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書帆,諶淑婷,陳泳翰,邱彥瑜,莊瑞琳,王梵,雷翔宇寫的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 地景保育盒裝套書(四冊不分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草嶺地質公園的發展歷程| 誠品線上也說明:作者, 李建堂.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草嶺地質公園的發展歷程:雲林草嶺村從一個偏遠的山地農村轉型到臺灣著名的觀光旅遊勝地、經歷921震災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城出版 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林廷隆所指導 簡從宇的 以里山倡議概念推動草嶺石壁生態社區發展之研究 (2020),提出草嶺地質公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里山倡議、生態社區、永續發展、社區營造、生態旅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王文誠所指導 歐明軒的 拆分九二一地震後草嶺社區發展的驅力 (2019),提出因為有 政治生態學、草嶺、社區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草嶺地質公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梦黄山之上 - 中青在线則補充:在黄山风景区云谷寺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前厅,写有1990年黄山成为全球第17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草嶺地質公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為了解決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作者林書帆,諶淑婷,陳泳翰,邱彥瑜,莊瑞琳,王梵,雷翔宇 這樣論述: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合作出版 當我們在板塊之間 由下而上,重新認識這群非比尋常的島嶼!   ‧在四十六億年地球歷史長河中,僅僅六百萬年歷史的臺灣,何以成為一個非比尋常的島嶼?吸引世界重要地質學家紛紛前來研究?   ‧臺灣、澎湖群島、馬祖列島因不同的地質與構造作用,形塑出那些殊異的島嶼景觀、土地生態、人文故事?   ‧生活在滿布斷層與地震的臺灣,要如何重新理解環境?以及面對自然與隱含的威脅?   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碰撞,地質史上稱為「蓬萊造山運動」,於是今臺灣島出現。活生生的板塊碰撞與擠壓運動,正在我們腳底下進行著。造山運動使得臺灣島呈現不同於其他火山

島嶼的景觀與生態。高聳的山脈、源自於山脈的辮狀河、隆起的海階、快速沉降的海岸平原,以及少見的板塊碰撞帶、火山作用、沉積循環等,竟然全匯聚在臺灣,這塊土地所暗藏的歷史與故事,遠超過我們想像。   臺灣位於板塊之間,是地球上最年輕的造山帶之一。一個人在一生有限的生命當中,可以在臺澎金馬共超過一百座島嶼,觀察到地火水風作用的各種地質地理現象,使臺灣成為世界重要地質學家的研究寶庫。   透過臺灣目前九座地質公園的故事,我們將臺灣歷史往前推,向下鑽,以大尺度重新理解土地與人,以及臺灣在世界的位置。面對自然的威脅與環境變遷,也有了新的意義與視野。   [九座地質公園,九個地質特色]   首篇以板塊

碰撞交界處的東部拉開序幕,講出臺灣在世界史的位置,以及「臺東利吉惡地」地質的重要。接著用層層推理解謎的方式,解答「小野柳富岡砂岩」為何倒轉、如何倒轉。   「臺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位於兩大板塊聚合處,利吉混同層破碎、不穩定,彷若臺灣島的縮影,瞭解利吉也將成為解開臺灣身世的開始。居民面對惡地,從征服到永續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要如何生存在這個脆弱島嶼的線索。   「東部海岸小野柳地質公園」海岸邊各種造型的石頭永遠是觀光的焦點,但小野柳可不是平凡的頑石,這塊巨大的富岡砂岩經歷過地震、海底山崩的坎坷,最後甚至還頭上腳下翻轉一百八十度,小野柳原來並不是野柳。   「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女王頭,是臺灣

人集體的觀光記憶。野柳與北海岸一帶的各種岬角與灣澳景觀變化多端,各種奇石更是獨特,但可知女王頭是怎麼形成的?她為何有斷頸問題?海浪襲來又退去,漁村盛起又衰退。地質公園中最賺錢的野柳,如何能兼顧觀光與保育、並與社區文化產生良性的連結?   「鼻頭龍洞地質公園」龍洞因為潔白的龍洞砂岩成為攀岩聖地,為什麼雪山隧道開挖時遇到比鋼堅硬的四稜砂岩會單獨出現在這裡?跟斷層有何關係?   沉積岩是構成臺灣西部岩層的重要岩類,「草嶺地質公園」脆弱的地質、激烈的侵蝕,又配合上順向坡與清水溪的交纏,讓草嶺潭的數度出現與消失成為一則傳奇,草嶺一再從崩壞中重生,是地震島臺灣的縮影。   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

」與利吉惡地不同,這裡的泥岩惡地貫穿臺灣南部,向以月世界著稱,不只植被稀少,還蘊藏著天然氣噴發成泥火山,百年前在日治時期就是重要地景,此地處處危機,泥火山泥漿經過之處,能使樹木瞬間死亡,但這裡卻又種出暢銷的燕巢芭樂。   「雲嘉南濱海地質公園」立足在難以築城、地基不穩、災害頻仍、變化不斷的沙地之上,連綿的沙洲潟湖卻也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這裡充滿著鄭成功與外國人的傳說、歷史。西海岸數百年來的劇烈變化,養殖漁業、海埔新生地與工業區設置以及溼地保留的衝突,恰好成了映照臺灣社會快速變遷的一面鏡子。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從柔美到雄渾,澎湖的九十座島,每一座都是一道玄武岩風景,不僅玄武岩精采,澎湖

的潮間帶更使澎湖成為美味海鮮的來源,火山岩漿與海水在此交鋒一千多萬年,瞭解澎湖,也將瞭解臺灣海峽。   「馬祖地質公園」馬祖的花崗岩是高級建材,花崗岩的出現顯示馬祖不僅在地質上與臺灣殊異,更比臺灣古老許多,超過一億年前就已經形成。馬祖從語言到飲食、生態,甚至歷史記憶一直與臺澎不同,一九四九年,國共劇變使我們成為意外的共同體,也使馬祖成為前線戰地,堅硬的花崗岩成為坑道與據點的最好場所。   ※地質公園(GeoPark)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獲得聯合國大會會議(General Assembly, UN)核准的全球推廣計畫,目的是「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象的景點共同形成全球性的網絡

」,進行具有積極社會性目標的地球環境保育整合。這些地景必須具有代表性、特殊性、不可取代性等特質。推動地質公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環境保護與促進小區域的社會經濟,整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使其能永續發展。藉由提升大眾對地球遺產價值的認知,增進我們對地球與環境承載力的認識。使我們能更明智地使用地球資源,進而達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關係。跳脫過去以保育為主,而改以將人類的活動與永續生活考慮進來,是一種全球新觀念、新趨勢與新做法。管理的角色,由國家改為地方社區自主性。   地質公園在臺灣已於二○一七年正式納入文資法,將成為新時代的社區發展方式,也是我們得以與世界趨勢連結的重要計畫。 本書特色   一、

往前延伸、往下鑽深的大尺度臺灣史   從地質/地理的視角,將臺灣歷史往前延伸到人類之前;向下鑽深直探海底,大尺度重新認識臺灣島,以及臺灣在世界的位置。更將艱澀的地質知識,透過充滿人文情感的生動筆觸,讓讀者讀出與切身相關的時代新意義。   二、以跨領域找到本土自然書寫的新敘事,重新認識臺灣   普利茲獎得主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以寬廣的視野在全球面臨生態崩壞的危機關鍵時刻,檢視歷史上文明的衰頹與延續之因;Charles C. Mann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1493: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則從生態的角度,重新解讀五百年來的世界史與全球化,此皆當代必讀

的跨人文與自然領域的暢銷經典。本土自然書寫勢必要跨出文學性的感懷,使自然與科學重新整合進當代的生活之中。   三、不只文字,更有充滿人文哲思與科學意義的攝影   本書由《南風》作者許震唐、與曾獲金鼎獎攝影獎的資深記者黃世澤操刀九座地質公園攝影,透過攝影的思考呈現地質特色,使照片兼具人文、美感與知識性。本書以攝影集的品質呈現九座地質公園。透過這些攝影,你將發現原來你曾去過的地方有更深刻的美學,而你不曾去過的地方,則是你下一個亟欲前往一探究竟之地。   四、不只文字,更有清楚易懂的地質概念繪圖   每個地質公園的關鍵概念,將由GEOSTORY年輕團隊繪製地質插圖,期待以清楚易懂的風格,讓地質知

識變得有趣清晰。

草嶺地質公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青春山海線#北海岸#旅遊#新北景點
三天兩夜怎麼玩?

一輪帶你山海逍遙遊
青春山海線(Route 2 Taiwan)是新北市新興旅遊品牌,訴求以人為本的“綠能旅遊”

沿著台二線
串起八里、淡水到貢寮三貂角
讓遊客以綠能運具作為移動的交通工具
漫遊全台最長的觀光旅遊路線

在這裡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精彩等你享受

https://www.tour-ntpc.com/event/route2taiwan/

//Bike//Merida REACTO IV
//Top//WAST
//bottom//WAST
//Glass//Akiwei
//Helmet//kplus
//socks//footland/Wast/flippos
//Wheel//Metron 55/81


《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Instagram:elun1020


#一輪的運動日常 #新北景點 #舊草嶺隧道 #三貂角燈塔 #卯澳漁港 #福連國小 #龍門吊橋 #野柳 #龍洞 #陰陽海 #富貴角燈塔 #石門洞 #老梅迷宮

以里山倡議概念推動草嶺石壁生態社區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作者簡從宇 這樣論述:

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草嶺,受到921地震的影響,許多的自然景觀不僅隨著改變,同時也多了許多自然動植物在此棲息。完全不同的景色,對於國人們與專業學者而言顯得相當新穎特殊,也成為一處難得的地質及生態教育示範的最佳場所,近年來更是許多風景名勝的中樞,其中草嶺十景更是吸引許多民眾來探尋美景。附加上石壁之地質穩定、環境清靜幽美、竹林密布之特色,具有發展休憩觀光、生態旅遊的潛力與優勢。2004年以來,雲林縣政府以「生態旅遊」、「產業休閒」、「健康養生」為草嶺石壁的發展重點,結合當地歷史、文化,並以永續發展來推動社區環境改造及改善當地實質環境品質,以呈現地方特色之新風貌。近年來隨著時代的演變,以及人口老化、

傳統文化凋零、社區意識薄弱、外來業者進駐剝奪地方特色等問題,草嶺石壁雖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但社區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以及缺乏產業推廣,導致石壁未能有效推廣當地特色,並缺乏深度旅遊的遊客。本研究將透過在地居民與相關人士的訪談,了解社區對於石壁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景觀保留的態度,並藉由里山倡議概念推動草嶺規劃為生態社區的策略,落實生態環境、生產、生活、觀光之間的平衡,實踐以自然環境的與文化資源的保護來維持人與自然共處的永續生態社區。

地景保育盒裝套書(四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這樣論述:

  由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和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共同於2014年出版的地景保育套書,裡面共計四本專書,分別為臺灣的地景保育、臺灣的動態地景、臺灣的十大地景和臺灣的地質公園。以下分別為各專書做介紹。   一、臺灣的地景保育   臺灣位於西太平洋,由於板塊運動的擠壓,造成了臺灣地區特殊的地質與地形。比起全世界,臺灣地形和地質的多樣性與珍貴性,毫不遜色。這個小島麻雀雖小,卻擁有五臟俱全的地形特色。臺灣因為緯度與地理位置的關係,在氣候、地質、地形等多重條件的影響,形成了豐富而多樣的棲地類型,也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相。   地景保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地景保育維護我們

的生存空間,確保生活空間的整體景觀與品質,也確保永續發展。地景保育不但保育山川,也維護水土資源和棲地環境。   臺灣的地景保育計畫從1985年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開始執行至今,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早期由臺灣大學地理系王鑫教授帶領、推動,從事相關地景的調查、地景保留區的規劃,到目前仍然持續由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支持,繼續推動中。尤其是地景保育的概念,已經列入我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我國地景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是無形國力的開展機會。   雖然臺灣擁有特殊的自然景觀,但臺灣有許多開發,常因思慮不全、規劃不周,而造成重大的損失與浪費,這些都是過去數十年來,過度重視經濟成長而造成的。臺灣須面對天然災害包

含國土流失、地震、水資源匱乏、環境變遷、土壤沖刷、地層下陷、土壤液化、河川沖刷與洪水、地景保育態度與災害認知素養等九大議題。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讀者能瞭解臺灣地景保育工作的進程與成果,也希望讀者瞭解臺灣地景之美,並進而思考地景經營管理的相關策略,以求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力量,能積極發揮在國土保育之中,並讓地景所在的環境成為孕育永續社會的基礎。   本書以中、英文方式編寫,讓外國讀者也能瞭解臺灣的地景保育工作,如何在政府與學術界的合作下進行調查、登錄、評估與保育,作為臺灣地景保育的基礎。本書內容包含臺灣地景保育概況、臺灣地景特色、地景變遷和地景經營管理等面向說明。   這本書以臺灣的地景

為取材之本,借簡單的經營管理說明來引導讀者認識臺灣的地景保育成果。讀者借由板塊作用、季風、颱風影響下的地理環境背景的認識,瞭解臺灣主要的地景特色,體認地景保育工作的重要性,進而實踐之。   二、臺灣的動態地景   由於地殼的擠壓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作用,造成臺灣地景的多樣性。由於地景的多樣性,也造就特殊的生態環境系統,是島上兩千三百萬人賴以維生的環境。   臺灣島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受到菲律賓海板塊每年約七公分由東南往西北方向碰撞速率的影響,地質相當破碎,易受各種侵蝕作用所影響,也是造成地表沖蝕劇烈的主要原因。島上有著許多地殼擠壓的結果,從接近4000公尺的高山到海平面附

近的海岸地形,處處都有地殼擠壓的明確證據。除了地殼的擠壓等內營力作用外,加上颱風帶來豪雨等外營力,造就地表景觀呈現動態的變化。   臺灣島雖然小,但擁有豐富的地景,有因為構造運動而形成的地景,包括了火山、地震、河階、海階;有因為岩石特性而形成的,如火炎山的礫岩、泥岩地形或玄武岩、花岡岩地形;也有因為差異侵蝕形成的各種小地形,更有因為海水、河水等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各種自然與人文條件使地景更形獨特與珍貴,由於地景具不可回復性,所以應該珍惜我們共有的地景資源。   本書共歸納15種動態地景,分別是高山地景、丘陵地景、盆地地景、臺地地景、平原地景、海岸地景、潟湖濕地沙丘、河川地景、構造地形、泥岩地

景、礫岩地景、火山地景、玄武岩地景、花岡岩地景、冰河地景等類別。   出版這本書乃希望讀者能瞭解臺灣的特殊地景,也希望讀者認識臺灣地景之美,進而思考地景經營管理的策略,並支援、參與地景的保育工作。本書主要取材自臺灣地景及其科學特色的素材,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行文方式,期盼讀者可以瞭解臺灣地景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欣賞地景環境,進而學會在環境中趨吉避凶與防範災害,是我們可以從地景保育學到的價值之一,也是本書希望導引的方向。地景保育工作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期待本書能為妳/你打開一扇窗,通向欣賞地景與維護永續環境的未來。   三、臺灣的十大地景   為了推動我國特殊地質、地形景點

的登錄工作,行政院農委會自1994年7月1日起即擬訂「地景保育統籌計畫」,由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主持,同時由11位學者、專家組成「地景保育小組」,針對調查登錄之特殊地質、地形保育景點進行分級、評鑑的工作。   有鑑於過去登錄的地景資料距今已超過10年的時間,地景保育景點的重新檢視有其必要性,因此林務局於2009年由台大地理系林俊全教授邀請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台大地理系李建堂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齊士崢教授及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劉瑩三教授,分別進行北、中、南、東四區的地景點進行重新的調查、登錄及評鑑,並由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協助整理國際相關地景保育之技術及規劃,以作為地

景登錄及評鑑之參考。   在這四年的計畫期間,除了針對過去登錄的320個地景點進行重新的調查及檢視,並在2012年共登錄341個地景點外,由於過去的地景登錄表呈現的內容較為簡略,為能提供更清楚的地景登錄內容,因此更新了地景登錄表,在表中加入了地形圖、衛星影像以及地景價值的描述等資料,同時也參考國內、外相關地景評鑑的準則,重新制訂地景評鑑的標準。      經過網路票選和專家評選兩部分,專家評選依據地景之「科學研究價值」、「地質或地形現象或事件對臺灣的重要性價值」、「地景稀有性或獨特性」、「多樣性價值」、「教育及遊憩觀賞價值」等5項標準進行評分。臺灣十大地景活動最後票選結果,第1-10名依序為

野柳、玉山主峰、日月潭、金瓜石、龜山島、月世界泥岩惡地、雪山圈谷、清水斷崖、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大、小霸尖山。   本書介紹臺灣十大地景與各縣市代表地景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並附上交通路線、衛星影像、地景照片和重要的景點位置,希望能讓民眾更瞭解這些地景的資訊,包括其科學、文化、教育等價值。當我們造訪這些地景時,也因為瞭解地景的多元價值,我們能更加愛惜地景,更以地景為榮。也希望本書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地景的經營管理工作,包含地景的維護、保育的宣導、活動的舉辦等,希望在政府和民眾的努力下,讓地景的管理更加完善,更將臺灣的地景之美讓世界知道。   四、臺灣的地質公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

SCO)在1999年11月提出「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象的景點共同形成全球性的網路」這項計畫,並獲得聯合國大會(UN)會議的核准。這項計畫從世界各地整合一些國家性或國際性的地景保育景點之成果,例如”Geotope”、”Geosites”,或一般所稱的地質遺產(geological heritage),這些地景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不可取代性等特質,以維護它們為基礎的價值,而進行具有積極社會性目標的地球環境保育的整合,以地質公園(Geopark)之名提倡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地質公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環境保護與促進小區域的社會經濟,整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使其能永續發展。借由提升大

眾對地球遺產價值的認知,增進我們對地球與環境承載力的認識。使我們能更明智地使用地球資源,進而達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關係。   地質公園設置的核心價值有以下四大面向,包含: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這四項核心價值也是臺灣推動地質公園工作最主要的指導方向、動力的來源,更是環境保育的未來願景。   臺灣目前推動中的地質公園共有六處,主要由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擔當核心,由學界擔任推手,透過研習、工作坊、與在地居民的討論會等,進行推廣地質公園與臺灣地質公園網路(TGN)的概念,期望在地方社群與社區產生地景保育的力量,進而改善地方社會經濟,促成永續的社會與環境發展。   六個地質公園各擁

有特殊價值,具有科學和環境的價值,更與在地生活與生計有重要關聯。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以玄武岩地景與海洋生態著名、草嶺地質公園以山崩的災害地景為主、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因其泥火山與惡地地景受重視、利吉惡地地質公園以泥岩惡地地景為特色、北部海岸地質公園則以侵蝕海岸與奇岩地景為傲,馬祖地質公園的花岡岩和人文地景則為海上生態園地。這些地景不但具稀有性、特殊性,更具環境研究和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地的生態人文資源提供理解當地文化生態的基礎,創造具人文與自然環境互為表裡的地質公園。   本書一開始介紹地質公園的簡介與核心價值,之後介紹世界地質公園網路(GGN)、亞太地質公園網路(APGN)、臺灣地質公園網路

(TGN),並詳細介紹臺灣地質公園網路下六個地質公園的特色,包含自然和人文經濟概況,最後則介紹臺灣具有潛力的地質公園場所,期待地質公園成為未來臺灣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拆分九二一地震後草嶺社區發展的驅力

為了解決草嶺地質公園的問題,作者歐明軒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透過政治生態學分析影響地理發展的動力。本研究聚焦草嶺社區自九二一地震干擾事件後的權力群體與經濟發展演替、及權力群體在系統演替過程中的作用。各式各樣的力量如何介入形成的結果是政治生態學所探討的範疇,如同生態系統的演替過程是複雜的,綜合這些各式各樣作用的結果就是所謂的地理發展。藉由政治生態學分析,並,納入Panarchy理論架構,讓我們瞭解草嶺社區的發展演替歷程。本研究採取面對面訪談研究法,共訪談8位。草嶺社區在歷經九二一地震以來,仍不斷受到新的干擾,例如,敏督利颱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金融海嘯、劣質食用油品事件,上述突發性干擾事件不斷影響不同權力群體在草嶺社區系統的作用,造就草嶺社

區發展演替。主要的結論:第一,不同尺度的權力群體介入草嶺社區程度影響當地居民對於草嶺社區發展演替的看法。第二,不同尺度的權力群體是推動草嶺社區的經濟發展演替的力量,九二一地震干擾事件後,重建會成為當時主要推動草嶺社區經濟發展演替的力量,2006年重建會退出草嶺社區後,推動草嶺社區經濟發展演替的力量由內部權力群體所推動,外部權力群體並無明顯的作用。第三,系統的3個變相影響草嶺社區在面對干擾事件下的發展演替,系統的內部潛力愈佳,系統的易受損性愈高,所需要回復的時間會更短。第四,干擾事件對於草嶺社區的發展演替系統扮演著重要性的腳色,孔隙的出現不一定會帶來新的權力群體介入。干擾事件給系統帶來的效益,沒

有完全的好及完全的負面。第五,草嶺社區因為3個干擾事件後,進入新的循環演替中,記憶作用影響系統新階段如何開始。最後,本文通過探討草嶺社區發展演替歷程,提出新理論架構以幫助解釋地理發展的複雜性,強調地理發展是在隨著不同時間尺度中受到主要不同力量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