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p sfp+相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唐立正、陳啟予所指導 曾國維的 本土綠殭菌株(Metarhizium rileyi)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之致病力及應用性研究 (2020),提出sfp sfp+相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蟲生真菌、綠殭菌、秋行軍蟲、致病力、生物防治、農藥相容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蔡維天、謝易達所指導 陳亦詩的 台灣華語「說」作為標句詞:態度的句法與語意 (2020),提出因為有 標句詞、言說動詞、主體照應性、命題態度、製圖理論、語法化、示證性、意外性、句法語意介面、句法語用介面的重點而找出了 sfp sfp+相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fp sfp+相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本土綠殭菌株(Metarhizium rileyi)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之致病力及應用性研究

為了解決sfp sfp+相容的問題,作者曾國維 這樣論述:

本論文使用分離自台灣田間自然罹病蟲體之綠殭菌(Metarhizium rileyi)進行試驗,以生物檢定方式測定其對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各發育階段的致病力,及不同溫度與施用方式對防治效力的影響,最後評估綠殭菌在田間應用的殘效期與化學藥劑的影響。首先與實驗室原有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進行致病力比較,在1.0×105、106、107 conidia/ml濃度下處理綠殭菌之秋行軍蟲五齡幼蟲皆有高於90%的死亡率,而白殭菌處理在1.0×105 conidia/ml濃度下僅有近30%之死亡率,顯示綠殭菌對秋行軍蟲有較高之防治潛力。以噴霧接

種法處理秋行軍蟲四、五齡幼蟲,測得半致死濃度(LC50)分別為3.3×103與3.1×103 conidia/ml,在1.0×105 conidia /ml濃度下兩者之半致死時間(LT50)分別為5.9與6.9天,顯示兩個齡期幼蟲對綠殭菌感受性差異不大,但感染五齡幼蟲至死亡所需時間較長。在15-25˚C下綠殭菌對秋行軍蟲有較佳的感染能力,死亡率皆達90%以上,在30˚C環境中死亡率則降低至70%以下,持續高溫較不利於綠殭菌的感染。土壤表面施用綠殭菌孢子懸浮液後,接入六齡老熟幼蟲模擬田間化蛹情形,在1.0×107 conidia /ml濃度下降低秋行軍蟲羽化率至11%。於葉片表面接種綠殭菌,結果

顯示在1.0×107 conidia /ml濃度下對四、五齡幼蟲有90%以上的死亡率;接續此結果將同濃度的孢子懸浮液施用於田間玉米植株上,曝露0、1、3、5、7天後收取植株用於餵養三齡秋行軍蟲,幼蟲感染後死亡率隨田間暴露天數增加而下降,第7天死亡率降低至22.5%,最低死亡時間為8天。測試玉米登記藥劑對綠殭菌發芽與菌絲生長的影響,所有殺菌劑(普克利、待普克利、護汰芬)對綠殭菌皆有負面影響,殺蟲劑剋安勃對綠殭菌無影響,兩者具有相容性。

台灣華語「說」作為標句詞:態度的句法與語意

為了解決sfp sfp+相容的問題,作者陳亦詩 這樣論述:

作為台灣華語中表示廣義言說義的動詞,在經過長久且高頻的被使用後,「說」作為言說動詞的功能逐漸地消失了。經過輕重不一的語意漂白 (semantic bleaching) 後,「說」逐漸發展成為多種不同的句法或語用標記。本研究將從初步探究「說」的各種不同用法著手,最終將焦點放在「說」作為標句詞 (complementizer) 的用法上。「說」作為狹義上的標句詞,其句法功能是橋接主句與補語子句。也因此,在前人的研究中,幾乎都將作為標句詞的「說」視為沒有語意成分。然而,本研究中發現當標句詞「說」之前的主句動詞為態度動詞 (attitude verbs) 時,標句詞「說」的存在將限制補語子句只能擁有

從己 (de se) 解讀。就語意上來看,當標句詞「說」接於態度動詞之下時,標句詞「說」擁有 Kratzer (2006) 所提出的主體照應標句詞 (logophoric complementizer) 之語意:補語子句所表達的命題在與主句動詞所表達的態度相容時為真。句法上則基於測試結果以及 Speas & Tenny (2003), Huang & Ochi (2004) 與 Huang & Liu (2001) 對左緣結構中語用投射的分析,將標句詞「說」定位於態度詞組 (Attitude Phrase, AttP) 的中心語位置。同時,標句詞「說」將於態度詞組的指示語 (specifier

) 位置強制觸發一個空算符 (null operator)。此空算符的語意對應是一個 λ 算子,用以約束補語子句中的個體變數 (individual variable),例如「他」或「自己」,同時使得此個體變數能夠有主體照應性 (logophoricity)。此外,接於態度動詞下的標句詞「說」基於特徵查核將可以允准態度副詞,如「到底」。最後,基於台灣華語與台灣閩南語的密切接觸及相似性,本研究將論證推廣到台灣閩南語中的標句詞「講」(cf. Lau 2013),得到平行對應的結果。另一方面,基於句末助詞 (sentence-final particle, SFP) 「說」的語用特性(意外性),本研

究也將論證推廣到主句,得到主句中的句末助詞「說」平行對應於補語子句中位於態度動詞之下的標句詞「說」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