚至還能將視角轉向海外,從毗鄰北極的芬蘭到接壤南極的阿根廷,從嚴寒的俄羅斯到酷熱的新加坡,探尋美國在這些國家留下的印記。   在白宮記者之路上,我與成百上千的美國人有過對話,與在世的五位美國總統中的四位有過交流。我一直在現場,記錄下在眼前發生的即時歷史,然後,把我對美國的深刻了解,透過十年的時光,凝聚成這一本《白宮義見》。   ──   我熱愛新聞,就像熱愛生命那樣。   就算如此,我還是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一位駐美記者,甚至成為白宮記者。如果我阿公還在的話,他應該會很高興,不過,他知道美國,但可能不知道

什麼是白宮。   我也沒有比較好。起碼在十多年前,我對白宮也一知半解,只是透過翻譯的新聞或書籍知道白宮──僅僅是知道而已,但並不清楚。   和多數的大家一樣,我們都出身平凡,幸運的是,我們都出生在人類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時代,在經歷數千年緩慢的歷史進程後,突然在短短的一代和兩代時間內,人類生活的品質和眼界的擴展都出現飛越式的突破,在生活無虞後,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開始能對遠方有所憧憬,也能努力實踐夢想。   我也是。我始終想做國際新聞,去看世界,然後告訴這個世界我所看到的。   不過,一開始對於怎麼實現,我並不清楚,只是埋著頭在新聞路上拚命往前走。沿途有晴天也有雨天,但,我始終相信築夢踏實,

總有一天咱會出頭天。   所幸,像我阿公和爸爸一樣,第一份工作接觸到了什麼,就這麼定了。我總覺得,既然每個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與其花時間想東想西,不如想著怎麼在自己的領域做得更好。二十四歲時,我踏上了記者之路。這些年,我從月刊做到週刊,從日報做到電視台,然後開始做新媒體。儘管新聞載體不同,但,我追求原創、追求現場的初衷始終不變,而這十幾年來,我的頭銜也始終一樣,就是「記者」兩個字。   只是沒想到,在三十一歲時,我記者頭銜前,加上了「白宮」兩個字。   能成為白宮記者,是因緣際會,也是一步一腳印。因為和過去一樣,在接下新聞任務後,我只知道埋頭往白宮跑,就這樣,一直在白宮裡跑到被眾人看見

,於是才得到之前沒有任何中文媒體記者有的白宮入場券,能深入了解白宮的實際運作,從中看清美國的樣貌,而不再是透過翻譯的新聞與書籍去略窺一二。   所以八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地,從白宮為觀眾帶來第一手的報導與觀察。   ──   還記得歐巴馬的第一任期,我剛跑白宮新聞時,曾一度懷疑過這時代記者在現場的必要性。   當時,蘋果手機剛開通「推播」的功能,我那時人正坐在白宮新聞發布室看著台上的白宮發言人回答問題,他話一講完,三十秒就成了新聞推播到我手機上,我收到推播時都震驚了,因為白宮記者會根本還沒結束,我甚至還沒回到辦公室做新聞,但新聞卻早已透過手機傳遍全球。   加之,手機的發達,某種程度上

,也讓人人都能發「新聞」了,那記者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後來,我慢慢清楚,因為在現場,我能從我們的角度帶回我們關切的新聞,而不是西方人關切的新聞;因為在現場,我能提問我們在乎的議題,而不是隨美國媒體選擇的議題而起舞;因為在現場,我能在第一線觀察並帶來準確的新聞,而不是求快的誤報,甚至是誤導的「假新聞」。   也是因為一直在現場,所以本書中的許多篇章,儘管有些時日,仍能夠透過當時拍攝下的畫面再次確認準確無誤。同時,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我始終維持記筆記的習慣,一面記下受訪者的言論,一面記下我在現場的感受,那是言語難以表達的五官感受。這些,都讓我能在書裡忠實呈現新聞事件現場,讓讀者身歷其境。

  ──   本書將由我是如何從連英文都說不好,到初入白宮,到成為白宮記者協會百年來第一個中文媒體成員開始述說。   接著,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將談歐巴馬八年任期中遭遇到的內政挑戰。外交畢竟是內政的延伸,要讀懂美國,了解美國內政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也將探討歐巴馬是否為川普的當選鋪了路,以及歐巴馬究竟給美國留下哪些遺產與後遺症。   第四章則是我對二○一六年大選的全紀錄,從初選第一站的愛荷華州,到大選之夜的紐約市,那年重要的大選關鍵時刻我幾乎一場都沒錯過。在選後,我還特別深入煤礦區,探究面對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總統候選人,人們為什麼最終選了川普?又為什麼媒體對希拉蕊是一片誤判?

  最後一章,則是川普上任近兩年來,我在白宮與在海外對他的近距離觀察,剖析川普為何如此行事,揭露川普為何老批媒體假新聞,還有「通俄門」的來龍去脈,以及對美國會造成什麼衝擊。最後,我從完整經歷二○一二與二○一六美國大選的觀察,預想二○二○年大選的可能走勢,以及美國可能會往何處去。   ──   「你不能騙人,至少不能長期騙下去。你可以製造高潮,可以進行完美的宣傳,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媒體,還可以有些誇大其詞。但是,你如果遲遲不兌現,人們終將醒悟過來。」   三十年前,商人川普在他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中這麼說;三十年後,總統川普持續這

麼做,他十分清楚不兌現的後果,於是才有為了實踐在美墨邊境築牆的競選承諾,而不惜讓美國政府關門的舉動。對他來說,關門事小,食言事大。   作為可以說是美國近代最早投入競選連任的總統,他持續高歌挺進,在沒有任何民主黨人宣布投入參選總統時,他就已打破紀錄,募款超過一億美元。不只如此,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也傳出要修改制度,避免任何人挑戰川普的候選人資格。最重要的是,無論有多少爭議,川普在共和黨人中的民調支持度幾乎從沒低於八成過。也就是說,川普有錢、有選票,還有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支持,對至今仍然紛亂的民主黨儼然構成難以企及的巨大挑戰。   毋庸置疑,選情和大勢仍是千變萬化的,但希望《白宮義見》將不只帶你

看懂二○二○,也對你看懂接下來美國局勢的發展,有所幫助。   ──   新聞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永遠需要團隊,特別是電視新聞。在這裡,我要感謝每一位曾經或持續和我在新聞路上一起前行的人們,特別要感謝的,莫過於我最堅強的後盾,東方衛視總部的長官與同事們;當然,還有每天為新聞付出的美國新聞團隊隊友,感謝的名字寫不完,但你知道我說的是你。而這本《白宮義見》能成書,則要感謝先覺出版社強大的編輯與行銷團隊,長達一年的籌畫。   當然,我永遠不會忘記感謝的,是千千萬萬關注我的觀眾與讀者,你們的支持,是我在新聞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   最後,我最要感謝的,是我這一輩子最忠實的觀眾——我

的爸媽。   新聞路漫漫,我將持續守在白宮現場,帶著每一個你,讀懂白宮,看懂美國。   從廢除歐巴馬健保看穿川普的性格川普政府剛開始那段時間,我每天進白宮都像上戰場般,每天我都和一、兩百名記者,前胸貼後背地擠在只有四十九個座位的白宮新聞發布室,瘋狂舉手想要提問。每天都有讀不完的新資料、做不完的新聞,和準備不完的連線。還要不時盯著手機,擔心下一秒,白宮是不是又有什麼大新聞會爆出來。川普一上任,便忙不迭地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美墨邊境築牆、禁止伊朗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等重大政策,引發軒然大波。一週,這些極具戲劇化的事件,全都發生在短短的一週內,全是與行政命令有關。歐巴馬

時代,一個月能出一則大新聞就了不起了,川普卻是一天至少一則。川普在共和黨大會時曾經說過:「我一個人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美國總統雖是全球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但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美國,總統的權力仍是有不少局限的。總統一個人之所以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主要靠的就是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什麼是總統行政命令?擁有行政權的美國總統,主要能採取三種行政行動:第一就是總統行政命令,第二是總統備忘錄(presidential memoranda),第三則是公告(proclamations)。這當中,最正式的就是行政命令,雖然這不是立法,但卻是在現有法律的大框架下,把總統想

執行的部分詳細列出,因此某種程度上,行政命令還可以被視為是「法律」的,因為整個美國政府都必須執行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範圍所及,只要和美國行政機構打了交道,像是辦簽證、入境、交易等等,都就會受到行政命令的影響。行政命令有好有壞,像是林肯解放黑奴的行政命令就備受後世肯定,而小羅斯福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日裔美國人關進集中營的行政命令至今仍備受批評。再如川普一上來簽署的,每一個都是能讓美國吵翻天的議題,像是築牆和旅行禁令等。而每位總統簽署的行政命令數量也不一,像是小羅斯福簽署了超過三千七百個,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只簽過一個,歐巴馬和小布希則各簽了不到三百個。不過,行政命令來得快,可能去得也快。因為新總統上

來,隨時可以廢除前一個總統的行政命令,這也就是川普之所以能夠推翻歐巴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原因。

戰間期德國賠款問題與歐洲國際關係的糾葛

為了解決德國總理 選舉制度的問題,作者鄧文龍 這樣論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對戰勝國的戰爭賠款問題,對後來歐洲英、法、德,與美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德國賠款問題」不僅是巴黎和會中是衝突的來源,亦是「戰間期」(interwar period, 一九一九至一九三九年)眾多國際會議與國際事件的重要政爭的議題。從一九一九至一九三三年,就相關國家為解決德國賠款問題共召開超過卅次會議。(見附錄一)此外,歐洲各國一共有卅二起政府倒臺事件直接或間接與「德國賠款問題」有關。一九二0至三0年代初期,歐洲與美國外交關係中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牽涉了戰債問題,多少也造成美國對歐洲事務的漠視。最後因德國國內的賠款問題,造成的經濟困頓,使希特勒順勢而起,種下

第二次大戰的亂源。 本文擬將對德國賠款問題分成賠款的緣起、結局及影響等,以及此時期英、美、德、法主要國家間國際關係的變遷與更替,作一系統畫的分析與整理。 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上,英國和法國都要求德國給予賠款,美國主張確定賠款總額;法國強調德國當時缺乏支付能力,應該等德國經濟恢復時,再依照繁榮指數訂定,目的在希望多索取賠款,故凡爾賽和約只規定德國須支付戰爭賠款的原則,並未規定賠款總額,僅在和約中規定由法、英、美、義、比各派代表,組織賠款委員會,討論賠款相關事宜(美未派官方代表參加)。該會應在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前,定出賠款總額。在此之前,德國向協約國支付價值二

00億金馬克的實物賠款。 一九二0年一月協約國賠款委員會開始運作。同年七月協約國斯巴會議協議賠款分配比例為:法國得百分之五十二‧二,英國百分之廿二‧三,比利時百分之八‧四,希臘、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共得百分之六‧五,日本和葡萄牙各得百分之O‧七五。一九二一年初,德國估算交付各協約國的煤炭、車輛等實物共價值廿一億金馬克。但協約國方面估算只有九億多金馬克。一九二0年六、七月,協約國開會曾計劃讓德國總共賠款二六九三億金馬克。一九二一年初德國表示每年最多支付十五億金馬克,其中債券、實物和勞力各占三分之一,而且必須以德國繼續佔有上西裏西亞和恢復對外貿易為條件,雙方皆有不同的盤算與爭論。

一九二一年三月八日,協約國以德國不履行和約為名,出兵占領了德國的杜塞爾多夫、魯羅特和杜伊斯堡三城(同年九月卅日撤軍)。四月廿日德國政府請求美國出面調停未獲結果。五月五日協約國倫敦會議決定德國賠款總額為一三二0億金馬克。協約國以佔有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為要挾,德國被迫接受。至八月卅一日德國支付了十億金馬克年度賠款,引起德國馬克爆跌。十二月中德國請求賠款委員會准許延期付款。德國外長拉特瑞前往倫敦交涉,英國怕德國經濟惡化不利於英國工業品的輸出,同意德國放緩支付賠款,但法國卻堅決反對。一九二二年一月協約國舉行坎內會議,在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建議下,拉特瑞以德國代表身分與會,會上法國

仍不肯多做妥協。且法國波因卡瑞政府上台後,態度更為強硬。四月召開的熱那亞會議也由於法國的反對而失敗。五月在巴黎召開國際銀行家會議,會議中反映了英美觀點,以為賠款問題應配合現實的經濟情況。對此法國也加以拒絕。八月英國外相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備忘錄」,主張減少英國對美戰債的同時,減輕德國的賠款(兩者均減四分之三)法國又表示反對。在德國賠款問題上英法分歧嚴重。在賠款委員會中,法國要求德國在賠款問題上提出「生產的擔保」,把萊茵地區的進口貿易、染料工業的資本交出作為擔保。英國對法國的主張不予置理。賠款問題在一九二一年的「倫敦預定表」(London Schedule)中,是協約國為顧及面子而草擬的計劃與預定

表。一九二二年下半年,從德國總理拉特瑞被暗殺後,德國經濟困窘,政局動盪。新上任的德國古諾政府提出延期三至四年支付賠款,並且要求確定賠款總額。 一九二三年一月英國新任首相波納勞和法國總理波因卡瑞在巴黎會面,英法在德國賠款問題上的分歧仍不能解決,談判破裂。法、比軍隊入侵魯爾,德國採取「消極抵抗」政策抵制,魯爾佔領除導致德國貨幣貶值,財政金融混亂外,德國各地罷工與革命事件也層出不窮,除了法郎貶值,連帶一場歐洲經濟的風暴一觸即發。 八月德國史特拉斯曼政府成立,他停止「消極扺抗」,尋求「魯爾危機」的解決。在美國的調停之下,一九二四年道茲計劃的提出和執行,使德國賠款

問題起了變化。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九年,德國共支付賠款二五五億馬克,一時使賠款問題出現可以順利解決的跡象 。然因道茲計劃內在的問題及執行面的錯誤,不得不提出一九二九年楊格計劃,此新修正的計劃也被賦予極高的期待,然而一九二九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於一九三一年無力支付賠款。六月十二日美國總統胡佛提出緩債宣言,建議各國問債務、賠款本利停付一年。八月十一日,根據胡佛計劃,美、英、法、比、義德等國在倫敦達成一項協議,其中計劃一年期限內德國賠款延付辦法訂出規定。 胡佛計劃期滿後,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五日召開洛桑會議。德國代表要求就德國賠款同題作出最後解決,法國要求德國支付五十億馬克。英國要

求四十億馬克,德國只答應再付二十億馬克。經過妥協,決定德國最後賠款額為三十億馬克,在停付三年後,將於卅七年內還清,但實際上,德國後來並未再繳付賠款。洛桑會議取消了凡爾賽和約關於德國的賠款義務,德國賠款問題亦不了了之。 本論文將分八章來討論此主題。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研究回顧與研究方法及範圍。 第二章探討「德國賠款問題」的緣起,德國賠款之所以成為問題,從美國參戰宣示其戰爭的目標,「不要求賠款」的原則與發佈「十四點宣言」時,即已經伏下此問題的變數。「德國賠款問題」在協約國協商停戰條款時,即常產生衝突不斷,使停戰協定瀕臨失敗。由於協約國不

同的國家利益,故在賠款、戰費、撫卹金的討論上,因解讀的不同引起許多的爭議。日後只訂定賠款條款的原則,卻沒有決定賠款的總數與分配的比例,伏下未來賠款問題的難解因數。 第三章則討論協約國對賠款之總額與分配方式之爭議與立場。在相關「德國賠款問題」的國際會議中,顯示協約國不同的國家利益與各國不同的立場,以及各國首相、總理的個人主觀意識,而在執行過程中德國為充分履約,因此產生魯爾危機。 第四章則討論危機變成轉機。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成立兩組專家委員會草擬對策,在各國取得共識之下,道茲計劃的產生,使賠款問題的解決似乎有了新的契機,在本章中也討論道茲計劃的運作所產生的

得與失,牽動各國。 第五章,首先討論楊格計劃形成的背景及原因,接著討論楊格計劃制定的過程,及其修正對各國所造成的衝擊,最後則探討楊格計劃所產生的影響。 第六章主要敘述經濟大恐慌的來臨造成各國經濟的崩潰,並說明德、奧兩國為了解決經濟問題提議建立經濟同盟,但因法國的反對而作罷。由於各國經濟持續的敗壞,美國胡佛總統發表緩付宣言,各國雖反應不一,但仍接受其提議,但之後因各國經濟未恢復及德國否認賠款,且未再繳付賠款,讓困擾二○年代的賠款問題終於不了了之。 最後一章主要歸納分析德國賠款問題的主要爭論點,及其所延伸的對歐洲與對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