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elf恢復營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臺北市立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熊曣所指導 謝敏華的 喚醒起出的愛、踏上歸途的橋--穿梭交織的中年呼召 (2016),提出myself恢復營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年、呼召、蛻變、起初的愛、歸途的橋、生命故事、信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yself恢復營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喚醒起出的愛、踏上歸途的橋--穿梭交織的中年呼召

為了解決myself恢復營運的問題,作者謝敏華 這樣論述:

從小是個樂於幻想的人。午睡時,趴在教室桌上、蓋在外套之下,我的腦中,卻想像著身邊的課桌椅、老師、同學都是我虛擬出來的,我可以隨時在下一秒,改變我想像的人物場景。前一秒還是瀟灑倜儻的楚留香,下一秒就是足智多謀的福爾摩斯。別人眼中,我是個柔順、安靜的孩子,但腦袋裡許多的原創與自在,可能是我成長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動力。回顧過往,我的想法很多,但問題卻很少;勇氣很大,但自信心卻不高;脾氣柔順,但性格卻不服輸。我的前半生雖然平淡、安逸、受寵,但成年後卻歷經了許多出其不意的高低、起伏。過往三度改變,使我經歷不斷更新。第一度改變是24歲在養尊處優、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驟然隻身赴美留學、異鄉懷孕,兩年後,拿

到碩士學位,並生下長女涵;第二度改變是31歲生下次女璇、升任副總時,選擇放下身段,成為壽險業務,三年後再度捨去穩定基礎的續年佣金,轉換跑道,陸續生下長子璁、次子濤;第三度改變是43歲負責外商在台營運時,又選擇放棄名利,走上另一條未知路,因感隱約聽到了下半場的呼召。過程中,一次次沈澱、歸零,讓我逐漸遠離我原來的柔順與自在,很長的一段日子裡,我變成一個強大、果斷、疏離的人。後來因為種種困惑,開始想尋回原來的我,諮商順勢進入我的生命;而後面對家庭風暴和失業的雙重打擊,才讓我真正願意開始學習柔和、謙卑,並重新站立。改變與更新的動力,是隱約聽到了呼召,忍痛離開原有舒適的所是、所有、所在;痛楚之後的恢復,

則帶來平靜的新眼光,希望最終進入未竟,但應許之地。我不禁好奇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使我改變?改變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未來要將自己帶到哪裡?我的源頭是什麼?我的終點是什麼?現在離原我有多遠?離歸途的目標又有多遠?如今我46歲,處於人生繼往開來之中站,眾多角色,像盤根錯節般從四面八方纏繞。我是人妻、4個孩子的媽、企業引導師、諮商研究生、基督福音工作者,這些角色需要被整合。隱約看見自己搭建了一座橋,聯結初始與歸途。透過書寫,更有機會在這座橋上來回穿梭交織。過去一直被生命追趕著無法喘息,希望藉此書寫,開始走在生命之前,自由地展開下半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