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租借辦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場地租借辦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則文寫的 成就未來的你:36堂精準職涯課,創造非你不可的人生!【限量作者親簽版】 和羅伯特‧艾倫的 四張通往快樂成功的地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場地租用辦法 - 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也說明:一、為增進本會現有場地使用頻率,充分發揮場地服務功能,特訂定本辦法。 二、本會開放租用場地有訓練教室、視聽室、大會議室,提供做為教育訓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紅通通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王壽來、董澤平所指導 林曉楣的 台灣工業遺址活化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 (2016),提出場地租借辦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活化、再利用、公私協力、文創產業、工業遺產。

最後網站中心場地租借辦法修正囉~ - 臺北市大安婦女則補充:(1)入館人員即日起至中心租借場地前,應提供施打疫苗第1劑(黃卡)或3日內快篩或PCR陰性檢測證明。 (2)全程配戴口罩。 (3)入館人員,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並具結場地使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場地租借辦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成就未來的你:36堂精準職涯課,創造非你不可的人生!【限量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場地租借辦法的問題,作者何則文 這樣論述:

面對AI,你做好不被淘汰的準備了嗎? 在快速變化的職場生態,全球500強前人資主管—— 以職涯教練角度,告訴你企業選才的關鍵祕密。 未來,具備人文思維的跨界人才即將崛起!     從求學到求職,從任職到轉職,本書涵蓋各面向的工作定位與建議,從如何打造獨特履歷、找出個人優勢、提升各種軟實力等,說明「以終為始」的職涯概念,帶你找到實踐理想的強大力量。     ▍POINT1從進入大學就開始職涯的預備:   念大學是為了學習自我探索、訓練溝通與表達、培育邏輯思辨能力……。科系不應是受限你的專業,想辦法榨乾你的大學、玩社團累積未來的機遇與人脈。     ▍POINT

2從職場新鮮人到漂亮轉身:   從打造一份能突顯個人優勢的履歷,到面談與任用條件的實戰談判。如何於職場上創造獨特價值、向上管理的藝術、化敵人為隊友。     ▍POINT3轉職前你應該具備的思考:   並非工作不順時才要換工作,真正的強者往往在組織最高峰時離開;讓自己具備隨時可轉換跑道的能力,隨時了解自己的市場行情。     ▍POINT4成為未來需要的人才:   新型態的工作正在成形,如何能不被AI所取代?成功的定義為何?你如何使自己真正富裕?     【獻給這樣的你】   ✦拒絕平庸!藉由本書,裝備好自己,將職涯等級全面進化!   ✦渴望洞悉時代局勢,

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最佳人才!   ✦快速掌握寫履歷、自傳,面談技巧,讓人生不再繞遠路!   強力推薦     Ashley‧諮商心理師、職場溝通力企業講師   Sandy Su(蘇盈如)‧國際獵頭、《2030轉職地圖》暢銷作家   Tiffany Chou‧CAREhER 創辦人暨執行長   江湖人稱s姐‧職場力專家   吳淡如‧知名作家   吳若權‧作家、主持人、企管顧問   矽谷阿雅‧《夢想追不到就創一個》作者、前Facebook矽谷電商產品經理   洪璿岳‧讓狂人飛教育事業 執行長   陳雅慧‧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盧智芳‧《Ch

eers》雜誌總編輯   蔡淇華‧教師、作家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按姓名筆劃排序)   推薦短語     本書由經驗豐富的人資專家何則文,透過大量面試找人才的經驗中,告訴你第一手人資與公司主管選才祕密,以及提早為未來職缺需要的能力預備,AI時代來臨,人人自危,你,準備好工作不被取代掉了嗎?──Ashley‧諮商心理師、職場溝通力企業講師     身為人資領域的工作者,我們常遇到在不同的職涯階段卡關且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只能給予大方向的建議,但無法給予一個「正確答案」。在資訊透明且多元變化的工作環境下,這本書將告訴你該如何從「人才規劃」的角

度,建立認識自己的基本功夫。──Sandy Su(蘇盈如)‧國際獵頭、《2030轉職地圖》暢銷作家     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年輕世代建立正確的思維,要成為不可取代的人才,該擁有什麼?除了專業技能外,更需要重要的軟實力。從有意識的建立專業人脈,保持好奇心學習到有國際視野,這些都是面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職場,能讓人才脫穎而出的關鍵。──Tiffany Chou‧CAREhER 創辦人暨執行長     通常我很少建議讀者一定要邊寫筆記、邊思考、邊看書,但這本絕對值得你這麼做。如果不想成為一個社會洪流下的普通人,這本書的內容將會點醒你,剩下來的就是周遭環境如何影響你,與你自己的行動力了

!──江湖人稱s姐‧職場力專家     本書從求學到求職,從轉職到創業,都有作者獨到的見解。書中所有敘事說理,並佐以實際個案,還附上很多檢核表,讓有心幫助自己學習成長的讀者,在字裡行間鍛鍊出具有競爭力的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理解自己現在的位置,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而找到自信,勇往直前。──吳若權‧作家、主持人、企管顧問     這是一本很適合畢業生提前準備職涯的書,有滿滿的能量又有具體的實踐方法。書中提到「90分的你面對60分的公司,應該大笑。」,許多人會覺得公司不夠好,但其實這正是能有大幅表現、更有能力影響公司的走向,千萬別放棄這大好機會!──矽谷阿雅‧《夢想

追不到就創一個》作者、前Facebook矽谷電商產品經理     真正的好知識,不該是存在講師或作者腦中的磅礡,而是在學習者心中萌生的點滴。祝福閱讀此書的你,能夠在因為這本書而產生自己的想法,用對方法,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洪璿岳‧讓狂人飛教育事業執行長     則文我是從他的閱讀和寫作開始認識他,他是透過閱讀自學、用寫作來反思、透過發表和出版和更多人分享,這是本非常接地氣的職場升級手冊。──陳雅慧‧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則文和我最大的共同點,是我們永遠為未來做好「超前布署」。讀何則文吧!定位自己,以終為始!因為現在,就是未來!──蔡淇華‧教師、作家  

  則文把從「大學」到「求職」的祕訣,全寫進《成就未來的你》了。發現這本書,我想,你唯一的遺憾是:「要是早十年看到這本書,該有多好!」既然如此,何不現在就翻開呢?──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場地租借辦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黑名單及其後代的接觸與處理
因為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素,台僑對僑委會的印象很多時候並非正面。僑委會早期被說是海外的警總,可能接觸政府人士後,有些人就變成黑名單沒辦法回家。
去年我曾質詢過,關於台僑轉型正義的議題。今年因為美國政黨輪替,有一位吳修銘先生,現在是美國總統科技和競爭策略的特別助理,聽聞吳修銘的父親吳明達過去也在黑名單上,以他的高度,應該很適合僑務委員會接觸。
委員長回覆我,有請同仁透過一些管道,跟吳教授來聯繫,過去曾有互動,但近期比較少一點。
我想說的是,提起這個案例,並不是要針對個案處理,是想建立通例的精神。過去世代曾經被國民黨政府壓逼,很多菁英人才在外國無法回台,而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很多都很優秀,有在白宮工作的、有在NASA工作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很優秀的社會賢達,擁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那僑委會是否有可能努力來翻轉這個印象,實踐轉型正義?不能讓人家覺得我過去做台灣人,結果被黑名單趕出來,現在又叫我挺台灣,這感覺實在不會太好,不論是黑名單本人、或是他們的後代,應當要慎重以對。
委員長說,目前僑委會有在海外僑界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的實施計畫,比如鼓勵或協助,或是提供租借場地等等,也邀請海外受難者的家屬,或其相關的朋友,可以回台灣來參與,我們有在和台僑積極溝通交流。
我想提醒委員長,威權政府的壓逼,不只是二二八相關事件而已,像是林獻堂二二八也沒有受到牽扯,但他嗆了嚴家淦,最後林獻堂遠走日本,至死都未回到故鄉台灣。過去黨與國家沒有分別,混雜不清,包括「海工會、文工會、陸工會」這些國民黨的系統,常常就是製作黑名單的單位。
我們需要讓台僑徹底了解,現在已經是民主的時代,我們已經轉型完成,不再是過去那一套威權時期的作法。我在預算案時曾具體提出:過去面臨威權政府逼害僑民和後代,應當要聯絡、建立制度化方式,了解到底有多少人並認識,他們的後代目前的狀況,並讓他們理解現在是民主政府,不是過去的威權政府,我想請問關於這個部分進度如何?
委員長表示僑委會有鼓勵駐外單位的同仁,可積極接觸這些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現在沒有這類事情,也希望他們有機會可以和僑委會多聯繫、多接觸。
但我希望,相關單位還是要給予具體的數字以供統計追蹤,委員長回應我,暫無這方面的統計,因為有時很難確認互動的對象是否曾遭受政治迫害,但二二八這部分,相關單位有直接的溝通與協助舉辦相關的活動。今年在十三個駐外館處,約有一千多人來參加相關的活動。
我覺得相當可惜,沒辦法了解實際有多少人,我也知道促轉會去要求過去的系統公布檔案,那些人都說檔案都不見了,但我覺得至少僑委會這邊,要更積極地去接觸處理,而不侷限於二二八的部分,特別是當初黑名單以及其後代狀況的了解。

僑務委員應多引進年輕新血
我也請教委員長,目前一百八十個僑務委員平均年齡幾歲?
委員長回應我,差不多六十四歲出頭。
依據委員長的答覆,僑務委員是在海外來協助推動僑務工作,服務僑社、僑商、僑教,另外也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並反映僑界的訊息,讓政府了解海外僑界的動態。
而我上任之後,許多少年朋友,包括在矽谷、歐洲,不少人在重要的機構或商業界任職,他們都表示,對僑委會沒什麼印象,後來深入詢問後,說從父母那個年代,海外僑委會就會自己篩選服務對象,這個可接觸、這個不可以服務,所以對下一代來說,已經忘記自己是台灣人,以至於沒辦法投入僑務工作。坦白說看僑務委員的名單,只有兩個四十五歲以下的。現在年輕朋友、青壯年這世代,幾乎都習慣使用社群媒體、網路工具,也對新創科技很友善,我認為僑務委員可以試著朝向年輕化稍微努力看看。當然資深人員代表有豐足的經驗,有其重要性,但我們也應當要引進年輕世代。
委員長表示現在已要求未來每一屆的海外僑務榮譽職推薦名單,至少要有一個是四十歲以下,特別需要調整科技、創新、文創,這類年輕的議題要多交流。
我們台灣的路不容易,官方因為一些限制,沒辦法與國外直接交流,大家也都知道國際的壓力,特別是有一個國家對我們特別差。但不要忘記我們民間的潛力,雖然過去民間交流比較著重在傳統商業的產業,但我們也可以多致力於創新產業,比如社群媒體也好、矽谷新創產業等等,這些新的領域,很可能目前沒有僑務委員,這樣就等於斷絕年輕世代與新經濟這一塊的可能性,我會覺得很可惜。委員長回應我,之後會盡量來做。
希望我們民間、官方,一起攜手努力,讓台灣走出世界!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2021-03-15,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僑委會 童振源委員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台灣工業遺址活化經營策略之研究-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

為了解決場地租借辦法的問題,作者林曉楣 這樣論述:

臺中文創園區自2005年起以公辦公營形式營運,迄今已十二年。本研究以日據時期工業建築舊酒廠的活化經營策略研究出發,探討臺中文創園區從臺灣酒類產業文化資產轉型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再依產業轉型後再利用規畫更名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公部門在經營管理發展策略上所面臨的問題,並探討其與規劃制訂的目標是否契合。本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田野調查法,主要運用Mommaas (2004) 之文創園區經營管理要素的五評估要點仔細探討,並且與以企業模式經營之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公私協力及經營策略兩層面比較其異同。研究結論指出臺中文創園區當前的經營與發展模式,無

論是轉型為臺灣建築,設計及藝術展演中心,以扶持文創、保護文資為目的,或將具有豐富文資價值的製酒工業遺址活化再利用,與當初規劃之目標與定位完全契合。這十二年來,臺中文創園區業已充分發揮文創產業群聚功能,其文創發展的上游角色定位,已確立不疑。關鍵字:活化、再利用、公私協力、文創產業、工業遺產

四張通往快樂成功的地圖

為了解決場地租借辦法的問題,作者羅伯特‧艾倫 這樣論述: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理財投資導師 銷售數百萬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作家 全美國幫助過最多人成為億萬富翁的人 富爺爺  羅伯特‧艾倫 Robert G. Allen 除了告訴你有錢人的思考方式, 更要手把手帶你攀登成功快樂的理想人生頂峰! 讓你的夢想比你的恐懼更真實!   最新的神經科學(以及其他很多常識)證實,人類的大腦真的不是很喜歡變化且容易健忘,所以你的正常思維模式會經常讓你推延、無法達成目標、找不到方向和不夠清醒、感到不知所措、壓力太大,最終在混亂中迷失。   世界最成功人士的大腦跟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但他們選擇控制大腦。他們不會讓他們自己的「健忘機器」(大

腦)決定他們如何看待事情──每一天,他們都告訴他們自己的大腦如何回應世界,並將此事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而這就是這四張地圖要完成的任務。它們像是每日的提醒機器,你必須要自己訂製它們,才會在你的人生中成為你自己的並且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事物。   大多數成功的哲學(和自我激勵的書籍)都包含了精彩的、有用的訊息,但長期來看卻不能改變行為模式,因為它們並沒有想辦法讓這些訊息成為日常習慣。   這四張地圖並不是一種即時性的奇蹟或是神奇的妙方,不會讓你馬上快樂及成功──這四張地圖是設計來在你的生活中漸漸產生功效,已經得到最新神經科學的研究驗證。目標是日復一日改變你的大腦和你的行為,直到你堅定地採

納世界上最成功、最有效率人士的願景、態度、習慣和任務管理策略。 一旦你開發出這些特質,不管你選擇從事什麼工作,成功將會隨之而來。   第一張  「清晰」地圖   四張地圖中的第一張,是關於你內在生活和信仰系統。它的設計旨在讓你處於完美的清晰狀態。   什麼是「清晰」?「清晰」就是確切地知道你想要什麼,以及確切地知道為什麼你想要它。清晰的另一個詞彙是「目的」。當我們繪製完成清晰地圖時,你將會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未來願景,你會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的未來,你會知道把精力放在哪裡才會實現夢現。   「若你連六歲的小孩都解釋不清楚,那你根本不了解自己。」──愛因斯坦   第二張  「預期」地圖

  我們無法控制上天給予我們的考驗,但是我們絕對可以控制我們如何回應它。   第二張地圖,是跟態度有關的。它是關於如何用正確的思維迎接每一天,準備好你的心情面對今天將遭遇的挑戰。預期地圖就是讓你生活正向積極的關鍵,也提供切實可行(仍是樂觀地)的方法。   「在登峰時,生活總是變得更艱難、變得更冷、更多的責任了。」──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三張  「慣例」地圖   我們生命中的所有活動可以分為二大類:重複的日常行為(亦即我們的習慣),以及有明確目標導向的任務。我們做的所有事情不是一種習慣,就是一個任務。   慣例地圖就是有關於建立一組強而有力的、個人化的成功習慣。當我們在繪製這張地圖

的時候,你將會發展建立一個日常的慣例,也會更了解持續及重複行為的價值。   「我的成功主要是靠我可以針對某件事情不斷努力工作的能力,而不是靠其他單一天賦。」──湯瑪斯.愛迪生   第四張  「任務」地圖   在任務地圖中,我們不只是寫下今天的任務,還要畫下全盤性的計劃,用我們的目的及動機的力量來支撐。   你的一天可以處理上千種事,但是僅有幾件事會製造持續性的價值。若你浪費你的精力在太多事情上,你的一天就會在中庸結束,最終,是一個中庸的人生。   那些我們遺忘沒完成的重要任務一直盤旋在腦海中,我們一天之中的行為都會被影響干擾,不論我們完成了多少的小事情。你一直耽擱這些重要的事情,但卻

開始擔心它們,讓你無法做些有趣的事,因為你有「事情待辦」。   若你先用精力去處理重要的事,你就會感受到不可言諭的歡欣和自由。重要的事完成之後,人生就很精采!你就可以真正擁有一天,充滿無限可能。   「一個目標的達成,即是另一個目標的起點。」──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名人推薦   羅伯特‧艾倫是我的啟蒙者和導師,他對我的人生意義非凡。這本《四張通往快樂成功的地圖》 將其一生的學習方法融入到極簡單且有趣的系統裡,非常真誠、言簡意賅,沒有一句廢話。我愛上這本書。──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成功法則》的共同作者及《心靈雞湯》系列書籍作者   這是一本美好、溫暖、發

人深思的書,有許多很棒的想法能讓你的人生更加愉悅及健康。──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創造超級成就》暢銷書作家、布萊恩‧崔西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裁   當你想起羅伯特‧艾倫時,你會想到錢,但是成功的背後是什麼呢?《四張通往快樂成功的地圖》是你必讀的書──送給你愛的每個人,一個偉大思想家給予的一堂寶貴的人生講堂。──艾爾菲爾‧芭都拉(Alfio Bardolla),《錢讓你快樂及商業革命》暢銷書作家   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畢業後,我可以很誠實的說即使是全球頂尖商學院也沒有教授這套理論。我投入超過34年研究這些超級富豪如何在美國製造財富,羅伯特‧艾倫憑藉自己的見解回答了這問題。我

們的教育系統缺少了教授個人成長的課程。──謝爾曼‧雷格蘭(Sherman Ragland),企管碩士、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房地產投資學院院長及美國房地產暢銷書作家暨導師   我能保證這本書不只是一般的書籍,是一張簡單的地圖指引你如何過著充實的人生,若你目標是往上提升及創造卓越的成就,那麼這本書一定要閱讀。非常簡單易懂卻很有力量,有清晰的行動步驟來達成個人內心成長。──丹尼斯‧杜維高(Denis Dovgal),DoodleVideo.me總裁   聰明絕頂的簡單及深度發人省思──成功的本質在每日的四個行為,羅伯特‧艾倫非常擅於簡化最困難的議題。──丹尼爾‧阿蒙(Daniel G. Ame

n),阿蒙診所創辦人及《改變思想、改變人生》作者   作者簡介 羅伯特‧艾倫(Robert G. Allen)   世界最權威的理財專家,《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的理財投資導師,全美國幫助過最多人成為億萬富翁的人,可說是「美金百萬富翁製造機」。   他寫的第一本書《零頭期款》(Nothing Down)暢銷超過一百二十五萬本,是史上銷售量最高的房地產投資書籍。第二本書《創造財富》(Creating Wealth)也是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的暢銷書,銷售超過一百萬冊。其他如《賺錢多多》(Multiple Streams of Income)和《網路賺錢多多》(Multiple

Streams of Internet Income)……等書,也都是《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譯者簡介 黃夢絲   世界百大∕英國南安普頓MBA畢業,旅居國外多年,目前擔任羅伯特艾倫多源流收入課程亞洲總監、荌益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理查曼RichMEn場地租借負責人、亞馬遜教學課程代理、亞馬遜專業賣家、香港速讀術代理。熱愛文學及跨文化的溝通,同時擔任羅伯特艾倫即席口譯。   Part 1    畫板 前言 指導原則 Part 2    四張地圖 第一張地圖  清晰 第二張地圖  預期 第三張地圖  慣例 第四張地圖  任務 Part 3    變革 天生贏家 擴展你的知識 延伸

閱讀 關於作者   前言   在這本書中,我要介紹你如何每天藉由畫下四張圖表,就可以大幅改善你的生活品質。這四張圖表非常簡單,大部分只需畫線,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辦得到。我稱這些圖表為四張地圖,因為……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地圖一樣☺。它們是你通往理想生活的個人地圖──你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是你的理想生活。   這四張地圖並不是一種即時性的奇蹟或是神奇的妙方,不會讓你馬上快樂及成功──這四張地圖是設計來在你的生活中漸漸產生功效,也已經得到最新神經科學的研究驗證。目標是日復一日改變你的大腦和你的行為,直到你堅定地採納世界上最成功、最有效率人士的願景、態度、習慣和任務管理策略。 一旦你開發出這些特質,不

管你選擇從事什麼工作,成功將會隨之而來。   也許你可能難以置信,但是我已經教授這四張地圖或是衍生的各種版本超過二十年,有成千上萬的客戶和學生──從商業鉅子到創業家、專業人士、運動員、藝術家和作家,甚至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是第一手見證他們改變自己生活的人。 我知道這四張地圖對你有效──如果你真的加以執行照做。   你是否曾有過一個非常清晰的時刻?就在那一刻,你知道心中真正渴望想要的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想要,以及你需要做什麼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清晰的時刻可以來自於閱讀一本書、翻看日曆、沐浴在大自然中、坐在教堂裏、看著感人的電影、冥想、和你愛的人在一起(或看到他們過世)……等等事情。當我們處在這

個清晰時刻,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大圖畫」,而且更可能是以積極的態度、採取有效的行動來實現「大圖畫」的目標(而不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沒什麼意義的小事情上)。   要改變長期行為模式的祕訣,是盡可能地置身於這張大圖畫中,念茲在茲,而不僅僅是一年一度的新年新希望,不僅僅是黃昏時消逝在海上的落日,不僅僅是當我們看著一個新生兒的眼睛。   問題在於我們的大腦是「健忘的機器」。有時候,我們非常清楚我們想要什麼事物、為什麼我們想要得到它,以及如何才能得到它,但下一刻我們就完全忘記,又回到我們老舊且徒勞無效的例行作為和思考方法。   如果你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不要對自己太苛責,這只是人性。最新的神經科學(

以及其他很多常識)證實,我們的大腦真的不是很喜歡變化。它們喜歡繼續做它們慣有的行為。如果我們試圖改變,我們的大腦則會試圖反彈回舊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就像是迴旋鏢那樣。如果你正在閱讀這本書(你是人類),你的正常思維模式會經常讓你拖延、無法達成目標、找不到方向和不夠清醒、感到不知所措、壓力太大,最終在混亂中迷失。   或許你生活中已經非常注意你的思考方式,但現在卻仍然努力地想辦法選擇有效率的行動,來讓自己的時間更充裕。無論你的情況如何,我重複一遍,請不要太苛責自己。即使是大自然,也喜歡混亂。熱力學的第二定律稱之為「熵」──宇宙走向最小阻力之路的趨勢。   但是,造就我們人類(驚奇的人類)的,是我

們希望不斷改進的欲望,這也決定了我們一定可以改變。還有一些人似乎是「超凡的」卓越成功者。我們如何成為其中一員?我們如何改變一個健忘的大腦?   這答案非常簡單但也很深奧:我們的確無法改變我們的大腦長期健忘,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打開我們日常生活的「提醒機器」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一些強而有力的方式持續告訴我們的大腦,我們要大腦如何思考、如何看世界、如何接近並克服挑戰。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的大腦跟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但他們選擇控制大腦。他們不會讓他們自己的健忘機器決定他們如何看待事情──每一天,他們都告訴他們自己的大腦如何回應世界,並將此事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試著想像你

的大腦是一匹頑固的騾子(卻是你深愛的☺)。為了讓騾子努力工作,你僅會在每年的一月一日告訴它,你想要做什麼嗎?怎麼會這樣呢?這匹頑固的騾子多快會回歸到舊有的習性呢?與頑固的騾子一起工作的方式是,每天(有時候一天多次)跟牠提醒你的期望。   大多數成功的哲學(和自我激勵的書籍)都包含了精彩的、有用的訊息,但長期來看卻不能改變行為模式,因為它們並沒有想辦法讓這些訊息成為日常習慣。現代世界非常忙碌,我們沒有時間每天早上閱讀整本書來導入正確的思路。我相信我們需要一個系統,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裏,我們可以幫助我們自己找到大圖畫。   那就是這四張地圖要完成的任務。它們像是每日的提醒機器,你必須要自己訂製

它們,才會在你的人生中成為你自己的並且是非常具有能量的工具。   有很多其他類似的比喻,我可以用來描述這四張地圖的功用。它們重新為你的電池充電,所以你有足夠的能量和信念出門並戰勝這一天。它們鍛煉你的大腦,你才可以記得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並且專注完成它。它們是一個大掃除機器,理清你的思緒,清除現代生活裏上萬個雜緒,所以你可以把精力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本書中的每個部分──從圖表到章節結構,甚至句子的寫作方式──旨在幫助你改造自己。地圖本身非常簡單易繪。換而言之,這本書非常簡單,幾乎像插畫般簡單。我現在提醒你,這是一本特別的書,即使是一個兒童也可以閱讀和理解。繼續讀下去時,我將簡要地介紹

這四張地圖背後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理論,但我並不是一直要為此提出佐證。我的主要目標是幫助你採取行動,而不僅僅是獲取知識。如果你是以研究為導向,並且想深入了解四張地圖背後的科學理論,那麼我在本書末尾添加了參考資料供你閱讀。   換句話說,這也是一本非常直白的書,希望我的直白不會讓你感到我是自我感覺良好或是全知的。我希望我的幽默感和個性以及這本書會漸漸傳達給你我真正的渴望。   我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離他們的夢想非常接近,無論這些夢想是什麼。這也讓我非常急迫的想伸出援手。今年我六十八歲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時光真的飛逝如梭。在我這個歲數,非常清楚我的優先順序:盡可能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分享我學到的

東西。可以幾乎忽略其他所有事物☺。   我不是心理學家,但我奉獻我的生命來教授成功的原則。在一些觀念還沒被確定前,藉著我寫的各類書籍和我從事的商業活動,我就已經一直在倡導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演講分享理念,以及引導思考。   這四張地圖在許多方面可說是我上的「最後一課」。我所學習到有關成功的一切祕訣都在這本書中。如果我只有一次機會幫助你,我會教你這四張地圖。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擅用左腦的人,需要知道所有細節☺,我將簡要介紹這四張地圖背後的概念。不過,在涉及學習、記憶、動機和自我蛻變方面,基本理念是圖片比言語更能清楚表達意思。對這個現象,科學術語稱為「圖優效應」。我們看到的和自己動手繪製的

圖,對大腦的影響遠大於我們所閱讀或撰寫的字。這四張地圖不僅僅是寫下肯定訊息或目標或咒語,而旨在幫助你繪製自己未來的理想生活方式。它們是視覺助記器,它們被設計來幫助你掌握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習慣、神經可塑性、反應和期望。圖表中的一切都得到科學研究的支持、數千年的文化證明以及我這一生從個人發展訓練的第一線觀察到的確認。   雖然圖表很簡單,但這背後卻是有數十種積極行為科學原則在作用。當你學習繪製並使它們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時,這幾十個原則將會變成你的個性特質。這四張地圖在表述、記憶並快速回收大量訊息方面,提供了簡單的方法。當你學習並繪製四張地圖的其中一張地圖時,我將會用數本書來解讀背後的許多策

略。   當然,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一張圖片等於生命的新頁,或是成為實現人生目標的驅動器。這就是四張地圖的魔法。我相信它們可以幫助你澄清你的目的──你為何出現在地球上的原因。我相信它們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的動機,使你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人。我看到我的許多客戶和學生繪製這四張地圖後,人生都亮了起來。我相信它們可以讓你更快樂。我迫不及待地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