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存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貯存注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寫的 辭源(第3版全兩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 教育研究所 陳振宇所指導 許育馨的 一般學生與書寫困難學生寫錯字的錯誤類型分析 (2009),提出貯存注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書寫困難、貯存有誤、提取失常、工作記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柯華葳所指導 饒蓓蕙的 兒童語音迴路與新字彙學習 (2003),提出因為有 語音迴路、閱讀障礙、新字彙學習、非字覆誦、數字廣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貯存注音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貯存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辭源(第3版全兩冊)

為了解決貯存注音的問題,作者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 這樣論述:

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語文性工具書,也是商務印書館的標志性品牌辭書,閱讀古籍必備,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備。《辭源》第三版借鑒吸收三十多年來辭書編纂的豐富經驗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礎上,繼承成果與特色,並以現代語言文字學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提取語料,搜集現代學者關於古籍整理的優秀成果作為修訂參考依據,將信息科技與語言研究結合,全面提升《辭源》的學術價值與文化內涵。北京大學何九盈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董琨研究員任修訂主編,來自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修訂。全書收字頭14210個,復詞92646個,插圖1000余幅,約1200萬字。借助大型語

料庫,探求字、詞的形源、音源、義源、典源和證源,擇定字形,完善注音,修訂釋義,補充書證,力求音義契合、義例契合。增收典章制度、宗教器物類條目6500余個,突出百科知識的貯存功能,揭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

一般學生與書寫困難學生寫錯字的錯誤類型分析

為了解決貯存注音的問題,作者許育馨 這樣論述:

摘要 每個人都有寫錯字的經驗。寫錯字的原因是什麼呢?學校裡有一些學生特別有寫字上的困難,他們寫字困難的原因和一般學生的原因是否相同(只是比較嚴重)呢?還是會有不同的原因呢?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回答上述的問題。 研究對象為台南市安順與和順國中資源班有寫字困難的學生共四位,及一般學生20位。每位學生接受三次的「聽寫測驗」,每次間隔兩星期。聽寫測驗的字是從國小常用4808字中選取前300個高頻字做為目標字,每個目標字搭配另一個字,構成一個雙字詞。施測時,老師說:「明天的明」,學生則寫出「明」。學生聽寫的結果由兩位研究者進行分類(評分者間信度kappa=.6)後再進行分析比較。聽寫測驗實施三

次是為了要探究寫字錯誤是由於字形訊息的貯存有誤或是提取時失常所致。我們推論,若三次錯誤的型態一致,則表示寫錯字是導因於字形訊息儲存有誤;如果至少有一次能將目標字正確書寫,則表示寫錯字是由於字形訊息提取失常;而如果三次均錯、且錯的型態不一致,則表示字形訊息的儲存和提取都發生問題。此外,我們假設寫困組學生特別有寫字困難可能是由於工作記憶較差,因此也給每位學生實施「語言工作記憶測驗」及「視覺-知動工作記憶測驗」,以探討兩組學生之寫字表現與工作記憶表現的相關情形。最後,本研究也分析字的頻率、筆畫數及部件數與寫字表現的關係。 寫困組學生的錯誤可分為10類:(1)字有重複筆畫時,重複的次數會出錯、(

2)形似字的干擾,導致部件的替代或寫成其他字、(3)筆畫遺漏或增添、(4)帶有方向性不對稱的筆畫會顛倒、(5)同音字替代、(6)書寫成?字詞中的另一字、(7)只寫出字中的某部份、(8)部件錯誤、(9)一字中包含兩種錯誤、(10)其它(包含:以注音代替目標字、以簡體字代替、完全空白、書寫的內容與目標字無關、寫後又將已書寫字塗掉)。一般學生除了類型(4)、(9)及「以注音代替目標字」這幾類沒有出現外,其餘的錯誤類型與寫困組相同。 比較兩組錯誤類型的頻率與分佈發現,兩組都以「筆畫遺漏或增添」的錯誤最多,其次為同音字錯誤。此外一般學生同一字中只產生一種錯誤,寫困組則可能包含兩種以上的錯誤;而寫困

組常出現字寫到一半就無法書寫的情形,表示有書寫困難的學生對字的相關訊息掌握較一般學生差。 從三次寫字錯誤的一致性與否來探討寫錯字的可能原因,發現兩組在三次聽寫測驗中,因提取失常而導致寫字錯誤的機率皆高於貯存有誤。且寫困組在三次寫字測驗中錯多次的情形較只錯一次的多;而一般學生則是以錯一次的情形最多。若是只看錯多次的情形則發現,寫困組寫錯字的情形以前後不一致為多;而一般學生則以前後一致為主。表示一般學生可以掌握較多的字形訊息,不像寫困組是隨便提取,因此每次錯的都不同。 無論是筆畫數或部件數都與兩組學生的寫字表現有顯著正相關;而字的頻率與兩組學生的寫字錯誤率有顯著負相關,表示越是複雜、不

常見的字越容易產生寫錯字的情形。且寫困組的寫字錯誤率與部件數及筆畫數之相關都顯著大於一般學生的,表示部件數與筆畫數對寫困組寫字錯誤率的影響大於一般學生。 寫困組學生的寫字表現與工作記憶表現都顯著落後一般學生,且所有受試者的寫字表現也與工作記憶有顯著關係,表示工作記憶的好壞會影響寫字表現。 由以上結果可知,導致寫字錯誤的可能原因有三:(1)書寫者對於中文字的訊息知識是否足夠(2)中文字過於複雜的特性(3)書寫者工作記憶的容量。而有書寫困難學生無論是寫字能力或是工作記憶的表現都較一般學生低落,且中文字本身的特性對於寫困組學生之影響大於一般生。故無論是寫困組或是一般學生寫字時都可能因為上

述原因而導致書寫錯誤,只是影響程度不一罷了。

兒童語音迴路與新字彙學習

為了解決貯存注音的問題,作者饒蓓蕙 這樣論述:

摘要 Baddeley, Gathercole和Papagno(1998)指出,工作記憶子系統之一的語音迴路對個體的新字彙語音學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語音迴路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暫時維持語文的訊息,它被運用於貯存陌生字彙的語音形式,得以建構更持久的記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三年級閱讀障礙兒童、三年級一般兒童,和幼稚園幼童等三組不同的參與對象來檢驗Baddeley等人(1998)所提出的觀點是否適用於中文的語言學習中。研究一的參與對象包括三年級閱讀障礙組與一般組兒童,用來檢驗語音迴路與新字彙語音學習兩者相關性的測驗包括數字廣度、非字重複、語文工作記憶、非詞重複-高頻、非詞重複-低

頻、熟悉字-熟悉字配對學習作業與熟悉字-非字配對學習作業。研究二的參與對象為平均年齡5歲5個月的幼稚園幼童,研究中的測驗除了研究一的六項測驗之外(不包含語文工作記憶測驗),還加入了注音符號辨識與拼音測驗,以探討其所代表的符號表徵是否與新字彙語音學習具有相關性。研究一的結果顯示,代表語音迴路的三項測驗(數字廣度、非字重複和語文工作記憶廣度)中數字廣度和語文工作記憶廣度與代表新字彙語音學習的熟悉字-非字配對學習之間有高相關,而非字重複在本研究中與新字彙語音學習不具有統計顯著的相關。研究二中有關語音迴路與新字彙語音學習的研究結果與研究一相同。此外,代表語音表徵的注音符號兩項測驗中的注音符號拼音與幼童

新字彙語音學習能力具有顯著相關,這顯示注音符號語音表徵對於幼童學習新字彙語音有影響力。綜合本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在中文裡兒童新字彙語音學習的能力表現除了與語音迴路中語音貯存的記憶容量有高相關之外,語音表徵對於新字彙語音的學習同樣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