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肇事逃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忠義寫的 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和吳月的 刑法爭點即時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簡介肇事逃逸罪也說明:刑法第185條之4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條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交通安全,加強救護,減少被害人的死傷,促使駕駛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波斯納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洪兆承所指導 陳智琪的 我國肇事逃逸罪之發展與探討—兼論美國法之規範 (2021),提出肇事逃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肇事逃逸罪、交通事故、保護法益、重層性權益、無過失肇事、無肇事因素、逃逸、作為義務、情節輕微、釋字第777號解釋、美國法、美國肇事逃逸罪。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林東茂所指導 陳美宜的 肇事逃逸罪相關法律爭點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肇事逃逸、保護法益、逃逸、釋字第777號解釋、致人死傷、故意肇事的重點而找出了 肇事逃逸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不小心就觸犯「肇事逃逸」?快速了解肇事逃逸的要件則補充:(第二項)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三)刑法肇事逃逸罪的構成要件為:. 客觀要件: (1) 行為人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肇事逃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為了解決肇事逃逸的問題,作者邱忠義 這樣論述: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注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了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向正確性。   又本書結合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定位為實用的「工具書」,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家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表格、體系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

合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科書,相當符合在學、準備國家考試或實際訴訟需求者所需。   研讀本書後,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啟發性的全新思考。作者基於數十年擔任檢察官、法官及教學的經驗,也將實務操作的「know how」注入書中,提供了實際打官司時應如何主張及抗辯的關鍵性指引,即使讀者並非法律人,也能輕鬆瞭解並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訴訟耽誤。

肇事逃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70多歲的婦人拄著手杖,走在人行道上,1輛轎車擦撞她,跌倒以後,後方白色轎車的駕駛閃躲不及,直接輾上去,婦人受困車底,警消立即前往搶救,救出時全身多處骨折,還好還有生命跡象,送醫治療,至於先撞到婦人的轎車車主,警方已經找到他,這名姓何的男子年約25歲,酒測為0.48,撞了人怕擔責任,竟然開車跑了,已經依肇事逃逸移送偵案。我們再來看一次驚險畫面,老婦人走在人行道上,撞上他的車子,閃了一下,逆向逃逸,後面的車轉過來,沒注意到,直接輾了上去,婦人卡在車底,警方發現她還有氣息,手腳能動,用千斤頂,把車身撐起,花了好一番功夫,把她從車底救出來,飽受折磨的婦人,全身有好些地方骨折,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我國肇事逃逸罪之發展與探討—兼論美國法之規範

為了解決肇事逃逸的問題,作者陳智琪 這樣論述:

我國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自民國88年制定以來,就本罪保護法益之定位乃至各項構成要件之解釋,學說與判決實務之爭議未曾停歇,近年有擴大本罪保護範圍之重層性權益保障見解出現,究其根本原因即在於保護法益模糊及條文規定過於簡陋,而連帶影響各項構成要件之解釋適用,同時形成過度處罰及處罰不足的不合理現象。在經歷學界長年的批判、判決實務之重層性權益保障見解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宣告肇事逃逸罪部分違憲,而於民國110年修正後是為現行之肇事逃逸罪。然而,本罪於修法前所面臨之諸多解釋及適用困境,終未因修法而獲得解決,故參考美國法有關肇事逃逸罪之相關規定,希冀能借鏡他山之石,作為我國日後修法之參

考。

刑法爭點即時通

為了解決肇事逃逸的問題,作者吳月 這樣論述:

  ◎重要爭點一把抓:迷失在茫茫書海中,還要跟時間賽跑?本書去蕪存菁,將爭點一次整理給你,考前就看這一本!   ◎架構建立與爭點解構:先圖解刑法架構,爭點一目瞭然!再解構題目,輕輕鬆鬆掌握答題重點!   ◎實務見解、學者評釋帶你看:小孩子才做選擇,爭點、實務見解、學者評釋通通有~   ◎實戰解題:爭點看完還不夠,馬上實戰一波檢驗學習成果!

肇事逃逸罪相關法律爭點研究

為了解決肇事逃逸的問題,作者陳美宜 這樣論述:

我國自民國88年4月增訂刑法第185條之4之肇事逃逸罪以來,已22年有餘,並於102年6月修法提高肇事逃逸罪之法定刑。但從肇事逃逸罪之法條構成要件來看,係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於死傷而逃逸者」,條文規定的很簡單,但也就因為如此,才導致自88年肇事逃逸罪增訂以來,學說及實務對該罪之保護法益、構成要件及102年修法提高法定刑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而學說及實務所爭論的問題究竟是什麼?爭論的是該罪的保護法益究竟是公共安全或者被害人生命、身體或兼顧公共安全與被害人生命、身體、或協助確認事故與責任歸屬或民事求償權或道德規範及善良風俗等。及爭論何謂「肇事」?又若因駕駛人之故意行為所致之事故,是否

也為「肇事」?又「致人死傷」究竟屬於客觀構成要件,抑或客觀處罰條件?又何謂「逃逸」?102年修法提高法定刑是否妥適?110年修法是否妥適?是否符合釋字第777號解釋之意旨?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最高法院、學者及司法院對前揭爭論問題之看法。並將進一步分析、整理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之協同意見書、部分協同意見書及不同意見書之異同,藉以了解大法官對前揭肇事逃逸罪所生問題之看法及建議。並探討該釋字公布後對最高法院判決之影響及110年修法後實務見解之變化。針對釋字第777號解釋理由書所指違憲部分,此次修法是否已經完全解決。再逐一針對德國法及日本法之立法例,分析其保護法益、構成要件及法定刑度,看看有無值得

我國學習之處,以作為爾後再次修法之參考。而之所以要研究前揭肇事逃逸罪相關之法律爭點,蓋我國是法治國家,除要從「質」上判斷犯罪是否成立外,還必須依照合理的法律,從「量」上來觀察,意即國家不可強索過高之犯罪對價,此為罪刑相當原則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