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志寫的 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第3版) 和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的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奖官方888-大奖888官方网址也說明:... 及时带走物料因化学反应产生巨大热量,,因化工物料具有腐蚀性,在耐腐蚀冷水机上加装防腐蚀管道,不锈钢管道,耐腐蚀化工泵或不锈钢水泵,换热器均采用316不锈钢或钛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張景鐘所指導 簡明儒的 貨櫃屋建築技術規範之研究 (2021),提出316 不銹鋼 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貨櫃屋、建築技術規範、結構計算、層間變位、模組化、防腐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蘇威年、黃炳照、陳瑞山、吳溪煌所指導 Haylay Ghidey Redda的 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和無負極鋰金屬電池的碳基和聚合物基複合電解質 (2021),提出因為有 垂直排列碳奈米管 (VACNT)、電化學雙層電容器 (EDLC)、二氧化鈦 (TiO2)、凝膠聚合物電解質 (GPE)、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FSSC)、無陽極鋰金屬電池和超離子導體 (NASICON)的重點而找出了 316 不銹鋼 管的解答。

最後網站波纹不锈钢管(CSST) 2022 年至2028 年市场全球洞察則補充:全球波纹不锈钢管(CSST) 市场:按应用. 304 ss. 316 ss. 波纹不锈钢管(CSST) 的世界市场地理基础细分如下:. 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16 不銹鋼 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第3版)

為了解決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作者高志 這樣論述:

本書包括了機械設計較為常用的資料。適用於解決一般機械設計問題參考。   本書主要有:機械設計常用資料、機械製圖、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常用材料、連接件設計、傳動件設計、軸系零件設計、潤滑、密封、起重機零部件、操作件、彈簧、機架、導軌、管路及附件、常用電動機、電腦輔助設計、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等。在編寫過程中,努力精選基本、常用的知識和資料,以及常用的機械設計計算方法和資料,收集了新近的國家標準。編排符合使用者的習慣和學科系統,標題明確,附有必要的例題,便於參考和查閱。   本書可供從事機械設計、製造、使用、維修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從事機械設計人員參考。 前言 第17章減速器

1 17-1減速器的類型和選擇1 17-2漸開線圓柱齒輪減速器8 17-2-1硬齒面圓柱齒輪減速器8 17-2-2軸裝式減速器17 17-2-3同軸式圓柱齒輪減速器19 17-3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43 17-3-1特點43 17-3-2代號和標記43 17-3-3裝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載能力44 17-4蝸杆減速器49 17-4-1圓弧圓柱蝸杆減速器49 17-4-2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杆減速器56 17-4-3直廓環面蝸杆減速器67 17-4-4平麵包絡環面蝸杆減速器85 17-5行星齒輪減速器107 17-5-1NGW型行星齒輪減速器107 17-5-2諧波傳動減速器117 17-5-3擺線

針輪減速器122 17-6機械設備專用減速器132 17-6-1運輸機械用減速器132 17-6-2起重機用三支點QJ型減速器140 17-6-3起重機底座式減速器148 17-6-4起重機用立式減速器151 17-7減速器設計資料156 17-7-1鑄鐵箱體的結構和尺寸156 17-7-2減速器的常用附件159 第18章軸161 18-1概述161 18-1-1軸設計的特點161 18-1-2軸的類型、特點和用途161 18-1-3軸的材料、毛坯及處理161 18-2直軸的結構設計162 18-2-1軸上零件的佈置方案162 18-2-2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162 18-3軸系零件的緊固件

169 18-4直軸設計計算181 18-4-1軸的強度計算181 18-4-2軸的剛度計算187 18-4-3軸的設計計算舉例及設計計算 程式190 18-4-4軸的臨界轉速計算194 18-5軟軸196 18-5-1軟軸的類型、特點和用途196 18-5-2軟軸的結構形式和規格197 18-5-3軟軸接頭和軟管接頭199 18-5-4鋼絲軟軸的選擇與使用199 18-6曲軸200 18-6-1曲軸的結構設計200 18-6-2曲軸的強度計算205 18-6-3曲軸的電腦輔助設計計算209 第19章滾動軸承210 19-1滾動軸承的類型和代號210 19-1-1滾動軸承的類型210 19-

1-2滾動軸承的代號212 19-2滾動軸承的選用219 19-2-1常用滾動軸承的特性219 19-2-2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221 19-2-3滾動軸承的精度選擇222 19-2-4滾動軸承的遊隙選擇222 19-3滾動軸承的計算223 19-3-1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223 19-3-2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223 19-3-3滾動軸承的靜載荷計算233 19-3-4額定熱轉速234 19-4滾動軸承裝置的設計235 19-4-1軸承的配置與支承結構235 19-4-2軸承的軸向固定237 19-4-3軸承的配合239 19-4-4軸承的預緊242 19-4-5軸承的潤滑243 19-4-6軸承

的密封246 19-4-7軸承的安裝與拆卸248 19-5滾動軸承的主要尺寸和性能表249 19-6鋼球315 第20章滑動軸承316 20-1滑動軸承類型、特性與選用316 20-1-1滑動軸承的類型、特性與適用 場合316 20-1-2滑動軸承類型主要選擇因素 比較318 20-1-3各類連續運轉滑動軸承承載 能力與轉速特性曲線319 20-1-4各種機器的滑動軸承設計參數319 20-2滑動軸承材料322 20-2-1對滑動軸承材料提出的要求322 20-2-2滑動軸承材料的性能322 20-3混合潤滑軸承329 20-3-1徑向滑動軸承座329 20-3-2金屬軸套與軸瓦332 20

-3-3混合潤滑軸承選用與驗算350 20-3-4潤滑方式和潤滑劑的選擇351 20-4多孔質軸承(含油軸承)353 20-4-1多孔質軸承材料的性能353 20-4-2軸承形式與尺寸353 20-4-3參數選擇353 20-4-4潤滑358 20-4-5使用安裝359 20-4-6其他多孔質軸承360 20-5自潤滑軸承362 20-5-1軸承材料與性能362 20-5-2設計參數366 20-5-3承載能力368 20-6固體潤滑軸承370 20-6-1覆膜軸承370 20-6-2燒結軸承372 20-6-3浸漬複合軸承374 20-6-4鑲嵌軸承374 20-7關節軸承374 20-7-

1關節軸承的類型、結構與代號374 20-7-2各類關節軸承的規格386 20-7-3關節軸承的公差配合403 20-7-4關節軸承額定動、靜載荷與壽命 計算404 20-8水潤滑熱固性塑膠軸承408 20-8-1應用場合408 20-8-2軸承規格409 20-8-3設計要點411 20-9液體動壓潤滑徑向軸承411 20-9-1幾何關係412 20-9-2軸承主要參數選擇412 20-9-3工作特性參數與許用值413 20-9-4計算框圖426 20-9-5算例427 第21章潤滑劑與潤滑裝置430 21-1潤滑劑430 21-1-1液體潤滑劑430 21-1-2潤滑脂446 21-1-

3固體潤滑劑451 21-1-4氣體潤滑劑451 21-2潤滑方式451 21-2-1手工加油(或脂)潤滑451 21-2-2滴油潤滑451 21-2-3飛濺潤滑452 21-2-4油環或油鏈潤滑452 21-2-5油繩或油墊潤滑452 21-2-6油霧潤滑452 21-2-7集中潤滑456 21-2-8壓力迴圈潤滑456 21-3一般潤滑件457 21-3-1油杯457 21-3-2油標460 21-3-3油槍463 21-3-4潤滑泵464 21-4集中潤滑系統465 21-4-1集中潤滑系統圖形符號465 21-4-2稀油潤滑裝置469 21-4-3潤滑油泵及潤滑油泵裝置474 21-4

-4冷卻器478 21-4-5電動潤滑泵481 第22章密封485 22-1概述485 22-1-1密封機理485 22-1-2密封的分類485 22-1-3密封的選型485 22-2靜密封486 22-2-1墊片密封487 22-2-2膠密封516 22-3彈塑性體接觸動密封522 22-3-1軟填料密封522 22-3-2成形填料530 22-3-3往復運動用密封圈567 22-4非彈性體接觸動密封579 22-4-1硬填料579 22-4-2活塞環581 22-5機械密封583 22-5-1機械密封分類583 22-5-2機械密封設計計算585 22-6流阻型非接觸動密封588 22-

6-1迷宮密封588 22-6-2鐵磁流體密封590 第23章聯軸器、離合器、制動器594 23-1聯軸器594 23-1-1聯軸器的分類、性能與選擇594 23-1-2剛性聯軸器615 23-1-3無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622 23-1-4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673 23-1-5非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709 23-2離合器758 23-2-1概述758 23-2-2離合器選用762 23-2-3機械離合器763 23-2-4電磁離合器768 23-2-5氣動離合器774 23-2-6超越離合器777 23-2-7離心離合器784 23-2-8安全離合器793 23-3制動器794 23-

3-1概述794 23-3-2制動器選用796 23-3-3塊式制動器799 23-3-4電力液壓塊式制動器806 23-3-5電磁塊式制動器809 23-3-6電磁制動器816 23-3-7盤式制動器824 23-3-8渦流制動器851 第24章起重機零部件855 24-1起重機的工作等級和載荷計算855 24-1-1起重機整機的分級855 24-1-2機構的分級856 24-1-3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分級858 24-1-4起重機整機和機構分級舉例859 24-2鋼絲繩864 24-2-1鋼絲繩的選擇和計算864 24-2-2鋼絲繩的術語、標記和分類867 24-2-3重要用途鋼絲繩870

24-2-4電梯用鋼絲繩884 24-2-5一般用途鋼絲繩890 24-2-6粗直徑鋼絲繩917 24-2-7航空用鋼絲繩935 24-2-8飛機操縱用鋼絲繩939 24-2-9密封鋼絲繩941 24-2-10不銹鋼絲繩945 24-2-11壓實股鋼絲繩949 24-2-12輸送帶用鋼絲繩952 24-2-13操縱用鋼絲繩955 24-2-14平衡用扁鋼絲繩960 24-2-15起重機用鋼絲繩核對總和報廢實用 規範963 24-3繩具971 24-3-1鋼絲繩夾971 24-3-2鋼絲繩用套環976 24-3-3鋼絲繩用楔形接頭978 24-3-4鋼絲繩用壓板981 24-4鋼絲繩吊索981

24-4-1插編索扣981 24-4-2對鋼絲繩吊索的要求及核對總和 驗收986 24-4-3鋼絲繩鋁合金壓制接頭996 24-5滑輪998 24-5-1滑輪的主要尺寸998 24-5-2輪轂和軸承尺寸1000 24-5-3滑輪連接螺栓、內軸套(T) 隔環和擋蓋的尺寸1006 24-5-4雙幅板壓制滑輪1009 24-6捲筒1012 24-6-1起重機捲筒直徑和槽形1012 24-6-2起重機捲筒組裝結構示例1014 24-7起重吊鉤1016 24-7-1吊鉤的力學性能、材料、 起重量和應力1016 24-7-2直柄單鉤毛坯件尺寸及公差1018 24-7-3單鉤的尺寸1022 24-7-4直

柄雙鉤毛坯件1025 24-7-5直柄雙鉤的型式和尺寸1027 24-7-6吊鉤橫樑毛坯件1031 24-7-7起重吊鉤橫樑1031 24-7-8起重吊鉤螺母1032 24-7-9起重吊鉤螺母防松板1037 24-7-10起重吊鉤閉鎖裝置1037 24-7-11手動起重機設備用吊鉤1040 24-8起重機車輪1045 24-8-1起重機車輪型式和尺寸1045 24-8-2起重機車輪、導軌材料和 熱處理1046 24-8-3起重機車輪精度1046 24-8-4軌道強度計算1046 24-9起重機用緩衝器1048 24-9-1起重機用液壓緩衝器1048 24-9-2起重機用彈簧緩衝器1049 24

-9-3起重機用橡膠緩衝器1052 第25章操作件1054 25-1操作件分類和標記1054 25-1-1操作件分類1054 25-1-2操作件標記1055 25-2手柄1055 25-2-1曲面手柄1056 25-2-2轉動小手柄1057 25-2-3轉動手柄1058 25-2-4球頭手柄1061 25-2-5曲面轉動手柄1062 25-2-6單柄對重手柄1063 25-2-7雙柄對重手柄1064 25-2-8可折手柄1065 25-3手柄球、手柄套1068 25-3-1手柄球1068 25-3-2手柄套1068 25-3-3橢圓手柄套1069 25-3-4長手柄套1070 25-4手柄座

1071 25-4-1鎖緊手柄座1072 25-4-2定位手柄座1072 25-5手輪1073 25-5-1波紋手輪1075 25-5-2圓輪緣手輪1078 25-5-3小波紋手輪1080 25-5-4小手輪1080 25-5-5波紋圓輪緣手輪1081 25-6把手1082 25-6-1壓花把手1083 25-6-2十字把手1083 25-6-3星形把手1084 25-6-4定位把手1084 25-7嵌套1086 第26章彈簧1087 26-1彈簧的分類1087 26-2彈簧材料1089 26-3圓柱螺旋彈簧1092 26-3-1圓柱螺旋彈簧尺寸系列1092 26-3-2圓柱螺旋壓縮彈簧10

93 26-3-3圓柱螺旋拉伸彈簧1118 26-3-4圓柱螺旋扭轉彈簧1130 26-3-5矩形截面圓柱螺旋壓縮彈簧1132 26-3-6多股圓柱螺旋彈簧1132 26-4平面渦卷彈簧1139 26-4-1平面渦卷彈簧的類型、結構和 特性1139 26-4-2平面渦卷彈簧的材料和許用 應力1140 26-4-3平面渦卷彈簧的技術要求1140 26-4-4平面渦卷彈簧的設計1141 26-5碟形彈簧1145 26-5-1碟形彈簧的類型和結構1145 26-5-2碟形彈簧的尺寸系列1145 26-5-3碟形彈簧的技術要求1148 26-5-4碟形彈簧的典型工作圖1149 26-5-5碟形彈簧的設

計計算1149 第27章機架1157 27-1機架設計概述1157 27-1-1機架的分類及特點1157 27-1-2機架設計準則和一般要求1157

316 不銹鋼 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敲碗已久的環保產品終於來囉
統整了到目前為止用過的環保餐具、用具
也把它們的優缺點跟使用時機都列出來給你們參考
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對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各位
千萬不要為了新造型、新功能就衝動購物喔
任何物品都要物盡其用才是真環保🌍


【杯子】

#大象杯 #Elephant Cuppa
優點:大容量、收納吸管、防漏、輕巧(170g)、大開口好清洗
缺點:蓋子不易清洗、裝酸或柑橘類的易霧化(吸管也是)
用途:買飲料專用、出遠門開車、逛街邊喝都方便
價錢:700元(含杯身、粗細吸管、吸管刷、吸管蓋)
材質:[杯身/吸管/蓋子]TritanTX1001、食品級矽膠
容量:700ml
耐溫:-4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 Tritan原料產地:美國
🔸哪裡買:https://elephantcuppa.com/tw/home1/

#Kinto保溫瓶
優點:防刮、質感好、保溫效果好、雙層蓋口設計
缺點:不適合裝飲料
用途:不愛喝飲料愛喝溫開水的人
價錢:1000元左右
材質:304不銹鋼、聚丙烯、矽膠、外層磨砂塗層
容量:500ml
耐溫:保溫保冷6小時
品牌:日本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KINTO.TW/

#仁舟捲捲矽水瓶
優點:可捲起吊掛、收納攜帶性好、750ml大容量、防漏
缺點:不易上手、易殘留味道、清洗不易
用途:爬山旅遊、包包很亂的人適合(可以掛在包上)
價錢:59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PP、PC
容量:750ml
耐溫:(杯身)-40~200 (蓋子)-2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仁舟矽密咖啡杯(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500ml、可折疊、防燙防漏設計
缺點:易殘留味道、適合裝單一飲品
用途:下樓外帶咖啡、外出開會帶著走
價錢:35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PP(杯蓋)
容量:500ml
耐溫:(杯身)-40~200 (蓋子)-2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吸管】

#不鏽鋼吸管
優點:耐摔、耐用、安全
缺點:很硬、看不到裡面、清洗較費心
*注意原料級別:一般市售常見的是304(食品級不鏽鋼)和316(醫療級不鏽鋼)。挑選時要避免耐腐蝕較差的200、400系列。

#Tritan吸管
優點:輕巧、防摔、透明
缺點:材質容易霧化

#矽膠吸管
優點:柔軟、耐用、適合愛咬吸管的人
缺點:吸附毛屑灰塵,伸進液體裡不太安心,也會吸附味道和染色

【餐盒】

#仁舟矽密盒(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一體成型無膠條、可徹底翻洗、半透明設計、可微波
缺點:邊條非硬質,受擠壓會漏
用途:外帶乾性食物食材、儲存食物
價錢:430-58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
容量:600~1200ml
耐溫:-40~2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餐袋】

#Pockeat食物袋
優點:3000ml超大容量、適合裝麵包、炸物、外帶湯品回家、好清洗
缺點:不防漏、不防燙、無法當做外食食器
用途:大容量裝麵包或炸物、外帶湯水回家
價錢:640-690元
材質:(內袋)TPU可熱塑性橡膠 (外袋)聚脂纖維
容量:2000-3000ml
耐溫:-18~120
品牌:台灣 / 產地:台灣
🔸哪裡買:https://agooday.com/

#Luumi外食袋
優點:防漏最安心、可站立可反折(適合當作外食食器)
缺點:價格較高、收納不是很理想、矽膠沾染毛屑灰塵
用途:外帶食物直接食用、買湯水類宵夜使用
價錢:88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鋁合金(密封夾)
容量:1400ml
耐溫:-40~175
品牌:加拿大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LUUMI.Taiwan/

#仁舟矽密袋(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好收納、可站立可反折(適合當作外食食器)、半透明設計
缺點:矽膠沾染毛屑灰塵
用途:裸買食材、盛裝水果輕食、保存食材
價錢:350-42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Tritan
容量:1000~1500ml
耐溫:-40~2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米愛林食物袋
優點:防燙、好拿、適合裝小點心邊走邊吃
缺點:容量小、晾乾時間久
用途:逛夜市逛市集、烤麵包帶出門手拿著吃
價錢:250元
材質:棉布(無漂白無染色)
品牌:台灣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Medodostudi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yZ4Yr8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貨櫃屋建築技術規範之研究

為了解決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作者簡明儒 這樣論述:

目錄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錄 Ⅳ圖目錄 Ⅶ表目錄 Ⅸ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動機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方法 21.4. 論文章節與內容 3第二章 文獻回顧 52.1. 貨櫃建築概述 52.2. 歷年來國內外有關貨櫃建築的研究與探討 132.2.1. 貨櫃概要 142.2.2. 貨櫃建築在環境永續性及可行性的相關研究 152.2.3. 貨櫃建築在結構性能的相關研究 182.2.4. 貨櫃建築在隔熱保溫性能的相關研究 232.2.5. 貨櫃建築在通風、採

光、隔音吸音與防火性能的相關研究 262.3. 國際間有關貨櫃建築技術規範的發展 302.4. 小結 33第三章 中美兩國貨櫃建築技術規範介紹 343.1. 中國貨櫃建築技術規範介紹 353.1.1. 中國貨櫃建築技術規範之總則、術語、符號 353.1.2. 外圍護結構構造、內部構造和內裝修規定 383.1.3. 建築設計、模塊化設計規定 513.1.4. 結構設計基本規定、結構計算、結構節點設計 533.1.5. 地基基礎 623.1.6. 建築防火、防腐蝕、集裝箱式房屋的製作施工及驗收規定 643.2. 美國貨櫃建築技術規範

介紹 703.3. 小結 71第四章 適用於臺灣的貨櫃建築技術規範建議與相關問題探討 734.1. 適用於臺灣的貨櫃建築技術規範建議 734.1.1. 貨櫃建築技術規範總則、專有名詞定義、符號說明建議 734.1.2. 外殼構造、內部構造與內裝修規範建議 754.1.3. 建築設計、模組化設計規範建議 844.1.4. 結構設計基本規定、結構計算、結構節點設計規範建議 854.1.5. 貨櫃建築基礎規範建議 964.1.6. 建築防火、防腐蝕規範建議 974.1.7. 貨櫃建築製作與施工驗收規範建議 1004.2. 貨櫃建築相關

問題的探討 1044.2.1. 貨櫃在投入運輸貨物以外的最早期運用歷史 1044.2.2. 貨櫃建築的優點與缺點 1064.2.3. 貨櫃能堆疊多高 1084.3. 關於貨櫃建築耐風、隔熱保溫的探討 1094.3.1. 貨櫃建築的耐風 1094.3.2. 貨櫃建築的隔熱保溫 1104.4. 典型的模組化貨櫃建築運用實例 1114.4.1. 中國大陸在集裝箱組合房屋與裝配式建築的推廣發展歷程 1134.4.2.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計與施工 1154.4.3.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計與施工特點解析 1174.5. 小結

132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45.1. 結論 1345.2. 建議 136參考文獻 138附錄 162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為了解決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作者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22章。上篇為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按物理分離法、化學分離法、物化分離法、膜分離法、生物化學轉化法和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等工藝類別分別介紹冶金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單元技術的功能原理、設備與裝置、工藝選擇與設計參數;中篇為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鐵礦山采選、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等生產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途徑與對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下篇為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有色金屬采選及重有色金屬、輕金屬、稀有金屬、黃金冶煉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對策,廢水處理回用與實現“零排放”的技術工

藝與設計要求。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作為從事冶金工業、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第1章緒論 1.1冶金工業生產與排汙特徵/001 1.1.1鋼鐵工業生產與排汙特徵/001 1.1.2有色工業生產與污染特徵/004 1.2冶金廢水特徵與主要污染物/005 1.2.1鋼鐵工業廢水特徵與潛在環境危害/005 1.2.2有色金屬工業廢水特徵與危害/008 1.3鋼鐵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1 1.3.1廢水回用與污染物減排/011 1.3.2技術水準與差距/016 1.4有色金屬工業廢水減

排回用與差距/019 1.4.1有色冶煉用水與廢水水質狀況/019 1.4.2減排水平與差距/022 1.5廢水處理原則與“零排放”途徑與措施/024 1.5.1廢水處理主要原則/024 1.5.2回用與“零排放”的途徑與措施/024 參考文獻/026 上篇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 第2章物理分離法 2.1篩除/029 2.1.1原理與功能/029 2.1.2技術與裝備/029 2.1.3格柵分類與應用/032 2.2沉澱/032 2.2.1原理與功能/032 2.2.2技術與裝備/032 2.2.3沉澱池比較與應用/035 2.3隔油/036 2.3.1原理與功能/036 2.3.2技術與裝

備/036 2.3.3隔油類型與比較/038 2.4澄清/039 2.4.1原理與功能/039 2.4.2技術與裝備/039 2.4.3澄清池選型與設計/041 2.5離心分離/041 2.5.1原理與功能/041 2.5.2技術與裝備/042 2.5.3離心機應用與效果/043 2.6磁分離/044 2.6.1原理與功能/044 2.6.2技術與裝備/044 2.6.3應用與設計/046 第3章化學分離法 3.1中和及pH值控制/049 3.1.1原理與功能/049 3.1.2技術與裝備/050 3.1.3技術參數與應用/051 3.2化學沉澱/053 3.2.1原理與功能/053 3.2

.2技術與裝備/053 3.2.3技術參數與應用/054 3.3化學氧化與還原/057 3.3.1原理與功能/057 3.3.2技術與裝備/058 3.3.3技術參數與應用/061 3.4電解/063 3.4.1原理與功能/063 3.4.2技術與裝備/063 3.5離子交換/065 3.5.1原理與功能/065 3.5.2技術與裝備/065 3.5.3樹脂性能與應用/068 3.6萃取/070 3.6.1原理與功能/070 3.6.2技術與裝備/070 3.7消毒/072 3.7.1原理與功能/072 3.7.2技術與裝備/073 3.7.3技術參數與應用/076 第4章物化分離法 4.1

混凝/079 4.1.1原理與功能/079 4.1.2技術與裝備/079 4.1.3藥劑與應用/083 4.2吸附/085 4.2.1原理與功能/085 4.2.2技術與裝備/085 4.2.3應用與比較/088 4.3過濾/089 4.3.1原理與功能/089 4.3.2技術與裝備/090 4.3.3濾料特徵與設計參數/092 4.4氣浮/094 4.4.1原理與功能/094 4.4.2技術與裝備/094 4.4.3參數選擇與設計/097 第5章膜分離法 5.1電滲析/099 5.1.1原理與功能/099 5.1.2技術與裝備/100 5.1.3技術選擇與產品性能/104 5.2反滲透和納

濾/106 5.2.1原理與功能/106 5.2.2技術與裝備/107 5.2.3膜組件與膜進水指標/111 5.3超濾和微濾/113 5.3.1原理與功能/113 5.3.2技術與裝備/114 5.3.3膜元件比較與運行參數/116 第6章生物化學轉化法 6.1傳統活性污泥法/119 6.1.1工藝與組成/119 6.1.2主要運行工藝/121 6.1.3運行過程與控制因素/124 6.2活性污泥法的改良與發展/126 6.2.1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126 6.2.2AB法/128 6.2.3膜生物反應器(MBR)法/129 6.3生物膜法/132 6.3.1基本原理與特點/132

6.3.2處理工藝與裝備/133 6.3.3技術參數與設計依據/136 6.4生物脫氮法/138 6.4.1傳統生物脫氮工藝/138 6.4.2生物脫氮工藝/139 6.4.3同步硝化-反硝化(SNO)工藝/142 6.4.4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143 6.5生物強化技術/144 6.5.1原理與作用/144 6.5.2主要技術工藝與特點/144 6.5.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145 第7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 7.1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原則與方法/147 7.1.1處理、處置的原則/147 7.1.2處理、處置的方法與組合/148 7.2污泥濃縮/150 7.2.1重力濃縮/150 7.2

.2氣浮濃縮/152 7.2.3離心濃縮/153 7.2.4濃縮方法比較與能耗/154 7.3污泥穩定與消化/155 7.3.1穩定與消化技術途徑/155 7.3.2技術特徵與設計參數/158 7.4污泥脫水/159 7.4.1機械脫水/159 7.4.2自然脫水/160 7.4.3脫水機比較與污泥利用概況/160 參考文獻/162 中篇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 第8章鋼鐵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 8.1鋼鐵生產排汙特徵與物料和能源的平衡/165 8.1.1煉鐵系統/165 8.1.2煉鋼與鑄造系統/168 8.1.3軋鋼系統/170 8.2用水系統與節水減排/172 8

.2.1用水系統組成與功效/172 8.2.2淨迴圈用水系統/174 8.2.3濁迴圈用水系統/176 8.2.4淨、濁迴圈用水系統的水質要求/179 8.3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潛力分析/181 8.3.1節水減排基本原則與對策/181 8.3.2節水減排技術措施/182 8.3.3生產耗水狀況與節水潛力分析/184 8.4節水減排目標與“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87 8.4.1節水減排目標與實踐/187 8.4.2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新理念/189 8.4.3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92 8.5節水減排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194 8.5.1總體設計技術規定與要求/194

8.5.2基本規定與設計要求/200 8.5.3軟化水、除鹽水處理系統/201 8.5.4迴圈水處理系統/202 8.5.5廢水處理回用系統/203 8.5.6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04 8.6廢水特徵與處理技術工藝的選擇/206 8.6.1廢水來源與水質控制/206 8.6.2廢水污染特徵與各單元主要污染物/208 8.6.3廢水處理與工藝流程的選擇/209 第9章鐵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9.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13 9.1.1用水特徵與要求/213 9.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15 9.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17 9.2.1技術途徑與措施/217

9.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18 9.2.3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19 9.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220 9.3採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21 9.3.1礦山廢水危害與處理途徑/221 9.3.2中和沉澱法/221 9.3.3硫化物沉澱法/232 9.3.4金屬置換法與沉澱浮選法/233 9.3.5生化處理法/235 9.3.6其他處理方法/238 9.4選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0 9.4.1中和沉澱法和混凝沉澱法/240 9.4.2氧化還原處理法/243 9.4.3自然沉澱法與人工濕地法/244 9.5尾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5 9.5.1紅尾礦的特徵與物化組成/24

5 9.5.2尾礦廢水的混凝沉澱處理/245 9.5.3工程應用/246 第10章焦化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0.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47 10.1.1用水特徵與要求/247 10.1.2廢水來源與組成/249 10.1.3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52 10.1.4焦化廢水有機物組成與類別/258 10.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62 10.2.1技術途徑與控制措施/262 10.2.2廢水“零排放”消納途徑與要求/265 10.2.3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67 10.3廢水生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工藝選擇和設計要求/269 10.3.1廢水生化處理技術概況與進程

/269 10.3.2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274 10.3.3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282 10.3.4生化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85 10.3.5預處理、後處理和深度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90 10.3.6生化處理設計有關規定與要求/294 10.4生物脫氮處理技術/298 10.4.1A/O法脫氮工藝/298 10.4.2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5 10.4.3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7 10.4.4厭氧氨氧化脫氮工藝/309 10.4.5鐵炭微電解脫氮工藝/312 10.5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技術/314 10.5.1MBR技術原理與特徵/314 10.5.2MBR穩定運行

與膜污染控制/316 10.5.3MBR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19 10.5.4技術應用與實踐/322 10.6生物強化技術/328 10.6.1作用機制與類型/328 10.6.2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31 10.6.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效果與作用分析/333 10.7新型物化法處理技術/346 10.7.1濕式氧化法/347 10.7.2超臨界水氧化法/352 10.7.3光化學氧化法/355 10.7.4微波與超聲波技術/358 10.7.5水煤漿處理技術/362 10.7.6燒結配料燃燒處理技術/366 10.7.7MAP法處理技術/368 10.8以廢治廢處理技術/369 10.8.1

焦爐煙氣處理技術/369 10.8.2粉煤灰深度處理技術/371 10.9焦化廢水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條件與工藝集成/374 10.9.1技術現狀與控制要求/374 10.9.2酚、氰、氨等物質的脫除與回收/376 10.9.3水質調節與影響因素的控制/379 10.9.4技術組合與工藝集成/380 第11章燒結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1.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389 11.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389 11.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392 11.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393 11.2.1技術途徑與措施/393 11.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396 11.

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397 11.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397 11.3燒結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398 11.3.1廢水處理目的與要求/398 11.3.2集中濃縮-噴漿法/399 11.3.3集中濃縮-過濾法/402 11.3.4綜合處理法/405 11.3.5濃縮池-濃泥鬥法/407 11.3.6磁化-沉澱法/409 第12章煉鐵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2.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411 12.1.1高爐用水系統與經效比較/412 12.1.2煉鐵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415 12.1.3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417 12.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

/423 12.2.1技術途徑與措施/424 12.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26 12.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28 12.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28 12.3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30 12.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比較/430 12.3.2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440 12.3.3技術應用與實踐/448 12.3.4含氰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57 12.4高爐沖渣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60 12.4.1沖渣用水要求與廢水組成/460 12.4.2高爐渣水淬處理工藝/460 12.4.3高爐渣水淬廢水處理與回用/464 12.4.4技術應用與實踐

/465 12.5高爐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470 12.5.1高爐含鋅污泥處理/470 12.5.2含鋅高爐瓦斯泥(灰)中鋅的回收/473 12.5.3高爐污泥(瓦斯泥)回用於燒結原料/475 12.6煉鐵廠其他廢水/475 12.6.1鑄鐵機用水迴圈回用系統/475 12.6.2高爐爐缸直接灑水迴圈冷卻系統廢水處理與回用/476 12.6.3煉鐵廠串級用水技術/476 第13章煉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3.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479 13.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479 13.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486 13.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490 13.2.1

技術途徑與措施/490 13.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92 13.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93 13.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94 13.3轉爐煙氣除塵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96 13.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發展/496 13.3.2廢水沉降特徵與處理目標/500 13.3.3處理技術與工藝/504 13.3.4技術應用與實踐/506 13.4連鑄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16 13.4.1連鑄廢水處理典型工藝與技術/516 13.4.2物理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17 13.4.3化學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20 13.4.4技術應用與實踐/522 13

.5鋼渣冷卻與廢水回用技術/528 13.5.1鋼渣水冷卻工藝與技術/528 13.5.2技術應用與實踐/531 13.6轉爐塵泥的泥水分離與利用技術/533 13.6.1泥水分離技術與設備/533 13.6.2污泥脫水設備/536 13.6.3轉爐塵泥回收利用技術/537 13.6.4技術應用與實踐/540 13.7其他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41 13.7.1鋼水真空脫氣裝置濁迴圈水處理技術/541 13.7.2連鑄火焰清理濁迴圈水處理技術/543 第14章軋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4.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545 14.1.1熱軋廠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545 14.1.2冷軋廠用水

特徵與用水要求/548 14.1.3熱軋廠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550 14.1.4冷軋廠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553 14.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554 14.2.1技術途徑與措施/554 14.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556 14.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557 14.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558 14.3熱軋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60 14.3.1處理目標與方案選擇/560 14.3.2處理技術與工藝流程/562 14.3.3廢水處理主要構築物/565 14.3.4含細顆粒鐵皮的污泥與廢水的分離回用/569 14.3.5含油廢水廢渣處理/571

14.4熱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573 14.4.1化學沉澱法/573 14.4.2物化法/574 14.4.3稀土磁片技術/580 14.5冷軋廠含油乳化液處理與回用技術/582 14.5.1含油乳化液特徵與分類/582 14.5.2處理與回用的技術選擇/584 14.5.3化學法分離技術/587 14.5.4膜法分離技術/592 14.5.5膜分離法與化學法的技術比較/598 14.5.6生化法和其他方法綜合處理技術/600 14.6冷軋廠含鉻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02 14.6.1化學還原法/602 14.6.2膜分離法/604 14.6.3生化法/608 14.6.4生化法與傳統化

學還原法的比較/611 14.7冷軋廠酸洗廢液(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12 14.7.1鹽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612 14.7.2硫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技術/616 14.7.3不銹鋼酸洗廢液——硝酸、氫氟酸的再生回用技術/623 14.7.4技術應用與實踐/628 14.7.5冷軋低濃度酸堿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31 14.8冷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635 14.8.11550mm冷軋帶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635 14.8.2魯特納法鹽酸廢液處理回用技術與應用/642 14.8.3超濾法處理與回收冷軋含油、乳化液廢水/644 第15章鐵合金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5.1用水特

徵與廢水水質水量/651 15.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651 15.1.2鐵合金用水規定與用水水質要求/657 15.1.3用水系統與工藝流程/659 15.1.4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661 15.2錳鐵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64 15.2.1鹼性氯化法/665 15.2.2渣濾法-塔式生物濾池法/668 15.2.3汽提、冷凝分離、堿吸收生產氰化鈉/669 15.3沉澱V2O5廢液分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1 15.3.1鋼屑-石灰法/671 15.3.2還原中和法/672 15.4金屬鉻生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3 15.4.1硫酸亞鐵還原法/674 15.4.2鐵氧體法

/675 15.4.3技術應用與實踐/677 15.5其他廢水處理技術/677 第16章鋼鐵工業綜合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6.1鋼鐵工業廢水回用與“零排放”面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679 16.1.1綜合廢水來源與要求/680 16.1.2綜合廢水處理方案選擇與技術集成/682 16.2綜合廢水處理回用工藝組成與技術規定/690 16.2.1主要工藝組成/690 16.2.2處理工藝技術規定/692 16.3廢水回用指標的確定與要求/693 16.3.1指標體系的確定與依據/693 16.3.2水質指標體系的內容與規定/693 16.4廢水回用方式與水質測定/695 16.4.1回用方式與要求

/695 16.4.2水質測定方法與依據/696 16.5技術應用與實踐/697 16.5.1實例工程(1)/697 16.5.2實例工程(2)/700 16.5.3實例工程(3)/700 參考文獻/701 下篇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 第17章有色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 17.1有色金屬工業排汙節點與特徵/709 17.1.1重有色金屬/710 17.1.2輕有色金屬/714 17.1.3稀有金屬/718 17.1.4貴金屬/720 17.2有色金屬冶煉廢水水質與特徵/721 17.2.1廢水來源與特徵/721 17.2.2廢水水質與特徵/722 17.3節水減排技術

規定與設計要求/724 17.3.1總體佈置與環境保護/724 17.3.2節水減排一般規定與設計要求/725 17.3.3礦山采選場(廠)/726 17.3.4重有色金屬冶煉廠/727 17.3.5輕有色金屬冶煉廠/728 17.3.6稀有金屬冶煉廠/729 17.3.7有色金屬加工廠/730 17.4節水減排技術途徑與措施/731 17.4.1強化清潔生產規劃與設計,強化源頭治理/731 17.4.2技術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2 17.4.3管理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3 17.5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及發展/733 17.5.1革新傳統石灰中和法/734 17.5.2組合工

藝與技術/735 17.5.3膜分離技術開發與應用/738 17.5.4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740 第18章有色金屬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8.1有色礦山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743 18.1.1採礦場/743 18.1.2選礦廠/745 18.2礦山廢水污染控制與減排措施/747 18.2.1酸性廢水形成與源頭控制/747 18.2.2節水減排技術與措施/749 18.3採礦場廢水處理回用技術/750 18.3.1中和沉澱法/750 18.3.2硫化物沉澱法/753 18.3.3鐵氧體法/754 18.3.4氧化法和還原法/757 18.3.5萃取電積法/759 18.3.6生化法/760

18.3.7膜分離法/761 18.4採礦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64 18.4.1中和沉澱法/764 18.4.2聯合處理法/766 18.4.3生化法/767 18.5選礦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68 18.5.1自然沉澱法/769 18.5.2中和沉澱法與混凝沉澱法/770 18.5.3離子交換法/771 18.5.4浮上法/774 18.5.5人工濕地法/776 18.6選礦廠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76 18.6.1中和沉澱+硫化法/776 18.6.2選礦廢水“零排放”技術/777 18.6.3人工濕地法/780 第19章重有色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9.1重有色金

屬廢水來源與特徵/783 19.1.1銅冶煉廢水/783 19.1.2鉛冶煉廢水/784 19.1.3鋅冶煉廢水/785 19.2用水與廢水特徵和水質水量/786 19.2.1冶煉工藝用水狀況/786 19.2.2廢水特徵與水質/786 19.3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87 19.3.1廢水處理原則與要求/787 19.3.2中和沉澱法/788 19.3.3硫化物沉澱法/789 19.3.4藥劑還原法/790 19.3.5電解法/791 19.3.6離子交換法/792 19.3.7鐵氧體法/793 19.3.8生化法/794 19.4含汞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95 19.4.1硫化物沉澱法/79

5 19.4.2化學凝聚法/795 19.4.3金屬還原法/796 19.4.4硼氫化鈉還原法/796 19.4.5活性炭吸附過濾法/797 19.4.6離子交換法/797 19.5技術應用與實踐/797 19.5.1膜法處理“零排放”技術/797 19.5.2中和沉澱法/799 19.5.3聯合處理法/803 19.5.4硫化物沉澱法/806 19.5.5清濁分流回收利用法/809 第20章輕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0.1廢水來源與特徵/813 20.1.1鋁冶煉廢水/813 20.1.2鎂冶煉廢水/814 20.1.3鈦冶煉廢水/815 20.1.4氟化鹽生產廢水/815 20.

2冶煉廢水水質水量/816 20.2.1鋁冶煉/816 20.2.2鎂冶煉/818 20.3廢水治理與回用技術/819 20.3.1鋁冶煉廢水/819 20.3.2鎂冶煉廢水/820 20.3.3氟化鹽生產廢水與含氟廢水/820 20.4技術應用與實踐/822 20.4.1氧化鋁廢水“零排放”實例/822 20.4.2中和沉澱法/825 20.4.3聯合處理法/827 第21章稀有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1.1廢水來源與特徵/829 21.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30 21.2.1放射性廢水/831 21.2.2含砷廢水/833 21.2.3含鈹廢水/836 21.3技術應用與實踐/

838 21.3.1放射性廢水處理/838 21.3.2稀土金屬廢水處理/839 21.3.3半導體化合物廢水處理/840 第22章黃金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2.1廢水來源與特徵/845 22.1.1鋅粉置換法生產廢水/846 22.1.2炭漿法生產廢水/846 22.1.3離子交換法生產廢水/846 22.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47 22.2.1含金廢水/848 22.2.2含氰廢水/849 22.3技術應用與實踐/855 22.3.1酸化-中和法/855 22.3.2聯合法/856 22.3.3SO2-空氣氧化法/85 參考文獻/861 節約水資源,減少工業廢

水排放量,實現節能減排、廢水回用與“零排放”,既是環保整體戰略目標,更是冶金工業在其持續發展過程中在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方面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任務。 總結國內外近些年來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的成效與技術進步,可以歸納為:其一,要從生產源頭著手,直到每個生產環節,推行用水少量化,廢水外排無害化和資源化;其二,以配套和建立企業用水系統平衡為核心,以水量平衡、溫度平衡、懸浮物平衡和水質穩定與溶解鹽平衡為基礎,最大限度實現將廢水分配和消納於各級生產工藝的最大化節水目標;其三,以企業用水和廢水排放少量化為核心,以規範企業用水定額、廢水處理回用的水質指標為內容,實現企業廢水最大限度迴圈利用的目標;其四,以推行綜

合處理、強化組合處理、發展膜處理和擴展生化處理等技術為支撐,以經濟有效處理新工藝、配套的新設備為手段,最終實現企業廢水安全回用與“零排放”的目標。 鑒於上述宗旨,特組織編寫《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希望能對冶金工業節水減排、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發展迴圈經濟,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冶金企業有所幫助。 本書由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孫健、石宇副主編。在斟酌引用《冶金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回用技術指南》(2013年版)和《冶金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回用》(2015年版)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對一些國內外廢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特別是在引進國外新技術,經消化、吸收、創新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重點流域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產業化”(2013ZX07209001)的資金支持,並且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也得到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楊景玲等領導、專家、學者的關心與幫助。楊禹成、王帆、張新昕、王波、楊濤、王燕燕、陳豔等為本書編寫收集和提供了相關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書中引用中國金屬學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冶金環境保護資訊網的相關刊物、論文集等資料,引用參考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論文、專著、專利、標準等資料。在此對這些文獻的作者及其所在的單位致以衷心感謝。 限於編者水準及編寫時間,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18年5月於北京

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和無負極鋰金屬電池的碳基和聚合物基複合電解質

為了解決316 不銹鋼 管的問題,作者Haylay Ghidey Redda 這樣論述:

尋找具有高容量、循環壽命、效率和能量密度等特性的新型材料,是超級電容器和鋰金屬電池等綠色儲能裝置的首要任務。然而,安全挑戰、比容量和自體放電低、循環壽命差等因素限制了其應用。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我們設計的系統結合垂直排列的碳奈米管 (Vertical-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VACNT)、塗佈在於VACNT 的氧化鈦、活性材料的活性炭、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隔膜以及用於綠色儲能裝置的電解質。透過此研究,因其易於擴大規模、低成本、提升安全性的特性,將允許新的超級電容器和電池設計,進入電動汽車、電子產品、通信設備等眾多潛在市場。於首項研究中,作為雙電層電容器 (Electr

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EDLC) 的電極,碳奈米管 (VACNTs) 透過熱化學氣相沉積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技術,在 750 ℃ 下成功地垂直排列生長於不銹鋼板 (SUS) 基板上。此過程使用Al (20 nm) 為緩衝層、Fe (5 nm) 為催化劑層,以利VACNTs/SUS生長。為提高 EDLC 容量,我們在氬氣、氣氛中以 TiO2 為靶材,使用射頻磁控濺射技術 (Radio-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RFMS) 將 TiO2 奈米顆粒的金紅石相沉積到 V

ACNT 上,過程無需加熱基板。接續進行表徵研究,透過掃描電子顯微鏡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能量色散光譜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拉曼光譜 (Raman Spectroscopy) 和 X 光繞射儀 (X-Ray Diffraction, XRD) 對所製備的 VACNTs/SUS 和 TiO2/VACNTs/SUS 進行研究。根據實驗結果,奈米碳管呈現隨機取向並且大致垂直於SUS襯底的表面。由拉

曼光譜結果顯示VACNTs表面上的 TiO2 晶體結構為金紅石狀 (rutile) 。於室溫下使用三電極配置系統在 0.1 M KOH 水性電解質溶液中通過循環伏安法 (Cyclic Voltammetry, CV) 和恆電流充放電,評估具有 VACNT 和 TiO2/VACANT 複合電極的 EDLC 的電化學性能。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測量證實,在 0.01 V/s 的掃描速率下,與純 VANCTs/SUS (606) 相比,TiO2/VACNTs/SUS 表現出更高的比電容 (1289 F/g) 。用金紅石狀 TiO2 包覆 VACNT 使其更穩定,並有利於 VACNT 複合材料的side w

ells。VACNT/SUS上呈金紅石狀的TiO2 RFMS沉積擁有巨大表面積,很適合應用於 EDLC。在次項研究,我們聚焦在開發用於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Flexible 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 FSSC) 的新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透過製備活性炭 (Activated Carbon, AC) 電極的柔性 GP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薄膜,由此提升 FSSC 的電化學穩定性。GPE薄膜含有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imide, poly (vin

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EMIM TFSI) with Li1.5Al0.33Sc0.17Ge1.5(PO4)3 (LASGP)作為FSSC的陶瓷填料應用。並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X 光繞射、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熱重力分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和電化學測試,針對製備的 GPE 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觀結構、熱穩定性和電化學性能進行表徵研究。由SEM 證實,隨著將 IL (Ionic Liquid) 添加到主體聚合

物溶液中,成功生成具光滑和均勻孔隙表面的均勻相。XRD圖譜表明PVDF-HFP共混物具有半結晶結構,其無定形性質隨著EMIM TFSI和LASGP陶瓷填料的增加而提升。因此GPE 薄膜因其高離子電導率 (7.8 X 10-2 S/cm)、高達 346 ℃ 的優異熱穩定性和高達 8.5 V 的電化學穩定性而被用作電解質和隔膜 ( -3.7 V 至 4.7 V) 在室溫下。令人感到興趣的是,採用 LASGP 陶瓷填料的 FSSC 電池具有較高的比電容(131.19 F/g),其對應的比能量密度在 1 mA 時達到 (30.78 W h/ kg) 。這些結果表明,帶有交流電極的 GPE 薄膜可以成為

先進奈米技術系統和 FSSC 應用的候選材料。最終,是應用所製備的新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用於無陽極鋰金屬電池 (Anod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y, AFLMB)。此種新方法使用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獲得 AFLMB 所需電化學性能,該電解質夾在陽極和陰極表面上,是使用刮刀技術製造14 ~ 20 µm 超薄薄膜。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由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 作為離子液體 (IL),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 (PVDF-HFP)作為主體聚合物組成,在無 Li1.5Al0.33Sc0.17Ge1.5(PO4)3 (LASGP) 作為陶瓷填料的情況下,採用離子-液體-聚合物凝膠法 (ionic-liquid-polymer gelation) 製備。在 25℃ 和 50℃ 的 Li+/Li 相比,具有 LASGP 陶瓷填料的 GPE 可提供高達5.22×〖10〗^(-3) S cm-1的離子電導率,電化學穩定性高達 5.31 V。改良的 AFLMB於 0.2 mA/cm2 和50℃ 進行 65 次循環後,仍擁有優異的 98.28 % 平均庫侖效率和 42.82 % 的可逆容量保持率。因此,使用這種

陶瓷填料與基於離子液體的聚合物電解質相結合,可以進一步證明凝膠狀電解質在無陽極金屬鋰電池中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