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齋藤勝裕寫的 3小時讀通太陽能電池 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 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世茂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施東河所指導 黃景威的 配電系統保護協調程式之研發與以AHP探討工程顧問公司導入保護協調程式之成功關鍵因素 (2021),提出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配電系統、保護協調、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健行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碩士班 洪榮木、葉雲奇所指導 簡晟越的 以Python語言實現群組分類器之研究及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群組分類器、心電圖、血壓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小時讀通太陽能電池

為了解決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作者齋藤勝裕 這樣論述:

  太陽能電池如何製造?太陽能如何轉換為電能?  家庭如何安裝太陽能電池系統?節餘電力如何賣給電力公司?  未來發展會是化合物太陽能電池,還是有機太陽能電池?  日本.德國.美國的太陽能電池發電規模,是否可取代核能?   太陽能電池,會是乾淨無污染發電的答案嗎?   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光能量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由於能量來自太陽,不需要任何燃料,也不會排放廢棄物。從環保觀點來看,沒有比這更理想的裝置設備!   本書依序說明太陽能電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一般人最關心的,在家庭安裝上,如何取得政府資源補助,可以供給多少發電,如何賣電給電力公司,安裝太陽能電池之前所需具備的所有設備及維修知識,有

趣的半導體發電原理,都盡在本書中。   由國立台科大教授楊錦懷博士審訂,增補台灣太陽能電池裝設與發展現況。 作者簡介 齋藤勝裕   1945年5月3日出生。1974年修畢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現任名古屋工業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教授。理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光化學、超分子化學。   主要著作為有【絕對能懂】系列16 冊、【終極版!簡單的化學】系列3冊(講談社)、【瞭解化學】系列7冊、【瞭解有機化學】系列2冊(東京化學同人)、【專為理工科系學生寫的化學】系列3 冊、【圖解雜學】系列4冊(Natsumesha)、【Step up大學化學】系列2冊(裳華房)、《不需要

數學的分子軌道論》(化學同人)、《環境—重點在這裡》(三共出版)、《認識分子的功能10話》(岩波書店)、《用美麗木紋畫出彩色版畫》(日貿出版)等。世茂近期出版有《3小時讀通稀有金屬》《3小時讀通有機化學》。 審訂者簡介 楊錦懷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暨研究所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博士,太陽能與節能建築團隊主持人,專長為建物一體太陽能光電、太陽能節能玻璃、奈米光觸媒、綠建材技術。自2008年起研發「太陽能節能玻璃」,並實際運用在台北花博美國館、台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等,Discovery頻道在2011年《科技新亞洲》節目中專題報導。 譯者簡介 李漢庭   1979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

大學電機系,自學日文小成。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生活小常識、醫學科技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目前嚐試將作品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譯有《3小時讀通奈米科技》、《圖解有趣的設計心理學》(世茂出版)、《3年300人超速人脈養成術》(智富出版)、《有機神話的謊言》(世潮出版)等。

配電系統保護協調程式之研發與以AHP探討工程顧問公司導入保護協調程式之成功關鍵因素

為了解決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作者黃景威 這樣論述: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與普及,保護協調規劃人員在執行保護設備設定與檢討其協調性的過程,由傳統人工計算分析繪製的方式,逐漸被電腦輔助工程給取代,但在實務應用上,電腦輔助工程還是讓保護協調規劃人員感覺諸多使用上的不便。 本論文研究目的係以實務應用面研發圖形使用者介面之配電系統保護協調程式,利用電腦即時繪圖方式來呈現保護設備的時間-電流特性曲線,以加速保護協調規劃人員設計與檢討,最後再探討工程顧問公司導入保護協調程式之成功關鍵因素的評估準則,透過層級分析法,探討工程顧問公司導入保護協調程式之成功關鍵因素及程式研發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系統品質」、「淨收益」、回饋的「正確性」及資訊人

員的「保證性」容易影響成功導入的關鍵,經過驗證程式之研發是成功的。希望透過此研究能提供給後續研發之參考以及依據。

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

為了解決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作者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這樣論述:

極地大發現--企鵝體內竟含高量戴奧辛海洋生物有機萃取物可抗癌   臺灣海洋科學家深入南極150天,  帶你看見不為人知的冰封世界!   ★魚類大都頭大身小,血液呈現白色!  ★笠螺大如鮑魚,直徑長達8公分!  ★身體透明、如天使降臨的「冰之精靈」,竟是肉食生物!  ★海綿、海膽、陽燧足的有機萃取物可抗癌、抗發炎!  ★企鵝體內含戴奧辛等有機汙染物是雞肉的20倍,豬肉的545倍!   南極是各先進國家正積極研究的新天地,臺灣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參與其中。2009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東華大學、中山大學與大陸南極考察隊攜手合作,臺灣研究人員得以藉由中國大陸研究船、研究站前往南極收集

第一手資料,完成不可能的「零下任務」,帶回包括土壤和各類生物高達數百個樣本,可望拓展臺灣在海洋天然化學方面的視野,進一步豐富在藥物研發上的基礎。這次任務不僅可望突破臺灣科學研究的局限,也為下一世代的科學人開出一條新路。   本書除嚴謹的科學紀實,也生動描繪了極地生活種種,讀者雖無法身歷其境,卻可隨著文字一起破冰,感受全新的天地。 作者簡介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境內西北角龜山山麓臨海地區,全區約60餘公頃,主要有3座展覽館,波浪般的建築物屋頂配合山海景緻凸顯了水的精神。   .臺灣水域館:藉著小水滴的旅行,訴說臺灣河川到海洋生態的多樣性。   .珊瑚王國館:有全世界最大的活珊

瑚展示,透過81公尺長的海底隧道,體驗南中國海熱帶珊瑚世界,並可觀賞白鯨敏捷的身影。   .世界水域館:臺灣首座撼動人體感官的數位水族館,以虛擬實境模擬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等生態環境。   此外,更負有推動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科技產業、海洋教育等重要任務。另與東華大學合作成立「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及「海洋生物科技」兩研究所。 本書主要參與寫作人員如下:   .方力行(前海生館館長、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教授)   .郭富雯(海生館生物馴養組研究助理)   .林家興(海生館企劃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宋秉鈞(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海生館企劃

研究組研究員)   .王琳麒(正修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教授)   .林嘉瑋(海生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何宣慶(海生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張祐嘉(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研究生)   .王自磐(大陸地區國家海洋局資深研究員、浙江萬里學院教授、海生館極地科學諮詢委員)

以Python語言實現群組分類器之研究及應用

為了解決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的問題,作者簡晟越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提出「以Python語言實現群組分類器之研究及應用」。使用Python語言之主要原因,是Python語言具有如下的優點:功能強、效率高、及較容易實現所要的演算法。本篇論文之主要目的,是將「群組分類器」應用於如下的四種辨識,分別是:「問卷調查結果的辨識」、「心電圖信號之節律類別的辨識」、「血壓信號之類別的辨識」、及「心電圖信號及血壓信號之所屬類別的辨識」。使用群組分類器,有如下的特點,分別是:(a)易懂與易除錯:分類的過程是以簡單的樹狀結構描述,其好處就是讓使用者能夠容易的確認計算的過程是否正確,若遇有錯誤發生也較容易找到錯誤的發生處;(b)計算過程簡單:兩個資料點是否能夠合併成一個新

的群組,它的依據是計算此兩個資料點之間的距離,而後再以此距離的長短來衡量此兩個資料點之間的相似程度,此好處是距離計算的過程較簡單;(c)較省記憶體的佔用空間:因為每個待辨識之資料點只需記憶它們的數據及所屬類別,所以佔用記憶體的空間就比較少;(d)處理分類的時間短:因分類演算法較簡單且沒有複雜的算術運算,所以處理分類的所需時間就較短。最後,本文經多次的測試此四種應用的辨識效率,辨識結果是平均的正確辨識率為95%。依據測試的結果,確認本篇論文所提出的「以Python語言實現的群組分類器」是一個有效的辨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