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向後千春,冨永敦子寫的 今天能賣多少球?從冰淇淋店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 和舒雅達的 佛陀標準時間:讓當下的無限可能覺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數據分析Excel Power BI全方位應用(第三版)(電子書)也說明:使用方式和 Excel 一樣。使用方式:RAND()範例碼 1:=RAND()範例碼 2:=RAND()*(數字 1-數字 2)+ 數字 1 傳回:產生介於 0 和 1 之間的隨機實數傳回:產生介於兩個數字之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眾生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徐中華所指導 趙昱棋的 可動式天花板機構之設計分析 (2021),提出excel介於兩數之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程設計、機構分析、結構分析、迴響時間、有限元素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李冠逸所指導 黃士豪的 帕金森氏症患者腕關節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的相關性 (2020),提出因為有 本體覺、區辨閾值、手功能、精細動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單元一COUNTIF COUNTIFS 函數應用 - 澎湖縣政府則補充:以下我們用範例來解釋他的用法,假設我們有一張Excel 表格,上面有日期、 ... 如果想要計算介於兩個日期中間的資料,可以使用兩個SUMIF 來處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xcel介於兩數之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今天能賣多少球?從冰淇淋店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

為了解決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向後千春,冨永敦子 這樣論述:

  ~亞馬遜4.4星好評,統計小白也大推的入門書~   從冰淇淋的消費情形,秒懂統計的Keyword!   大學生小愛是冰淇淋連鎖店的工讀生,並且被分配到一家即將開幕的店。   店長想趁著新開幕的氣勢衝高業績,可是卻面臨了兩個難題,那就是──   到底會有多少客人來光顧?需要請多少位工讀生呢?   小愛受店長所託,打算利用規模差不多的分店銷售統計,利用「日期」與「顧客人數」的關係,預測顧客人數大概落在200~700。   可是,這麼粗略的估計數字,讓店長忍不住抱怨一點意義都沒有。   「天氣一熱,應該就有很多人想吃冰淇淋吧!不能從最高氣溫來推測嗎!」   那麼,要如何從

「最高氣溫」與「顧客人數」的關係,來預測新店的人數呢?   ◆◆提升數據分析力,掌握統計觀念是關鍵◆◆   現代社會充斥大量的資料,小自學生報告、大至市場競爭力分析,我們經常需要藉由問卷調查、實驗等方式收集數據資料,接著展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做出結論。   可以說,無論身處學校或職場、不分學生與上班族,統計學已然是現代人必備的常識。   然而,對不諳數學的人來說,有什麼管道能夠無痛學習統計學?   本書正是專為所有頭痛不已的初學者而編著,透過沉浸式的學習,懂得以統計觀念解開日常情境的難題。   Part 1高度相關,還是低度相關?   統計關鍵字►散佈圖、相關係數、離群值、無相關檢定   

幸虧有最高氣溫和顧客人數的散佈圖,才能順利預測開幕當天的顧客人數。不過從散佈圖來看,感覺每筆資料分布得有點「零散」?這樣之前從最高氣溫來判斷顧客人數的做法,到底是預測準確,還是剛好瞎猜到的呢?   Part 2希望從最高與最低氣溫預測人數!   統計關鍵字►偏相關、迴歸係數、複迴歸   除了最高氣溫,店長也想知道最低氣溫會不會影響業績。小愛試著對最低氣溫與顧客人數的關係做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幾乎不具相關性」。可是,店長卻提問:「既然手上有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資料,難道不能同時運用兩種資料,精準預測人數嗎?」   Part 3冰淇淋的喜好有相關性嗎?   統計關鍵字►相關矩陣、因素分析   

新店開幕後,平安無事地迎來一週年,店長想趁這機會重新審視菜單,希望推出更新更有創意的口味。透過問卷調查,希望能將冰淇淋的口味偏好依「性別」、「年齡」、「家中排行」、「對草莓口味的好惡」、「對香草口為的好惡」等等,找出「獨生子女偏好牛奶口味」這類規律。可是要處理龐大的變數,又該如何運用統計方法來歸納呢?   本書為「輕鬆學超有趣的統計學」系列的下篇。   上篇介紹透過哪些統計方法,分析資料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下篇則聚焦統計學的另一分支,介紹「調查關係」的統計方法,找出資料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係。   期待所有讀者,能靈活運用統計工具,提高資料判讀、找出重要資訊,培養現代人不可缺少的資

訊素養能力。 本書特色   ◎8則情境小劇場,融入統計學的基本用語,跟著主人翁一步步熟悉如何統計和分析。   ◎完整示範Excel軟體的介面,不只掌握觀念,更懂得操作最強統計工具。   ◎每個單元都有POINT重點整理與測驗練習,專欄深度講解概念,學習更有系統。

可動式天花板機構之設計分析

為了解決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趙昱棋 這樣論述:

生活中人們看到的建築物,它的建造過程從無到有,來自於繁瑣且複雜的工程建案,在工程建案中的關鍵步驟為工程設計,工程設計掌握建物的主要價值,基本上以初步設計和細部設計來做區分,前者圖面包含概念和可行性評估等初步的構想設計圖,由發包商提供,後者則是包含詳細的施工圖、施工方法及流程步驟等完整建造方式,由承包商提供。 本研究以可動式天花板機構建案為範本,針對該建案的細部設計做出三項設計分析輔助承包商完成細部設計,分別是機構分析、結構分析和可變聲場迴響時間分析,前兩項分析均是使用ANSYS Workbench 2019 R2有限元素模擬分析軟體完成。機構分析主要目標在確定其零件幾何形狀和運動關係,

根據分析結果發現天花板機構,運動死點分別位於Ø = -40.82°和97.43°兩個位置,以及機構作動在Ø = 7° ~ 8°之間,運動關係有一個奇異點,會產生往復運動。結構分析主要目的為確定機件在運動過程中,內部連桿間樑件接合處的受力變化,發現最大等效應力為13.11MPa,小於結構鋼的降伏強度,判斷承包商使用的結構鋼,鋼管厚度3.2mm的安全性。可變聲場迴響時間分析則是使用 Microsoft Excel 程式編輯軟體完成,天花板通過機構做動改變聲場高度,使聲場容積發生變化,進而改變其聲場中的迴響時間,經計算後發現聲場通過機構作動,使迴響時間下降16 ~ 17%,而天花板裝設吸音材料的模擬

,迴響時間從1.91秒下降至1.60秒,發現迴響時間介於報告廳與音樂廳的使用範圍,判斷可動式天花板機構,可使室內聲場達到雙功能以上的場地用途,通過這三項設計分析的分析結果,為承包商的細部設計與後續選材施工提供參考依據。

佛陀標準時間:讓當下的無限可能覺醒

為了解決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舒雅達 這樣論述:

用禪修,和時間講和,找回當下本有的淡定從容。   工作和生活失去了界限,腳步匆忙到了狂亂。我們需要找回心靈的重心!作者舒雅達跨越不同宗教,出入心靈與塵世之間,告訴我們如何藉由生活中簡單的禪修,突破線性的時間,探索更深刻而豐富的當下。我們其實擁有時間!   ■佛陀標準時間   當日子不再是時時分分從我們身旁逼近、吞沒和通過,而是每個剎那都與無限開闊的永恆界域貫穿交錯。當下,就是「佛陀標準時間」。   ■短少的是時間?   禪修透露的祕密,是匆忙生活中缺乏的並不是時間,而是專注。越能放慢對快速的執迷,保持正念覺察,就能更有時間明智地評估事物,做出回應,而非一味盲目地採取行動。   ■戒掉濫

用時間的癮   濫用時間讓我們嚴重上癮。所以,我們用各種事物來平衡時間,好暫時忘掉生命的無常,讓無從改變的事物不再感到重要。我們必須戒除這種癮頭,才能走向更高的我。   ■發現內在的韻律節奏   要發現內在節奏韻律,敞開自心這個最珍貴的計時器,我們必須與自己為友,培養柔和與包容的態度。修持悲心或慈心的禪修,要先對自己生起寬厚,再把慈愛不斷擴大,推及他人。這種擴展,能大大減少身心的磨損。   ■再生需要某種形式的死亡   唯有接納、欣賞和感謝所曾經歷的艱難,才能澈底發展為人;我們常常必須放棄一些事物,才會有新的成長。唯有通過黑暗,才能抵達光明,那是一段意義深遠的旅程,駭人的陰影不過是深淺濃淡

不一的光亮。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跨越宗教的心靈書,教你從佛陀的時間管理學中,學習經由靈修,善用時間、管理時間的奧秘。 作者簡介      舒雅達(Lama Surya Das)      美國最著名的佛教導師暨學者之一,法王達賴喇嘛親切地稱他為「美國喇嘛」。他是《喚醒內在的佛性》(Awakening the Buddha within)和《佛即佛行》(Buddha Is as Buddha Does)等暢銷書的作者、卓千中心的創辦人暨修行指導,以及西方佛教導師網絡(Western Buddhist Teachers Network)的發起人。也是一位炙手可熱的演說家,在世界各地傳法

、授課和主持閉關。現居在麻州康果市(Concord),個人網頁為www.surya.org。   在台灣,舒雅達的《雪獅的藍綠色鬃毛》(The Snow Lion’s Turquoise Mane)是許多藏密修行者的入門書。被譯為中文的著作有:   《我的開悟名字是老狗》,薄伽梵,2013   《佛性的遊戲》,橡樹林,2001   《雪獅的藍綠色鬃毛》,眾生,1996 譯者簡介 項慧齡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學碩士,從事翻譯多年,譯有《大圓滿之歌》、《如是》、《你可以更慈悲》等書。目前和家人定居西雅圖。 導言:與時間講和 9 我沒時間! 10 誰搾乾了我們的時間?

12 教你不再當個癮君子 13 你是生活人?還是做事人? 14 放下,在未來與過去之間 16 在佛陀標準時間裡活 18 關於本書 19 第一章、覺察自然的時間 25 佛教的時間管理 28 佛陀永恆的法教 32 重新發現自然的節律 33 暫停‧禪修:重新發現天空 37 呼吸,微笑,放鬆 41 當下‧正念:觀察呼吸 41 靜默 45 第二章、把時間投入更崇高的自我 49 甘地的手錶 51 你的自我 55 聰明的漁夫 58 當下‧正念:觸及更崇高的大我 62 找時間戒癮 63 更大整體的一部份 67 暫停‧禪修:落入寂靜 70 為生命騰出時間 72 暫停‧禪修:純粹如是 74 圖騰柱上的重要

人物 76 第三章、保持同步 79 時間之父和大地之母 83 小心和大心 85 暫停‧禪修:火呼吸 88 第一個禪修法門:專注 89 第二個禪修法門:正念 90 第三個禪修法門:內觀 90 同步的藝術 91 調整你的生理節奏 92 擁抱光明與黑暗 98 最佳的表現 101 調整脈輪 103 當下‧正念:交替呼吸 107 傾聽最祕密的心 108 第四章、了解覺知的力量 111 當下的禮物 114 留心觀照的態度和舉止 119 覺醒的一心多用 121 當下‧正念:慈悲與善巧方便 124 來自香格里拉的消息 128 暫停‧禪修:安住於當下 132 第五章、明智地留意時間 135 奇妙的減

速 137 當下‧正念:止寂 141 專注集中 142 暫停‧禪修:燭光禪修 142 在路上 145 急事緩辦 149 日常的正念 151 高峰狀態 156 完全處於當下 159 已在彼處 160 第六章、在步調中創造空間 163 正確的悲心 165 當下‧正念:它值得你付出時間嗎? 166 排隊的藝術與科學 170 培養靜默 174 完整一致 177 暫停‧禪修:我是我 179 觀想和平寧靜 182 第七章、住在神聖的時空之內 185 出世和入世的時間 188 神聖的同時同步 191 從事閉關來使自己改頭換面 193 神聖的音樂和音聲 195 暫停‧禪修:聲音的閉關 199 神聖的空

間 202 旅行之道 206 脫離安樂窩 208 當下‧正念:打破陳腐的模式 210 正打盹 211 第八章、時間的轉輪 215 老化:「一路深入」 217 痛苦與失去 221 死亡和垂死 226 小心間隔 227 緊急時期 229 當下‧正念:呼吸中陰 231 把看電影當成中陰 232 保持一顆「不知之心」 234 時間和時間 236 調整地球 243 暫停‧禪修:吸入未來,呼出過去 248 結語:當下的無限可能 253 謝詞:257 附錄:關於卓千中心 259 導言       永世以來,人們一直和時間的概念搏鬥。從索伏克萊思(Sophocles)、富蘭克林、愛因斯坦到米克.杰

格(Mick Jagger),都傳遞了這種智慧:生命是由時間這個東西所構成的。時間即是金錢。時間至關重要。時間飛逝。時間是相對的。時間站在我這邊(Time is on my side)。時間是個殘酷的小偷。   我沒時間!   我們測量時間,也失去時間。我們打發時間,也缺乏時間。這年頭,我最常從人們口中聽到最後這一個觀點:我們缺乏時間。他們持續不斷地告訴我:「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其苦惱、激動或絕望的程度則各有不同。   許多人會有這種感受,一點也不令人驚訝。今日的生活步調遠比一個世代以前還要瘋狂,遠比摩西或孔子身處的世界還要快速,而且是到無可想像的程度。企圖趕上今日的速度,要付出巨大的代

價。那種壓力顯露在受到壓制的免疫系統、高血壓、心臟病發、中風、失眠和消化系統的疾病之中。壓力使我們無法清晰思考或做出適當的決定,也使我們脾氣暴躁,工作懶散草率。這進而導致更多的日常問題:在職場和家庭中引發爭執,一邊超速、一邊拿著手機喋喋不休而發生車禍,以及沒有時間好好面對悲傷而留下未解的哀慟。壓力也引起不孕,早生白髮,未老先衰。長期的壓力甚至會改變大腦結構,使我們更容易陷入焦慮抑鬱、體重增加和吸毒成癮。   1980年代晚期,個人在東方國家居住了將近20載之後返回美國,當時的我,從步調快速到令人生畏卻步的生活中學到了一些嚴峻的教訓。20多歲時,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居住在步調緩慢、自然規律、沒有電

力的印度和喜馬拉雅山區。30出頭的那段期間,我在寧瑪閉關中心(Nyingma Retreat Center)從事傳統西藏的大圓滿禪修閉關;該閉關中心座落於法國南部森林蓊鬱的多荷冬河谷。當我終於返回美國的家園時,我覺得自己落伍了:世界錯綜複雜的程度飛速激增,現代的美國生活對我來說幾乎面目全非。我不習慣猖獗蔓延的商業主義和持續兜售商品的喧囂。甚至連禪修中心和印度教的靜修會所都成為名副其實的靈修超市,設有精品店和咖啡館來販售進口的貨物和商品,支持他們非營利的身分。   在長期置身寺院的簡樸生活之後,開始適應西方的生活型態之時,讓我最受打擊的,莫過於人們對日常生活的差事所新生的反感。因此之故,即溶咖

啡、速食、提款機、微波爐、個人電腦等省時的工具無所不在,彷彿如果我們能夠加快速度過日子,生活就會變得比較美好。今日的年輕人告訴我,他們甚至沒有時間用手機講電話或寫電子郵件。他們偏好收發簡訊。新科技提供的立即回應,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看法。諷刺的是,大多數人都覺得時間因此而更少了。   誰搾乾了我們的時間?   大多數人覺得,現代人為了省時所做的努力已適得其反,為自己帶來繁重且麻煩的新問題。先進的科技和持續不斷的可得性,模糊了休閒和工作之間的界限。我們才把心思放在一個新的電腦程式上面,它就已經過時了。我們最後可能還是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世界另一端的某個人講電話,試圖找出如何重設烘乾機、火爐或濃

縮咖啡機裡的電腦。我們需要花時間學習如何使用網路銀行、在臉書上和朋友連繫、搞懂精密複雜的智慧型手機和衛星導航系統,以及下載暢銷的電子書給讀者。在截止期限之前花一小時輸入數據之後,微軟的電子表格軟體Excel當機,心血泡湯,我們的血壓飆升。甚至還用科技創造出解決壓力的科技。我最近得知Google有一種實驗性的功能叫做「伊媚兒上癮者」(Email Addict),可以關閉收件夾,強迫忍不住檢查郵件的人休息一下。   不要誤會。我認為我們活在一個驚人的時代,有如我年少時期「星艦迷航記」(Star Trek)和「摩登家族」(Jetsons)等影集裡的種種那般不可思議,充滿著未來氣息。我喜歡自己能使用

筆記型電腦,和世界另一端的人面對面交談,或在瞬間下載一本書或音樂。許多人的問題在於,如何想辦法來切斷所有這些強烈的事物,以便獲得一些平靜和安寧。在生活中,有多少與時間相關的壓力是來自我們試圖去滿足每個有求於我的人?你是否飽受「取悅他人的疾病」之苦,努力去滿足所有瓜分你時間的人?許多人在「想要慷慨付出時間」和「需要保存精力」之間左右為難,痛苦萬分。只消幾秒鐘,就可以讀一則140個字的推特(Twitter)訊息,但分心散亂的代價卻遠比這幾秒鐘持久。活動越多,越是把自己弄得分身乏術,就越是輕輕掠過生活的表面,永遠不會深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幾乎可被監測追蹤,簡直無處可逃。   教你不再當

個癮君子   在以下的書頁之中,我將教導你如何戒除搾乾時間和精力之癮,清除所有殘骸碎片和分心散亂。有如不再搖動裝飾用的雪花玻璃球,讓裡面的雪花沈澱下來,雪花玻璃球就會變得平靜清澈。舉例來說,你將知道如何留在桌子前或車陣中,真正地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即使只是短暫的片刻——藉此尋找內在的寧靜。   我想要教導你們如何與無可避免、無可阻擋的時間行進和平共處。身為佛教徒,我長時間研究這個問題:如何真實且充滿喜悅地活在當下;不論面臨什麼挑戰,如何保持正念、專注與和諧。   就某方面而言,佛教是一門關於時間與時間管理的深奧研究,因為你越能夠好好管理心靈,時間對你的掌控就越少。我們可以把每個剎那活得淋

漓盡致、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而每個剎那都擁有從新開始的無限可能和機會。每個深度覺察的剎那都珍貴無價,因為覺察是人類最首要的價值與財富。對我而言,佛教是一門研究如何真實且淋漓盡致過活的學問,不只是在地球的時區裡生活,也在我所謂的「佛陀標準時間」內生活。佛陀標準時間是永恆且不受時間影響的時間,是澈澈底底的當下。   最近幾年,有許多人要我幫忙他們在失控的生活中尋找心靈的重心,於是我把它當成本書的主題:讓讀者看看,如何發掘更平靜、生氣勃勃、令人滿足欣慰的生活之道。我們可以成為主人,而非緊湊行程和恆常變易的受害人,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沈著寧靜——既不會慌忙倉促,也不會無所適從,有的只是平靜。我們可

以學習如何設定適合各自為人和人生旅程所需的步調。   你是生活人?還是做事人?   與時間言和的主要障礙之一在於,我們傾向用線性的方式體驗時間:持續向前,持續做事和完工,而非只是持續活著,持續做一個人。我們畢竟是生活的人(human beings),而不是做事的人(human doings)。隨著時間的軸線過活,讓我們付出昂貴的代價,與更深刻、最真實的自我失聯,太常把活動誤認為目的和意義。我們適應越來越快、持續讓我們覺得忙碌的速度,卻沒有一絲成就感。我們在事件的跑步機上蹣跚前進,逐漸增加動力,直到不曉得要如何停止。我們是適應環境的能手,但除了適應快速複雜的世界步調之外,還需要些別的。  

 如果我們培養明晰、無執和平等捨(equanimity,平心靜氣),就能夠學習在承諾和誓言的激流中保持寂靜,不再讓過度忙碌的生活剝奪原可用來重新調整自我,與大自然、自己和他人連結所需的時間。 不論匆忙度日或細細品嘗,時間都不斷向前行進。巨大的轉化可能發生在日常覺察的範圍之外,直到有個明顯的事情提醒我們:聽到成為青少年的兒子變聲,或看見白髮這個不受歡迎的驚喜,或納悶冬天怎麼「突然」降臨。   我們和大自然之間也失去連繫。對多數人而言,現在是白天或夜晚、冷或熱、夏天或冬天,似乎並不重要。我們在家中、車上、辦公室和購物中心控制天候;夜晚,在強力的燈光下觀看球賽。飲食時,幾乎不考慮時令或來源。這些人

造的手段使我們遠離自然的節律和循環,遠離時光流逝的指標。在用盡有限的天然資源,看著臭氧層變得稀薄、冰河融化,聽聞物種接續滅絕的時候,地球本身也注定無常,肯定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時間和變化的羔羊。   一切都取決於心態,讓我們對時間有不同的體驗。在印度居住幾年之後,我回到紐約長島探望家人,當時的我不僅面臨文化的衝突,在時間方面,也和父母的意見分歧。家母不希望我從事禪修。她是一位很好的猶太母親,如果我每天下午睡個午覺,她完全支持,但她覺得禪修根本是浪費時間,而我大可把這些時間用來陪伴她和父親。   就某個意義而言,她絕對正確:她多年不見長子,我把自己關在房間或晃到後院禪修,剝奪了我們相處的珍貴時光

。但我也體驗到另一種真實的情況,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學習到禪修和全心投入的靈修生活能賦予時間無限開闊的特質,提升我和父母相處的每個剎那。我知道時間不必是非此即彼的東西,並且我們總是有突破線性時間而進入更深刻領域的可能性。在我花一兩個小時輕輕進入不受時間影響的永恆之後,再和父母相處時,我更快樂、更處於當下、更有耐性、更有所覺察、更把心思放在父母身上。   放下,在未來與過去之間   你目前可能仍然在直線體驗時間的有限觀點內掙扎。「我不能一心二用」,你可能發現自己說這種話:「一天只有24小時!」甚至連追求靈修的人也納悶,哪可能會有足夠的時間來禪修、研習、誦經和祈請。我們的生活時程擁擠不堪,日

曆到處填滿。看來,我們必須有所讓步,以便能有時間追求心靈的發展,突破直線的封鎖。然而那不是運作的方法。我們不需要在一天當中去尋找那不可能的多餘時間;相反地,我們可以重新想像、重新組織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把心靈的寬闊觀點融入生活的分分秒秒。   2千5百年前,佛陀說,如果我們直接覺知生命真正的艱難與悲傷,我們就會像「火燒屁股」那般從事修行,以達至覺醒證悟。覺醒證悟的簡單定義是,深刻且瞬間地認識到,我們不僅僅是活在物質世界、受到時空束縛的奴隸;我們遠遠超過於此。有些人優雅地覺醒證悟,似乎毫不費力,但大多數人卻沈迷於過去或未來,分分秒秒駕著心的火車在軌道上來來回回。我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一種局限的

觀點。除非我們停住火車,並且下車,否則什麼也不會改變。   愛瑪霍!(奇異哉)我們可以停下火車。佛教智慧教導,日子的時時分分不僅是從未來前進至當下和過去——永遠從我們身旁逼近、吞沒和通過,相反地,每個剎那都與一個無限開闊的永恆界域貫穿交錯。在藏文裡,這個界域被稱為「平等分」(shicha,藏文ཞི་ཆ།)永恆的當下。我把這個珍貴的覺醒界域稱為「佛陀標準時間」,每個人在每個剎那皆可取得。   「放下過去」,佛陀說:「放下未來,放下介於兩者之間的事物,超越時間。讓心全然自在,就不會再度出生與衰老」。只住於當下,只觸及真如(what is),而不是觸及我們後悔、懼怕或料想的事物,時間的局限感就不

再對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是永恆的古老智慧。人們一直以來都有對於活在當下的種種撰述,其還可遠遠追溯至埃及法老阿肯那頓(Pharaoh Akhenaton)。他在西元前十四世紀寫道:「忽略當下者,等於拋棄一切所有」。   這是每天都需要記住的事。我們無法等著去學習這個教訓。「把握現在,否則時不再來」,我喜歡這麼說。處於當下,彷彿它是唯一的剎那。這個呼吸,彷彿它是唯一的呼吸。這是禪修的方式,過著充滿正念和專注的生活,住於當下。這是開始與時間、自己言和的方式。   在佛陀標準時間裡活     在佛陀標準時間之中,對於心意所造的世界不會有心胸狹窄的扭曲。它是生活的處所,而不是工作的處所;它是遠比大

多數人習慣居住的地方還要廣大的領域。我將教導你如何走出慌亂的時區,進入不受時間影響的領域。不論你身在何處或所做何事,在那個領域中,你將感到平衡、清明、喜悅,並且能夠展現最佳的效能。   當你學著居住在佛陀標準時間之內,把我所謂的當下覺性(nowness-awareness)帶入日常生活之中,你便能更處於當下、更專注投入於人際互動。你將更有能力去針對觸礁的困境進行協商,知所進退。最重要的是,你不會憂懼生命將在你和摯愛者的身旁流逝,而會認識到每個人各有各的步調和發光發亮的方式。你會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發掘快樂和成就的能力。當下覺性是覺醒證悟和自我了證的祕密,也就是內在的佛陀。   你將了解,生活在

佛陀標準時間之中,完全不會和現代生活背道而馳,反而能提供方法,讓你神志清明、充滿喜悅地過著現代生活。不論是未雨綢繆或緬懷過去,都沒有必要障蔽當下覺性的明晰。佛陀會說:如果你要未雨綢繆,就未雨綢繆;如果你要緬懷過去,就緬懷過去。我們可以前瞻或回顧,卻不再煩惱癡迷,也不再用未來的憂慮約束當下的自在。想想看:甚至連思及未來或過去,都是當下覺性的功能。   我們總是可選擇要如何回應、做什麼事情、想怎麼過活;總是有時間能吸口氣,重新開始,恢復元氣,覺醒,覺察。當我們了解自己真實、不受時間影響的本質,並與其連結時,就會自動放慢腳步。放慢腳步,時間也緩慢下來,便能進而理解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我們越能覺察,

心處理事情的速度就越快,事情出現的速度似乎越慢——正如第一個絢麗的秋晨,在全神貫注之下,秋天的色彩和微風都生動活現,而時間似乎緩了下來。   每一天,我們都可以學著體驗類似的高度覺察,於是就有更多空間去選擇、反思、留心、有意地做出回應,進而善用神奇人生所賦予的時間與機會。承受壓力時,可以學習理智且按部就班地行事,關閉一直打擾、讓我們覺得必須一心多用的內在叨絮。   我們越意識到主要的壓力來源、隨著時間養成的不良習慣是什麼,就更有可能從它們所結的網中解脫。我們和生命步調之間的善巧關係,代表著每個選擇、行為和呼吸都可以完整健全,可以澈底且生動地處於當下。這是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祕密,唯有睜大眼

睛,才會看見。 關於本書 不論你是否為佛教徒,本書將讓你有所啟發,提供減少生活壓力的工具,幫助你找到更多的專注、成就、創意和智慧。我將教導你如何把迷你的壓力剋星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停頓下來,做個簡單的禪修,以及如何用真正的覺醒來豐富生活。沒有人規定禪修必須雙腿交盤地坐在蒲團上。你將會看到,我們可以在大自然裡散步、甚或在洗碗盤時從事禪修。在一開始,你會學著如何隨身攜帶明覺的修行;之後,穩定的正念將溫柔地賦予你力量,帶著你走。這就是真正的修行道路所給予的加持。 本書每個章節都包含「正念時刻」(Mindful Moments)的練習和「暫停」(Time Out)的禪修。前者提供融入

日常生活的建言和修行,藉此開始轉化你和時間的老關係;後者則提供平靜人心的禪修停頓。我也會教你如何把其他靈修傳統的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例如猶太教的安息日便是個典型的範例,或像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都有助於放慢腳步,處於當下,擁抱時間的無限可能。 經由修行,你將發現,花點時間禪修其實能為你省時,做更多的事情。它能增長精力、機敏、韌勁,如同運動員每天做柔軟體操來保持最理想的狀態,提升表現,面對挑戰。我提供的是混合折衷的禪修、活在當下的技巧;它們採自藏傳佛教傳統、其他偉大的智慧傳統、神經科學研究和身心整體的方法。 佛陀為證悟生活所開立的古老處方符合科學精神,有如科學實驗般可被複製。奉行正念原則的人,能和

自然世界達到和諧平衡,逐漸了證內在的心靈本質;這種本質不受時間的束縛。這是覺醒證悟之佛的本初許諾,而數百萬人已然達成。 以下的章節涵蓋與時間言和、活在當下、了證潛能等重要面向。在閱讀之後,你將學到如何與自然的節律和循環保持同步;這自然的節律與循環包括你的身心、細胞組織和神經通路等等在內。你將學到如何放慢或加快時間、擁有更充實的人際關係、更具產能的工作生涯,減少更多的壓力。最後,你將抵達無垠、普世而永恆的彼岸,了知這一路走來的每個剎那,它都一直在你身邊。 每當你重複「暫停」的禪修,都會使你更深入當下;每當你重複「正念時刻」的練習,都能學習新事物。就像金髮姑娘(Goldhilocks)可能會這麼解

釋道:第一次閱讀作者建議的禪修或練習所產生的理解肯定會太廣泛,第二次閱讀所產生的理解會太狹窄,第三次閱讀的理解則恰到好處!在佛教裡,此即中道(Middle Way)——有節有度、平衡安定、靈活而有彈性的生活道路。

帕金森氏症患者腕關節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的相關性

為了解決excel介於兩數之間的問題,作者黃士豪 這樣論述:

背景:過去有文獻指出帕金森氏症個案有運動覺敏感度及手部靈巧度的缺損,然而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性則尚不明確。目的:探討帕金森氏症個案手腕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之相關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6位及71位年齡介於50到70歲的輕度帕金森氏症個案及健康老年人,與91位年齡介於20到40歲的健康成年人,採用類實驗設計的事後回溯分析進行研究,針對每位參與者進行一次性試驗。試驗內容涵蓋手腕運動覺敏感度測驗,包含單側關節配對測驗、雙側關節配對測驗與區辨閾值,手部靈巧度測驗則有箱與積木測驗與普渡手功能測驗,並測量個案的握力、捏力與手長,統計分析則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分析及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帕金森

氏症個案與健康成年人與健康老年人相較,手部靈巧度部分,箱與積木測驗及普渡手功能測驗的所有分測驗得分顯著低於其他兩組 (p < 0.001),且運動覺敏感度的區辨閾值也顯著高於其他兩組 (p < 0.001)。然而,帕金森氏症組與健康老年人組在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的相關性分析則無呈現顯著之相關性,反而是健康成年人組的手部靈巧度測驗與運動覺敏感度呈現顯著相關性 (r = -0.31, p = 0.01)。進一步的使用握力、捏力及手長校正手部靈巧度測驗結果後,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維持不變。結論:帕金森氏症組的手腕運動覺敏感度與手部靈巧度表現顯著低於健康成年人組及健康老年人組,

然而這兩者之間無顯著的相關性,反而在健康成年人組呈現出此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