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郵箱收件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郵局營業到幾點!?『 i 郵箱』24小時全年無休的新選擇也說明:趕趕趕~~~~ 週間忙工作,忙煮飯接小孩或是下班趕寄件、取件,從早忙到晚,真正喘一下的時間是甚麼時候呢。 或是等周末跑郵局辦理業務等等,如遇到連續 ...

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王又鵬所指導 陳鈺惟的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使用意願之研究-以中華郵政 i 郵箱為例 (2019),提出i郵箱收件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郵箱、科技接受模式、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吳為聖所指導 陳宣維的 影響青年人接受自助服務科技之因素:理論模型的整合與比較 (2019),提出因為有 自助服務科技、創新擴散理論、延伸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情境因素、整合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i郵箱收件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好消息!到郵局寄國內包裹到各地i郵箱享7折優惠! 臨局消息及 ...則補充:幾個重要的時間點一、105年7月,i郵箱正式啟用,初期只能收件,而且只能收特定廠商(如郵政商城)訂購的商品,也無法寄件,暫且稱為一代機,例如開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郵箱收件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使用意願之研究-以中華郵政 i 郵箱為例

為了解決i郵箱收件時間的問題,作者陳鈺惟 這樣論述:

近年來網路購物相較於實體購物的比例越來越高,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調查顯示:國人每月網購金額從2014年1,807元提升至2018年2,207元,隨著網路購物的趨勢帶動取貨管道,由於我國便利超商密度為全球第二,因此超商店到店取貨也隨之興起,中華郵政看準機會,並且為減輕郵務員繁瑣的作業,開創i郵箱以方便網購消費者與賣家,不必到超商排隊寄取件,也不必因為收貨配合宅配快遞時間,自助服務系統打破時間限制,為現代化人類智慧生活超前部署。隨著自助服務科技的成熟,許多產業也導入了相關設備,例如知名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自助點餐機、我國國際機場的自助報到機、以及便利商店的ibon生活便利站等,諸多企業已使用自助服

務科技,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藉此提高業績增加獲利。再者,科技接受模式中,社會大眾對於新興科技產品的使用意圖會受到態度影響,而態度會根據知覺易用性和知覺有用性而有所改變(吳志鴻、蔡依錞,2016),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從消費者對於自助服務科技所提供的「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以中華郵政的i郵箱為例,探討探討消費者的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對於i郵箱的使用意願之影響。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一般民眾為對象,一共回收480份問卷,經修正後為436份有效問卷,以SPSS執行統計分析,對所建構的概念架構與研究假說進行驗證與檢核。結果顯示,個人i郵箱的使用意願受到知覺有用性影響的是正向的,且個人對於i郵

箱的知覺易用性會影響知覺有用性,並透過知覺有用性間接影響使用意願,故當消費者認為此系統是容易操作而且有用時,他也將選擇去使用這個系統。

影響青年人接受自助服務科技之因素:理論模型的整合與比較

為了解決i郵箱收件時間的問題,作者陳宣維 這樣論述:

自助服務科技(Self-service technologies, SST)是協助使用者自主操作所需服務的一套設備、技術與系統。近年來,中華郵政公司在各地設置一套取代傳統郵箱的SST設備稱為i郵箱(iBox),並與電商業者合作及推出郵資優惠活動以吸引民眾使用。為預測民眾對SST的接受度,本研究目的在重組與比較不同理論模式對SST的適用性,以了解影響青年人接受i郵箱的因素。根據科技使用行為相關理論,假設四個預測使用i郵箱的研究架構:創新擴散理論(IDT)、部分延伸整合科技接受模式(Partial UTAUT 2)、情境因素、整合模型,驗證影響青年人接受i郵箱的顯著因素。研究結果顯示簡單不費力(

包含努力期望與複雜性的二階因素)、相對優勢、績效期望、價格、相容性、可觀察性對青年人使用i郵箱有顯著影響。四個研究模型的預測效果依序為整合模型(R2=68%)、IDT(R2=48%)、Partial UTAUT 2(R2=40%)、情境因素(R2=6%)。最後,根據各項結果討論上述研究模型對預測青年人接受SST的適用性,並提供推廣i郵箱之建議。關鍵字:自助服務科技、創新擴散理論、延伸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情境因素、整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