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殖民地建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香港殖民地建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浩然,黎志邦寫的 保舊創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保育殖民地西式建築了解香港百多年歷史|陳天權 - 灼見名家也說明:今天香港僥倖留存下來的文物建築已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但隨着城市發展,它們大多隱沒於高樓大廈之間,逐漸被人遺忘。我以殖民地年代的西式建築為主題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魏主榮所指導 陳逸聰的 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之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 (2021),提出香港殖民地建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域融合、文化創意、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外廊、華僑華人、住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方怡潔所指導 馬振瀚的 夾縫中的選擇:西安回坊與回族居民的認同建構 (2021),提出因為有 西安回坊、回族、穆斯林、自我認同、空間、多重現代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殖民地建築的解答。

最後網站舊城中環的時空旅人| 香港旅遊發展局則補充:跟著漫步路線,在香港殖民地歷史的開端,踏上老街道,參觀廟宇與殖民地建築,走進開埠初期香港人的生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殖民地建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舊創新

為了解決香港殖民地建築的問題,作者李浩然,黎志邦 這樣論述:

  *保育與城市發展兩個似乎互相矛盾的目標,是否一個零和遊戲,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什麼是香港殖民地建築?只限於那些西式古典主義建築嗎?   *香港唐樓也有保育價值?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唐樓?   *什麼是「ESG報告」?有什麼可以展現ESG成績的建築保育項目例子?   在物質主義流行的香港,很多人把建築文物保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看成對立的兩方,互相角力,成為一場零和遊戲的鬥爭。這種錯誤觀念是源於對建築文物保育缺乏了解。   要成功活化建築文物,經濟和文化本身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目標,若只考慮其中一方,勢將使活化建築文物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本書把建築保

育的知識由淺入深組織起來,首先從建築保育的入門理論探索保育與城市發展的關係與目標,然後以實例介紹香港珍貴的文物建築及其價值所在,最後引領讀者思考香港保育界的種種啟示及未來方向。讀畢本書,讀者對「建築保育」所涵蓋的多個範疇將有更清晰和更有系統的了解。  

香港殖民地建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舊式街牌—狂迷走遍香港20年尋T形街牌 全港僅剩百多塊 深水埗發現極罕紅色路牌
銅鑼灣聖保祿修院外的「棉花路」T字街牌懷疑被盜,引來全城關注。其實全港還有近百個六十年代前誕生、具殖民地色彩的T形街道路牌,你有在街頭牆角看到嗎?不要等失去才懂珍惜,跟我們來一個舊式街牌遊。

香港歷史研究社的理事長李澤恩(Stanley),跟一班同好走訪全港各區,尋找舊式街牌超過20年,現已記錄近200個T形街牌。這些街牌原本置在舊建築物上,近幾十年不斷重建、清拆,令這些街牌極速消失,為了讓公眾能親身認識這些街頭文物,他們決定開放T牌位置的紀錄,製作了舊式街牌文物地圖,讓公眾共同監察街牌的現況。Stanley說:「舊式街牌只會在舊區出現,在1960年之前已經發展的地區,例如中上環、灣仔、深水埗、油尖旺等。」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14/Q6KMQRKMARA55ASIZIDAX3VLV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街牌 #路牌 #銅鑼灣 #棉花路 #文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之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

為了解決香港殖民地建築的問題,作者陳逸聰 這樣論述:

歷史選擇融合現代的視域,在其朝向開放與孕育未來之時,便產生了文化創意。研究住居是解釋者應用其成見,改變其成見的理解活動。本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探討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的住宅建築,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解讀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的形成原因與空間特徵。(2)探討近代歷史過程對研究對象空間的形式發展與文化影響。(3)說明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的量體與室內規模。(4)由視域融合觀點分析獨棟與群樓、主樓與陪樓、廳堂與房間組成、走廊內外配置、角樓及廊深尺度,提出平面佈局融合理路。(5)由文化創意觀點探討住宅的門樓、立面的屋頂、山頭與檐線飾帶、外廊形式的組合、廊柱與拱形裝飾,呈現立面風貌

時尚創意。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透過歷史文獻、田野調查、專家訪談,對鼓浪嶼110棟近代歷史風貌的住宅建築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發現:(1)鼓浪嶼的住宅建築歷經晚清、租界與抗日三階段。租界時期為鼓浪嶼文化視域融合過程的高峰,形成極具文化創意的華僑別墅住宅。(2)租界時期的華僑別墅住宅,在傳統閩南與外來的多元文化影響,發展出兼融當地傳統的平面佈局,另外也展現時尚摩登的立面表情。(3)住宅建築特徵是獨棟、高2-3層、座南朝北為原則。規模300至600平方公尺、室內總面積300至500平方公尺為主。形式有獨棟、群棟、主樓與陪樓。(4)平面佈局反映視域融合意義。包含獨棟群樓的宗族關係、主樓陪樓的位序情形、

廳房組合的中西合璧、內外廊道的因地制宜及尊重外來文化的角樓配置。(5)立面風貌顯示文化創造創意。涵括門樓形式的微觀揣全、山頭檐線與獨特屋頂、外廊組合的形式演繹、廊柱配置的視覺感受與文化折衷裝飾的時尚意義。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成果提出視域融合產生文化創意及住宅空間學術研究之建議。期望本研究有助於空間領域於相關主題的瞭解、累積相關研究成果、助益近代歷史住宅建築對文化創意觀點研究之不足。

夾縫中的選擇:西安回坊與回族居民的認同建構

為了解決香港殖民地建築的問題,作者馬振瀚 這樣論述:

回坊,是位於西安市城牆內西北角的一片回族傳統聚居區。其身兼西安市著名的觀光景點,以及在當代中國各大城市中心區域,幾乎絕無僅有的城市原生回族社區。回坊既是西安城市內顯而易見的異質性空間,同時又與這座城市維持著巧妙而緊密的連結。這塊異質性空間的存在,一方面體現出坊內回族居民與地方政府之間,彼此和諧卻又相互衝突的關係;另一方面,回坊也作為多重現代性與意識形態交疊和作用的場域。而空間作為一種「方法性的存有」(methodological being),它是各種物質或其它社會拼裝體得以存在,並且得以分辨其中不同主、客體間的特定關係、安排配置、性質乃至功能的方式。因此,本研究希望以空間作為切入視角,透過

民族誌的書寫與歷史文獻的爬梳,勾勒改革開放至今,回坊空間與坊內回族居民的關係,以及回族坊民在此空間中,如何與不同的外部主體和影響力進行互動的過程。由此深入探討,回坊空間如何促使回族坊民在與各式外力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對其自我的主體與認同,展開反覆地思索、調整和重組。而他們在不同的情境和脈絡下,又將是如何對其自我身份,進行選擇性地展演與實踐。本研究藉由對當代西安回坊的案例討論,發現「回」作為一種多重且混合的身份與認同。它無法被單一的「民族」或「宗教」概念所匡限,這同時也回應著發生於清末民初的那場,有關「回」的族教屬性論辯。「回」不論在當時抑或現在,都是一種生存的方式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