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寫的 分心不上癮:如何保有線上生活,卻免於家庭失和、同事臭臉、靈魂墮落 和艾倫‧迪博的 決戰同溫層:用九宮格思維,贏得分眾市場商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別人打我電話被轉至語音信箱? - 劇多也說明:打電話過去直接轉入語音信箱情況是對方佔線或者是對方設定了來電轉駁功能。 1,語音信箱是在您手機關機、不在服務區或不方便接聽電話時,可讓來電方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先覺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黃昱凱、洪林伯所指導 詹碧鳳的 影響大學生購買數位內容行為之分析 (2020),提出來電直接轉語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內容、科技接受模型、結構方程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傅振華、劉興華所指導 陳永特的 網頁即時多媒體通訊Web-RTC技術協定實作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WebRTC、瀏覽器、IMS、Javascript API、會談邊界控制器、IP多媒體子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來電直接轉語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判斷是否有人拒絕您的通話 - Geek Geeky則補充:當您嘗試撥打電話並直接轉到語音信箱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 如果您拒絕某人的來電,Android 和iPhone 型號都有“發送消息”選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來電直接轉語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分心不上癮:如何保有線上生活,卻免於家庭失和、同事臭臉、靈魂墮落

為了解決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作者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 這樣論述:

上網無罪,分心有理? 當你抬起你的頭來──才能體會什麼是當下。   【你有分心上癮症嗎?】   ‧檢查電郵時,你會屏住氣嗎?   ‧你開始覺得維繫上網生活很像在工作?   ‧生活中的類比式活動(種花、烹飪、繪畫)占比愈來愈少?   ‧明明是家庭聚餐,卻沒人交談,只專心滑手機?   ‧不論是走路還是下樓梯,眼睛都離不開手機?   是你駕馭了科技?還是科技駕馭了你?   現代社會的大哉問──   活在愈來愈忙、愈來愈容易分心的世界裡,我們還能好好過日子嗎?   我們周遭滿是這樣的人:有人簡訊成癮,臨睡前不忘發最後一則訊息,等紅綠燈時也要抓緊時間line一下。還有人,就算吵得臉紅脖子粗仍要接

電話,甚至邊聽布道邊看臉書。但是我們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誰沒做過以下這些事呢?邊吃晚餐、邊看電郵,屏氣凝神等待電子信箱開啟,甚至坐在電腦螢幕前忘了起身。   行動裝置和網路已經侵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本創意非凡的書,試圖回答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的一個問題:我們能夠既和世界保持連結,又不會減損才智、專注力和生活能力嗎?我們能魚與熊掌兼得嗎?   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知名科技大師。對於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可以」。《分心不上癮》充滿了精彩的調查、有力的研究和重要的建議。從輕鬆等候臉書重新整理,到發揮創意暫時擺脫數位沉迷,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關機又知天

下事。 名人推薦   社會評論家 王乾任   國立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所)教授/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理事長 王智弘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藹玲   網路趨勢觀察家 Mr.6劉威麟   專心推薦!   科技時代何處尋覓靜心之道?作者以科學家之精神、文學家之筆,帶領您走一趟科技與心靈的桃花源。──國立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所)教授/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理事長 王智弘   想像廣告中的金城武,在紛亂高速運轉的世界定心,優雅從容嗎?不妨試試看作者的「沉思式計算」心法?沉思式計算力,讓你分心卻不上癮,還能保持專注力,高效面對工作與生活。──社會評論家 王乾任   《分心不上癮》內容有

趣又發人深省……不僅是自助手冊……更深刻檢視了我們過度使用數位設備的危險,並回顧了科技發展如何改寫人類意識的歷史。──《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充滿洞見的新研究,探討我們如何面對數位生活中無止境的干擾與中斷……作者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仔細建構了一套解決之道,取名為「沉思式計算」……希望幫助我們清明沉著地思考。作者的見解不僅創新獨到,並常常啟迪人心。──《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分心不上癮》對科技抱持懷疑,卻不過度恐懼科技,也不死抱著神經科學……本書提供大量建議,教導讀者如何擁抱「沉思式計算」,以覺察的方式使用數位科

技……作者並未為了追求道地的神祕體驗而排斥科技,只是想去除科技帶來的混亂。──《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從科學史(例如達爾文的每日散步)到矽谷熱中的宣傳(例如「數位安息日」),作者擅長從不同出處蒐集之前報導過的概念,將它們匯聚融合。──《克里夫蘭實話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本書是一趟優雅的旅程,帶領讀者遊歷神經科學的新知,並檢視注意力的本質。對於想掌控個人數位生活的讀者,本書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也是瞭解心靈和科技互動的絕佳入門書。──《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提醒我們,人類大腦能做的還是遠遠超越

了電腦。──《瓊斯夫人》(Mother Jones)   作者在這本深刻的作品中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結果和各種趣聞,呼籲讀者更覺察地使用科技。對喜歡瑪姬‧傑克森和比爾‧麥奇本的《分心:注意力瓦解與即將到來的黑暗時代》(Distracted: The Erosion of Attention and the Coming Dark Age)、喜歡瞭解注意力的本質及人類與電腦互動的讀者來說,這是最適合的讀物。──《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作者介紹偉大思想家的創見和背後的故事,訪問當代科學家及科技專家,來為他提出的建言背書。從僧人竟然也使用社群媒體,到詳細分析達爾文的散步

思考,這些故事將當代科技「上癮症」納入人類歷史、發展和哲學觀的大脈絡下討論,是本書最出色之處。──《書單》雜誌   作者對覺察、沉思和計算的見解非常有用。──科技網站TechCrunch   睿智、溫和、有趣又深刻得令人愉悅的一本書,討論的遠遠不只是手機時代的分心和成癮現象,而是如何深刻用心觀照我們的工具和身體,以及我們所愛的人。這本書的對象是當代人,傳達的卻是永恆的信息。──麥可‧裘洛斯特(Michael Chorost),《互聯之心:人性、機器和網路即將到來的整合》作者   手機和iPad時代似乎給了我們一個非常不討喜的兩難:要嘛改變我們自己,適應一個充滿科技焦慮和分心的生活,要嘛就

是放棄網路世界帶來的諸多益處。在這本重要又充滿希望的書中,作者告訴我們還有第三種選擇。只要使用他稱之為「沉思式計算」的方法,我們就能駕馭科技來協助(而非打亂)我們專心和沉著,進而運用科技產品來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受科技產品左右。──奧利維‧柏克曼(Oliver Burkeman),《衛報》專欄作家、《解藥:受不了正面思考的人的幸福學》作者   是你駕馭了科技?還是科技駕馭了你?《分心不上癮》是數位分心時代維持清明、平衡與方向的指南。想要保有手機、臉書、電郵和其他科技產品,讓它們豐富你的生活,而不是讓生活更加零碎,就一定要讀這本書。──拉梅茲‧南姆(Ramez Naam),《無限資源:有

限星球、概念發威》作者   時間不夠?一直被冒出來的雜事打擾?被資訊大海淹沒,看不到陸地?需要北極星和領航員,甚至禪宗大師幫忙?那就找方洙正吧!這些事他全經歷過。有了他的協助,你將對自己的表現大吃一驚。《分心不上癮》是我們如何悠遊於科技時代的基礎指南,充滿睿智,樂趣無窮。──彼得‧懷布洛(Peter C. Whybrow),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塞莫爾神經科學與人類行為研究中心主任,《美式瘋狂:更多還不夠》作者   《分心不上癮》保證能讓讀者跳脫日常生活的陳腔濫調,拓展我們對科技可用性和延伸心靈的認識,將我們的哲學思索帶入現實。趕快翻開這本書,讓裡面深刻的人文感性刺激你、愉悅你吧。──約翰

‧希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資訊社交生活》作者之一 作者簡介 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   過去二十年潛心研究人與科技,以及兩者共同打造的世界。身為科學史博士和專業的未來學家,他是史丹佛和牛津大學的訪問學者,也曾經在微軟英國劍橋研究院擔任研究員,並且在矽谷智庫Strategic Business Insights擔任資深顧問,著作散見於《科學人雜誌》、《美國科學家》、《洛杉磯時報》書評版和眾多學術期刊。關於更多「沉思式計算」相關資訊,請見網站:contemplativecomputing.org。 譯者簡介 賴盈滿   英國倫敦

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資訊》、《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等書。 引言 兩隻猴子 第一章 呼吸 第二章 簡化 第三章 冥想 第四章 去程式化 第五章 實驗 第六章 重新定焦 第七章 休息 第八章 沉思式計算八步 附錄一 撰寫科技日記 附錄二 社群媒體善用法則 附錄三 數位安息日自助手冊 謝詞 註釋 序 喋喋不休的猴子(摘自「引言 兩隻猴子」)   日本古城京都西郊的嵐山(意思是颳風的山)山腰有一座岩田山公園。公園裡小徑曲折,可以俯瞰景致宜人的京都風光,但最大的賣點是那裡住了大約一百四十隻獼猴。岩田山的獼猴群性很強,喜歡嬉戲,有時還很機靈狡猾。和所有獼猴屬的猴子一樣,

牠們既合群又聰明,會和親人玩耍,互相照顧幼小,彼此學習技能,甚至擁有特殊的團體習慣。   這些獼猴當中,有的沉迷於泡澡、做雪球或洗食物,有的熱中於捕魚或用海水當調味料。岩田山的獼猴以剔牙和玩石頭聞名,因此雖然我們向來認為文化是人類的專屬品,但有些科學家認為獼猴也有文化。牠們天生的好奇與狡詐非常像人,前一秒你才看見某隻小獼猴動作好可愛,下一秒牠的夥伴已經偷走你在公園入口買的零食了。   這群獼猴還有一點也很像人。牠們這麼聰明,卻什麼事都無法專心太久。住在京都西郊的山腰上,這群獼猴每天都能欣賞世上數一數二的古城景致,但牠們卻無動於衷,老是喋喋不休,喃喃自語。這群獼猴活脫就像佛教形容的「心猿意馬

」,我最喜歡用這個詞來比喻毫無章法、過動不安的世俗凡心。藏傳佛教大師丘揚創巴仁波切曾經說過,猴子的心(心猿)是瘋狂的,「蹦蹦跳跳,無法停留在一個地方,完全靜不下來。」   猴子的心動個不停,反映出一種深沉的不安定。猴子的心靜不下來,所以怎麼都坐不住。同樣地,人的意識也幾乎總是流動不息,就算靜默時,思緒也很難不飄開。再加上電子產品的嗡鳴聲、收件匣有新訊息的閃動提示和語音信箱的通知聲,我們的心就像喝了三杯濃縮咖啡的猴子一樣瘋狂。現在的資訊選擇和設備就像吃到飽的訊息大餐,種類多樣、變化多端,最能吸引猿猴般的心(the monkey mind)。過量讓它興奮,亮閃閃的東西讓它著迷,猴子的心完全無法辨

別好科技和壞科技,也無法區分好選擇和壞選擇。   佛教經常提到「心猿」的概念,顯示心靈和外在世界的關係已經被深入探究了數千年之久。所有宗教都包含冥想,要求信仰者藉由沉默和獨處來靜定心靈。在聖公會《晨禱與晚禱》(Matins and Evensong )導言中,基督教會會長約翰.卓利(John Drury)忠告敬拜者,「應當保持耐心與放鬆,讓長久的傳統說話」,並「擺脫外在生活的羈絆,讓我們的思緒與感受更貼近自己」,唯有如此,人才能完全進入「那古老而淡定的服事秩序,得到一個空間、一個架構及提示,讓我們得以思考自己的懊悔、希望與感謝」。天主教修士用冥想來預備心靈,以便接受神的智慧。紛亂的心聽不見神

的聲音。而在佛教,心靈的戒持更像目的,而非達成目的的手段。凡心就像攪動的水。佛教徒說,只要心如止水,它就會像平靜如鏡的湖面映照出一切。 人機合一的猴子   岩田山公園幾英里外的京都大學有一所機器人實驗室,裡頭有一個由猴子操縱的機器人。那隻恆河猴名叫伊多亞(Idoya),但神奇的是伊多亞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裡。牠的大腦藉由網路和機器人連結在一起。神經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名叫米格爾.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他是在巴西出生長大的,讓這個故事更全球化了。尼科萊利斯潛心研究大腦和大腦在學習執行功能時的變化,而他專長的領域,科學家稱之為腦機

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你現在買得到初階的腦波讀取器,能讓你操作電玩,而科學家正藉由腦機介面來標定大腦的功能,並測試大腦控制複雜物件的能力,希望有一天能運用腦機介面,繞過受損神經發送大腦信號,讓脊髓損傷或神經退化症患者恢復控制身體的能力。   尼科萊利斯實驗過許多猴子,伊多亞是最新的一隻。過去十年,尼科萊利斯的研究團隊證實了,大腦植入電極的猴子可以操縱搖桿和機械手臂,而且大腦掃描的結果非常驚人:當猴子操縱機械手臂時,牠的前額葉(專司手臂控制的大腦部位)的神經元是激發的。換句話說,猴子的大腦不再將機械手臂當成工具,或是自身之外被它利用的物體,而是重新

建構對於猴子身體的認知,將機械手臂納為自己的一部分。就神經而言,猴子手臂和機械手臂的界線變模糊了。對猴子的大腦來說,猴子手臂和機械手臂都是身體的一部分。尼科萊利斯及他的日本同行在伊多亞大腦專司行走的部位植入電極,然後讓伊多亞走跑步機,研究牠行走時大腦神經元的激發狀況。只要伊多亞服從指令加快或減緩速度,就會得到獎賞。他們在跑步機前架了螢幕,但不是播放新聞節目,而是CB-1 的現場影片。CB-1就是京都大學實驗室裡那個真人尺寸的機器人。它本身也是個奇葩,身上有四台攝影機、多台迴轉穩定器和兩隻能抓取物體的機械手,可以握球棒、揮棒和模仿人類操作一些簡單任務。   當伊多亞一邊看著螢幕裡的機器人一邊行

走,牠腦中的電極會收集控制運動的神經元所發出的信號。信號透過網路傳給CB-1,CB-1再根據信號和伊多亞一起動作。伊多亞愈能操控機器人,牠得到的獎賞就愈多。牠就這樣一邊邁步一邊吃燕麥片,一小時後科學家關掉跑步機,伊多亞停止前進,但依然盯著螢幕。牠沒有讓CB-1 停下來,而是讓機器人繼續走了幾分鐘。尼科萊利斯的研究團隊再次證明了,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可以學會直接操縱機器人,而且在過程中會開始將機器人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大腦掃描顯示,伊多亞無論擺動自己毛茸茸的四肢或操縱機器人的電子元件塑膠手臂,大腦的變化都是一樣的。就牠的大腦而言,兩者不再有任何差別。   伊多亞和岩田山的獼猴代表人類心靈的兩面,

兩種人類和資訊科技的關係,以及兩種未來。喋喋不休的猴子是未經訓練和規範的反應式心靈,喜歡刺激但無法留住思緒。賽博格(cyborg,譯按:機械化有機體)猴子則是不受科技役使的心靈,因為牠不再感覺使用的科技和自己有所區隔,需要特別留意。刻意的練習、見招拆招、實驗過程和神經迴路的重新搭接,已經共同創造一種延伸心靈,讓大腦、身體和工具彼此交纏、合作無間。我們讓喋喋不休的猴子控制我們的科技太久了,繼而又想不透事情為何會變得那麼糟。我們想成為人機合一的猴子(但不要那麼多毛,也不要植入電極),和伊多亞一樣,不假思索就能使用複雜的科技,又不覺得那是負擔或無法專心。我們希望科技能擴展心靈,加強我們的能力,而不是

摧毀我們的心靈。   這樣的掌控是做得到的。我們無須被迫進入無止境的分心狀態,感受所有不悅與不滿,而是能輕輕鬆鬆善用資訊科技,幫助我們更加專注、更有創意,也更快樂。   這樣的方式,我稱之為「沉思式計算」(contemplative computing,編按:新創詞彙,意為「以深思熟慮的方式使用電腦」。為求行文順暢,全書以「沉思式計算」稱之)。   這個詞聽起來像是矛盾修飾,故意說反話。沒有比科技密集的現代社會更不適合沉思,也沒有比和電腦、手機、臉書或推特互動更無助於清明思考的事情了,不是嗎?   沉思式計算不是來自科技突破或科學發現。它不是買得到的東西,而是一種實踐方式。沉思式計算來

自科學與哲學的一種新融合,來自某些古老的心靈和專注力鍛鍊術,以及人們如何使用資訊科技或被資訊科技利用的大量經驗。它讓我們察覺心靈和身體如何跟電腦互動,以及我們的專注和創造力如何受科技影響。沉思式計算幫助我們和資訊科技重新建立互動方式,讓科技更為我們所用,並且許諾我們和資訊科技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平衡的關係。 數位分心現象   為了瞭解如何做到這一點,讓我們先看看大多數人眼中的數位生活現狀,然後推想它可能的樣態。   想像現在是週一早晨,你伸手到床頭桌上去拿智慧型手機,將鬧鐘關掉,接著一手揉眼,一手點開手機上的電郵圖案。你其實還沒醒,只是下意識這麼做。你看著圖案轉動,等手機連接到電郵的伺服器

。   收件匣有十九封新訊息,大多數是自動生成的電子報、折價訊息、每日特價或社群媒體最新動態,六封是比你更早起的同事寄來的。你回了其中一封,準備撰寫另一封回信,突然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回,便點開網路瀏覽器看新聞,晚點再回信。歐洲的銀行正在爭論這一波紓困方案的條件……那斯達克指數又一次暴跌……某實境節目中的某位參加者自殺,各家部落客對這個消息的評論……你忽然察覺已經過了二十分鐘,該起床了。   搭乘地鐵上班途中,你漫不經心望向窗外,發現一名駕駛一手拿著手機,另一手握著方向盤,正在靠手機導航,另一名駕駛則是一手握著方向盤,另一手拿著手機發簡訊。相較之下,一邊開車一邊講手機根本是小兒科。你覺得警察應

該開單懲罰不專心的駕駛,但愈來愈多巡邏車上配有筆電,連警察自己也愈來愈不專心了。   工作還是和往常一樣:這幾個同事需要數字,那幾個同事等你回覆意見;你能幫忙處理這個問題,解釋這些選項,跟這個人談談嗎?這麼多事情如果是為了同一件工作也就算了,偏偏全都互不相關,這就另當別論了。你已經很習慣工作常被打斷,但今天就連打斷都被打斷了。你很難拒絕,也很難重新專心。每次被打斷,你都需要幾分鐘回想自己剛才做到哪裡,整理思緒重新開始。   下午稍晚,你終於準備把成果列印出來。你按下列印鍵,結果出現了錯誤訊息:你必須更新印表機的驅動程式。你點了「更新」,一分鐘後又出現另一個訊息:最新的驅動程式不支援你的舊版

作業系統。你或你公司的資訊部必須更新作業系統。半小時後,你重開電腦,終於把成果列印出來。這樣的遭遇雖然令人挫折,但並不罕見。根據二○一○年由科技業巨擘英特爾贊助的哈利斯(Harris)互動調查,電腦使用者每天耗費四十三分鐘(也就是每週五小時,每年十一天)等待電腦開機、關機、執行軟體、開啟檔案和連結網路。   下班後,你和朋友見面小酌一杯,路上行人都盯著自己的手機,很難從螢幕上分心。你覺得你的手機在褲子口袋裡振動,於是伸手去拿準備接電話,卻發現手機不在那裡。你摸了摸其他口袋,擔心手機是不是弄丟了。上回手機不見時,你感覺一部分腦袋也跟著當掉了。好險沒事,手機在外套裡。   你和朋友喝酒聊天,兩

人不時收到簡訊,談話因此斷斷續續。你們各自低頭看手機,想也沒想就開始打字。有一則簡訊特別怪,是前女友發來的:內容胡言亂語,而且發訊時間(在她的時區)是半夜。「我聽過這種事,她可能是在夢中打的。」你朋友說,眼睛依然盯著手機。真的?「跟夢遊很像」——打字打字打字——「只不過」——打字打字打字——「變成邊夢邊打字。」   睡覺也在發簡訊,這件事聽來並不離譜。畢竟資訊科技和網路已經徹底滲透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指出,二○一○年全球有六億四千萬戶(總數約十四億人)家中至少有一台電腦,其中五億兩千五百萬戶(九億人)有

網路連結。美國有九千萬戶家庭(占美國總家庭數的八成)擁有個人電腦和網路,其中將近半數的家庭有兩台以上。七千萬戶家庭擁有Wii、PlayStation 或Xbox一類的遊戲機,四千五百萬戶擁有共九千六百萬支智慧型手機,七百萬戶擁有平板電腦。六成的家庭擁有三台使用網路的電子設備,四分之一的家庭擁有五台。   你每天平均接收和發送一百一十則訊息,查看手機三十四次,造訪臉書五次,至少花半小時按讚和發訊息給朋友。和大多數人一樣,你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智慧功能遠多於手機功能:你花一小時上網檢查電郵、發訊息和上社群媒體,只花十二分鐘講電話。尼爾森(Nielsen)市場研究公司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

rch Center)發現,美國人每個月平均花費六十小時上網,一年大約七百二十小時,相當於九十個工作天。其中二十天用在社群媒體上,三十八天瀏覽新網站、YouTube 和部落格等等,三十二天處理電郵。你可能開始覺得維繫上網生活很像工作,因為確實如此。   我們手上的數位設備愈來愈多,花在上頭的時間也愈來愈長。這不只是量的改變,也是質的變化。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數位科技及數位服務已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交織。一名矽谷工程師說:「從前電腦是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是我分分秒秒的一部分。」這位工程師曾經任職谷歌和臉書,連她也感受到了變化。她和我們許多人一樣,察覺資訊科技在我們生活的大小事上扮演愈來愈重

的角色,從維繫家庭、照顧家人到社交生活都是如此。從前我們常說整天與電腦為伍的人是駭客,現在人人都是駭客。   數位生活很棒,但也有其代價。隨時掌握所有人分享的大小事,有時就像不可能的任務,光是數量就很驚人,更何況還要及時回應。他們都是你的朋友(或者所謂的「朋友」),如果不一直注意他們分享的動態,就可能錯過什麼。新的簡訊或電郵來了會有聲音固然很好,但若點了「更新」卻空空如也,我們又會悵然若失。   有時我們會覺得問題特別嚴重。當所有人(包括朋友)都需要你的關注,身旁又不斷有事讓你分心,保持 專注就變得非常難。我們工作時經常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岔開,很難完成原本的工作。最近的研究和實際調查顯示,

多數員工每天不被打斷的時間只有三到十五分鐘,但至少得花一個小時(相當於每年五週)處理這些旁務,然後才能回到自己的工作上。儘管你隱約懷疑這些打斷和重疊拉低了你的創作力,但你分心處理的每件小事似乎都很緊急,讓你感覺自己很忙。然而,當大家都是一副忙不完的樣子,過量工作就成為一種榮耀,過勞就成為新的常態。一心多用讓你感覺自己在工作,其實反而讓創作力大打折扣。   員工經常分心讓企業組織損失不淺。一九九六年的全球經理人調查指出,三分之二的經理人認為,經常分心和資訊過量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品質。更晚近的研究則估計,美國二○一○年因為資訊過量而浪費了兩百八十億小時和一兆美元——該年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為十四兆六

千億美元。一般員工每天花費半小時處理設備或網路的問題,一年下來,電腦問題就耗掉了十五個工作天。   訊息川流不息。不停的通知聲、跟上訊息的渴望,以及不斷分割時間與力氣的努力,開始讓我們喘不過氣來。真正需要專心的時候,我們愈來愈難專心,讀完一頁卻記不住讀了什麼。我們不僅很難回到一小時前做的事,甚至連那件事是什麼都想不起來。你會忘記心裡列的購物清單,有時走進家裡某個房間卻忘了要做什麼。 (摘自「第六章 重新定焦」)達爾文的散步小徑達爾文每天都會到「沙徑」(Sandwalk)散步。這條路從達爾文家族的「塘屋」(Down House)出發,全長四分之一英里,達爾文在這裡散步了近四十年。他和妻子艾

瑪(Emma)一八四二年夏天從倫敦搬來這邊,遠離都市的分心事務。塘屋之前是牧師住所,擁有三英畝的花園和分成四塊草原的十五英畝土地。有些人認為達爾文搬到塘屋是為了遺世獨居。他們比較他在小獵犬號的辛勤生活、倫敦科學界的活躍忙碌及肯特鄉間的安靜歲月,認為他是刻意離群索居,甚至想逃離自己提出的演化論。不過,開放大學教授詹姆士.摩爾(James Moore)告訴我,實際情況其實有趣多了。摩爾造訪塘屋和沙徑三十年,對達爾文的世界瞭若指掌,大到他的學說,小到他的日常生活,他對達爾文的瞭解不下任何人。他認為塘屋既是達爾文的家,也是他的聖殿、實驗室與堡壘。他甚至認為對達爾文的生命和思想而言,塘屋就和小獵犬號一樣

重要。摩爾指出,達爾文和艾瑪都在鄉下長大,肯特鄉間「無比田園和寧靜」的氛圍非常吸引他們。根據達爾文的計算,那裡「離聖保羅大教堂六英里、維多利亞車站八.五英里」,距離「倫敦橋兩小時」。就算現在,要到那裡也得從維多利亞車站搭火車到附近的布洛姆利鎮(Bromley),再搭公車到堂恩(Downe,下車站是艾瑪做禮拜的教堂),然後沿拉斯提德路(Luxted Road)走到塘屋。對達爾文來說,這裡離倫敦夠遠,足以讓不速之客敬而遠之,但又離得夠近,讓他想見的那些倫敦朋友不會望之卻步。那裡還近得讓他可以繼續和倫敦科學圈保持聯絡,掌握最新的研究發現,幾乎沒有落差。從塘屋寄出的信約有一萬四千五百封保留至今,充分顯

示了達爾文耕耘科學網絡的勤奮。在我們這個電郵和簡訊的時代,或許有人覺得十九世紀信件往來很慢,但在一八四○年代,達爾文早上寄信給裘園(Kew Gardens)或皇家學會,大約幾小時內寄到,隔天就能收到回覆,內容從書本、幼苗到地質標本都有。消息傳播迅速,但無聊的傳言和令人分心的旁務都留在了城裡。

來電直接轉語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感謝大家喜愛這首歌曲,MV突破一千萬瀏覽!達成成就解鎖!官方伴唱版來囉!在家裡面唱KTV囉!
👉馬上訂閱聖結石囉!►► https://goo.gl/c5v7cQ
👉更多《聖結石Saint 首張EP》! ►► https://goo.gl/FjgZ0P

在這鳳凰花開的季節,跳脫傳統畢業歌一向的溫馨、充滿理想,
以饒舌音樂的方式反諷大家畢業後各奔東西鮮少連絡,最後連見
了面都叫不出彼此的名字,讓當年的淚水,以及寫滿聯絡資訊的
畢業紀念冊,如今看起來格外的諷刺。
用最白話最直接的歌詞,讓人不自覺哼唱洗腦的副歌,誕生了這
首戲謔自己當年畢業季節的悸動,也反映了時下畢業面臨的離別

(EP三首歌都突破千萬點擊了!再次由衷感謝所有聽眾的喜愛!謝謝!)

我的音樂夥伴「羅凱」: https://www.facebook.com/muser0/

----------------------------------------------------------------------------------------------------------

聖結石Saint【安儷】►► https://youtu.be/r4NGGqmX_W4
聖結石Saint【真的不想嘴】►► https://youtu.be/fWuq67-VSTM
聖結石Saint【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https://youtu.be/LAPXqtxxstE

👉【聖結石Saint 首張同名EP】數位上架平台
iTunes : https://goo.gl/diuMv1
KKBOX: https://goo.gl/nLPY1Y
Spotify : https://goo.gl/r5YXM3
myMusic: https://goo.gl/d0Fvxk
friDayMusic : https://goo.gl/g7NVN1
Apple Music : https://goo.gl/96ewp5

👉【聖結石Saint 首張同名EP】實體CD購買
誠品: https://goo.gl/MEiiwA
博客來: https://goo.gl/mp9jvk
五大唱片: https://goo.gl/Zz20xl
玫瑰大眾: https://goo.gl/0ygRiX

👉來電答鈴代碼
中華電信/亞太電信/台灣之星
【安儷】►►111181
【真的不想嘴】►►111308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111329
台灣大哥大
【安儷】►►022419
【真的不想嘴】►►022420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022421
遠傳電信
【安儷】►►588459
【真的不想嘴】►►588814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588931

👉來電答鈴下載方式
中華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台哥大用戶:手機直撥803→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台灣之星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遠傳用戶:請上900來電答鈴網站或手機直接900查詢下載
亞太用戶:手機直撥560→按2→按6選擇快速點歌→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註:各歌曲上架詳情,實際以各電信業者答鈴網站公布查詢為準)

----------------------------------------------------------------------------------------------------------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詞:曾聖傑 / 羅凱
曲:羅凱
製作人:廖晉儀
編曲:廖晉儀
和聲:廖晉儀
錄音師:賴彥中
錄音室:WebTVAsia Taiwan Studio
混音師:陳陸泰
混音室:原艾後期工程錄音室 Mugwort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陳陸泰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原艾後期工程錄音室 Mugwort Studio


👉影像製作
Music Video Production
出品:WebTVAsia Taiwan
導演:曾聖傑 / 吳振豪
監製 / 製片:詹子玥
企劃:娃娃
副導演:黃顥然
執行製片:范仁豪 / 郭竣鵬
攝影師:朱奕琛
攝影組:鄭穎周 / 尤崇瑋 / 劉力瑋
燈光師:尤泰偉
燈光組:邱順發 / 田峻榮 / 蔡明釵
剪接 / 調光:吳振豪 / 朱奕琛
美術組:林子嫈 / 林子歆 / 王晨宇 / 蔡雲芩 / 王晨哲
平面 / 花絮攝影:Elmo、翁林楷
妝髮:May25 Studio 蘋果 / 呂怡靜 / 孫詩涵
經紀公司:WebTVAsia Taiwan
特別感謝:Dinter、Gina、小玉、白癡公主、古娃娃、放火、阿晋
林辰、周荀、柏慎、胖虎、魚乾、黃大謙、菜喳、喵喵、開水小姐
超直白、聖嫂Dodo、劉沛、蔡瑞雪、螺絲一隻筆、蕭小M

----------------------------------------------------------------------------------------------------------

聖結石Saint【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作詞:曾聖傑/羅凱 作曲:羅凱

畢業典禮 不用哭的那麼傷心
很快你有新的交友圈
很快你會忘記舊同學
你根本不會屌他
他根本也不屌你
大家都各奔東西
人說 田無溝 水無流

在畢業紀念冊上簽名
以為自己是明星
想證明你多有人氣
北七 一件衣服被畫成垃圾

寫聯絡資訊有什麼意義
下一次出iphone我就換手機
給你地址你難道要寄信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你還以為有同學會
過了幾年都沒人約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就這樣畢了業
在哪條街 偶然碰見
你看著我的臉也不知道我是誰
好久不見你怎麼在這邊
其實你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捨不得老師? 我講的很老實
老師教完你還有下一屆
幹嘛記得你是誰

在畢業最後一天
才跟他告白有個毛用
我看 智商堪憂
畢業賀詞倒是說得很溜

用從來沒來用過的成語 祝大家鵬程萬里
結果畢業後賺的不多 假日到金山跟萬里
還比較實際
幾年後打電話都轉語音
勿忘我寫了都只是回憶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你還以為有同學會
過了幾年都沒人約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就這樣畢了業
在哪條街 偶然碰見
你看著我的臉也不知道我是誰

(你看著我的臉 我看著你的臉 你看著我的臉)
好久不見你怎麼在這邊
(我看著你的臉 你看著我的臉 我看著你的臉)
其實你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珍重再見 在這離別的季節
過了幾年 還有誰會在身邊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你還以為有同學會
過了幾年都沒人約
根本就不會再見面
就這樣畢了業
在哪條街 偶然碰見
你看著我的臉也不知道我是誰

(你好 我叫曾聖傑)

----------------------------------------------------------------------------------------------------------

👉Prev 上一部
聖結石Saint【真的不想嘴】Official MV 4K feat.聖嫂Dodo ►► https://youtu.be/fWuq67-VSTM

👉Next 下一部
聖結石Saint【安儷】Official MV 4K ►► https://youtu.be/r4NGGqmX_W4

----------------------------------------------------------------------------------------------------------

我是聖結石,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我在創造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Hello,I'm Saint.I create extraordinary things in the ordinary lives.

----------------------------------------------------------------------------------------------------------

👉 More Saint
Facebook ►► http://goo.gl/4UQLS0
Instagram ►► https://goo.gl/DNymkD

👉 More Saint's Wife ❤️ 聖嫂DODO ❤️
Youtube ►► https://goo.gl/VdtPz5
Facebook ►► https://goo.gl/BZbsDR

👉 More Playlist
點選播放清單可以看到更多同類型影片
《今天TEST》►► https://goo.gl/TShvSf
《今天VLOG》►► https://goo.gl/Cb1DD9
《今天TALK》►► https://goo.gl/KcWJBi
《今天GAME》►► https://goo.gl/myzsQd
《今天PRANK》►► https://goo.gl/vaI3VB

----------------------------------------------------------------------------------------------------------

想與我合作請寄信件至:[email protected]
0953-567-028 經紀人:根甫

----------------------------------------------------------------------------------------------------------

👉太多人問了,我直接打在這邊!

Q:BGM是?
A:全部都是YOUTUBE創作者工具箱的音樂,因為我沒有保留原
本的名稱,因此全部都不知道名稱,要找的朋友請點右上角你
的頭像點創作者工作室,然後左邊下邊有個創作者工具箱。

Q:使用甚麼器材拍攝?
A:80D+iPhone7+GOPRO5+RX100M5

Q:剪接軟體是?
A:sony vegas 13 pro+Pr+Ae

----------------------------------------------------------------------------------------------------------

👉FAQ

What's background music for Video ?
All from CREATOR STUDIO.

What camera do you use?
80D+iPhone7+GOPRO5+RX100M5

What software do you use to edit video?
sony vegas 13 pro+Pr+Ae

----------------------------------------------------------------------------------------------------------

影響大學生購買數位內容行為之分析

為了解決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作者詹碧鳳 這樣論述:

  數位內容產業是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的前瞻型產業,目前常見的數位內容或商品可以分為「電子書」、「音樂」、「影視」、「遊戲」以及「其他(如LINE的貼圖)」等。本文以科技接受模型為理論基礎,並以大學生為分析對向來探討影響大學生使用數位商品的因素。  本研究即是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使用或購買數位內容的商品或服務為主要研究目的,其研究的對象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研究的模型則是以科技接受模型為主,其分析的方法是以結構方程模型的統計分析為主,科技接受模型的參數校估則是應用LISREL統計分析軟體,研究資料是針對大學生並經由問卷設計完成後進行線上發佈來收集資料。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最常購買的數位商品或服務

的類型是「遊戲類(26.4%)」,其次則是「音樂類(26.0%)」,而「影片類」的比例則是17.4%。至於科技接受模型的分析結果則說明影響大學生使用數位內容或商品的直接因素為「行為意向」,其影響的大小為0.706。而在影響大學生使用或購買數位商品或服務的間接影響因素的分析方面,分析結果顯示對於「使用行為」具有間接影響的變數有「使用態度」、「易用性」以及「有用性」等三個變數,而「易用性」對「使用行為」的影響路徑有三種,且影響程度也是最高,本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實務與學術上的後續研究建議。

決戰同溫層:用九宮格思維,贏得分眾市場商機

為了解決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作者艾倫‧迪博 這樣論述:

砸大錢廣告不再有用,你需要同溫層行銷戰略! 不可能人人都是你的客戶,排除掉一些反而是好事。   ◎廣告公司負責人暨行銷學教授:「這本比教科書實用太多,我直接拿來當上課用書!」   ◎亞馬遜商管榜Top10,超過百位讀者五顆星力讚!   警告:不愛錢的人,請略過本書!錢就是企業的氧氣,賺不到錢就別活了。   成長驚人的企業有個共通點──特別看重行銷,而非毫無計畫地亂槍打鳥。因為商品或服務再怎麼好,只有「賣出去」才能賺錢。但,到底該怎麼賣呢?首先要找到目標消費者!   作者以中小企業和新創產業為對象,針對變化多端的電子商務市場,教你如何經營同溫層的分眾市場,精準鎖定目標族群。他還設計出可以

靈活運用的九宮格企畫書,讓你只需一頁就能迅速擬定行銷戰略,讓企業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不做白工。   這樣做,把客戶「勾」上門:   ◎獲利空間太小?──專攻利基市場,集中焦點,價格高一點也能賣出去。   ◎你的同溫層關心什麼?──模擬潛在客戶的想法,讓他們對你產生興趣。   ◎什麼是「酷炫症候群」?──胡亂湊合時下最夯的行銷作法只是亂槍打鳥。   ◎怎麼創造口碑?──提供世界級的服務,取得顧客的信任,自願再掏腰包。   ◎行銷提案太多?──行銷越頻繁,說服力越高,業績衝得越快。   ◎小公司預算少?──直效行銷也能達到驚人效益。   作者簡介 艾倫‧迪博   連續創業家、反骨行銷高手和

科技專家,已在資訊、電信和行銷等產業成功創立扶植多家企業。最近一次是在激烈競爭的電信產業,對手更是市值數十億的跨國企業,他經營4年後被《商業評鑑周刊》評為澳洲成長最迅速的百大企業之一。   作者相當熱中於為新興產業尋找創新的行銷方式,提升業績,讓年輕的企業都能繼續發展。成功的創業經驗也讓他成為許多創業者的諮詢對象,除了身兼商業導師、顧問和演說家,他也樂於和全世界分享多項證明有效的策略和新興作法。   相關著作、課程和其他培訓資訊歡迎上successwise.com取得。 譯者簡介 陳繪茹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畢業。曾在會展產業任職,現在旅居奧地利和美國。口筆譯之外也從事華語和德語教學

工作。譯有《超級好!用遊戲打倒生命裡的壞東西》(先覺出版)。   前 言 激發企業成長的行銷之道 Part 1 前期的準備 第一章 選定目標市場  第二章 打造你想傳達的訊息 第三章 利用媒體或平台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Part 2 努力的過程 第四章 如何吸引潛在客戶?   第五章 如何培養潛在客戶?  第六章 如何讓潛在客戶變成真正的顧客? Part 3 事後的服務 第七章 提供顧客世界級的消費體驗   第八章 創造額外價值,讓顧客念念不忘 第九章 打造口碑,激發迴響 結 語 你也能成為行銷高手     前言   ◎激發企業成長的行銷之道   這本書用一句

話來說就是「賺錢最快路徑」,因為不想浪費讀者的時間,所以就以最凡夫俗子的方式將這點貫徹於全書。這樣的開場白可能使許多人感到不舒服,那麼我真心建議這些人士去讀其他的商業書籍,書中會有一大堆「追隨夢想」「努力拚命」「找到合適人選」等動聽的老話。這種空有夢幻概念的商業書籍不計其數,大多出自從未打造過高成長企業的專業作家和學者。我這本書就是要厚著臉皮教讀者如何激發企業成長,並從中大大獲益。   ◎懂得商業經營   許多深陷水深火熱中的企業主會將問題怪到產業上。雖然有些產業的確日漸式微,像書店或錄影帶出租店就是明顯的例子,若是身處這些昨日產業或夕陽產業,大概也該考量財務問題,長痛不如短痛轉身離去,在

產業待得時間越久就越難毅然退出。不過通常認為問題出在產業的人都只是在找怪罪對象,常見的抱怨有:   §競爭太激烈。   §獲利空間太小。   §網路商店把客戶都搶走。   §廣告不再奏效。   問題的根源往往都不在產業本身,畢竟同樣的產業裡還是有企業蓬勃發展,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成功的企業採取了哪些不同的作法?   若觀察所有高風險的行業便會發現,他們都有完善計畫可依循實踐,沒有專家是靠臨時發揮而成功的。醫師有診療計畫可循。航空公司的機師有飛行計畫可循。軍人有軍事計畫可循。如果參與上述專業活動時,他們說:「管他什麼計畫,現場發揮就好了。」你有何感受?然而這的確就是許多企業主的作法。  

 人都是在事情搞砸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欠缺計畫,各位千萬不要步上這樣的後塵。有備而來雖然不代表絕對成功,卻能大幅降低失敗率。   沒有人希望搭上由毫無飛行經驗的機師所駕駛的班機,自然也沒有人希望自己和家人的未來仰賴於缺乏商業計畫的企業,這時候飛行和從商幾乎風險相當,企業經營失敗往往會導致婚姻、夥伴關係、工作等各個面向崩解。   既然面臨風險的不只是個人自尊而已,所以是該學習專業、制定計畫的時候了。     ◎有錢人絕口不提的秘密   我曾與全球眾多企業主合作過,仔細觀察成功富有的企業主和苦苦掙扎、身無分文的企業主有一項迥異之處。   想要更成功就必須在槓桿原理上更加留意、加強改善,以求最高

效益。   企業本身可以從許多地方著手實踐槓桿原理,假設將談判技巧提升五○%,也許有助於和主要供應商重新談判,進而使購買價格降低。這當然是好事一件,不過投注了好些時間和心力,最終也只是使盈虧稍有改善而已。這並不是我所謂的大型槓桿行為,我們要追求的是指數型的成長,而非小幅度的改善。   任何產業中最大型的槓桿行為都是行銷。光提高一○%的行銷力就可能讓盈虧有指數型或加乘般的成長。   威利.蘇頓是美國一名屢次犯罪的銀行搶劫犯,四十年間搶了數百萬美元,成年後的歲月超過一半在獄中度過,也成功逃獄過三次。記者曾問他搶劫銀行的原因,訪談紀錄顯示蘇頓的答案是:「因為有的是錢好搶啊。」企業經營之所以要著

重行銷的原因別無兩樣,因為有的是錢好賺啊!   ◎擬定行銷企畫書可以大幅提升執行力   回來談談那份出錯的營運計畫,雖然毫無價值,但是過程中所建立的行銷企畫對我而言卻極有幫助。它在我之後創立的每一個企業中也扮演了同樣的角色。基於這一點,在我開始輔導小型企業主時便特別強調制定行銷計畫的重要。   結果幾乎沒有企業主有頭有尾地完成企畫,原因何在?因為大多小型企業主不願意投入制定行銷企畫這種複雜又費力的事情,因此我得想辦法將行銷企畫的過程由難化簡,取其精髓外還得找出實際好用的作法供小型企業主使用,九宮格式的一頁行銷企畫書也就此誕生。   一頁行銷企畫書等於是靠四%的努力發揮出企業營運六四%(

或以上)的成果,將幾百頁的企畫書和數千個小時的傳統營運計畫去蕪存菁,濃縮至單純一頁,三十分鐘便能思考撰寫完畢。   更厲害的是這一頁行銷企畫書也會成為企業的一份子,可以貼在辦公室牆上,時時檢視參考並改善補強。最重要的在於它的實用性,不談管理學、無需消化專業術語,沒有企管碩士學位也能完成和理解。   這一頁行銷企畫書也是行銷實務上的一大突破,接受輔導的客戶因此執行力大幅提升。原本絕對擠不出時間、預算和相關知識來建立傳統行銷企畫的小型企業主現在手邊就有企畫書可用,也因為對於自家的行銷一清二楚而成果豐碩。     ◎行銷手法須隨時間而改變   有一回愛因斯坦正在發考題給應屆畢業生,助教驚覺同樣

的考題學生前一年曾經做過,以為是因為愛因斯坦不夠留意而提醒了他。   「教授,不好意思。」害羞的助教對於這名偉大科學家的疏忽不知該如何表示。   「什麼事呢?」愛因斯坦回道。   「嗯⋯⋯那個⋯⋯您剛剛發出去的考題⋯⋯」   愛因斯坦耐心地聽著助教說。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今天的考題和您去年給學生作答的一樣,而且一字不差。」   愛因斯坦想了一會兒說:「沒錯,考題的確一樣,不過答案已經有所不同。」   物理學的發現日新月異,既有的想法也因此有所改變,商業和行銷也正是如此。   許久以前花一大筆錢在商家名錄上登廣告,年度行銷就大功告成。現在有Google、社群媒體、部落格、網

站等不計其數的平台可以考慮。網路徹底地敞開了全球競爭的大門,以前的對手也許就在街角,現在則可能遠至天邊。   許多企業正因如此而在行銷上患了「酷炫症候群」,也就是陷入了當下最「夯」的行銷作法,好比搜尋引擎最佳化、影片、播客、以點擊率計費的廣告等。這些公司一味執著工具和作法,卻因為見樹不見林而搞不清楚目標和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這樣會讓人吃盡苦頭呢?繼續讀下去吧。   ◎策略vs. 作法   成功行銷的關鍵就在了解策略和作法的差別。   策略是在制定作法前的全面策畫。假設你想利用手上的空地蓋房,會馬上訂一大堆磚頭開始砌牆嗎?當然不會,這樣只會搞得一團亂而且毫無安全可言。   那該怎

麼做呢?先請營建公司和建築師逐步策畫,從最重要的營建許可到合適的水龍頭等小事都得考量,這些都得早在動土前計畫周全,這就是策略。   一旦確定策略,就可以知道需要多少塊磚頭、怎麼打地基和挑選合適的材料,也能夠聘請水泥工、木匠、管線工和水電人員等,以上便是作法。   唯有策略和作法兩者兼具才有可能成功。   缺乏策略空有作法只會陷入「酷炫症候群」危機。試想,毫無計畫就開始砌牆,可能位置根本不對、灌入地基之後才發現與房屋類型不合,只好拿原本預留給游泳池的空間開刀,行不通後才恍然大悟這根本是死路一條。無奈這卻是許多企業主的行銷方式,胡亂湊合一些作法就夢想著能贏得客戶的心,未經仔細思索就架設的網站

也只是紙本簡介的線上版,會在社群網站上宣傳也只是一味跟進所謂的最夯行銷罷了。   策略和作法對於成功缺一不可,必須先確立策略來主導作法。這時候就該行銷企畫登場了,行銷企畫就像掌握了贏得客戶、留住客戶的建築藍圖。   ◎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需要行銷!   許多企業主會自欺欺人地想著自家產品優良,必定會深受市場歡迎,這種「有供就有求」營運策略糟糕透頂,不僅得因此付出鉅額成本,失敗的風險也極高。綜觀過去,技術頂尖在銷售上卻一塌糊塗的產品不勝枚舉,Betamax 錄影帶,蘋果的牛頓掌上型電腦,以及雷射光碟等都是。   產品再好再厲害還不夠,想要賺錢就必須將行銷視為數一數二的重點。試問自己,潛在客

戶何時才會發現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這麼優質?當然是用了才明白,沒有購買使用就永遠不知道。IBM的首任執行長湯瑪斯.華生曾經有句名言:「銷售還沒成交前都只是一場空。」   因此一定得透徹了解:好的產品或服務有助於留住客戶。只要能提供客戶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他們之後也會繼續購買,甚至幫忙打口碑、引薦新客戶。若在留住客戶前先贏得客戶(也就是行銷),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讓企業一敗塗地的行銷策略   在此告訴各位讓企業直跌谷底的捷徑,由衷希望各位不要踏上這條路,許多小型企業主在行銷上就犯過這項嚴重錯誤。   這項錯誤不僅常見,也正是多數小型企業行銷失敗的癥結所在,他們大多會觀察產業中發展亮眼的

大型競爭對手並模仿其作法。聽起來很合理,看看其他成功的企業然後依樣畫葫蘆就能打出勝仗,準沒錯吧?   其實這樣只會讓自身企業很快就兵敗如山倒,我認為這正是多數小型企業會失敗的主因。以下是兩大原因:   一、大型企業的計畫考量不同   大型企業在行銷上與小型企業考量截然不同,策略和著重項目都大有差異。   大型企業在行銷上著重的項目如下:   §討董事會開心。   §讓股東安心。   §加深企業強大的形象。   §加強既有客戶的認知。   §贏得廣告和創意獎項。   §讓眾多投資委員會和法人決定「買進」。   §獲利。   小型企業的行銷重點則是:   §獲利。   沒錯,大型企業和小

型企業在行銷上的重點可說是天壤之別,因此在策略和行動上自然也有極大的差別。   二、大型企業的預算絕對不同   各位一定要明白,策略會隨著規模調整,就像投資摩天大樓營建的土地投資策略和一般小型土地投資必定迥異。將前者的策略運用在小規模上絕對行不通,若只蓋個一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必定不會成功,就是得蓋出一百層樓才有效果。   手邊如果有一千萬美元的廣告預算,在三年後得讓營收增加,運用的策略必定大不同於只有一萬美元預算而且得立即見效的情況。一萬美元的預算如果用在大型企業的行銷,等於是白白丟到水溝裡去,不僅浪費而且毫無效果,問題就出在採用的策略和實際規模不符     ◎中小型企業的行銷利器—直效回

應行銷   直效回應行銷能讓小型企業運用少許預算就能找到利基。如果有人以每張兩美元的價格出售十美元的鈔票,你會買幾張?當然是越多越好!直效回應行銷就是這種「降價出售鈔票」的遊戲,每花兩美元打廣告就能在銷售上創造十美元的營收。   這種買賣方式也非常符合道德。以專業知識和具體解決之道化解潛在客戶的特定問題,除此之外也是小型企業唯一既負擔得起,又能使潛在客戶對自己有所認識的實質作法。將廣告轉為直效回應廣告就不只在打響名號,還等於掌握了吸引客戶的利器。   直效回應行銷的作用就在引起立即回應、促使潛在客戶有所行動,例如勾選接收你的電子郵件、來電詢問更多資訊、下訂單或是因引導而進入企業網站。直效

回應廣告究竟為何?以下是幾項重要特色:   可追蹤:得到回應時可以知道出自哪項廣告和哪個媒體。相較之下大眾媒體或品牌行銷對此就束手無策,無法追蹤促使消費者購買可樂的原因,畢竟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   可衡量:能掌握哪些廣告引起回應,帶來多少的銷售數字,可以個別衡量廣告效益,撤下或改變效果不彰的廣告。   運用聳動的標題和銷售話語:直效回應行銷會針對特定的潛在客戶傳達聳動的訊息,運用引人注目的標題配合銷售話術,等於是以文字取代銷售人員,而且往往讀起來更像評論報導而不像廣告(所以其閱讀率是一般廣告的三倍)。   鎖定特定族群或利基:對特定範圍、地區或利基市場的潛在客戶進行,目標是打

進有限的特定市場。   買賣能客製化:直效回應廣告通常會推出優質特惠,目標未必是要透過廣告成交,可能只是單純希望激發潛在客戶採取行動,例如免費索取特刊。這種特惠主打的對象是潛在客戶而非廣告主,談的多是潛在客戶的興趣、夢想、恐懼和懊惱。反之,大眾媒體或品牌行銷則是以廣告主為中心,以一體適用的廣發訊息。   要求對方回應:直效回應廣告能引起共鳴,激勵潛在客戶展開特定動作,提供回應工具同時也能「捕獲」種種回應。如果有興趣且成交率高的潛在客戶希望有所回應,只要輕鬆撥通電話、留語音訊息、上企業網站,或利用傳真、聯繫表格和優惠券等即可。潛在客戶有所回應之後,企業便能掌握大部分的聯繫資訊以供日後追蹤。

  一步步來,短期追蹤:潛在客戶提供了自身相關資訊,同時能就面臨的問題從企業方獲得寶貴的專業知識和訊息。資訊應該要具備第二項「難以抗拒的優惠」,融入你希望潛在客戶接下來採取的行動之中,例如來電預約會面時間、踏入展間或店內。接著就要透過郵件、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等媒介「乘勝追擊」,特惠則通常都有時間和數量限制。   持續追蹤尚未到手的客戶:潛在客戶如果未在短期追蹤時有所回應,無法立即轉為買家,原因雖然很多,但是這些慢熟的潛在客戶卻有其價值,所以必須好好經營並持續定期聯繫。   直效回應行銷這個主題面向眾多複雜,一頁行銷企畫書讓你不需鑽研多年,也不一定要是專家,也能在企業營運上落實直效回應行

銷。   本書將一步步引導各位,迅速輕鬆地替你的企業打造直效回應企畫中的關鍵基石。   ●一頁行銷企畫書   一頁行銷企畫書的設計目的是能夠方便填寫,閱讀本書時就可以填寫,替自家企業量身訂做企畫書。空白範本如下頁所示:   企畫書將行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共九個方格。厲害的行銷結構就像多數出色的戲劇、電影、和書籍一樣分為三部曲。您可以上網至 1pmp.com 下載一頁行銷企畫書範本。   ◎行銷之路的三大階段   行銷過程就是要一路引導目標市場,將我們不知道的目標族群轉化為開心滿意的忠實顧客。一路上要引導客戶走過三個階段,分別為前期的準備、努力的過程和事後的服務(迪恩.傑克森是直效回應

行銷的傳奇人物,這三個階段的概念便是由他提出),接下來就這三個階段一一替各位簡介。   ◎前期的準備   這個階段的對象稱為潛在客戶,前置作業開始前,他們對你的存在一無所知,若能成功就能使得潛在客戶對你有所認識,並產生興趣。   例如,湯姆是位忙碌的企業主,因為手機和電腦中的通訊錄總是無法整合而感到懊惱,上網尋求解決辦法時看見這則廣告:「讓企業資訊系統發揮實力的五個秘訣」。湯姆點擊廣告後出現了線上表格,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才能免費下載報告,他因為相信這份報告有其價值而填入了電子郵件地址。   ◎努力的過程   這個階段的對象是上門的客戶。一開始這些客戶對於你家企業提供的項目表示有興趣

,這個階段順利完成後就能讓潛在客戶進行第一次消費。   例如,下載的報告讓湯姆深深受益,提供不少他之前從不知道的好方法,執行之後的確省下大把時間。這家資訊公司也持續透過電子郵件分享其它實用的作法和資訊,並且能夠免費提供湯姆的企業二十一項資訊項目檢查。   湯姆接受了這項服務,檢查既周延又專業,結果顯示多項資訊系統都不夠穩固,原因在於公司電腦軟體過於老舊,湯姆原本以為可以仰賴的備案也早在六個月前就停擺。這家資訊公司提供湯姆超級優惠方案,可以派遣技術人員解決檢查時發現的所有問題,湯姆也欣然接受。   ◎事後的服務   這個階段的對象是成交的顧客(這裡的顧客泛指付錢購買的人,不同產業說法可能

不同,可能是顧客、客戶或病患等)。這個階段沒有終點,實行得當便能帶來良性循環,顧客會一再上門,並且對於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滿意度高到常常推薦給其他潛在客戶。   例如,前來解決資訊問題的技術人員專業到讓湯姆讚不絕口,準時抵達、彬彬有禮,而且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向湯姆仔細說明。更重要的是技術人員兌現了資訊公司「沒修好不收費」的承諾,資訊公司總部的人隔天聯繫湯姆以了解服務滿意度,湯姆表示非常滿意之後,資訊公司表示可以提供每月收費的維護專案,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維護公司的資訊系統,專案也包括無限量的技術支援,出了問題只要打通免付費電話就馬上有專人協助。湯姆也購買了這項方案,這樣的支援服務本身就極具價值,因

為資訊系統老是讓他一肚子火,光是想辦法解決就耗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湯姆甚至向一同打高爾夫球的三位業界朋友推薦了這家公司的優質服務。   對於整套結構有了整體理解之後,本書就來深入探討一頁行銷企畫書中的九個步驟。 ●第一章  選定目標市場行銷過程中的首要之務就是選定目標市場,如此一來,行銷訊息能產生更大的共鳴,進而大幅提升行銷效果。企業若能專注在對的目標市場,投注的時間、金錢或努力成效都會加乘。本章重點:為什麼不應該將產品或服務的目標買家設定為人人皆可?為什麼大眾行銷對於你的企業有害無益,而且代價昂貴?如何使用PVP指數選定最理想的目標市場?為什麼要專注在某個利基市場,成為小市場中的領導企

業?如何讓對方不考量價格? 為什麼不能就長串的產品和服務打廣告?如何洞悉潛在客戶的心理以了解其真正需求?  ◎不可能人人都是你的客戶每當我問企業主:「目標市場是哪個族群?」許多人都告訴我:「每個人都是。」說穿了就等於沒有目標市場。許多企業主卻抱持著顧客永遠不嫌多的期待,希望目標市場越廣越好,聽起來雖然合情合理,卻是天大的錯誤。許多企業主因為半個潛在客戶也不想錯失,因而不敢縮小目標市場的範圍。新手常犯這個行銷錯誤,本章將告訴讀者為什麼排除掉一些顧客其實是好事一件。多數大型企業的廣告都屬於大眾行銷,也可視為在「打品牌」。企業主在這種行銷上就像是身處濃霧瀰漫中的弓箭手,朝著各個方向不斷射箭,只盼多少

能命中理想目標。 照理來說,大眾行銷的目的是「在市場上打響名號」,這裡「市場」的定義模糊,品牌在進入「市場」後的發展也很難說。這麼做的出發點是,只要傳遞訊息的頻率夠高,就有機會接觸到潛在客戶,其中一部分人也的確會掏出荷包。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失去方向的弓箭手,在茫茫迷霧中一邊隨意射箭,一邊祈禱有所收穫?各位可能會想,只要朝各個方向射出的箭夠多,總是會擊中目標。也許如此,但是這種行銷方式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再蠢不過了,因為這些企業手中的箭(也就是錢)絕不可能多到能靠多次擊中目標而換來投資效益。小型企業的行銷若想成功就必須如雷射般準確針對有限目標市場,也就是有些人口中的利基市場。

網頁即時多媒體通訊Web-RTC技術協定實作研究

為了解決來電直接轉語音的問題,作者陳永特 這樣論述: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 WebRTC)是一種在瀏覽器中未安裝第三方軟體為前提,直接提供即時影音通訊的最新通信技術。此一新興通訊技術同時具備跨平台快速部屬與低開發維護成本之優點,且Web開發者為用戶提共較方便的語音或視訊通信應用,促使傳統用戶向電信運營商的IMS網路遷移,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本研究介紹了WebRTC的架構,進而利用WebRTC 之Javascript API技術在互聯網架構中實現了瀏覽器間的即時影音通訊及瀏覽器WebRTC用戶和IMS終端裝置的語音通訊,將WebRTC技術與IMS網路相結合。並且介紹了會談邊界控制器在IP多媒

體子系統和傳統的電信網路之間所扮演的橋樑功能,在本研究架構中會談邊界控制器隸屬於多媒體閘道器的功能中,該閘道器在WebRTC用戶端與IMS網路終端裝置間建立P2P通訊,並進行異質網路間多媒體傳輸協議的轉換,以中繼的方式實現了媒體流的互通。最後,本系統架構經過測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