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at衛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vsat衛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項目管理協會寫的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疑難解答(第6版) 和張輝等(主編)的 智能建築通信網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東南科技大學 營建科技與防災研究所 林秉如所指導 張嘉呈的 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使用之成效評估 (2013),提出vsat衛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救災指揮、VAST衛星、無線電、視訊會議、海事衛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葉美玲所指導 劉美君的 應用於Ku頻段通訊系統之射頻接收機前端電路設計 (2010),提出因為有 Ku頻段、混頻器、壓控振盪器、低雜訊放大器、接收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vsat衛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vsat衛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疑難解答(第6版)

為了解決vsat衛星的問題,作者(美)項目管理協會 這樣論述:

本書由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組織編寫,內容針對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發布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6版)》(PMBOK指南)十大知識領域和過程。書中內容由問題和解答兩大部分組成,問題部分提供了300道左右選擇題,涵蓋了項目管理的主要概念和主題,解答部分是對這些選擇題的答案分析,並清楚地標明了答案所在PMBOK指南的具體位置。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掌握項目管理最新的國際標準。

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使用之成效評估

為了解決vsat衛星的問題,作者張嘉呈 這樣論述:

921大地震後,國內防救災指揮通訊不論在系統建置、效能及組織管理,仍有諸多缺失有待改進。爰此,建構防救災專用衛星,以無線支援有線與通訊多元化,作為防救災緊急通訊,俾利災情的傳遞、指揮官的決策命令與防救災指令的下達,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就在這樣的背景被設計規劃出來。針對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的使用操作求提出問題,操作人員根據操作經驗與救災實務調查滿意程度,結合專家提供意見。根據問卷分析與專家訪談的依據。針對車輛後續改善方案提出探討,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後續規劃可考慮以4輪傳動車型,底盤以6-8噸底盤應能符合需求,車上配置衛星天線以1.5米以上為選擇,發射功率20W~40W就能符合需求,無線電以4組設備

(2組VHF、2組UHF)應足夠使用,無線電整合部分可使用C-SOFT系統整合消防以外單位,IP電話4組,海事衛星可保留1組於操作艙使用,並可當VAST衛星備援系統,視訊會議系統使用目前設備即可,最後可增加行動電話接收設備,接收民眾撥打112求救電話,而能將待救民眾資訊即時接收。

智能建築通信網絡

為了解決vsat衛星的問題,作者張輝等(主編) 這樣論述:

全書內容緊密圍繞智能建築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就智能建築的基本概念及內容、通信網絡自動化系統一般技術及發展動態進行介紹。全書共分8章,其內容為:緒論、計算機網絡基礎、有線電視系統、衛星通信系統、電話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物聯網、數字城市。每章末均附有小結與習題供學生學習使用。書末附錄給出了英文術語縮寫對照。本書在編寫上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注重對內容的提煉,避免抽象的理論表述和復雜的公式推導;強調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別注重新技術成果,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內容上力求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與實用性。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智能建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及其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

也適合相關專業的高職、專科學生使用,還可以作為主管部門對智能建築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從事智能建築自動化系統、電氣、計算機網絡、自動控制工程等工作的科技人員參考。 前言第1章 緒論1.1 智能建築產生的背景1.2 智能建築的定義1.3 智能建築的特點及分類1.4 建築智能化系統1.4.1 智能建築基本構成1.4.2 智能建築的3A系統1.5 智能建築通信網絡自動化系統1.5.1 智能建築通信自動化系統的內容1.5.2通 信網絡自動化系統的發展趨勢1.6智能建築的發展本章小結習題第2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2.1 計算機網絡概述2.2 計算機通信網絡基本知識2.2.1 計算機網

絡的組成2.2.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2.2.3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2.2.4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2.3 局域網2.3.1 局域網的特點2.3.2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2.3.3 局域網的標准化2.3.4 高速局域網技術2.4 廣域網2.4.1 廣域網分類2.4.2 廣域網技術2.4.3 廣域網協議2.5 綜合業務數字網系統2.5.1 ISDN的定義2.5.2 ISDN的網絡組成及功能2.5.3 ISDN用戶接入2.6 智能建築中的寬帶網絡接入2.6.1 寬帶接入基本知識2.6.2 常見的接入方式本章小結習題第3章 有線電視系統3.1 有線電視系統的組成3.1.1 有線電視的特點3.1.2

有線電視的組成3.1.3 有線電視頻帶划分3.2 有線電視信號的傳輸3.2.1 混合同軸電纜/光纖(HFC)傳輸3.2.2 微波傳輸3.3 有線電視系統的設備3.4 有線數字電視系統3.4.1 數字電視基本知識3.4.2 數字電視機頂盒3.5 智能建築中的視頻會議系統3.6 交互式電視本章小結習題第4章 衛星通信系統4.1 衛星通信系統概述4.1.1 衛星通信的定義4.1.2 衛星通信的分類及特點4.1.3 衛星通信的發展趨勢4.2 衛星通信系統的工作原理4.2.1 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4.2.2 衛星通信系統的工作過程4.2.3 通信衛星4.3 衛星電視4.3.1 衛星電視廣播系統的組成4.3

.2 衛星電視廣播的頻段划分4.3.3 衛星直播數字電視4.4 衛星通信的多址方式4.4.1 頻分多址方式4.4.2 時分多址方式4.4.3 碼分多址方式4.4.4 空分多址(SDMA)方式4.4.5 信道分配技術4.5 衛星通信地球站4.5.1 通信地球站的分類4.5.2 通信地球站的組成及功能4.5.3 衛星通信地球站站址選擇原則4.6 VSAT衛星通信系統4.6.1 VSAT衛星通信系統組成4.6.2 VSAT衛星通信系統特點4.6.3 智能建築中VSAT組網形式本章小結習題第5章 電話通信系統5.1 概述5.2 通信原理基礎知識5.2.1 通信系統的組成5.2.2 通信系統交換分類5.

3 程控交換機5.3.1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基本構成5.3.2 程控數字用戶交換機的典型配置及功能5.3.3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性能指標5.4 智能建築中程控交換機的入網方式5.4.1 交換機的入網方式5.4.2 典型程控數字用戶軟件配置5.5 IP電話通信系統5.5.1 IP電話分類5.5.2 IP電話的基本結構5.5.3 IP電話工作原理5.5.4 IP電話的相關技術標准本章小結習題第6章 移動通信系統6.1 概述6.1.1 移動通信的特點6.1.2 移動通信的發展6.2 移動通信系統的工作方式6.3 大型建築中的移動通信系統6.3.1 概述6.3.2 直放站系統6.3.3 微蜂窩網6.4 寬

帶無線接入6.4.1 寬帶接入的特點6.4.2 無線接入分類6.4.3 WiFi接入6.4.4 WiMax接入6.4.5 藍牙技術本章小結習題第7章 物聯網7.1 物聯網概述7.1.1 物聯網的概念7.1.2 物聯網的定義7.1.3 物聯網發展趨勢7.2 物聯網的基本技術7.2.1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7.2.2 射頻識別技術7.2.3 傳感器技術7.2.4 中間件技術7.2.5 雲計算技術7.3 現代網絡通信與物聯網7.3.1 無線網絡與物聯網7.3.2 無線局域網與協議7.3.3 IPv6技術7.3.4 智能家居系統本章小結習題第8章 數字城市8.1 數字城市背景8.1.1 數字地球的提出8.

1.2 數字城市產生的背景8.1.3 數字城市國內外發展8.2 數字城市的概念8.2.1 數字城市的定義8.2.2 數字城市的特征8.2.3 數字城市的功能與作用8.2.4 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8.3 數字社區8.3.1 數字社區的基本概念8.3.2 數字社區的特征8.3.3 數字社區的智能化本章小結習題附錄 英文術語縮寫對照參考文獻

應用於Ku頻段通訊系統之射頻接收機前端電路設計

為了解決vsat衛星的問題,作者劉美君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利用Agilent ADS軟體與TSMC 0.18μm CMOS 1P6M製程研製應用於Ku頻段通訊系統之接收前端電路,並經由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IC)完成晶片下線與量測。 應用於12~15-GHz之高增益低電壓降頻混頻器為單端平衡式架構,利用基本Gilbert混頻器加以改良與創新來增加轉換增益與隔離度,以避免輸出中頻訊號之損耗與失真。量測結果顯示在頻率12~15-GHz,其轉換增益為-2.5~-3.1 dB,雜訊指數為19.5~22.6 dB,RF端之輸入反射損耗皆低於-38.6 dB;在13-GHz且LO輸入功率為6 dBm時,輸入之P1dB為-10.7 dBm、IIP3

為-3.5 dBm;供應電壓為1.2 V,總消耗功率為20.88 mW,晶片面積為0.975*0.889 mm2。 具低相位雜訊之Ku-Band電壓控制振盪器使用LC-tank振盪腔,並採用互補式交錯耦合電路以降低電流供應,達到較低的功率消耗與較大的增益來提升輸出功率。量測結果顯示振盪頻率為14.52~14.9-GHz,相位雜訊在偏移1 MHz時約為-82.03 dBc/Hz;當Vtune為-1~2V時,調諧範圍為380MHz;輸出功率為-7.95~-11.55 dBm,整體優化指數為-96.46 dBc/Hz,供應電壓為1.8 V,總功率消耗為38.861 mW,晶片面積為0.695*

0.764 mm2。 應用於13~14-GHz之低雜訊放大器,整體電路使用CG組態疊接一負載NMOS,接著再串接一CS以提高增益並具備寬頻特性。於模擬結果顯示在頻率13~14-GHz內,其功率增益為12.62~13.2 dBm,雜訊指數為3.65~3.86 dB,輸入與輸出反射損耗皆為-15 dB以下,隔離度約為36 dB,輸入P1dB為-12 dBm,IIP3為-6.2 dBm,供應電壓為1.2 V,總功率消耗為15.84 mW,佈局面積為0.76*0.83 mm2。 最後,將混頻器、壓控振盪器之量測結果與低雜訊放大器之模擬結果整合為低中頻接收機前端部分電路,供應電壓為1.8 V

,總消耗功率為83.95 mW,模擬結果顯示輸入端反射損耗為-9~-19.7 dB,輸出端反射損耗於中頻(100 MHz)約小於-20 dB,整體增益為10~12.3 dB,整體雜訊指數為12.9~13.8 dB,輸入端P1dB為-14.5 dBm,IIP3為-8 d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