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季前測試202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病理學系所 葉錫東所指導 張宇航的 臺灣及越南百香果病毒之鑒定以及構築具交互保護能力之東亞百香果輕症病毒 (2018),提出f1季前測試202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東亞百香果病毒 (EAPV)、越南百香果病毒 (PVNV)、具感染力轉錄體、輕症病毒、交互保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1季前測試202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及越南百香果病毒之鑒定以及構築具交互保護能力之東亞百香果輕症病毒

為了解決f1季前測試2023的問題,作者張宇航 這樣論述: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 Passifloraceae)又稱時計果,原生於南美巴西,由於其營養豐富,果汁香味濃郁,而在許多熱帶以及亞熱帶國家深受喜愛。其中在臺灣以具自交親和性的紫色種百香果為母本與自交不親和性的黃色種百香果為父本雜交,選育出園藝性狀優異且具自交親和性之台農一號在亞洲地區最廣為栽種以及食用。本研究透過分子生物學對病毒的 coat protein (CP) 以及病毒全基因體序列的分析鑒定,發現臺灣的百香果病毒屬於 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 (EAPV),越南的百香果病毒則為一未被報導的馬鈴薯Y群病毒 (potyvirus

),命名為越南百香果病毒,Passionfruit Vietnam virus (PVNV)。另外,也建構了EAPV 具感染力轉錄體,並透過在病毒的致病基因 HC-Pro 上進行胺基酸點突變而產生輕症病毒。此輕症病毒經過在黃色種百香果宿主上的測試證明具有交互保護的能力。本論文第一章節主要為前人研究及探討,第二章節為臺灣百香果木質化病毒之重新鑒定。此研究主要是利用分子生物學對臺灣四個會導致百香果木質化的不同病毒株 (strain),Poty-TW、 Poty-0920-6、Poty-dpd 及 Poty-pt 進行 CP 以及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分析。結果顯示 Poty-TW 及 Poty-0920

-6的 CP 核苷酸/胺基酸基因序列與日本所發表EAPV-AO的相似度分別為 97.7/95.9 以及98.5/97.2%,Poty-dpd 及 Poty-pt 的CP核苷酸/氨基酸基因序列與日本所發表EAPV-IB的相似度分別為95.3/96.2 及 94.9/97.6%。透過對病毒全基因序列比對結果顯示,臺灣的四個病毒株分別與日本的 EAPV-AO (TW 以及 0920-6 病毒株 > 98%) 及 EAPV-IB (dpd 以及 pt 病毒株 > 88%)具有很高的核苷酸相似度。然而,臺灣的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病毒之 CP 核苷酸序列與澳洲所發表的 Passionfruit woodine

ss virus (PWV) CP 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僅為 67.6-69.4%,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ICTV) 的標準,此序列相似度並未大於76%,而無法將臺灣的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病毒歸納為 PWV。因此,此研究重新將臺灣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病毒歸納為 EAPV 。本論文第三章節的研究為依據已解序之 EAPV-TW 病毒全長 cDNA 以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的 35S 啓動子 (35S promoter) 啓動轉錄出全長病毒 RNA,再以 nos 終結子進行轉錄終結,產生生體内 (in vivo)具感染力轉錄體。後續利用此 EAPV-TW 具感染力轉錄體進行致病

因子HC-Pro基因上四個胺基酸,Phe8→Ile8 (I8) 、 Arg181→Ile181 (I181)、 Phe205→Leu205 (L205) 以及 Glu397→Asn397 (N397) 的突變後,接種並分析其病徵表現、不同時間點病毒濃度的改變以及病毒小干擾 RNA (siRNA)的濃度變化。此分析結果顯示二突變株 EAPV-I8 N397 以及 EAPV-I181 N397 具有在菸草以及百香果上產生輕症病徵的特性,且病毒濃度能維持在相對低但穩定的水平,因此對此二突變株進行交互保護能力的分析。實驗利用二無法順利累積病毒濃度的突變株 EAPV-I8 I181 以及 EAPV-I1

81 L205 為對照組。經過在菸草以及百香果上測試發現,輕症病毒株 EAPV-I181 N397 在此二宿主上對於野生型EAPV-TW-nss 具有良好的 (100%保護) 交互保護能力,而輕症病毒株 EAPV-I8 I181 則僅於百香果上具有交互保護效果 (於菸草上 0% 保護效果) 。 實驗隨即以臺灣所發表的另一隻百香果木質化病毒株 EAPV-dpd 進行交互保護測試,結果顯示所有的輕症病毒株都無法在菸草或百香果上提供交互保護的效果。此結果證明交互保護具有高度品種專一性,利用複合型病毒 (chimeric virus) 携帶兩種病毒株序列將會是一個解決交互保護品種專一性的策略。論文第四

章節研究包含了於越南中北部的桂峰區以及中南部的得農山區的百香果田進行百香果木質化染病材料的收集,并且對此二地區的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病毒進行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分析鑒定。寄主範圍實驗顯示越南的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病毒祇能於藜科植物以及西番連科植物進行感染。經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到感染的百香果葉片細胞具有長750 nm典型的 potyvirus 病毒顆粒以及 potyvirus 感染後所產生的病毒内含體。對病毒的CP基因以及全長基因體核苷酸序列進行演化樹分析發現,越南百香果木質化相關的病毒與夜來香嵌紋病毒 (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 最爲相近。然而其序列相似度並未達到ICTV

制定的標準 (大於76% 核苷酸相似度) ,因此本研究將此病毒命名為越南百香果病毒 (Passionfruit Vietnam potyvirus, PVNV) 。本研究對於未來東南亞國家在百香果病害相關資訊具有很大的參考以及應用價值,透過瞭解感染百香果的病毒進而研發出有效的病害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