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兩年內有65~75%女性順利停藥。對許多婦女而言,突然停止 ...也說明:病人用藥教育. 淺談更年期賀爾蒙治療之效益及安全性(4). ◎文╱黃郁文. 預防慢性疾病. 因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罹患乳癌、心臟疾病、中風、靜脈血栓等的風險,目前不管是 ...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余玉眉所指導 陳青梅的 停經婦女面臨荷爾蒙治療之決策樹模式初探 (2000),提出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停經婦女、荷爾蒙補充治療、決策準則、決策樹數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系 葉秀珍所指導 蔡宛容的 從身體到「身體政權」--探析女性「子宮切除後」的論述 (2000),提出因為有 傅柯、論述、權力/ 知識、醫療化、女性身體、子宮切除後的重點而找出了 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Venina 1mg/2.5mg - -藥品資訊則補充:商品中文名, 維妮娜錠(健喬信元) ... 在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副作用為乳房脹感,使用1 mg E2V 時較少見,治療初期可能出現子宮出血,但持續治療後通常會減輕或消失,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停經婦女面臨荷爾蒙治療之決策樹模式初探

為了解決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陳青梅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停經婦女在面臨荷爾蒙補充治療時,其決策考量準則及決策樹模式為何。研究者以Gladwin(1989)之決策模式建立理論,做為本研究設計之架構。 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模式建立期」,研究者採用臨床田野研究法(參與性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以立意取樣對更年期門診已停經婦女進行資料蒐集,於選定對象後,研究者以主護護理師身份於接受檢查時開始與之接觸,提供所需要的護理指導及服務,並於個案每次返診取藥時了解其面臨服藥的決策想法。資料取得包括深入的決策訪談(家訪、電訪)及互動間自發性語言及非語言行為意義

。共選取17 位受訪者,每位研究對象接觸3~7次不等,並將訪談記錄作為分析依據,運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萃取出決策準則,形成決策樹模式。第二階段為「模式測試期」,將研究結果透過同族群背景但有不同決策的兩類受訪者共22人,每位研究對象接觸1~2次。以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透過受訪者回溯其決策過程,依其「Yes」或「No」的回答方向做為決策路徑的分析,以驗證決策準則萃取的確實性及決策模式預測的可靠性。 研究結果:在『第一階段模式建立期』,共歸納出十三項決策準則,前九項為「共通性的決策準則」-即做決策的考量因素;後四項為「限制性條件的決策準則」-為改變決策

的變因,並依十三項決策準則之優先順序建構出具邏輯性的決策樹。而由決策樹模式圖中的共通性決策準則發現進一步萃取,可歸納出六項決策行為特徵,這些特徵乃決策樹的中心主軸,主導決策路徑的發展。分別為:(一)釐清自我處境,評斷服藥的必要性;(二)對荷爾蒙補充的認知、態度、價值觀;(三)評估服藥的風險性;(四)衡量對自我健康的利弊得失;(五)參考權威意見;(六)考量自我對服藥的堅持度。 經過『第二階段模式測試期』,針對十三項決策準則測試結果發現,影響婦女接受HRT的重要關鍵準則為:(1)荷爾蒙已經不足;(2)不排斥荷爾蒙補充治療;(3)擔心錯過服藥會造成將來身體危害;(4)重視專家權威

的意見;(5)服藥後未出現不良反應。而影響婦女不接受HRT的重要關鍵準則為:(1)沒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2)擔心服藥帶來副作用或危害;(3)無法提高對服藥的信心度。這些準則也應證了模式建立期所歸納出的六項決策行為特徵。其次透過個案不同的「決策行為特徵」等因素,可歸納出三種不同的決策型態並建立其特性;分別為:(一)積極順從型,佔28.2﹪、(二)預防危害型,佔56.4﹪、(三)抗拒型,佔15.4﹪。 由測試結果中更發現,「限制性條件的決策準則」在最終決策過程扮演相當重要的決定性關鍵,也影響了決策模式的預測性,其中以”長期服藥後產生的變化”-『時間變化因素』,及”對服藥信心度

的改變”-『訊息改變因素』,其難以掌握及未知的特性所帶來的影響最大。 整體而言,發展出的決策樹模式可達86.4﹪的預測率,符合決策模式預測標準,即此決策樹可預測85~90﹪以上族群中個人的選擇。 關鍵詞: 停經婦女、荷爾蒙補充治療、決策準則、決策樹模式

從身體到「身體政權」--探析女性「子宮切除後」的論述

為了解決維妮娜荷爾蒙副作用的問題,作者蔡宛容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Foucault對權力、知識、身體與醫療的論點為主軸,嘗試解析婦科類的通俗醫療書籍關於子宮切除後論述裡,女性身體是如何被擺放、存在。 研究發現,女性身體幾乎是醫療化與父權這二大作為、意識所馴化的場域。本研究分別在論述架構面與論述內容面等面向上,檢視醫師作者對女性身體展佈這二大心態與手法。 從論述架構面得知,不論是篇章名的選出、列出、取材內容,「性」、「性慾」的文字圖譜,總是無所不在的呈現。至於問答方式的體例,虛擬了一個女性存在的情境。命令、安撫、期望、鬥臭、否定辯證等五種描述性的模式,更鋪陳醫療化的局面。 在論述內容

面,空白與遺忘充斥在手術合併症須注意的保健事項裡。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副作用、缺點、禁忌的付之闕如;從單向醫療生物功能的角度,對子宮認定與解釋;男性、丈夫的支持、幫助在論述裡的邊緣化傾向;女性、女性身體,繼續被放置在非理性、情緒化、易虛弱的角色位置。此外研究者發現,醫師作者以男性居多,女性醫師作者的數量在醫療結構、出版社與本人意願的環結影響下形成稀有的窘境。 特殊的是,就算由女性醫師作者來執筆,其對女性身體的理解、思維,大多數仍遵循醫療化與父權等陽性觀點的邏輯,充分表露出生理性別與語言、意識取向的複雜與流動性。不過,男性醫師所持有的侵略性、陽性語言觀點的論述,還是多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