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ichaelPillsbury寫的 2049百年馬拉松 和渡部悅和,尾上定正,小野田治,矢野一樹的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美國3位聯邦參議員訪台討論區域安全《台灣保證法》 - Taiwan ...也說明:(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台北綜合報導)美國三位參議員將於6日訪台,將就台美關係、區域安全等各項重要議題討論。 外交部今(5)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美國聯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燎原出版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蘇紫雲所指導 陳君霖的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2021),提出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售、美中台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張水泉的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與清晰:以川普政府時期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川普、印太戰略、戰略模糊、戰略清晰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保證法》能推翻美國「一中政策」?則補充: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19)法案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立即表示此舉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並「敦促美方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49百年馬拉松

為了解決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作者MichaelPillsbury 這樣論述:

「百年馬拉松的力量在於它總在暗地裡進行。借用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裡的話:馬拉松的第一定律就是絕口不提馬拉松。」 美國CIA 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被欺騙40年後、痛定思痛的懺悔實錄 中國從來就不滿足於和平崛起。 必須避免中共2049年百年馬拉松達陣,不認清事實與陷阱,將再也來不及!   2022年秋季中共即將召開二十大,極有可能見證習近平領導邁入第三任期、鞏固其歷史定位;值此時刻,更需了解美國鷹派的思維,並透過其目光溫習並審視中共戰略軌跡 ■  閱讀關鍵    解密美外交檔案、研析中共策略:今日中國的大國崛起局勢是如何造成?   思考應對策略:離2049年中

共建國百年成功達陣,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  內容簡介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性。中共正持續穩步往馬拉松的終點邁進......   ■  全書綱要       分析中共戰術要旨 ———>執行重點  瞞天過海 ———>百年馬拉松的威力在於總是暗中運籌帷幄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佯弱瞞強,等待時

機  聯吳抗曹 ——> 周旋於美俄中情勢,拉攏吸收美國的援助與間離之  趁火打劫 ——>中國鷹派出頭,美方錯估真正的溫和派與改革派  無中生有 ——>  將美國妖魔化、強化惡霸形象  移花接木 ——>  借力使力於美國人的善意,控制中國對內外的媒體及形象  殺 手 鐧 ——> 發展以小博大的各類型武器  順手牽羊 ——>  剽竊、抄襲、間諜,中國拼湊的大戰略乃中國特色的經濟戰略  反客為主 ——>  當2049中國統治全世界,這世界只會更壞 【台灣版收錄專文分析(一)張旭成:解析中國稱霸天下 (二)丁樹範:觀察中國的警鐘 (三)黃介正:國強必霸的規律?】   這場百年馬拉松,究竟鹿死誰手?

美國或其他國家還有勝算嗎?又會如何牽動台灣的未來?   ■  解密檔案重點   ――中美建交的背後主因不是尼克森主動出擊,而是毛澤東拉攏美國對抗蘇聯。   ――天安門事件當時美國誤判學生立場,竟然以為暑假到了學生就會散場。   ――中美貿易正常化、中國進入WTO都是中共對美國官員各個擊破的結果。   ――胡錦濤推動軟性的對台政策,成功讓美國誤以為中國願意與美國配合。   ――中共系統性地打壓暴露中國真相的媒體與學者。所有最值得信賴的中國問題專家,都是進不了中國的。   ――中國暗中與世界上各個反美勢力合作。911攻擊前後,中國不斷供應武器給蓋達組織。一位塔利班司令曾公開讚揚:「中國對塔利班

伸出援助與合作之手。」   ■  各界推薦   「個人與白邦瑞先生曾有數面之緣,對他的中文能力非常佩服――他的中文好到能以中國菜菜名開玩笑的程度。在本書中,他認為中國制訂了一項針對美國、長達百年的「戰略欺騙計劃」,目標是「扮豬吃老虎」,在二〇四九年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個人認為北京當局若有成為「全球霸主」的機會,自然不會拱手相讓;但是其戰略的重中之重,還是在維持現有體制和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絕對沒有認為這個目標是不會面臨任何挑戰,也不會出現任何危機的。北京當局的一切政策,不管對內對外,都會絕對服從這個原則。但無論如何,作者的論證還是非常值得參考的,這可以一窺現實主義者和美國

國安工作者的思維模式。大力推薦。」――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東亞海權論》、《國家的決斷》作者)   「西元二〇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將慶祝建國一百周年。今日的中、美、台領導人屆時如果還在世,歐巴馬已八十八歲,習近平九十六歲,馬英九則九十九歲。他們將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自己的百歲生日送上一份大禮:成為主宰世界的霸權,台灣也已完全臣服在北京腳下。這是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的預言,或許不幸而言中,或許柳暗花明另生波瀾。無論如何,白邦瑞的百年預言值得一看。」――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中國從來就想顛覆美國、稱霸全球,但美國卻被蒙騙了六十載,還幫

助中國實現『強國夢』。習近平藏不住『問鼎』的饑渴,但美國並未警覺中國加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是台海關係緩和,讓美國誤判中國鷹派已式微。作者以其親身經歷描繪近半世紀來中國『騙』美國的精采過程,這是重要的歷史教訓。不過,把中國菁英高明騙術歸功於兩千多年前老祖宗的智慧(或華人常識),就過於簡化了。」――顧爾德(《新新聞》總主筆)       「本書從歷史當中挖掘出中國想要獨霸全球的大戰略,令人大開眼界。」――葛拉漢‧艾利森(Graham Allison,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決策的本質:古巴飛彈危機釋義》作者)        「本書無疑是近年來關於中國戰略與外交政策最重要的著作

。白邦瑞在五角大廈與CIA工作超過四十年,其間不斷與中國的『強硬派』對話交流,而這群人在習近平時代可能主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嚴謹的學術考證基礎之上,本書以生動、緊湊的文風提出了發人省思的針砭,批判認為美中合作可以共創美好未來的主流看法。」――羅伯‧凱根(Robert Kagan,布魯金斯中心資深研究員、希拉蕊外交政策幕僚)   「在過去四十年裡,白邦瑞與中國軍事、情報單位中的『鷹派』進行無數的會議、對話,與學習。在這本大膽、聳動的新書裡,他清楚呈現了中國鷹派如何看待美國,以及打算如何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推翻美國,試圖以此糾正華盛頓以為中國正在逐漸改革的錯誤判斷。」――孟捷慕(James Man

n,前《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主任)   「一本令人大開眼界、鞭辟入裏的傑作。我推薦給所有想要了解中國的未來的讀者。」――唐納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前美國國防部長)   「白邦瑞先生為CIA進行的調查研究為他贏得了『傑出貢獻局長獎』,本書正是根據這份研究寫成。在書裡他精采地回顧了他如何從一位「擁抱貓熊派」覺醒過來,進而以審慎的態度孤軍奮戰,警告我們中國圖謀稱霸的長期戰略。他再三強調,美國面對的是一個手段高明、立場堅定、野心勃勃的地人。在《孫子兵法》的指引下,中國人處心積慮地尋找切斷美國的阿基里斯腱的竅門。美國已經有了燃眉之急。」――詹姆斯‧伍爾西(James Wools

ey,前CIA局長)   最易讀的中美外交歷史分析,來自現場的第一手外交實務剖白

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寰宇漫遊的團隊是在兩個星期前,接到總統府的邀請,想要做一個對談。府方的重點,是希望在蔡英文總統下星期出訪前,藉這個機會把蔡英文總統在外交上的理念,透過我們的節目跟大家做說明。

#蔡英文 #范琪斐 #外交政策 #出訪邦交國 #友邦 #動眼神經 #張嘉玲 #台美關係 #美中台關係 #中美貿易戰 #拚經濟 #國際新聞 #軍售 #國民外交 #民主自由 #台灣關係法 #台灣保證法


由於官方版本的出訪主要目的地是加勒比海友邦,但過境美國時間來回相加長達四天,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而己,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會認為美國部分比友邦的部分更重要。所以這次我們在準備訪談時,我就確定了幾個主軸。

🔎第一:是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美國可信任嗎?川普可信任嗎?政黨輪替之後,美國的態度會不會改變?
🔎第二:是對中國,蔡英文上台之後,與中國關係倒退是事實,不管是那一邊造成的,蔡英文將來會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是經濟,台灣在堅持民主體制與經濟發展中,一定要擇一嗎?🔎第四個主軸是如何看待我們與邦交國的關係。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主軸蔡政府目前是否對美國太過傾斜?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目前台灣跟美國川普政府的關係有多好,我在節目中以星等來評,現在是四顆星,馬英九時期是兩到三顆,改變的關鍵不在蔡英文,是在川普。是因為川普將美國與中國的夥伴關係轉成了對手的關係,刻意拉攏台灣。那這次蔡英文訪美,就是要看看台美關係是不是還是四顆星?

美方讓台灣總統來過境,一定會被中國抗議。美方會讓這位台灣總統來過境,多少有點背書的味道在,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把中國惹到翻臉。所以如果能過境美國本土,而且地緣上越接近華府,能見到的華府高級官員及國會高階議員的機會就更多,這是為什麼這次過境紐約是個big deal!

見到什麼人當然很關鍵,我的經驗是去之前,是一定不會講的,省得被中國知道了從中作梗。果然不管我怎麼問,她就講了些五四三,她還說了這個。

蔡英文:這幾年我們過境美國,在很多方面的待遇是有改善,那尤其是媒體新聞的同仁的採訪,也放寬了很多。

美方讓這位台灣總統過境多少有背書的味道,台灣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總統在美活動狀況,有助"外銷轉內銷",這對選舉造勢是有幫助的。所以不要小看這個記者發稿的放寬程度。再加上之前的軍售正常化及眾多友台政策,所以目前看起來台美關係是好,但可以延續嗎?川普下台之後怎麼辦?這是為什麼小英會一直強調台美友好是兩黨共識。

蔡英文:美國其實對台灣的友善,跟對台灣安全的關心,它是跨黨派的,換句話說它的兩黨,還有它的國會議員,還有它的行政部門,其實對台灣的友善是蠻一致的。

這就是在說川普即使下台,換了民主黨上台,美國目前的友台政策是有機會會延續的。另一 個問題是美國會不會只拿台灣去當壓制中國的棋子或籌碼,大家擔憂的是美國把台灣用完就扔,這個問題我們用不同方式問了二次。

范琪斐:那時候就有很多民眾會講說,你看…美國就是拿我們台灣當籌碼,可是我想這個棋子說,我想在台灣民眾的心目裡面,我覺得這個是很難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

動眼神經:美中貿易戰結束的話,妳覺得對台灣的角色,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蔡英文:台灣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因為它就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標竿,從威權社會走出來的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而且它從過去的經濟相對融合的情況,在幾十年間,它變成是一個蠻成熟的自由經濟體嘛!那對很多的國家的發展來講,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種典範的存在,對這個區域的穩定是有意義的,對很多的國家,它有一個示範的作用,台灣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本身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擔心自己變成棋子呢?

這是在說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就不用擔心凡事沒有話語權,不用擔心會被人家用完就扔。在蔡英文的想法,台灣的定位與價值,就是…

范琪斐:我們最大的價值是抗中嗎?
蔡英文:我們最大的價值是證明,再大的外來壓力,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是撐得住的。

我拿在台灣很多人在講的以色列模式來做例子。以色列在中東站得住腳的起源,不是因為幫美國在中東做代理人,1973年的十月戰爭,以色列同時遭到埃及跟敘利亞南北夾攻,當時全世界以為這下子以色列被滅國滅定了,結果以色列竟然打贏了這場戰爭,把這些阿拉伯國家打得稀哩呼嚕,以色列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卡下來了,第二個關鍵是以色列總理納塔亞胡在2003-2005年當經濟部長的時候,發展出以色列國防工業領軍的經濟政策,這讓以色列能兼顧國防及經濟濟發展。以色列模式最厲害的地方是將它的危機轉變成它的優勢。這個模式有沒有問題?有!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中東危機降低時,賣武器的以色列經濟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但在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還不用去想這個藥丸副作用,先把藥丸做出來再講,這是為什麼蔡政府最近一直在強調潛艦國造的重要性,這是想要兼具國防跟經濟發展。

我另一個問題是民進黨一直強調民主自由,國民黨強調經濟發展,台灣選民似乎被強迫只能在民主跟經濟中選一個,我們真的不可能兩個兼顧嗎?

蔡英文:這個邏輯再重新轉一下,你如果沒有民主自由,你荷包守得住嗎?

范琪斐:可是沒有荷包的時候,也沒有民主自由。

蔡英文:任何的一個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會面臨到公平正義分配的問題,也一定會發生環境保護的問題,勞工的問題。

蔡英文這是自由派思維的說法。民主跟經濟如果無法兼顧時,那個要放在前面?蔡英文是堅持民主要放在前面,不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創造財富,而是放在如何公平分配財富。這個說法現在在美國在歐洲都有很多人主張。全球化是創造了很多財富,但這財富卻是極度集中,所以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改,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裡像桑德斯,華倫都是這一派。這一派說法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但這個說法也被保守派批評,餅都還沒做出來,只會吵著如何分餅。

另一個是有關全球產業鏈轉移對台灣是不是有利?我有這個問題很久了,川普要的是製造業回到美國,也就是美國這麼大市場,最好都是美國公司自己來做自己來賺。所以任何政府只要跟美國是出超關係的,他都看不順眼,這次G20之後,跟中國貿易戰只不過停下來喘口氣,他馬上回頭就說要懲罰越南。

蔡英文: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貿易的平衡問題,事實上我們跟美國的貿易或經濟的互補性其實滿高的,換句話說我們賣很多,其實我們也可以買很多回來,所以這個互補性是存在的,所以這種雙邊貿易的平衡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不是最困難的課題。

這個說法我還是覺得還是有些問題,川普主張的是單邊主義跟功利主義。他的重點是對美國有利,不是互利。所以在川普的心中,有任何國家跟美國的關係是所謂的互補關係,我還滿懷疑的,將來要跟美國買很多我想不是問題,但要賣很多的部分是我有問號的部分。

至於跟中國的闗係,我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習近平上台之後,基本上是拒絕與蔡政府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處理跟中國的關係?

蔡英文:一方我們不挑釁,第二方面呢?我們要讓它不要有誤判,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為什麼當習近平講,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講清楚,另外我們當然也要對國際社會講清楚。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自己臨時加上去的,現在民主這個觀念,在全世界都受到挑戰,川普總統在美國國慶日才舉行了一個法西斯味道很重的閱兵,俄羅斯總統普丁才說自由派思維己死,我常常在想,像我這種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看得這麼重的是不是在歷史站錯邊了,蔡英文是這麼說的,我以她這段話來作為我們今天整個節目的結論。

蔡英文:每個時代的民主都會接受挑戰,因為你會開始質疑,這個民主是不是一個好的民主,你這個民主是不是跟我的經濟利益是衝突的,可是我們都忘了一件事,民主也是需要進步,民主要接受挑戰,當你經過挑戰,再進化過的民主跟自由,其實它跟經濟,你要的那個經濟利益是不衝突的。民主自由不是就是這樣自然存在的,它是每一天我們都要去守護它、強化它,讓它能夠接受不同時代跟各種樣態的那種挑戰,如果你把民主當做是一個靜態的存在,沒有錯!民主自由有時候會撐不住。

范琪斐:那我撐得住嗎?

蔡英文:我們應該撐得住,因為以台灣社會,雖然我們常常會有一時的情緒的集結等等,但是它總是有一種集體的理性的存在,所以妳問我對台灣的民主,我還是抱持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為了解決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作者陳君霖 這樣論述:

美國政府對台灣的軍售政策,乃依據《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出售我國「防禦性」武器。自2017年川普就任總統後,改變了對我國軍售的政策,提供台灣較具「攻擊性」的武器裝備,以2020年出售台灣的「海馬斯(HIMARS)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及「距外陸攻飛彈(SLAM-ER)」等武器最為明顯;此外,川普政府也調整了對台灣的軍售模式,使美台軍售次數更為頻繁、更加常態化。近年來美中關係,因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而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兩國關係從合作轉為競爭與對抗;也因如此,美國對台灣政策也有所調整,美台關係越為密切。本文嘗試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灣軍售項目為出發點,探討美台軍售所反映出美中台的關係變化。經

藉由對美台軍售、美中台關係發展歷史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川普政府時期的對中、對台相關政策加以分析後。歸納出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改變,乃因應中共崛起並在對中政策調整與「印太戰略」推動之下,維持台灣安全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重要性相對提升。因此,在中共對我國軍事威脅日益嚴重下,美國政府必須加強對台灣的軍售,以維持我國足夠自我防衛能力,對中共武力併吞企圖產生有效嚇阻。

台灣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地緣重要性角色

為了解決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作者渡部悅和,尾上定正,小野田治,矢野一樹 這樣論述:

「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台日不能只有民間的交流,已經是時候考慮兩國在軍事上的關係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聲疾呼,要所有印太地區的關係參與者警惕這個事實! 台日面對著共同的威脅,在關係上形同命運共同體   再次發生台海危機,日本還會再袖手旁觀嗎?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事務,不再是美國一家獨攬。華府尋求更多印太地區的參與者共同站在自由世界陣營的那一邊,日本的態度將決定本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聲疾呼,要所有印太地區的關係參與者警惕這個事實!顯然日本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西太平洋的強權爭奪戰,關鍵就在台灣!   美日制定「台灣有事」聯合作戰計

畫草案。這是因為台灣不僅在東亞具關鍵地位,更是全球航路的樞紐。台灣不保,即日本西南群島不保,美國的世界海權地位也不保。這將影響全球國際秩序的發展。   「台灣有事」,是源自於日本在討論美日安保條約時,從「周邊有事」所延伸過來的詞彙。當前,有逾九成日本民眾認為,日本應針對中國造成台灣有事做好準備。這在在提醒,「台灣有事」已經成為日本需要關注的重大安全議題,是日本不再能忽視的狀況。   「美中競爭」可說是影響當前台海以及國際局勢的最大變數。川普在位期間,把「美中衝突」的氛圍拉高到前所未見的緊張,印證了美中之間的競爭關係,確實是很有可能把本區域其他盟友的處境也同樣惡化,這就是印太地區的現實狀況。

現在雖然白宮換人執政,美中衝突的態勢僅是悄悄平息,雙方的敵對關係依然沒有消退,只是在等待時機,何時爆發成大規模的衝突,始終是個未明的狀態。   過去很久,台日積極維持貿易上的往來,兩地民眾抱持友好交往,但今天的許多關於島嶼防禦、航道暢通、能源確保、漁業合作等等可能衝擊日本的事務,都與台灣息息相關。中國軍力的迅速擴張對打破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力量平衡構成威脅,破壞本地區的和平。中國不再隱藏其對台的企圖,日本政、軍界再也不能假裝這些問題不存在的事實。「穩定台灣周邊局勢對日本的安全和國際社會的穩定極其重要,」日本防衛省在年度白皮書中寫道。「我們有必要以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密切關注這一局勢。」   中國

與台灣之間的整體軍事平衡正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兩者的軍力差距正逐年擴大。如果再不重視「台灣有事」,將來就一定會是「日本有事」。參與防衛台灣的事務,現今已經是日本的核心利益。   本書四位日本資歷豐富的自衛隊退役將領,根據過去參與國防及國際事務的角度及經驗,從美中關係、印太戰略的視角,分析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呼應了安倍晉三的呼籲。   在美中競爭的局勢之下,被中國視爲「核心利益」的台灣顯得相形重要。台灣的防衛與日本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日本的國防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台日面對著共同的威脅,在關係上形同命運共同體。一旦切割開來,將會被各個擊破且情勢岌岌可危。 本書特色   1.

    從美日台的國家安全政策及戰略手段的角度,分析及闡明「美中競爭」的發生背景   2.    透過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狀況、台灣局勢現況,說明美中競爭下的日本周邊在國家安全面的困境   3.    說明日本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來呼應台灣所面對的戰略態勢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與清晰:以川普政府時期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關係法台灣保證法的問題,作者張水泉 這樣論述:

2016年11月美國準總統川普首開先例與總統蔡英文通話,並稱蔡為台灣總統。而川普上任後高層官員訪台、友台法案、重要軍售、挺台言論與船艦穿越台海等行為,實質展現支持台灣的立場與態度,甚至在美國政府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中,也可看出台灣的戰略地位有所提升,難道這就是美國對台「戰略清晰」?事實上,美國的兩岸政策長久以來都是採「戰略模糊」應對,意即「不可預測性」讓中共不敢輕易犯台,也讓台灣不冒進走向獨立,也就是不讓任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然而美國歷任總統在「中美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框架下,對台戰略仍會有「開綠燈」的清晰時刻,因此本文嘗試以戰略指標重新建構川普對台的模糊與清晰,作為未來美國領導人對

台戰略的檢證工具。本文研究發現,川普任內美台交往過程中,其內部經濟問題以及外部中共全方位挑戰美國霸權等威脅,再加上川普個人仇共、善變、重商、不讓利的獨特性格,使得台灣在川普治下得到更多保證。但是川普本人及政府官員面對「出兵協防台灣」問題,還是以模糊立場回應,畢竟「戰略模糊」仍是美台關係主流,不同的是「戰術清晰」也越來越明顯,只要台灣不改變現狀並持恆建構可恃戰力,美台關係將持續朝向正面發展,台灣也可以獲得更多戰略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