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柔縉寫的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附1935年『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復刻版古地圖,初版紀念簽名) 和陳柔縉的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附1935年『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復刻版古地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誠品線上|閱讀與生活的無盡想像也說明:The debut picture book by Academy Award-winning actor and #1 New York Times ... 一動始終都是媒體關注焦點,近期也因為大動作對推特進行一番「改動」而備受爭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林素英所指導 陳姝伃的 三《禮》婦女四學意義析論——結合心理學之文化解析 (2021),提出7-11一番賞門市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三禮、婦學、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劉柳書琴所指導 白春燕的 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劇運動系譜(1921-1936) (2020),提出因為有 新劇、文化劇、社會網絡、演劇系譜、新文化運動、台灣文化協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7-11限定門市|蠟筆小新一番賞-我與夥伴們的大集合ᵕ̈則補充:這次可以在台灣7-11限定門市開抽!!!!,原本想要販售首日就來開抽, ... 立即查詢有販售【一番賞蠟筆小新我與夥伴們的大集合】7-ELEVEN 便利商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7-11一番賞門市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附1935年『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復刻版古地圖,初版紀念簽名)

為了解決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你知道八十多年前,台灣有過一場「至今都比不上」的大型博覽會嗎?博覽會帶來人潮與錢潮,而當時周圍店家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製作特色印章,爭相媲美,供參觀民眾遊訪購物之餘,留下紀念的一記。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還一次讓你看個過癮!!  陳柔縉全新作品橫跨八十年時空,極致珍藏版!日治史上最大博覽會,超過300枚「珍稀紀念戳章」隆重出土,首度披露!官方紀錄未見、絕無僅有。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期間,一位專做外國人生意的木匠一個章一個章地,蓋得了三百多枚紀念章;八十年後,一張老照片牽引著作者重啟泡過時光染液的集印簿,以紀念章為翼,回返日本時代,不僅止呈現商店的面容,還要繼續說那些始終說不完的故事…

…█「10.10.10」整個台北有一支紀念章大軍,紮營插旗,駐守各地,為博覽會助勢,也為台灣效力,大聲宣傳。「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台博會),展期落在昭和十年十月十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共五十天,是日本自一八九五年治理台灣以來的成果誇耀及實力的展現。整個台博會規模之大,光是設於台北市內的主會場便達數萬坪,各地方(包含北中南)亦設有地方館展出鄉土特色,可說是台灣全島動員起來參與史上最大的盛事。█ 從紀念章上,我們看見三O年代台灣的繁榮、活力,也看見那個年代民間的文化細膩度。令人既讚嘆又感嘆,八、九十年前的美學竟強過戰後,甚至今日。糖業館的紀念章上可見兩名年輕女性,分別是盛裝和服的日本人

以及著襲地旗袍、時髦高貴的台灣女性;館內由分屬民間會社的多家現代化糖廠參展,還備有免費的冷糖水給參觀民眾品嚐;專賣館的紀念章則呈現其獨特的高塔圓形外觀,進到館內濃濃的樹香撲鼻而來,除了樟腦,現場還有製菸實演,也可以一窺機器是如何自動幫酒瓶貼上標籤的;子供の国(孩童的國度)以其入口地標、塔頂有著桃太郎可愛塑像的「蓬萊塔」做為紀念章主圖,場內三千坪的遊樂區舉辦琳琅滿目的餘興、娛樂活動,提供觀眾另一個益智、健體、遊戲的去處……然而,書中介紹的不只是台博場館的戳章,更將目光聚焦在當時民間特製的紀念章上──日本時代最早的一枚紀念章是一九○二年的「萬國郵便聯合加盟25年祝典」紀念郵戳,其後這樣的紀念郵戳雖

連番現身,但只有一些嚴肅的大日子才有資格發行紀念戳章,或是仍有許多規矩要守,像是蓋得後貼了郵票只能會場內投遞。到了一九三一年,風景名所紀念章才開始冒出頭,購買一錢半的郵票,就可以在郵局蓋得戳章,增添旅遊趣味,隔年全台更有近三十個火車站也推出紀念章饗客。而這一波風潮來到台灣博覽會期間,更是整個大噴發,來到最高潮!本書主人翁楊雲源的集印簿,可說是展示了當年盛況:餐廳、電影院、照相館、書店、文具店、印章店、藥局、菓子店、皮鞋店、布店、咖啡店、旅館、市場、廟宇、神社、溫泉旅宿,全都登場了,於是紀念章的舞台不再只有郵戳和鐵道。楊雲源的集印簿中,有多達三百個珍貴的「民間」台博紀念戳章,是官方紀錄《始政四十

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中所未見,珍貴的文化財!每個商家的紀念章都製作精緻,極富特色,其線條、文字、空間配置皆令人驚嘆於當時的美學與手工技術,沉迷其中,且八十多年前的蓋印至今仍色澤飽滿。在設計上,可見商家費盡心思凸顯自身特色的圖樣:藥局以單槓倒立的人加上增強體力字樣,呈現其主打項目;接骨院大喇喇地秀出拿著看板的骷髏人,確實讓人一目了然;洋雜貨店以一截著褲襪的長腿勾引目光;其他像是祝台博字樣、台灣島型輪廓、巨大的台博牌樓也被融入構圖之中,有時還能看見以表現南島風情的椰子樹或香蕉葉為襯。這些台灣博覽會紀念章,是如何吸引這名木匠滿懷熱情,跑來跑去,一個章一個章蓋,從北橫跨到南,從東奔走到西,還有士林、

北投、草山,連基隆都去了三次呢!就讓我們隨著陳柔縉生動的文字,窺看那真真確確存在的文化繁景吧!!【這本書好有特色】(1)「紀念章身世考」,啥乜(siánn-mí)!作者居然連遮嘛知影!!這數百個紀念章上的線索少到不能再少,有的僅有日文店號,更別提配上設計怪趣的圖案,著實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作者陳柔縉費時兩年查詢史料,佐以鑽研台灣生活史十餘年的內力,一個一個辨識這些紀念章,不但調查考究出其來源,更生動地述說諸多逸事,讓人猶如穿越時空,與他們共舞。(2)不只是官方自嗨!從紀念章「店家的位置」,發現台灣博覽會舉辦當時,可說是整個民間動員起來!!書中共附有九張區域圖,作者查找密密麻麻的地圖及土地圖

冊,盡可能標示出眾多紀念章店家的所在位置,並由此發現,除了博覽會會場周圍之外,更向外延伸、橫跨整個台北,原來當時是島內所有人共同參與這場盛事!(依照店家的位置,共可分成二十五個區域,如城內的表町、本町、榮町、京町與大和町;城北的北門町;西門的新起町、西門町、壽町、末廣町;大稻埕的太平町、日新町、御成町、永樂町、上奎府町與建成町;其他區域還有大龍峒、士林、北投、草山、基隆……)(3)隨書附贈兩張復刻版古地圖,敬請搭配使用,認識台灣史的趣味加倍哦~★1號古地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W45cm×H32cm):完整呈現台灣博覽會展館設施配置,包括第一會場、第二會場、大稻埕分場,以及草山分館。★2號古

地圖★『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W67cm×H90cm大型地圖):詳細標示1935年台北市職業明細(商家店號),以及台灣博覽會展館位置。地圖使用方法:瀏覽2號地圖時,讀者可先順著鐵道標記找到「台北驛」(台北車站),再往下找到「總督府」,在它的左方、紅色方框標記便是第一會場展館,可以看到公會堂(今中山堂)附近設有滿州館、產業館、林業館、朝鮮館、糖業館等。而在總督府右方,就是第二會場,那裡設有專賣館、愛知名古屋館、北海道館、子供の国(孩童的國度)、森永館(明治牛奶糖販賣所)、福建館、南方館等場館。(4)Design by wangzhihong全書裝幀由王志弘設計,純粹、極致,方寸間充滿了美感

,與彼時的美學相互輝映,令人愛不釋手!書背採裸背線裝,可完全攤平閱讀,使精采跨頁圖片完整呈現。

三《禮》婦女四學意義析論——結合心理學之文化解析

為了解決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作者陳姝伃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體對象有二:一是三《禮》,二是婦學;跨越的領域和使用的方法亦有二:一是經學,二是心理學。本文的研究思維,採取雙向結構的融合書寫,一方面在三《禮》之中探索「婦學」內涵,另一方面在「婦學」內容中豁顯禮教的真諦,呈現兩者共同交會的研究成果。具體言之,本研究以婦女四學——德、言、容、功為主題,擇取大腦、心智、身體等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為視角,旨在探析古代禮教文獻與史傳典籍所見的婦女教育內容與文化意義。 三《禮》蘊含的婦學內涵,首先表現於《周禮》建構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整體運作思維,《儀禮》保存女性禮容的身體語言,與《禮記》記載女性修德的成長歷程。其次從史傳典籍之記載,可以彌

補三《禮》文獻在婦學實踐事例記述的不足,相較於婦功、婦容、婦德,史傳更多的補充是在婦言部分。《周禮》建構婦女四學的思維,蘊含「生與成」之內涵,在人與自然萬物之間,以「生產技術」造就「成物之功」。從〈天官〉記載后妃獻種、親蠶、立市的過程,即是形成一條「培植物種」、「加工物種」、「流通物種」的經濟生產線。《儀禮》記述周代冠、婚、喪、祭等各種禮儀動作,保存女性「行與止」的禮容細節。例如女性以端正站立的姿態培養自信和中正之德,以肅拜手勢表現專注和恭敬,以深呼吸釋放悲傷感、以稽顙作為答拜姿態同時療癒喪親之痛。《禮記》記載婦女修德的學習成長,依照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的次序發展。古代青少女首

先從婉娩聽從的性情修養、織紝組紃的手作技藝、觀祭助禮的學習入手,奠定女性的能力與價值。其次從婚禮的親迎到同牢合卺,邁入夫婦情愛同步的婚姻生活,逐漸產生情感依附,形成婦女「信德」、「從人」的動力來源。最終,婦女親自侍奉舅姑的生活,體會身體衰老與時間感的改變,並在世代交替的過程延續家庭價值,保存家人之間彼此親密關懷的歸屬感,進而體現中華文化的孝道。 「婦學」豁顯禮教的真諦,從具象性到抽象性依序為婦功、婦容、婦言、婦德四大面向: 婦功——孕育與生成的主體。婦功的禮教內涵是以「物」為核心,表現在女性身處人與自然萬物之間,既是人類孕育與生成的主體,同時又蘊藏對大自然報本反始的感恩之情

,故而在創物、製物、用物、通物的每個階段,都能做到愛物、惜物、置物、藏物。若以人的生命本質而言,女性為孕育生命的母體;以物的生產流通而言,女性為勞動製造的主體。女性的生成力量,始終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因此,人類面對天生萬物的背景,大自然所賜予的動植物資源,經過辛勤的女性勞動後,獲得廣大的美好成果。 婦容——動作與意志的結合。婦容的禮教內涵是以「身」為核心,側重於身體動作與內在意志的結合。透過身體之動作、行為,鍛鍊一個人內在心志的成熟穩固,展現「修身」與「正心」是雙向貫通的修養方式。例如祭祀之容以敬意為主,期待孝子孝婦在祭祀時,以身體動作展現祭禮應有的肅穆莊重的氛圍。又如喪紀之容以

「哀情」為主,弔唁者與喪家共情哭泣,有助於達到動體安心下氣之療癒效果。 婦言——人情與倫理的平衡。婦言的禮教內涵是以「情」為核心,側重學習婉娩聽從、怡聲柔色下氣的溝通能力,藉由非暴力語言的溝通步驟,從觀察事實、表達感受、覺察需要、提出請求,達成最佳的溝通效益。反觀史傳記載的王室故事,無論是驪姬與晉獻公或是漢成帝與趙昭儀,都起因於以情緒勒索的方式傷害自己與他人。相較之下,班倢伃能夠洞察局勢、自請退居服侍太后,實具成熟的情感智慧。班昭《女誡》則是以家庭倫理之和諧為核心意義。 婦德——自律與利他的展現。婦德的禮教內涵是以「人」為核心,在自律、慎獨、同理、利他的修養過程,以

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婦的身分,實踐人倫道德之美。夫婦是家庭的基本單位,女性對上繼承父母先祖的宗族關係,對下孕育兒女子孫的血緣命脈。無論是血緣之親、情感之親或名分之親,女性都是存在生命延續、家族凝聚、身分認同重要連結的樞紐。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附1935年『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復刻版古地圖

為了解決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你知道八十多年前,台灣有過一場「至今都比不上」的大型博覽會嗎?博覽會帶來人潮與錢潮,而當時周圍店家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製作特色印章,爭相媲美,供參觀民眾遊訪購物之餘,留下紀念的一記。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還一次讓你看個過癮!!  陳柔縉全新作品橫跨八十年時空,極致珍藏版!!日治史上最大博覽會,超過300枚「珍稀紀念戳章」隆重出土,首度披露!官方紀錄未見、絕無僅有。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期間,一位專做外國人生意的木匠一個章一個章地,蓋得了三百多枚紀念章;八十年後,一張老照片牽引著作者重啟泡過時光染液的集印簿,以紀念章為翼,回返日本時代,不僅止呈現商店的面容,還要繼續說那些

始終說不完的故事……█「10.10.10」整個台北有一支紀念章大軍,紮營插旗,駐守各地,為博覽會助勢,也為台灣效力,大聲宣傳。「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台博會),展期落在昭和十年十月十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共五十天,是日本自一八九五年治理台灣以來的成果誇耀及實力的展現。整個台博會規模之大,光是設於台北市內的主會場便達數萬坪,各地方(包含北中南)亦設有地方館展出鄉土特色,可說是台灣全島動員起來參與史上最大的盛事。█ 從紀念章上,我們看見三O年代台灣的繁榮、活力,也看見那個年代民間的文化細膩度。令人既讚嘆又感嘆,八、九十年前的美學竟強過戰後,甚至今日。糖業館的紀念章上可見兩名年輕女性,分別

是盛裝和服的日本人以及著襲地旗袍、時髦高貴的台灣女性;館內由分屬民間會社的多家現代化糖廠參展,還備有免費的冷糖水給參觀民眾品嚐;專賣館的紀念章則呈現其獨特的高塔圓形外觀,進到館內濃濃的樹香撲鼻而來,除了樟腦,現場還有製菸實演,也可以一窺機器是如何自動幫酒瓶貼上標籤的;子供の国(孩童的國度)以其入口地標、塔頂有著桃太郎可愛塑像的「蓬萊塔」做為紀念章主圖,場內三千坪的遊樂區舉辦琳琅滿目的餘興、娛樂活動,提供觀眾另一個益智、健體、遊戲的去處……然而,書中介紹的不只是台博場館的戳章,更將目光聚焦在當時民間特製的紀念章上──日本時代最早的一枚紀念章是一九○二年的「萬國郵便聯合加盟25年祝典」紀念郵戳,其

後這樣的紀念郵戳雖連番現身,但只有一些嚴肅的大日子才有資格發行紀念戳章,或是仍有許多規矩要守,像是蓋得後貼了郵票只能會場內投遞。到了一九三一年,風景名所紀念章才開始冒出頭,購買一錢半的郵票,就可以在郵局蓋得戳章,增添旅遊趣味,隔年全台更有近三十個火車站也推出紀念章饗客。而這一波風潮來到台灣博覽會期間,更是整個大噴發,來到最高潮!本書主人翁楊雲源的集印簿,可說是展示了當年盛況:餐廳、電影院、照相館、書店、文具店、印章店、藥局、菓子店、皮鞋店、布店、咖啡店、旅館、市場、廟宇、神社、溫泉旅宿,全都登場了,於是紀念章的舞台不再只有郵戳和鐵道。楊雲源的集印簿中,有多達三百個珍貴的「民間」台博紀念戳章,是

官方紀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中所未見,珍貴的文化財!每個商家的紀念章都製作精緻,極富特色,其線條、文字、空間配置皆令人驚嘆於當時的美學與手工技術,沉迷其中,且八十多年前的蓋印至今仍色澤飽滿。在設計上,可見商家費盡心思凸顯自身特色的圖樣:藥局以單槓倒立的人加上增強體力字樣,呈現其主打項目;接骨院大喇喇地秀出拿著看板的骷髏人,確實讓人一目了然;洋雜貨店以一截著褲襪的長腿勾引目光;其他像是祝台博字樣、台灣島型輪廓、巨大的台博牌樓也被融入構圖之中,有時還能看見以表現南島風情的椰子樹或香蕉葉為襯。這些台灣博覽會紀念章,是如何吸引這名木匠滿懷熱情,跑來跑去,一個章一個章蓋,從北橫跨到南,從東奔

走到西,還有士林、北投、草山,連基隆都去了三次呢!就讓我們隨著陳柔縉生動的文字,窺看那真真確確存在的文化繁景吧!!【這本書好有特色】(1)「紀念章身世考」,啥乜(siánn-mí)!作者居然連遮嘛知影!!這數百個紀念章上的線索少到不能再少,有的僅有日文店號,更別提配上設計怪趣的圖案,著實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作者陳柔縉費時兩年查詢史料,佐以鑽研台灣生活史十餘年的內力,一個一個辨識這些紀念章,不但調查考究出其來源,更生動地述說諸多逸事,讓人猶如穿越時空,與他們共舞。(2)不只是官方自嗨!從紀念章「店家的位置」,發現台灣博覽會舉辦當時,可說是整個民間動員起來!!書中共附有九張區域圖,作者查找密密

麻麻的地圖及土地圖冊,盡可能標示出眾多紀念章店家的所在位置,並由此發現,除了博覽會會場周圍之外,更向外延伸、橫跨整個台北,原來當時是島內所有人共同參與這場盛事!(依照店家的位置,共可分成二十五個區域,如城內的表町、本町、榮町、京町與大和町;城北的北門町;西門的新起町、西門町、壽町、末廣町;大稻埕的太平町、日新町、御成町、永樂町、上奎府町與建成町;其他區域還有大龍峒、士林、北投、草山、基隆……)(3)隨書附贈兩張復刻版古地圖,敬請搭配使用,認識台灣史的趣味加倍哦~★1號古地圖★『台灣博覽會鳥瞰圖』(W45cm×H32cm):完整呈現台灣博覽會展館設施配置,包括第一會場、第二會場、大稻埕分場,以及

草山分館。★2號古地圖★『台灣博覽會紀念台北市街圖』(W67cm×H90cm大型地圖):詳細標示1935年台北市職業明細(商家店號),以及台灣博覽會展館位置。地圖使用方法:瀏覽2號地圖時,讀者可先順著鐵道標記找到「台北驛」(台北車站),再往下找到「總督府」,在它的左方、紅色方框標記便是第一會場展館,可以看到公會堂(今中山堂)附近設有滿州館、產業館、林業館、朝鮮館、糖業館等。而在總督府右方,就是第二會場,那裡設有專賣館、愛知名古屋館、北海道館、子供の国(孩童的國度)、森永館(明治牛奶糖販賣所)、福建館、南方館等場館。(4)Design by wangzhihong全書裝幀由王志弘設計,純粹、極致

,方寸間充滿了美感,與彼時的美學相互輝映,令人愛不釋手!書背採裸背線裝,可完全攤平閱讀,使精采跨頁圖片完整呈現。

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劇運動系譜(1921-1936)

為了解決7-11一番賞門市查詢的問題,作者白春燕 這樣論述:

日治時期台灣在1920、1930年由知識階級參與演出的「新劇」或「文化劇」,受西方文明刺激產生的新文化運動影響而興起,其發展與台灣社會文化特質及歷史處境息息相關。自從台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倡導新文化運動以來,台灣新劇運動開始發展,直到1937年進入皇民化戲劇時期之前為止。這段期間出現許多新劇社團,多數附屬於文化協會旗幟之下,少數是在最初受文化協會影響而成立,或主事者具文化協會會員身分,性質各異,但皆以戲劇改良及社會改革為目的,都屬於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一環,共同建構台灣文化協會的演劇系譜。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已大致確認台灣新劇運動與政治社會運動互為表裡的事實,本論文則進一步從個人與劇團、劇團與

政治社會運動的社會網絡關係出發,辨識劇團的屬性及發展過程,試圖更完整、更細緻地釐清台灣新劇運動的全貌。本論文指出,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起於1921年,結束於1936年。在這個系譜的發軔時期,首先在1922年至1923年有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學生戲劇嘗試,接著在1923年冬天出現具組織性的新劇結社,之後全台各地劇團陸續出現。各劇團的成員大多是具有公學校基礎教育的知識階級,具有地緣性、學緣性的關係,在相同的身分階級或政治社會理念下集結而成。劇團之間因成員的交流或派別的合作,使戲劇養分具有支援、傳遞的連續性質。這個系譜裡的劇團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政治社會運動團體有關的劇團,皆附屬於政治社會運動團

體,受政治力的作用影響。愈左派的劇團,受政治壓制的力道愈強,消失得愈快;左傾程度較弱的劇團,則可以保持較久的戲劇活動。具體而言,新文協派的劇團大部分在1928年官方壓制下停止活動,而民眾黨派的劇團則晚至1931年民眾黨遭解散前後失去舞台。第二類是與政治社會運動團體無關的劇團,其中再依母會附屬團體的有無分為兩類。附屬型劇團以公益募款、社區營造為目的,以戲劇表演為母會團體服務。此類的劇團,不論是附屬型或非附屬型,都不具有政治社會運動色彩,未受到1928年及1931年兩波官方壓制影響,能夠在1930年代持續保有演出能量,直到1936年因戰爭時局變化而自然退場,使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走到終點。此時仍有

一些志在演出的劇團,在1937年轉型為皇民化劇團,戲劇精神與台灣新文化運動背道而馳,已不能納入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之中。從這個系譜可以看出台灣新劇運動是基於政治宣傳而誕生。亦即,台灣新劇運動是一批熱心政治的台灣青年受「新劇」這個新媒體所吸引,將西方現代戲劇的現實批判精神應用於現實中的政治社會運動,以達成思想宣傳的目的所發展出的戲劇運動。台灣文化劇、日本新派劇、中國文明戲的創始期都有這個相同的特點。不過,相較於日本新派劇、中國文明戲經過創始期之後發展出獨自的戲劇形態而進入成熟期,台灣文化劇因殖民政府的取締壓制,戲劇藝術的發展受到干擾中斷,未能發展出完整的戲劇形態,沒有機會進入成熟期。然而,許多不

具有政治色彩的劇團因未受打壓,在1930年代仍保有演出機會,使戲劇養分持續醞釀,甚至到了1940年代皇民化戲劇統制時期,短暫出現了一些出自台灣人之手、具有台灣民族主體意識的寫實主義戲劇。這些戲劇的出現,說明的是1921年以來的台灣新劇運動的道路雖然荊棘滿佈,但已播下足以開花結果的種子。因此,我們從台灣文化協會演劇系譜看出台灣新劇運動的意義是:它以新的載體傳播思想現代性,同時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也就是,1920、1930年的「新劇」或「文化劇」,是台灣新文化運動除了演講、報紙之外另一項宣傳利器,在政治社會運動發展上升期,發揮了文化啟蒙作用;另一方面,它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使得因政

治社會運動而興起的新劇,未隨著政治社會運動的衰退而中斷,在政治社會運動發展下降期的1930年代,仍然保有演出能量,使新劇觀念及舞台經驗得到累積與傳承,並且從台灣人的主體性出發,對於戲劇進行再生產,創造了日治時期台灣人獨有的戲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