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正修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林坤霖所指導 彭燕君的 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市中等學校教師為例 (2015),提出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等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鄭芬蘭所指導 陳美如的 兒童對老人行為意向模式之驗證暨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之實驗效果 (2005),提出因為有 行為態度與信念結構、行為主觀規範與信念結構、知覺行為控制與信念結構、行為意向、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生命意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市中等學校教師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的問題,作者彭燕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相關的情形,並進行研究與探討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是否會對工作滿意度產生影響及差異性的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以高雄市私立中等教師為母群體,透過6所學校共發放問卷200 份,回收170 份,有效問卷共170 份,回收率85 %,資料分析使用SPSS 18.0 for Windows進行敘述性分析、T檢定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等,獲得結論歸納如下:1.中等教師對於在準備評鑑的資料上花費很多時間在尚可接受的範圍內,而面對學校的要求,感到很有壓力,不會為了與同事在工作方面的配合度不夠,而感到煩心,至於在行政單位方

面是否充分了解教師工作上的實際需求仍有一些意見存在。2.年齡在30歲(含)以下的中等教師對於工作滿意度中的工作本身及升遷待遇上較為滿意,認為只要認真努力於工作本身定能提升升遷待遇,而年齡在31~51歲(含)以上的中等教師對工作壓力中的工作負荷上較為不滿意,認為工作負荷量之合理性,仍覺得有待改善。3.不同服務年資的中等教師,對工作壓力的負擔及對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上均有不同的想法感受需求。4.工作壓力的工作負荷及整體工作壓力愈高,中等教師對工作滿意度愈低,而工作本身及升遷待遇方面愈高,中等教師對工作滿意度則愈高。5.組織承諾的組織認同、留職傾向與整體組織承諾愈高,中等教師的整體工作滿意度愈高。6

.工作壓力中的人際關係、行政支持、組織承諾中的組織認同、留職傾向與整體組織承諾愈高,中等教師的整體工作滿意度愈高。

兒童對老人行為意向模式之驗證暨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之實驗效果

為了解決高雄市路竹區國昌路540號的問題,作者陳美如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有:(1)分析不同性別兒童對老人的行為態度與信念結構等變項之差異情形。(2)建構兒童對老人行為意向模式一、二,以實徵資料驗證其適配度。(3)探討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之實驗效果與對老人生命意義的影響。為完成目的一、二,研究一採問卷調查法,以296位屏東縣國小二年級學生為觀察樣本。研究工具包括:兒童對老人行為態度與信念結構量表、行為主觀規範與信念結構量表、知覺行為控制與信念結構量表、行為意向量表。所獲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與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結果發現:(1)兒童對老人行為態度、行為態度信念結構、行為態度與信念結構、行為規範信念結構、行為主觀規範與信念結構、行為意向,因其性別不同而有不同,

且女童比男童來得正向。而在行為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控制信念結構、知覺行為控制與信念結構,則未因性別而不同。(2)兒童對老人行為意向模式的整體適配度和內在品質一不錯,適合用來解釋國小二年級兒童的觀察資料,但模式二則可能較不適宜。模式驗證結果顯示,兒童對老人的行為意向符合理性行為理論的主張,但並未完全證實不符計畫行為理論之內涵,即兒童對老人的行為意向乃由意志控制,但並未能完全證實可忽略影響兒童對與老人相處之行為意向的非理性因素,此部分有待探究。 為完成目的三,研究二採準實驗設計,以屏東縣國小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接受12次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活動,控制組則無。實驗教學前、後,兩組皆

以四份量表進行前、後與延宕後測。另採訪談法,以參與活動之6位老人為對象,了解其在活動前、後的生命意義。研究工具包括:老人生命意義訪談大綱、教學手冊及研究一的四份量表等。所獲資料採2(組別)× 3(測量階段)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與質性研究法作分析。結果發現:(1)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在兒童對老人行為態度與信念結構、行為主觀規範與信念結構、知覺行為控制與信念結構、行為意向,皆未有促進或延宕效果。(2)老人在參與代間方案融入鄉土教學前、後,其生命意義均為正向,不過,活動後,老人描述更多豐富的正向生命意義,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期待。 綜合而言,研究一所建構的兒童對老人行為意向模式一可獲得支持,模式二

則否,顯示兒童對老人的行為態度信念結構、行為規範信念結構愈正向,則其行為態度、行為主觀規範會愈正向,而更有意願與老人相處。而從研究二的實驗教學也發現前兩者未明顯提昇,相對地,亦無法有效提高行為意向,故模式一可部分支持實驗教學的意涵。最後,依據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