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aint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constraint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謹睿寫的 互動設計概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英文詞性必勝秘笈-名詞-[ constraint ]英文詞性 - 英文995也說明:Not in confinement or under constraint; free. 自由不受約束的或不受限制的; 自由的. 英文解釋: 名詞constraint: the state of being physically constrained.

國立嘉義大學 外國語言學系研究所 龔書萍所指導 張雅筑的 可移動性和路徑樣貌在處理中文虛擬移動語句之影響 (2021),提出constraint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形象化語言、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虛擬移動動詞、形狀訊息移動動詞、反應時間。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方彥博、呂謙所指導 許國彬的 離島旅遊經費考量與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金門地區戰史館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離島、金門、戰史館、旅遊經費、休閒阻礙的重點而找出了 constraint意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约束, 强制, 局促…《抓鸟》英语词典則補充:constraint 的解释是:约束, 强制, 局促… 同时,该页为英语学习者提供:constraint的中文翻译、英英详解、单词音标、在线发音、例句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nstraint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互動設計概論

為了解決constraint意思的問題,作者葉謹睿 這樣論述:

  在今日,數位早已不是新聞,而是一種常態。因此,從事藝術和設計工作的朋友,必須放棄在科技層面鑽牛角尖的叛逆和喧譁,重新回到人的層面做思考,這就是後數位時代(Post-digital Age)的概念。互動設計之所以會在近幾年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它超越技術性,以人的需求和經驗為中心考量,創造出科技與人類之間完美的連結。它的重點,並不在於追求最新的科技、也不是在於如何去創造美觀的構圖,而是運用智慧來讓科技真正去服務人類的一種創造過程。   本書作者葉謹睿,於2001年起投身互動設計的教育工作,現任教於紐約州 FIT 設計學院與普瑞特藝術學院,教授互動設計及數位藝術相關課程。在本書的三章十五小節之

中,作者刻意脫去了學術用語的艱澀,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完成了第一本由國內學者執筆的互動設計專書,為國內的數位藝術及設計之相關研究,提出了深入淺出的論述。 作者簡介 葉謹睿   現任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專任助理教授、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客座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典藏今藝術》雜誌專欄作家,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數位「美」學》(藝術家,2008)  《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2005)  《大蘋果英雄傳:紐約藝術導覽》(典藏,2004)  《藝術語言@數

位時代》(典藏,2003)   展覽:  「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數位藝術方舟,台灣國立美術館  「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灣關渡美術館  「NEXUS」,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  「正言世代」,紐約強森美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Beyond Ethnic Stereotype」,俄亥俄州甘迺迪美術館(Kennedy Museum of Art)  「Net Archives」,義大利MAXXI美術館  「Seven Ways To Say Internet with Net Art」,2007新媒體藝術節(NewMed

iaFest2007)

可移動性和路徑樣貌在處理中文虛擬移動語句之影響

為了解決constraint意思的問題,作者張雅筑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目的是想探討可行走的主體以及含有形狀訊息的移動動詞是否會影響人類理解虛擬移動動詞的語句。我們進行了兩個實驗。實驗一是虛擬移動動詞語句的線上理解任務,其中材料包含圖片和中文語句。圖片包含兩種類型:(1) 圖片涉及可行走的主體 (2) 圖片涉及不可行走的主體。此外,中文語句包含兩種類型 (1) 語句的主詞涉及可以行走主體 (例如,小道走進農田 xiǎo dào zǒu jìn nóng tián “A path goes into the farm”) (2) 語句的主詞涉及不可以行走主體(例如,圍籬穿過沙地 Wéi lí chuān guò shā dì “The fence thro

ugh the sand”)。受試者會被指示閱讀一個語句,圖片會接著出現,受試者必須判斷語句是否與上一張圖片相關。實驗1的結果顯示,在虛擬移動動詞語句中,可行走主體語句的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理解時間明顯短於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這表明了主體的可行走性會影響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的處理。此外,第2個實驗是想測試在處理可行走主體和不可行走主體語句時,移動動詞中編碼的形狀訊息是否重要。實驗2的設計與實驗1類似,但是語句中的移動動詞種類不同。實驗1採用的移動動詞不包含形狀訊息,實驗2採用的移動動詞則有編碼形狀訊息,譬如以下包含可行走主體的語句 (e.g., 道路在山坡蛇行 Dào lù zài shān pō

shé xíng “The road snakes on the hillside”) 和包含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 (e.g., 水管在山壁蜿蜒 Shuǐ guǎn zài shān bì wān yán “The water pipe meanders on the mountain wall”)。實驗2的結果顯示,在虛擬移動動詞語句中,包含可行走主體語句中的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理解時間並沒有明顯短於包含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這個結果表明,主體的可行走性並不會影響有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的處理。本研究對於以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及教師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特別是教育者可以指導學生們理解字面上意思和虛構動作

的區別,並鼓勵他們在敘述場景時多加使用含有可行走物體的虛構動作句子。關鍵詞:形象化語言、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虛擬移動動詞、形狀訊息移動動詞、反應時間

離島旅遊經費考量與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金門地區戰史館為例

為了解決constraint意思的問題,作者許國彬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以離島地區旅遊之遊客為研究對象,以了解參訪金門地區三大戰史館人口統計變項,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經費考量方面與休閒阻礙之間的差異,瞭解經費考量與休閒阻礙之關聯性。研究方法則是運用問卷調查方式,在金門地區三大戰史館針對自由行的遊客進行資料的收集,各發出問卷150份,總共450份問卷,回收有效之問卷為431份,問卷回收率為95.7%,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男性、31-40歲、已婚大專院校、工商業、南部、年收入51-100萬、月支配金額以1,5001-30,000元之受訪者較多,每年可用於國內旅遊金額以11-20萬之受訪者較多,參觀景點以八二三戰史館

之受訪者較多。無法三大戰史館都參觀的主要原因以時間因素較多、前往金門旅遊的原因以疫情無法出國之原因最多。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年收入、月支配金額、每年可用於國內旅遊金額在經費考量「交通預算」、「住宿預算」、「膳食預算」與「伴手禮預算」均達到顯著差異。不同年齡與教育程度在「內在阻礙」、「人際阻礙」與「結構阻礙」均達到顯著差異。經費考量與休閒阻礙所有的因素均具有顯著正向關係。 建議相關的商家或是伴手禮商品店,製作較為精美金額不要太高的禮品。消費者提早購買金門的住宿優惠卷,旅遊前搜尋費用方面的資訊,了解怎樣的玩法最恰當,分析外在環境與克服旅遊可能遭遇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