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天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雲林口湖天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藍麗娟藍艷秋寫的 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兔小安*旅遊札記也說明:【基隆住宿推薦】TOP6評價高優質飯店,離廟口夜市都很近 ... 桃園景點。 ➠新竹景點 ➠苗栗景點。 ➠台中景點 ➠彰化景點。 ➠雲林景點 ➠嘉義景點。 ➠台南景點

國立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吳祚任所指導 莊淑君的 極端風暴潮之情境分析與 海平面上升對溢淹範圍之影響 (2018),提出雲林口湖天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暴潮模式、海平面上升、極端風暴潮、潛勢溢淹計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事務研究所 高世明所指導 古孟恩的 蘭嶼海岸災害防護與居民災害識覺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災害識覺、海岸防護、蘭嶼、海岸災害、海岸管理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雲林口湖天氣的解答。

最後網站我的E政府- 即時影像則補充:綠島- 柴口浮潛區. 本影像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 ... 桃園- 後慈湖. 高雄- 龍頭山遊憩區. 臺東- 金樽遊憩區 ... 福壽山農場- 鴛鴦湖步道. 阿里山- 里佳資訊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雲林口湖天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為了解決雲林口湖天氣的問題,作者藍麗娟藍艷秋 這樣論述:

看天吃的每一口飯,都是幸福! 十種台灣水果,十個感人故事 他們用數十年的光陰,勇敢與堅持地守護台灣土地, 以微笑弧度、樂觀擁抱困境,創造出獨特的水果人生觀。   果然!臺灣。踏實、甜蜜、幸福、樂觀!   從產地到餐桌,人、土地、自然交織而成的細膩情感,每一口都如此濃醇動人。   本書走訪臺灣各縣市,紀錄十種水果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及美麗影像,呈現烈日底下臺灣農民的樂觀美學,和守護土地家園、為臺灣水果找出路的堅持與努力。   沒有口水,只有汗水。   每一種水果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故事,   原來,臺灣人堅持勤奮的美好性格,就藏在這些水果的甜蜜滋味裡。   本書視覺

邀請兩大名家聯手打造──   書法名家董陽孜封面題字、亞洲最有影響力設計師陳俊良擔任美術設計,   呈現出富有人文關懷深度的視覺設計。   相信在地的力量,   從產地到餐桌,他們用汗水和微笑,   種出臺灣人樂觀勤奮的文化。   有一種人,即使身處貧縣、貧鄉、貧村,還是堅持善待土地;   有一種憨膽,不畏病蟲天災、不畏產業外移。   他們是一張張的平凡卻不平凡臉孔,為臺灣種出甜蜜蜜的果實。   他們是誰?   三兄弟和叔叔,復育阿公那一輩就開始種的南投土鳳梨,邀請各地旅客來喝一杯好茶、吃塊鳳梨酥。   水哥走過匪類青春,一無所有回到雲林,在貧瘠鹽地上為自己爭一口氣。

  貴香姐懇求同鄉栽種梅樹,只為保有那滿山頭梅花盛放的童年記憶。   還有,不做科技新貴、留在家鄉種出方型西瓜的另類七年級CEO、舉人後代回老家孕育釀酒夢、吳寶春帶動使用甜美荔枝乾製作麵包的風潮、打進日本市場的玉井芒果阿公、為宜蘭留下最後一片金棗園的橘之鄉、為了幫助農人而收購盛產水果,鮮果放愈多愈好的春一枝冰棒……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專職作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作品曾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著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

車環島日記》、《夢想的騎點──跟著標哥京騎滬動》、《就溜吧!拋開一切環島去》、《不上班去釀酒》、《開始在紐西蘭自助旅行》等書。譯有《亞洲名牌聖教》。 藍艷秋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研究所昆蟲組博士,目前任教於康寧大學。現任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曾任台灣昆蟲學會理事、台灣昆蟲學會副秘書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助理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昆蟲行為生態、生物多樣性。關心台灣的土地、農民、動植物與土地倫理。積極傳遞《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的「尊重生命看顧大地」、「維護生態完整性」、「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民主、非暴力、和平」共四大議題。 緣起 因為人,所以感人

陳俊良 推薦序 擦亮「來自臺灣」的招牌 江丙坤 每一篇故事,都是精彩的生命風景 賴瑟珍 台灣水果的另類生產履歷 李朝卿 守護幸福的滋味 卓伯源 鹹酸甜的幸福好滋味 林聰賢 用心,與這塊土地交陪 黃健庭 請給果農們掌聲鼓勵 賴清德 守護自己的家園土地 蘇治芬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朱耀沂 會呼吸的農業書寫 蔣慧仙 勞動是時尚,農業是寶藏 程昀儀 敬,這群在田裡的亞里斯多德! 買買氏 1 鹹鹹的幸福──鹽地裡的玫瑰蕃茄 不服輸,他拚上性命和自己賭一個未來。 2 背人情的人──綻盛土地的青梅 地震、風災、土石流,都趕不走她。因為,她比誰都更珍愛這個故鄉。 3

看得見的決心──釀給明天吃的金棗 因為阿嬤說,你作的東西,如果不敢拿給阿嬤吃,你就不准賣。 4不濁的夢想──闖天涯的骰子西瓜 是誰賭性堅強,堅決要走自己的路的?是我自己! 5 拿心當燈火──光芒四射的愛文芒果 我鼓勵人家種,萬一銷不出去,我要負責任啊! 6 花落春猶在──冰封善果的春一枝 工廠老闆悶頭做起鮮果枝仔冰,冰棒裡塞滿疼惜鄉土的心意。 7 謝天謝土壤──長在樹上的葡萄訂單 他們一樣年輕、高學歷,也一樣懷抱夢想,要種出永續的果實。 8 不悶的熱情──匍匐前進的土鳳梨 四個手足親戚,扭轉了八卦山脈的景觀和命運。 9 串起的驕傲──不落淚的樂天香蕉 早時

吃香蕉當早頓,心情輕鬆未愛睏;晚時吃香蕉當晚頓,心情平靜又好睏。 10 烘焙的榮耀──飄香法蘭西的荔枝乾 這一長串彎折又精采的人生歷練,是為自己的人生、家族找出路,也在為果農尋找出路。 11 回收的滋味──妖受甜的七年級生 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的七年級生,邂逅臺灣的甜蜜水果,讓在地水果也能展現名牌的價值。 附錄 臺灣甜蜜地圖 後記 推薦序1 擦亮「來自臺灣」的招牌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江丙坤   臺灣在獨特的風土環境下,孕育出豐富而高品質的農產品,長年外銷國際,極富競爭力。而鳳梨酥、蜜餞等加工食品,更是國內外觀光客伴手禮首選,也是陸客來臺指定必買的臺灣特產

之一。   我出身南投,成長於農村,非常了解農家靠天吃飯的艱辛。海基會日前亦曾邀請媒體參訪位於南投的「微熱山丘」,看見富有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的農家子弟,創立農企業,為臺灣農業開拓新的發展方向,非常感動與欣慰。本書有專章報導微熱山丘的創建歷程,和創辦團隊堅持使用家鄉食材、為農村創造就業機會的理念,相信也能鼓勵更多農民勇於創新,善加包裝、行銷精緻的農產品,為台灣農產品打下一片新天地。   本書介紹臺灣果農如何引進、嫁接外來品種,克服病蟲害、天災、運銷等難題,成功種出高品質水果,並打進國際市場的歷程,讀之令人感佩。在此,不僅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臺灣民眾,更要推薦給來台旅遊之大陸人士。相信在閱讀

本書後,能深入認識臺灣本地的自然風土,並進一步被臺灣人民勤懇踏實精神所感動。   兩岸直航及簽署ECFA實施後,政府已為農產品銷往大陸,鋪設一條便捷、低關稅的坦途,期待農民朋友發揮踏實、創新的精神,追求高品質的精緻農產品,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大陸市場上,共同擦亮「來自臺灣」的招牌。 推薦序2 每一篇故事,都是精彩的生命風景 觀光局局長  賴瑟珍   有一種幸福叫作簡單,有一種感動叫作真誠,《天下雜誌》出版的這本「果然台灣」讓人看到臺灣農民簡單生活背後的生命底蘊,看到他們對待土地的真誠,每一篇故事都是精彩的生命風景,他們共同的特質是都經歷無數風災地變的淬煉,汗水與淚水交織出的歡顏愈發令

人動容。   這本書作者以細膩筆觸描述的每一位農民,都和土地有著濃烈的情感,這種來自土地與鄉情的呼喚,縱然在時空變遷之後,力量依然強大無比,也是土地賦予他們風雨都擊不倒的生命能量,而血液中對真善美的堅持,使他們都可以在各自領域中成為最頂尖的果農。像雲林西瓜CEO廖文斌「台灣水果不需要低價競爭,只要打出品質與良心的國際形象就能勝出」、雲林種蕃茄的許清水「不能欺負土地,不能欺負人,要善待周圍的人」。這不只是種水果的態度,更是與人相處應有的真誠,也是他們成功共同的特質。   十大香蕉達人劉吉和先生的話,相信會引起很多國人的共鳴,劉先生說:「臺灣人真的很有福氣,我們住在得天獨厚的寶島,水果好吃

,種類又多,價格實惠,我們真的要珍惜,要感謝這片土地。」這也是觀光局推動「旅行臺灣.感動一百」很重要的感動元素。   臺灣水果世界知名,本書深入採訪許多不為人知的水果人物故事,不只是行銷臺灣水果的好書,更將臺灣人良善溫暖、樂觀踏實的特質傳達出去,透過臺灣農民美麗的身影和動人的故事,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觀光客,深入認識臺灣水果,與臺灣風土人情美好的一面。 推薦序3 勞動是時尚,農業是寶藏 掌生穀粒創辦人  程昀儀   我看見!   將在地精神發揮到極致,就是國際化!台灣的在地精神當然從土地上發芽、成長、茁壯、開花最後有結果。不用太多想像,這就是農業!   但是經營農業千真

萬確需要很多的想像。你要學習接受不完美,你要學習享受遺憾,就像……李泰祥大師在創作〈告別〉到發表〈不要告別〉的歷程說過:「遺憾是最重的。比幸福還無法忘懷,與完美總差那麼一點兒。」滋味寂寞口感浪漫。   因為你不會再遇到一樣的風味,永遠。   在我們的眼中看見,農作物的價值不只是飽足口腹的糧食,它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後的大地創作。回頭看古老的人類的文明,都發生在大河流域的兩岸,因為那樣的土地才能孕育人類的飲食,這就是農業的初始。就像華人的象形文字,是從認識蟲魚鳥獸、日月山川開始,我們的祖先在宇宙時間裡刻寫下承諾,要與環境天長地久。農業就是自然而然的文化,與創意源頭。   這個時代,我們看

見一波一波的年輕人回農,紛紛用真情投入土地,藍麗娟與藍艷秋更穿上了農業的靈魂外衣,征戰文化創意的生命風雨。因為聆聽別人的往事於是也寫下自己的故事。作者走訪全台灣找出天生的大地耕作者,及人們咀嚼在口中永遠不會再相逢的經典農作。   就在雲林〈鹽地裡的玫瑰蕃茄〉,說了一則硬頸水哥用十二年的光陰證明,相信土地就有幸福的故事;   到了台東〈冰封善果的春一枝〉,傳唱一段因珍惜物資而意外成就的在地好品牌;   深入南投〈綻盛土地的青梅〉,彈奏一曲兒時傷痕、地震、風災土石流,都趕不走愛鄉愛土的傳奇堅毅大調……   因為尊重土地倫理與土地相親,所以能與更多物種生命共好。透過作者的筆,耕耘在紙

上的軌跡,讓我們看見新的農業生活價值觀,人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日常生活物質需求被滿足的同時,又讓樂趣與熱情的創造力繼續製造一種誘惑與魅力在工作中……不就是大多數人們一生所追求的價值嗎!當我們學會肯定勞動與流汗是高尚的行為,讓晴耕雨讀變成一種生活的風格與基調,哇 ~ 多美好的台灣,多美好的未來!這會不會是一個新的農業時代的到來?   那天看到一句話「醒著做夢的人比較可怕,因為他真的會去做。」我一直笑一直笑,笑完發現是在笑我們這種人。但是繼續前進,膽大大不害怕!   因為這五年來的陸續看見,我相信台灣農業就是寶藏。 推薦序4 敬,這群在田裡的亞里斯多德! 《棄業日記》作者  買買氏

  如果亞里斯多德有來世,我想他一定會變成一個農夫。   不信?看完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二○○八年,我因為一場有趣的種田課開啟了整整一年的台灣田地旅行。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場巨大的意外!明明只是太愛旅行、愛到想要旅行別人的人生,才跑去體驗一日農夫的,沒想到卻因我的農夫老師說話太有哲理,結果引發了這場到全台灣向農夫拜師學習的瘋狂旅行。   我記得當我站在充滿雜草的菜園旁,疑惑地問我的農夫老師:「為什麼妳只把雜草拔短,而不把根也拔了呢?」她竟回答我:「雜草可以避免土壤水分蒸發、乾裂,每個生命都有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所以即便是雜草,也有他在世界上不可取代的價值。」衣服皺得有點像

梅乾菜、頭髮不聽話的黏在她汗濕的臉上、沾滿泥巴的手上拎著兩根剛拔起來的蘿蔔……明明眼前的這個人怎麼看都像是個普通的農婦,但她所吐出來的卻如此擲地有聲,這每顆字的重量何僅止於種田道理?更是人生!   我想作者也是同感吧,十一篇文章中特別抽言處理的幾句農夫名言,讓我想起了我那在田間三百多天的哲學課……   在全台灣第一個有機村羅山村,七十歲的有機稻農林運枝伯伯,堅持不灑化學除草劑,硬是清晨四點彎著老邁身軀,用手工替個頭超過稻米的雜草剃頭,他告訴我:「我們不是在種米,是在種心。」是愛心、耐心、也是對環境和人的良心。   在台東鹿野,麗園農場的阿忠、秋花夫婦,被颱風打翻一整片的有機百香果園

,他們面對絕境的結語卻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就當作另一個開始。」   在卑南鄉的釋迦田裡,每日勤讀四書五經的果農王旭朗說:「人對天地要有敬畏感激之心,越飽滿的果實就垂地越低。」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清松渾身溼透的站在大雨滂沱中,即便用盡發狂的力氣挖溝掘洞都無法順利洩去田裡的洪水,告訴自己的卻是:「成敗已無法計較,只希望經由這樣的磨練,自己能多長一分智慧、減一分執迷,學得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   我們不會種田,但我們肯定有能力把他們面對生命的勇氣和能量種進心田!   我多麼驕傲,〈妖受甜的七年級生〉篇中的主角,竟是我在輔大應用美術系的學弟妹,這群大家以為和農業距離最遙遠的

城市七年級生,不只把這股從農人身上挖掘的能量用力種進靈魂,還精采的結出台灣農業急需的創意果實!   仔細看,書中有多幅的圖片皆呈現由下往上的角度「仰望」農夫,這不是這個世代習慣看他們的方式,但卻多麼寫實的反應著,「仰望」才是我們該看待農夫的角度啊!   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處境、什麼樣的背景,透過本書一位位農友的故事,你將不只認識台灣的極品水果,還可以得到數十個值得收藏一輩子的人生態度。   敬,這群在台灣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哲學家! 推薦序5 會呼吸的農業書寫   上下游新聞市集是一個關心臺灣農業、食物、友善土地生活方式的平台,真的很開心,我能因為邀稿的機緣,認識麗娟這樣一位關心

臺灣農業、農友的好朋友。麗娟才剛剛寫完一本書,書名叫做《果然臺灣》。   這個「果然」呢,是因為看完書會讓你發出「真是如此啊」、「恍然大悟」的喟嘆,「果然」也是這本書的主題:她花了數個月的時間,跑遍全臺,訪問了種植十種不同臺灣水果的十二位果農。   雲林的番茄玫瑰和西瓜、宜蘭的金棗、臺南的芒果、臺東的鮮果枝仔冰、彰化的葡萄、南投的土鳳梨、高雄的香蕉、彰化的荔枝……果然是最能代表臺灣滋味的「甜蜜地圖」。   而她選擇的臺灣水果,都可以對應出一種臺灣人的性格。麗娟運用文學性的筆法來書寫她與果農的訪問,細讀之下,每一位果農的性格和人生,的確與他們選擇的作物有著奇妙的呼應關係。   感

覺到,是因為麗娟是如此的敏感、用心,以敬慎的態度貼近每一位農友的生活、勞作,因此才能梳理出他們在種出甜蜜果實的背後,那麼深的對土地的依存和感情,與緊貼著果物生長的起伏人生。   不論經歷多少來自天災、農損的打擊,不論承受多少農作盛出卻不得不賤賣心血的挫折,這些果農朋友,一次次嘗試從品種改良、田間管理不斷提升果物的品質,而且紛紛努力學習知識、技術,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   書中不是只描述農友克服逆境後的成功,認真的麗娟對果農遭遇的問題,不論是品種改良、蟲害控制、創新的栽植技術、產銷失衡等等現實問題,都一一認真的尋找各種專家、多方求索,來試圖解答。   聊天時麗娟透露,她是農家女兒,

有一位農夫父親,和專研植物病蟲害的姊姊艷秋,是本書的共同作者。   閱讀時,我深深為兩位作者筆下立體的、充滿細節的果農生命史感動;而農業也不再是生硬的專業知識,而是具有生活感的、會呼吸的,可以與自己的生命經驗不斷地產生對話。這真是我從前從來沒有過的閱讀經驗。   果然臺灣,讓我深刻的看見了臺灣農業的活力,和許許多多農友的堅持和努力。讓我們跟著麗娟、艷秋的寫作,一起進入臺灣農業最真實的生活場景吧!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共同創辦人暨網站主編 蔣慧仙 前言 怕缺錢,不能只會省小錢   我成立的「家庭財務諮詢中心」位在東京的五反田區。在這裡,我輔導了一萬個以上家庭

的財務問題。我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完整的輔導內容,也做了專屬的財務改善計畫,令人欣慰的是,只要願意採取行動做出改變的人,都能有效改善財務問題,擺脫財務困擾。但老實說,還是有三成的個案無法改善財務狀況。   為了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有人就是無法改善現狀,我曾經針對收入與人口數類似的兩個家庭,規劃了一套財務改善方案。最後呈現兩種結果,第一個家庭的財務狀況不但獲得改善,還能存到一筆積蓄;第二個家庭卻總是把錢花到一毛不剩。第二個家庭對於改善計畫失敗的結果,還抱著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他們認為,說的比做的容易,提出改善方案本來就很簡單,但根本不可能做得到。換句話說,他們不願意確確實實地改變用錢方式,當然也就

不可能改變原來的財務問題。   也許你會好奇,這些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把難以啟齒的財務問題,包括敏感的個人收入與開銷狀況,全部攤在我這個外人面前,願意接受專業輔導的協助,算是很有覺悟的人,但接受輔導之後卻還是失敗,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缺乏專業知識嗎?其實並不是。我從很多案例看到,會發生財務問題,原因都只有一個,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收支無法平衡,說白一點,就是入不敷出,他們花錢時根本都沒想到收入狀況,只憑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消費。也就是他們運用金錢的方式完全錯誤,才會導致缺錢問題。最糟的是,他們又不願意改變現狀,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   我也看到過,有人本來收入很高,但卻老是缺錢甚至到最

後面臨破產;有人雖然收入較低,但幾年之後卻越來越有錢。從真實案例的分析與觀察中,我了解到,每一個人不管現在收入多少,未來都有機會越來越有錢,或是越來越缺錢,關鍵就在於平時懂不懂怎麼花錢。   身為財務規劃師 ,我的工作是要教客戶如何管理金錢,我的第一任務當然是讓毫無理財概念的新手,了解正確的理財知識;但我更深切期盼的是,那些已經了解自己的問題,卻無法改善狀況的人,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花錢衝動。   拚命省小錢,抓不到重點   換個角度看,有些人很會克制自己的花錢衝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努力省小錢,但我認為,整頓財務最重要的是心態,只要改變觀念和思維,就不必勉強自己硬著頭皮去做一些效果

不大卻令人精神緊繃的省錢方法。所以,我最想勸告大家的就是:小錢別省!省小錢,也等於省掉了日常開銷。而且,最大的損失是,只會著省吃儉用,就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   結果,為了省小錢,實際上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看到的是,很多人省下了日常生活費,結果生活品質馬上跟著下滑。比如說,午餐從平時的外食改吃泡麵或超商便當,這時就嘗到「生活好苦」的滋味。結果,省吃儉用的日子苦撐到最後,讓人開始對「節省」這件事覺得「厭惡」、「不快樂」。   原本存錢的用意是期待日後可以過得更好,但這種希望以後會更幸福更快樂的感覺,卻因為天天要努力省小錢,省錢省到令人感覺到「每天都過得很拮据、很苦」,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時,就已經違背了改善財務的最終意義。畢竟,隨時有餘,讓生活可以過得自在輕鬆,才是管理財務的理想目標。最糟糕的是,我還聽說有人會偶爾失控花大錢大吃一頓或瞎拼一頓,就是為了補償、犒賞自己平日錙銖必較的辛苦,不是白忙一場嗎。   說到底,我認為省吃儉用的存錢效果,相當有限,而且抓不到重點,應該「少碰為妙」。為了避免省吃儉用帶來的壓力,我認為改善財務比較有效的方式是節省「固定費」,省固定費的方法比省小錢輕鬆、有效,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省下為了省小錢而付出超額的時間,拿來做更好的應用。   在本書中,我總結了一萬多個真實案例的經驗,針對運用金錢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開銷、花錢或儲蓄、投資等一般常見的

理財與消費行為,整理出大家最常見的財務問題、財務陷阱以及常犯的錯誤,並會歸納出一些基本觀念與原則。如果本書的內容,能為你的財務規劃產生正面的幫助,幫助你免除缺錢的恐懼,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藤川 太 自序 謹以本書獻給包括父母親在內的臺灣農友 藍麗娟 水果的甜,果農的淚   撰寫這篇後記,平靜的心情與數月來始料未及的驚濤駭浪形成巨大對比。   什麼是驚濤駭浪?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災難,一切都是相對的;能將難關一一克服,就是值得慶幸的喜事。而能從中回收值得珍惜的事物,就是上天賜給的禮物。   五月,母親摔傷脊椎,住院開刀;我在心慌意亂中穩住陣腳,進行採訪工作。七月,父親突然無法走

路,緊急住院檢查,發現是腰椎錯位,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都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病情;進一步開刀勢所難免。   出身宜蘭縣農家,我們的父母親都是可愛的農友,他們脊椎所承受的,來自對土地的疼惜,也來自對下一代的承諾。我與家姊採訪本書的果農時,體會尤深。   走進愛文芒果之父鄭罕池的家,看著鄭罕池因長年農作腰椎受傷,平日要穿著「鐵衣」支撐身軀,我們的感觸尤深。當年他不只自己種作,還將地方上的愛文芒果農生計一肩挑了起來,他的腰椎難道不是被發自內心的責任感給壓垮的?   當我們說到那條五分吊橋因他的建議而改建為中正橋,不僅輸送果實,連學子都能因而安全前往大都市求學進而就業;他不僅成就愛文芒果,還點亮一

代年青人的前途。敘述之際,他那歡喜的淚水濡濕眼眶,喃喃說著他毫無遺憾了。我與家姊頓時也紅了眼眶。   兩行清淚也畫過芒果農吳清進的臉龐。他感激教授與研究生們對果農伸出的援手;甚至在水果盛產瀕臨滯銷時,林宗賢教授還帶他到臺北市觀察水果拍賣市場運作流程,從此,吳清進領導的產銷班不只改變採果時間與運銷方式,還建議農會與其他農民跟進。說著說著,他感恩的淚水直流,不能言語。他忘了,他默默協助做研究,還大方分享研究結果,感恩的淚應該來自愛文芒果廣大食用者啊!   在南投縣信義鄉,我還看見疼惜的淚水。貴香姐帶我們到山上,坐在不灑除草劑的五十年梅樹林下,談水土保持,食品安全與衛生,言談間不時嗅聞土地的

青香味。她的眼睛總是淚汪汪的,隨時會因別人的窮苦而挽起袖子幫忙,將自身利益置之度外。   在我的故鄉宜蘭,我也流下疼惜的淚。   最難忘記的是六十九歲的宜蘭金棗農陳新郎,我與橘之鄉蜜餞創辦人洪美芳擠進他小小的農用車前座,「幸好我們身材都瘦瘦的,」洪美芳說。   坐定了,陳新郎在顛簸農路上喀拉喀拉喀拉駕著車,車行陡跳的路面彷彿參加戰鬥營。我們來到一片斜坡,那是陳新郎小時候在學校遭霸凌而輟學,與父親一起種金棗的果園,每一棵樹都有他對父親的記憶。談及此,他的眼眶紅了,我也是。想起我那農友父親從小種田,農友媽媽從小放牛養鴨,為了照顧家族更幼小的弟妹而無法就學,犧牲才華與天賦,像枝葉遭綑綁的

小樹,無從造就。   我們來到遍植五百棵金棗樹的山坡地,每一棵樹枝與樹幹都往東海岸旭日初昇處生長。那樣陡的斜坡無法站人,我們只能蹲低,看著陳新郎攀著樹枝移動。   由多雨的宜蘭山坡地,果農生命史共同栽培的金棗樹穩穩抓住山坡,如果沒有惜情愛鄉以高價收購金棗的橘之鄉,恐怕也保不住宜蘭特有的金棗樹風貌。   下山時,我向陳新郎索取名片,他從農用車上拿了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紙,是手寫的名字與電話號碼。翻過面來,竟是一張口腔癌爛牙圖片。我噗哧一笑,原來,這是陳新郎回收衛生署的嚼食檳榔有害健康宣導海報,剪成名片大小,「呵呵,海報背面是空白的,還可以寫聯絡電話啊!」陳新郎笑出一口黃牙。   當下

,我竟笑出淚來。換作是我的農友父母,也會將海報裁切書寫作為名片吧?   至今我將這張口腔癌爛牙名片壓在書桌,提醒自己,這是臺灣人傳統的惜物。   在旗山,蕉農劉吉和之妻陳素敏說起大兒子訂婚時當著親友之面所說的那句話:「爸爸,你種的香蕉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當下,劉吉和在香蕉集貨場裡拭淚,劉素敏也再度紅了眼眶說:「真的很感心,很感心。」用生命餵養兒女長大成人的父母親,最欣慰的豈非聽見孩子說的這句真心話?   「你這一趟上山下海,把重要水果的產地都跑過一遍了,收獲應該很大吧?」   坐在鹿野高台的草地上,臺東春一枝商行創辦人李銘煌問我。   是啊。我背「倚」中央山脈,想藉此向本書

受訪者說:謝謝你們,你們甜蜜的實,飽滿的生命故事,真情的眼淚豐富了我,是我可觀的收獲。   從宜蘭的李子山起始,我走過濁水溪畔西瓜田,爬上八卦山脈看鳳梨田,在南投縣信義鄉與九二一震災後倖存的梅樹一起呼吸,在彰化市品嘗荔枝乾,在大村鄉摘葡萄,在北港溪口玫瑰蕃茄的家鄉看夕陽沒入臺灣海峽,夜裡行駛嘉南平原讚嘆大地的豐饒,騎車膽戰心驚跨越曾文溪來到玉井斗六仔部落,目睹月世界美景抵達旗山香蕉園,最後以鹿野高台居高臨下的視野作結。   採訪寫作過程中僅管有許多難關,慶幸有臺灣的天與地安撫,陪我度過。   這一趟,我見證水果的寶地與水果的貴人,果然只有在臺灣。身為農友的孩子,我以臺灣人為傲,以吃

每一口臺灣水果為榮。 守護土地的人,值得你我尊敬 藍艷秋   有一天,我在學校上課,全班有三十五位同學出席,我做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即席練習:「我們來玩臺灣水果接龍,每個人都講一個在臺灣生產的水果,不能重複。」   「老師!」好幾位同學舉手抗議:「哪有那麼多啊?不可能不重複吧?」   最後,三十五位同學各自說出在臺灣生產的水果名稱,毫不重複,有人準備好要繼續接龍;更多同學驚訝不已:「沒想到我們臺灣的水果有這麼多!」   多元,多樣,不只是因為臺灣的風土獨特,還因為臺灣的農業技術人員優秀,與敢拼的臺灣果農,這些都造就了果然臺灣的水果傳奇。   個人所學雖為昆蟲學,在學校教書,

近年來投入外來種刺桐釉小蜂的防治工作,但投入農產業的研究卻有限。有幸參與這本書的採訪與寫作,我深感榮幸。實地探訪果農中,我有許多感觸,其中一些,不能不發:   首先,他們是守護土地的人。   所有的果實都來自於土地,換句話說,一定要有人守護土地,才能種出果實,這些人就是書中的果農。他們值得尊敬,因為有他們的把關,我們才能吃到安全無毒的水果;也因為有他們把關,這塊土地才能持續生產,不被破壞。果農看顧了土地,也看顧了我們的健康。   本書中的人物是一群守護土地的人,也是為我們把關食品安全的人,值得我們尊敬。   在葡萄農賴偉志的葡萄園,我感觸很深,因為,我在學校教學,宣導的環境倫理

與土地倫理,在他的葡萄園裡千真萬確的實踐著。   在貴香姐守護的信義鄉,那裡是遠從日治時代的祖先就種植梅子的土地,但是,山川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這些年來氣候變遷與人為活動造成環境改變,發生土石流等災害,並不能怪罪梅樹園,也不是梅農的錯。數十年來,貴香姐仍堅持守護先祖的土地,不忍心砍掉任何一棵老梅樹,真有人要砍,她也會搶救並移植他處。嚴格說來,她守護的不只是土地,還是環境的未來。   他們也是一群堅毅、敢拚的人。   臺灣的水果超過四十五種,若以品系計算則超過一百五十種,為什麼能如此?因為台灣人敢拚,造就了寶島的水果奇蹟。   進口的水果昂貴,臺灣的農技人員與果農就會思索,如何在

臺灣培養出合適的品種,讓在地人能吃到在地的水果?在全球暖化的時代,在地生產,在地供給,不增加碳足跡是我們最鼓勵的產銷模式。臺灣人的敢拼,不僅成就了水果品種的多樣化,減少運輸成本,也會是臺灣對於抑制全球暖化趨勢可以做出的貢獻。   最後要說一個小故事。   因為工作之故,我常常必須與國際學者合作研究。有一次,我帶日本學者到台中採集昆蟲,途中看見水果攤上成串的荔枝,日本學者一見鮮紅的荔枝就流口水,興沖沖,一口氣就買了十台斤,結帳時付了兩百元,直呼便宜。   我問他:「你為什麼買這麼多荔枝?」   「你不知道,在我們日本,荔枝賣得好貴!還有,臺灣進口到日本的荔枝經過冷藏,表殼顏色較黑

;在臺灣現買荔枝,都是新鮮的紅色,好好吃又好便宜!」採集車程中,他荔枝不離手,連晚上用顯微鏡檢查樣本時,也是左手拿研究工具,右手邊放著荔枝。一天之內,他吃光了十台斤的荔枝,我們都擔心他因此上火而流鼻血,但是,他安然無恙,還跟我說「我滿足了!」。他研究的昆蟲出現的季節,正好是荔枝、芒果的產季。這下子,他有充分的理由下次再來台灣做研究,買荔枝,買芒果,而這些都是臺灣出口日本的良品。   我想說的是,臺灣水果的好,應該不會只有外國人知道,臺灣人如果能珍惜,就太好了,也不辜負果農的汗水與淚水。   衷心感謝參與這本書,使我有機會透過我們的眼,讓大家看到為我們守護土地,堅毅的臺灣果農。 玫瑰番

茄‧鹽地裡,種出幸福全臺灣最貧窮的縣市是什麼?雲林縣。全雲林縣最貧窮的鄉鎮在何處?口湖鄉。全湖口鄉最貧窮的村莊在哪裡?水井村。水井村位於北港溪出海口一公里範圍,全村兩百戶人家,大半的農地因飽含鹽份,幾乎是「種什麼就死什麼」,人們普遍意志消沉,鬱鬱寡歡。同樣在這塊鹽地,有位青年卻種出特別甜的番茄,因為鹽份把甜味提了出來,連色澤都帶點玫瑰色,所以稱為「玫瑰蕃茄」,價格比市面高出三至五倍,供不應求,訂貨要等三個月,客人還是願意苦等。有趣的是,他的幸福也是種蕃茄來的。六十年次,人稱「水哥」的許清水,就是這貧縣貧鄉貧村裡的傳奇青年果農。怕蟲的農夫車行北港溪下游河畔,濕地、休耕農地互相交錯,陽光把土地曬得

亮晶晶。停車蹲地查看,土表著實覆著一層白色的結晶。你嚐嚐看,是鹹的。高架橋下,排排站的電線桿比全村人口還多,其中一柱特別厚實,原來,那並非電線杆,而是比人高的看板:「水哥教育農場」,頂上還綴著三個人頭大的紅色蕃茄圖案。鐵皮興建的蕃茄集貨場裡,身材精瘦,理平頭的許清水瞇著眼睛笑,嘴裡不時嚼著檳榔,你好奇,他的精瘦是因為吃檳榔太燥熱抑制食慾吃不下飯,還是因為忙農事沒空吃飯?都有。許清水咧嘴笑出夜市攤上烤玉米般的色澤。這就是他,不造作,絕不因為訪客是媒體、作家、學者、或達官貴人,就去換套稱頭的衣服,或暫時不嚼檳榔。他把你當作隔壁鄰居或多年好友那樣領進門,切了一大盤花蓮來的西瓜請你吃,嘴裡不住喃喃:「

不好意思,剛才忘了先拿去冰箱,西瓜冰了比較好吃。」怕你中暑,扭開冷氣之外,還抓來電風扇對著你吹。這樣好客又靦腆,不因常常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而稍減。七月盛夏,坐進許清水家的客廳只能吃外地來的西瓜,卻吃不到玫瑰番茄,許清水解釋,蕃茄怕熱,夏天的蕃茄比較不甜,就讓土地休養生息,他就是接單,等到秋季才開始種玫瑰蕃茄,到冬季、春季才慢慢出貨。「說實在,蟲軟軟的,我有點怕,」許清水承認,臉上閃現一絲懼色,「我這裡是有機種植,夏天天氣熱,蟲特別多,所以我現在夏天都不種蕃茄了。」你呵呵笑,這人高馬大,高中時不認真讀書卻逞義氣愛打架的許清水,竟然會怕蟲,這樣怎麼當農夫呢?「是真的啊!而且,我小時候對作農很排斥,

從來沒想過我會當農夫!」許清水睜大圓眼說。從沒想過走上務農的路記憶猶新的童年時光,許清水的父母親出外到高雄工作討生活,留下阿嬤照顧這片祖先傳下來的鹽地,帶大許清水兄弟姐妹。阿嬤特別疼愛許清水,總是帶著他到田地裡工作,祖孫的感情很親稔。一天夜裡,阿嬤摸黑出門巡田水,走近墳墓邊的田地卻不小心驚動了一隻狼狗,狼狗張開大口一咬,阿嬤的腿被咬得血淋淋,痛苦的回到家,許清水在病榻心疼得一直喊阿嬤阿嬤,沒想到,許清水的淚水還沒擦乾,阿嬤竟然就這樣過世了,享年六十九歲。「應該是破傷風吧。」許清水木然的說。那一年,他還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卻失去心目中最親,最重要的人。從此,他對農地,作農,與墳墓都有敵意,因為

,是它們一起害死阿嬤的。爸媽從高雄趕回來料理後事,許清水回到爸媽的懷抱,放學後,爸爸要他到田裡幫忙,他點點頭跟著去了,雖然心有餘悸。收割時,田裡留下一堆堆的稻草,爸爸放火燒草,大風吹來,火勢延燒,連鄰家田地上的稻子都著火了。身材矮小的許清水在自家的田裡與鄰田間跑來跑去,一下子要撲滅鄰田的大火,一會兒又要跑回自家的田裡顧著,讓火燒得旺。一邊打火一邊燒火,又驚又慌,來來回回熱得頭都昏了,稍稍疏忽,大火就燙傷皮膚,痛得他哇哇叫,「無形中,對土地很排斥!」對土地沒有感情,十八歲時,許清水上臺北,跟家鄉來的年輕小夥子們群聚三重埔,不是抽菸、喝酒就是賭博。從當兵前到退伍後,他當過送貨小弟、作過貿易公司的外

務人員,三天兩頭換工作,典型的「月光族」,拿到月薪就花光。更多的時候,許清水失業又缺錢,青黃不接,打電話回家時結結巴巴,哥哥一聽,就匯入一筆錢資助他,「真是很匪類的生活!」許清水回憶,搖頭苦笑。二十六歲那年,許清水再度失業,一通哥哥打來的電話翻轉他的人生。「阿水,爸爸已經六十歲了,你也已經二十六了,三天兩頭換工作,我還要一天到晚匯錢給你不是辦法。這樣吧,家附近荒廢的田地很多,你回來種什麼都好,有種就有得吃,起碼可以自食其力。」許清水的大哥是專門蓋蘭花溫室的,他跟許清水的爸爸商量,爸爸拿五分地去貸款幫許清水蓋一間溫室。這通電話早一點或晚一點打來,許清水或許不會回鄉作農,但是,這一回再度失業,手頭

已經緊一陣子了,爸媽的年紀大了,自己的人生好歹該認真打算。「我跟你說,溫室種菜不難,播種的那天辛苦一點,其他時間都不太需要照顧,很輕鬆的啦!」哥哥半哄半騙,不久後,許清水回到水井,出現在家門口。

雲林口湖天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記得打開CC字幕 #保重身體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臺灣焦點】
00:20 陸委會小明風波
02:10 黑鷹直升機失事報告出爐
03:23 小心流感
04:40 禽流感疫情
【國際關注】
05:58 奈及利亞爆發怪病
06:33 新加坡爆發登革熱
07:41 日本裸祭磅礡登場
08:45 德國政壇出現重大變動
【趣味集錦】
10:12 傑出的一手?
【七七公告】
10:57 每週新聞回顧下台一鞠躬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力寧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中藥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小明風波
→ 因應武漢肺炎 11日起暫停港澳居民學生來台:http://bit.ly/38FJ6z1
→ 武漢肺炎/陸配子女入境 陸委會增至符合3條件才可來台:http://bit.ly/2P6eKO5
→ 喊卡!陸配子女入境政策引發政治風暴 疫情中心下午將宣布撤回:http://bit.ly/2uOR4XX
→ 非台籍陸配子女來台喊卡! 陳時中:國籍自己選要承擔:http://bit.ly/38BODX8
→ 陸配子女來台政府不同調馬辦槓政院爭不停:http://bit.ly/39HUSIY
→ 馬英九批歧視陸配子女府院齊聲開炮回嗆:http://bit.ly/37GMV5F
→ 陸委會入境政策大轉彎 卓榮泰:是民意的展現:http://bit.ly/37IGoY2
→ 小明「專案審查」 羅智強解讀:行政院從善如流:http://bit.ly/38FywYN
→ 反駁羅智強 行政院:陸配子女來台專案防疫期間暫停:http://bit.ly/2V3WpFq
→ 陸配子女開學前無法返台 陸委會:提供遠距教學:http://bit.ly/3bRocyE
🌏 黑鷹失事報告出爐
→ 黑鷹失事 空軍報告:天候驟變、應變不及的複合因素:http://bit.ly/326G6cp
→ 黑盒子關鍵解讀/再給他們2秒 黑鷹也許不會撞山:http://bit.ly/3bLCYqV
→ 檢討黑鷹失事 空軍:專機任務未來編制雙正駕駛:http://bit.ly/3bRo95W
→ 天氣驟變拉高不及肇禍 黑鷹失事初調出爐:http://bit.ly/3292xxJ
🌏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
→ 流感流行期再添15死 30歲女發病2天突倒地亡:http://bit.ly/39PyT3c
→ 流感還在燒 23歲男發病5天不治:http://bit.ly/2SFYcyY
→ 去年10月至今 流感併發重症死90例:http://bit.ly/37IGw9Y
→ 流感高峰期不要忽略!上週統計數字曝流感竟奪15人性命!揭一名30歲女發燒就醫當天竟:http://bit.ly/39NwExe
→ 流感流行期 恐與武漢肺炎混合感染:http://bit.ly/2P67W38
🌏 禽流感疫情
→ 禽流感疫情升溫 雲林撲殺逾3萬黑羽土雞:http://bit.ly/37LvroQ
→ 寒流來襲 雲林口湖鄉土雞場確診禽流感:http://bit.ly/37FDG5N
🌏 奈及利亞爆發怪病
→ 非武漢肺炎或伊波拉 奈及利亞怪病染48小時即死:http://bit.ly/38GVZJ2
→ 奈及利亞爆怪病 嘔吐腹瀉一週15死:http://bit.ly/2SCLuRg
🌏 新加坡登革熱疫情
→ 鏡頭背後/登革熱配武漢肺炎?新加坡疫情的病毒二連擊:http://bit.ly/2SROAjm
→ 武漢肺炎》新加坡再增4人確診 都與先前病例有關:http://bit.ly/2SUn2tC
🌏 梅克爾接班人閃辭
→ 德國政局震撼彈》「小梅克爾」不幹了!克朗普─卡倫鮑爾宣布無意角逐總理,誰能做「德國鐵娘子」接班人?:http://bit.ly/37FOaBO
→ 梅克爾接班人突然請辭,德國政壇陷入真空 紐時:這是整個德國與歐洲的失敗。:http://bit.ly/39KAV4s
→ 德國政治破天荒 極右派拱人當選邦總理:http://bit.ly/2HOdU4R
→ 德國極右派所挺邦總理 才當選就因壓力辭職:http://bit.ly/38HDZhJ
🌏 東京馬拉松/岡山裸祭
→ 武漢肺炎狙擊「東京馬拉松」!一般跑者組取消,奧運防疫「壓力測試」中:http://bit.ly/325hW1Z
→ 鏡頭背後/日本神聖的「裸祭」爭奪戰:無懼疫情的萬人肉身大接觸:http://bit.ly/37C0GCt
→ 日本三大奇景! 西大寺「裸祭」萬人搶寶木:http://bit.ly/2SVSbgr
→ 岡山の奇祭「はだか祭り」、裸の男1万人が宝木争奪:http://bit.ly/2wuED3U
🌏 趣味:通緝犯愛健身
→ 獨/通緝犯高調健身 照鏡子秀肌肉旁邊居然是刑警:http://bit.ly/329dnUi

【 延伸閱讀 】
🌏 禽流感疫情
→ 【兩分鐘了解禽流感】禽流感就是一種鳥感冒,但有時候鳥生病死不了,人被傳染死得比鳥還快?!:http://bit.ly/3bRvOBt
🌏 梅克爾接班人閃辭
→ 犯德國政治大忌 梅克爾接班人閃辭?:http://bit.ly/2VapgIh
→ 德國政局巨變 後梅克爾時代如何發展?:http://bit.ly/2P6o7gV
→ 民主新危機:用仇恨話術吸票,納粹後最強極端政黨如何撕裂德國?:http://bit.ly/2HAm8gF

\每週7天 每天7點 每次7分鐘 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 請洽:[email protected]

極端風暴潮之情境分析與 海平面上升對溢淹範圍之影響

為了解決雲林口湖天氣的問題,作者莊淑君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之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未來潛在強烈颱風生成機率與強度亦有增加之趨勢,而颱風所引起之風暴潮威脅亦將隨之改變。本研究使用COMCOT風暴潮模式 (COrnel Multi-Grid COupled Tsunami Model – Storm Surge, COMCOT-SS) 計算潛在強烈颱風於海平面上升情境所造成之風暴潮威脅,以及臺灣沿海地區之風暴潮分布與潛勢溢淹範圍。COMCOT-SS模式可計算大尺度遠洋區域,以涵蓋風暴潮傳遞完整週期,同時兼顧近岸尺度之溢淹溯上模擬,並結合TPXO全球天文潮模式作為潮汐邊界,以及可導入中央氣象局發展之TWRF 2.0氣象場與參數化理想風場。本研究

針對中央氣象局定義之第2、3、4、5、6、7、8和9類颱風侵臺路徑,並根據歷史颱風路徑建立強烈颱風案例,模擬不同颱風路徑於海水位抬升10、20、30、40、50及60公分等情境之風暴潮變化。於沿海地區導入高解析度近岸地形,分析海平面上升對臺灣沿岸之風暴潮潮高及其溢淹影響。模擬結果顯示,若颱風只行經台灣東方海域且未登陸台灣本島,則台灣沿岸並無明顯溢淹;而在地勢較低之西部沿海區域,於各海平面情境之潛勢溢淹較為明顯,潛勢溢淹範圍與海水位抬升呈現非線性增長,此外,若颱風為由東向西侵襲台灣,西南部沿岸之潛勢溢淹範圍則隨著海平面上升而逐漸減少。

蘭嶼海岸災害防護與居民災害識覺之研究

為了解決雲林口湖天氣的問題,作者古孟恩 這樣論述:

隨著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海岸環境的災害風險大增,因此相關防護工作日趨重要,尤其對蘭嶼這類環境脆弱的小型島嶼來說,更是如此。蘭嶼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使其風勢與浪濤都十分強勁,所以本研究亟欲探討在可能受災的情況下,為何在環島公路兩側的海岸地區,土地使用行為卻是日益頻仍。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蘭嶼地區居民對海岸災害的識覺,並辨識海岸地區的土地使用情況,藉此提出海岸防災之管理建議。本研究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海岸防護策略與災害識覺研究的現況,發現現今之海岸防護策略,不再以硬體工程為主流。同時,本研究透過瞭解居民之災害識覺,也是一種非工程性的手段。其中,不論是海岸防護或者是災害識覺,都有許多研究指出

,土地使用與災害防治息息相關。然而,蘭嶼的土地使用因為法規的不完善,常常在傳統文化與觀光發展上產生衝突與妥協。在現場觀察與深入訪談的過程,瞭解蘭嶼海岸之自然環境與人為使用現況,以及居民對此海岸災害相關之看法與感受。從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來看,蘭嶼確實有部分地區,因為地理位置與海岸使用的關係,在未來是需要納入管理考量的。另外,從災害識覺的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居民對颱風及巨浪有所認知,卻因為海岸災害發生的頻率不高,因此並未受到重視。同時,居民認為災害的發生,主要還是肇因於人為的不當使用。最後在防護策略建議中,居民認為曾有過較嚴重災情的地區,最需要優先規劃防護策略。歸結本研究所有的探討與調查,首先發現蘭嶼

部分地區確實有受災風險,然而海岸地區之使用卻更加頻繁。因此,蘭嶼海岸災害的發生,有別於過往之研究,其實是肇因於人們在觀光發展的時空背景下,將經濟考量的優先順序排在受災風險之前。最後,由於海岸防護規劃涉及到達悟族傳統領域的關係,考慮到傳統智慧與文化傳承之因素,更要謹慎處理相關區域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