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潮汐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另外網站如何查看氣象局潮汐表漲退潮時間教學。以彰化王功搭採蚵車摸 ...也說明:以彰化王功漁港為例:進入氣象局潮汐網頁後→點選鹿港東石沿海→點選彰化縣芳苑。即可查看王功漁港未來30天的潮汐時間。 2.舉例以6/21日(農曆5/6)下午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所 林幸助所指導 郭俊志的 紅樹林疏伐與樹種對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聚之影響 (2015),提出芳苑潮汐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彰化芳苑、海茄苳、水筆仔、底棲藻類、玉螺科、海蜷科、纓鰓蟲科、革囊星蟲科。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 廖健森所指導 陳新宇的 觀光漁港生態衝擊及改善策略之研究-以小琉球杉福漁港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漁港、潮間帶、底棲生物整合指標、香濃威納指數、生物多樣性、生態衝擊、皮爾森相關係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芳苑潮汐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王功潮汐表 - 鹿港導覽解說員粘清課則補充:潮汐 是因太陽與月亮的引力而形成,但是月亮的引力佔大部分,因此我們的潮汐表以農曆為標準。但夏天與冬天會稍微有一點變化 ... 再點選地點彰化縣芳苑(未來30天) 或直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芳苑潮汐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紅樹林疏伐與樹種對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聚之影響

為了解決芳苑潮汐表的問題,作者郭俊志 這樣論述:

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在紅樹林生態系中扮演連結食物鏈的重要角色,其棲息與覓食之空間受到紅樹林植株密度的影響。為釐清植株密度與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聚結構的關聯性,本研究選擇彰化芳苑之紅樹林作為研究地點,於2014年2月開始,在近海海茄苳( SA )、近陸海茄苳(LA)及水筆仔(K)等三樣點進行高度疏伐(HT)、中度疏伐(MT)與不伐(C)等三種處理後,每季調查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聚組成,探討其在不同紅樹林植株密度下群聚結構的動態變化。以採樣日距離疏伐後所經過的天數,代表當下群聚組成因疏伐而產生的影響。結果顯示,在SA樣點,疏伐176天後,HT處理下海蜷科與薄殼蛤科豐度增加,但隨著時間增加,三種處理

間差異減少。LA樣點,HT處理在疏伐53天後,海蜷科豐度增加;在MT處理疏伐351天後,相手蟹科豐度增加,而在疏伐468天後,沙蟹科豐度增加。K樣點之HT處理,在疏伐39天後海蜷科與纓鰓蟲科豐度增加。SA樣點三種處理中以HT處理總物種數最高,底表動物在疏伐249天後豐度最高,以玉螺科較為優勢;底內動物則在疏伐457天後豐度最高,以纓鰓蟲科較為優勢。LA樣點三種處理中以MT處理總物種數最高,底表與底內動物皆在疏伐468天後豐度最高,分別以玉螺科及革囊星蟲科較為優勢。K樣點在HT與C處理下,總物種數相同,皆高於MT處理,底表動物在疏伐454天後豐度最高,以玉螺科較為優勢;底內動物則在疏伐39天後豐

度最高,以革囊星蟲科較為優勢。本研究顯示,三個紅樹林樣點,疏伐能增加光度與土壤溫度,使底棲藻類生物量增加,SA、LA與K三個紅樹林樣點,分別在疏伐176、53與39天後,海蜷科豐度增加。整體而言,在芳苑紅樹林,兩個海茄苳樣點,底表與底內動物豐度與物種數,皆以SA高於LA。離沿岸距離相似的兩個樣點,底表與底內動物豐度與物種數,皆以K高於LA。顯示離海近的樣點,物種多樣性較高,而水筆仔物種多樣性則高於海茄苳。SA疏伐只在前半年,能改變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群聚組成,可能受週期性漲退潮影響,因此隨著時間的增加,三種處理間差異減少。在近陸的紅樹林疏伐,則須持續監測一年以上,才能看出疏伐造成的影響。如在L

A樣點,疏伐有助於底表動物,豐度與物總數的提升;而在K樣點,疏伐則有助於底內動物,豐度與物種數的增加。因此在離海近之樣點疏伐,因週期性的潮汐影響,會降低疏伐效應。在不同樹種疏伐,海茄苳能增加底表動物之物種多樣性,水筆仔則能提升底內動物之物種多樣性。目前仍看不出底表或底內動物,族群呈現穩定的趨勢,尚需持續追蹤疏伐對土壤性質及動物群聚組成的影響。

觀光漁港生態衝擊及改善策略之研究-以小琉球杉福漁港為例

為了解決芳苑潮汐表的問題,作者陳新宇 這樣論述:

漁港是海岸工程重要的一環,人類依靠於漁港與海洋資源進行交流,而漁港多半建設於潮間帶之上,由於潮間帶為提供陸生動物與水生動物進行接觸之場域,於是漁港成了潮間帶物種生存壓力之一;小琉球位於高屏溪口西南方約14公里,西北方連接台灣海峽,東南方有巴士海峽與太平洋連接,於黑潮與南海潮汐相互交匯處,所以生物多樣性高,為重要的生態棲地,其形勢東西狹窄,東西最寬處僅2公里,南北長4.1公里,與台灣本島地形類似,全島係由珊瑚礁岩構成,共有4處漁港,分別為白沙、大寮、杉福與海口子漁港,由於白沙港為主要觀光船停泊之港口加上周邊漁港建設多,故潮間帶現地調查不易,大福港則是由於地勢較陡加上水深驟降及船隻較多之因素,未

納入潮間帶現地調查之選項,海口子漁港則是由於潮間帶生態相不明顯加上範圍較小,同樣未納入潮間帶現地調查之選項,本研究目的以底棲生物整合指標(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與香濃威納指數(Shannon-Weaver Index)分析全年杉福漁港對周邊潮間帶生態相之影響,再以皮爾森相關係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全年各組合之B-IBI平均值趨勢圖與全年各組合之B-IBI變化量百分比趨勢圖之皮爾森相關係數為高度負相關(-0.904),研判漁港右外側存在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潮間帶之現象,可能成為生態衝擊之因素;二、全年各組合之香濃指數平均值趨勢

圖與9種組合各月份之B-IBI變化量百分比趨勢圖之皮爾森相關係數為高度正相關(0.771),研判漁港左外側之消波塊,可能降低物種遷徙之能力,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同時也破壞整體生態相;三、距離港口越遠之潮間帶區域生態相越好,反之則會下降,顯示漁港對潮間帶之生態帶來一定程度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