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奇安信戰略諮詢規劃部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寫的 內生安全: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體系與實踐 和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 電力監控系統網路安全防護培訓教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華民國網路封包分析協會也說明:本協會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促進網路安全防護技術與知識之普及發展與應用為宗旨。本協會協助網路業者及系統業者,相互整合發展網路技術,促進業者共同發展軟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中國電力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黃寶園所指導 林昀萱的 共同學習法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網路安全知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共同學習法、媒體素養教育、合作學習、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 武佳瀅所指導 蔡依伶的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家庭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學習適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網路安全知識的解答。

最後網站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 - 知乎专栏則補充:一、网络安全概述1.1 定义信息安全: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網路安全知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生安全: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體系與實踐

為了解決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作者奇安信戰略諮詢規劃部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 這樣論述:

《內生安全: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體系與實踐》是奇安信公司對內生安全理念以及實施策略的深度解讀,詳細介紹了內生安全理念的產生背景、內生安全的內涵與特性、內生安全建設的方法論基礎、內生安全的關鍵要素等內容。 本書還闡述了“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的具體內容和建設方法,具體包括新一代身份安全、重構企業級網路縱深防禦、數位化終端及接入環境安全、面向雲的資料中心安全防護、面向大資料應用的資料安全防護、面向實戰化的全域態勢感知體系、面向資產/漏洞/配置/補丁的系統安全、工業生產網安全防護、內部威脅防護體系、密碼專項十大工程,以及實戰化安全運行能力建設、安全人員能力支撐、應用安全能力支撐、物聯網安全能力支撐、業

務安全能力支撐五大任務。 《內生安全: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體系與實踐》可以為政企“十四五”網路安全的規劃、設計提供思路與建議。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從甲方視角、資訊化視角、網路安全頂層視角呈現出政企網路安全體系全景,通過以能力為導向的網路安全體系設計方法,規劃出面向“十四五”期間的建設實施專案庫(重點工程與任務),並設計出將網路安全與資訊化相融合的目標技術體系和目標運行體系,可供政企參考借鑒。 奇安信戰略諮詢規劃部   負責奇安信戰略諮詢規劃業務,針對“十四五”規劃、新基建與數位化轉型,以系統工程方法,結合政企大型機構的業務戰略與資訊化戰略,為政企機構梳理網路安全戰略目標;並以

“內生安全框架”體系規劃設計方法與工具,從“技術、管理、運行”的多個視角,為政企機構進行它們所需的網路安全能力體系的梳理,從“頂層規劃、體系設計、實現設計”不同層面,幫助政企機構進行規劃設計、可研報告、概要設計、路線圖等設計工作;以“三同步”原則,推進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的“全面覆蓋、深度融合”,説明政企構建動態綜合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及實戰化運行體系,為政企數位化業務發展保駕護航。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奇安信集團旗下專注于行業網路安全研究的機構,為政府、公安、軍隊、保密、交通、金融、醫療衛生、教育、能源等行業客戶及監管機構提供專業安全分析與研究服務。 中心以奇安信集團的安全大資

料、全球威脅情報大資料為基礎,結合前沿網路安全技術、國內外政策法規,以及兩千餘起應急回應事件的處置經驗,全面展開行業級、領域級、國家級網路安全研究。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發佈各類專業研究報告100餘篇,共計300余萬字,在勒索病毒、資訊洩露、網站安全、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應急響應、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受到海內外網路安全從業者的高度關注。同時,中心還聯合各個專業團隊,主編出版了多本網路安全圖書專著,包括《走近安全:網路世界的攻與防》《透視APT:賽博空間的高級威脅》《應急回應》《網路安全應急回應技術實戰指南》《工業互聯網安全:百問百答》等,為網路安全知識的深度傳播做出了重

要貢獻。 第1部分 為什麼需要內生安全 第1章 資訊化的發展與安全的挑戰 2 1.1 資訊化的發展歷程 2 1.1.1 政策驅動的政務資訊化發展歷程 2 1.1.2 政企機構資訊化發展的4個階段 5 1.1.3 EA方法在資訊化發展中的指導作用 6 1.2 網路安全的發展歷程 7 1.2.1 合規導向和事件驅動交織 7 1.2.2 網路安全的零散化發展 9 1.2.3 網路安全建設方法論的缺失 10 1.3 網路安全戰略的新要求 12 1.4 數位化時代的安全新挑戰 13 1.4.1 數位化時代的產業新形態 13 1.4.2 數位化時代的安全新威脅 14 1.5 資訊化保

障呼喚內生安全 16 1.5.1 圍牆式安全 16 1.5.2 數據驅動安全 17 1.5.3 內生安全的提出 18 第2部分 什麼是內生安全 第2章 內生安全的內涵與特性 20 2.1 內生安全的理念 20 2.2 內生安全的特點 21 2.3 內生安全優勢和價值 23 2.3.1 適應新基建和數位化的需要 23 2.3.2 從防護能力上,可以實現安全能力的動態成長 25 2.3.3 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和損失 26 2.4 三大關鍵落地內生安全 27 2.4.1 安全的關鍵是管理 27 2.4.2 管理的關鍵是框架 28 2.4.3 框架的關鍵是元件化 29 第3章 內生安全建設的方

法論基礎 30 3.1 EA方法論簡述 30 3.1.1 EA的定義 30 3.1.2 EA的誕生與演變 31 3.1.3 EA的作用 32 3.1.4 典型的EA框架 33 3.1.5 元件化業務模型 38 3.2 內生安全思想與EA方法論 41 3.2.1 採用系統性框架指引網路安全建設 41 3.2.2 將當前需求與未來發展相結合 43 3.2.3 網路安全要與資訊化深度融合 46 3.2.4 建設實戰化的網路安全運行能力 47 3.2.5 持續引入資訊化與網路安全新技術 48 第4章 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 50 4.1 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的概述 50 4.2 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的主要元

件 51 4.2.1 網路安全能力體系 51 4.2.2 網路安全規劃方法論與工具體系 52 4.2.3 元件化安全能力框架 53 4.2.4 建設實施項目庫 55 4.2.5 政企機構網路安全技術部署參考架構 55 4.2.6 政企機構網路安全運行體系參考架構 55 4.3 新一代網路安全框架的關鍵工具 56 4.3.1 政企機構網路安全防禦全景模型 56 4.3.2 政企機構網路安全協同聯動模型 57 4.3.3 政企機構網路安全專案規劃綱要 58 第3部分 怎樣建設內生安全 第5章 新一代身份安全 60 5.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60 5.1.1 數位化轉型驅動身份安全改

變 60 5.1.2 傳統身份安全面臨的問題 60 5.2 什麼是新一代身份安全 62 5.2.1 基本概念 62 5.2.2 設計思想 64 5.2.3 總體架構 65 5.2.4 關鍵技術 67 5.2.5 預期成效 71 5.3 新一代身份安全建設要點 72 5.3.1 建設要點 72 5.3.2 關注重點 74 第6章 重構企業級網路縱深防禦 76 6.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76 6.1.1 新技術新業務發展挑戰 76 6.1.2 企業面臨最複雜的網路環境 77 6.1.3 傳統的網路縱深防禦機制問題 77 6.2 如何重構企業級網路縱深防禦 78 6.2.1 基本概念

78 6.2.2 設計思想 78 6.2.3 總體架構 79 6.2.4 關鍵技術 80 6.2.5 預期成效 81 6.3 重構企業級網路縱深防禦的方法與要點 82 6.3.1 總體流程 82 6.3.2 資產識別 83 6.3.3 網路結構安全設計 83 6.3.4 網路縱深防禦設計 87 6.3.5 安全措施部署 92 6.3.6 運行管理 97 第7章 數位化終端及接入環境安全 99 7.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99 7.1.1 新技術新業務發展挑戰 99 7.1.2 企業終端攻防形勢與傳統安全措施的局限 100 7.2 什麼是數位化終端及接入環境安全 101 7.2.1 

基本概念 101 7.2.2 設計思想 102 7.2.3 總體架構 104 7.2.4 關鍵技術 105 7.2.5 預期成效 108 7.3 數位化終端及接入環境安全建設要點 109 7.3.1 總體流程 109 7.3.2 終端系統安全棧建設 109 7.3.3 末梢網路安全棧建設 112 7.3.4 終端統一安全運行支撐能力建設 112 7.3.5 外部系統協同能力建設 113 第8章 面向雲的數據中心安全防護 115 8.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15 8.1.1 數位化轉型促進數據中心向雲化發展 115 8.1.2 雲化數據中心面臨的安全挑戰 115 8.1.3 傳統雲

安全建設問題與誤區 116 8.2 什麼是面向雲的數據中心安全防護 118 8.2.1 基本概念 118 8.2.2 設計思想 118 8.2.3 總體架構 119 8.2.4 關鍵技術 121 8.2.5 預期成效 122 8.3 面向雲的數據中心安全防護建設的方法和要點 123 8.3.1 總體設計流程 123 8.3.2 雲環境識別要點 124 8.3.3 雲數據中心的對外邊界防護建設要點 125 8.3.4 內部彈性可擴展的安全能力建設要點 126 8.3.5 雲特權操作管控建設要點 126 8.3.6 安全與雲IT業務聚合建設要點 126 8.3.7 雲內外整體安全管控建設要點 12

7 第9章 面向大數據應用的數據安全防護 128 9.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28 9.1.1 數位化轉型面臨的數據安全挑戰 128 9.1.2 傳統的數據安全存在的問題 129 9.2 什麼是面向大數據應用的數據安全防護 130 9.2.1 基本概念 130 9.2.2 設計原則 131 9.2.3 總體架構 131 9.2.4 關鍵技術 134 9.2.5 預期成效 135 9.3 面向大數據應用的數據安全防護建設要點 136 9.3.1 數據安全治理 136 9.3.2 數據安全管理及風險分析 136 9.3.3 數據安全建設要點 137 第10章 面向實戰化的全域態勢感

知體系 139 10.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39 10.1.1 數位化轉型對態勢感知帶來的挑戰 139 10.1.2 傳統態勢感知建設問題與誤區 140 10.2 什麼是面向實戰化的全域態勢感知體系 141 10.2.1 基本概念 141 10.2.2 設計思想 141 10.2.3 總體架構 142 10.2.4 關鍵技術/能力 143 10.2.5 預期成效 143 10.3 面向實戰化的全域態勢感知體系建設要點 145 10.3.1 建設要點 145 10.3.2 建設流程 146 第11章 面向資產/漏洞/配置/補丁的系統安全 150 11.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

要求 150 11.1.1 數位化發展帶來的挑戰 150 11.1.2 傳統系統安全面臨的問題 151 11.2 什麼是面向資產/漏洞/配置/補丁的系統安全 152 11.2.1 基本概念 152 11.2.2 設計思想 152 11.2.3 總體架構 153 11.2.4 關鍵技術 154 11.2.5 預期成效 155 11.3 面向資產/漏洞/配置/補丁的系統安全建設要點 156 11.3.1 建設流程 156 11.3.2 建設要點 157 第12章 工業生產網安全防護 161 12.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61 12.1.1 工業聯網帶來新的安全挑戰 161 12.1.

2 工業生產網面臨的安全形勢 162 12.1.3 傳統安全防護機制不適用於工業生產網 164 12.2 什麼是工業生產網安全防護 165 12.2.1 基本概念 165 12.2.2 設計思想 168 12.2.3 總體架構 168 12.2.4 關鍵技術 171 12.3 工業生產網安全防護建設要點 172 12.3.1 關鍵建設點 172 12.3.2 安全能力需要長期積累 174 第13章 內部威脅防護體系 175 13.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75 13.1.1 數位化轉型擴大了內部威脅的範圍 175 13.1.2 內部威脅攻擊越來越頻繁 176 13.1.3 傳統網路

安全防護體系的問題 176 13.2 什麼是內部威脅防護體系 177 13.2.1 基本概念 177 13.2.2 設計思想 178 13.2.3 總體架構 179 13.2.4 關鍵技術 179 13.2.5 預期效果 180 13.3 內部威脅防護體系建設要點 181 13.3.1 內部威脅防護體系建設的前置條件 181 13.3.2 網路數據洩露防護系統 181 13.3.3 數據獲取 181 13.3.4 內部威脅感知平臺 182 13.3.5 人員管理制度 183 第14章 密碼專項 185 14.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185 14.1.1 新技術新業務發展挑戰 185

14.1.2 基於內生安全的密碼與網路安全融合發展 186 14.2 什麼是密碼專項框架 187 14.2.1 基本概念 187 14.2.2 設計思想 187 14.2.3 整體架構 187 14.2.4 關鍵技術 188 14.2.5 預期效果 190 14.3 建設密碼專項框架的方法與要點 191 14.3.1 建設方法 191 14.3.2 建設要點 193 第15章 實戰化安全運行能力建設 194 15.1 通過安全運行回歸安全本質 194 15.1.1 安全運行在業務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194 15.1.2 安全運行與安全運維、運營 195 15.1.3 安全運行與企業架構 19

6 15.2 什麼是實戰化安全運行能力 197 15.2.1 基本概念 197 15.2.2 設計思想 197 15.2.3 總體架構 197 15.2.4 預期成效 200 15.3 實戰化安全運行能力建設要點 200 15.3.1 安全運行能力建設的內容元模型 200 15.3.2 “基礎架構安全”領域建設要點 201 15.3.3 “縱深防禦”領域建設要點 203 15.3.4 “積極防禦”領域建設要點 204 15.3.5 “威脅情報”領域建設要點 205 第16章 安全人員能力支撐 207 16.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207 16.1.1 人在網路安全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207 16.1.2 為什麼需要安全人員能力 207 16.2 什麼是安全人員能力 208 16.2.1 基本概念 208 16.2.2 設計思想 208 16.2.3 總體架構 209 16.2.4 關鍵要點 211 16.2.5 預期成效 214 16.3 安全人員能力建設的方法與要點 214 16.3.1 總體流程 214 16.3.2 網路安全性群組織機構建設 215 16.3.3 網路安全人員能力建設 220 16.3.4 全員網路安全意識教育 222 第17章 應用安全能力支撐 223 17.1 數位化轉型與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223 17.1.1 數位化轉型對應用安全提出新要求

223 17.1.2 網路安全形勢與威脅 224 17.1.3 傳統能力的不足 224 17.2 什麼是應用安全能力支撐 225 17.2.1 基本概念 225 17.2.2 設計思想 225 17.2.3 總體架構 226 17.2.4 關鍵技術 226 17.2.5 預期成效 227 17.3 應用安全能力支撐的方法和要點 227 17.3.1 構建應用安全能力 228 17.3.2 構建應用安全能力的重點任務 229 第18章 物聯網安全能力支撐 231 18.1 物聯網支撐企業數位化轉型帶來新的威脅 231 18.1.1 物聯網特性帶來安全挑戰 232 18.1.2 物聯網安全現狀

233 18.1.3 物聯網安全保障能力缺失 233 18.2 什麼是物聯網安全能力支撐 234 18.2.1 基本概念 234 18.2.2 設計思想 235 18.2.3 參考模型 235 18.2.4 關鍵技術 237 18.2.5 預期成效 238 18.3 物聯網安全能力支撐建設方法與要點 239 18.3.1 物聯網終端基礎安全 239 18.3.2 物聯網安全接入平臺 240 18.3.3 物聯網雲端相關平臺 241 第19章 業務安全能力支撐 242 19.1 業務轉型與業務安全新要求 242 19.1.1 業務線上化轉型成為發展新趨勢 242 19.1.2 業務線上化發展

帶來新挑戰 242 19.1.3 新形勢下的業務安全痛點 243 19.1.4 業務安全能力新要求 244 19.2 什麼是業務安全能力 244 19.2.1 基本概念 244 19.2.2 能力範圍 245 19.2.3 總體架構 245 19.2.4 核心技術 245 19.2.5 關鍵要素 246 19.2.6 預期成效 246 19.3 業務安全能力支撐建設要點 247 19.3.1 業務支撐要點 247 19.3.2 建設技術要點 248

網路安全知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5 年,網路在人類的世界已經開始失控。
任何資訊,好的、不好的、溫馨的、暴力的、骯髒的,只要一滑一點都看的到。
直到有一天,政議模仁同學的出現…

根據2015兒盟 x Google《2015年兒童3C產品使用與上網行為大調查》,發現有9成孩子使用3C主要目的是上網看影音,其次為玩遊戲與上社群網站,其中3成4曾接觸不當資訊,3成玩超齡的網路遊戲,甚至3成5輕忽個資保護,2成2輕信網路訊息。

對於生活在網路、行動世代的孩子,掌握、運用網路的能力將決定他們的未來競爭力,大人該如何協助孩子建立正確3C與網路安全觀念的秘訣,讓孩子安心上網。因此今年Google再度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一同推廣兒少網路安全知識,提供家長以『善用網路安全工具』與『建立正確網安觀念』為主軸的六大建議,幫助孩子們『正確上網不NG』。

1.停下來想一下再分享
2.知道並且正確使用安全設定
3.保護個人隱私資料
4.聰明防止網路詐騙
5.網路交友要謹慎
6.不出惡言,保持正向心態

HowFun如何爽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rehefun

共同學習法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作者林昀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旨在探究共同學習法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的成效與歷程。本研究以25位臺中市太陽國民小學(化名)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進行為期六週的共同學習法提升媒體素養教學活動。本研究節選媒體素養教育中的「瞭解媒體內容、思辨媒體再現、影響及近用媒體」三個面向設計教學活動,並以共同學習法作為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本研究之量化工具為自編「學生媒體素養評估量表」,質性資料則透過「同儕教師觀察紀錄」、「學生訪談紀錄」、「同儕教師訪談紀錄」、「小組課堂工作單」、「學生回饋單」、「教師省思札記」進行蒐集。最後以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前測、後測分析,了解教學前、後學生媒體素養之差異情況,輔以質性資料的整

理與歸納作為研究結果的補充。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一、共同學習法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教學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獲得改善(一)加強字句說明,以輔助學生學習(二)注意學生觀點,以避免學生先入為主(三)提醒學生組間合作,以協助學生完成工作單(四)妥善分配討論發表時間,以緊扣學習重點(五)強調獎懲制度,以避免學生忽略共學(六)更換小組座位,以改善學生的專注程度(七)改變發表形式,以改善學生聆聽發表的分心問題(八)聯合校外資源,以增進學生對於行使媒體近用權的信心二、共同學習法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一)共同學習法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之瞭解媒體訊息內容(二)共同學習法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

養之思辨媒體再現(三)共同學習法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之影響與近用媒體(四)共同學習法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整體媒體素養三、實施共同學習法提升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教學活動,有助於研究者在教學歷程中的省思與成長

電力監控系統網路安全防護培訓教材

為了解決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作者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 這樣論述:

《電力監控系統網路安全防護培訓教材》共分為三篇,篇主要介紹網路安全基礎知識,內容涵蓋網路安全基本內涵、網路通訊協定、網路安全滲透、密碼學知識等,本篇從網路安全基礎出發,普及基礎網路安全知識,淺顯易懂,適用于初學者。第二篇主要介紹目前電力專用安全防護技術,包括橫向單向安全隔離裝置、縱向加密認證裝置、電力調度數位憑證系統、網路安全監管系統、安全認證模組等電力專用安防設備及系統的原理及配置案例,本篇主體明確,專業性強,需要廣大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深刻理解。第三篇主要介紹目前網路安全領域通用安全防護技術,包應用較為普及的防火牆、入侵偵測、惡意程式碼防範、安全配置加固及等級保護測評和風

險評估技術,本篇涉獵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有利於提高廣大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工作人員的技術水準及專業技能。 《電力監控系統網路安全防護培訓教材》適於所用涉網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為電力調度控制提供網路安全支撐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閱讀。 前言 第一篇 網路安全基礎知識 第一章 網路安全概述 第一節 網路安全基本內涵 第二節 網路安全技術 第三節 網路安全標準 第四節 我國網路安全法律法規 習題 第二章 網路通訊協定知識 第一節 OSI七層協定模型 第二節 TCP/IP協議 第三節 典型安全協議 習題 第三章 網路安全滲透知識 第一節 安全性漏洞簡介 第二節

滲透測試流程及常見攻擊類型 習題 第四章 密碼學知識 第一節 對稱加密演算法 第二節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第三節 雜湊演算法 第四節 商用密碼演算法 第五節 公開金鑰基礎設施(PLI) 習題 第二篇 電力專用安全防護技術 第五章 電力專用安全防護體系 第一節 安全防護原則 第二節 安全防護體系 習題 第六章 橫向單向安全隔離裝置 第一節 關鍵技術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典型的應用環境 習題 第七章 縱向加密認證裝置 第一節 關鍵技術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典型應用環境 習題 第八章 電力調度數位憑證系統 第一節 電力調度數位憑證體系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電力調度數位憑證應用場景

第四節 典型操作實例 習題 第九章 網路安全監管系統 第一節 總體架構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典型部署案例 習題 第十章 安全認證模組 第一節 關鍵技術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典型應用場景 習題 第十一章 電力可信計算模組 第一節 關鍵技術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典型應用 習題 第三篇 通用安全防護技術 第十二章 防火牆技術 第一節 基本功能 第二節 防火牆類型 第三節 防火牆應用場景 習題 第十三章 入侵偵測技術 第一節 入侵偵測分類 第二節 入侵偵測過程 第三節 入侵偵測應用場景 習題 第十四章 惡意程式碼防範技術 第一節 惡意程式碼特徵 第二節 惡意程式碼分類 第三節 惡意

程式碼的防範措施 習題 第十五章 安全配置加固技術 第一節 網路設備安全配置加固 第二節 作業系統安全配置加固 第三節 關聯式資料庫安全配置加固 習題 第十六章 等級保護測評和風險評估技術 第一節 等級保護測評 第二節 風險評估 第三節 安全評估 習題 附錄A 廠站安全監測採集資訊表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網路安全知識的問題,作者蔡依伶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家庭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者以新北市467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本研究採用「家庭教養方式量表」、「網路使用行為量表」與「學習適應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一、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家庭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適應現況皆為中等程度以上。二、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網路使用現況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家庭教養方式上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母親教育程度、網路使用現況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

網路使用行為上有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網路使用現況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學習適應上有顯著差異。五、「整體家庭教養方式」對「整體網路使用行為」有顯著正相關。「忽視冷漠」對「整體網路使用行為」有顯著負相關。六、「整體家庭教養方式」對「整體學習適應」有顯著正相關。「忽視冷漠」對「整體學習適應」有顯著負相關。七、「整體網路使用行為」對「整體學習適應」有顯著正相關。「休閒娛樂」對「學習方法」有顯著負相關。八、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教養方式與網路使用行為能夠有效預測學習適應。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單位、家長們以及未來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