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承民寫的 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 和遠足地理百科編輯組的 一看就懂地理百科(新裝珍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科學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施正權所指導 曾明斌的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2021),提出衛星軌道半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實力、海洋治理、海洋政策、海巡外交。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空間科學碩士班 李宜珊所指導 胡巧蓁的 福衛七號衛星TLE軌道精度與碰撞預警應用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福衛七號的重點而找出了 衛星軌道半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衛星軌道半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

為了解決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作者張承民 這樣論述:

《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包括中子星和脈衝星的基礎知識,這是伴隨空間科學和地面射電望遠鏡進步的新學科,涉及衛星探測的天體高能現象和能譜與時變的資料分析,還包括中子星/脈衝星的多種現象,諸如高能爆發、X射線、射電輻射、雙星系統中吸積加速形成毫秒脈衝星。作者汲取國際新科學成就,將新的科研成果寫進《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    閱讀《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不需要預先具備天體物理和天文學的特定知識,對於理工科學生,他們只要有興趣瞭解天文學和天體物理進展,就完全可以閱讀《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對於業餘和專業的天文觀測者來說,《中子星與脈衝星天體物理》是其良師益友,能快速瞭解脈衝星的基礎知識,而

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研修現代物理知識。 前言 第1章 中子星和脈衝星的介紹 1 1.1 脈衝星的發現 1 1.2 脈衝星的特性 2 1.3 脈衝星的射電觀測工具 4 1.4 愛因斯坦理論和引力波的驗證 8 第2章 中子星模型和脈衝星的誕生 12 2.1 中子星的理論模型 12 2.2 超新星1054與蟹狀星雲脈衝星 13 2.2.1 超新星1054 13 2.2.2 蟹狀星雲脈衝星 14 2.3 超新星的爆發與脈衝星的誕生 15 2.3.1 超新星的爆發 15 2.3.2 脈衝星的誕生 16 第3章 脈衝星的觀測特徵及分類 17 3.1 脈衝星研究的里程碑 17 3.

2 脈衝星主要波段的觀測特徵 18 3.2.1 射電脈衝星的觀測 18 3.2.2 X射線脈衝星的觀測 20 3.2.3 射線脈衝星的觀測 21 3.3 特殊脈衝星的分類及觀測性質 22 3.3.1 正常脈衝星 22 3.3.2 毫秒脈衝星 23 3.3.3 射線脈衝星 24 3.3.4 磁星 26 3.3.5 中心緻密天體 30 3.3.6 旋轉射電暫現源 32 3.3.7 球狀星團脈衝星 34 3.3.8 超新星遺跡脈衝星 35 3.3.9 脈衝星雙星 36? 第4章 脈衝星的物理參數及其分佈 40 4.1 脈衝星的週期和磁場的分佈 40 4.1.1 脈衝星的週期測量及分佈 40 4.1

.2 脈衝星的磁偶極模型及磁場估計 43 4.1.3 脈衝星的磁場分佈 45 4.2 脈衝星的週期演化案例 47 4.2.1 磁偶極輻射 47 4.2.2 引力波輻射 48 4.2.3 比較電磁與引力波兩種輻射機制 50 4.3 中子星的品質 52 4.3.1 中子星的星體結構方程 53 4.3.2 射電脈衝雙星的品質測量 57 4.3.3 射電脈衝雙星的品質估算 60 4.3.4 X射線中子星的品質測量 61 4.3.5 X射線中子星系統的品質估算 64 4.4 中子星的半徑 65 第5章 雙星演化與毫秒脈衝星的形成 67 5.1 X射線雙星及射電脈衝星雙星 67 5.1.1 X射線雙星及

射電脈衝星雙星簡介 67 5.1.2 愛丁頓光度 68 5.1.3 洛希瓣 71 5.1.4 星風吸積 73 5.1.5 HMXB與LMXB的對比 75 5.1.6 HMXB的產生:密近雙星的品質轉移 77 5.2 雙星中的品質變化對軌道的影響 78 5.2.1 品質守恆轉換 78 5.2.2 品質損失引起的軌道變化 79 5.3 高品質X射線雙星與中子星 79 5.3.1 三種星體的時標簡介 79 5.3.2 恒星演化階段的外層半徑變化及三類密近雙星的演化 80 5.3.3 事件B的大品質密近雙星系統的演化及HMXB的形成 81 5.3.4 HMXB的最終演化:雙中子星或黑洞 82 5.3.

5 雙星系統中等演化的區分 83 5.4 LMXB與毫秒脈衝星 84 5.4.1 共同包層演化 84 5.4.2 部分帶有低品質伴星的大品質雙星形成LMXB演化的例子 85 5.4.3 從LMXB過渡到毫秒脈衝星 86 5.4.4 X射線雙星的形成 86 5.5 中子星磁場的衰減 87 5.5.1 磁場{自旋週期圖中脈衝星雙星的分佈 94 5.5.2 脈衝星雙星的不同參數 95 5.5.3 雙星系統中脈衝星的演化圖像 96 5.6 加速線上方的脈衝星雙星 97 5.6.1 第一組:擁有大品質伴星的脈衝星 99 5.6.2 第二組:脈衝星的伴星是已演化的星體 100 5.7 毫秒脈衝星的B-P特

性 101 5.7.1 MSP最小自旋週期與吸積品質的關係 101 5.7.2 形成毫秒脈衝星所需的最小吸積率 103 第6章 吸積中子星 106 6.1 吸積中子星的發現 106 6.2 X射線觀測衛星的歷史 108 6.3 吸積中子星的證認及分佈 112 6.4 雙星系統吸積過程的進一步研究 113 6.4.1 星風吸積 113 6.4.2 盤主導吸積 115 6.4.3 高磁化系統的吸積柱 116 6.4.4 低磁系統和吸積毫秒脈衝星 116 6.4.5 吸積中子星的阿爾文半徑、磁球半徑與共轉半徑 117 6.4.6 平衡週期線 118 6.5 吸積中子星的分類 119 6.5.1 低

品質X射線雙星 119 6.5.2 中等品質和高品質X射線雙星 122 6.6 吸積中子星的磁場與迴旋吸收線 124 6.7 Ⅰ型X射線暴 124 6.8 LMXB時變現象與准週期振盪 126 第7章 我國脈衝星的射電設備與天眼之問 128 7.1 我國脈衝星的觀測設備 128 7.2 我國的射電望遠鏡及發展 129 7.3 中國天眼FAST的天問 131 7.3.1 天眼天問之一——宋代的客星“天機” 131 7.3.2 天眼天問之二——“蟹狀星雲”的由來 132 7.3.3 天眼天問之三——發現脈衝星:旋轉中子星 133 7.3.4 天眼天問之四——發現蟹狀星雲脈衝星的意義 134 7.

3.5 天眼天問之五——脈衝星名字的由來 134 7.3.6 天眼天問之六——脈衝星轉動為何那麼快? 135 7.3.7 天眼天問之七——客星與脈衝星回答“李約瑟難題” 136 參考文獻 138 附錄 140 後記 142 彩圖

臺灣海事軟實力之建構與運用---以海巡署為例的分析

為了解決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作者曾明斌 這樣論述:

總統蔡英文女士於2019年3月21日至26日率領內閣成員至南太平洋邦交國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此行取名為「海洋民主之旅」,以海洋與民主為主軸,拜訪大洋洲的友邦帛琉、諾魯及馬紹爾等國,以實際行動穩固邦交,並與前揭國家簽訂《海巡合作協定》(Coast Guard Agreement)。海巡署近年展現的海上執法與救難成果似乎正幫國家開啟另一扇大門,吸引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海巡外交(Coast Guard Diplomacy)也成為臺灣新的對外交流模式。海巡署對外所展現的吸引力,似乎與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在80年代提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相契合,強調國家除

了能運用軍事與經濟等硬實力外,仍有其他能力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策,不論是議程的設定或國際建制的建立,藉由彼此均認同的價值與系統,達到權力運用的效果與影響力。在奈伊的研究中,認為軟實力主要源於文化、政治價值與外交政策,惟本研究認為除了前揭三種來源以外,隨著非傳統安全與全球治理的議題逐漸被國際社會重視,國家在海洋事務各種層面的卓越表現,將成為新的軟實力來源,本研究將其稱之為「海事軟實力」。本研究將以奈伊所建立的「軟實力」理論為基礎,輔以海洋意識與行動等要素,結合權力分析的概念,進行理論推導與修正,建立「海事軟實力」概念架構,並分析「海事軟實力」可能的權力資源與行動,建立相關的評估指標與方法,並以海巡

署為例進行實際操作。

一看就懂地理百科(新裝珍藏版)

為了解決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作者遠足地理百科編輯組 這樣論述:

  經典長銷不墜   認識台灣必備寶典   圖文並茂,輕鬆掌握地理學習關鍵   地震波有哪幾種?   地形雨、對流雨有什麼不同?   降雨量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十七級風吹在身上是什麼感覺?   台灣主要斷層分佈在哪裡?   地理知識 一目了然   地理環境與人類息息相關,地球、地質、氣候、水文,與天然災害如地震、颱風等自然現象,對你我的生活更有重大的影響。然而地理名詞包羅萬象,有些過於艱深,讓人不易理解;有些名稱相近,讓人似懂非懂。   遠足文化累積許多豐富專業的台灣相關地理資料,應讀者期待,將生活與學習常見的地理名辭與理論,歸納整理對照, 並用簡潔易懂的文字,加上多量、

大幅、全彩、精緻的手繪圖與照片,讓無形的現象在圖畫中成了易於理解的常識。   豐富的圖解內容沒有文字的枯燥,更能詳細清楚呈現,不僅是實用的工具書,也是好看、有趣的自然科學讀物。   生動的地理動畫,好看、好玩又好懂   將動態的地理動畫搬演於紙本書上,具體描繪自然地貌演變的過程及影響因素,搭配清晰簡明的解說,給予身歷其境的閱讀感受,輕鬆建立清楚的地理觀念。   涵蓋九年一貫課程內容、特闢「認識台灣」專欄   本書全盤介紹九年一貫課程內,基本而重要的自然地理名詞及觀念,並且特闢「認識台灣」專欄。台灣本島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有地震、颱風、豪雨等現象產生,國人愈來愈發現:降水、斷層、河流作用、

震波等出現在課本上的地理名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不僅是學生學習須知,對許多台灣自然現象的了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不能不知道。   完全圖解、檢索便利,地理學習超簡單!   本書較國外翻譯之地理工具書,更貼近國人的所知與理解,並多以色彩豐富、層次清晰的照片與手繪圖輔助說明,加上豐富的「認識台灣」專欄,更實用、更好看。依照相同主題排列辭條,讓讀者易於了解相關知識,書末附檢索,方便讀者查閱。 得獎紀錄       榮獲金鼎獎、好書大家讀獎項認證 名人推薦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陳國川博士 推薦序   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地理教師兼教務主任暨教育部地理學科中

心兼任助理蕭坤松老師推薦序   台北市高中地理科種子教師 廖偉國 審訂  

福衛七號衛星TLE軌道精度與碰撞預警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衛星軌道半徑的問題,作者胡巧蓁 這樣論述:

新太空2.0,一個新的太空產業概念,其透過創新衛星量產技術加速了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提高量產衛星的價值及功能,市場多以低軌小型衛星做為開發導向,以SpaceX公司為例,該公司對星鏈計畫快速拓展,統計到2022年已發射到太空軌道上已超過2000顆,該計畫最終將達42,000顆衛星。為增加小型衛星任務的產品價值,未來對於精確軌道部屬及掌握將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本研究以本國福衛七號星系為研究對象,進行衛星碰撞預警研究的先期探索。研究中將採用福七衛星的兩行軌道參數(Two Line Element , TLE)軌道進行碰撞機率計算及碰撞預警流程的建置,相關研究成果可提供國內日後衛星碰撞預警系統建立的

參考。在福衛七號星系TLE軌道精度分析部分,利用福七之公分等級近即時軌道比較得出每日TLE軌道三維差異量約為552公尺,其中徑向及法向的軌道誤差起伏較小且量級大致相同,沿軌方向則有明顯誤差。在外推軌道精度上,外推一天的誤差約555公尺、外推三天的誤差約800公尺、外推六天的誤差則在2000公尺以上,軌道誤差量隨外推時間增加。其次在碰撞預警應用部分,本研究自行開發衛星預警分析平台(Satellite Warning Analysis Platform, SWAP),並利用TLE軌道在平台中進行衛星碰撞事件的計算及預警。研究中分別透過美俄衛星真實碰撞以及福衛七號與星鏈星系碰撞預警觀察等兩案例進行平

台驗證。根據研究成果指出,SWAP平台確實具有可行性、實用性與通用性。在美俄衛星相撞案例中,透過SWAP計算得出交會碰撞事件的發生時間與官方公布相符;此外,在SWAP中亦觀察出福衛七號與星鏈星系存有潛在的碰撞風險,建議我國應開始重視衛星碰撞預警等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