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春乾寫的 犯罪偵查概要(內容+題庫 二合一)2020警察特考四等(保成)(三版) 和約翰.培利的 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史丹佛教授給拖拉人的成功提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告】 「通信紀錄及帳務紀錄查詢作業調整」說明 - 中華電信也說明:配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109年7月3日發布「電信事業用戶查詢通信紀錄及帳務紀錄作業辦法」,本公司自109年9月30日起調整通信紀錄及帳務紀錄查詢作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正根所指導 陳冠甫的 警察執勤使用微型攝影機與民眾基本人權之保障 (2019),提出通聯紀錄期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型攝影機、資訊自決權、資訊隱私權。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 吳博欽、劉曉燕所指導 簡志弘的 逆向抵押貸款之風險管理政策:以土地銀行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逆向抵押貸款、「樂活養老」、「紐澳風險管理架構」、風險值、SWOT分析、專家訪談的重點而找出了 通聯紀錄期限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鍵「81分鐘」 恩爸盼公布各局處聯繫紀錄 - 東森新聞則補充:新北市2歲男童恩恩,確診重症身亡,恩恩的父親要一個真相,他強忍悲痛表示,當時等救護車的時間等了「81分鐘」,他希望公佈當天的通聯紀錄,他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通聯紀錄期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犯罪偵查概要(內容+題庫 二合一)2020警察特考四等(保成)(三版)

為了解決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作者何春乾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準備警察特考四等的考生   適用時間   無限制   使用功效   依命題範圍搜集最新資料,系統整理分析,相關法規引證明確,案例簡潔清晰,加速記憶重點。初學感受氛圍、現職溫故知新,必可更上層樓,增進學習效率。     改版差異   1.學習重點重新整理   2.新增歷屆試題解析   3.重點與題庫雙效學習 本書特色   ●針對命題範圍,搜集最新資料   ●系統整理分析,法規引證明確   ●案例簡潔清晰,加速記憶重點   ●現職溫故知新,必可更上層樓   ●初學感受氛圍,增進學習效率   ●廣蒐專家經典,精讀必備良書  

警察執勤使用微型攝影機與民眾基本人權之保障

為了解決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作者陳冠甫 這樣論述:

警察爲完成治安維護的任務,對於已經發生的刑事或行政危害蒐集資料外,通常在危害尙未發生前進行資料蒐集,以作爲統計分析、預防、監控不法及刑事偵查作爲之用。然而,透過使用科技器材蒐集資料經常干預民眾基本人權,因此警察不僅面臨如何執行之問題,亦應面對應立法保障基本人權方面之問題。警察為達成行政目的蒐集各種資料,除了可透過臨檢、路檢等攻式勤務方式蒐集資料外,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與民眾權益的高漲,警察勤務裝備及手段也日新月異。實務上,仍須借助數位科技器材或手段來完成,例如衛星定位追蹤、監視器即時追蹤、行動電話發話位址定位、調閱通聯紀錄、通信電話監聽、照相攝影、錄影錄音,近來甚至是透過警察執勤時所使用之「微

型攝影機」(亦有人稱為「密錄器」)攝錄資料等。「微型攝影機」通常配帶於肩上、胸前等位置,能拍攝發生在警察面前的一切景象。對警察或被攝錄對象而言,具有保護功能,倘若警察執勤時,攔查交通違規、查獲毒品、遭到民眾攻擊或產生爭執等情形,透過「微型攝影機」可還原現場或將過程畫面保存下來,成為證據資料。因此,微型攝影機兼具有「保護警察或民眾權益」及「蒐集與保全證據」等功能。然而使用微型攝影機仍涉及干預基本人權之憲法爭議,例如人性尊嚴、秘密通訊自由、資訊自決權、資訊隱私權、一般行爲自由權、營業自由、表現自由等。此外,警察使用微型攝影機應符合法治國家各項要求,如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目的明確

性原則等要求。因此,由多方角度出發探討微型攝影機之操作、錄影資料之保存、處理、銷毀、使用及權利救濟,以達到人權保障與治安維護雙贏局面。

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史丹佛教授給拖拉人的成功提案

為了解決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作者約翰.培利 這樣論述:

後天才要完成的事,幹嘛明天就開始做?為拖拉人洗刷壞名聲的第一書!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史丹佛王牌教授教你如何成為快樂又成功的拖拉人!   你是個愛拖延的人嗎?  你是否對自己這個習慣深感罪惡?  你曾經努力告別拖拉,卻總是失敗嗎?  恭喜你!讀完本書,你將從此不必再心煩,抬頭挺胸地高喊「我是拖拉人」吧!   「告別拖拉」、「別『拖』壞你的人生」、「克服拖延惡習」、「拖延是成功最大的絆腳石」……諸如此類的陳腔濫調,你一定聽膩了,也免疫了吧?   這一次,讓同為拖拉一族的史丹佛大學退休教授約翰.培利,帶你一起宣讀最實用有最有趣的拖拉宣言:   ◎拖拖拉拉不是罪──「我就是拖拉人!」   讀了你的文章後

,我終於能抬頭挺胸,了解自己雖然老是拖拖拉拉,卻也完成了非常多的工作,是個有用的人,也終於生平第一次鼓起勇氣,叫我的兄弟閉嘴然後滾蛋。對了,我已經七十二歲了。   晉身成功拖拉人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如果正視自己的拖拉本質、順應拖拉做調整,就能變得更有效率、迅速完成更多事情!   ◎看穿事情真相、調整步調,讓節奏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們經常認為有些事情絕對不能拖,因此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壓力。那些事情通常有兩種特徵:一、看起來有明確的期限(實則不然);二、看起來無比重要(其實一點也不)。唉,我們的生活中就是充斥著重要性被誇大的工作和虛假的死線(攤手~),放輕鬆點,慢慢來,還原每件事情的真實樣貌,就能

丟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憂,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   ◎學會「拆」事情,跟「一事無成」說byebye!   如果你經常不小心拖延,也許你會沮喪地覺得自己「什麼事也沒做」,但若是回頭深思一下,其實你會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事,只是都不是最要緊的事罷了。所以呢,不要覺得自己很沒用,你需要的只是學會如何列出待做清單的順序而已。先把大到嚇人的工作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吧。這樣一來,你就會在完成每件小事後得到莫大的成就感,日復一日,完成大事的日子就不遠啦!   拖拖拉拉不是罪也不是壞習慣,只是許多拖拉人還沒有找到和這個特質的相處之道而已。掌握書中提出的一些小技巧,你就可以今天拖過明天,在拖拖拉拉中不知不覺完成很多

事,成為活出自在人生的快樂拖拉人!   咦!你又來不及交出某份報告啦?   欸,沒關係,先翻開本書看下去吧!這將是你唯一不想拖延的一件事! 作者簡介 約翰.培利(John Perry)   於一九六八年獲得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哲學博士,此後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史丹佛大學等多所名校。二○○八年於史丹佛大學榮譽退休後,在加州大學的河堤分校講授哲學課程。他在網路上發表的一篇關於〈結構式拖拉〉(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的論文,受到廣大的迴響,並讓他獲得二○一一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本書的內容即是建立在該篇論文的基礎之上發展而成。 譯者簡介 蔡惠□   台大

法律系畢業,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譯有《零的力量》、《百大CEO都上過的哈佛領導課,你怎麼能不學?》。感興趣的翻譯領域多元,歡迎寫信指教: [email protected] 致謝 導論 拖拖拉拉的迷思一旦我們了解自己就是所謂的結構式拖拉人,我們不僅會提升自信,同時我們完成工作的能力也會多少有所改善。 第一章 什麼叫作「結構式拖拉」?所有拖拉人都會拖延這拖延那的,而「結構式拖拉」就是一門將這個壞習慣轉化為你做事動力的藝術。……拖拉人很少什麼事都沒做,只不過他們做的是相對不重要的事情而已。 第二章 追求完美的拖拉人拖拉人的完美主義,和是否真的把事情做得完美或者近乎完美無關,而是用你接下的

工作去餵養你的幻想,想像自己會把事情做得完美或超棒。 第三章 拖拉人的必備工具──待做清單每日待做清單的主要功能在於,讓拖拉人體驗每做完一項任務就可以在清單上打個勾勾的感覺。在清單上項目旁的小框框內打勾,或是豪氣干雲地打個叉,都可以帶來心理上的激勵。 第四章 找到你的節奏到底是拖拖拉拉導致憂鬱,還是憂鬱使人拖拖拉拉,我實在不曉得。不論哪個先來,都會提高兩者的強度。 第五章 和電腦當好朋友多次失敗後我想出了一個小技巧,……我盡量只在確定有自然事件會打擾我,進而打破網路魔咒的時候才開始上網。 第六章 來自水平式組織人的請求:請正視我們的存在!其實,我就是個百分之百水平式組織人。我喜歡把待完成的所有

資料全攤放在眼前的平面上,如此一來所有資料都映入眼簾,提醒著我繼續完成它們。 第七章 與敵人攜手合作向來與我合作的對象都不太會強人所難。只要一有工作來,他們就自動自發地開工。而我這人奉行的其中一條原則便是,絕對不要重覆做其他更有能力的人已經在做的事情。 第八章 拖拉人獨享的額外福利其實拖拉人還是完成了很多工作。只要再搭配上良好的自我欺騙技巧,伴隨一點操控自己的意志力,你就能成為更優秀的拖拉人。 第九章 拖拉人真的很白目嗎?為什麼大家老是言行不一?為什麼大家不能乖乖遵守常規就好?「把鏡頭拉遠一點吧,一切很快就會走到終點,太陽即將爆炸。」 第十章 聽哲學家談拖拉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潛意識中領會了一些哲

學洞見,從而導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拖拖拉拉?有的話還滿酷的,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有,但尋找的過程應該也頗有趣的。 第十一章 意味深長的結論結構式拖拉人可能不是地球上最有效率的人種,但倘若放任他們的思緒漫天遍野地遊走,他們就可能成就一些在循規蹈矩的情境之下無法完成的事。 附錄 如何踢除拖拖拉拉的習慣?(閱讀以下內容,風險自行負責) 導論 拖拖拉拉的迷思   人類天生就是有理智的動物。我們的思辨能力,正是我們的發展之所以能夠迥異於其他動物的原因。這麼說來,我們應該理智非凡才對,我們的每項行為都應該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再根據深思熟慮的結果,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力做到最好。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就曾經困在這

個理想的推論之中,但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無法達成理想中的結果,以至他們後來將之衍伸成為一個哲學概念:自律欠缺(Akrasia),即人類明明知道最應該要做的事是什麼,卻不做,反而選擇去做別的事情。   「人類是理性的動物,凡事都會仔細思量,計算出何者對自己最有利後再採取行動。」古代人得出這番結論後,以上這幅圖像就此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與數學較有關聯的社會科學學科(像是經濟學),大部分的理論都奠基於「人類是理性的,會選擇『最可能使他們最看重的欲望得以實現』的選項」這個概念。但是這前提頗為詭異,因為許多其他的社會科學領域,像是心理學和社會學,已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證據,證明人類的行為並不遵守著上述概念而行

。   我真的不是要反對人的理性,也無意反對「做你認為最好的事」或是「做最能夠滿足你心中渴望的選擇」這種說法。這些策略我先前已試過非常多次,偶爾會有不錯的結果,但我認為「理性主體」(rational agent)這種理想化的概念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憂。我們多數人的心智並不是這樣運作的,當然也包括我。再說,如果用我們原本的方式來做事,最後的結果通常還不錯,而且我們沒有必要為此感到羞恥和絕望。   從「人是理性的動物」這種理想高調來看,我這個人最大的敗筆就是拖拖拉拉。我在一九九五年時有一陣子沒有照著我原定的計畫進度工作,因此開始感到自己快連根腐爛了。但我隨即注意到另一件事:大致說來,別人都認為我已

經做了很多事,對我所任職的史丹佛大學及我身處的哲學系領域都有相當貢獻。真是矛盾啊!我放下手邊的重要工作,開始思索這個難題。此時我才了解,原來我就是我所稱的「結構式拖拉人」(structured procrastinator):藉由暫時不做某些工作,以完成很多其他工作的人。我寫了一篇文章,後來成為本書的第一章,寫完之後我的自信立刻提升不少。   那篇文章之後刊登在《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和犀利有趣的科學期刊《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我也把同一篇文章貼到我在史丹佛大學的個人網頁上。如今我已

成為一位專業哲學家,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這名號聽起來怪怪的。我寫過許多篇文章,也出了六本書,而且依我的淺見,這些作品都蘊含深刻洞見、充滿奧妙智慧、字裡行間皆是精闢分析,並能增進我們對所有趣味事物的理解——主題包括自由意志、人格同一性,乃至意義的本質。我的父母都去世了,因此唯一會給予我在哲學領域的成就高度評價的人大概只剩我自己。不過,儘管我用了比較便宜行事的方式成為史丹佛的一員,即擔任本校教師(我絕對無法以大學生或研究生的身分申請上這所學校),這些作品已足夠使我繼續保有哲學系教職的資格。因此上述作品絕對不是廢話連篇的。   不過,我的其他作品從未如這篇討論結構式拖拉的小文章一般,有這麼多的讀

者、使這麼多人(根據他們的說法)有所收穫,而且許多日子以來人氣一直居高不下。長達數年時間,只要在google搜尋引擎打上關鍵字「拖拖拉拉」(procrastination),跑出來的第一個搜尋結果就是這篇文章。後來我從史丹佛官網上移除這篇文章,好讓我可以另外在非官方網站(www.structuredprocrastination.com)上販售「拖拖拉拉T-Shirt」,這篇文章在google上的搜尋結果次序一度滑落,但不久又回升,現在大概距離維基百科(Wikipedia)「拖拖拉拉」辭條不遠了。我每個月都會收到約莫十來封的讀者來信,他們的回應幾乎都很正面,說這篇文章改變了他們的生命。以下回應

就是個實例:   親愛的約翰:   你寫的關於結構式拖拉的文章,已經改變我的人生了。現在我對自己的感覺比以前好上許多。過去幾個月來我已經完成了數千件工作,同時又覺得很可怕,因為這些還不算是工作清單上真正重要的工作!不過,長期以來那片盤踞在我頭頂的罪惡羞恥之雲已經日漸散去了……謝謝你。   我最喜歡的是一封來自某位女士的信,她說她終其一生都是個拖拉人,當一個拖拖拉拉的人很痛苦,其中主要原因是她的兄弟老是拿她這個性格缺點大做文章。她說她讀了我的文章後,終於能抬頭挺胸,了解自己雖然老是拖拖拉拉,卻也完成了非常多的工作,是個有用的人。她說她讀完我的文章後,她終於生平第一次鼓起勇氣,叫她的兄弟閉嘴然後滾

蛋。她在信末寫道:「對了,我已經七十二歲了。」   數年來我一直打算要擴寫這篇短文,但由於個性如此,我還是頻頻拖延這件工作。後來我讀著一篇篇讀者來信,慢慢思索,終於了解「結構式拖拉」只不過是整個計畫的初步階段而已,這是一個我認為可以幫助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拖拉人的計畫。妙的是,一旦我們了解自己就是所謂的結構式拖拉人,我們不僅會提升自信,同時我們完成工作的能力也會多少有所改善。一旦罪惡感慢慢散去,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找出阻撓我們完成工作的真正原因。   這本書就是幫助拖拉人從沮喪中走出來的哲學自救方案。說句實話,把這叫作「方案」有點過於美化了。這方案一開始會提到幾個拖拉人可以採行的步驟,接下來則會

說到幾個想法、幾件軼事,還有幾個可能有用的建議。我也會提到一些拖拉人常遭群起攻之的問題。   並非人人都是拖拉人,也不是每個拖拉人只要認識到「結構式拖拉」的策略便能就此獲得救贖,因為有時候拖拖拉拉代表了更深層的心理問題,這些人需要的是進一步的治療,而非輕輕鬆鬆的哲學討論。不過,如果把我信箱中的眾多信件當成某種指標,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在閱讀過程中覺得心有戚戚焉,對自己的感覺因而提升不少。不但如此,他們接下來還能找到幾種挺不錯的概念和新字彙套用在自己身上,例如:「自律欠缺」、「結構式拖拉」、「水平式組織」(horizontal organization)以及「右括號欠缺症」(right-parent

hesis deficit disorder)。有些人讀完本書後,完成事項可能還會變多也說不定。 第六章來自水平式組織人的請求:請正視我們的存在!  左撇子本身沒什麼不好的,但如果全世界以右撇子為中心旋轉,左撇子這時真的會變成殘障人士。光看大學教室裡的課桌椅就知道了,那椅子前方加了塊由左往右掀開,給人寫筆記墊著用的板子。左撇子坐在這種椅子上寫筆記時,她的左手臂不得不懸在空中,再不然就是整個人蜷縮在椅子裡頭,左手臂放在右撇子平常放筆記本的地方,而真正的筆記本被推到右撇子平常放右手臂的板子邊緣。我們可以稱左撇子為「情境性殘障」(situational handicap),意即:當周遭事物

以右撇子思維為運作核心,左撇子的人這時確實可稱為殘障人士。  我不是左撇子,但我屬於其他比較不為人注意的情境性殘障。我是一個水平式組織人,但我身處在一個為了垂直式組織人設計的世界裡頭。這問題很值得放入本書討論,因為就我觀察,很高比例的結構式拖拉人也都屬於水平式組織型。  「垂直式組織」這個概念,靈感出自高高長長的直式檔案櫃。這世界正朝著無紙化前進,因此將來這種檔案櫃應該會褪入黯淡的記憶之中,不過目前很多辦公室中仍可看見直式檔案櫃霸踞一方。對於水平式組織人來說,直式檔案櫃代表一種他們無法了解的生活型態。不過,雖然他們無法了解箇中道理,身邊眾多垂直式組織人倒是真的懂得使用這種櫃子。說來也有道理,反

正垂直式組織人的其中一個顯著特徵就是,他們知道要如何利用像直式檔案櫃這種東西。以下是莎莉.艾倫(Sally Allen)在教人如何收拾東西的部落格中,聽來令人歡欣鼓舞的建議:就讓紙張順著流向它的終點站吧。什麼,你說沒有終點站?我的朋友,這就是檔案櫃的存在意義啊!迷失的紙張渴望找到一個家呢!設計出令你滿意的檔案整理系統,就像(童話故事中)在彩虹彼端找到滿滿一壺金子那般美好!好的檔案整理系統能讓你找回主控權,加強你的專業形象,大大提升你的生產力。  我知道莎莉.艾倫是位可愛迷人的女士,她說的這番話也相當正確,但這番話不折不扣就是垂直式組織人的思考結果。垂直式組織人很自然地就懂得使用檔案櫃,存放他們

預定一小時、一天或一周後用的資料。當他們要用那些資料的時候,他們便會打開檔案櫃,找出存放文件的資料夾,將文件抽出來,繼續先前的工作。不過,他們不曉得對水平式組織人而言,這種方法說有多陌生就有多陌生。  某天我在寫一封給帕羅.奧托診所(Palo Alto Medical Clinic)的信,告知他們開給我的帳單寫錯了,我沒有欠他們這麼高的費用。要寫好那封信頗有難度,於是我那時把帳單和通聯紀錄全攤開來放在眼前。我還有別的事要做,因此還沒寫完就先離開桌前了。這時如果是一個垂直式組織人,就會把這東西收進檔案夾中,回來後再拿出來寫完。但如果我也這樣做,這份文件就會變成我書桌上的一個整齊的區塊而已。這種整

齊的區塊正是垂直式組織人的特有象徵,但對我來說文件一旦變成整齊的區塊,下場大概只剩扔掉一途了。  當然,我沒有真的照著上述建議做,而是把未完成的信留在桌上,攤放四處的文件也留在原位。不過更精確地說,信和文件並非真的放在「桌面上」,因為其他待完成的工作早就放在桌上了,它們其實是疊在改到一半的報告、寫了一半的課堂講義、讀了一半的小冊子等等東西上頭。  其實,我就是個百分之百水平式組織人。我喜歡把待完成的所有資料全攤放在眼前的平面上,如此一來所有資料都映入眼簾,提醒著我繼續完成它們。假使我把資料放進資料夾,我就再也看不到它們了。問題不在於我找不到資料或檔案(儘管這也發生過),而是我把東西放進去之後,

我就再也不會費心去看了。我與生俱來的本質就是欠缺打開檔案櫃、拉出做到一半的工作,回到桌前繼續完成的能力。

逆向抵押貸款之風險管理政策:以土地銀行為例

為了解決通聯紀錄期限的問題,作者簡志弘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生活水準提升及醫療設備普及,使台灣老年 (65歲以上)人口快速成長,並邁向高齡社會。許多獨居老人 (包含未與子女共住之高齡者),雖居住在自己擁有的家中,卻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以支應生活及疾病所需。有鑑於此,行政院於民國102年3月推動「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方案」 (亦即以房養老政策),而國內銀行業 (包含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台灣企銀及台灣銀行等行庫) 亦自民國104年12月起,陸續開辦商業型逆向抵押房貸業務,以支應老年者的相關支出。 在台灣,此項業務尚處於剛起步的階段,且承作期間長達十數年,對於承辦銀行而言,勢必承擔相當的經營風險。因此,本研究以該項業務的承辦

銀行之一,且為全國不動產貸款市占率第一的土地銀行為例,並以所推出的「樂活養老貸款契約條款」為基礎,應用「紐澳風險管理架構」,配合產、官、學界的專家訪談及土銀自身的SWOT分析,進行風險的辨識、分析與衡量,進而擬定相關的風險管理政策,供土銀、同業與政府相關機構修訂政策之參考,並讓這項業務能有更健全的發展與成長。 風險分析的結果顯示,土地銀行在承辦「樂活養老」業務時,面臨28個風險事項 (或因子),其中3項屬於極度風險、13項屬於高度風險、8項中度風險、4項屬於低度風險。若將其歸類,則土地銀行所面臨的三大風險項目,依序為經濟環境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借款人與保證人所衍生的風險,以及擔保品衍生的風

險。依此可進一步細分為七大風險來源,依序為:擔保品處分風險、借款人長壽風險、流動性風險、借款提前到期風險、需求風險、擔保品殘值風險與利率風險等。土地銀行在管理極度風險的政策建議上,包括:1. 將擔保品委託專業資產處理公司處分,若不足償還應由政府設置基金補貼或引進保險機制以分擔風險。2. 除了在申辦時,參考國人的餘命表制定最適的貸款期限外,若展期擔保不足,則由政府設置基金補貼或引進保險機制以分擔風險。3. 應儘量選擇擔保品抗跌性佳及易於脫手之地段,以確保擔保品易於拍賣或脫手。在管理高度風險的政策建議上,包括:1. 應根據擔保品使用年限及合理折舊計算核貸金額,使借款的到期本息總額符合擔保品當

時的殘值。2. 應精算出本項貸款所涉及的各項合理成本費用,訂定對應的承作利率,以利於本項業務能長期經營。3. 定期檢視擔保品抵押權設定情形,並查詢借款人及保證票、債信,如有異常應採取保全措施,例如:停止撥款及處分擔保品等,以確保其債權。4. 定期辦理借款人之擔保品重估價,若累積的本息超過擔保品重估現值,政府可考慮設立專責機構籌措財源,或引進「保險機制」,以分攤風險,有穩定財源提供借款人長期的安養資金。5. 應慎選合法的催收業者,並不定期檢視業者的催收情形。6. 應依個資法確實妥善保管借款人個人資料及與金融機構往來資料,並隨時更新,以免影響借款人權益。7. 放寬申請年齡、申辦費用及擔保品贖回條件

,以增加借款人申辦意願。8. 應使用更為普及化及容易可取得地媒體,公告變更事項,或逐戶通知,並留存通知紀錄 (通聯記錄﹑掛號收據及存摺登錄等),以備查詢,減少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