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雋寫的 行政學新論(高普考‧地方三四五等‧警察‧原住民三四五等‧身心障礙三四五等考試適用) 和趙修文,劉雪梅的 隱性知識、關係績效和任務績效三者關係研究:基於個人與團隊視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績效管理: 理論與實務之整合性觀點(Performance Management也說明:書名:績效管理: 理論與實務之整合性觀點(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terventions, Drivers),ISBN:9861574980,作者:Srinivas R. Kandula 著、李亭林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科技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明新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邱筱琪所指導 涂芳瑜的 補救教學管理與學習績效探討:以新竹市DY國小為例 (2021),提出績效管理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補救教學、學習扶助、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魏文彬所指導 彭柏鈞的 國軍組織認同與領導統御成效探討:以臺北市JC指揮部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組織管理、領導統御、績效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績效管理理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共公部門的績效管理: 法律的觀點 - 法務部調查局則補充:的「公部門人事制度」。這種轉變的目的之一,即在於提升公務員全體的服務績效,. 以精進政府整體的施政品質。以下將從歐美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理論意涵開始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績效管理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行政學新論(高普考‧地方三四五等‧警察‧原住民三四五等‧身心障礙三四五等考試適用)

為了解決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作者郭雋 這樣論述:

  讓行政學變簡單   個人在教學經驗中常聽到學生抱怨:「明明都有唸過,但進入考場卻緊張到頭腦當機,剎那間一片空白,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學生會發生這種現象,原因除了準備不周、不夠專心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大腦記不住內容,抓不到教材重點所致,由於行政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的學科,範圍既廣泛,內容主題又相當複雜,準備參加考試確實頗吃力,想幫助同學拿高分,非得讓行政學變簡單,更成為作者撰寫本書的動力!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者深深體會參加國家考試的學生,具有儘速上榜的急迫性,所以作者特別巧思企劃,選定本書各章節中理論性、複雜性較高的單元,首創「速讀筆記」,以文表合一呈現,有利

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相關理論,快速的記憶重點,避免考場失憶症;另再增值知識視窗延伸各章節知識,蒐羅完整知識,增強學習之效果。   未來學學者 Toffler 說:在資訊社會必須以「learning how to Think」(學習如何思考)、「learning how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Create」(學習如何創造),才能有效因應當前多元複雜的社會。作者以 Toffler 的見解,勉勵各位學生,體會「TLC」的精髓,行政學必得高分! 第壹篇 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1-1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本質/1-2 第一節 行政學的發源/1-2 第二節 公

共行政的意涵/1-4 第三節 公共行政學的特性與功能/1-14 第四節 公共行政的獨特性質/1-17 第五節 現代公共行政的精神與特質/1-19 第六節 公共行政學的研究途徑/1-20 第七節 公共行政研究目的/1-24 第八節 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的比較/1-28 第九節 行政績效的研究/1-30 第十節 行政生產力的研究/1-34 第十一節 公共行政運作的原則/1-36 第十二節 公共行政關切的重點/1-39 第二章 公共行政的典範變遷/1-42 第一節 典範與典範變遷/1-42 第二節 公共行政典範變遷的理論/1-44 第三節 行政學術未來發展/1-56 第四節 行政理論建構所面臨的基本問

題/1-57 第貳篇 行政學組織理論/2-1 第一章 傳統時期的組織理論/2-2 第一節 形成背景及科學管理的意涵/2-2 第二節 管理技術學派/2-4 第三節 行政管理學派/2-7 第四節 動態管理學派/2-8 第五節 官僚型模學派/2-9 第六節 傳統時期的核心要旨與缺失/2-17 第二章 人群關係時期的組織理論/2-20 第一節 行為科學形成背景及意涵/2-20 第二節 胡桑試驗學派/2-21 第三節 動態平衡學派/2-24 第四節 決策理論學派/2-26 第五節 需要層次學派/2-29 第六節 ERG需要學派/2-32 第七節 二元因素理論/2-33 第八節 人性本善學派/2-35

第九節 行為科學時期的檢討/2-37 第十節 人群關係學派的理論精義與缺失/2-39 第三章 系統時期的組織理論/2-43 第一節 系統理論形成的背景與意涵/2-43 第二節 系統理論的特性/2-43 第三節 開放系統理論/2-45 第四節 社會系統理論/2-47 第五節 生態理論/2-48 第六節 稜柱社會/2-50 第七節 權變理論/2-52 第八節 系統理論的功能與限制/2-54 第九節 系統理論主要的學說與檢討/2-56 第四章 組織理論各時期的立論觀點/2-61 第參篇 公共組織與管理/3-1 第一章 公共組織概論/3-2 第一節 組織的哲學意涵/3-2 第二節 組織的全像圖設計/

3-6 第三節 組織的分類/3-9 第二章 公共組織結構設計/3-12 第一節 組織結構的意義、功能與原則/3-12 第二節 敏茲伯格的組織結構模式/3-14 第三節 組織的分化與整合/3-15 第四節 公共組織的設計架構/3-17 第五節 組織結構型態的演進/3-27 第六節 有機組織結構與機械組織結構/3-30 第七節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制定/3-31 第三章 公共組織類型3-35 第一節 首長制與委員制/3-35 第二節 集權制與分權制/3-36 第三節 行政授權/3-39 第四節 非正式組織/3-42 第四章 公共組織氣候與文化/3-49 第一節 組織氣候/3-49 第二節 組織

文化學/3-51 第三節 組織文化與組織氣候之異同比較/3-58 第四節 組織文化對行政革新的意涵/3-60 第五節 建立我國優質行政文化/3-61 第六節 當前公共行政組織之病象及改進/3-64 第五章 公共組織衝突管理/3-69 第一節 組織衝突的意義與形成要素/3-69 第二節 衝突行為發生的原因與類型/3-70 第三節 衝突的功能與管理/3-73 第四節 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的衝突管理/3-76 第五節 政務官與事務官的衝突管理/3-80 第六節 政務官與事務官互動模式/3-82 第七節 政府與環境的衝突管理/3-85 第六章 公部門的公眾關係與行銷/3-89 第一節 公眾關係/3-89

第二節 政策行銷/3-93 第七章 公共組織的運作/3-101 第一節 行政規劃與決策/3-101 第二節 目標管理理論與實務/3-116 第三節 策略性管理/3-118 第四節 參與管理理論與實務/3-125 第八章 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3-130 第一節 行政領導意涵及權力基礎/3-130 第二節 領導型態/3-131 第三節 權變領導理論/3-134 第四節 轉換型領導/3-138 第五節 高階領導者應具備的修練/3-144 第六節 決策者前瞻性的思維傾向/3-145 第九章 行政激勵理論與實務/3-150 第一節 激勵的意涵與研究途徑/3-150 第二節 過程理論/3-151 第三節

行政激勵的方法/3-154 第四節 官僚制度中的激勵修練/3-156 第十章 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際/3-160 第一節 溝通的意義、目的與種類/3-160 第二節 溝通的媒介與障礙/3-163 第三節 政府與民眾溝通/3-167 第四節 官僚語言與社會語言/3-169 第肆篇 新公共行政/4-1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價值/4-2 第一節 行政與政治的分與合/4-2 第二節 公共行政的價值/4-5 第三節 專業理性與政治回應的意義與兩難/4-7 第四節 科層體制與民主公共行政/4-10 第五節 民意與專業兩難與整合/4-12 第六節 未來公共行政的期待─民主行政/4-16 第二章 公共利益的研

究/4-19 第一節 公共利益研究的必要性/4-19 第二節 公共組織的「公共性」意涵/4-19 第三節 公共利益的界說/4-20 第四節 公共利益的行政類型(政策架構)/4-28 第五節 公共利益的特質/4-29 第六節 公共利益對民主政治的功能與實踐/4-30 第七節 公共性一般理論之要件(素)/4-34 第三章 明諾布魯克與黑堡觀點/4-36 第一節 明諾布魯克會議的研究/4-36 第二節 新公共行政對傳統行政理論的反思/4-41 第三節 「黑堡宣言」的研究/4-43 第四節 「明諾布魯克」與「黑堡宣言」之比較/4-49 第五節 行政人員社會改革性的角色/4-50 第四章 行政國的研究/

4-53 第一節 行政國的時代意義/4-53 第二節 行政權力之擴張與控制/4-54 第三節 大政府/4-56 第四節 行政權力的總體觀點/4-58 第五章 行政倫理與行政責任/4-63 第一節 行政倫理研究/4-63 第二節 行政責任的意涵及必要性/4-69 第三節 行政責任的內涵/4-70 第四節 公部門課責運作的類型/4-76 第五節 行政裁量的倫理/4-77 第六節 正義行政之藍圖專題/4-80 第七節 技術官僚心態及官僚物化/4-82 第八節 確保行政責任的途徑/4-83 第九節 行政責任課責方式與障礙/4-87 第六章 公共行政重要論題/4-93 第一節 後官僚主義/4-93 第二

節 利益團體的理論與實務/4-95 第三節 民意與政策運作/4-97 第四節 行政中立的理論與實務/4-100 第五節 公共服務與實質參與/4-109 第六節 公共行政的變遷與困境/4-114 第七節 行政革新/4-118 第八節 智庫專題/4-120 第九節 開放政府的發展與我國的實踐/4-121 第伍篇 公共管理/5-1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發展/5-2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發展與研究途徑/5-2 第二節 公共管理的特性/5-3 第三節 公共管理發展趨勢─新公共管理/5-4 第四節 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5-10 第二章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再造/5-14 第一節 政府再造的時代背景與環

境系絡/5-14 第二節 我國政府改造「四化」政策/5-15 第三節 政府再造與公共選擇理論/5-19 第四節 政府再造的評價與反思/5-20 第五節 市場模式的政府再造運動的批判及反思/5-24 第三章 企業化政府/5-28 第一節 企業型政府理論與實務/5-28 第二節 企業型官僚理論與實務/5-34 第四章 新公共服務理念之研究/5-38 第一節 新公共服務的哲學─公民倫理/5-38 第二節 新公共服務的理念/5-39 第三節 新公共服務的實務─社會資本的社群組織/5-42 第四節 結論─新公共服務的必然趨勢/5-43 第五章 民主政府的治理模式/5-46 第一節 從政府到治理/5-46

第二節 政府的治理模式/5-47 第三節 環境變遷治理新途徑/5-50 第六章 民營化的研究/5-61 第七章 全面品質管理/5-71 第一節 全面品質管理的定義/5-71 第二節 傳統管理與全面品質管理之比較/5-71 第三節 全面品質的共同原則與實施步驟/5-72 第四節 全面品質管理在政府機關之應用/5-73 第五節 高績效團隊特質/5-77 第八章 績效管理/5-80 第一節 績效管理理論/5-80 第二節 績效管理之「標竿學習」/5-83 第三節 績效管理之「平衡計分卡」/5-84 第九章 組織再造/5-89 第一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發展背景/5-89 第二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

意涵/5-89 第三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設計原則與實施策略/5-91 第四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困境與可行性/5-92 第五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實例─行政單一窗口化/5-93 第十章 非營利組織/5-95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意涵與類型/5-95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5-96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的理論基礎/5-97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的特徵/5-99 第五節 非營利組織的限制/5-100 第六節 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的互動/5-101 第十一章 組織學習與組織發展/5-109 第一節 公部門的組織發展/5-109 第二節 組織計畫性變革/5-110 第三節 公部門型塑學習型組織/5

-113 第十二章 公部門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5-118 第一節 知識及其相關名詞概念/5-118 第二節 公部門知識管理/5-121 第十三章 危機管理/5-124 第一節 危機管理的意涵/5-124 第二節 危機管理的模式/5-125 第三節 政府危機管理應有的作法/5-127 第十四章 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5-130 第一節 府際關係的意義/5-130 第二節 府際管理的意涵/5-130 第三節 府際關係的類型/5-131 第四節 美國府際關係的發展/5-134 第五節 府際關係未來趨勢─兩個重要議題/5-136 第十五章 全球化與公共行政/5-139 第一節 全球化相關概念/5-139

第二節 全球化的產生背景(先驅)及其影響的後果/5-139 第三節 全球化對公共行政的意義與挑戰/5-141 第陸篇 公共政策/6-1 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識/6-2 第一節 公共政策的意涵/6-2 第二節 公共政策研究的理由與目的/6-3 第三節 政策與決定的特性/6-6 第四節 公共政策研究架構/6-6 第五節 公共政策類型/6-11 第六節 公共政策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6-12 第七節 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6-14 第八節 政策分析與政策倡導/6-15 第九節 政策分析的要件及政策分析人員角色/6-18 第十節 社會互動與綜合理性模式、社會控制模式的比較/6-19 第二章 政策問

題的形成/6-21 第一節 公共問題的意義/6-21 第二節 公共問題的發生/6-21 第三節 公共問題的提出與政府的態度/6-23 第四節 政策問題的意涵與特性/6-25 第五節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6-26 第六節 政策議程的設定過程/6-33 第七節 政策問題認定的方法/6-38 第八節 政策問題的類別/6-43 第九節 政策論證/6-44 第十節 政策網路/6-47 第十一節 行政網路組織/6-49 第十二節 鄰避情結專題/6-51 第三章 政策規劃/6-55 第一節 政策規劃的意義與預測類型/6-55 第二節 政策規劃原則與決策途徑/6-55 第三節 組織分析的決策模式/6-64 第

四節 政策可行性分析與規劃步驟/6-66 第四章 政策合法化/6-68 第一節 政策合法化的意義與參與者/6-68 第二節 政策合法化的重要性/6-69 第三節 行政機關政策合法化的作法/6-69 第四節 立法機關政策合法化的作法/6-73 第五節 政策合法化策略的類型/6-75 第六節 團體思考與政策盲點/6-77 第五章 政策執行/6-79 第一節 政策執行的意涵/6-79 第二節 政策執行的工具類型/6-79 第三節 政策執行模式/6-83 第四節 政策執行研究重點/6-85 第五節 政策執行整合模式─政策規劃/執行結果模式/6-88 第六節 史密斯的政策執行過程模式/6-89 第七節

愛德華的政策執行力模式/6-90 第八節 范米特與范洪恩的政策執行力模式/6-92 第九節 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主要因素/6-93 第十節 政策監測的意義與功能/6-97 第十一節 標的人口與順服政策/6-99 第六章 政策評估/6-102 第一節 政策評估的意義/6-102 第二節 政策評估的目的、特徵與功能/6-102 第三節 政策評估的種類/6-105 第四節 政策評估方法的演進/6-108 第五節 政策評估的標準/6-109 第六節 我國政策評估的主要缺失與改進之道/6-112 第柒篇 比較公共行政/7-1 第一章 開發中國家行政的研究/7-2 第二章 開發國家行政的研究/7-6 第

捌篇 公務人力資源管理/8-1 第一章 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總論/8-2 第一節 人事行政的意涵/8-2 第二節 現代國家人事制度之演進/8-4 第三節 現代人事行政的新趨勢/8-9 第四節 公共人事制度的核心價值/8-11 第五節 人事行政的研究途徑/8-13 第六節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8-19 第七節 公務人員的概念知識/8-21 第二章 人事機構/8-29 第一節 人事機構設置之理由與性質/8-29 第二節 人事機構的組織類型/8-30 第三節 我國現行人事機構/8-32 第三章 人事分類制度/8-36 第一節 人事分類制度之意義與制度類型/8-36 第二節 職位分類與品位之比較/8-38

第三節 新人事制度的內容/8-39 第四章 人事行政的運作/8-41 第一節 公務人員考試制度/8-41 第二節 公務人員任用制度/8-44 第三節 公務人員俸給制度/8-49 第四節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8-51 第五節 訓練進修制度/8-54 第六節 懲戒制度/8-56 第七節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制度/8-58 第玖篇 政府財務資源管理/9-1 第一章 政府財務資源管理概論/9-2 第一節 財務行政的意義與範圍/9-2 第二節 財務行政的特性與目的/9-3 第三節 財務行政的發展趨勢/9-5 第四節 財政聯邦主義/9-6 第五節 財務行政的機關/9-10 第二章 政府預算制度/9-12

第一節 預算的定義與作用/9-12 第二節 預算的名詞解釋/9-12 第三節 政府預算制度的本質/9-15 第四節 預算週期理論與編製方式/9-17 第五節 政府預算理論之分析/9-19 第六節 參與式預算/9-31 第七節 《預算法》重要條文/9-35 第三章 政府公庫、會計、決算與審計制度研究/9-41 第一節 公庫制度的研究/9-41 第二節 政府會計制度/9-42 第三節 政府決算制度/9-46 第四節 政府審計制度/9-47 第拾篇 公務管理/10-1 第一章 機關管理/10-2 第一節 辦公室環境管理/10-2 第二節 空間管理/10-3 第三節 文書檔案管理/10-4 第二章

機關資訊管理/10-10 第一節 辦公室自動化(OA)/10-10 第二節 資訊管理/10-11 第三節 電子化政府與網路行政之研究/10-13

補救教學管理與學習績效探討:以新竹市DY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作者涂芳瑜 這樣論述:

對於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學校應該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學習特質,透過給予補救教學的措施,挽救其落後的學期課程,弭平學習的落差,期望達到同儕的學習水平,並能夠持續學習動機,完成該有的基本學力。有鑑於此,本論文一方面探討學習低成就學生對補救教學的學習成效以及接受度,另一方面則學校和老師對補救教學的認知與配合度。以文獻與案例做分析,憑藉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探索不同職務背景的人對於補救教學的看法與建議,並以補救教學理論、策略管理理論、績效管理理論做為探討議題的依據。研究發現,學生因為課程落後與同儕氛圍的關係,進而影響他們對補救教學的學習意願。研究結論為,補救教學的學習策略與多重績效管理需要加以調整,才能提

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況,此為影響補救教學成效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研究建議為,學校可以實施鼓勵措施,讓繁忙教學工作中的導師或科任老師願意擔任補救教學的教師。對於擔任補救教學教師而言,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特質,依據學生不同的程度設計課程。家長也應充分了解補救教學對孩子的幫助,能夠與老師做好配合進行補救。期許學校、老師、家長三方都能有良好的循環與執行方向,為學習低成就的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

隱性知識、關係績效和任務績效三者關係研究:基於個人與團隊視角

為了解決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作者趙修文,劉雪梅 這樣論述:

  本書探討研究的哲學背景和管理理論基礎,分析和對比適合研究的隱性知識測量工具,並使用適用於一般層面的個人隱性知識測量工具。本書在使用成熟的關係績效和任務績效量表的基礎上,結合結構方程模型和多層統計分析模型的方法檢驗了研究假設,並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

國軍組織認同與領導統御成效探討:以臺北市JC指揮部為例

為了解決績效管理理論的問題,作者彭柏鈞 這樣論述:

國軍是國家安全的主軸之一,從戰爭、天災與山難救援等等都與國軍息息相關,但一般民眾內心刻板印象,國軍只與戰爭相互連結,現今臺灣屬於與國際和平相處的狀態,故國軍所受到的尊重與認同明顯不足,如何改變此一型態,這是國軍領導統御需要研擬的課題。因為如此,本次研究以JC指揮部為例,藉由過去留存的文獻加以分析、本人親自參與觀察及對實際執行者做深度訪談,並以組織管理理論、領導統御方針與績效管理理論作為本研究的依據,探討JC指揮部對於領導統御的成效,分析其中的優劣之處。本文將從國軍政策的執行情況做為開端,經由各階層部隊受命令後,反饋情形來探討,目前國軍的領導統御方針能是否受到官兵部屬及社會大眾應有的認同。研究

發現,各單位領導幹部所呈現出來的領導風格皆不同,部屬接收到的資訊也不同,達成目標程度也會有落差。研究結論為,組織運行多利用循序漸進的策略來執行,必須多方學習才能應變後續艱難的任務與提升部隊績效。研究建議為,多利用資訊設備來提高政策下達的時效性,在於招募人員方面主要以地區性為重,達成人員願意長久留用的狀況。期許國軍在於各方面表現出眾,並獲得大眾認同,而得到國軍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