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磯達雄寫的 日本後現代建築巡禮:1975-1995昭和、平成名建築50選 和邵唯晏的 當代建築的逆襲:從勒‧科比意到札哈‧哈蒂,從線性到非線性建築的過渡,80後建築人的觀察與實作筆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預售完銷後加價再轉手,永和建案直逼8字頭!專家嘆 - Mobile01也說明:根據媒體報導:不少預售案在宣布完銷後,向隅的買家只能在網路上尋找紅單轉讓戶,這時不可避免地又被投資客賺了一手,不過在實價登錄2.0後,預售屋到底完銷了沒有其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劉慧雯所指導 李岱瑾的 社群平台間的游動:從符擔性角度看記者分化使用之戰術 (2021),提出見築家mobile0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群平台、臉書、Instagram、記者、符擔性、戰略/戰術、人際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陳麗華所指導 徐向良的 「公民遠見課程」之學習重點建構——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模式為取徑 (2021),提出因為有 未來永續思維、創業創新精神、全球在地視野、社會設計行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見築家mobile01的解答。

最後網站忠泰老佛爺mobile01 - Zfap則補充:我記得忠泰建設是家老字號公司,這次在桃園經國特區建屋,感覺非常 ... 敦化北路是台北市的金融重鎮,「衍見築」擁有難得的敦化北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見築家mobile0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後現代建築巡禮:1975-1995昭和、平成名建築50選

為了解決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作者磯達雄 這樣論述:

  ◆收錄細節   日本後現代主義建築重要建築師   白井晟一、大江宏、毛綱毅曠、丹下健三、磯崎新、石井和紘、石山修武、高松伸、原廣司、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黑川紀章、象設計集團、MIDO同人會、前川國男建築設計事務所……     日本後現代主義建築代表性建築物   1.摸索期1975—1982   懷霄館[親和銀行總行第3次增改建電算中心棟]|別子銅山紀念館|今歸仁村中央公民館|千葉縣立美術館|筑波新都市紀念館|洞峰公園體育館|小牧市立圖書館|角館町傳承館|金澤市立圖書館|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名護市廳舍|弟子屈町屈斜路阿伊努部落民俗資料館|釧路漁人碼頭MOO|新宿NS大樓|赤坂王子飯店

(赤坂格蘭王子大飯店)新館|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     2.興盛期1983—1989   筑波中心大樓|直島町役場|伊豆長八美術館|釧路市立博物館|釧路市濕展望資料館(釧路市濕原展望台)|毛綱毅曠建築事務所|球泉洞森林館|東京都葛西臨海水族園|世田谷美術館|盈進學園東野高等學校|織陣|YAMATO INTERNATIONAL|石垣市民會館|東京都多摩動物公園昆蟲生態館|龍神村民體育館(龍神體育館)|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館|魚舞(Fish Dance)|兵庫縣立兒童館|朝日啤酒吾妻橋大樓(朝日啤酒大樓)、吾妻橋大會堂(Super Dry大會堂)|湘南台文化中心     3.極盛期1990—199

5   青山製圖專門學校1號館|焦耳A|東京都廳舍|八代市立博物館、未來之森博物館|M2(東京美茉莉禮堂)|川久飯店|高知縣立坂本龍馬紀念館|姬路文學館|石川縣能登島玻璃美術館|Amusement Complex H|梅田藍天大樓(新梅田城)|愛媛縣綜合科學博物館|秋田市立體育館|西海珍珠海洋中心(海KIRARA)|輝北天體館   作者相關著作:《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  東日本30選》   《建築遺產的私房導覽  西日本30選》   《日本前現代建築巡禮:1868-1942明治、大正、昭和名建築50選》 本書特色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再也沒有比這個時代更有趣的了。」     日本後現

代主義建築,一概被歸為「泡沫經濟期建築」,很少被正面論及。本書精選並實地探訪1975~1995年後現代主義席捲日本期間的50棟名建物,以知識淵博的文章加上幽默而生動的插圖,為讀者報導這些建築的源起與現況。   這些建築大致分為摸索期(1975-82年)、興盛期(1983-89年)與極盛期(1990-95年)三期,採完工年代排列,帶讀者進建築聖地巡禮。不只是建築欣賞導覽,也是讓人樂在其中的旅記。   另附有建築大師隈研吾與作者磯達雄的對談,究竟他們精選的「對日本後現代建築意義重大的作品」為何?對談當中又將擦出何種火花呢?     看門道看熱鬧皆宜!   產經新聞晚報書評:以輕鬆插圖與文字,為

讀者深掘名建築的魅力與實力所在!   亞馬遜書店讀者評論:讀者印象中的建築書總是充滿術語與冷硬的照片而難以閱讀,然而本書的圖解一看就懂,明確點出建築講究的細節何在,就算是不熟建築的讀者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日本權威建築雜誌《日經建築》最受歡迎專欄,雜誌總編輯宮澤洋與建築作家磯達雄,透過生動圖文書寫建築歷史、美學,為古蹟建築鑑賞人士、日本旅遊愛好者、建築系所學生、必攜參考書。   作者簡介 磯 達雄   1963年生於埼玉縣,198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系。   1988~1999年間任職於《日經建築》雜誌編輯部。   2000年獨立。2002年合夥成立編輯事務所flick

studio。   目前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外聘講師。   著作有《634之魂》,共同著作有《高山建築學校傳說》   《從數位影像看日本建築的30年變遷》《現代建築家99》   《我們想的未來都市》等。   flick studio網址:www.flickstudio.jp/   繪者簡介 宮澤 洋   1967年生於東京,成長於千葉。   199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系,進入日經BP社。   就讀文科卻不知為何被派至《日經建築》編輯部,   自此與建築結下不解之緣。   2005年1月-08年「昭和現代建築巡禮」,   2008年9月-11年7月「建築巡禮後

現代篇」,   2011年8月-13年12月「建築巡禮古建築篇」,   2014年1月-16年7月「建築巡禮現代篇」連載。   2018年至今再度連載「建築巡禮昭和現代篇」。   前言 打開封印20年的蓋子   1.摸索期1975—1982 懷霄館[親和銀行總行第3次增改建電算中心棟]|1975 | 白井晟一研究所―01 別子銅山紀念館|1975| 日建設計―02| 順路拜訪 今歸仁村中央公民館|1975|象設計集團―03| 順路拜訪 千葉縣立美術館|1976|大高建築設計事務所―04 筑波新都市紀念館|1976|洞峰公園體育館|1980| 大高建築設計事務所―05,06| 順路拜訪

小牧市立圖書館|1977|象設計集團―07| 順路拜訪 角館町傳承館(角館樺細工傳承館)|1978|大江宏建築事務所―08 金澤市立圖書館(金澤市立玉川圖書館)|1978| 谷口‧五井設計共同體―09 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1980| 白井晟一研究所―10| 順路拜訪 名護市廳舍|1981|Team ZOO[象設計集團+Atelier Mobile]―11 弟子屈町屈斜路阿伊努部落民俗資料館| 1982| ―12| 順路拜訪 釧路漁人碼頭MOO|1989| 毛綱毅曠建築事務所―13| 順路拜訪 新宿NS大樓|1982| 日建設計―14| 順路拜訪 赤坂王子飯店(赤坂格蘭王子大飯店)新館|198

2| 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15| 順路拜訪 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1982| 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16| 順路拜訪 2.興盛期1983—1989 筑波中心大樓|1983|磯崎新工作室―17 直島町役場|1983| 石井和紘建築研究所―18 伊豆長八美術館|1984| 石山修武+DAM·DAN空間工作所―19 釧路市立博物館|1984| 釧路市濕展望資料館(釧路市濕原展望台)|1984| 毛綱毅曠建築事務所―20,21 球泉洞森林館|1984| 木島安史+YAS都市研究所―22|順路拜訪 東京都葛西臨海水族園|1989|谷口建築設計研究所―23|順路拜訪 世田谷美術館|1

985| 內井昭藏建築設計事務所―24 盈進學園東野高等學校|1985|環境構造中心[C‧亞歷山大]―25 織陣|1986|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26 YAMATO INTERNATIONAL|1986| 原廣司+Atelier Phi建築研究所―27 石垣市民會館|1986| MIDO同人會、前川國男建築設計事務所―28|順路拜訪 東京都多摩動物公園昆蟲生態館|1987|日本設計―29|順路拜訪 龍神村民體育館(龍神體育館)|1987|渡邊豐和建築工房―30|順路拜訪 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館|1987| 篠原一男―31|順路拜訪 魚舞(Fish Dance)|1987| 弗蘭克·O.蓋里―3

2|順路拜訪 兵庫縣立兒童館|1989|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33 朝日啤酒吾妻橋大樓(朝日啤酒大樓)、吾妻橋大會堂(Super Dry大會堂)|1989 |日建設計+菲利普‧斯達克―34 湘南台文化中心|1989| 長谷川逸子‧建築計畫工房―35 3.極盛期1990—1995 青山製圖專門學校1號館|1990| 渡邊誠/建築師事務所―36 焦耳A|1990| 鈴木愛德華建築設計事務所―37|順路拜訪 東京都廳舍|1991| 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38 八代市立博物館 未來之森博物館|1991| 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39 M2(東京美茉莉禮堂)|1991|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

務所―40 川久飯店|1991| 永田·北野建築研究所―41 高知縣立坂本龍馬紀念館|1991| WorkStation―42 姬路文學館|1991|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43|順路拜訪 石川縣能登島玻璃美術館|1991| 毛綱毅曠建築事務所―44|順路拜訪 Amusement Complex H|1992| 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45|順路拜訪 梅田藍天大樓(新梅田城)|1993| 原廣司+Atelier Phi建築研究所―46|順路拜訪 愛媛縣綜合科學博物館|1994| 黑川紀章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47 秋田市立體育館|1994| 渡邊豐和建築工房―48 西海珍珠海洋中心(海KIRARA

)|1994| 古市徹雄·都市建築研究所―49|順路拜訪 輝北天體館|1995| 高崎正治都市建築設計事務所―50   特別收錄:【隈研吾x磯達雄】對談: ──與社會搏鬥所產生的張力,沒有什麼比這個時代更有趣了     前言 打開封印20年的蓋子   近年常耳聞現代建築在一般群眾間受到高度重視,蔚為話題。正值高度經濟成長期建蓋的廳舍與文化設施正要拆除重建的時期,也常看到市民在得知後提出請願書要求保存、運用,或開設相關座談會的報導。對於透過《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東‧西日本篇)闡述現代主義建築迷人之處的我們而言,這樣的消息相當令人振奮。   可是,我卻從未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民眾提出請

願書,要求保存後現代主義建築。也沒在一般雜誌上看過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特輯。甚至連建築界相關人士也鮮少有人認真評論後現代主義建築。這樣既不批判也不肯定,就只是視而不見的現象,與其說漠不關心,我倒覺得眾人像是將後現代主義建築封印了一般。   後現代主義建築之所以會被忽視的最大原因,恐怕是因為其建設高峰期與泡沫經濟崩壞的時期重疊吧。無論是一般民眾還是建築界相關人士,大家都對那個時代懷抱著罪惡感。「讚賞泡沫時期投入大筆金錢建設的建築物,不知會遭受何種非議?」——人們或許都會受到這樣的想法束縛吧。     能夠從20年間的50棟建築中發現什麼?   筆者畢業於政經學系,於1990年進入領域完全不相關的

專業建築雜誌工作。當時正值後現代主義的全盛期。坦白說,我剛入社時,絲毫不明白那些在雜誌上掀起熱潮的建築到底好在哪裡。相反的,比起後現代主義建築,舊雜誌裡充滿簡約之美的現代主義建築更吸引我,《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的專欄企劃也由此而生。   但是在那之後經過20年,隨著建築知識的增加,我開始對當時未能理解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感到好奇。   如果不了解後現代主義誕生的契機,就無法了解現代主義的問題;倘若不明白後現代主義為何衰退,便無從得知今後的建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唯有打開封印20年的盒蓋,才能了解歷史脈絡。   以上雖然寫了這麼一篇一本正經的文章,但撇開編輯者的使命感不談,其實我是私心希望能到

處參觀其他人不常欣賞的建築。   我好想仔細瞧瞧轉作殯儀館的「M2」,以及堪稱泡沫經濟象徵的「川久飯店」內部。不僅如此,對於完工當時令人費解的「青山製圖專門學校1號館」,如今參觀後會產生什麼想法,我也充滿興致。建築巡禮的原動力,通常是這種迷哈精神的興趣使然。   本書包含了在《日經建築》以連載形式刊登的26棟建築報導,還有以「順路到訪」為題全新創作的24棟建築圖文報導。介紹對象為1975-1995年完工的建築,並依照完工年份編排。就算造訪過這50棟後現代主義建築仍無法領略其中的奧妙,光是能一覽這個時代的代表性建築也深具意義了,不是嗎?   那麼,就讓我們打開這20年的封印吧!   宮澤洋

﹝日經建築總編輯﹞

見築家mobile01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桜子ちゃんが産まれるときの、僕がまだ「パパ準備中」の時に、先輩パパからプレゼントしてもらってこの本に出会いました!

ものすごく濃い内容で、参考になることばかりだったので、たくさんの「パパ準備中」の方や「パパ1年生」の方たちに知って欲しいと思い、このチャンネルで紹介しようと思いました!

パート1を配信してたくさんの反響を頂いています!

そして、今回はパート2です!

今回も濃い内容になってるので、お楽しみに!

#オススメ#育児本#急上昇

【目次】⬇️タイムを押すと映像がその場所に飛びます
00:30 ❶ママの出産に立ち会おう
02:57 ❷パパも授乳がやりたい
04:20 ❸オムツ替えとペットシート
05:47 ❹信頼関係を築く抱っこ
08:59 ❺お風呂はパパの仕事
12:37 ❻寝かしつけと夜泣き対策
17:44 ❼離乳食
--------------------------------------------------------
📕パパ1年生
Amazon.co.jpによる
詳細はこちら: https://www.amazon.co.jp/dp/4761268158/ref=cm_sw_em_r_mt_dp_U_oZCcFb6Z3AADE
--------------------------------------------------------
■オススメ便利グッズ
・LALABU
https://item.rakuten.co.jp/e-timesplus/lalabu-02/?gclid=CjwKCAjw9vn4BRBaEiwAh0muDC37toeGGmzr6NiZ17yLEK6ByGEXAOP_QAuOINJsJgdUkIvs9mhebRoCYzsQAvD_BwE&scid=af_pc_etc&sc2id=af_113_0_10001868

・ベビービョルン/抱っこ紐
https://www.amazon.co.jp/dp/B079S5GGXM/ref=cm_sw_em_r_mt_dp_U_RIdiFbA5CKW2F

・ベビービョルン/折り畳みベット
https://www.amazon.co.jp/dp/B00PJHFZI6/ref=cm_sw_em_r_mt_dp_U_xydiFb0W3788X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asagram823/
--------------------------------------------------------
🗒My Profile✍️
こんにちは、マサです!
パパ2年生です。
2人の娘ちゃん( 桜子2歳 、美月6か月) から色んなことを日々学んでます!
日々の子育ての様子や、今まで経験したことや、学んだことをYouTubeでシェア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見てるだけでも笑顔になったり、元気になれる映像、たくさんシェアしていこうと思うので、応援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社群平台間的游動:從符擔性角度看記者分化使用之戰術

為了解決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作者李岱瑾 這樣論述:

社群平台走向多元化,記者受個人不同因素影響,發展出相異的分化使用平台策略。本研究為瞭解記者在社群平台間的行動脈絡,從中發掘如何在平台戰略體制下執行戰術,創造反體制的生存空間,對其人際關係的影響。因此,以符擔性理論(Affordance Theory)為基礎,透過深度訪談十二名不同世代的記者,探究記者如何感知社群平台符擔性以操作戰術,在互動中又創造哪些平台新意義。研究發現,記者操作戰術時有一個既定的邏輯,以臉書作為使用社群平台之開端,當記者感知臉書內涵的轉變後,試著先調整自身行為的合適性,改變發文內容、降低貼文頻率、增設隱私設定,直到無法滿足個人使用慾望,以跨平台至Instagram和創建臉書

新帳號為最多記者採用的戰術。記者在多重情境之下,並不會完全消失在臉書中,而是以臉書為本,其他社群平台為輔。這顯示,記者不願破壞臉書經營已久的人際關係,運用臉書原始科技的設計翻轉為有用資源,知覺臉書龐大的使用者和資訊量之優勢,從單純交友軸線轉變成輔助新聞工作的工具,以經營弱關係和獲取資訊管道為主,Instagram則成為私人的生活實記;記者游移在社群平台之間的差異行為,彰顯出記者的戰術因應科技變遷不斷地適應,也深受日常生活和工作經驗影響。

當代建築的逆襲:從勒‧科比意到札哈‧哈蒂,從線性到非線性建築的過渡,80後建築人的觀察與實作筆記

為了解決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作者邵唯晏 這樣論述:

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   當建築遇上數位浪潮,   席捲全球建築大師的根本思考。   法蘭克‧蓋瑞、雷姆.庫哈斯、札哈‧哈蒂、伊東豊雄等人承先啟後,   開啟非線性建築百花鳴放的大時代!   透過電腦運算,突破設計限制,   將看似不可能的紙上建築化為一座座讓人驚艷的當代名作。   一個80後的建築人,   身處於這波當代非線性的建築浪潮中,   用自己的眼,觀照挖掘非線性建築迷人且寓意深遠的10大特質   用自己的手,將想像化為現實,翻騰出32個深耕於非線性思維的設計案例   讓我們跟著他、跟隨大師的足跡,一同遊歷當代非線性建築所綻放的設計之花   建築不僅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具體

文化載體,   更反映了當代思維脈動與設計趨勢的發展   非線性思維及數位科技的介入,   為解構主義的虛無年代,注入全新的設計邏輯與活力。   從原本由上而下線性的設計思維,跳脫成為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發展的非線性思考。   反應到建築領域,掀起了巨大的翻轉。   無接縫形態、連續性差異、多元動態、模糊界面等非線性特徵,   就成了非線性建築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   一座座打破建築限制、超越想像的非線性建築就如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宣告下一世紀建築趨勢   數位整合技術成為新世紀建築的主宰   隨著建築設計日趨複雜以及時代講求成本效益的趨勢之下,越來越多的跨國性的超大規模建案依賴數位

資訊整合的效率,因而數位能力也成為全球頂尖建築師爭取國際性競圖的決勝關鍵。透過參數化程序與模型技術優化設計過程,以可調整修改的電腦腳本取代一次性的固定模型,消除了以往「設計-測試-放棄」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大幅提升營建成果效益,毋寧宣告著數位整合技術將主宰新世紀的建築走向。   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將完工之際。「以前未能解決的樓梯轉彎難題,如今終於能用電腦科技完成流暢的線條。」——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   「手和電腦的差異在於手繪產生的是你已知的東西,但如果你將這些已知的圖形輸入電腦,電腦可能會開啟一些你所未知的其他可能性。」——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國際建築大師與數位科技的碰撞   集結全球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非線性建築經典作品   從Frank O. Gehry的雕塑「魚」——被視為數位科技介入當代造型藝術的始祖。透過數位技術的介入,讓Frank O. Gehry完成了心目中理想的生物型態(biomorphic)設計。伊東豊雄於2004年完成的表參道 TOD's旗艦店,創造了樹木有機生長的城市背影意象,不論就其建築本體外觀上的動態觀感,還是在外顯型式下隱藏的動態結構構成,都充分反映當代建築的流動、遷移與動態性特徵。Rem Koolhaas的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打破現代主義高層建築被樓板限制住的封閉性,環狀建築量體上的「洞」展現連結都

市空間視野的穿透用意。   說到「會動」的建築,當然不能忽略2008年由Zaha Hadid所設計的香奈兒流動藝術館(Chanel Mobile Art)。運用Zaha Hadid一貫的先進電腦技術和非線性及參數式思維論述,以輕質鋼構和FRP玻璃纖維複合材料(Fiber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讓這座藝術展場可以被模矩化地拆解、裝箱、重組,前往東京、紐約、洛杉磯、倫敦、莫斯科、巴黎等各大城市巡迴展覽。這種移動式、遊牧式、多元使用的行動空間裝置,無疑闡述現今城市、建築和人們無處不在的跨界交流。   深入解析非線性建築10大關鍵性格,   挖掘深蘊潛藏於當代建築的

特質   ◎數位性   不只是技術,而是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非線性建築的數位性格,是指從建築前段的設計發想階段到末端的施工建造過程中,「數位」扮演「關鍵性角色」。   ◎動態性   遊走在動靜之間的建築美學新價值   觀者透過視覺感官,感受到建築或空間所表現出「彷彿會動」的流動感(movement)   ◎拓撲性   扭轉現代主義的水泥盒子   拓樸空間就像是一個可以隨意塑造的黏土,所有的扭曲、延展、壓縮等動作,可在連續的變形下保持不變的性質。   ◎自相似性   一粒細沙終究相似大千世界   將一個幾何形狀分成數個局部,而每一個局部都相似於整體的形態。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

均具有相似特質。   ◎模糊性   以灰色地帶創造曖昧的空間經驗   企圖打破天地壁等現代主義強調的方盒子系統,創造出模糊邊界與介面的空間特質。   ◎輕透性   由「重」轉「輕」的叛逆力量,輕透的極限美學   對現代主義混凝土建築厚重感的反動,強調「輕質」與「透質」的物理屬性,創造建築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流動的最大可能性。   ◎多向連結性   跨域鏈結的無限可能   不以單一的機能、用途或觀點來定義一個空間、建築或物件,創造出更多複合及彈性使用的機會,同時透過跨界整合,產生多向連結的合作。   ◎地景性   一棟建築,重啟城市敘事脈絡   建築不再只是一棟建築,開始被視為地景的一部份,

並藉此融入並連結與地景更密切的關係。有意識地藉由建築闡釋「場所精神」(Genius Loci),創造具有敘事力及吸引力之空間,主動融入與地景更密切的連結關係,甚而企圖翻轉或模糊建築與都市間的主從結構。   ◎地域性   讓全世界看見在地的精彩   脫離了二十世紀的均質的全地在地化 (Globalization),進而轉向為解脫單一的束縛,關注在地生活素質與文化底蘊,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交織而成的在地全球化(Glocalization)新思維。   ◎永續性   持續的代謝變動,創造相對的永恆   數位科技與能源研究的助益下,讓建築設計連結自然能源與經濟資源的再生與共享。 本書特色   ◎

獨特的建築觀看之道,導覽當代非線性建築的10種性格   ◎小至住宅、商場,大至機場、博物館,非線性建築的性格深植各處   ◎捨棄教條式的整理,圖文並茂的詳實解說瞬間理解當代建築的非線性特質   ◎由淺入深,從非線性建築的起源、當代發展到未來趨勢的觀察,一一為讀者解讀   活躍於兩岸建築界的建築師邵唯晏,身為新一代80後的建築人,處於非線性建築浪潮的當下,該如何承襲非線性的設計思維,化作自身養分,耕耘出自己的設計之道。   本書藉由Frank Gehry、Zaha Hadid、Rem Koolhaas、伊東豊雄等活躍於當代建築舞台之巨匠的現代建築名作,圖文並茂解析非線性建築的10大關鍵性格,

再透過33個自身深耕於非線性思維的設計案例,引領你瞭解當代建築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各方好評推薦   Colin K. Okashimo Colin K. Okashimo and Associates   吳光庭 成功大學建築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吳漢中 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   林芳怡 欣傳媒資深總監   邱浩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陸希傑 CJ STUDIO 主持人   曾光中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黃聲遠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楊家凱 餘弦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   謝宗哲 享

工房有限公司負責人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動人專文推薦   「他激情投入實踐,潛心著作,理論與實踐並舉,實難能可貴。」—— 莊惟敏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這本書是當代非線性建築的重要記錄,也是親近大眾的建築史料。」—— 張基義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大膽地預見下一世紀的建築趨勢,更是展露出80後建築人遇上數位浪潮,對大師觀察的寫作觀照與素描。」—— 陳高照 費羅娜文創基金會創始人   「不僅塑造建築的形,也賦予建築的意;在思考的老到與表達的純真中同時存在;在一個小作品中去印證大趨勢;從傳統出發,反過來逆襲傳統。」—— 寧小剛 知名攝影大師 / 北京釀酒大師

藝術館館長   「以實務創作回應數位理論,為非線性設計持續開拓且奮戰不已。」—— 劉育東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將啟動一個屬於數位革命時代的典範移轉。」—— 龔書章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公民遠見課程」之學習重點建構——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模式為取徑

為了解決見築家mobile01的問題,作者徐向良 這樣論述:

綜觀國內外的文獻,關於培養未來思維能力的課程與教學逐漸為人所重視,但尚未建構起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習指標,與之相關的議題和概念亦各自表述、相互競逐。本研究以公民行動(civic action approach)取向課程模式為取徑,建構中小學公民遠見課程(Civic Foresight Curriculum)之學習重點。本研究先後執行兩類型的專家問卷調查,其一為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問卷,透過評定學習重點各指標間的適切性建構學習重點,凝煉出24 項核心概念與基礎、中階、高階共72 項的學習表現,並且符合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模式。其二為層級分析(Analytic Hierarc

hy Process [AHP])問卷,透過評定不同核心概念間的相對重要性,確立課程設計者應在不同階段的公民遠見課程中安排不同比重的核心概念,來回應學習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