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IA 刀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宜蘭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張充鑫所指導 吳柏賢的 採用不同車刀刀角及刀鼻半徑對車削中碳鋼的切削性能研究 (2017),提出WIDIA 刀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邊切角、刀鼻半徑、切削力、表面粗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張充鑫所指導 張仲豪的 車刀刀角及其幾何形狀對車削鋁合金6061-T6 的切削性能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主切刃、側切邊角、刀鼻半徑、切削力、加工面粗糙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WIDIA 刀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IDIA 刀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採用不同車刀刀角及刀鼻半徑對車削中碳鋼的切削性能研究

為了解決WIDIA 刀具的問題,作者吳柏賢 這樣論述:

金屬切削加工,乃是利用堅硬的刀具,加工於工件上,以去除多餘的材料。金屬車削加工在工業上乃常用的方式。本研究是使用燒結的碳化物車刀,以切削中碳鋼(S45C)材料,研究當中乃採用在主切刃不同的邊切角(Side cutting edge angle,C_s)與刀鼻半徑(Nose radius)的刀具,對中碳鋼進行切削,研究當中主要以量測切削加工之切削力與工件表面粗度為主,並對刀具切削特性做分析。在實驗中選用6種不同的邊切角之車刀,與3種不同刀鼻半徑做配合,共有18種刀具,切削進行時是利用三維切削動力計量測切削力。根據實驗結果中發現邊切角為正角時,對切削力降低大有助益,而本實驗發生切削力最小時是在邊

切角為15°的尖鼻車刀。刀鼻半徑加大將加工時的切削力變大,但表面粗度較好,不過對邊切角15°車刀,因增大刀鼻半徑,易使刀具產生震動。在本實驗中,邊切角為15°,刀鼻半徑R=0.3mm在切削深度為1及1.5mm時有最好的表面粗度。

車刀刀角及其幾何形狀對車削鋁合金6061-T6 的切削性能研究

為了解決WIDIA 刀具的問題,作者張仲豪 這樣論述:

金屬加工製造過程中,採用較堅硬的材料所製成的刀具,施力於加工件上,藉此移除多餘的材料,是最普遍的金屬加工方式。本研究使用碳化物車刀,對鋁合金(AL6061-T6)進行切削試驗,以探討不同的主切刃側切邊角與刀鼻半徑,對車削鋁合金材料時,其切削力與工件表面粗糙度,並記錄在各種不同的刀具幾何形狀下加工時,側切邊角與刀鼻半徑對切削特性之影響。研究中選用6種不同主切刃側切邊角車刀,配合各有3種不同的刀鼻半徑尺寸,總共有18種參數的車刀作為試驗刀具,切削實驗時以三維動力計量測切削分力。根據實驗結果得知,主切刃側切邊角往正值增加,有助於降低切削合力,但過度增加主切刃側切邊角之角度時,也會影響刀具和工件之間

的接觸長度,增加切削阻力,因此主切刃側切邊角在10°時(Cs=10°)切削力較低。刀鼻半徑加大也會使切削力提高,但有助於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不過主切刃側切邊角接近0°左右且刀鼻半徑為0.3mm時,易形成積屑刃緣,造成表面粗糙度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