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雨麻寫的 開始動就對了!跟著小雨麻健身也健心:心靈╳運動╳飲食,找回自我及體態的12個關鍵密碼 (附贈12週居家健身計畫手帳) 和倉山滿的 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也說明:秉持「立足關渡,放眼國際」的精神,北藝大不僅是臺灣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亦為亞洲藝術校院聯盟領航者。同時擁有音樂、美術、戲劇、舞蹈、電影與新媒體、文化資源、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行政研究所 鄭瑞菁所指導 陳麗如的 幼兒園教師領導個案研究 (2020),提出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教師領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 簡義明所指導 李怡芳的 Σ:西格瑪社之創立、流變與存續 (2020),提出因為有 成功大學、西格瑪社、知識分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實踐大學開學2022、南實踐大學行事曆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則補充:本校110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日訂為111年2月21日(一),並訂於111年6月25日學期結束,期間共計18週(6/20~6/25為期末考試週)。 行事曆下載路徑:本校高雄校區首頁→行事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開始動就對了!跟著小雨麻健身也健心:心靈╳運動╳飲食,找回自我及體態的12個關鍵密碼 (附贈12週居家健身計畫手帳)

為了解決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作者小雨麻 這樣論述:

產後瘦身、年近中年、 在繁瑣的育兒、家庭生活中漸漸失去自我的妳... 跟著小雨麻健身也健心, 早日穿回妳的高中制服!   著有蟬聯博客來百大暢銷榜的《小雨麻的副食品全紀錄》、 也是廣大讀者認證的「副食品天后」小雨麻, 在已過不惑之年的近幾年,保有一貫遍覽群書、身體力行的行動力, 搖身一變成為健身健心健食的實踐者, 帶領忙碌媽媽們走上窈窕變身之路, 這次一定要瘦下來,還要交出漂亮的健檢報告,終結復胖!       走過青春滿溢的花樣年華,如今成為被脂肪肝緊緊糾纏不放的二寶媽,   體重數字一再突破新高,時間彷彿都被家庭和小孩佔據,   想瘦身減重卻動力

缺缺,你也不禁吶喊——我,真的做得到嗎?     人生超級努力實踐家──小雨麻,深入記錄自己窈窕變身之路,   以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為依據,   幫助讀者入門就能採取最高效率的運動方式,全面提升體能。     只要想要,永遠都來的及!   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     跟著小雨麻循序漸進建立正確的觀念知識,   並透過有效的飲食與運動的計畫安排,   找到最適合自己身體的實踐方式!   不再只能當Before&After裡的「Before」,   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想要什麼樣的自己,   就從現在開始!   ★  收錄健身新手最想知道

的30個提問   Q: 什麼運動最好?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Q: 活動時關節發出喀喀聲響,是不是不要再動比較好?   Q: 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Q: 深蹲一百下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   Q: 如何緩減肌肉痠痛?   Q: 有氧會流失肌肉嗎?關於運動量的建議   Q: 哪些狀況會造成肌肉流失?該如何避免?    Q: 哪些狀況會影響增肌效率?   Q: 要不要找教練或加入健身房?   Q: 運動搭配飲食調整感覺體重沒有什麼變化?   Q: 運動後補充茶葉蛋,好不好?   Q: 脂肪是敵人還是朋友?   Q: 我不

想當金剛芭比?   Q: 減脂可以只瘦腿嗎?可以只減肚子不減胸部嗎?   Q: 如何練出腹肌?   Q: 如何瘦蝴蝶袖?   Q: 外食有哪些地雷?   Q: 要準備料理秤、計算熱量嗎?   Q: 如果有成人版的生長曲線,自己會在哪個位置?   Q: 受不了誘惑,或者太餓就不小心吃太多,怎麼辦?   Q: 生活難免會有聚餐,怎麼辦?   Q: 還是會想吃喜歡的外食,怎麼辦?   Q: 我一天只有吃兩餐,為何還會胖?   Q: 重訓日適合喝豆漿嗎?   Q: 執行168間歇性斷食,但是空腹運動實在沒有力氣,怎麼辦才好?

  Q: 沒有時間計算熱量,該怎麼辦?   Q: 早餐怎麼吃?     ★隨書附贈12週居家健身計畫手帳   如果你想偷個懶,不想思考、不想研究,也沒關係!   小雨麻為你寫好12週的居家健身計畫,   只要每天撥出30分鐘,開啟自動導航模式,   跟著這本手帳一起運動與紀錄,保證絕對有感!     ●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運動配置的建議,難度由淺入深。   ●含每月自我記錄表、每日運動檢核表、小日記專區,貼心陪伴健身新手。   ●提供自主計畫的示範以及空白表單,可自由規劃與記錄。 本書特色     ★心靈、運動、飲食,全

方位關照的實踐攻略   ‧ 健心篇──幫你打破種種「可是」心魔,打造「易瘦」的居家環境與生活習慣!   ‧ 健身篇──九組居家徒手運動解說&示範,一週運動組合菜單,跟著QRcode影片一起做!   ‧ 健食篇──詳實介紹各類飲食減肥法,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策略,手把手圖解帶你操作App工具,輕鬆測量紀錄,成為自己的最佳營養師!     好評推薦     Yidong Wang 王奕棟  加拿大健身及體操教練     林叨媽Sydney  林叨囝仔六寶媽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凃威廷  SNRC 閃耀跑團教練    曹玉

婷  台大家醫科主治醫師    鄭瑞竹 高雄市馬拉松縣市紀錄保持人    賴曉妍  三寶媽兼童書作家      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   (依姓名筆畫排列)

幼兒園教師領導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作者陳麗如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探討幼兒園教師領導之內涵。研究方法為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及文件蒐集資料,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發現有三項,簡述如下:一、一般幼兒園教師領導內涵可分為專業性、分享性、增能性與文化性 (一)專業性可分為課程設計、教學、與時間管理。 (二)分享性可分為與新手教師分享、搭擋教師分享、全園教師分享。 (三)增能性表現在自治、自我認同與參與園務。 (四)文化性表現在相互敬重的組織氣氛及參與式民主文化。二、兼主任之幼兒園教師領導內涵除了上述四項外,還包括尊重與陪伴。三、幼兒園教師領導在引入外部資源,進行專業精進學習與課程評鑑方面可再加強。  綜合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二項建議如下

:一、對幼兒園及師資培育 (一)幼兒園應重視教師領導。 (二)幼兒園應引入外部資源,進行專業學習和教學視導,以提昇幼兒園教師領導知能。 (三)幼教師資培育應重視教師領導內容與分享的相關課程。二、對未來研究 (一)針對不同地域、族群之幼兒園教師領導進行研究。 (二)探討幼兒園教師領導對幼兒學習成果情境脈絡的影響。

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

為了解決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作者倉山滿 這樣論述:

‧萬世一系的天皇體制為何能傳承125代而未發生易姓革命? ‧為什麼沒有政經實權的天皇能夠成為日本人心中最尊貴的存在,   連權傾一時的武家或戰後主掌日本命運的麥克阿瑟都不敢擅動皇室? ‧為何天皇想生前退位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日本研究專家蔡增家、蔡亦竹專文推薦 「無論是想要了解日本文化或需要研究參考資料的專業人士,本書都有絕對的閱讀價值!」 沒有天皇,日本將不再是日本! 台灣第一本徹底探討天皇歷史與制度的專書! ※收錄現任天皇明仁於2016年8月8日發表的講話內容 2016年8月8日,日本現任天皇明仁發表了「有關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由於明治時代起實施天皇終身在位制, 前一次天皇讓位

可追溯到江戶時代光格上皇讓位給仁孝天皇,因此以「睽違兩百年的大事件」引發了全日本的熱烈議論。  說起來,為什麼日本需要天皇? 為什麼皇室能夠延續至今從未中斷? 到底天皇、皇室是什麼? 這些問題恐怕連多數日本人都無法確切回答。藉由探討上述問題,作者回顧日本長達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自《古事記》所載第一代神武天皇的事蹟開始到近現代共125代天皇,從各種先例中找出關於天皇制傳承及演變至今的關鍵, 更探討現任天皇表達退位意願引發的各種爭論及見解,從中梳理天皇在日本史中的角色變化, 是第一本全方位理解天皇的著作,凡是對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都不容錯過。 【書封設計理念】 書封的底色使用黃櫨染,是用黃

櫨的心材及蘇芳染成的高雅赤茶色, 從平安時代前期開始,便是天皇舉行儀式時穿著的袍子色彩; 而主視覺用的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作者簡介倉山滿1973年出生於香川縣。憲政史研究家。1996年,中央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後,同大學博士前期課程結業。在學期間便以國士館大學日本政教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身分,在同大學教導日本國憲法,直到2015年為止。2012年,擔任希望日本研究所所長,同年於電子報「倉山塾」開講,翌年開創「Kurara頻道」,積極展開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近現代史、政治外交的言論活動。主要著作包括暢銷書「謊言系列」六部曲的《充滿謊言的日美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中近代史》

、《充滿謊言的日韓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俄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英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法近代史》,還有《保守的心得》、《帝國憲法的真相》(皆由扶桑社出版)等。譯者簡介陳心慧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職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餐桌上的日本史》、《切腹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影響日本歷史的城市53問》、《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等。 前言 第一章  天皇與先例 第一節「皇室」──世界最屹立不搖的國家是尊崇先例的 第二節《古事記》──記錄神話、傳說、歷史 第三節「推古天皇」──遵循神功皇后先例的女帝 第四節「皇極上皇」──史上第一位上皇 第五節

「天智天皇與天武天皇」──母系與女帝的區別 第六節「稱德天皇」──道鏡事件開啟「母系不可繼承」的先例 第七節「高野新笠妃」──百濟歸化者的子孫 第八節「嵯峨天皇」──打造至今皇室形態的明君 第九節「嵯峨天皇」──放手政治,「象徵天皇制」的源流 第十節「宇多天皇」──前皇族和舊皇族可以成為天皇 第十一節「後一條天皇」──有可能「死後退位」 第十二節「白河上皇」──上皇成為治天之君的弊害 第二章 天皇與武家 第一節 「源賴朝」──武家未篡奪皇室的理由 第二節「後鳥羽上皇」──「主上御謀叛」的原理 第三節「北條義時」──將三上皇流放外島的「逆賊」 第四節「後高倉上皇」──不登極帝的開始 第五節「後

深草天皇和龜山天皇」──兩統迭立的悲劇 第六節「後醍醐天皇」──南北朝的動亂 第七節「西園寺寧子」──成為治天之君的平民女性 第八節「足利義滿」──企圖篡奪皇位的平民 第九節「後花園天皇」──恢復皇室權威的治罰綸旨 第十節「後土御門天皇」──因為財政困難而五度讓位失敗 第十一節「織田信長」──將朝廷的權威利用到極限的戰國大名 第十二節「豐臣秀吉」──極度失禮的朝鮮出兵計畫 第十三節「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幕府對決的天皇 第十四節「伏見宮貞致親王」──關於舊皇族恢復皇籍 第十五節「後櫻町天皇」──最後的女帝與創設宮家 第十六節「光格天皇」──英明的最後一任上皇 第十七節「孝明天皇」──幕末政治的

主角 第三章  天皇與近現代史 第一節「一世一元的制度」──根據神武創業的精神實施「新儀法」 第二節「皇室典範」──否定讓位的伊藤博文和他的考量 第三節「攝政」──具有缺陷的攝政制度 第四節「帝國憲法」──天皇的存在是「以備不時之需」 第五節「日本國憲法」──把天皇當成「機器人」的宮澤俊義 第六節「皇統」──如何跨越斷絕的危機 第四章  論讓位 第一節 保守派言論的現狀 第二節  「讓位」和「退位」有何不同? 第三節  解讀「天皇陛下的講話」 第四節  什麼是立憲君主? 第五節  並非是攝政或讓位的二擇一問題,選項共有四個 第六節  改正典範制定特別措施法 第七節  前法制局長官阪田雅裕的

見解 第八節  憲法之前先有天皇 結語 〈日本天皇,本是如此〉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二○一六年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下午,生為日本人的大家長──現任天皇明仁罕見的對日本國民發表一場電視講話。在談話中,他表示自己已經高齡八十二歲,同時在過去三年當中,歷經兩次外科大手術,體力恐將無法履行做為國家象徵的職責。由於日本憲法規定,天皇不能發表任何具有政治意涵的言論,因此,明仁只能以這種極為委婉的方式來暗示,表達他想在「生前退位」。 天皇的言語雖然曖昧,但卻已引發日本政壇的一場大震撼,就如同二次大戰時的「玉音放送」,天皇雖然沒有說出「投降」兩字,但日本士兵早已放下武器乖乖投降,而對

於天皇的暗示退位,自然成為安倍政府的燙手山芋,而天皇可不可以生前退位,也成為日本保守派與自由派爭論的焦點,最終日本政府做出妥協,在不修改皇室典範的大方向下,國會通過「天皇退位特別法」,並強調本法只適用明仁這一代,女性仍沒有繼承權的兩項原則。 日本皇室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室。根據日本《古事紀》記載,天皇並不是凡人,而是天照大神的後裔,而天皇身為神道教的最高主宰,在人神合一下,天皇被賦予神性。而日本皇室從神武天皇沿襲至今,已經一百二十五代了,都是由一個家族世襲一脈相傳,只是在二次大戰之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頒給日本一部和平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度,才將天皇從神轉變為人。 過去我們對於日本天皇的刻

板印象,大多認為他是虛位元首,只是在每年的元旦、春祭、秋祭及廣島原爆紀念日公開露臉之外,其他時間應該可以在皇宮含飴弄孫、安養天年。其實,天皇做為日本國家象徵的最高領導人,是每位拜訪日本的國賓,都急欲想要拜會的對象。 例如在二○○九年,當時習近平以中共接班人的身份訪問日本,提出想要拜會天皇的要求,遭到日本宮內廳的拒絕,因為天皇的拜會行程相當密集,需要前一個月提出申請,而最後在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下,天皇才排出時間接見習近平,當時還引發中日兩國的外交糾紛,由此可見,拜會天皇似乎是每位外國元首到日本的例行公事。 另外,攤開日本宮內廳所安排天皇的行事曆,我們也發現在二○一五年一年當中,現任天皇明仁總

計出席二百五十場公開會議及官方拜會,進行七十五次的國內外國事訪問,而從二○一六年七月一日至八月初,天皇幾乎每天行滿檔,在一個月當中,總共才休息三天,這也難怪天皇的身體無法負擔如此繁重的工作,而從二○一六年開始,皇太子德仁已經代替天皇參加過一百多場公開會議,這似乎早是一種警訊了。 只是,早已從「神」成為「人」的天皇,為何他的一言一行,仍然被視為政治風向球?而只是虛位象徵的天皇,為何又成為國外政要爭相會面的對象?《日本天皇,原來如此》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解答。 它從政治的先例、武家的互動及近代的轉變等三個面向,分析天皇退位的真實面貌,也說明天皇制度雖然綿延千年,但一元一世、皇室典範及攝政,是維

持制度存在的三大儀法,並告訴我們天皇究竟不只是個會蓋章的「機器人」,而是天皇的存在,其實是以備非常時期的不及之需。 可以預知的是,二○一八年將會是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年,只是,日本經濟是否就會因此擺脫長達二十餘年的「平成不況」?日本經濟會不會隨著天皇更替而復甦,尚不可知,但可以預見的是,天皇制度仍將在萬世一系下,繼續更迭。這也告訴我們,日本天皇,本是如此。 ------ 〈了解日本,必先認識天皇〉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二○一九年四月,日本的今上天皇、也就是平成天皇即將讓位。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件讓人興奮的大事。興奮倒不是因為什麼天皇萬歲之類的右派思考,而是在江戶時代以來的兩百年

間,日本再也沒有出過正式稱號為「太上天皇」的上皇了。在明治維新之後,除了確立「一世一元」的制度之外,也規定新天皇的即位是在上一任天皇的崩御之後,而這也間接造成了明治之後天皇都必須「做到死」的狀況,而從明治到昭和為止的三代天皇也的確都是如此。但是在二○一六年現任天皇明仁明確表示自己的體力無法勝任之後,經過一陣審議討論之後才決定了重開兩百年來未見的上皇之路。對日本人來說,這是過去只在教科書上看過的名詞重新出現的新鮮時刻。 當然,體力無法勝任不是指那種四處巡視和外國訪問等外人看來是爽缺的任務。真正對已經是老人的天皇體力挑戰的,是天皇最大的任務「宮內祭祀」。天皇每年在皇居裏的「宮中三殿」所舉行的大小

祭祀儀式超過三百次,其中重要的元旦四方拝和新嘗祭等重要儀式,天皇甚至得穿著平安時代的傳統服裝,正座(跪坐)二到四個小時。這才是現任天皇明仁希望讓位的真正原因。 在敗戰之後,昭和天皇的「人間宣言」自我否定了戰前大日本帝國裏天皇的神格化地位,所以今日的日本天皇只具有象徵地位是許多讀者都知道的事。但是天皇除了國政上的象徵元首功能之外,天皇對於日本的存在意義,其實大半構築在上述「宮中祭祀」所代表的精神和泛信仰層面上。也因此,不管是戰前或戰後的日本,光看到「天皇」兩字,就把天皇家類比成中國或是西方歷史上的皇帝,都是不正確的解讀。也因為這種獨特性,所以要了解日本,就不能不認識天皇家所代表的深層文化。

在天皇退位之前,過去日本另外一個關於皇室而引起大眾廣泛討論的話題,就是是否應該容許「女系天皇」的出現。因為在二○○六年之前,皇室已經有四十年以上沒有任何男丁出生。如果當時的情形繼續的話,勢必會遇上現在的皇太子繼位為天皇、然後再把皇位交給其女愛子內親王成為新天皇的狀況。雖然在日本的歷史上也出現過十次的女性天皇,但是過去這些天皇不是終身未婚不然就是寡婦,身後的繼承者也都交給具有天皇家血統的男性。但是如果愛子成為天皇後,其後代就會出現第一個天皇血統來自於母系的「女系天皇」。對於強調萬世一系的天皇家來講,只要皇家血統不是來自父系,就意味天皇家的血統斷絕。 當然,萬世一系是種接近信仰的說法,事實上二十

六代繼體天皇、四十代天武天皇就有許多學者質疑並非原來的皇室成員,也就是萬世一系的天皇家其實早就斷絕過兩次。但是史實和國民感情永遠不會畫上等號,而史實也永遠只存在於文獻裏的論爭,天皇家的萬世一系仍然是大多數日本國民相信的事實。這個危機在二○○六年的悠仁親王誕生之後暫時解決,但是不管是上述的天皇讓位問題或是皇位繼承問題,都顯示出已經不具任何政治權力的天皇家,仍然對今日的日本有著不可撼動的象徵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必須認識天皇家所代表的各種事象的理由。 從神權與君權合一的上古時代到大權旁落的中世,甚至到明治維新以至民主時代的今天,天皇家的演進其實牽動了整個日本的政治和社會走向。

這本由日本右派活躍論客倉山滿所著的《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內容深入淺出,可以讓讀者們用最簡潔的方式了解天皇家至今的歷史脈絡和天皇家對於日本的存在意義,以及天皇家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對現代關於天皇家的各種論爭整理,更是具有參考價值。 無論是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甚至是需要研究參考資料的專業人士,本書都有絕對的閱讀價值。 前言 本書主要探討三個疑問。 為什麼需要天皇?為什麼皇室能夠延續至今,從未中斷?歸根究柢,到底什麼是天皇?什麼是皇室? 這些應該是每一個日本人都曾想過的疑問。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確實回答這些問題呢? 本書經過三年的反覆構思,我既無才又無德,

但想到如果現在不提筆,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因此竭盡全力完成此書。 事情的契機發生在平成二十八年(二○一六年)八月八日。這一天,天皇陛下發表講話,也就是所謂的「有關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不知道有多少日本國民真正了解這段講話的含意呢?究竟什麼是「電視講話」?「生前退位」又是大家不熟悉的詞彙,相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 說不定有人會認為:「陛下真的是太累了。既然如此,那麼請陛下隱居也無妨。」但這是天大的誤解。這一天,陛下沒有說過一句:「我累了,想休息了」。但不知為何,壓倒性多數的國民支持陛下的講話。 既然陛下這麼說,想必是對的。 做個奇怪的比喻。假設有人想要消滅日本、想要讓皇室滅亡、想讓皇室和國民吵架。

這些人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呢?敗戰後經過七十年。與戰前相反,日本人戰後接受的一直都是苛刻的自虐式教育。 「說到底,日本不過是位於地球角落的一個小島國,日本民族在世界的歷史當中,對於人類的進步也沒有太大的貢獻。日本雖然在十九世紀末終於登上世界歷史的舞台,但因為得意忘形而不斷地侵略周邊亞洲國家,最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白人諸國制裁。這全都是拜當時強制崇拜天皇的明治憲法所賜,既不承認國民的人權,也並非是民主主義。而軍部的惡人冒用天皇的名義,逼著國民上戰場。 因此,做為戰後反省,日本成為了重視『和平』、『人權』、『民主主義』的優秀國家」……」 戰後的教育就像這樣繼續下去。 直到最近,大家才慢慢發現這樣的說

法非常令人質疑。然而,敗戰後七十年間,日本人接受的都是這樣的教育,已經歷經了三個世代。接受戰前教育的人看到現在的日本人,不知道會怎麼想? 看到以前的電視劇,會發現戰前的日本人只要有人說到「天皇陛下」,所有人瞬間立正不動。聽說戰後的一段時間,只要電影出現天皇,所有看電影的人還是會立正站好。

Σ:西格瑪社之創立、流變與存續

為了解決實踐 大學 行事曆 第 二 學期的問題,作者李怡芳 這樣論述:

王健文為成大校史編纂的《南方歌未央》,使沈浮於成大校園三十餘年的傳奇社團「西格瑪社」浮出表面,一段重返青春的歷史,成為當今的青春進行式。「西格瑪社」為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此論文將以人物訪談、口述歷史補充現有資料與文獻,編織西格瑪歷史、西格瑪精神特質與人物臉譜。第二章西格瑪歷史始於1962年至1966年創社階段,聚焦在首屆社員為社團生命所埋下的種子與其行動。1966年至1979年,在創社社員離開校園以後,留在校園裡的西格瑪後輩繼續將具體實踐文學、藝術、生活,期間西格瑪社有「是否組織化」的討論、與校內其他社團辯論國家政治議題,然而西格瑪社仍不涉足政治,校園西格瑪尚未歷經轉型,卻也已立足在變革前夕。

1979年畢業文集《Σ——西格瑪》問世,同年是台灣泥土正在翻動的歷史節點,1979年至1995年是西格瑪社歷史中最為複雜的一段,隨著台灣民主政治的歷史進程、學生運動的鼓動,形成「學運世代的西格瑪」,西格瑪社有了具體的思想實踐。1995年西格瑪社退場校園以後,西格瑪社畢業社友仍利用不同的形式維持跨屆數代的西格瑪共存,雲端西格瑪仍在適應且練習「西格瑪」(總和)。在第三章探討何謂「西格瑪精神」,分別整理少年時西格瑪筆下的西格瑪精神、中年回顧的西格瑪特徵與精神,在第三節進一步分析社團精神的雙重性:個人/群體特性、行動中蘊含的即興/形式,在第三章最後一節追索知識分子的精神史,勾勒西格瑪的「知識分子」樣貌

與對應其「大學精神」。第四章為西格瑪人物篇,齊看不同西格瑪人物的個別樣態,以翁文嫻「字思維」詩學方式分析「活」一字來描繪西格瑪型態,「活」之辭意作為創意座標以區分四節:活躍紙上、接地生活、生命現象、逼真的活現,以展現西格瑪同、異的活力。論文之終,提出此研究的未來展望,一為社團研究,未來西格瑪社作為研究的可能方向、其他院校可參照的社團研究;二為時代精神,總結西格瑪社在自身進程、台灣歷史中,其所扮演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