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中國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仲敬寫的 逆轉的東亞史: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套書,全五冊) 和劉仲敬的 逆轉的東亞史【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全套五冊】(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無框畫-中國風30-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2021年11月也說明:無框畫-中國風30找無框畫-中國風30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陳憶寧所指導 許悅的 WHO與台灣CDC在新冠肺炎公關稿之主題框架及風險訊息差異之研究 (2020),提出中國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公關稿、框架理論、風險訊息、風險傳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江宜樺所指導 許政鈞的 以自由主義檢視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2020),提出因為有 馬政府、九二共識、大陸政策、兩岸政策、自由主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框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人這回事(II): 秦漢至南北朝:長城內的大一統面貌則補充:只不過,佛的臉孔,很快就變成中國人的臉相了。(丁)思想魏晉南北朝 389 年,結果是,中國經濟與人口南移,以及,中國吸收了北邊草原的新血液和游牧民攜帶進來的各種文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轉的東亞史: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套書,全五冊)

為了解決中國框的問題,作者劉仲敬 這樣論述:

「暗黑的、課本不教的、另眼的」中國史, 不過更換了一副你的眼鏡! 一部逆轉的東亞史, 大膽企圖更新你的大腦和思考方式!   為何不是逆轉的中國史?   因為你不可以在廬山裡看廬山,你不可以欺騙自己,把換湯視作換藥!   為何是逆轉的東亞史?   因為只有在東亞、內亞和東南亞的大結構裡,「中國」才乖乖現出原形!      =======================   逆轉的東亞史,就是愛因斯坦的物理世界,它可以讓時間逆轉,它可以解釋牛頓的物理世界,但反過來不行。拋棄掉原本的中國框架,我們就會看到愛因斯坦式的歐亞大陸世界:   逆轉的東亞史=胡(匈奴、鮮卑、突厥、蒙古、滿洲等)+漢

(中國?)+越(吳越、閩越、南越、滇越、越南等)   逆轉的東亞史,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東亞大陸內部各族群之間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而「中國」更多時候是一塊被殖民地。   逆轉的東亞史=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   █逆轉的東亞史,是內亞、東南亞、中國三種文化及政治勢力角力與互動的歷史:   A、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透過草原大通道(或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說,叫「絲綢之路」)與進步的西方保持密切聯繫,從而具備思想、技術和軍事的優勢。   B、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在上古和中古時代都還盤踞在長江以南(直到蒙古勢力南下,才逐漸退縮到今天的中南半島),它

透過海洋、船隻而與南亞、西亞保持貿易、技術文化的交流,進而成就經濟繁華,並保有自己的文化多樣性。   C、位於長城以南和長江以北的「中國」:其核心是黃河中下游的窪地,以及在此地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套政治和文化體系。從歐亞大陸的交流史來看,中國處在遠東的末端。當然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更是孤垂之地,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直接與西方對接,才不必仰賴來自中國的觀念、思想和技術。   逆轉的東亞史,並非在牛頓物理世界裡做局部翻新,而是大膽引進愛因斯坦式的量子物理學,因此歷史出現了一種類似「時間逆流」的現象,對傳統史觀熏陶下的中國史讀者,產生奇異、新鮮、「怎麼可能」的複雜感覺。   █具體而言,本系列有歷史認

知上的五大逆轉:   1、逆轉了對「若干具體史實」的認知   (例如: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中國」和吳國之間的國際戰爭!)   2、逆轉了對「整體中國歷史」的認知   (例如:「中國」不過是地理和一套文化政治體系,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國家!)   3、逆轉了對「今日中國(PRC)和各省之間」的歷史認知   (例如:「滿洲」也可以像「中國」那樣,建構出一套自己的朝代史!)   4、逆轉了對「遊牧/內亞」的認知   (例如:他們因擁有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將之輸入並征服中國!)   5、逆轉了對「百越/東南亞」的認知   (例如:百越本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部分,對抗中國大一統文化,保持其多樣性至今

!)   █逆轉後的東亞歷史,更呈現出各種新的面孔,引發諸多新的想像:   ★夏、商、周三代都源自晉(山西)?晉原來是比匈奴還古老的遊牧民族,是草原/內亞勢力在中國的最前線!為何?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晉國內部親中國派和親草原派的大決裂!而中國派建立的魏國最弱,第一個被秦國消滅!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四川三星堆文明不是來自外星人,也不是來自中國人,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夜郎自大」的夜郎國其實勢力真的很大!這句成語的背後,竟然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赤壁之戰不是「中國」內戰,而是在名叫「天下」的國際體系內由「中國」與「吳國」之間發

生的國際戰爭!   ★南朝的真相:宋、齊、梁三個政權其實就像中華民國在台灣,而陳朝則是江南(台灣)的本土政權!   ★燕雲十六州=台灣,遼=美國,宋=中國?千年前的燕國歷史早已解答今日台海難題?   ★宋明以後的中國男人講究權謀享樂,弱不禁風,而中古以前的吳越男人斷髮紋身、割臂為盟,才是真男人?   ★別再被國恥教育洗腦!「上海租界」真的是外國人按租地章程(契約),花錢和不同地主租的若干土地,而清政府很高興華洋分居,不用再管!   ★如果沒有雲南本地政權(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越南、緬甸、泰國等)恐不存在,為何?   ★南亞佛教輸入中國和西方基督教輸入中國一樣,背

後竟然也有信貸金融、商業科技?但宋明以來卻被士大夫收割佛教資源並掩蓋,為何?   ★四川和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而所謂的「大後方」竟然依靠東南亞,為何?   ★上海「工部局」(市政委員會)竟然不用對英美政府負責,而由納稅人會議自治?華人只求財富、政治投機的德性導致「上海自由市」邁向衰亡?為何?   ★張作霖是滿洲本土主義者,而兒子張學良則是大中國主義者?沒有東北易幟(親中國),就不會引起滿洲事變(日本干涉滿洲親中),為何?   =======================   █逆轉的東亞史,全五冊內容介紹:   壹《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

與江淮篇》   在一般讀者的認知裡,吳越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人類學上,中古時期以前的吳越其實具有強烈的東南亞屬性。若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來看「東南亞」,是指從長江以南、一直往南延伸到今日的東南亞,並且包括台灣在內的廣大範圍。     《淮南子‧齊俗訓》就有記載吳越習俗與中國的不同:「胡人用頭骨盛酒發誓、中國歃血為盟,吳越割臂為盟」,其實,吳越民族那種在自己身上割出傷痕的習俗,至今仍經常見於印尼的加里曼丹,足見古代吳越文化反而更接近東南亞文化。   打破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後,不同於「中國」的雅言和束髮帶冠,說古越語、行斷髮紋身的吳越,到底呈現了哪些和你原本認知不一樣的歷史呢?  

 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所謂「西南」──四川、貴州和雲南,從來就不是漢武帝眼中的西南夷,也不是蔣介石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化身為巴蜀、滇、夜郎三種文化和政治實體,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像是在十九世紀,巴蜀就因為英帝國的國際貿易體系沿長江的深入,竟然反過來主導了東亞近代史的書寫方向,例如四川新興資產階級士紳發起的保路運動,就因此間接導致清帝國的瓦解。   對此,本書打破傳統「從中原看天下」的敘事觀點,改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角

度梳理巴蜀、滇、夜郎。因此,與其將「西南」放進「東亞」的框架,倒不如將之放入「東南亞」的論述脈絡更為適合。   參《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晉、燕、齊分布在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和遼西一帶,他們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的晉、燕、齊如今被帝國稱為「華北」,不只是帝國權力中樞,更是內亞與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的灘頭堡!   被史家作為春秋與戰國分界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表面上是卿大夫僭越權位,奪取諸侯權力,但實為晉國內部的內亞勢力和東亞勢力大決裂。又如燕國位於內亞、東亞、東北亞的邊疆,是內亞和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中國窪地的必經通道,所以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

爭之地;燕國的沒落和再起,恰恰反映出東北亞勢力取代內亞勢力、成為東亞新霸主的歷史進程。至於齊國與燕國系出同源,都是上古環渤海文化圈的繼承者。齊桓公得以崛起,就與當地土著萊人的支持密切有關。然而,齊桓公的稱霸卻也讓齊國捲入東亞諸夏/中原的外交體系,使齊國逐漸脫離東北亞文化圈,墜入東亞/中國窪地的深淵。   想知道為何歷史上的華北總是衝突不斷?而久經戰亂後卻又能成為帝國的權心中樞,向東亞世界輻射其影響力?就必須從「晉」、「燕」、「齊」這三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民族切入,探討他們進入東亞以後,與諸夏各國的外交互動。   肆《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一般認為,上海之所以能從一個沒

沒無聞的小漁村,在十九世紀一躍成為東亞最富強的國際大都會,是憑藉其適合國際貿易的優越地理位置。但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上海自由市所採用的自治制度和司法體系,進而確保了商業發展、財富增長及不被剝奪。   然而上海自由市最終走向「南非化」與「南越化」:前者是指上海人口過度擴張,華人的政治投機與功利風氣造成上海自治秩序的崩潰;後者指共產國際透過收編華商的白手套方式滲透工部局。接二連三的內憂外患,終使上海自由市走向衰亡。   本書是第一本以「英美自由主義憲制」角度分析上海「租界」的作品,試圖逆轉自二十世紀以來中文世界普遍以反殖、反帝視角理解上海「租界」的觀點。讀者會發現,讓上海「租界」邁向富強的正是英美

自治體制與法治精神,而國共兩黨卻聯手將之瓦解。   伍《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作為一種歷史概念的「滿洲」,其地理範圍不僅僅包含今天屬於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囊括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的廣袤土地。因此,本書的「滿洲國」,不是單指狹義上由日本扶植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上的「滿洲」概念。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滿洲」通史,而是從政治演化的角度,分析「滿洲」歷史的「衝突性」──即封建秩序與帝國體制的交互更迭。此種「衝突性」在歷代滿洲政權皆明顯可見,如渤海國、遼、金乃至於滿清。滿清的

興起得力於強大部落聯盟的封建秩序,但在入關後接受漢文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式的帝國體制。雖然從康熙到乾隆等滿清皇帝皆盡力維護滿洲的傳統習俗與封建文化,但最終也無法避免滿清帝國的最終衰亡。   因此,理解滿洲的政治演化,也能夠反過來認識中國傳統史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內在邏輯。   ※此商品為五冊塑封版,無書盒。

中國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段時間台灣因為防疫表現亮眼,受到國際重視,也獲得許多理念相近的國家和友邦的聲援。比如,美國國務院國際事務局,發起「推文挺台灣」(TweetforTaiwan)活動; 或者是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呼籲WHO秘書⻑譚德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5月的WHA,「因為他有權這麼做」; 又或者是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皮特斯,在5/7 正式宣布紐西蘭政府支持台灣參加WHA。
我們很高興看到很多友邦跟理念相近國家,都在國際上為台灣發聲、為台灣爭取參與WHA的機會。但我們到底要用什麼名稱進入國際組織?
用什麼名字進入國際組織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自己有所認知,不是等別人幫忙,自己也應該有共識。擺脫中國框架,才有可能走台灣的路。今年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的防疫努力和對外伸出援手,被許多國家看見,好不容易在國際上「台灣可以是台灣」,請外交部在串連友邦和理念相近國家為台灣發聲時,讓台灣以自己的名字站上國際舞台!
再來,過去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時,常仰賴民間NGO,用游擊戰方法打入,但目前局勢不同,我認為外交單位應該可以扮演更多角色。參與世界公衛體系,不是只有WHO一條路可以走。我特別留意到「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在本次疫情中針對經驗分享、訊息交換,十分活躍,類似這樣的國際參與,都可以成為台灣打破僵局的機會。
這一陣子,紐西蘭跟澳洲,正研擬形成「塔斯曼隔離圈」,紐西蘭副總理皮特斯,也考慮將防疫表現優良的南韓、新加坡、台灣、也納入隔離圈。或是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跟AIT共同舉辦的防疫松,從這些例子來看,除了過去傳統的國際大型的組織,其實我們台灣,在這次的防疫期間表現得很好,很可能跟其他國家,組成不一樣的聯盟跟會議。國際間的組織,因為防疫期間破碎化,我們可以慢慢組織,從議題跳點合作,由零開始起步,有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路線。
根據美國⺠調和智庫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結果,約有66%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創下自2005年開始這項項調查以來的新高,另外有9成的美國人,將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視為一種威脅,而中國的人權政策和環境惡化令人擔憂。
此外,台灣防疫的模式讓大家知道,資訊透明、政府問責、加上公⺠社會的重要性,尤其台灣⻑期處在對抗中國「假消息」的前線,我們有非常多和中國「互動」的經驗可以跟世界各國分享。現下世界因為武漢肺炎問責中國,甚至要向中國求償。在這個時候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清楚劃分台灣跟中國的區別」,這需要結合政府與⺠間的力量; 二是「另闢台灣國際參與的途徑」!

讓台灣走出去
不見得就要走老路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WHO與台灣CDC在新冠肺炎公關稿之主題框架及風險訊息差異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框的問題,作者許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2019年底爆發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新型冠狀肺炎為案例,分析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新冠肺炎的公關稿,探討兩者如何呈現新冠肺炎的疫病情形、防疫政策等相關訊息,以及兩方如何表現中國在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並比較不同之處。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新興傳染病的風險事件中,不同的國家與組織在同一健康議題的內容陳述和訊息提供上,是否會有所不同,研究主要以框架及風險訊息取徑,進行內容分析。本研究選擇新冠肺炎爆發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6月7日作為分析期間,共搜集421則公關稿,CDC有356則、WHO有65則。研究結果發現:1. 新冠肺炎公關稿以行動框架和情境框架為主,CDC以行動

框架的公關稿最多,WHO則為情境框架的比例最高。2. 新冠肺炎公關稿訊息脈絡會因組織目的不同而有差異,台灣CDC以風險訊息為主,而WHO以預防訊息為主。3. 台灣CDC新冠肺炎公關稿風險因子乘載量較WHO高。4. CDC與WHO新冠肺炎公關稿中的中國立場與角色明顯不同,CDC在呈現中國資訊時多以危機的形式或是容易引起讀者負面情緒的風險訊息來為主;相反,WHO以預防訊息較為正面的字詞或語句來陳述關於中國新冠肺炎的資訊,也對中國的防疫作為給予肯定和鼓勵。最後,建議台灣CDC在新冠肺炎公關稿中多增加疾病的病理知識,讓閱聽眾了解傳染病的病因及感染原理,並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而WHO建議多增加風險因子方

面的資訊,包含世界各地的疫情狀況、疫情朝向哪裡發展、新冠病毒的感染方式等,讓世界各地的閱聽眾能了解新冠肺炎所帶來的風險有哪些,進一步做出防範措施,達到共同防禦的目的。

逆轉的東亞史【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全套五冊】(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

為了解決中國框的問題,作者劉仲敬 這樣論述:

★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 「暗黑的、課本不教的、另眼的」中國史, 不過更換了一副你的眼鏡! 一部逆轉的東亞史, 大膽企圖更新你的大腦和思考方式! 為何不是逆轉的中國史? 因為你不可以在廬山裡看廬山,你不可以欺騙自己,把換湯視作換藥! 為何是逆轉的東亞史? 因為只有在東亞、內亞和東南亞的大結構裡,「中國」才乖乖現出原形!   =======================   逆轉的東亞史,就是愛因斯坦的物理世界,它可以讓時間逆轉,它可以解釋牛頓的物理世界,但反過來不行。拋棄掉原本的中國框架,我們就會看到愛因斯坦式的歐亞大陸世界:   逆轉的東亞史=胡(匈奴、鮮卑、突厥、蒙古、

滿洲等)+漢(中國?)+越(吳越、閩越、南越、滇越、越南等)   逆轉的東亞史,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東亞大陸內部各族群之間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而「中國」更多時候是一塊被殖民地。   逆轉的東亞史=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   █逆轉的東亞史,是內亞、東南亞、中國三種文化及政治勢力角力與互動的歷史:   A、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透過草原大通道(或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說,叫「絲綢之路」)與進步的西方保持密切聯繫,從而具備思想、技術和軍事的優勢。   B、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在上古和中古時代都還盤踞在長江以南(直到蒙古勢力南下,才逐漸退縮到今天的中南半島

),它透過海洋、船隻而與南亞、西亞保持貿易、技術文化的交流,進而成就經濟繁華,並保有自己的文化多樣性。   C、位於長城以南和長江以北的「中國」:其核心是黃河中下游的窪地,以及在此地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套政治和文化體系。從歐亞大陸的交流史來看,中國處在遠東的末端。當然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更是孤垂之地,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直接與西方對接,才不必仰賴來自中國的觀念、思想和技術。   逆轉的東亞史,並非在牛頓物理世界裡做局部翻新,而是大膽引進愛因斯坦式的量子物理學,因此歷史出現了一種類似「時間逆流」的現象,對傳統史觀熏陶下的中國史讀者,產生奇異、新鮮、「怎麼可能」的複雜感覺。   █具體而言,本系列有

歷史認知上的五大逆轉:   1、逆轉了對「若干具體史實」的認知   (例如: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中國」和吳國之間的國際戰爭!)   2、逆轉了對「整體中國歷史」的認知   (例如:「中國」不過是地理和一套文化政治體系,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國家!)   3、逆轉了對「今日中國(PRC)和各省之間」的歷史認知   (例如:「滿洲」也可以像「中國」那樣,建構出一套自己的朝代史!)   4、逆轉了對「遊牧/內亞」的認知   (例如:他們因擁有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將之輸入並征服中國!)   5、逆轉了對「百越/東南亞」的認知   (例如:百越本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部分,對抗中國大一統文化,保持其多樣性

至今!)   █逆轉後的東亞歷史,更呈現出各種新的面孔,引發諸多新的想像:   ★夏、商、周三代都源自晉(山西)?晉原來是比匈奴還古老的遊牧民族,是草原/內亞勢力在中國的最前線!為何?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晉國內部親中國派和親草原派的大決裂!而中國派建立的魏國最弱,第一個被秦國消滅!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四川三星堆文明不是來自外星人,也不是來自中國人,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夜郎自大」的夜郎國其實勢力真的很大!這句成語的背後,竟然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赤壁之戰不是「中國」內戰,而是在名叫「天下」的國際體系內由「中國」與「吳國」之間

發生的國際戰爭!   ★南朝的真相:宋、齊、梁三個政權其實就像中華民國在台灣,而陳朝則是江南(台灣)的本土政權!   ★燕雲十六州=台灣,遼=美國,宋=中國?千年前的燕國歷史早已解答今日台海難題?   ★宋明以後的中國男人講究權謀享樂,弱不禁風,而中古以前的吳越男人斷髮紋身、割臂為盟,才是真男人?   ★別再被國恥教育洗腦!「上海租界」真的是外國人按租地章程(契約),花錢和不同地主租的若干土地,而清政府很高興華洋分居,不用再管!   ★如果沒有雲南本地政權(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越南、緬甸、泰國等)恐不存在,為何?   ★南亞佛教輸入中國和西方基督教輸入中國一樣,

背後竟然也有信貸金融、商業科技?但宋明以來卻被士大夫收割佛教資源並掩蓋,為何?   ★四川和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而所謂的「大後方」竟然依靠東南亞,為何?   ★上海「工部局」(市政委員會)竟然不用對英美政府負責,而由納稅人會議自治?華人只求財富、政治投機的德性導致「上海自由市」邁向衰亡?為何?   ★張作霖是滿洲本土主義者,而兒子張學良則是大中國主義者?沒有東北易幟(親中國),就不會引起滿洲事變(日本干涉滿洲親中),為何?   =======================   █逆轉的東亞史,全五冊內容介紹:   壹《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

越與江淮篇》   在一般讀者的認知裡,吳越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人類學上,中古時期以前的吳越其實具有強烈的東南亞屬性。若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來看「東南亞」,是指從長江以南、一直往南延伸到今日的東南亞,並且包括台灣在內的廣大範圍。     《淮南子‧齊俗訓》就有記載吳越習俗與中國的不同:「胡人用頭骨盛酒發誓、中國歃血為盟,吳越割臂為盟」,其實,吳越民族那種在自己身上割出傷痕的習俗,至今仍經常見於印尼的加里曼丹,足見古代吳越文化反而更接近東南亞文化。   打破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後,不同於「中國」的雅言和束髮帶冠,說古越語、行斷髮紋身的吳越,到底呈現了哪些和你原本認知不一樣的歷史呢?  

 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所謂「西南」──四川、貴州和雲南,從來就不是漢武帝眼中的西南夷,也不是蔣介石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化身為巴蜀、滇、夜郎三種文化和政治實體,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像是在十九世紀,巴蜀就因為英帝國的國際貿易體系沿長江的深入,竟然反過來主導了東亞近代史的書寫方向,例如四川新興資產階級士紳發起的保路運動,就因此間接導致清帝國的瓦解。   對此,本書打破傳統「從中原看天下」的敘事觀點,改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角度

梳理巴蜀、滇、夜郎。因此,與其將「西南」放進「東亞」的框架,倒不如將之放入「東南亞」的論述脈絡更為適合。   參《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晉、燕、齊分布在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和遼西一帶,他們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的晉、燕、齊如今被帝國稱為「華北」,不只是帝國權力中樞,更是內亞與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的灘頭堡!   被史家作為春秋與戰國分界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表面上是卿大夫僭越權位,奪取諸侯權力,但實為晉國內部的內亞勢力和東亞勢力大決裂。又如燕國位於內亞、東亞、東北亞的邊疆,是內亞和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中國窪地的必經通道,所以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爭之

地;燕國的沒落和再起,恰恰反映出東北亞勢力取代內亞勢力、成為東亞新霸主的歷史進程。至於齊國與燕國系出同源,都是上古環渤海文化圈的繼承者。齊桓公得以崛起,就與當地土著萊人的支持密切有關。然而,齊桓公的稱霸卻也讓齊國捲入東亞諸夏/中原的外交體系,使齊國逐漸脫離東北亞文化圈,墜入東亞/中國窪地的深淵。   想知道為何歷史上的華北總是衝突不斷?而久經戰亂後卻又能成為帝國的權心中樞,向東亞世界輻射其影響力?就必須從「晉」、「燕」、「齊」這三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民族切入,探討他們進入東亞以後,與諸夏各國的外交互動。   肆《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一般認為,上海之所以能從一個沒沒無聞

的小漁村,在十九世紀一躍成為東亞最富強的國際大都會,是憑藉其適合國際貿易的優越地理位置。但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上海自由市所採用的自治制度和司法體系,進而確保了商業發展、財富增長及不被剝奪。   然而上海自由市最終走向「南非化」與「南越化」:前者是指上海人口過度擴張,華人的政治投機與功利風氣造成上海自治秩序的崩潰;後者指共產國際透過收編華商的白手套方式滲透工部局。接二連三的內憂外患,終使上海自由市走向衰亡。   本書是第一本以「英美自由主義憲制」角度分析上海「租界」的作品,試圖逆轉自二十世紀以來中文世界普遍以反殖、反帝視角理解上海「租界」的觀點。讀者會發現,讓上海「租界」邁向富強的正是英美自治體

制與法治精神,而國共兩黨卻聯手將之瓦解。   伍《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作為一種歷史概念的「滿洲」,其地理範圍不僅僅包含今天屬於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囊括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的廣袤土地。因此,本書的「滿洲國」,不是單指狹義上由日本扶植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上的「滿洲」概念。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滿洲」通史,而是從政治演化的角度,分析「滿洲」歷史的「衝突性」──即封建秩序與帝國體制的交互更迭。此種「衝突性」在歷代滿洲政權皆明顯可見,如渤海國、遼、金乃至於滿清。滿清的興起得力

於強大部落聯盟的封建秩序,但在入關後接受漢文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式的帝國體制。雖然從康熙到乾隆等滿清皇帝皆盡力維護滿洲的傳統習俗與封建文化,但最終也無法避免滿清帝國的最終衰亡。   因此,理解滿洲的政治演化,也能夠反過來認識中國傳統史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內在邏輯。  

以自由主義檢視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為了解決中國框的問題,作者許政鈞 這樣論述:

  馬英九總統自2008年上任之後,透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等論述重啟與中國大陸協商大門,積極簽署多項經濟協議,使兩岸擺脫過往種種限制,展開更為熱絡的交流局勢,這與政治思想中的自由主義倡導自由市場經濟等核心價值不謀而合,引發筆者研究之興趣。因此筆者欲從自由主義角度逐一檢視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筆者透過列舉與對比的方式,將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與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進行闡述、分析。自由主義先從主張個人「自由」、「平等」、「理性」、「寬容」,發展至政治自由的「社會契約論」、「立憲政府」、「自由主義式民主」,與經濟自由的「左派觀點」及「右派觀點」。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方面,筆者是從馬總

統的「政策理念」出發,依序闡述其「開放性」與「保障性」經濟政策,再加上「兩岸制度化協商」。  本文研究發現: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的確符合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馬政府透過「一中各表」、「兩個互不」、「三不政策」等宣示使臺灣民眾的安全與自由更受保障,符合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對基本權利的要求;在經濟議題上,馬政府採取「開放性」及「保障性」兩大經貿政策,符合自由主義的「右派」與「左派」經濟政策分野;在政治議題上,馬政府採取「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制度化協商」、「民調支持、國會監督」等方式,符合自由主義的「社會契約論」、「立憲政府」、「自由主義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