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抱一寫的 中國詩畫語言研究 和彭懷真的 職涯新抉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大大氣科學系出路 - 服飾貼文懶人包也說明:提供台大大氣科學系出路相關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地球科學系工作、地質系薪水、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相關服飾資訊或書籍,就來服飾貼文懶人包.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典藏藝術家庭 和希代所出版 。

最後網站[請益] 升大四冷門科系出路求助- 看板CareerPlan則補充:很少發文排版不佳請多包涵先自介一下高中時讀的是文組現在就讀可能比生科更淒涼的中央大氣系的“太空組”。。 當初沒有考慮太多,覺得有興趣就進來唸了前兩年半都沒特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詩畫語言研究

為了解決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程抱一 這樣論述:

  從中國文字符號的肌理 穿越中國詩《中國詩語言研究》   以唐詩為研究主體,從中國表意文字的特點出發,將詩歌語言分別從詞句、格律、意象三個層面,探討語言基礎中宇宙論的虛實、陰陽和人地天的關係,並展現這一符號系統在文字的探索中如何進行自我構成。在詞句層,著重探討虛詞與實詞之間的微妙遊戲;在格律層,揭示平仄和對仗等所體現的陰陽辯證關系;在上述兩層次所導向的更高和更深的象徵層,則顯示詩人們如何借助“比”、“興”等手法組織意象之間的關係,以實現主體與客體的交融,並從中發掘人地天三元關係。   從「虛」看懂中國繪畫  《中國畫語言研究》  繪畫行為與宇宙的生成化育是相關相通的,而中國繪畫的目標,在於創

造一個完整的小宇宙。為此,作者圍繞“虛”這一中國宇宙論的重要觀念梳理出五個層次︰筆墨、陰陽、山水、人天以及意境和神韻。書末,輔以石濤的畫作及相關畫論深入探討,繪畫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意境和神韻。   本書是《中國詩語言研究》和《中國畫語言研究》兩本書的合集。 本書特色   西歐當代藝術家必讀之書  第一本以西方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分析研究中國古典詩歌與繪畫的著作! 作者簡介 我們時代的智者  中西文化的擺渡人 --法蘭西學院院士 程抱一   程抱一(Francois Cheng),漢法雙語作家,為符號學大師。師承羅蘭.巴特,長年與拉康書信對話,每週四與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比鄰而坐。巴特對其

運用符號學分析中國詩的相關論文給與高度評價。   1975年後用法文撰寫詩畫理論著作;80年代後始用法文創作,其小說《天一言》榮獲費米娜文學獎,另有《此情可待》、隨筆集《對話︰法語之戀》與《愛之路》詩集等。2001年所有創作的作品榮獲法蘭西學院頒發的法語文學大獎。2002年入選法蘭西學院,成為創院300多年來首位亞裔法蘭西學院院士。 中國詩語言研究出版緣起主編的話推薦序 潘璠致謝第一部導論第一章 虛實:辭彙與句法成分第二章 陰陽:形式與格律 第三章 人地天:意象 第二部 唐詩選引言 絕句 律詩 古體詩 詞 詩人生平簡介參考書目 中國畫語言研究序  程抱一致謝 作者案語 緒論第一部 從虛的概念

看中國繪畫藝術導論 第一章 中國哲學中的虛第二章 中國繪畫中的虛 第二部 從石濤的作品看中國繪畫藝術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參考書目插圖目錄 譯後記 代序 程抱一的生命與完成   程抱一(Francois Cheng, 一九二九-)在法國被稱為「東西文化的擺渡者」。程抱一是一個神祕符碼,遁隱,淡泊。一九九九年夏天初次見面,使我首次感受到詩人的偉大光輝,直透宇宙真理的無限承擔正凝縮在一個活生生的軀體裡。在法語文化圈,“Francois Cheng”意味著一種文化溝通,兩肩挑起東西文化的相互對話之可能性。他不是一般著眼於訓詁、考證學的漢學家,不在古

代文獻中討生活,而是與古人為友,為今人開眼界。他具東西方詩人所共有的深沉直觀。巴黎「詩歌之家」(La Maison de la Poesie)本是波德萊爾、韓波、里爾克等已故詩人的神聖殿堂,程抱一的詩歌魅力,逼使古人揖讓而退,相與對話,那聲調如低吟流泉劃破谷際,舒緩、急促、鏗鏘、柔美、婉約,迴旋於東西無限文化跨度的語彙,開啟一種承擔人類苦難的「大開」(Das Offene)境界。他的成就遍及詩歌、美術思想、藝術評論、小說、書法創作,各領域都獨樹一格,卓然成家,深受推崇。   時光不可倒退,但是,如果我們將時間回溯到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當他剛踏上法國這塊土地開始,苦難與榮耀早已同時懸在那裡等

著他去抉擇。那是一種人類文明對話中的無數次事件之一而已,一位二十歲的瘦弱年輕人,懷抱著一絲憧憬,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下來到巴黎。他的身影多麼微小,他的理想又多麼不切實際與天真!巴黎經歷納粹的數年佔領,剛從屈辱中逐漸站立起來,法蘭西的榮光不僅尚未恢復,還迷戀著昔日的帝國光輝,一腳陷入遙遠東方的越南戰場泥淖,另一腳則踩在滾燙的阿爾及利亞民族運動的漩渦中。   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民族獨立的慾望、意識型態的分合,野心家、政客正將雙手伸出,彷彿失神忘我的薩滿,等待著世人失望之餘所給予的無奈皈依。世界還在重整。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怎能做什麼呢?他僅有的只有繼承自父親對振興中國教育的熱忱與儒家情操,還有那

慈母遺傳給他而尚未滋長完成的藝術衝動。其餘則是飽經戰亂摧殘而不得不直下承受那善惡共存的世界現實,或許法蘭西文化的異國光輝只能多少給他一點憧憬,孤寂的甘美。   這位青年生於山東濟南。父親祖籍南昌,鄉賢八大山人活躍於此。明代亡國,山人雖本朱明貴冑,迫於變動,捨離塵世,高踏方外,追尋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與藝術表達手法。曾幾何時,世人不解,視他為癲狂,瘖啞難明。   中國經歷八年對日抗戰,國力耗損,隨之國共內戰再起,四平街一役國府失守東北,一九四八年徐蚌會戰六十萬大軍被圍殲滅,北平易幟,國共戰局勝敗已分。他或許以為到巴黎經歷兩年學習之後歸國,得以家庭團欒。孰知不到一年,山河變色,天旋地轉,中國閉鎖,東

西阻絕。他沒有任何學歷證件,出自未明,進退失據,孤立無援。家人四散,遠方遙思,困頓、挫折、徬徨、嘆息。他的處境,或許如同八大山人自況一般:「贏贏然如喪家之犬!」楚國先哲屈原受讒而惶然之際,獨自呻吟:「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形容枯槁,江畔散髮。然而,尚待錘鍊的程抱一並沒有自哀自憐。   兩年獎學金很快結束,他依然踽踽於巴黎大街小巷,無奈的現實使他危殆不安,這些就是他的處境。他那詩人的憂鬱情緒,觸景感傷,每每逼使他退至絕境。一方面在巴黎大學與高等實踐學院就讀,一方面以那瘦弱身軀捧起堆疊半身高的不鏽鋼餐盤,趨馳

於庖肆以謀餬口,榮辱共生,甘苦並嚐。在身體催折的苦痛之際,或許前往法國學院(College de France)的旁聽,可以給他現實痛苦之外的陶醉,即使身心疲憊,仍感恬然。一九五五年生女,生活更為艱苦。每至冬寒刺骨,無資電器取暖,他便與妻女三口依偎斗室,雖數年依舊不改其志。   哪裡來的精神支撐呢?他逐漸從德國詩人里爾克詩歌中感悟到生命的「大開」境界。每到一地,每遇一事,我的詩人里爾克會如何想?如何面對呢?他透過對虛擬的「亞丁」的自白,反觀自我地談論自身對里爾克的理解。經歷十年異鄉漂泊,他說:「只有把死亡納入我們的生命,我們才能領會『全生』的真趨向,我們的至深經驗:愛與痛苦,才能取得真義;我們

將步入生命的『大開』。」他領略到歐洲詩歌的最純真傳統,「出死入生,讓愛的裂心開向一切;將一切納入內心的空間,提升為靈魂的旋律與節奏。」(以上文出《和亞丁談里爾克》)苦難後的盈滿,大死後的再生,只有經歷生命的純粹試煉才能完成高貴的精神向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寒更替。瘦小的身軀如昔,然而那柔弱的心靈卻已被淬鍊出堅毅而莊嚴的偉大氣象。程抱一天生詩人懷抱,對於生命具備直視而承擔的漠然使命。一日,法國學院的夜晚課席,當代漢學大師與這位貌不驚人的憂鬱年輕人展開對話,老子所謂「道」那種杳然無蹤的生之體悟,經由程抱一對里爾克的詮釋,產生東西對話的火花。程抱一即席朗讀里爾克詩歌,那種發自於心靈深處的感

悟與契合,撼動這位漢學者默然傾聽,難以自己。或許那是一種生命的大開,直至二十世紀末,他依然歷歷陳述當時的靈光遇合,讓我無限激動。這場邂逅彷彿是一場生命中的轉折,跌宕起伏,峰迴路轉。他獲得重視,如黑暗明光。   法蘭西第五共和因一連串殖民地戰爭的挫敗,榮光不再;然而巴黎畢竟具有近代歐洲人文精神的厚實傳統,為建立下半世紀的思想廣度,指引人類精神走向。法國政府決心創建一所領導世界思潮的研究機構,不拘格局,拔擢人才,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於焉成立。一九六○年他卑微而不屈地渡過在巴黎的十一年生活,終於獲得法國高等社科院助理一職,此時女兒五歲,他才擁有第一份薪水來養家。一九六○年代他一邊寫博士論

文,一邊將法國偉大詩人作品譯成中文,勤於筆耕,在台港兩地投稿。只是,他依然悽悽惶惶,他曾感嘆說:「我四十歲前對人生依然是徬徨的!」   一九六九年起在巴黎第七大學授課,一九七四年起成為東方語言學院講師,往後直至教授,成為法國第一位獲得教授資格的華人。一九七五年受到高等社科院委託前來台灣收集神話學資料。詩人個性依然不改,在此認識了余光中、羅門、洛夫以及司馬中原等人,頗能相契。一九七二年純文學出版社出版他的《和亞丁談里爾克》;十七歲起自己鑽研起詩歌,在異國的無有出路之際,逼使他的興趣成為匯通東西文化的生命體驗與自我認識的一把鑰匙。   一九七七年出版《中國詩語言研究》(L’ecriture poe

tique chinois),成為世界上最早採用結構主義研究古典詩歌的著作。一九七九年出版《中國畫語言研究》(Vide et plein:Le langage pictural chinois),將中國繪畫思想以簡要手法呈現,不只直接契入中國畫家的創作心靈,也展現大美的境界。此後,程抱一已經能以簡練法文表達出深沉而富詩歌韻律的小品、著作。最後他以詩歌般的聲律,完成自己洞悉到的苦難的生命之歌。一九九八年,《天一言》(Le dit de Tianyi)獲得法國小說最高榮譽之一的「費明娜文學獎」(Prix femina);作為藝評家,他以《石濤:生命世界的滋味》(Shitao:la saveur d

u monde)獲頒藝術評論最高獎「安得烈.馬爾羅獎」(Prix Andre Malreau);身為詩人,他以《雙歌集》(Double chant)贏得「羅歇.卡洛瓦獎」(Prix Roger Caillois)推獎。2001年《天一言》榮獲「法蘭西學院法國境外法語創作獎」(le Grand prix de la Francophonie de l'Academie franeaise),其作品深度與力度已將使法國人以擁有程抱一為榮。二○○二年六月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成為該院創設近四百年來第一位亞裔院士。   他曾告訴我:「真正的美是存在(etre),而非擁有(avoir)。所以它並不如希臘

後期所設想的那樣可以納入模式或定型。真正的美,他每次出現,都意味多層次的相遇。當我們說:『夕陽無限好』,我們難道只指真空裡的一道光?不管哪次夕陽都是照在雲端或者海上或是山巒之間。只有那樣才能滋生無限的絢爛之感。然而這尚只是第一層次的相遇。第二層次的相遇,是當一個人的眼光在一定的時辰和這景物交會,不用說這是美的必要條件。還有更高屬於純精神的層次,這是當那個人當前的感觸,驟然提升,和一生以來心靈中所負載的回憶、想望,甚而和人類久遠的感懷相交會的。在那層次裡,美已近於宗教裡的悟境。」(〈蓬山萬里,滄海有情──藝術思想家、詩人、小說家程抱一的生命世界〉)   因此,他反對「天人合一」,主張天人交會之際

所產生的「三」才是一種大美,才是真愛,才是一種創造。這種創造必須是逼視生命終極之後的再生。「正因為死,小孩才想望成為大人,少女才急切趨向儘管是短暫的美。人與自然之所以不同,正因為人對於死的感應。人瞭解到自己終將死去,才會有偉大的一面,由此才變成一種創造。」(〈蓬山萬里,滄海有情──藝術思想家、詩人、小說家程抱一的生命世界〉)   真正的創造不是單純地創造對象,而是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而獨特的人,如此才能洞悉生命背後的奧祕,質問生命對我們的許諾。程抱一藉由詩歌與大自然對話,從這種對話過程找到一切存在的可能。   讀書,不如讀人;導讀,首在神合。程抱一與我相契十餘年,時有所夢。《中國詩語言研究》、《

中國畫語言研究》得以在台出版,期待已久。寫作此文之際,雖隔千里之遙恍如眼前,十餘年過往點滴依稀昨日。希望這兩本書籍的合璧出版,能讓讀者看到天下之大美。 潘  示番  於宜蘭松影書齋2011年5月25日凌晨4時 第一部分導論這是些刻寫在龜甲和牛骨上的符號,刻鑄在青銅禮器和器皿腹壁上的符號 。於這些占卜或實用的符號,首先顯示為一些輪廓、標誌、凝結的姿態、視覺化的韻律節奏。每個符號,由於獨立於語音且無形態變化,形成自在的統一體,從而保全始終獨立自主的機運,並由此保全延續的機運。因此,從其起源時起,這種文字便拒絕充當口語的單純支柱;它的發展,是為確保自主性以及組合自由而進行的一場漫長的鬥爭。從起源時

起,便顯示出在所表示的語音與趨於形體運動的生動形象之間、在線性要求與向空間逃逸的欲望之間的矛盾與辯證關係。是否有必要談論中國人為維持這一「矛盾」所面臨的「無理挑戰」——而這竟然延續了將近四千年?無論如何,這涉及一場最為驚心動魄的歷險;可以說,透過他們的文字,中國人接受打賭,一場奇特的打賭,詩人是其重要受益者。實際上,幸虧有了這種文字,一首來自三千多年前的綿延不絕的歌,留傳給我們 。這首歌,在開始時,曾與降神的舞蹈和按照季節更替而調節的田間勞動密切相連,隨後則經歷了很多演變。存在於這些演變源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恰恰是這種文字本身,它孕育出這一具有深刻的獨創性詩歌語言。整個唐代詩歌是一首寫下的歌,正

像它是唱出的文字。經由符號,順應著初始的韻律節奏,一種話語迸發而出,並從四面八方溢出其表意行為。首先,讓我們來勾勒這些符號的真實面目,也即中國表意文字的所以然、它們的特性、它們與其他表意實踐的關係(這篇「導論」的意圖所在),而這已是在突出中國詩歌的某些本質特徵了。在談到中國文字時,人們習慣於提到它的形象化特徵。不瞭解這種文字的人會很自然地把它想像為一些雜陳的「小型圖畫」。的確,在我們所知道的這種文字的最古老的形態中,可以找出為數不少的圖畫文字,比如日(後來定型為日),月(定型為月),人(定型為人);但是在這些圖畫文字的旁邊,還有一些更為抽象的文字,它們已經可以被稱作表意文字,例如王(連接天地人

者),中(被一道線從中間貫穿的空間)以及反(定型為「反」:劃出返回自身的動作的手)。從數目有限的獨體字出發,人們後來造出了合體字:這些合體字構成了現今使用的中國表意文字的主體。人們透過合併兩個獨體字而獲得一個合體字;比如,「明」字由「日」和「月」兩字構成。但合體字的最為普遍的情形屬於「形旁+聲旁」(形聲字)一類,也即由一個獨體字生成的形旁(亦稱部首,因為形旁也用來指示一個字所歸屬的門類;所有漢字被分為214門類,也即分屬214部:水部,木部,人部等)加上另一部分構成——它也由一個獨體字生成,它用來充當聲符;它透過自身的讀音提供全字的讀音(換言之,作為聲符的獨體字,和它參與構成的合體字擁有同樣的

讀音)。以「伴」字為例,它是一個合體字:它由一個形旁,人字旁「亻」,和另一個獨體字「半」字構成,「半」字的讀音是ban,它表明合體字「伴」字的讀音也是ban。(當然,這造成了許多同音字,我們將在後面闡明其意蘊。)需要指出的是,對這個只起聲符作用的獨體字的選擇,並不總是毫無緣由的。在我們剛剛舉過的例子中,獨體字「半」的意思是「一半」,與人字旁「亻」結合在一起,它喚起「另一半」或「分享的人」的意念,並協助強調合體字「伴」的確切含義:伴侶。這個例子使我們觀察到一個重要現象:如果說那些「含義自明」的獨體字,以其動作性和標誌性特徵而引人注目,在此,甚至當涉及純粹的語音因素時,人們仍然巧妙地設法使之與一種

含義發生聯繫。在一種符號系統的所有層次——這種符號系統建立在與真實世界密切關係的基礎上,取消無緣由的做法和任意性,從而在符號與世界,並由此在人與宇宙之間沒有中斷,這似乎是中國人自始至終努力走向的目標。這一觀察結果,使我們得以更加深入地展開對表意文字之特性的思考。表意文字由筆劃構成。這些筆劃的數目雖然非常有限,卻提供了極為多樣化的組合;全部表意文字顯示為由一些非常簡單的、但本身已有含義的筆劃出發而進行的組合(或轉化)。在下列六個表意文字中(除了最後一個,全都是獨體字),第一個由一畫,最後一個由七畫構成 :

職涯新抉擇

為了解決大氣科學系出路薪水的問題,作者彭懷真 這樣論述:

      上班族,真辛苦,領小錢,受大氣;      工作重,意義輕;權力有限,責任無窮。      隨時隨處得做決定,包括:      ◎ to be or not to be      ◎ to do or not to do      ◎ to obey or not to obey      ◎ to live together or to be alone      ◎ to leave or not to leave      ◎ to be somebody or just be nobody      本書針對這些問題,有精準的解析,      並以實例探討決策的策略。

不僅規畫,更知道抉擇<自序>  彭懷真如何有效率又理性的抉擇<導讀> 彭懷真第一篇 職場角色的抉擇 1.要不要做副手 2.要不要做管家 3.要不要做幕僚 4.要不要做白血球 5.要不要做行政主管 6.要不要做羅貝多或史匹柏 7.要不要做科學怪人 8.要不要做孔雀 9.如何了解職位10.小結:要不要做上班族?呆伯特只說對了一部分第二篇 職場政治動作的抉擇 1.要不要玩弄權術 2.要不要野心勃勃 3.要不要有所主張 4.要不要上書高層 5.要不要選邊站 6.要不要做西瓜派 7.要不要虛偽 8.要不要抗爭 9.要不要反擊10.小結:由暗鬥到明爭第三篇 職場待人的抉擇 1.要不要水乳交融 2.要不要自

我壓縮 3.要不要表明宗教立場 4.如何有你有我 5.要不要八卦 6.如何領導舊團隊 7.彩虹網友與玫瑰同事 8.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9.如何測量兩性距離10.小結:如何刻意經營人脈第四篇 職場組織遊戲 1.如何玩組織遊戲 2.如何由虛擬實境走入真實 3.如何從電影和歷史教訓 4.如何兼具鱷魚與鴿子性格 5.如何去除「政治刺青」 6.如何因應無所不在的蟲蟲 7.要不要依法辦 8.要不要堅持品管 9.要分還是要合10.小結:如何尋找職涯驅力第五篇 脫離職場的抉擇 1.要不要見好就收 2.要不要瀟灑地走 3.要不要在高層壓力下不走 4.要不要為了團隊不走 5.要不要走的自然順暢 6.要不要為了節奏感

不一而走 7.要不要來個離職聲明 8.如何面對同事離去 9.如何處理部屬離職10.小結:如果你是革命家第六篇 因應未來職場的抉擇 1.要不要改變 2.要不要四不像 3.當舊老闆打烊 4.如何克服倒U危機 5.追求成功或穩住幸福 6.留下成功幸福的傳家寶 7.如何與組織一起跨世紀 8.要不要青春永駐 9.如何多角化經營職涯10.如何做跨世紀職場贏家 《自序》不僅規畫,更知道抉擇彭懷真 市面上討論「生涯規畫」和「組織規畫」的書,何止一百本。讀者看來看去,不一定能照著實行,就算認真規畫來規畫去,多半是自己主觀意願的想法。問題是:客觀的環境總是快速改變。往往好不容易規畫好了,環境又變了。 政府當然是

最看重規畫的,但中央政府總預算好不容易規畫好,也經過立法院的通過。但總統決定要補助科索夫三億美元,而立法院一夜之間通過二十多項新的法案,需大筆經費去執行。這些錢從那裡來? 企業也一定要有規畫,如此才可向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報告,但是,經濟情勢詭譎,企業內部則是問題複雜、人事糾葛,常常會有新的變化。各種報告書在紊的外在環境中,要落實,有多高的可能性? 每個人,天天在盤算,常常在規畫,不斷思考:錢要放在那?時間要如何分配?力氣當如何使用?才華應如何表現?人際關係如何經營?但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人算,不如天算。」最後,很多人只好躲到風水和宗教的帳蓬中,不面對大局的詭譎。 我曾在新聞界工作多年,至今依

然做個業餘的參與者,我詫異台灣怎麼會有這麼多難以想像的複雜現象,因而讓新聞媒體如此蓬勃。我在撰寫博士論文時,就努力思索企業界的「叢林法則」,研究中發現:台灣的各種情勢太複雜,影響因素太多,很難進行長期規畫,也很難依規畫去踏實地執行。大家有如身處叢林之中,要穿越無數障礙去打開出路。大環境彷彿叢林,有太多混亂的、扭曲的、破碎的、噁心的、恐怖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現象。很多人,尤其是接受了正統教育長期訓練的人都覺得難以想像,更無法適應。 但是,也有人能在惡劣的環境中過得好好的,甚至能利用此種情勢發展,進入了領先群,享受了在承平時代和穩定情勢中根本無法擁有的名利。我們的社會,從政壇、企業界、學術界到各行

各業,都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例子。 我也許能算是這些例子中的一位,平凡的我不但能生存,還可以發展,正是和我深入探索叢林法則有關。我不斷研究外界的情況,在混沌的情勢中歸納出秩序和原則,冷靜地分析,正確地決策,積極地探取各種可能有效果的行動。從教學、研究、擔負行政、寫作、演講,到參與社會福利,推動幸福家庭與親職教育,到執行關懷兒童虐待、中輟學生、家庭暴力、性侵害等方案,都有不錯的成果。在企業界中,也以有些另類的演講和寫作,闖出一些空間。 這種另類,說穿了就是「找尋各種不規則中的規則」、「分析出差異中的共相」、「探討不相關中的相關性」。所有人類行為之間,不論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人際間的應該存在某

些規則,能做為我們做決定的依據。 在自然科學中,也在探討類似的現象,從雲朵的形狀、星族的聚集、閃電的路徑、糾結的血管,都有科學家提出有關連性的解釋。歸納起來,是「混沌理論」,是非常動態而有趣的解釋。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林和翻譯了《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該書探討大自然現象中眾多因素中的動態平衡,例如風中來回擺盪的旗幟,水龍頭的水由穩定的滴漏而變成零亂,高速公路上車群在壅塞中前進,地下油管的傳輸與流動。在各種現象中,雖然複雜,但有規律。因為在「不測風雲」之後,有一些關鍵因素。 在職場中,也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有「不測風雲」,各種詭異的情勢讓其中的成員困惑、挫折、痛苦,甚至無助。每一位上班族、每

一個老闆、每一個領薪水和發薪水的人,都常得面對各種抉擇,不論他是否願意、是否有籌碼、是否有時間......不斷得面對抉擇。不管當初規畫多麼周全,考慮多麼仔細,設計多麼完備,都會因為新因素的加入而得重新做抉擇。 在文學中,莎士比亞的著作被譽為「永恆的劇場」,因為他探討的問題永不過時,他在<哈姆雷特>的劇中深入探討「抉擇」。哈姆雷特得決定要不要為父復仇,他的女友奧菲莉亞得決定要加倍愛哈姆雷特或聽父親的話,奧菲莉亞的父親得覺得要聽兒子的或聽新婚老公的......。劇中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貫穿全戲,人人都需要面對抉擇,命運的好壞取決於自己的抉擇。 你我在職場中,也不斷面對「

To be or not to be」(要不要成為獨特的人)相關的問題。此外還得考慮「To do or not to do」(要不要採取動作)、「To obey or not to obey」(要不要順從)、「To live together or not to be alone」(要遷就他人或獨自生活),以及更關鍵:「To leave or not to leave」(要離職還是不要離職)的思考,針對這五大領域,我各以十篇文章做討論,結合理論學理、職場實例及新聞事件有所分析,並透過知名人物在面對相近處境時的抉擇做說明。最後以十篇文章說明:「如何因應未來的職場,對職場中可能的抉擇做更好的準備。

」 在撰寫這本書的幾個月中,我也正面對職涯中最重要的一連串抉擇。我所服務的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的任期今年暑假屆滿,依規定需於四、五月間舉行改選。自寒假起我就一再考慮是否要參選,當然若選上了,我勢必得減少在幸福家庭協會的參與,以及許多對外的演講及社會服務,還得犧牲很多個人的時間。我不段面對各種抉擇,包括要不要選、要如何選、要採取那些行動、要不要順從各種建議、要不要遷就讓步、要不要辭協會秘書長工作等問題。 我始終以非常積極的態度,主動去規畫自己的政見、主動去和每一個相關人士充分溝通、誠實去面對各種問題、仔細去檢討每一個作為,如今情勢明朗,我獲系上老師及校長的託負,要擔負系主任之職,要以更大力氣去

服務六百多位師生,並推動系務。在一連串的抉擇中,我有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我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每一個身邊的人。在過程中,我理性思考,並篤信:「誠實是上策」,不論對人對事對自己,我都誠實,也因而順利圓滿。 當然,日後不管在系務或社會中,我還得面對無數考驗,所處的情勢更加複雜,更為混沌,但我不害怕,因為我更會在職涯中做抉擇了,而且我堅心倚靠上帝,以信、望、愛面為自己又面對他人的態度,一定會有豐富而踏實的收獲和貢獻。 善做決定,實在重要;做對決定,實在美好。謹以此話和每位有緣讀此書的朋友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