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荻野淳也木蔵シャフェ君子吉田典生寫的 Google最受歡迎的正念課:每次開課數百人爭取,臉書、高盛、麥肯錫紛紛引進,他們這樣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 和史蒂文生陳竹蕾的 金銀島:魔鬼的選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四也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王永鐘所指導 洪儀竣的 以WebRTC設計與實作雲端協同作業平台 (2014),提出skype會議分享畫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VC、WebRTC、MongoDB、Node.js事件驅動I/O、Express。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所 蔡智強所指導 戴松承的 以Skype API開發之簡化遠端系統介面 (2010),提出因為有 Skype、遠端桌面、我的芳鄰的重點而找出了 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kype會議分享畫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Google最受歡迎的正念課:每次開課數百人爭取,臉書、高盛、麥肯錫紛紛引進,他們這樣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

為了解決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作者荻野淳也木蔵シャフェ君子吉田典生 這樣論述:

◎你用電腦時會同時開啟多個視窗嗎? ◎做一件事時想著另一件事? ◎開會時,思緒常常飄走;台上賣力報告,我腦袋卻一片空白。 ◎上司退你的件、客戶刁難挑剔、事情搞砸了……你會情緒激動到無法理性處理?   其實,這不是你狀態不好,而是時代通病,絕大多數人都不知不覺。   「多工」不會使人能幹,反而傷害頭腦、導致專業能力退化。   引領世界趨勢的谷歌,他們的工作者跟你我一樣,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的時候。   面對龐雜、接踵而來的工作,他們怎麼克服?   谷歌目前在全球已發展出38個gPause(暫停而保持專注)   和SIY(搜尋內在自我的正念練習)團體,   這已成為谷歌內部最受歡迎的員工進

修課,全球每十名員工就有一人參與,   還有數百名員工在等待候補的名單中。   其實不只谷歌,世界最大投資銀行高盛證券在引進正念課後,   在《財富雜誌》最有工作價值的企業中,排名從93快速竄升到45名   還有臉書、高盛、麥肯錫……等企業紛紛引進,   這套過去以宗教信仰為訴求的課程,近來為何成為各大企業關注的話題?   ◎腦科學研究驗證,「正念」練習能提升專注力:   大腦的海馬迴、杏仁核與下視丘三者機能的連帶合作,會強化情緒的記憶   讓你會像原始人一樣,遇到危險時本能的選擇戰鬥、逃走或是僵硬不動,   但這不是現今成熟工作者該有的反應,而透過正念的練習可提升大腦可塑性,   改變

大腦的迴路,就算突然被上司罵、被客戶兇、事情搞砸了,   你不會再以原始人的衝動反應回應,而是專注下一個當下,於是身心快速復原。   ◎正念如何提升你的能力?腦科學研究證明,正念可展現出三大明顯效果:   .領導力提升:在與他人矛盾與對立衝突下,也能做決策,而不是放著。   .身心更健全:與人共處最重要的三件事──認知、情緒、關心別人的共鳴,可以透過正念練習大幅提升。   .提升團隊合作:實證分析,正念訓練可以大幅提高一個組織的PM(績效維持理論),這是世界菁英團隊最重要的能力。   ◎正念的練習:從舒服的姿勢、十分鐘開始   •不用太刻意,只要從平常的習慣做起,洗臉、刷牙、吃早餐,甚

至等紅綠燈,都可以進行:就是調整呼吸。   •在公司裡找個你中意的獨處空間:只要腸枯思竭或覺得喘不過氣,馬上緩步過去   •正念步行:意識腳抬起來、接觸地面,以緩慢的節奏往前走。   •正念進食:意識自己的咀嚼、吞嚥,你會發現食量比平時少了許多。   •用語言定義你的行動、想法或感情,用現在進行式表現當下的行為:「我正在走路」、「我想到○○」、「我現在覺得鬱悶」……。這是一種專注訓練。   除此之外,醫學與腦科學研究證實,正念課還有以下好處──   能提高免疫能力、鎮痛、抑制發炎症狀;   增進正面能量,可以抑制不安、憂鬱,緩和壓力;易入眠;從而幫你   擴展人際關係、提高情緒智商。   

正念不是你以為的修行,而是像在健身房做訓練一樣,   讓大腦在不斷忙碌的過程,思考「我是誰?想在世上留下什麼?」   而這,也是未來領導者最需要的一種能力之一。 名人推薦   天主教仁慈醫院副院長 劉益宏   南華大學校長 林聰明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辦人 胡君梅   作者簡介 荻野淳也   正念領導力機構(Mindful Leadership Institute)代表理事。經歷大型住宅建設、外商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管理會計、組織開發)、創投企業董事等職務後獨立。   以任務管理、正念領導力、正念輔導為主軸,聚焦領導者或組織本質的課題。2013年設立正念領導力機構(MiLI)

。 木藏シャフェ君子   正念領導力機構理事。ICU畢業,於波士頓大學取得MBA後,在大型外商企業名牌行銷部獲得高市占率的實績。2000年赴美,以講師、諮商師、輔導員身分活動。在經營醫療溝通研習公司後,2013年參與MiLI的設立。以日本第一位女性SIY認可講師身分,在全球進行正念訓練。   著有《NLP革命》(春球社,合著)、《Innovations in NLP》(Crown publishing ,合著)、《走到一百歲》(日本Fitness協會,合著)。 吉田典生   正念領導力協會理事。關西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擔任商業雜誌、人事專業雜誌的編輯、記者。在訪問超過1000位企業領

導人後,學習領導力理論與輔導;2000年設立Dream Coach.com(有限公司)。之後以經營者、幹部的個人輔導、組織溝通開發的諮商師身分,支援心靈、角色與行動的最適化。為國際輔導聯盟認可之輔導師,日本與美國的Profiles公司戰略企業夥伴。 監修者簡介: 一般社團法人MiLI(Mindful Leadership Institue)   與谷歌總公司開發出的Search Inside Yourself(SIY)在全球展開的美國SIYLI合作,將該課程以企業、團體、個人為對象實施。並且提供引進正念概念與方法的組織諮商、訓練、以及個別支援企業領導人的正念輔導。   mindful-

leadership.jp/ 譯者簡介: 張婷婷   從事金融業十餘年。熱愛翻譯,接觸書籍翻譯近十年。譯有《我和條子的700天戰爭》、《賺錢公司成功祕密都靠這本會計財報教科書》、《給小桃的信》、《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等,現為全職譯者。   推薦序一 享受正念為生命帶來的喜悅/劉益宏 推薦序二 這是我將正念導入校園的理由/林聰明 推薦序三 當你越想追求,就越得放下期待/胡君梅 前言 怎樣才能做我想做的工作 序章 多工不會使人能幹,正念幫你抓對方向 在過去書面時代,你不可能將多項案件資料,在桌上一列排開。然而,進化成數位化後,只要使用電腦,同時進行十件工作都變得

很自然。近來我們卻發現,使工作低落的,反而是多工。 第一章    正念練習如何提升你的能力 在這不安定、看不見未來的時代,還是有世界頂尖的領導人,持續做出成果。他們具備的,是積極接受這個無法控制的不確定世界;即使筋疲力盡也能快速重新 站起來的能力。 第二章    腦科學研究驗證了「正念」的效果 如果就這麼放著不管,大腦便會一直維持在原始時代。但是,現在放棄還太早,因為大腦其實可以透過訓練達到進化,而這個訓練便是正念。透過正念,我們可以更新大腦。 第三章    正念的練習:舒服的姿勢、十分鐘開始 即使只是一瞬間,也能意識正念帶來的動機。如果將意識集中,盡力品味那一次的呼吸,那麼,僅僅一次的

呼吸也有意義。 第四章    用正念練習過每一天,你會怡然自得 我們常聽人說「創造新習慣」這種話,但即便是以前沒做過的事,也不容易變成每天的習慣。正念訓練是利用你既有的生活習慣,所以,比從零開始的新事物更簡單。 第五章    運用正念,當個領導者 不刻意製造出來的知識,才能讓智慧更有機的顯現出來。這樣的智慧,才是在變動、不確定、複雜性高、連問題所在都很曖昧的VUCA世界生存的領導者,必須擁有的。 第六章    正念不是要你「當好人」 正念領導者絕不是永遠爽朗無憂,內心非得經常像加州的天空一樣晴空萬哩。即使是陰天,即便開始下雨、或有暴風雨,這也是普通的人生。 後記 我是誰?我想在世上留下

什麼?   前言 怎樣才能做我想做的工作   社會上充斥著大量資訊,使我們被這些情報牽著鼻子走,以致於應專注於重要事物時的注意力衰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賽門(Herbert Alexander Simon)在一九七一年,就對這樣的未來感到擔憂。   時隔四十五年的現在,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義呢?   報紙、電視、雜誌等自不待言,隨時更新的網路新聞、智慧型手機收到的即時情報等各種資訊、社群網站……我們被源源不絕流入的資訊牽著走,以致無法專注於「本來應該要做的事情」,導致工作不順利,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卻又更加無法集中精神,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之中,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

  另一方面,儘管與我們生活在同一時代,卻能不受資訊爆炸的干擾,持續展現優秀成果的人,就是被稱為菁英的人,也確實存在。理論上,越是被稱為頂尖菁英,越容易有更多因素阻礙他們的專注力。   但即便如此,他們仍能在當下充分貫注注意力,處理重要的事,顯示出他們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在數位科技時代,是什麼使他們能這樣與眾不同?   在專注力的課題上,我們有機會研究了站在時代先驅的全球化企業,就是堪稱牽引現代資訊量的數位時代巨星──谷歌(Google)。   該公司的願景是「整合全世界的資訊,使世上的人都能獲取」,自成立以來,推出各種革新的服務。在美國舉辦的「二○一五年最想進入的企業排行榜」中,奪下冠

軍寶座,成績輝煌。由此可知,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優秀企業。   提到谷歌的員工,大家是否覺得,一定得是學業成績優秀、腦筋好得嚇人、能迅速處理各種資訊、快速消化工作、持續提出高度成果……這樣的超級能幹人才?或是具個人主義、有明確的自我主張、在背負高度壓力的情況下,仍能面對激烈競爭的強悍人士?還是能接連提出嶄新的創意、陸續收購高成長企業、準確看出能獲取利益的事業,除此之外皆毫不留情的割捨前進、嚴格又有魄力的人?谷歌的員工確實擁有以上所有印象。   然而,實際參訪過後,我們卻有了其他的感想。那就是,現在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擁有如此幸福的工作職場?   正念是什麼?為什麼哈佛、臉書、麥肯錫

都重視?   我們並不打算只說好話。人人都憧憬的公司谷歌,當然,內部競爭之激烈程度,不是普通的高。因為精神壓力,一下子白了頭髮之類的情況,在現實中也是有的。   在這種充滿壓力的環境中,即便優秀如谷歌員工,也會有心思無法擺在工作上的時候吧?以往的做法、框架都已經不適用的現代,因激烈競爭而感到坐立不安的人,想必也不少。   然而,許多工作者遇到的困境,例如不能專注、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或是努力過頭不行、但不努力也無法前進等,這些谷歌。   不過,對谷歌來說,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便在於,他們對每個員工的幸福感(Well-being,即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健全狀態),與組織發展

的兼顧,絕不妥協。本書介紹的「正念」,也是從這個脈絡開始。   正念,是指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目前、當下的狀態。   最新腦神經科學發現,特定的注意(集中於某個對象)與不受拘束的開放性注意(對正在發生的各種事情,每一次的放手但不執著),都是基於深度的自我認識。根據研究顯示,自我認識本來就對幸福感、也對領導力與革新有貢獻。   而二○○七年開始的「搜尋內在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以下簡稱SIY,谷歌開發的正念實踐課程),是目前該公司最受歡迎的研修課程,有好幾百名想上課的人,正排在等待名單中。   蘋果電腦創辦人史帝芬‧賈伯斯(Steve Jobs),雖以禪的實

踐者聞名,但「正念冥想」是由谷歌在企業界大幅擴展開的。   而同樣是從美國起步的世界級企業英特爾(Intel),也決定對他們在全世界的十萬名員工,以九星期的冥想基本訓練為基礎,推行正念課程。此外,還有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ln)、寶鹼(P&G)、福特、麥肯錫、高盛證券等世界頂尖企業,都在員工教育上採用了正念課程。   這樣的行動不僅止於企業。哈佛、史丹佛、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世界傑出的商學院,也體認到以領導能力、創新等為主的心靈訓練,是未來企業領導人必備的基礎,而引進了正念課程。   這些世界頂尖企業、學府,為什麼會對這個課程如此關注,我們將透過第一章、第二章來詳述

其理由。只因為正念本身的存在,便足以使我們獲得某種,在現代嚴峻、且不穩定的商業環境中,持續得到卓越成果所必須擁有的東西。   這一點,除了包括谷歌在內的世界頂尖企業所累積的個案研究可證明之外,也已從腦科學的觀點得到實證。   只要十分鐘就能讓你「層次」不同   更重要的是,正念的狀態是只要經過訓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最基本的就是意識呼吸,持續去理解「當下、此刻」,每個瞬間的冥想。   安全、確實的逐步開發自我,其實非常簡單,不用想得太難。意識呼吸的冥想,一天五分鐘也好、十分鐘也行,只要你能去嘗試。   當然,冥想很深奧,所以沒必要從一開始就追求完美。你可能會遇到各種障礙,

而最嚴重的阻礙,便是「持續力」。這跟訓練肌肉一樣,正念冥想不可欠缺的,也是實踐與持續。   因此在本書中,為了幫助各位持續訓練,在利用理論佐證的同時,我們也將介紹實踐的祕訣。   雖然說,「了解」與「做到」有很大的差別,但了解之後,才有可能做得到。你也能想像自己,經由訓練強化了什麼,來以此產生變化,提高效果。   我們無力阻止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或變化得令人眼花撩亂的現代,但在動盪的時代,我們能透過正念冥想,控制自己滿溢的情感,來做出最適當的判斷與行動。   改變習慣就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便能改變組織,組織變了、社會也會跟著變。如果大家能透過本書,跨出正念的第一步,我們將感到無上的喜

悅。 推薦序一 享受正念為生命帶來的喜悅   當代應用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與實踐,起始於1979年,麻省大學卡巴金教授創立了正念減壓(MBSR)課程,在減輕病痛與疾病療癒上,獲得顯著成效。並且,經由多篇論文實證研究與媒體的報導,現在正念已成為西方社會的重要潮流。   正念雖然源起於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修行,但現代人面對VUCA(多變Volatility,不確定Uncertainty,複雜Complexity,曖昧Ambiguity)世界,正念所培育的特質「COAL」(好奇〔Curiosity〕、開放〔Openness〕、接納〔Acceptance〕、友善慈悲〔Love〕)

,正是幫助我們成為現代領導人的要素。   本書除了說明正念如何幫助我們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與自我認識、接受未知之知的謙虛與好奇心,並將自己的價值觀與外在事物加以統合之外,還告訴我們如何藉此擁有強大的信念與輕鬆幽默的心態,最終得以找到生命的願景。因此,正念的應用,從臨床醫療上對病人的效益,逐漸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   而正念練習不只在腦神經科學研究上,可以看到神經細胞與結構的正向改變,在身心各方面所造成的正面效益,也慢慢被引進到運動界、政界、軍隊、監獄,以及商業與企業管理上。   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企業引進正念領導力的課程,此一風潮的緣起當推Google的快樂工程師陳一鳴。他於2007年在Goo

gle創設「搜尋你的內在」(search inside yourself, SIY)的課程,此課程不只在Google造成極大的迴響,也陸續推廣到其他職場,成為企業應用正念的成功案例。SIY幫助許多工作者達成自我覺察與情緒的管理,學習以正念的傾聽、正念溝通的方式,來因應混濁不清的世代,並帶領企業人士走出另一條道路。   這本書由日本三位企業界的資深經理人,他們曾經擔任管理顧問、講師、雜誌編輯,合力將SIY課程引進日本企業界的經驗分享。書中敍述了正念發展的脈絡,配合簡要淸晰的圖表,說明正念在腦神經科學的實證,並且介紹了幾個正念基本的練習。本書也說明了如何應用正念,在職場上提升情緒智商、增加溝通與

領導力,跳脫戰鬥與逃跑的壓力反應,帶領企業人士將正念落實於工作及日常生活中。   我反覆閱讀,感到內容精簡、實用,因此非常樂意推薦給讀者,將本書當作了解正念、以及如何應用正念在企業的指引。讀者也可以多參加一些正念講座與課程、閱讀正念的書籍、聆聽正念引導的錄音帶等,讓正念的覺知加深活在當下的能力,並享受正念轉化為生命經驗所帶來的喜悅。   台灣正念工坊正念減壓講師/劉益宏 (本文作者劉益宏為天主教仁慈醫院副院長兼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正念工坊正念減壓講師。) 推薦序二 這是我將正念導入校園的理由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未來二十年內,憂鬱症可能超過心臟病和癌症,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疾

病。所以人類如何能緩解壓力、提升積極情緒,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之一。   我曾參訪美國由印度靈性大師拉瑪那.馬哈希創辦的馬哈希(Maharashi)大學,該校以馬哈希大師的超覺靜坐身心靈課程為核心。全校師生固定時間都會到禮堂打坐,實施一段時間之後,除了感受到身心狀況有極大的改善外,整個校園散發出來的氛圍,讓蒞校的參訪人士有一種極特殊的和平感、舒服感。目前在英國、紐西蘭、澳洲、美國等很多大學,包括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亦已正式成立正念推廣中心或訂定課程,讓師生修習。   2013年1月,我接任南華大學校長職務不久,考量前述之趨勢及社會現狀,因此開始修改課程,並獲得多數同仁的支持。我請到時任人

文學院院長、同時也是臺灣正念學學會創會理事長、正念療法督導師的呂凱文教授等人,開設正念靜坐課程。   正念靜坐是一種改變內在的自我訓練,透過正念療法教導學生如何緩和身心壓力,與學會自我療癒的能力。實證結果顯示,大一新生在上過正念靜坐課後,上課更專注,學習效能明顯提高,包括學生的自覺、同理心均增加,並且情緒上的困擾也減少了。試辦一年後,由於績效顯著,特由試辦改為正式通識必修課程,成為臺灣第一所推動正念靜坐的大學。   華盛頓大學資訊學院電腦科學家大衛‧李維(David Levy)教授,和人機互動專業研究者賈庫柏‧沃伯羅克(Jacob Wobbrock),於2012年5月發表於《圖像介面論文集

》的研究報告指出,正念訓練能幫助從事資訊處理的工作人員,在較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長時間專注於工作,並且能強化記憶力、舒緩壓力。自此,國際間對正念靜坐這門課程、訓練非常重視。   美國耶魯大學曾有實驗指出,常正面思考的人,平時生活中往往會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家庭及團體關係的維持也比較和諧,而且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等,也比一般人減少頗多。因此,我們可以確認凡事正面思考(正念),對一個人的正面情緒、幸福滿足感、免疫反應等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幫助。   正念冥想經過科學的嚴格檢驗,亦在我的生活經驗中獲得印證,確實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元、奇妙的效益。大是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介紹正念冥想的專書,

我願藉此予以推薦,讓讀者們有機會體驗正念冥想的神奇、享受正念的妙用。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 (本文作者林聰明曾任教育部常務、政務次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現任南華大學校長。) 推薦序三 當你越想追求,就越得放下期待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不太適應,書中堆砌太多正念的好處。雖然我了解這些原理,甚至許多好處都可以找到相關研究文獻,但總覺得太簡化了,很多重要脈絡沒有交代清楚。   讀著、讀著,我持續修正觀點,漸漸發現這本書跟其他正念書籍不一樣的地方。正念在西方之所以能迅速展開,龐大眾多的實證研究是主要推力,目前為止已累績三千多份科研文獻。在第二章「腦科學研究驗證了『正念』的效果」中,作者

用風趣的筆觸,詳細解析正念對大腦神經系統的影響。即便正念的影響不僅止於此,但這裡沒有嚴肅難懂的說明,讀來生動有趣。   倒是有個小地方需要更正一下,在「世界最幸福男人的大腦」部分,作者提到1990年,卡巴金博士開始推廣正念減壓(MBSR),此法以精神不佳的患者為對象。實際上,此訓練開始於1979年,當時參與的,多是各類傷病的重症患者,不只是精神不佳者。   第三章與第四章說明正念在日常生活的運用,看得出來作者群雄心勃勃,想把正念帶入時時刻刻的生活。在正念課堂上,我常跟學員說,來學習正念都有某個動機或期待,但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就是放下期待,好好練習。學習正念不強求目標,但重視過程中的真實體

驗,因為過程對了,目標只是水到渠成。如果說學習正念真的有什麼目標的話,唯一的目標就是將正念帶進分分秒秒的生活。在無為中有為,在有為中無為。   對初學者而言,正念融入日常生活的過程要慢,就像學游泳,一定是從慢動作淺水區開始。一旦熟練後,速度與空間的束縛將自然降低。我非常欣賞也感謝作者,把正念融入日常的部分,交代得如此詳實清楚。   第五章和第六章,讀起來的感覺是共鳴與收穫。單純因著想將當代正念帶回台灣的高度熱忱,我成立了華人正念減壓中心,一路走來,完全沒有可參考的營運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書中所言「真正的領導者,是帶著矛盾與渾沌不安走下去」,這句話切中所有領導者的心坎裡。   領導者

不能只想做好人,領導者所看的視野、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總是讓他必須做些不容易、甚至不被贊同的決策,例如裁員或罵人。正念領導者在追求機構成長的同時,也等同於在乎成員的福祉。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世界裡,領導人如何照顧自己已經過勞的身心,如何維持家庭、工作、自我、健康的多方動態平衡,是更隱微且重要的課題。   經科學驗證的正念訓練,成本低、效果好,西方大企業近十多年來接趨之若鶩。何謂正念領導人,如何成為正念領導人,這本書將是您很好的專屬嚮導。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辦人兼執行長/胡君梅 (本文作者胡君梅為當代正念領域經典巨著《正念療癒力》的譯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

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學士。現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辦人兼執行長。) 多工奪走了你的專注力專注,就是對眼前事物傾注全力,但我推測,每天都能發揮專注力的人,並沒有那麼多。原因與其說是每個人的適性或性格不同,不如說是目前的作業環境,讓人非常不容易保持專注。而奪走我們注意力的最大原因,就是多重式工作(多工)。打開電腦,一面書寫講稿,一邊看著說明會的資料,確認講稿要用的詞彙。不久,電腦響起收到電子郵件的通知,你想,也許是那個得特別注意的案子,於是把電腦螢幕切換到電子信箱。這是工作者很常見的情況,不久前,我也是這樣子工作。電腦螢幕總是重複開著許多畫面;一次消化多種工作的「多工介面」,對現代人來說

,已經變得理所當然。在過去書面工作時代,你不可能將多項案件資料,在桌上一列排開。然而,進化成數位化後,只要使用電腦,同時進行十件工作都變得很自然。多工表面看起來很有效率,怎麼看都給人一種幹練的感覺。然而,近來我們卻發現,使工作效率低落的反而是多工。倫敦大學精神醫學科的研究團隊,在英國以1,100名商業人士為對象,進行有關多工的研究調查。研究顯示:「因電子郵件造成注意力分散時,受測者的IQ數值,幾乎與熬夜工作到天亮的數值相等。」而依據其他調查,很難專注在一項工作上的商業人士,比例攀升到69%。從這個結果來看,可以發現專注力之所以容易分散,電子郵件似乎占了很大的因素。另外,多工的弊害,不僅帶來功能

面低落的問題,史丹福大學的報告也說:「常態化的多工,會使腦部的兩個重要部位受到損傷。」其一,是稱為前額葉皮質區的部位,職掌計畫分析、為事物排列優先順序等理性功能。另一處則是海馬體,與記憶或空間學習有深切相關。更可怕的是,這些部位一旦受損,便不可復原;不但注意力渙散,還會為腦部帶來損傷。對我們來說,多工作業已是理所當然,弊害卻已來到跟前。科技不斷進化,但人的大腦得淨化話雖如此,不多工的話,工作又會做不完。這應該是許多商業人士的煩惱。不只是文件或電話,電子郵件、網路、社群網站、智慧型手機、不分地點的skype 會議等,必須處理的事務與日俱增。

以WebRTC設計與實作雲端協同作業平台

為了解決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作者洪儀竣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WebRTC實作可應用於團隊工作的雲端協同作業平台,本系統功能包含會議室建立與管理、即時文字傳輸、圖片檔案分享和訊息紀錄中心、多人音視訊與電腦畫面分享功能。本系統允許工作團隊成員在不同的地點同時登入使用,是一個方便成員溝通、討論,甚至於展開會議的多媒體平台。 本系統平台採用MVC (Model-View-Controller) 設計架構。MVC模式可以將Web 系統的資料和檢視分離,便於各項功能製作與使用,更能簡化程式的開發和增加程式的維護性。 本系統平台分為伺服器端和用戶端,伺服器主要功能為文字、圖片和檔案的傳輸,並將訊息存放於MongoDB製作訊息中心,以WebRT

C分享多個視訊和電腦畫面,使用者能指定Webcam和電腦畫面進行分享,以達到多人視訊會議室功能。用戶端以Express Web Framework撰寫Node.js 事件驅動I/O伺服器,利用Node.js非同步事件請求的功能的特點向伺服器端發出請求,讓用戶端擁有順暢的使用介面以達到更好的協作傳輸共享與溝通功能。

金銀島:魔鬼的選擇

為了解決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作者史蒂文生陳竹蕾 這樣論述:

「許榮哲經典再造」的第一堂課「藏寶圖」尋寶不稀奇,「心理測驗」尋寶才是不可思議!《金銀島:魔鬼的選擇》,一本關於「心理測驗」尋寶的故事。   小男孩吉姆意外得到一張藏寶圖,以及一本宛如預言書的紅皮小手冊《紅魔鬼》。   藏寶圖上寫著三句祕語──「時針是吊死鬼,分針是槍決魂,死人箱上蝴蝶飛」。   《紅魔鬼》上則寫著一條又一條的心理測驗,其中最恐怖的一條是──你即將以『海盜罪』被處死,請選擇一個死法。(1)被槍決(2)被吊死(3)上述都不接受。   唯有破解藏寶圖上的祕語才能找到寶藏,但想要活命,就得通過「槍決還是吊死」的心理測驗,否則就會命喪金銀島,變成死人箱上的一員。   19世紀最會說故事

的作家史蒂文生,加上21世紀最鬼才的作家許榮哲,加上心理測驗專家安格斯,重新打造風靡了一百多年的經典小說《金銀島》。 作者簡介 陳竹蕾   新竹的竹,芭蕾舞的蕾。筆名小夏/Julie,從小幻想自己是奇幻世界的女海賊,從國高中開始讀讀寫寫,積極地學游泳和水母飄,期望有朝一日船難時能派上用場。   因為喜歡讀英文故事而進了中央大學英文系,又因想做一個HIP HOP電台而讀了政大廣電所。拼死拼活,流淚流血,好不容易畢業後,現在當起了文字工作者與插畫家。雖然沒有畫家帽,但每天都會戴著蝴蝶結髮箍又寫又畫,累了就趴在書桌上,到夢中的大海游泳唱歌,跟海豚搶拍子。   個人部落格:rabbitchu.blog

spot.com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策劃者簡介 許榮哲   台南下營人。台大生工所、東華創英所雙碩士。現任台灣最有活力的文學社團「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四也出版公司總編輯、台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理事長。著有小說《迷藏》、《漂泊的湖》、《神探作文》、《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及兒童文學【童話搜神記】、【許榮哲經典學園】、【許榮哲成語學園】等多本。有六年級世代最會說故事的人的美譽。人生目標和《火影忍者》裡的壞蛋大蛇丸一模一樣:「學會全部的忍術,理解所有的真理,成為極致的個體。」   想知道更多的許榮哲,請到blong.udn.com/bobay13。 繪者簡介

重花   自由繪師。廣告系畢業卻沒想過進廣告界,對大學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來在陽明山可以看彩虹看到膩」。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功績可以寫,所以總是看著準備打上自介的空白記事本畫面發呆。喜歡日本拉麵跟香港飲茶,極嗜金莎。有機會的話想把北歐五國都走一遍。   目前大概勉強可以說得上是漫畫小說插畫三棲,但因為跟大家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所以總覺得時間永遠不夠。   喜歡貓、龍、貓頭鷹、小飾品、少年、♂魔法師與♂祭司、球體關節人形、各種華麗的東西。   硝子屋敷:hauyne.why3s.tw/ 一整個星系的大爆炸:關於【許榮哲經典學園】 許榮哲 揚帆啟程前的那些日子 陳竹蕾 【一】如果刀疤船長出現

在暴雨中 【二】倘若來了一位八指怪客 【三】假如海盜發給你一張黑函 【四】當海盜破門而入搶奪船長文件 【五】假設一張藏寶圖讓你時來運轉 【六】假設出航前你遇到了一個獨腳廚師 【七】當禁忌的歌曲幽幽響起 【八】當怪事陸續發生在你身邊 【九】若你聽見了蘋果桶外的陰謀 【十】當你參加了一場攸關生死的祕密會議 【十一】當你必須跑得比海盜還快 【十二】假設夥伴就在你眼前倒下 【十三】當一個瘋狂的野人出現在你面前 【十四】如果你必須棄守西絲帕號 【十五】當野人與你分享他的島嶼攻略 【十六】假設你必須展開奪船計畫 【十七】當槍林彈雨掃過你身邊 【十八】假設你即將被一群海盜們撕成碎片 【十九】若你聽見海

盜的鬼魂在唱歌 【二十】當你終於接近傳說中的寶藏 推薦序一整個星系的大爆炸:關於【許榮哲經典學園】許榮哲   「藏寶圖」尋寶不稀奇,「心理測驗」尋寶才是不可思議!《金銀島:魔鬼的選擇》,一本關於「心理測驗」尋寶的故事。──四也出版公司   國小畢業那一天,領完畢業證書,我和三個哥兒們坐在校園一角,心底直打漩,我們想說些什麼,卻又完全說不出口。   許久之後,有個傢伙突然站了起來,朝天大喝一聲,使勁把他的校長獎禮物《金銀島》撕裂。此舉把我們嚇壞了,不知道這傢伙在憤怒什麼,他有那麼恨校長嗎?   隨後他把《金銀島》分成四份,當成最後的約定,激動地交到我們手上,他說:「找一天,一起去金銀島吧!」

  緊緊握著四分之一的《金銀島》,我們一個個激動地猛點頭,但金銀島在哪?沒人知道。   我拿到的是《金銀島》的開頭,小男孩吉姆意外拿到了一張藏寶圖,隨後他跟著一群假水手(真海盜),揚帆朝金銀島而去。   然後就沒了!   我沒有去找其他哥兒們湊齊一本書,而是到小鎮的書局站了一整天,把整本《金銀島》全部看完。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最吸引我的並不是金銀財寶,我早知道那不過是虛晃一招的「故事勾」罷了,真正吸引我的是「對話」。   一開始是那些亮刀子、甩耳光式的互撂狠話,充滿了力氣。   莉弗西:「先生,本人不只是大夫,也是鎮上騎警隊的一員,如果你想把海盜那一套搬到這裡來,那麼我保證下一個上絞刑臺

的人就是你。」   希爾法:「吉姆,你可以不幫我們,但你可不能不幫你自己啊!一個爛海盜會把你砍成兩半,但一個好廚師可是會把你切成一萬片。」   隨後,我發現更棒的,當真正的恐懼(壓力)降臨時,對話就成了性格。   當小男孩吉姆等七人發現外頭二十三個傢伙全是海盜時,其中三個重要角色對這件事的不同反應,令我永生難忘。   「七個人,對上外頭的二十三人……」史墨船長抬起頭。「看來,我們只能智取了。」   「二十三減七人,」崔拉尼先生慌張地哭了起來。「不,小吉姆只能算零點五個人,對方足足比我們多了十六點五個人!該怎麼辦才好?」   「不,你說的是消極的減法,」莉弗西大夫一臉冷靜,「真正的戰鬥不能用這種

算法。吉姆不是零點五,而是二十三。光憑他一個人,就識破了外頭二十三人的陰謀。今天要是沒有吉姆,我們一個都活不了。」她帶著笑意望著我。   許多年後,我早已忘了小說裡的對話,但我永遠忘不了的是角色的「性格」。   有人正直、有人懦弱、有人樂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什麼樣的性格就說出什麼樣的話。   但有人例外,他的名字叫希爾法!   希爾法,廚子,獨腳水手,肩上永遠踩著一隻多嘴的鸚鵡,嘴裡不斷哼著「15個人在死人箱上重生」的怪異歌曲。   第一次出場是小旅店的爽朗廚師,隨後是一槍打死夥伴的恐怖魔鬼,沒多久,他又變成「那時,我只想活下去」的懦弱海盜……   他擅於用最甜蜜的話語把人吸引過來,然後

以最殘暴的方式置你於死地,你永遠不知道此刻他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希爾法一整個人就是謊言,最美麗的謊言。   原來性格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層次的。   故事終了,好人得到善報,壞人得到惡報,只有希爾法一個人用自己的性格逃脫了這樣的公式,他不只消遙法外,還得到了寶藏。   希爾法一個令人顫慄的名字。   當時我還不知道「性格決定命運」這件事,但希爾法提前教會了我。   趕在書局關門之前,我心滿意足的看完了《金銀島》。   放下書,抬頭一看,坐在櫃台前,明晃晃的日光燈下的老闆正盯著我笑,他笑的方式讓我想起了希爾法。   希爾法:「吉姆,海盜分很多種,你可以選擇當個冒險家,也可以選擇像比爾那樣

當一條笨狗。我很少看過像你這麼聰明的小鬼,當冒險家最合適了。」   當我丟下書,冒著冷汗走到店門口時,老闆突然叫住我:「許榮哲,看你的樣子,很適合當海盜,愛讀書的海盜,我最愛了。來,送你一本《化身博士》,我幫你包起來。」   《化身博士》和《金銀島》的作者同樣是史蒂文生。   我愣愣地收下書,幾乎是倒退著走出書局,他連我的名字都知道,他該不會真的是希爾法?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打開《化身博士》,一個叫傑克的傢伙,因為喝了試驗藥劑,從此晚上化身成邪惡的海德先生到處作惡,白天與黑夜,善良與邪惡的綜合體。   這不就是希爾法?難道他也喝了什麼奇怪的藥嗎?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心理學裡的「雙重人格

」居然來自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傑克與海德」(Jekyll and Hyde)這個典故。   一個說故事的人究竟可以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看完《化身博士》,我開始搜尋作者史蒂文生,他是十九世紀的蘇格蘭作家,因為健康的緣故,生命中的最後幾年都住在南太平洋的薩摩亞,島上的居民尊稱他為「說故事的人」。   其中,最令我訝異的是,薩摩亞居然把史蒂文生的肖像印在他們的幣鈔上。登上自己國家的幣鈔就已經夠了不起了(例如英國的莎士比亞、俄國的普希金、法國的聖艾修伯里……),更何況是他國的幣鈔。   世上只有兩個作家登上他國的幣鈔,另一個是美國的海明威,他登上了古巴的幣鈔。   因為金銀島,因為希爾法,因

為史蒂文生,更因為幣鈔上的作家,那一年夏天,我第一次萌生了當「說故事的人」的念頭。   許多年後,非常幸運的,我真的實現了當年的夢,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甚至更進一步,有機會圓一個更大的夢:與一群優秀的作家合作,重新編寫一套中西方的經典作品。從中國的經典《西遊記》、《鏡花緣》、《封神榜》,再到西方的經典《金銀島》、《環遊世界八十天》、《天方夜譚》、《唐吉訶德》,光看到這一長串的名字就讓人心跳不已。   除了原本就精采到不行的故事之外,我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每一本經典作品裡都加入一個迷人的元素:   《金銀島》+「心理測驗」  《環遊世界八十天》+「星座」  《天方夜譚》+「世界謎語」  《唐

吉訶德》+「塔羅牌」  《西遊記》+「五行」  《鏡花緣》+「花語」  《封神榜》+「測字」   光想到這個嘗試,就足足讓我激動了一整年。而如今,我們真的一本、一本地完成了。   這是一個失敗機率很大的嘗試,但也唯有如此,我們現在才有機會靜靜地等待一整個星系的大爆炸。   不管它──來,或者不來。   ──完 作者序揚帆啟程前的那些日子陳竹蕾   蘇格蘭小說家史蒂文生,他曾是一個旅行家與作家,而當年撰寫金銀島的史蒂文生,就跟許榮哲老師一樣,是個樂於替孩子說故事的慈愛爸爸。   那幾年,史蒂文生旅居美國加州,某天他陪兒子到海灘散步,徒手拿紙筆畫出了藏寶圖,靈機一動編出金銀島的故事。沒想到,這個冒

險故事不只讓史蒂文生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更在出版之後獲得了世界各國的歡迎。   史蒂文生也曾拿他最敬愛的好朋友當作藍本,創作出書中的另一個精彩的角色──希爾法。只不過完成後一比較,史蒂文生發現這兩個人還真是「差得有點遠」,還好,他對於這位摯友並沒有任何怨念。   而我在描寫希爾法時,也利用了原著中的亦正亦邪的形象,加上新的改編方式,希望讓這個角色更神秘、更捉摸不定。   許榮哲老師更發揮他優異的人物塑造技巧,幫了我很多忙。我們經常各自坐在書桌前,耳邊掛著SKYPE麥克風,邊討論「這裡是要刺?還是要捅?」、「吊死比較可怕,還是槍決比較可怕?」大半夜的,我們的神情都非常嚴肅,有一次還把門外的家人嚇

傻了,以為我們正在網路上聯手策劃殺人事件。   我只是回答說:「不用擔心啦,我只是在和老師討論金銀島而已!」   從小,我就喜歡海上的冒險故事,電影「割喉島」、小說「海盜經緯」都是我的最愛。大約在7歲時,我接觸到生平第一個金銀島故事--一部日本的金銀島動畫電影,裡面兇猛的海盜真的是把我嚇昏了,如今換我執筆寫金銀島時,我也開始要求自己,努力把讀者們嚇昏。   為了要呈現出史蒂文生原著中的緊張情節,每次一寫作時,我都要幻想自己被拋到海裡、被海盜抓住衣領、身上噴血破洞的種種狀況,還得挺著肚子學老海盜說話,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幻想自己正拿著刀劍和敵人互砍。   不過,這都不是這部「金銀島」最有趣的地方。

  有時候,我會想問我自己,如果眼前有很多個選擇,我會怎麼做?   有時候,我更想問這本書中的主角吉姆:「如果眼前有很多的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這樣的想法,促成了一個有趣的結合。   和許榮哲老師多次討論後,我們決定將「心理測驗」這個元素放在金銀島中。透過一個個的心理測驗,小吉姆有了更多機會去觀察人性,而他也學會替自己的旅程做決定。   哪時候該選A,哪時候該選B?哪個選項又代表真正的「自己」,這其實是我們每天都會問自己的問題。   金銀島中的角色們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開始用「心理測驗」來包裝金銀島。每個章節,都是吉姆在金銀島之旅中必經的某個小關卡。可能是遇到可怕的海盜,也可能陷

入危險,全看吉姆要用什麼方式應對。   除了新創的元素之外,本系列小說在包裝上也變得更輕盈亮眼、更適合年輕讀者閱讀。基於四也出版社的用心,這次的封面都使用了輕小說的流行畫風。   透過插畫家重花的巧手,金銀島的角色也變得又帥又萌,讓我很驚喜又感謝!不過,在此還是要提醒各位年輕的讀者,儘管希爾法和吉姆看起來有些曖昧,但他們兩個之間真的沒有什麼啦!呃,我會不會越描越黑?   在本書中,不只吉姆跟著帥大叔史墨船長、御姐莉弗西大夫一起旅行,讀者們也將透過不斷登場的心理測驗,陪著吉姆闖過一道道人生關卡。   我們也請到高人氣的心理測驗作家安格斯老師,提供了有趣好玩的心理測驗。   而在登陸「金銀島」的過

程中,我們的四也少年小說團隊,也的確就像一組乘風破浪的船員,跟著船長許榮哲老師一起冒險探索(所幸老師既高且帥,人又和善,完全不像獨腳水手那麼可怕)。   從尋寶到歷險,本小說團隊也面臨了一個個的抉擇和決定,闖過一關又一關,方能抵達終點。   在此誠摯地感謝專業的四也出版團隊,與所有曾鼓勵我的家人、朋友們!也希望各位讀者們能夠喜歡這個版本的金銀島!   我們在大海的那端見囉。   敬祝  航行順心、滿載而歸!

以Skype API開發之簡化遠端系統介面

為了解決skype會議分享畫面的問題,作者戴松承 這樣論述:

在現今的社會裡,電腦似乎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東西了。經由網路的連接,便可以真正的達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效果。電腦連線到網路後,我們便可以將我們的資料傳送到任何可以接收的地方,不是只侷限在用隨身碟、光碟這類的儲存裝置。 一般我們在區域網路中,透過網路芳鄰,設定分享的資料夾,所有可以搜尋到本主機的電腦,都能夠取得這些資料夾資訊,而且也能下載檔案。 即時通訊軟體在近幾年的發展也是相當的驚人,每個人都能申請免費的帳號及使用。透過這些軟體及網路,我們便能即時的和朋友互動,可以聊天、傳送訊息、檔案。 但是每個人都不可能24小時都在電腦前面,若我們離開電腦,但並未關閉通訊軟體,那對方便

只能單方面的不停傳送訊息,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網路上提供的免費遠端軟體,達到遙控遠端電腦的功能,這確實是十分方便,但是這樣讓任何通過安全認證的人,能有操控我們電腦的所有權限,總是令人相當的不放心。 因此我們希望能夠設計一個可以簡單的去分享檔案的使用者介面,透過Skype所提供的API及結合一些Windows API,做一個簡單的權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