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名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部首名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寫的 彩圖版小學生字典(部編版) 和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的 學生全功能字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輔導孩子時常常說不出偏旁名?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分享給大家也說明:漢字的部首,就好比能組成千千萬萬個英文單詞的26個字母。了解這些部首,明白它的表意表聲功能與組合規律,就如同掌握了學習漢字的一把鑰匙。 一:橫部、一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語教學 和華語教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林振興所指導 鄭悅莉的 南非以華語為二語學習者之漢字學習研究 (2018),提出部首名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華語為二語學習、漢字學習、部件學習、部件教學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巫俊勳所指導 蔡玉蘭的 常用國字之部件拆分命名及其運用於教學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常用標準國字、部件、部件拆分、部件命名、生字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部首名稱的解答。

最後網站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 - 雪花新闻則補充: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 ... 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 雪花新聞 2018-06-21 14:35. 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 相關文章. 為你推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部首名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彩圖版小學生字典(部編版)

為了解決部首名稱的問題,作者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這樣論述:

以小學生為服務物件,在收字、釋義、整體功能設計方面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認知水準和學習需求。   《小學生字典(全新修訂部編版彩圖版)》收錄規範漢字5200餘個,涵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需掌握的漢字3000個,完全可以滿足小學生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的需要。   在注音、釋義外,增設筆劃數、部首、結構、筆順等漢字知識,提示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容易出現的錯誤,功能完備。700余幅精美彩色插圖,生動形象,寓教於樂。 凡例 中文拼音音節索引 部首檢字表 (一)怎樣使用部首檢字表 (二)部首目錄 (三)檢字表 字典正文 附錄 中文拼音方案 造字法 漢字的結構類型和筆順規則 宋體字和楷體字的區別

漢字筆劃名稱表 部分常見部首名稱和筆順表 容易讀錯的姓 節氣表

南非以華語為二語學習者之漢字學習研究

為了解決部首名稱的問題,作者鄭悅莉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重點是專注在漢字部件的學習與分析。對那些以華語作為第二外國語言,而又沒有中華文化背景的學習者來說,常有許多漢字學習的難點。本論文將研究以華語為第二外國語言的漢字學習。希望藉著漢字部件教學,來幫助二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部件、位置與結構。漢字部件教學是一種華語教學法。它能有效的幫助二語學習者,克服漢字識讀和書寫上的困難。本研究包括探討漢字的教學與學習研究,並且以實行漢字部件教學的方法,來提高漢字學習果效。漢字的學習是華語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華語已成為全世界的一種流行語言,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衝擊之下,許多國家的語言政策,都朝向鼓勵國民學習華語。在這個時候,南非基礎教育部實施了一

項新的語言政策,就是將中文當作第二外國語言。然而對於第二外國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掌握漢字是非常困難的,對華語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本研究之研究方向有三方面,即文獻探討分析,部件教學方法分析與問卷研究分析, 這個研究包括了33名 13到14歲的研究對象,他們都是初級程度的華語學習者, 他們被分為兩組,包含有17名研究對象的實驗組,和有16名研究對象的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都獲得了教師所提供的相同材料,實驗組採用部件教學法,對照組則使用傳統漢字教學方式。根據研究結果,漢字部件教學方法提升了以華語為第二外國語言學習者「識讀」、「書寫」和「識寫」的能力。 根據調查,大多數對漢字部件教學給予很高評價, 它影

響了以華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漢字認知與書寫的能力。

學生全功能字典

為了解決部首名稱的問題,作者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這樣論述:

收字5600多個,設置字頭框、釋義、字形演變、破音字、組字、近義字、反義字、形近字、正序、反序、正音、成語、俗語、慣用語、歇後語、字謎、佳句、繞口令、英語、百科知識、作家簡介、名人名言、附錄、插圖等24大板塊,共有40種基本功能,內容全面,規範實用。

常用國字之部件拆分命名及其運用於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部首名稱的問題,作者蔡玉蘭 這樣論述:

國語文教育強調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台灣地區的生字教學大部分是採用「隨課文識字」的方式,需耗費較長時間於字形書空筆畫練習及反覆的機械式抄寫;加上電腦資訊的普及,使用電腦打字取代逐字書寫過程的情況下,已使得學童對字形的掌握愈形陌生,書寫能力逐漸降低。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裡清楚規定國小階段學生該具備1000~2700字的識字量,若學生能以比筆畫更高層次的「部件」作為識字單位,不但能掌握整個字形的結構,還可以輕易記住字形,進一步利用已學習過的部件去類推更多的新字,達到提高識字率的教學目標。研究者嘗試以「部件識字」取代傳統生字教學。根據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輯的《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書中的4808個常用標準國字作為研究範圍,以表格的方式依拆分原則予以拆分後,再將表格中所得部件以Excel做「排序」的工作,將同層級部件排在一起後再刪除重複出現的部件,逐層整理出最後的部件總量:共得出380個基礎部件,其中部首部件及形變部首部件共有215個,非部首成字部件有74個,非成字部件或現代極罕用的部件有91個;因部首部件及非部首成字部件都已有固定讀音,教學時按本身讀音稱說即可,所以研究者在第三章裡將拆分所得的「非成字部件或現代極罕用的部件」及「形變部首部件」的部分依命名原則分類整理。依命名原則分為四類:以筆畫名稱命名、部首形變以結合部首名稱命名、以代表字部位命

名、以學童舊經驗命名,逐一地嘗試給予部件命名稱說,讓部件識字教學更趨完整可行;最後再依此拆分命名方式的簡單問卷作檢視,期於往後教學時參考改進之用。部件識字教學是以「獨體字」教學為基礎,以「合體字」教學為重點,教學的流程由基礎的「獨體字」、「簡單合體字」到「複雜合體字」三個階段。透過一層層的拆分,將複雜易混淆的字,拆成簡單易記的部件,並將其命名後稱說。這種以字形為優先的教學法,透過部件可拆分重組的特色來學習國字,不但能減輕學習者記憶筆畫的數量,還能幫助學童掌握字形結構和筆順,加強學習效果,對全球「中文熱」的推展也有助益,是值得推廣的識字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