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筋骨的藥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顧筋骨的藥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全儒寫的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和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的 國寶中醫養生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笏山記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又一日,溫平鄉貢巫三人、醫四人,南單鄉貢醫一人,同集殿階。王曰:「醫汝,何能? ... 臣兄用符不用藥,臣則不用藥而用針。 ... 何況筋骨;頭已墜地,越日猶能綴之,何須完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双美生活文創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最後網站補腎、顧腰、護膝的黑色食療!中醫私傳2道雞湯強筋健骨|早安...則補充:中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不僅是各色各樣的中藥材. ... 顧筋骨中藥酒顧腰骨中藥顧筋骨雞湯顧筋骨食譜顧筋骨的藥單中藥顧筋骨的藥方活絡筋骨中藥男士補腎湯水顧筋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顧筋骨的藥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手繪500種野花野草完整版圖鑑:除了賞花賞草還能有療效!

為了解決顧筋骨的藥單的問題,作者劉全儒 這樣論述:

  一次蒐羅500種野花與野草   無論登山、踏青、野餐、散步還是走在回家的路途上   都能將路邊一株株的迷人花朵與小草   將它們完整地細數在嘴邊   當一個專業的花草大師!      野花、野草或許不是我們眼中最起眼的,但卻是維持我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美麗風景,看似平凡的路邊野花與野草,每一株都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述說或聆聽,只要願意親近欣賞,每一株都可以成為你眼底的奇花與異草,可謂「一花一天堂」!      一次滿足你對於野花野草的求知慾,想要遇見美麗的風景再也不用千里迢迢,每一個轉彎的路口、每一次回家的途中、每一道不起眼的瓦牆,都會有那麼一株美麗或堅毅的野花野草正等著你發掘,原來辨識野花野

草,真的一點都不難!    本書特色      【特色一】記錄了高達500種野花與野草。   【特色二】由植物專家親自撰稿,詳細說明了野花野草的背景。   【特色三】寫實插畫讓野花野草彷彿就在眼前,歷歷在目。   【特色四】讓你練就一身一眼認出路邊野花野草的能力。   【特色五】原來路邊的野花野草也可以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特色六】身邊的野花野草還可以成為治病的藥材!   【特色七】特別註記了野外辨識要點,讓你尋覓花草完全沒煩惱。    Part1  草本篇 阿勒泰狗哇花 抱莖小苦 篦苞風毛菊 翠菊 大丁草 山菊 東風菜 飛廉 風毛菊 甘菊 狗舌草 狗哇花 高山蓍草 和尚菜 山蘿蔔 紅

鳳菜 還陽參 黃鵪菜 鹼菀 苣菜 絹茸火絨草 苦菜 魁薊 禹州漏蘆 鱧腸 黃菀 鈴鈴香青 六稜菊 麻花頭 貓兒菊 毛將軍 泥胡菜 牛蒡 匍莖栓果菊 蒲兒根 蒲公英 祁州漏蘆 千里光 日本續斷 三脈紫菀 砂旋覆花 山尖子 山馬蘭 山牛蒡 鼠麴草 桃葉鴉蔥 兔兒傘 豨薟 狹苞橐吾 鹹蝦花 腺梗豨薟 小紅菊 旋覆花 煙管薊 煙管頭草 夜香牛 一點紅 一枝黃花 銀背風毛菊 羽葉千里光 小葉澤蘭 玉山抱莖籟簫 紫菀 紫苞風毛菊 糙葉黃耆 草木樨 達烏里黃耆 大山黧豆 大豬屎豆 甘草 花苜蓿 苦參 藍花棘豆 山地豆 兩型豆 米口袋 披針葉黃華 山野豌豆 歪頭菜 直立黃耆 紫雲英 白苞筋骨草 並頭黃芩 百里

香 板藍(馬藍) 半蒴苣苔 薄荷 糙蘇 草本威靈仙 丹參 吊石苣苔 地黃 返顧馬先蒿 風輪菜 廣防風 華北馬先蒿 黃花列當 黃芩 活血丹 藿香 假杜鵑 角蒿 金瘡小草 貓薄荷 九頭獅子草 藍萼香茶菜 列當 劉寄奴 柳穿魚 馬鞭草 毛麝香 母草 擬地皮消 牛耳草 山蘿花 珊瑚苣苔 水蘇 松蒿 穗花馬先蒿 通泉草 透骨草 細葉婆婆納 夏枯草 夏至草 香青蘭 玄參 益母草 野芝麻 野菰 岩青蘭 蔭生鼠尾草 中國馬先蒿 紫色翼萼 白芨 苞舌蘭 北馬兜鈴 北烏頭 翠雀 大花杓蘭 杜鵑蘭 二葉舌脣蘭 高烏頭 華鳳仙 黃金鳳 還亮草 灰綠黃堇 堇菜 兩色烏頭 牛扁 曲花紫堇 全葉延胡索 山梗菜 雙花黃堇菜

手參 綬草 水金鳳 烏頭 蔓莖堇菜 西伯利亞遠志 小黃紫堇 早開堇菜 窄萼鳳仙花 珠果黃堇 竹葉蘭 八角蓮 巴天酸模 半夏 白頭翁 百合 瓣蕊唐松草 北重樓 萹蓄 蝙蝠葛 叉分蓼 長瓣鐵線蓮 大百部 大火草 大戟 大葉鐵線蓮 獨角蓮 短尾鐵線蓮 扛板歸 茖蔥 紅蓼 花藺 華北耬斗菜 華北大黃 黃花鐵線蓮 黃花油點草 黃精 火炭母草 金線吊烏龜 金蓮花 吉祥草 聚花草 類葉牡丹 狼毒 藜蘆 鈴蘭 龍鬚菜 鹿藥 驢蹄草 馬藺 綿棗兒 棉團鐵線蓮 七筋菇 蕎麥葉大百合 拳蓼 乳漿大戟 山丹 射干 水鱉 酸模葉蓼 萬壽竹 舞鶴草 小花草玉梅 小黃花菜 興安升麻 鴨跖草 野慈菇 野鳶尾 淫羊藿 一把傘南

星 有斑百合 銀蓮花 雨久花 玉竹 魚腥草 掌裂葉秋海棠 澤瀉 中華秋海棠 珠芽蓼 白花碎米薺 白屈菜 白鮮 白芷 草芍藥 叉歧繁縷 柴胡 向天黃 粗根老鸛草 酢漿草 大苞景天 老牛筋 地榆 冬葵 短毛獨活 鈍葉瓦松 諸葛菜 防風 翻白草 趕山鞭 狗筋蔓 河北石頭花 荷青花 黑柴胡 紅旱蓮 華北八寶 黃蜀葵 虎耳草 薺菜 雞眼梅花草 剪秋蘿 角茴香 景天三七 卷耳 遼本 柳蘭 柳葉菜 龍牙草 輪葉八寶 駱駝蒿 落新婦 牻牛兒苗 水丁香 毛茛 毛蕊老鸛草 梅花草 千屈菜 全緣綠絨蒿 瞿麥 山酢漿草 山螞蚱草 蛇莓 石生蠅子草 石竹 鼠掌老鸛草 水毛茛 水楊梅 糖芥 田麻 委陵菜 香花芥 小叢紅景

天 野西瓜苗 野罌粟 蠅子草 禺毛茛 元寶草 紫花碎米薺 白首烏 白薇 北京假報春 北魚黃草 扁蕾 斑種草 齒緣草 糙葉敗醬 赤瓟 打碗花 大果琉璃草 黨參 點地梅 鵝絨藤 二色補血草 飛蛾藤 附地菜 過路黃 紅花龍膽 花錨 花荵 黃花龍牙 黃蓮花 酸漿 桔梗 狼尾花 肋柱花 籬打碗花 圓葉鹿蹄草 蘿藦 曼陀羅 蓬子菜 薺苨 秦艽 雙蝴蝶 砂引草 天仙子 土丁桂 田旋花 勿忘草 狹葉珍珠菜 纈草 莕菜 胭脂花 羊乳 野海茄 異葉敗醬 澤星宿菜 展枝沙參 獐牙菜 重樓排草 紫斑風鈴草   Part2   木本篇 白背黃花稔 白花丹 地稔 紅花岩黃耆 金錦香 苦馬豆 羅布麻 木本香薷 山螞蝗 肖梵

天花 小槐花 紫金牛 白檀 扁擔木 扁枝越橘 茶梨 檉柳 赤楊葉 稠李 刺玫薔薇 刺五加 燈籠花 大花枇杷 豆梨 棣棠花 杜鵑花 杜梨 多花胡枝子 多花栒子 瓜木 光葉海桐 鬼箭錦雞兒 河朔蕘花 紅花荷 紅花錦雞兒 厚皮香 胡頹子 胡枝子 花木藍 花楸 黃花倒水蓮 黃蘆木 灰栒子 子梢 繼木 金櫻子 金縷梅 假鷹爪 闊葉十大功勞 南嶺蕘花 欒樹 欏木石楠 螞蚱腿子 滿山紅 毛櫻桃 茅莓懸鉤子 美麗茶藨子 美麗馬醉木 美薔薇 木荷 木蓮 南燭 歐李 青莢葉 三裂繡線菊 三葉海棠 山礬 山荊子 山莓 山蒼子 山桃 山楂葉懸鉤子 山芝麻 山杏 沙棗 深山含笑 石斑木 栓葉安息香 土莊繡線菊 天女木蘭

文冠果 西北沼委陵菜 細葉小蘗 小果薔薇 楊桐 野茉莉 野山楂 羊躑躅 銀露梅 迎紅杜鵑 照山白 中華繡線菊 中華繡線梅 紫玉盤 珍珠梅 白花苦燈籠 北京丁香 薄皮木 臭牡丹 大花溲疏 大青 大葉醉魚草 東陵八仙花 杜虹花 多花野牡丹 粉紅溲疏 剛毛忍冬 海州常山 紅丁香 黃牛木 天目瓊花 金花忍冬 金絲梅 金絲桃 荊條 錦帶花 蘭香草 流蘇 毛葉丁香 山梅花 疏花衛矛 水團花 太平花 桃金孃 蝦子花 小花溲疏 小葉白蠟 圓錐繡球 醉魚草 梔子 清香藤 常春油麻藤 大茶藥 單葉蔓荊 槓柳 山葛 雞血藤 絡石 獼猴桃 蓬萊葛 五味子 錫葉藤 香花崖豆藤 玉葉金花   序          

從神祕莫測的史前生物到飛翔的鳥類,從魚類到昆蟲,從田間裡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到美麗炫目的觀賞花卉,有陽光雨露的地方就有植被和動物的繁衍和發展,它們創造著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不斷地改變著自然生態,將一個異彩紛呈、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呈現在我們面前。本書多角度展現了美麗的自然大世界,也展現了人類運用智慧、利用自然、保護自然以及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500種野花野草圖鑑識別大全》,是一部大型辭典型的自然科普圖鑑,呈現了生命科學的研究新成果,是很有價值的生物工具書。      本書是由資深植物學專家親自撰稿,娓娓道來,頗具科學權威。對於專業植物學家來說,研究大自然是他們一生的追求。對於一般人來說

,自然的秘密更多地和青春、情感、記憶聯繫在一起,是一種情懷,是年少時籠中青蛙的鳴叫,是追捕蝴蝶的童真,是天空中鳥兒掠過的身影,是稻穀成熟的喜悅,也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辯論和思考,是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人們辛勤工作和累積經驗的時光中與豐富的情感混在一起,形成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文化意象,例如對土地的眷戀、對故鄉的思念等。      本書邀請了著名的寫實插畫團隊繪製植物圖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以直接讓你叫出它們的名字。精細的繪畫為人類拓展著對植物的認識和反映,那藝術視覺的張力、記述場景的再現、融合著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反映著融合的生命力。藝術家們唯物辯證地認識植物世界,更有利於人類改

造自然環境和創造生命力的發展空間。

國寶中醫養生智慧

為了解決顧筋骨的藥單的問題,作者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 這樣論述:

  五位行醫半世紀,年過七旬的國寶中醫師,分享他們的傳奇人生及養生智慧。並從「婦、兒、過敏、肝病」等主題切入,提出最實用貼切的養生保健方法。 .揮別過敏 姜通  101歲,過敏專家,百歲仍堅持看診,記憶力好且健談,腦力及體力均不輸年輕人。 .這樣養肝就對了 馬光亞  92歲(已逝),名震兩岸的中醫教主級人物、肝病權威,破解台灣中醫肝病治療的迷思,並提供最正確的養肝保肝方法。 .吃不胖的長壽秘訣 易權衡  88歲,製藥專家,其自製還少丸(抗老)成藥,暢銷數十年。目前仍維持20歲的標準體重且腰桿直挺,每日勤於看書、打電腦和寫書,非常有活力的老中醫。 .養出資優兒(小兒保健) 董延齡  76歲,從郵

差變中醫師的戲劇化人生,下藥如神,有國醫美稱。 .守護女性健康 巫水生  76歲,以愛妻之名,獨家研發調理女性生理機能的柔蘭錠,對女性青春期、懷孕和更年期保健有研究。   每篇有附錄 國寶中醫私房養生食譜  附錄 直擊現場 中醫大老陳立夫的百歲養生秘訣 本書特色   姜通、馬光亞、易權衡、董延齡、巫水生  台灣在地國寶中醫養生祕技、傳奇人生完整曝光   台灣有五位國寶級中醫,各個年過七十五、行醫歲月加總超過兩個世紀……   他們一網打進0-99歲的健康困擾,又特別針對困擾現代人的「過敏、肝病、腸胃、婦幼」問題一一擊破,這五位醫師大都沒有傳人,平常也鮮少曝光!   康健雜誌記者們除了挖掘醫生背景

的傳奇故事,更完整公開中醫師獨家彩色食譜及長壽的撇步,即將失傳的養生巨著,你還要與它擦身而過嗎?   ★獨家「老中醫長壽養生食譜」看過來!   康健記者們首次把老中醫的養生祕方集結成食譜,讓讀者朋友們知道養生道理之餘,更可以跟著食譜輕鬆活到百歲。 作者簡介 康健雜誌記者群-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   謝曉雲為康健雜誌召集人,著有《活力優食物》、《快樂食譜:48道美味一吃就有好心情》。   林貞岑,康健雜誌副主編,《健康開運你的家》、《愛肝好生活》。   林慧淳、李怡嬅為康健雜誌記者。 推薦序 大前言 .101歲姜通 學貫中西,全台最高壽執業中醫姜通 養生篇 百歲人瑞中醫的養生經 

活得老又活得好的祕密 健康經驗談 姜通談過敏性鼻炎 .92歲馬光亞 中醫肝病權威,奠定「辯證論治」理論基礎 養生篇 中醫養肝、治肝 按穴養身,書畫養心 健康經驗談 靜心養生顧脾胃 .88歲易權衡 製藥專家的不老祕方 養生篇 三八原則的生活方式 健康經驗談 不會發胖的青春祕密 .76歲董延齡 第一位駐診立法院的中醫師 養生篇 從娘胎就開始就開始 健康經驗談 為父母解答育兒疑難 .76歲巫水生 專治不孕,為病人一圓父母夢 養生篇 爬山強身 寫字靜心 健康經驗談 細心照顧女性健康 中醫私房食譜 .103歲陳立夫 護持中醫學建立養用制度 陳立夫的養生祕訣 有動.有靜.有節 八段錦,國寶中醫師最推薦(

奚淞 手繪八段錦圖) 特別感謝 推薦序一善用杏林瑰寶的智慧於生活保健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即為人類追求的共同願望。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大幅度改善人類的健康,亦延長國人的壽命。惟在經濟掛帥下,現代醫療已逐漸為商業所主導,在抗生素、類固醇的過度使用,已造成疾病的複雜化及抗藥性,更造成文明疾病的年輕化。   台灣社會已面臨老年化的諸多問題,儘管政府提供全民健保醫療給付;如何在不浪費醫療資源下,使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更有尊嚴,就有待政府醫療體系面對的課題。為了維護國人的健康,倡導預防保健,改善國人的飲食文化及生活品質

,確有必要深入探討。現代醫療體系已不僅是提供醫療服務者,更應提供民眾的健康照護,預防保健已成為新世紀的重要議題。   中醫藥為我國的傳統醫學,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亦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傳統醫學。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即記載「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即有預防醫學的觀念;《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即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近年來發生SARS、禽流感以及新型流感H1N1皆威脅著國人的生命健康,尤其對抗體及免疫系統較差的族群,坊間的各種養生之術一時蔚為風潮。   《康健雜誌》為服務廣大的讀者,特推出《國寶中醫養生智慧》專書,匯輯台灣當代行醫半世紀老中醫師平日的養生之道

。本書即探討五位名老醫師,多年來在各科臨床的診治心得,將老中醫師個人的養生保健方法公諸於世,殊為難能可貴。   中醫肝病權威一代宗師馬光亞教授,生前培育中醫人才,桃李滿天下,懸壺濟世,活人無數,仁心仁術,口碑載道,視病猶親,儒醫風範,足為後輩學習典範,本書即集結其生前治病的理論,及養生原則,頗為難得。   中醫婦科大家,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二、三屆理事長巫水生醫師,為昭庚尊敬的長者,巫醫師出身醫學世家,奉獻中醫公益服務,建樹良多。在中醫婦科臨床治療獨具一格,其守護女性健康,從生理期、妊娠期至更年期保健不遺餘力。   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道長,現一○一歲高齡養生有道,健步如飛,雖一○一歲

仍看診不輟,對過敏性疾病著手成春,享有盛譽。   中藥製藥專家易權衡中醫師,儘管八十八高齡仍勤於進修,亦手不釋卷,或打電腦或著書立言,活力充沛的老中醫師,其養生更有獨到之處。   國醫董延齡中醫師,倡導三生運動「養生、樂生、優生」,為中醫發聲,豪俠心腸,令人敬佩。對治療難症,有獨到的臨床經驗,在立法院享有盛譽為中醫之光。   五位名老中醫師除行醫濟世救人,一生立德、立功、立言,立下三不朽的事業,令人景仰及尊敬,名老中醫多年行醫經驗及養生智慧,經《康健雜誌》集結出版造福世人,提供社會大眾日常保健養生參考,亦可作為中醫師臨床應用,澤惠杏林。   期望擁有《國寶老中醫養生智慧》的讀者善加利用中醫的養

生智慧,將中醫中藥應用於生活保健中,活出更健康的人生。值本書付梓出版前夕,除向中醫長者致敬,並謹以數言以為之序。 推薦序二為中醫國寶繼絕學,發潛德之幽光長庚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恆鴻   台灣中醫大學教育肇始於一九五八年、私立中國醫藥學院之創立,約略與大陸北京中醫學院等「老五院」(註)同時,但其後半個世紀來的發展,大抵是以中西醫結合為主要方向,在台灣西醫強勢的大環境下,傳統中醫的傳承與發展並不容易。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珍貴的學術經驗一旦消逝,將是社會難以彌補的損失。   傳統上,中醫是愈老愈見重,經驗的淬煉與智慧的醞釀,都需要時間,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相對於中國大陸自一九九○年開始實施之「五

○○大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台灣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傳承至今尚無具體政策。然而,中醫界老成凋謝,後學又受到中醫學教育型態改變的衝擊,導致台灣本土的中醫學術逐漸受到忽視。因此,如何全面整理台灣老中醫的學術經驗是刻不容緩的事。   《康健雜誌》編輯選擇五位在台灣行醫半世紀,且年逾古稀的中醫老前輩,採訪其習醫、行醫、養生保健的經驗與人生智慧,刊行於世,稱之為國寶,實不為過。   一生在醫療線上默默耕耘的這幾位老前輩,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們的敬業精神與濟世功德,也成為台灣中醫界的楷模。本書之刊行,不僅是「發潛德之幽光」,亦將成為追尋健康養生之道者的暮鼓晨鐘。   註:老五院包括北京、

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五所中醫藥大學。 推薦序三中醫的老法子不能不信服立法委員.丁守中   聽到《康健雜誌》要推出新書「國寶中醫養生智慧」,記錄資深老中醫風範與養生保健觀念,要我寫推薦序,我深感榮幸,立即一口答應,尤其知道書中有篇當年駐立法院大國醫董延齡大夫的文章,我更是要以受惠者,來為國寶中醫的養生智慧做見證。   由於先祖父是中醫師,自幼聽到父親提到先祖在鄉里中救人活命的故事,自幼即對中醫養生之道特別信仰,對中醫師也有一份特別的情感。中、大學打球或練跆拳道受傷,也常找精於筋骨外傷的中醫師調理,效果都非常顯著。留學時,在台北的母親脊椎得嚴重骨刺,行動困難,西醫診斷後,認為只有開刀一途,但風

險極大,後來家母捨西醫而求助中醫,靠著針灸與服中藥,竟然二個多月就完全康復,行動敏捷。家母今年已八十五高齡,但仍經常與我們出國旅遊,不需特別扶持,去年跟我們去京都、大阪、神戶賞櫻,不論參觀哲學之道,還是清水寺、上坡登階,步伐都跟得上旅行團員進度。母親身體健康,其中很大部份得歸功於我從立法院當年老委員那邊學到的中醫養生之道。 立法院老委員的中醫養生之道   一九九○年,我三十五歲選上增額立委,那時老委員還未退職,國會尚未全面改選,都叫第一屆立委,有些七、八十歲老委員身體還非常硬朗,他們傳授我長壽健康之道,說中醫的老法子不能不信服,原來他們都是駐立法院大國醫董延齡大夫的信徒,董大國醫把他們都照顧得

非常好。   一九九二年,這些老委員們退職,但逢年過節仍都參加立法委員協會的活動,雖然一年少似一年,但仍有幾位至今已九十七、八歲了,還很硬朗地參加協會活動,不時跟我們聚餐,身體狀況與當年退職時沒甚大差別,綜合老委員的養生之道,可歸納為下列三項:   ■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先喝三○○ ~ 五○○CC溫開水,可清腸滌胃。   ■每天至少練深呼吸(即中國傳統吐納)十分鍾,把肺中空氣慢慢吐光,再大口吸氣到最飽,氣沈丹田,連續做十分鐘,可強化心肺。   ■買一斤西洋蔘,半斤田七,請中藥房混合研磨成粉;每天一小匙沖泡開水,溫後服用,長期服用,通筋活血。   其中第三項我請教董延齡大夫,他說這就是古代帝王吃的

「長命丹」。   我對中醫是信服的,我接觸中醫最玄的一次,是我擔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時,當時為輔選馬英九市長連任,有次去拜訪台北市道教會理事長王君相先生,因他也是松山奉天宮的主委,請他協助拉票。當時正好有一位大陸來的張三豐第九世孫住在廟裡,是氣功師父,還能氣功治病,王理事長說算我運氣,問我有否病痛,我當時正為五十肩所苦,沒想到那位張先生隔空運氣遊走我手臂肩膀,一忽兒熱,一忽兒冷,不到五分鐘,竟然自此痊癒,至今未再發。   我相信中、西醫各有所擅,西醫能治急症,而中醫善調理。中醫博大精深,很多有實效,但只是未經科學化實證廣為傳習。老委員們及董大國醫的養生之道,我在各種場合總是一再轉述,總希望能

帶給大家更多的健康。今《康健雜誌》推出新書,有系列地介紹「國寶中醫養生智慧」,相信對國人的養生保健一定有更大助益。 推薦序四慢活、中醫養生,古今輝應中廣主持人.蘭萱   今年冬天幾波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媽媽不止一次打電話來關照,就像天底下多數的父母一樣。她傳遞愛意的重點無非放在生活中的零零瑣瑣,而萬變不離其宗的總是這麼一段話,「中藥行到處都有啊,妳就去買些當歸、川芎、紅棗……,再到超市買隻半雞嘛,燉一燉也不花太多時間,調調血氣就不怕手腳冰冷了……。」   冬季進補,是許多長大的孩子對家庭的溫暖記憶,也是傳統中醫的養生保健觀念最深植常民生活的智慧烙印。就算忙到懶到辜負媽媽的好意叮嚀,倒也從不曾質疑

吃些燉補對養生有益的這種說法,當然,適時適量適當這些斟酌絕對需要因人而異。   不過,就像中醫的範圍不只是藥補,中醫的價值也不只是傳統的老學問而已。這些年有個全球發燒的趨勢,其實正凸顯中醫這古老寶貝的現代價值,某個角度來看,比起強調快速、療效的西醫或許更適合現代人生活型態和步調,那就是慢活!   慢活,源自義大利一個小小城鎮的生活運動,是精神上對於講究效率的現代生活節奏的一種反思,也可以說是身體對於無力承載忙亂作息暴飲暴食這類生活型態的小小抗議。有趣的是,每當我在閱讀、介紹跟慢活有關各類訊息時,譬如,放慢步調、調劑心靈、品味生活、細嚼慢嚥、當令食材……,腦中總會不經意閃過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跟中

醫強調的一些保健養生觀念不正好東西唱和古今呼應嗎!   中西醫學在醫療上的優劣論戰是段長長的歷史,我不是專家,無從置喙。但站在非醫療的庶民生活來看,有些你死我活優勝劣敗的學術爭執耗時難解也難免失衡偏廢,對於從不自我侷限在療效的浩瀚中醫醫學來說,顯得有些狹隘不公平。   本書就從人的角度、生活的關照出發,記錄多位資深中醫的故事,其中有他們行醫累積的經驗智慧,有他們生活中的養生方法和哲學,還有他們讓人念念不忘的醫心醫德。慢活,可以不假他求,就從這本書開始;養生,不要只掛在嘴上,就從二○一○年開春現在起步。 序國寶中醫,台灣的驕傲林貞岑   從食療、運動到安定心靈,中醫講求自我調理的養生靜心功夫,愈

來愈受到全世界矚目。   這些傳唱千年的養生智慧,是否合用於現代,有沒有地域或體質上的限制?《康健雜誌》找出五位在台灣執業半世紀、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為我們做解答。   這些自修自學,通過特考的國寶中醫,年輕時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在醫學啟蒙的年代,締造不少傳奇故事。尤其一九六○ ~ 八○年代,許多疾病仍無藥可治,國寶中醫秉持「致中和」的中醫基本精神和理念,大膽運用傳統方藥解決疑難雜症,令瀕死患者起死回生的故事,聽來拍案稱奇。   例如馬光亞教授用藥救醒中風昏迷的駐非大使廖仲琴;董延齡則以針灸配藥湯,讓中風癱瘓在床的立法委員李文齋,又能再度披戰袍問政。   除了守護台灣人的健康,國寶中醫在外交困頓

、西醫強勢主導的窘境中,卻仍勇敢帶著針灸和湯藥走向國際,不但打響了台灣名號,也讓外國人對傳統中醫深深折服。來自台灣高雄的巫水生醫師以治療不孕見長,患者不遠千里從日本和歐美前來,他的門診看來就像個聯合國;董延齡醫師曾被延攬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王室治病,王室成員佩服他一針就使腰痛解除的針灸功力,紛紛排隊要他「試看看」;姜通醫師的美國學生麥可,則是西雅圖小有名氣的中醫師,他因姜通醫師治好他多年鼻病困擾,遂拜師學習歧黃之術,回國發揚光大。 情誼深厚的醫病關係   儘管醫術精湛、聲名遠播,國寶中醫心心念念的,仍是患者是否安康。《康健》四位記者採訪他們時,覺得醫病之間綿密深厚的情誼和信心,最令人動容。  

 易權衡醫師用藥溫和,即使從小看到大的患者當上西醫師,也習慣找易爺爺開藥治病,因為很放心。巫水生醫師率先為不孕女性發聲。要求太太要帶先生一起來看診,然後當面曉以大義,要先生體諒太太辛苦,夫妻雙方通力合作才能成功受孕,這樣體貼的對話,讓採訪記者謝曉雲聽到眼泛淚光。   董延齡醫師不但經常為文推廣正確中醫保健知識,甚至到世界各地參訪中醫藥發展,並對政府提出建言,期盼提升我國中醫藥水準。馬光亞教授開藥後會打電話詢問患者服藥狀況,即使已過世五年,他的學生、弟子和患者,依舊常到馬家陪伴師母話家常;不少患者仍珍藏著幾十年前馬教授寫的藥單。 一次蒐齊完整、正確的養生知識   《康健》創辦迄今十二年,一直在傳

播正確的健康知識,期望記錄資深中醫的經驗和故事,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些傳統國學、文化薰陶下出來的良醫風範,並從中學習正確的養生保健知識。本書除了國寶中醫的傳奇人生故事和養生方式,另外並將國寶中醫的個人專長分門別類,包括婦女、小兒、肝病、過敏性鼻炎和養生五大類,整理出最實用正確的保健觀念,這也是這些國寶級中醫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心得,首度完整而全面地被公開。   而獨家披露國寶中醫愛吃的私房食譜,更打破一般人對中醫愛吃補品的迷思。若你再碰到中醫動輒叫你花好幾萬買一帖藥方時,不妨多回想本書中醫的話。   另外也特別收錄中醫大掌櫃陳立夫先生的百歲養生法,因為若沒有這位科學人(冶礦工程師)當年獨排眾議力

挺中醫,國寶中醫恐將成絕響。   最後,再次感謝這些默默耕耘的國寶中醫們,如同喜鵲(古時稱名醫為扁鵲),他們所到之處,都為人帶來安康幸福的好消息。 101歲 姜 通(1910~)【全台最高壽執業醫師】學貫中西醫,治療鼻炎經驗豐富,累積二十七萬病例。懸壺濟世超過七十載,高齡101歲的姜通是全台最年長且仍執業的中醫師,常有親友勸他退休享清福,姜通總是揮揮手說閒不下來,不如開業看診,還可以幫助很多人解決病痛。把中醫當成終身志業,這份執著或許來自他體內流淌的血液。姜通家族代代中醫,傳到他已經是第十一代,由於世代從醫,姜家在江蘇地方上聲譽很高,族人又擁有大片田產,因此他從小生活富裕,衣食無虞。從小跟在

祖父、父親、叔叔身邊學習,姜通因此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就讀浙江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他認為中醫學問雖好,卻不夠科學,難以抵擋國人西化浪潮,因此瞞著家人報考江蘇醫學院,一直到學校公布錄取名單後,姜通以第二名高分上榜,家人才知道他考上醫學院。背離中醫改念西醫,對家族來說是個大轉變,幸好家人都未阻撓,當時曾有長輩心疼他學醫道路艱辛,建議姜通何不改做其他行業、或繼承家族產業就好,不過在母親全力支持下,成功勸服親友讓他出去闖一闖,開創自己的一片天。開中西整合醫療先河家學淵源奠定姜通的醫學基礎、加上自己勤學苦讀,姜通的成績一直很優異,他二十四歲時以第一名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後,就由恩師提攜,擔任江蘇省鹽城縣立醫

院院長,兩年後和江蘇醫學院的同學合辦和濟醫院,以中西醫共治為患者治病,院內中、西醫部門分別有九位和四位醫生、十九名護士、病床五十張,開中西整合醫療先河,在當時算是頗具規模的私人醫院。1937年,中國進入戰亂年代,由於姜通一直是政府倚重的醫生,第一時間就被徵召,陸續擔任陸軍軍醫處處長及江蘇省第四區後方傷散醫院院長,抗戰後期則於國立英士大學教書,與蔣經國、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交情很深。1949年,姜通帶著太太隨同國軍撤退到台灣,從此離鄉背景,再也沒踏上中國大陸一步。來台後,姜通原本打算重開和濟醫院,但當時的司法行政部部長借重他的醫療長才和行政經驗,延攬他進入司法部擔任科長。當時台灣剛經歷戰亂波及,傳

染病到處蔓延,肺結核疫情尤其難以控制,有鑑於監獄內爆發群聚感染時有所聞,姜通一手成立專收肺結核受刑人的基隆病監(台灣基隆監獄前身),之後陸續擔任金門監獄典獄長、台東看守所所長,在司法系統工作將近二十年才退休。姜通任職司法體系期間仍持續鑽研醫學,並取得台大醫學院公衛研究所碩士及美國國際西北咸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曾受陳立夫之邀在中國醫學院教授中醫。現在姜通在台北縣永和市開設德全中醫診所,閒暇時寫書做研究,日子仍舊過得忙碌而充實。回顧這一生,姜通自認運氣很好,「我從來沒找過工作,都是工作來找我,」他眼睛炯炯有神。他認為,專業知識札實、且處處與人為善造就好人緣,是他多年來做事無往不利的祕訣。遵循祖訓

「醫後不昌,醫後必昌」姜通的家族個個長壽,祖父和父親都以九十多歲高齡仙逝,除了可能遺傳長壽基因之外,他更堅信,這和祖傳家訓有關。由於世代從醫,家訓訂為「醫後不昌、醫後必昌」,兩句話乍看之下矛盾,卻很有深意,意思是醫生若以賺錢為目的,不肯盡心幫助病患,有失德行,後代必定衰敗;相反地,醫生若能視病如親,就能積德造福子孫。除了行醫秉持良心,家庭教育更告訴他要關懷人群。自小姜通隨著母親買米票悄悄發給窮人,教導「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一直到現在,看診時他仍舊常常「朋友不收錢、窮人不收錢」,有時候親友看不下去,嘀咕「開門看診、買藥也要錢,這樣不敷成本啦!」他也總是一笑置之。走過一個世紀,姜通心中孜孜矻矻要

「做好事」,每逢年節不忘捐十萬元,為老人院的老人購置羊毛背心,他深信,一個好醫生除了要醫術精湛,好德行更是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