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埃德溫·勒菲弗寫的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和劉重義的 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美股怎麼買?有什麼管道?需要熬夜嗎? - 永豐銀行也說明:透過複委託交易,就像透過經銷商買美股;透過海外券商,則是到海外買美股。 ... 因此,透過銀行複委託能交易的美股數量較少(但大多數知名的美股仍然可以買賣,不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 和前衛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夏學理所指導 張庭瑜的 藝術品應用區塊鏈加密貨幣新商業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2020),提出美國股票交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區塊鏈、加密貨幣、商業模式、藝術市場、藝術投資、藝術金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李賢源所指導 陳亮的 基於互聯網的券商平臺模式構建戰略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互聯網、證券行業、金融平臺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股票交易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投資買美股交易平台推薦|2023美股投資推薦平台入門介紹則補充:2023年越來越多人想要了解如何在台灣可以投資交易買美股、外國股票與虛擬貨幣,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投資買美股與海外投資平台工具,讓大家可以在台灣就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股票交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為了解決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作者(美)埃德溫·勒菲弗 這樣論述:

愛德溫·勒菲弗著的這本《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精)》首次出版於1923年,已經成為證券發展史乃至金融發展史上的經典名著,至今本書仍然在“《財富》終極75本書單”“華爾街大牛推薦書單”等推薦書目中榜上有名。 “股票大作手”是指傑西·利弗莫爾(書中化名為拉裡·利文斯頓),他是美國股票交易史上的傳奇人物,被稱為“著名的華爾街大空頭”“百年美股第—人”“舉世公認的投機天才”。在49年的股票投資生涯中,他創造性地發明了一套交易原則,這些原則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股票市場中的制勝法寶。利弗莫爾坦承自己之所以遭遇了慘痛的失敗,正是因為沒有遵循這些原則。本書記述了利弗莫爾的傳奇人生和交易原則,並迅速成為美國商業書籍

的典範。 本書自1923年出版以來。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投資者的追捧,大約每十年就被再版一次,並被譯為多種語言。書中在記載主人翁趣聞軼事的同時,字裡行間都蘊含了投資方面的哲理和非凡見解,不僅激勵了無數代投資者,而且成為歷史上經久不衰的投資經典。 愛德溫·勒菲弗(1871-1943),美國記者、作家和政治家,以報導華爾街上的商業故事著稱。19歲時成為一名記者,先後為多家報社工作和撰寫專欄,一生共有8部著作出版。1922年,勒菲弗對傑西·利弗莫爾進行了數周採訪,之後將採訪內容整理成為12篇系列報導,發表在《星期六晚報》上。次年,這一系列報導被整理成圖書出版。

第一回 后生记数读行情 作手少年已成名 第二回 纽约出师损失频 投机受挫艺未精 第三回 起落涨跌酬训教 赔光铩羽散财归 第四回 一年反省潜心炼 再度杀回华尔街 第五回 预测分析研大势 静察仓位善坚持 第六回 交易做空谋重利 价值原则莫轻离 第七回 测试观盘知对错 投石探路待良机 第八回 触底反弹言尚早 时机造就大空头 第九回 百年美股谁魁首 而立之时远名扬 第十回 处变不惊非本性 疯狂惶恐是人心 第十一回 专业厚积勤致远 莫为浮利害心偏 第十二回 经验法则都违背 债魔缠身势必然 第十三回 最是感情牵绊日 恰逢理智丧失时 第十四回 轮廓分明牛市起 脱胎换骨又新生 第十五回 意外之事最致命 投机谨

记道无常 第十六回 内幕信息多诱惑 赚得公众尽着魔 第十七回 沉淀价值于市场 观察经验胜直觉 第十八回 繁复市场需研判 事实分析近眼前 第十九回 嗜赌之徒常犯错 本能贪欲或粗心 第二十回 有勇有谋成作手 无敌天下是基恩 第二十一回 交易顺时求稳妥 脉搏形势渐分明 第二十二回 操纵内盘抬股价 传播利多谋利私 第二十三回 股价下滑终是果 空头压打并非因 第二十四回 成功满是荆棘路 谨慎投资变坦途 译者后记

美國股票交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股神
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可以戰勝巴菲特的方法
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哦
我在這個視頻裡毫無保留的直接分享了當中的秘訣
不過由於巴菲特買賣的是美股居多
所以這個方法的前提是擁有美國股票交易平台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跟自己常用的股票交易平台申請
也可以透過下面的鏈接申請
使用這個方法也必須要有耐性
因為購買股票要買在對的價錢
對的價錢也就必須要等
但是不用擔心
市場這個東西是有很多波動
隨便一個消息就可能讓股票大起也可能大落
不過這些起落都是短暫的
因為重要的還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賺錢能力
股價跌的時候就是我們進場的時候
所以看完這個視頻過後就一起來行動哦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eToro中文版申请链接
(全世界都可以用)
https://goo.gl/KY61pp
免责声明:
高波动性投资产品,您的交易存在风险。过往表现不能作为将来业绩指标。
视频中谈及的内容仅作为教学目的,而非是一种投资建议。

【相关视频】
什么是股票?: https://youtu.be/x6fnlyEo4pY
什么是IPO?: https://youtu.be/YNJq_Zn7HFU
开始投资股票需要多少钱?: https://youtu.be/YXke8YWjOsU
投资股票到底怎么赚钱?: https://youtu.be/JTPpPksLiY4
什么是REIT? 股票跟房地产的结合: https://youtu.be/efvS5P6yIF0
什么是ETF? 巴菲特都建议: https://youtu.be/oxF3PUPDAUY
怎样买卖美国股票?: https://youtu.be/y3Cn-yYimM8

任何商业合作请发到:[email protected]

订阅《Spark Liang张开亮》YouTube 频道:
https://goo.gl/MeXQGL

#巴菲特 #理财 #股票投資

藝術品應用區塊鏈加密貨幣新商業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作者張庭瑜 這樣論述:

據報導,美國股票交易所那斯達克(Nasdaq)投資了大量資金在開發企業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廣泛運用。(2019/1/28鉅亨網編輯凌郁涵)如果你可經由投資一元的藝術幣而分持你想持有的藝術品,或者獎助你欣賞的藝術家,藉此振興藝術市場,還給藝術家應有的尊榮,你願意共為成就藝術品貨幣化的誕生及推崇而盡一份力嗎?這正是研究者此刻在努力的。此刻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統正在挑戰全球經濟秩序,也正是我們反轉藝術界商業模式的最佳時機。然,要如何整合、創新一個商業模式,使其成為一個成就藝術家及藏家的平台,就不得不與時代接軌,迎合未來的趨勢。面對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工業4.0及區塊鏈的應用,即將取代未來的市場,

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不僅提升了商業流程的效率,同時也可增添其價值,尤其是從中發展出來的加密數位虛擬貨幣。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加密數位虛擬貨幣會成為交易市場的主要代幣。在藝術講求創作的同時,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的創新中,如能藉由比特幣去中心化及不可逆的區塊鏈原理,不僅有效且快速連結了有需求的雙方,同時省去了中間的費用,是平台經濟的再次延伸及重新洗牌的時刻,也是銜接未來世代的途徑。藉此讓藝術品及古物能將其價值經由自交易市場機制自然呈現,再搭著比特幣的順風車,則能有如虎添翼般的增值效應。這是個螞蟻雄兵式的新商業模式,讓小兵也可以立大功。打破以往古物及藝術品等,僅惟富人投資的小眾市場之迷失,讓文物及藝術

品藉此更親民、更生活化,變成垂手可投的理財組合。此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現有商業模式或許被取代,但此商業模式可以是C2C,也可以是C2B,當然也可以是B2B或B2C,所以其包容性之大。因此我希望的是攜手同業再創巔峰,讓彼此互相包容相得益彰,重點是讓藝術家們享有其應得的尊榮。要振興藝術市場則須新血注入,因此,若能銜接未來的科技-快速、簡潔、透明、公信力等機制,才能引未來世代的人來關注及投資。讓其經由投資入門進而喜愛上藝術品,方能有效留住這批新世代之人。所以唯有健全完善的藝術投資市場,方能有效振興藝術市場,共創真、善、美的藝術商業生態系統。

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

為了解決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作者劉重義 這樣論述:

  本書是跨資通訊科技、革命理論與台灣民族運動三大領域的精心著作,內容穿插許多銜接論述的歷史事實和啟發興趣的生活時事,由之鋪陳兩個重要的基礎概念:即茉莉花革命所突出的「革命2.0」,以及殖民地掙脫外來政權最強有力的「民族主義」。之後,就仍在演進中的網際時代環境,來檢視台灣人要推翻非法的「中華民國」外來體制,建立真正屬於自己台灣人的國家所應有的努力。   本書的第一章介紹人類發明電腦又建構網路做為資訊傳輸工具之後,帶來許多出人意料之外的驚奇。網際網路更為人類社會開拓出新的活動空間,並賦予平民百姓前所未有的社會參與熱情。革命2.0的成功經驗撼動天地,國際社會與獨裁統治集團都必須面對重建新秩序的混亂

。   第二章則以現代的語言與思想來解釋民族主義,並以實際的案例陳述它氣壯山河的革命功能。被用來矇混台灣民族意識的「中華民族」概念在此受到嚴厲的批判。但重要的是從台灣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來闡述台灣民族的形塑。這裡用有趣的故事來強化台灣人和這塊土地的連接與感情。   第三章檢討台灣民族運動1.0的興衰並論述其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則為台灣民族運動2.0鋪設在現實國際環境下推展運動的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劉重義   台南市人,台南一中、清華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修,1977年取得數學博士學位後,應聘到George Mason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之後在美國電腦資訊工業界

服務超過二十年。2005年回台灣定居,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任職,並在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經歷  .1982年負責台灣獨立聯盟美國本部宣傳部,1984、1986年分別擔任美國本部第二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宣傳部長,並負責學生盟員小組。    .2007年任「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推動「台灣國民會議」做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組織的聯合陣線,擔任發言人。   .2011年1月參與成立並擔任「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同年7月參與成立並擔任「台灣民族黨」總顧問。   .2012年4月開始推動「台灣國籍宣示運動」。 著作  .1982年出版包括第一本台灣留美學生運動史《風起雲湧》   .2

006年10月與李逢春博士共同出版《革命運動研究──掌握台灣建國最後一哩路》(前衛出版社)   .2009年8月出版《常識》宣傳台灣民族獨立革命,發行超過16萬本   .2013年3月出版《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前衛出版社) 自序推薦序一推薦序二 第一章革命2.0撼動天地1.1通訊傳播科技帶動人民革命1.1.1網際網路和手機激發個人傳播力1.1.22.0代表革命性的創新與銳變1.2人民作主的革命思想1.3電腦科技激發資訊革命1.3.1電腦是處理資料的絕佳工具1.3.2電腦要求建造網路1.3.3間諜潛伏在電腦網路1.3.4電腦網路造成黑色星期一1.3.5蠕蟲在電腦網路繁殖1.3.6電

腦可以引爆實體破壞1.3.7Y2K的全球恐慌1.4網際網路擴展人類的活動領域1.4.1網際空間人口爆增1.4.2社會全面邁向資訊化1.4.3天羅地網的數位化生活1.4.4新社會環境裡的安全問題1.4.5台灣資訊安全的危機1.4.6駭客城的傳奇1.5從Web 1.0到Web 2.01.5.1Web 2.0激發個人傳播1.5.2Web 2.0創造新服務模式1.5.3「小世界網絡」創造運動效能1.5.4.「長尾現象」彰顯群眾的潛力1.6衛星天眼定位偵測導航1.6.1人造衛星的理論和運作1.6.2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1.6.3INTELSAT提昇全球通訊服務1.6.4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1.6.5俄羅斯的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1.6.6精密的衛星軍事應用科技1.7網際空間理念的矛盾1.7.1資訊控制2.01.7.2中共圍堵資訊洪流1.7.3叛逆的「駭客主義」1.7.4網際空間獨立宣言1.8網際空間待建立的國際秩序1.8.1第一次網際大戰1.8.2網際武器Stuxnet問世1.8.3資訊戰略的構思1.8.4美國在網際空間的國際戰略1.8.5中共備受質疑的網際空間行為1.8.6網際空間浮現冷戰對峙1.9網際空間的革命運動1.9.1瑪雅原住民率先爭取國際支持1.9.2伊朗未盡全功的推特革命1.9.3突尼西亞震撼世界的茉莉花革命1.10革命風潮的形成與擴張1.10.1革命導火線難以預料1.10.2學生的革命

角色1.10.3青年學生誤入歧途的反革命1.10.4革命的展示效應1.10.5歷史上的民主化浪潮1.11茉莉花綻放的阿拉伯之春1.11.1阿爾及利亞率先發動1.11.2埃及是第二張倒下的骨牌1.11.3葉門群眾逼總統下台1.11.4利比亞強人屈辱喪命1.11.5沙烏地阿拉伯開放市級地方選舉1.11.6敘利亞歹戲拖棚1.11.7中共政權剉咧等1.12革命2.0尚待精進651.12.1革命運動必須拉垮統治支柱1.12.2非暴力抗爭的理念與實踐1.12.3革命運動的策略規畫 第二章民族主義氣壯山河2.1民族主義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核心理念2.2民族的定義2.3民族主義激勵團結2.3.1赤藍人是台灣的外來

入侵者2.4民族主義為革命灌注堅持的耐力2.4.1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2.4.2愛爾蘭民族主義2.4.3波羅的海三國的民族主義2.5中華民族的濫用2.5.1中國到20世紀初才成為國名2.5.2梁啟超提倡中華民族意指漢族2.5.3五族共和是為了繼承滿清王朝的領域2.5.4孫文的中華民族建立在大漢沙文主義2.5.5滅其族滅其文的漢化政策2.5.6少數民族問題是中國潛在的動亂因素2.6台灣民族的形成2.6.1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2.6.2原住民建立「大肚王國」2.6.3福爾摩沙呼吸西方文明2.6.4清國不情願地捲入台灣的國際漩渦2.6.5台灣領先清國的現代化腳步2.6.6宣教師引領台灣邁向現代化2.6

.7日治時期全面推動現代化2.6.8福爾摩沙卸下神秘面紗2.6.9外來殖民政權操弄「分而制之」2.6.10台灣民族的塑造成形2.6.11台灣民族必須堅持台灣獨立2.6.12八田與一灌沃台灣民族 第三章台灣民族運動1.03.1台灣民族運動1.0的結論3.1.1台灣人還沒有自己的國家3.1.2台灣絕不是民主社會3.1.3有健康的台灣意識才有健康的台灣民族3.1.4赤藍權貴藉藍綠鬥爭掩飾民族矛盾3.1.5民族主義促成承擔民族責任的社會氛圍3.1.6善用言論自由創造民族運動的契機3.2憤怒的台灣人3.2.1文明落差註定引爆民族衝突3.2.2悲壯的台灣民族鬥爭3.2.3翻開歷史被遮蓋的書頁3.2.4中國

黨對民族屠殺的狡辯3.3美國戰後搖擺不定的台灣策略3.3.1「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寄生台灣3.3.2韓戰突出台灣在遠東的戰略價值3.3.3「中華民國」是美國在外交賭場的籌碼3.3.4美國以台灣關係法收拾「中華民國」騙局3.3.5台灣人在美國國會的朋友3.4邪惡落伍的赤藍民族壓迫體制3.4.1剝奪台灣人的政治權利3.4.2摧殘台灣人的母語3.4.3剝奪台灣人的公職機會3.4.4剝奪台灣人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3.4.5挑撥離間分化台灣住民3.5開闢出頭天之路3.5.1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3.5.2台灣獨立思想漂泊海外3.5.3革命的掙扎3.5.4民族民主運動風起雲湧3.5.5蕃薯不驚落土爛3.5.6

民族運動被赤藍體制吸納 第四章台灣民族運動2.04.1民族運動2.0順應革命潮流4.2「台灣問題」的本質4.3台灣人出頭天的願景4.4台灣民族運動的階段性目標4.5台灣民族運動的利益相關者4.6赤藍權貴的統治支柱4.7台灣和美國的共同利益4.7.1美國支持台灣卻不一定支持台灣人4.7.2中共拉攏美國的「三亞倡議」4.7.3「棄台論」探頭4.7.4美國重返圍堵政策4.8台灣民族運動的SWOT分析4.9無體制內外之分4.10培養民族尊嚴與勇氣 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盼望「台灣之春」的來臨   劉重義教授傳給我,他的新著作《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請我寫一推薦短文。我有感於他的認真執著於台灣

民族運動,經常看到他發表的文章介紹世界各國特別是弱小民族革命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來臨之後,透過網際網路的資訊媒介,大量年輕人迅速的覺醒參與民主、自由、人權的活動,爭取民族的尊嚴與社會的變革,我相信他內心對台灣民族運動的未來一定也更熱切的盼望著「台灣之春」早日來臨。現在他有條理系統地貫注成書,我很樂於向讀者推薦,希望有更多關心台灣人命運和台灣未來的朋友,能從本書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更大的勇氣、激發台灣民族運動的熱能,也早日促使「台灣之春」的花朵綻放在苦難的美麗島─福爾摩莎的大地!   台灣人由於歷史、地理的因素,飽受外來政權和民族摧殘,以致台灣民族意識的覺醒較慢,也較欠缺建立臺灣

國家的信心。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自由、民主、人權的種子已深入全世界人心,而民族的尊嚴與獨立主權國家的建立也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作為台灣人天經地義在台灣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自由民主國家、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和民族的尊嚴,追求台灣社會的公平繁榮、創造台灣文化的進步貢獻於人類的和平,這是每個台灣人的基本價值也是台灣民族的共同目標。我很希望劉重義教授在本書中所介紹的世界上受到迫害的弱小民族如何爭取自由、民主和人權,建立主權獨立國家的經驗,可以給我們更大的鼓舞;我也盼望台灣的大學生、年輕人以及已經覺醒的知識份子,善用現代科技文明的網際網路,傳播共同的理想喚起更多台灣人的熱情和信心,讓台灣民族運動早日點燃「

台灣之春」的火把,照亮台灣社會黑暗憂鬱的角落,使台灣人建立新國家的目標早日實現,這是我推薦本書的最大盼望,也是我這一輩子最希望看到能夠實現的理想。 陳永興醫師2012年12月25日寫於羅東聖母醫院 推薦序二 覓出一條新興國家的康莊大道   劉重義博士自2005年回台灣之後所發表的《常識─台灣民族獨立革命》以及和李逢春博士合著的《革命運動研究》,都是幫助推展台灣民族運動很實用的著作。如今,又完成《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是一本結合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力作,為台灣民族運動灌注了新的思維與能量。   劉博士早年到美國留學,擁有數學博士及電腦資訊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應聘到華府地區的喬

治梅遜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並協助該校發展當時企待籌辦的電腦資訊科學系。   1979年劉博士轉入資訊業界服務,參與美國國防部衛星追蹤與資訊傳遞系統(TDRSS)的建置計畫。1981年應聘到一位雷根總統科技顧問所開設的私人公司,五年間為華爾街的美國股票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發展並建置了初始三代的股票交易處理網路。電腦網路對美國股市的重要性,讀者若看本書第一章第1.3.4節《電腦網路造成黑色星期一》,便能夠有深刻的印象。   其後,劉博士又在公司內負責發展大型電話交換機的營運自動控制。在1980年代,電話網路和

電腦網路這兩個互不相干的獨立系統正逐漸融合,傳統的電話線路界接開始採用軟體控制,創造了許多新穎的電話通訊功能。在那個電腦科技飛躍的時代,大企業和大機構的電話網路部門和電腦網路部門之間的溝通互動,顯然難以跟上急速變動的運作環境,劉博士卻能在極為複雜的情況下,完成跨此兩部門的電話網路營運自動控制系統。   嗣後,劉博士在1990年應聘到國際人造衛星通訊公司(INTELSAT),負責翻新整個人造衛星控制及營運中心的電腦運作系統。當時的新技術如微軟的視窗工作環境、專家系統以及網際網路等,都在劉博士手裡引進控制中心,淘汰了老舊而且低效率的過時硬體、作業系統及業務流程,對INTELSAT衛星業務控制中心作

了大革命。   在那個時代,據說,劉博士是絕無僅有能夠橫跨電腦網路、電話網路和衛星網路三個通訊領域的工程師。據劉博士自述,在其業界服務的20幾年間,曾經面臨三個非常艱鉅的技術難題,最終都是先觀察當時相關的實際運作環境,建立一個具風險管理的實踐理念,使問題簡化到可以掌握的情境,然後才大膽應用系統工程技術去解決問題。過去幾年來,努力推動本土社團的集體性活動以及本書的出版,可以看出劉博士正在試圖解決台灣獨立建國這個大問題。   劉博士從留學生時代就積極參與台灣獨立運動,回台灣之後,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的「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服務,涉入先進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技術,同時也在台灣科技大學教授資訊科學

課程。由其在資訊化社會的專業素養以及在台灣獨立運動的實質經驗來談網際時代的台灣前途,是最恰當不過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網際時代的來臨,電腦網路已經由有線網路發展到無線網路,創造了一個無所不在的網際空間。所謂的「網際」依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稱作國際,而網際則是透過網路的交通,資訊傳播迅速,促成全世界區域與區域、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構成「人類社會新的活動空間」,它是「資訊化社會」所開拓出來的新領域。人類社會經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更進一步達到資訊化社會。這樣的時代被稱作「網際時代」。   在網際時代,世界上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發生事情,很快會波及到其他地域,像近幾年的金融風暴和

市場萎縮,其效應非常明顯。台灣人對影響財富與生計的經濟脈動很敏感,但對於會影響子孫,甚至整個台灣民族的政治,尤其是國際政治,有相當一部分人卻犯了冷感症。但是,國際上的政治變化與革命已經隨著網際時代的發展,有形或無形的影響全球每一個角落,台灣當然不能例外。所以,2011年發生的茉莉花革命,以及其後阿拉伯之春一系列的革命,已經使專制政權忐忑不安。   本書第一章明確指出這種革命方式與過去的革命方式有顯著的不同,稱為革命2.0。換句話說,革命2.0是網際時代新出現的革命方式,是當代的或稱作同時代(contemporary)的變革模式,與過去歷史家定義的近代(modern)的革命模式不同。個人認為最可

貴的是劉博士將「同時代」的政治運動或革命運動很有系統的一一陳述,並指出其應用新科技的特殊性。這樣有系統的探討革命2.0可以說是首見的,目前似乎尚無其他著作有接近的完整論述。   不僅如此,劉博士長期研究革命運動理論,也關注中國近百年的民族革命和社會現狀,對目前中國政權在面臨網際時代的革命恐慌,必須花費龐大預算與人力來防範資訊衝擊,這議題有深入的敘述。   然而劉博士始終最關心的問題是落實在台灣民族運動本身。本書第二章對台灣歷史文化作了有趣的回顧,更從台灣因為特殊的國際化地位,帶動了台灣社會的近代化發展,而塑造出合乎近代學者所定義的台灣民族,確立了台灣獨立建國的堅實理念基礎。劉博士在第三章對「近

代」的台灣民族運動1.0做了嚴謹的批判,認定運動的衰退是出自領導菁英的理念混亂,第四章則鋪陳「同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的理念與行動策略,指出群眾可以自己領導運動。全書值得細讀與重視。   目前台灣面臨外來政權的劣政,列強姑息,甚至有「棄台論」出現。而中國霸權侵略主義覬覦台灣,美其名為「祖國統一」,實際上已經計劃以台灣為爭奪太平洋海權的基地。若讓其得逞,連我們的子孫都將被人充當砲灰,永劫難逃。我等應為台灣前途深思,覓出一條新興國家的康莊大道。如今,劉博士有此心意為台灣籌謀,提出此著作供大家參考,故樂為之推薦。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鄭欽仁 謹識2013年1月10日 自序   本書是在2011年茉莉

花革命和埃及革命較穩定之後開始動筆的。動筆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筆者的專業恰好經歷電腦科技網路化與個人化的發展過程,也在網際網路民營化之後不斷注意並追蹤這個資通訊科技潮流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與變動;第二是因為筆者在台灣民族運動除了長期實際的參與和投入,也特別專注研究革命運動的理論;特別是第三,因為2011年許多台灣人渴望變天,希望能阻止馬英九繼續把台灣推向中國,使台灣能免於被中共併吞的危險。而2012年「總統、立法委員」的選舉結果,許多台灣社會菁英怪東怪西,不知自我檢討,更讓筆者決心完成本書。因此,利用許多演講與政治運動之餘的時間,盡自己的心力在長達近20個月把本書完成,希望能藉此推展台灣民族運動

2.0的思想與行動,使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回歸正軌。   台灣人渴望變天只是權宜性的想法,台灣人真正期待的是出頭天。幾萬年來,先後來到台灣的移民及其後裔,挑戰台灣的生存條件,共同創造台灣在地的生活經驗。從出現較完整的文字記載開始,荷蘭殖民統治時代的「反紅毛仔」,清朝殖民統治時代的「反唐山」,台灣民主國時代村庄民眾的「抗日游擊戰」,日本殖民時代的初期武裝反抗到其後的現代民族解放運動,中國黨政權殖民統治下的二二八大革命以及接連不斷迄今的民族、民主鬥爭,都是台灣民族不甘屈服於外來殖民統治、追求當家作主的具體行動。   台灣的地理環境為台灣民族在人類的遷徙和文明的流動提供了豐富而且特殊的歷史材料,台灣社會

從海洋交通吸收、發展出在東亞領先的科技文明,並且與時俱進跟上西方國家的進步思潮,充實了台灣民族的內涵,不分族群與血緣凝聚了共同的政治命運,分享共同的經濟利益與文化價值。然而,附著在現代台灣民族意識的中國情結一直到二二八民族屠殺之後,才用先賢噴灑的血淚澈底將它沖刷掉,之後,終於確立了近代追求獨立建國的台灣民族運動。   在外來政權的剝削與壓迫下,近400年有歷史記載的反抗者都為自己招來劫難,甚至還連累家人蒙受殘酷的迫害。這些悲慘的記憶和經驗,使許多台灣社會菁英普遍認命當順民、奴才自保,只敢在台灣人當中爭奴隸工頭地位以滿足個人的成就感,不敢高舉台灣民族主義,揭發赤藍權貴的外來本質,挺身參與驅逐赤藍

的民族鬥爭,因為深怕受到權力的迫害,重踏先賢烈士的厄運。極為諷刺的畫面是:許多被「中華民國」體制踐踏的台灣社會菁英,反而變成「中華民國」民族壓迫體制的護航者。台灣社會菁英這樣的舉動,正應翁山蘇姬之言,「因為害怕受到權力的迫害而沉淪腐化」,甚至精神錯亂,也正是心理學所講的「斯德哥爾摩症」引發的病態行為。   現代台灣民族運動由萌芽、奮發而興盛,台灣人甚至得以任「總統」,取得極為有利的民族解放戰略位置。但台灣人的領導者卻在錯亂的建國理念下,企圖經由承認「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台灣具有統治的合法性,來硬拗「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結果,民族運動被「中華民國」邪惡體制吸納,不但失去革命的理想與激情,

而且國際社會更有理由認定「台灣是中國暫時分裂的領土」。台灣民族運動從此轉而趨向衰微,赤裸裸的現實是:不僅台灣人不能當家作主,反而陷台灣於更危險的境地。本書將陷溺於此錯誤理念的運動階段定義為台灣民族運動1.0。   台灣民族運動1.0帶來的危機是:在政治上,赤藍權貴加緊把台灣鎖進中國,在國際社會製造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換取中共統治階級的支持,幫他們撐腰打擊台灣民族運動,以維護其非法佔有的政經社會優勢地位;在經濟上,赤藍權貴加緊剝削、壓榨台灣人,一方面囤積個人財富自肥,另一方面使台灣人陷入生活困境,汲汲顧三餐而無暇關心或參與公共事務;在社會上,赤藍權貴加緊推動「赤藍化」,藉教育和媒體優勢製造「

統一遠景」,一方面向中共統治階級輸誠,另一方面則侵蝕台灣民族意識和爭取獨立的信心,模糊民族壓迫的社會矛盾。   事實上,台灣社會普遍自然地接受台灣民族主義,但是相當多數的社會菁英受赤藍毒化教育的影響而無知地排斥它。因此,台灣民族運動如果要回歸正確的鬥爭理念與行動方法,台灣人就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群眾必須堅決起來自己領導民族運動。網際空間所孕育的革命2.0環境正好帶來了成功的契機。   本書的第一章從資通訊科技環境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來介紹革命2.0這個經過成功驗證的新概念;而第二章則以現代的語言與思想來解釋民族主義和它的功能並以科學的論證宣揚台灣民族主義;第三章檢討台灣民族運動1.0的興衰並

論述其衰退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則為台灣民族運動2.0鋪設在現實國際環境下推展運動的理論基礎。有些讀者可能對「赤藍人」這個名詞覺得生疏,它在第二章有清楚的定義和解釋,基本上是指堅持自己仍是「中國人」的「外省人」。   現代的先進國家都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為民族發展的核心價值,透過公共媒體來強化民族認同和國家意識,透過推動經濟進步來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同時還兼顧優質環境、社會公平福利以及國土的永續發展。台灣社會居於吸收全球資訊的有利位置,因此,台灣人對進步社會有相當的瞭解和嚮往。網際空間是一個能夠讓群眾大規模參與的環境,一個已經証明能夠匯聚驚人的群眾智慧的環境,一個充滿創新機會的環境。台灣民族運動2

.0必須活用網際空間的新環境,糾正在1.0時代所犯的錯誤,堅持台灣民族所追求的目標與價值,重新塑造咱福爾摩沙美麗島。   筆者要感謝著名的歷史學者鄭欽仁教授,容許本書大量取用他對「中華民族」的研究成果並且還為本書寫推薦序,也要感謝熟悉國際事務的蔡武雄教授,提供許多涉及台美人在美國國會的朋友的資訊,更要感謝無悔地服務台灣社會的陳永興醫師百忙中撥空為本書寫推薦序,以及感謝廣泛著作論述台灣民族運動的施正鋒教授為本書寫評論。最後也要感謝許多好友提供在各地拍攝的照片與畫作給本書使用,讓內容更活潑生動。 劉重義於台北大直2013年1月10日

基於互聯網的券商平臺模式構建戰略研究

為了解決美國股票交易的問題,作者陳亮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業態的合作和融合日趨緊密,兩者結合的最高階段——互聯網金融,在2013年以後更是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餘額寶改變了人們對現金資產配置的傳統觀念,對銀行存款類業務構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並間接的加速了存款端利率市場化的形成;國金證券的“傭金寶”讓券商經紀業務快速進入了“零傭金”時代,經紀業務傳統的業務模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以互聯網為新手段,重新構建新的盈利模式已成為證券行業的共識。因此,無論是看到了機遇,還是挑戰,傳統金融都必須承認,互聯網金融正在深刻影響並改變著我們傳統金融生態環境,我們必須進行相應的革新來適應適應這一變化。通過本文研究,將為證券

行業如何根據自身的特質選擇適合自身的互聯網證券發展路徑提供理論指導,並為大型綜合性券商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綜合金融平臺戰略描繪出清晰的發展路徑,因此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今天,本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探索互聯網證券業務未來的方向、空間以及可能的形態。我們首先研究了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世界發達資本市場互聯網證券的發展歷史、經典案例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我們希望能從國際對比中,找到互聯網證券發展的共性特質,來指引我們國內互聯網證券探索的實踐。其中美國主要形成了三類互聯網券商模式:純互聯網券商,線上線下結合和綜合性券商模式。本文對這三類代表:億創、嘉信和美林做了分析研究

。而日本則是在政策驅動下形成了六大互聯網券商的格局,本文選取SBI、樂天、Monex 這三家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我們認真分析了國內互聯網證券的現實制度環境及各家證券公司現階段在互聯網證券領域的探索和嘗試,希望能找到一些差異化的特質,從而使我們提出的戰略更加契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最後我們在以上兩方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互聯網金融平臺”戰略的真實內涵,並從如下幾個方面描繪平臺戰略體系構建和執行的具體路徑:一是客戶和產品服務兩套體系的構建和融合;二是從總體保障、人力、組織、行銷、IT等多方面實現平臺戰略執行。當然,因為筆者水準有限,對於平臺戰略體系的構建和執行仍待進一步研究和細化,一些預判也有待行業

發展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