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新編御製天元玉曆祥異賦 套書(國家圖書館珍藏×中研院李豐楙教授編審,塵封百年的明代禁書,古代天文星占書集大成之作,市面上最詳細的彩繪本) 和林火旺的 為生命找道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要查核闢謠 - Cofacts也說明:王明仁 說地震: 11/22~25有一波總規模7.2能量高峰通過,自11/20起這波能量前緣已經在中南部引發密集微震及PM2.5霧霾,台中至嘉義間的921斷層帶也偵測到應力急遽累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黃光廷所指導 鄭婷的 應用類神經網路強化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之研究—以台北市地震災害風險評估為例 (2020),提出預測地震王明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類神經網路、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脆弱度、災害風險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林旭信所指導 胡衍立的 基於颱風降雨影響之氣候變遷降尺度模式 (2017),提出因為有 降尺度、類神經網路、極端值、逐步迴歸、主成份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預測地震王明仁的解答。

最後網站打臉地震「預測神」!王明仁惹毛氣象局地質專家笑喊則補充:〔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資訊工程師背景、創辦「聊牛說地震」臉書社團的民間地震預測家王明仁,今下午在台南以地震預測為主題演說,他埋怨二0一一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預測地震王明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編御製天元玉曆祥異賦 套書(國家圖書館珍藏×中研院李豐楙教授編審,塵封百年的明代禁書,古代天文星占書集大成之作,市面上最詳細的彩繪本)

為了解決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一本書了解中國千年的天文與星象學   蒐羅從晉至明,歷代典籍如何詮釋天文現象,加以趨吉避凶   明清兩代列為禁書,二十一世紀重新問世   重新復刻國家圖書館珍藏手抄本,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政大名譽教授李豐楙導讀+編審   修訂古籍中的次序散佚並重新編纂,還原古籍最真實的樣貌   別冊收錄各版本《天元玉曆》對照表以及海內外線上可閱覽電子版網址,一次蒐羅相關資訊   隨書附贈大塊文化×仰望書房【2021年觀星指南】電子版   天子御覽祕藏,宮庭禁忌寶典   塵封七百年的神祕禁書,全球首度公開彩繪本   ■ 地震時有地鳴傳出,代表天子治國失策?   ■ 錯誤的季節降雪,

代表大臣即將作亂?   ■ 地上冒出大量昆蟲,表示將要發生飢荒?   ■ 月亮遮蔽火星,代表戰爭失利?   ■ 久旱之後天空出現彩虹,表示即將落雨?   這些日常中可能見到的天文現象,在古代的星占書中,皆是有意義的,它可能代表了國運昌隆、久旱甘霖;也可能代表國家臨危,帝王必須自省。因此與國運息息相關的天文現象,在古時是禁忌,一般平民百姓不能觀測天象,以免窺知國運;而星占書更因有預測功能,千年來皆成為禁書,民間不能閱讀,只有帝王家與欽天監得而習知。   《天元玉曆祥異賦》即為中國古代天文星象書的代表著作之一,它的原型起源於宋代,內容蒐羅《宋志》之前各類占星著作,同樣位於禁書之列。直到明仁宗朱

高熾即位,希望星占書成為自我戒鑑的工具,因而加以修編,刊印給朝中諸大臣學習,並期望他們以此輔佐自己,時時警惕。   這段歷史被寫在《仁宗實錄》裡:        「賜三公及六部尚書《天元玉曆(祥)異賦》。上初得此書,以示侍臣曰:『天道、人事未嘗判為二途,有動於此必應於彼。朕少侍太祖,每徴以慎修敬天,朕未嘗敢怠!此書言簡理當,左右輔臣亦宜知之。』遂命印刊,上親製序曰……」         現今各國圖書館所存的《天元玉曆祥異賦》,即為明仁宗御製刊行的抄錄本,也可以說因為明仁宗,使得這部中國古代的重要星占書得以走出宮禁,廣為流存,讓現今的我們有更多機會可以窺知古代的天文現象。         最早

蒐羅極光的中國古書,研究古代天文現象必不可缺                 《天元玉曆祥異賦》蒐集了天、地、日、月、五星、彗星、流星、風雨虹霓等大氣現象,以及與之對應的古代占星術內容,並用彩圖描繪這些天文奇觀,對於了解古代天文現象是極佳的參考。它甚至是世界上早期收錄極光的古籍之一。   過往,學者們多認為星占書是迷信的一環,然而仔細閱讀《天元玉曆祥異賦》,會發現書中收錄的現象,大多都是當今可以見到的天文奇景,比如「日暈」與「日珥」,都可以對應到幻日、幻日環、布拉維弧等太陽光或月光折射的現象。而彗星與流星在《天元玉曆祥異賦》中也可見到,甚至彩虹在《天元玉曆祥異賦》中也明確畫出「虹」、與「霓」

「虹」並陳的景色。   因此若我們想了解古代曾出現過何種天文奇觀,古人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天文現象,甚至背後可能的科學原理,就不能跳過集星占書大成的《天元玉曆祥異賦》。   新編本《天元玉曆祥異賦》,還原古籍最初全貌   《天元玉曆祥異賦》集結了從晉到明歷代各書中所載的星象,來源複雜,格式不一;再加上民間禁習的緣故,流傳的皆為手抄本,因此各地收錄的《天元玉曆祥異賦》版本不一致,有無圖本、也有黑白繪圖本,甚至連彩繪圖本也有版本不同、收錄數量不一的狀況。   為了讓讀者更便於了解這本古代經典,大塊文化特別以種類齊全、國家圖書館藏的「明朱絲欄精鈔彩繪本」為底本,並延請民俗學者李豐楙教授進行新編,

還原古籍可能的原貌。除此之外,並以歷史、民俗、天文、社會學、版本學為角度為本書撰寫導讀,方便讀者更理解這本奇書。   最後,為了便於有志者研究,隨書附有別冊,將現存五種版本的《天元玉曆》進行比對;並且提供國家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天元玉曆》相關藏書的線上瀏覽網址,方便讀者按圖索驥。   ★ 隨書附贈   大塊文化 × 仰望書房聯名【2021年觀星指南】電子版   閱讀完《天元玉曆祥異賦》,卻不知道該如何驗證書中內容?到底星占書是古時迷信?還是背後有科學根據?未來有什麼天文現象,可以對照本書加以推敲?   你的聲音我們聽到了!為了符合讀者的需求,大塊文化特別與仰望書房合作,推出「2

021年觀星指南」,除了一次蒐羅2021年值得關注的天文現象,並解釋觀測方法、科學原理外,也對照《天元玉曆祥異賦》書中所述,一覽古人對於星象的吉凶判斷,親自驗證星占書神祕又迷人的世界!

應用類神經網路強化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之研究—以台北市地震災害風險評估為例

為了解決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作者鄭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參考內政部消防署災害防救深耕計畫中的參數,使用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以下簡稱TELES) 模擬山腳斷層發生地震規模約7.0的錯動時對台北市的衝擊。然而TELES系統資料庫使用距離本研究已有十年以上的未更新屬性資料,考量到現今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加上台北市建物平均屋齡已接近加強磚造房屋的耐用年限三十五年,本研究假設人口屬性與建物性質等等的脆弱度之更迭會對風險評估結果產生變化,因此建構類神經網路模型,預測2030年台北市在發生同樣規模的大地震時十二個行政區的傷亡損失與避難需求,並且藉由初始TELES分析結果與預測成果之比較,分析脆弱度對地震災害損失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地震人命傷亡的關鍵在於

建物嚴重坍方致人民無法逃生,而脆弱度中建物屬性類別的因子對建物毀損等等的災損評估結果有較大的影響力,人口屬性類別的因子則影響地方避難需求人數。

為生命找道理

為了解決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作者林火旺 這樣論述:

生命教育最關鍵的一本書 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   人應該怎麼活?  也許永遠得不到標準答案,  但是這卻是一個沒有人能夠迴避的問題。   除非你一輩子完全沒有任何憂苦愁煩,  否則這個問題一定會在你每一個難過的日子、傷心的夜晚,  以各種形式、不知不覺在你心裡浮現。  然而無憂無慮的生活,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幻想,  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常態,而不是例外。   這是在生命教育課程列為國高中必修課之後,林火旺教授特地為老師和學子們所寫的一本書。   一如他的演講叫好又叫座,林火旺教授的這本書,不同於一般深奧艱澀的哲學論述,而是信手捻來,就是一則則哲學家的故事,一個個發生在

台灣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藉此深入淺出地闡釋道德哲學的論證,他犀利的邏輯思路,豐厚的自由主義學理,充滿社會關懷的人道精神,挑動每個人回頭叩問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林教授開宗明義,要讀者認知到「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強調思想是幸福的元素之一,哲學式的辯證思考是幸福大道,宏觀的角度,探索人類共同的命運,再到自我追尋,關懷他人,最後歸結到珍惜生命的要義之上。   如果你擁有的財富不多,可以從希臘哲學家中找到處方:「構成快樂的元素並不昂貴」;如果你諸事不順,也有哲學家會告訴你:「痛苦是達到真正快樂必經的過程」;如果你職位低、升遷不易,哲學家的建議是:「名位和權力是不自然且不必要的欲望」;如果你

遭逢生離死別的傷痛,哲學家勸告是:「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你只能改變自己,改變面對苦難的方式」。因為只要你願意開啟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替生命增添力量,抵抗挫折、超越苦難。   林教授將更多的人生路徑開放在莘莘學子面前,讓他們懂得享用且珍惜行為和思想的自由。 ※ 面對生命的五個關鍵: ● 思索人生  哲學性的思考,有助於解開人類存在的疑惑,發現生命的情趣。 ● 人類的共同命運  漠視人的無奈、有限,注定活在虛幻、假象之中。能跳出人類世界思考的人,絕不敢自我膨脹。 ● 自我追尋  生命沒有標準答案,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不可能活出卓越的人生,只有投入群體活動,主動承擔責任和自我挑戰,才能更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

的人。 ● 關懷他人  一個只管自己利益,而不關心他人的人,不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 珍惜生命  我們絕對不能忘記,即使當生命面對絕望的情境,只要活著就能找到它的意義。 作者簡介 林火旺   人如其名,他充滿高度生命熱誠和知識份子的濟世心腸。   同時,他的名字也透露他真正來自鄉土的民間社會。   他是國內研究倫理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多元文化、公民理論等的重要學者。但這些聽起來冰冷而深奧的西洋學術殿堂的名辭,經過火旺教授經年累月的揉捏,已經塑形為充滿台灣泥土溫度和氣味的語言。   他的另一本書《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出版將屆四年,至今已印了十九刷,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和肯定,火旺教授深入

各地的學校、企業、醫院、社區、甚至寺廟等演講場次已超過兩百場。他以熱情的語言、透徹的分析、淵博的知識、精彩的實例,一次又一次的和大家分享人生的價值、道德的深義,以及處於社會亂象中哲學思考的必要。   更多的朋友意猶未盡,希望他再為青年學子寫一本書,為生命說個道理,於是,這位熱心腸的哲學家,再接再厲,又講了好多精彩的故事,也講了好多哲學的道理,希望大家喜歡讀,希望大家讀完後,珍愛自己的生命,也更珍愛他人的生命。   林火旺生於淡水河出海口的農村----關渡,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民生報記者、台大課外活動組主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國策顧問;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推薦序】 張小

燕:頭髮都教白了 賴聲川:讓我們貼近生命本身 周朝松:找到迷宮的出路 【自序】 思想的力量 1.思索人生   蘇格拉底的故事   為什麼需要思索人生?   哲學是什麼?   科學比哲學可靠嗎? 2.人類的共同命運   無常   無奈   渺小   孤獨   死亡   如何面對人類的共同命運   (一)盡性知命   (二)與其擔心死亡,不如為生命找一個道理 3.自我追尋   彌勒的故事   個體的獨特性   (一)能力需要在實作中培養   (二)自我決定才能呈現人的價值   (三)人的差異性   個性發展的障礙   (一)父權意識   (二)流行意見   如何找

到自己?   (一)養成思考的習慣   (二)勇於接受挑戰     1.積極表達意見     2.主動承擔責任     3.參與群體活動 4.關懷他人   道德是什麼?   幾個可能的質疑   (一)談道德是要求大家都當聖人嗎?   (二)言教不如身教?   (三)法律不夠嗎?   為什麼要有道德   道德與幸福人生   (一)關心他人才能遠離孤獨   (二)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三)關懷他人使生命有價值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5.珍惜生命   殘而不廢,事在人為   生命輕如鴻毛   (一)成績不好、前途無「亮」?   (二)真愛是生死相許?   (三)無

聊人生,活著有什麼用?   活著就有希望 推薦序頭髮都教白了張小燕(百萬小學堂節目主持人)   哲學到底在學些什麼?   不認識蘇格拉底的人到底會不會「輸」了什麼?   我們從來也沒弄懂,科學與哲學,在現今社會來說,到底學哪一個比較重要?   如果你不認識火旺老師,會覺得他的名字中有火的,是不是就是火氣很大,常常會看見他在電視上「放火」?但等你認識火旺老師的時候,你就知道,他不是火氣很大,而是他非常的熱情,因為他無時無刻,苦口婆心,憂心社會,多麼的希望能喚醒每一個人,提升每一個人的品德。等我認識了火旺老師才知道,這麼多年來他,不但在課業上教導學生,(頭髮都教白了),同時他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常看他在勸導我們這群損友,看起來真有點「狗吠火車」……真抱歉!   我第一次見到火旺老師,就問他哲學是什麼學?你都在教些什麼?學生在學些什麼?它到底要學到些什麼?   在火旺老師這本《為生命找道理》的書中,他都是用最淺顯易懂的句子,以及平實的生活點滴,讓你自己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使你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唉!「道理易懂」、「領悟不易」、「做到更難」! 推薦序讓我們貼近生命本身賴聲川(著名導演)   哲學有用嗎?在多數人的概念裡,哲學所提出的問題是少數學者與高人酒足飯飽之後談論的偏門問題,與眾人無關。事實上,林火旺老師的新書《為生命找道理》讓我們體會到,哲學原來是人人活在世界上最根本的必

修課程。   現代生活早已演變成一個奇異的Paradox(矛盾):大家一生忙碌,為的是取得一個「更好的生命」。但在忙碌之前,並沒有人去檢視,「何謂生命」?如果我們無法定義生命是什麼,那「更好的生命」一詞似乎就無效。   那麼,一生的忙碌,是為了什麼?有沒有可能,我們忙碌一輩子,並不確知目的,於是造成各種的不滿足和不快樂?   火旺老師開宗明義引用蘇格拉底所說的一句話,也成為了他書中的中心論點:「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這句話正點出以上所述的矛盾。用另外一種方式說明,前些年,當我在寫《創意學》一本書時,我在思考佛法中對「智慧」與「方法」的論述:在修行的道路上,要學會任何一件事,或者

要做好任何一件事,必須兩者兼備,缺一不可。但不可思議的,我發現現今的創意教育,乃至於所有的教育,只重視「方法」,不重視,或許更準確的說,無法重視「智慧」。為什麼無法重視「智慧」?因為非常神奇的,在現代民主社會裡,「智慧」已經失去了廣泛可以被接受的定義。   我在史坦福大學教「創意學」的時候,講到這裡,我停下來問學生,能不能接受和理解我所說的?史坦福的學生默默點頭。我接著說:「如果這是對的,那麼你們從小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在邊緣( periphery )而非在中( center )。對嗎?」有一位就說:「沒錯,一直都是這樣。在我們的體制之下,那「中心」不是一個容易定義的東西。」那麼只在邊緣學習,而

不去思考中心,這意味著什麼?怎麼說都是一種盲目的行為。我問學生:「你們居然清楚,那為什麼可以一直接受,一直堅持,還來念史坦福這樣的名校?」他們無奈的回答說,這只是為了未來可以有更好的職業、更好的出路而已。聰明的史坦福學生瞭解,人生已經變成一種遊戲。體制內的教育無法提供「中心」、「智慧」,那是個人領域去努力才能取得的,但在現有遊戲中,它並不重要。於是,我們大家都在邊緣上繞啊繞,永遠不知道中心是什麼。我們一生努力取經,最後以為取到了,但有一個最重要的房間我們沒有打開,我們一直繞著它走,一直沒有進去。我們忘記了什麼叫「反省」,更不知道要反省什麼。   火旺老師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是我們社會上難得見到

言行一致的標準公民,他經常對公眾發言,帶給我們的省思是多元的,包括一個公民社會真實的意義,民主社會中公民真正的權利與義務是什麼。在政治哲學的層面,火旺老師能清晰的指出台灣現今的問題,是在於選民和當政者的權利與義務都亂了套,我們自以為值得驕傲的民主,其實還是差了一大截。   在《為生命找道理》一書中,火旺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們貼近比民主更前一步的問題,那就是生命本身。我很感謝火旺寫這本書,相信這本書能夠幫忙填補現代人們空虛生活中的那個大洞。其實,那個洞沒有那麼可怕;問題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的到洞口去觀看它。 推薦序找到迷宮的出路周朝松(新竹女中校長)   有人說人生像個迷宮,或許是因為我們對

人類生存的意義、生命的目標、幸福的要件等構成生命核心的價值觀要項,有不少的困惑。以上的探索,屬於哲學思考的範疇,亦屬於精神層面的省思,但也可能是影響或主宰著我們生活快樂與否的關鍵。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或思索自己生命的意義,若能閱讀林火旺教授一系列對於道德的詮釋、關於生命的看法,一定有助於他們找到解答。   身為哲學系教授,林教授卻一向不是板著面孔說道理的衛道之士,我和他相交三十多年,他始終是一個充滿親和力與魅力、言行一致的諤諤之士。有人說他是個大砲學者,但他的敢言直言,實是源於他熱愛這塊土地的草根性格。他是一個辛勤耕耘的社會園丁家,而且多年如一日。他曾比較過政客、政治家與哲學家的差異:「政客

關心的是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關心的是下一代的幸福;哲學家關心的是永恆的未來!」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乏政客,我倒是很希望多幾個像林教授一樣耿直熱情的哲學家。   新竹女中很榮幸地曾經兩次邀請林教授來校為老師們演講,講座中他談笑風生,絕無冷場,讓老師們意外的是,嚴肅的道德議題,在他清晰的邏輯辯證中,娓娓道來且順暢流利,「善於取譬」一直是他的演講叫好叫座的特色之一。   《為生命找道理》這本書的風格,就如同林教授幽默而生活化的演講一樣,將一般人覺得艱深的哲學理論,化為平易近人的探索,以深入淺出的文筆詮釋而貼近生活本質,一定會使讀者如倒吃甘蔗般,對他的分析深表折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佚事,或是社會新聞

事件,他常是信手拈來而且舉一反三,這些貼近現實日常生活的小故事,生動有趣,不僅減少了哲學論點的枯燥,展現他觀察社會時事後的獨到見解,也拉近了他與聽眾、讀者的距離,更達到播種道德理念的效果。   例如林火旺教授在書中提出,教育學生應該「言教重於身教」的觀點。這個逆向思考並不是認為老師的身教不重要,而是因為學生和老師的接觸往往限於學校之內、課堂之上,固然很多老師也常在課餘付出對學生的關心與勉勵,但是老師個人的操守與生活上的行為,學生很難得到驗證,而且學生接觸外界的管道多元,媒體、朋友的影響力都可能高過老師。林教授也認為,家長的身教相對的就很重要,我想這並不是在幫教育工作者推卸責任,反而是提醒家長在

重視子女教育的觀念上,不要疏忽家長自我真實的角色,與自省的工夫。   事實上,林教授最憂心的是媒體時常報導政治人物爭名逐利的嘴臉,和一些知名藝人傷風敗德的言行,這些言行不一的示範正也是身教的一環,是道德的負面教育,甚且形成錯誤的社會價值觀,當孩子在整個偏差的大環境逐漸被污染而不自覺,父母師長的身教與言教,又如何抵擋社會上這種以「功利」導向人生目標的趨勢?林教授強調學校的品德教育要更重視言教,他所謂的言教並不是說教,而是說道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能夠獨立思考並且明辨是非。只要孩子能接受,被道理說服,才能內化而身體力行,具體實踐道德於生活中,言教才能達成。   現今校園中不快樂的孩子越

來越多了!霸凌、憂鬱症與自殺事件的頻傳,在在讓我們憂心不已。這些現象的起因固然甚多而且難解,然而目前安逸富裕的環境,直升機父母全心呵護與缺乏讓孩子磨鍊機會的教養態度,亦是造就出許多抗壓性甚低與自私利己的孩子。這些孩子因生命中少了真正的苦難,缺少深刻的生命意義與生活目標,以致於迷惘頹廢,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道德融入生命教育,加以輔導與啟發他們。   所以,個人期盼師長與家長們,都能來閱讀這本發人深省的好書,並且思索道德與人生、生活、幸福快樂之間的關係,相信可以找到迷宮的出路,得到人生課題的解答,感受無法言喻的釋然和輕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知識的傳授外,但願我們所有的學校教育工作

夥伴,也能像林火旺教授一樣,為學生指導人生迷津,協助學生找到人生的道理與真理。當社會中擁有多一些成熟而幸福的人格,這個社會才能形成利己利他的圓滿狀態。 自序思想的力量   生命是真實的,卻令人十分困惑。   科學可以解讀人類身體的密碼,卻無法替生命尋找意義、價值。即使幾千年來哲學家殫精竭慮、搜索枯腸,努力探討生命存在的道理,所得到的結果仍然無法令人滿意,因為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哲學家可以向我們保證:他找到經營幸福人生的方程式。   人應該怎麼活?也許永遠得不到標準答案,但是這卻是一個沒有人能夠迴避的問題。除非你一輩子完全沒有任何憂苦愁煩,否則這個問題一定會在你每一個難過的日子、傷心的夜晚,以各

種形式、不知不覺在你心裡浮現。然而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幻想,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常態,而不是例外。   儘管思索人生本身是一件極為挫折的事,但是當你在生活中遭到挫折時,許多哲學家的智慧仍然可以撫慰你的心靈。如果你擁有的財富不多,可以從希臘哲學家中找到處方:「構成快樂的元素並不昂貴」;如果你諸事不順,也有哲學家會告訴你:「痛苦是達到真正快樂必經的過程」;如果你職位低、升遷不易,哲學家的建議是:「名位和權力是不自然且不必要的欲望」;如果你遭逢生離死別的傷痛,哲學家勸告是:「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你只能改變自己,改變面對苦難的方式」。思想可以替生命增添力量,抵抗挫折、超越苦難。   台

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功利主義價值觀也占了上風,這股現實功利風正在侵蝕人性中令人感動的元素:純真和愛,結果造成社會不安和人心不樂。可笑的是,許多掌握人民命運的政治人物,卻把當前的問題簡化為經濟問題,以為台灣只要經濟發展,人民就會幸福快樂。其實台灣現在的問題不是物質匱乏,而是心靈匱乏。   思想是治療憂慮的良藥,這本書是我研究倫理學及生命經驗結合而成的一些啟發,它不是幸福的萬靈丹,更不是標準答案,因為人類社會出現過許多不同的生命故事。儘管如此,故事的數目不會比人類的數目多,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人身上重複發生,而且所有感人的故事幾乎都包含相同的成分。這本書希望呈現的,就是所有人追求幸

福共通的道理,所以它不只適合那些正在成長中、對生命充滿迷惘的青少年,即使經歷過滾滾紅塵或正在為生活打拼,卻對生命還有困惑的人,也值得一讀。尤其那些和我一樣,對社會現階段的發展焦慮、對眾生的苦難憂心的人,更應該可以從書中產生一些共鳴。   這本書能夠以優美的版面、簡潔生動的文字呈現,要特別感謝天下雜誌出版社的創意總監蕭錦綿,本書的責任編輯施如芳,以及三十年來的好友妙香的全力協助。朋友永遠是我最傲人的財富,小燕姐、周朝松校長、賴聲川導演,都是在百忙之中毫不猶豫、一口答應,為我寫序推薦,這種情義相挺,令我感動。值得一提的是,賴導的妻子乃竺是我大學同班同學,本來出版社希望我找一位同學寫序,當我向乃竺開

口時,忙碌不堪的賴導居然搶著說:「我來寫」。我從小生活經常匱乏,現在朋友所給我的,竟然是這麼的豐厚!   其實朋友不只是我的財富,也是構成我人生劇本中精彩的重要片斷,建綱兄只長我幾歲,卻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他幫我擋掉多少外面的風風雨雨,是一位豪氣干雲、值得交心的朋友;伯實、莉玲夫婦把我當成兄弟一樣照顧,他們的好友文明和漢芬夫婦愛屋及烏,對我也是關愛有加;每次聚會最喜歡和我鬥嘴的就是成允,從我們的吵鬧中,旁人絕對可以感受到我們彼此真正信任;即使我的率直偶而造成一些社會爭議,三雄和玲玉夫婦、明仁、富源、立群、中天對我的表現,向來只有肯定,那股肯定的力量絕對可以讓我繼續堅持「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曉波、曉林、杏慶是我知性上相契合的朋友,他們給我非常多思想上的啟發;還有一群讀書會的朋友,她們是我長期的忠實聽眾,從她們那裡我學到的是:如何把深奧難懂的哲學,讓一般人聽得懂。   總之,太多的朋友幫我一起撰寫我的生命故事,雖然不能一一記下,但讓我真正相信德不孤、必有鄰。最後,牽手已近三十年的妻子錦華在教學研究和關懷公義兩忙之際,還得撫慰和力挺經常在外「惹事生非」的我,並且無怨無悔地分擔我的苦水和怒氣。   他 / 她們是我長期關懷這塊土地、熱愛生命的福報,值得珍惜、並由衷感激。 人生充滿矛盾,許多人往往在顛沛流離、歷經風霜之後,才體悟到生命的道理,從而更懂得珍惜生命;而一個養尊處

優、錦衣玉食的人,反而常常覺得生活無趣、無聊。不論個人的生存條件存在多大差異,認知人類共同的特質及處境,似乎是為生命意義找到合理定位的先決條件;就像你得先知道你有多少錢,才能決定買得起什麼價位的衣服。任何一個進行深度思考的人都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有共同特點:無常、無奈、渺小、孤獨、死亡,這些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共同命運。無常當人們碰到突如其來的變故,常常會有「人生無常」的感嘆,但是這種感慨通常只是一時的,事過境遷之後,一般人都會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型態,彷彿世界宇宙從此就會配合他的步伐,不會再有意外。其實「人生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是由於人們沒有嚴肅體認到這個生存特點,反倒

把它當成了「意外」。想思索人生的人,都必須用心體會人類存在的無常,才不致於對人生產生不必要的「幻想」。我常對學生說:「你們比我年輕,但不一定比我晚死。」試想,你住的地方明天有可能會發生七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誰能保證自己在明天過後還是活著?颶風來襲,誰知道它要帶走哪些無助的生命?用中國人的說法:「一切都是命」,地震、颱風不會分辨年齡、膚色、體力、智商、貧富、族群的差異,它們對待所有人一視同仁,即使年輕力壯的生命也無法倖免。豈止大自然的力量難以抵擋,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也超出人類的掌握。每天打開報紙,都可以看到因溺水、車禍、凶殺而死亡的人,他們早上可能還神采奕奕,下午就命喪黃泉。在他們死前一

天,誰想過明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呢?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發生大地震,隨台灣山富旅行社到當地旅遊的11名團員,天搖地動時正搭乘都江堰的纜車,纜車卡在50公尺的高空。隔日救難隊進行救援時,56歲的王民權不幸墜地身亡。這些人絕對想不到出去旅行會碰上地震,即使碰上地震,也想不到會正在搭纜車;即使正在搭纜車,也想不到會摔死;即使有人摔死,也不應該會是自己。然而,死神的降臨存在太多的偶然和巧合,誰會被死神眷顧?沒有人可以掌握,因為誰都有可能!2000年3月21日,台大土木系的同學張振聲在籃球場打球,突然昏迷倒地,原因至今不明,經搶救後仍然變成植物人。2009年2月23日傍晚,清華大學計量財經金

融系學生葉昊定和同學到體育館打籃球,為了撿界外球而鑽進角落的鐵椅下,遭到電擊而不治身亡。這兩位同學發生事故時都只有20歲。每天校園裡有成千上萬的學子在打球,誰想過會因打球變成植物人或身亡?即使不從事激烈運動,也不能保證安全。2007年6月6日清晨,護士林淑娟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和東興街口,被酒醉駕駛的知名女歌手林曉培撞死。40歲的林淑娟原本在屏東東港鎮的安泰醫院任職,才剛上台北工作就慘遭橫禍,令人不勝欷歔。在外商電腦公司上班三十六歲的黃國賓,2009年6月2日傍晚,騎著機車載妻子回家途中,經過台北新莊瓊林路附近的河堤時,與一顆流彈擦身而過,但他騎了一公里後才告訴妻子他身體不適,把車停好後隨即失

去意識,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經醫生檢查,發現使他致命的是一顆貫穿右肩、深入胸膛的子彈。平凡的上班族如黃國賓,就是如此命乖運蹇。2010年4月25日下午,國道三號3.1公里處發生嚴重山崩,有三輛車四個人慘遭活埋。從挖掘出來破碎的車體,可見大自然的威力實在驚人。當天既無地震、又無大雨,經過這個路段的人,沒有人想到會發生這樣的災難。有些當時在現場的人事後表示,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無常並不是人

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在山崩塌下來那一刻,他們緊急煞住車子,只差幾秒鐘就成為受難者。生死真的只有一瞬間!

基於颱風降雨影響之氣候變遷降尺度模式

為了解決預測地震王明仁的問題,作者胡衍立 這樣論述:

本研究發展考慮或排除颱風降雨影響,以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結合輻狀基底函數類神經網路(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建立GA-RBFN統計降尺度模式,探討未來淡水、臺中、高雄、花蓮氣象站,考慮或排除推估颱風影響之雨量。研究使用之資料為,IPCC第5次評估報告(The 5th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日本及澳國所發展的MRI-CGCM3及CSIRO-Mk3.0全球氣候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資料。測站歷史月雨量

資料,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最佳路徑資料。利用李(2006)非颱風雨統計方法,推估測站的颱風雨量;GCM資料分別利用主成份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 Procedure, SRP)等變數選擇方法,與測站月雨量資料建立GA-RBFN模式;同時利用多變量線性迴歸(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LR)建立基準模式,與GA-RBFN模式進行效能評估。模擬結果經分析顯示:臺中、高雄、花蓮非颱風降雨的

預測,能減少夏季月雨量預測時間延遲。不同變數選擇方法之GA-RBFN模式效能,變數經PCA轉換,對於非颱風降雨預測效能較佳。變數經SRP選取組合之模式,則原始雨量預測效能較佳。 使用AR5代表濃度途徑情境(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的RCP4.5與RCP8.5模擬探討未來情境雨量趨勢,預測雨量以三分類(偏少、正常、偏多)分析。發現RCP4.5未來情境,以MRI-CGCM3資料推估測站原始雨量,僅淡水有超過70%機率雨量偏少。以MRI-CGCM3資料推估測站非颱風降雨,高雄約70%降雨集中在正常範圍。臺中及花蓮預測結果,傾向未來雨量分

類機率維持正常。RCP8.5未來情境,除以MRI-CGCM3資料推估測站原始雨量,淡水站超過70%機率雨量偏少。以CSIRO-Mk3.0資料推估測站非颱風降雨,臺中降雨超過80%機率,落在正常範圍。高雄、花蓮的預測雨量分類,則維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