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rtinJ.S.Rudwick寫的 地球深歷史:一段被忽略的地質學革命,一部地球萬物的歷史 和鄭博真的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女孩日」新詩徵文比賽作品- 聯合學苑|閱讀‧寫作‧跨域學習也說明:徵文以「女孩勇敢實現自我、突破性別刻板印象」為主題,透過新詩形式來表現,充滿自由而豐富的發揮空間。 國中組的來稿題材多元,或省思自身的性別處境,表現女性生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大好文化企業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魏慧美所指導 徐瑋憶的 電影融入教學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認同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 (2015),提出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影融入、性別認同、性別刻板印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方德隆所指導 蘇秀美的 愛•獨立飛翔:一位國中女校長的自我敘說與實踐 (2014),提出因為有 自我敘說、性別刻板印象、服務領導的重點而找出了 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112年搶救高中職教甄國文[教師甄試] - 第 30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連結到學生的生命經驗,設定「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為題寫一篇400 字的作文。 ... 性別角色為出發點,進而引導學生發覺「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的影響」,思辨性別的自我突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球深歷史:一段被忽略的地質學革命,一部地球萬物的歷史

為了解決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作者MartinJ.S.Rudwick 這樣論述:

這段大歷史不僅關乎地質, 還包括動、植物,山川、河流、地震、大洋、大氣, 以及其他星體,貨真價實是部地球萬物的歷史, 也呈現出人類如何創造自身?   人類如何發現和發明大地的時間? 深時間如何需要歷史感?   作者獲頒美國科學史學會終身成就Sarton Medal     佛洛伊德曾說,有三大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自我定位。哥白尼將我們從宇宙的中心移開,達爾文將我們變成赤身裸體的猿猴,第三場就是他自己,揭發了我們潛意識的深度,其實,在這些之外,還有第四場革命,那就是地質學發現:人類擔當主角的時間很短,地球的絕大部分時光,都是無人類的世界。    

 細究這場被忽略的地質學革命,將會挑戰我們思考的慣性。     首先,宗教並不是阻礙科學發展的保守勢力,相反地,《聖經・創世紀》裡的六日論,給了研究者想像的依據,是創造性活動的靈感泉源。當田野調查幫助人類邁開想像的步伐,將神聖造物主佈置舞台的「六日」,延伸發展成「岩石、山川等無生命之物」也有其過往歷史的概念,這才進而造就地質學的開展。     另外,研究者固然把「大自然當成書」,尋查冰河、火山、隕石的痕跡,推測造成這一切的普世成因。但要不是借用了人文學科裡的歷史學,學習編年史家編纂年鑑的方法,重建各種地質「事件」,思索「偶然性」的意涵,明白即便有了後見之明也無法預測這些「事件」

。這讓地質學發展出這幾百年來的獨特面貌。     人類為什麼對地球何時誕生深感興趣?在神聖的追尋裡,是什麼讓人類跨出第一步開始正視外在世界的岩石和化石,並突破想像中的時間長度限制?這些前仆後繼相互爭辯的偉大心靈如何相互傳承,又相互修正?全球貿易和殖民、自然環境測繪和探險,如何把地球史推向全球規模?     作者是科學史領域的大師,本身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更是訓練專精的地質學家,專研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無脊椎動物腕足動物門。在這部旁徵博引的大敘事裡,作者不只述說歷史上的地質學追尋,還融合親身經歷過的二戰後地質學界生態,講述全世界如何因為冷戰局勢,而缺少來自蘇聯與中國地質學界的貢獻。從

阿爾卑斯山到大西洋,從中國西南到美國西部,從編年史家到地球科學家,讀者隨著這段地質學進展,將一起領略到人類知識活動的挑戰和樂趣,人類又如何創造自身的意義。     經過這場革命,人類不再是宇宙的主角,地球擴展了自身的時間尺度,人類重新創造了自身。這段大歷史不僅關乎地質,還包括動、植物,山川、河流、地震、大洋、大氣,以及其他星體,貨真價實是部地球萬物的歷史。沒有地質學家用歷史的方法研究山川,就無法揭開山川如今的樣貌。生物學家沿用了地質學家的方法,探究演化的歷程,若不從演化入手,就無法了解生物的型態和習性。天文學家採用的地質學家的方法,不斷重建大霹靂以來的宇宙歷史。     地質學

不只是關於地底和岩石的學問,當地質學結合天文,可以帶領人類認識宇宙,當地質學結合生物學、大氣學,就是一部關於生命起源的探尋。關心地質學史就是關心人類如何認知自己在大自然中所處位置的歷史。   得獎紀錄     英國科學史學會年度最佳通俗專著Dingle Prize   科學史學會最佳通俗專著Watson Davis and Helen Miles Davis Prize   美國出版者協會專業著作獎   美國圖書館學會專業著作獎   名人推薦     審定者   黃相輔(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     專文推薦

  洪廣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黃相輔(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     寒波/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石器匠」   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Gene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蔡政修/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潘昌志(阿樹老師)/科普作家、 部落格及粉專「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副總編輯   謝隆欽/EARTHWED成長社群、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拒絕「物種會變化」的十八世紀居維葉,早被地質學者視為歷史,但居維葉卻是作者開啟科學生涯的重要參考資源。

後來作者轉行當歷史學家,他的這段地質學研究經驗,反而為科學史研究帶來新意。這一切是如何發生?又有何深意?在這個注意力只能維持30秒的年代,這是你為何需要閱讀一本時間尺度達45億年的書的理由。——洪廣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這本書不僅是講述人類如何認識地球漫長歷史的科普書,也是一部以多元視角探討地球科學學科領域發展的歷史。在這個曲折複雜的知識探索過程中,各種跨文化、跨學科的知識資源被整合,……「歷史」的意義也隨之擴大。——黃相輔(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     這本書非常權威,又充滿吸引力,包羅萬象的歷史廣度,足以讓來自科學界和人文

學界的讀者都手不釋卷。——《新科學家》     作者的解說功力了得,讓我們能快速認識「前現代」人類的思維模式,用巧妙的方式解釋自然史的概念如何深深地嵌進文化史裡。——《自然》     真是一部博學多聞又扣人心弦的作品,作者帶領讀者看見逐漸累積起來的地質科學成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這部精彩的大敘事從十七世紀跨越到二十一世紀,當中充滿傑出心靈的發現、爭辯、洞見和解釋。——《倫敦書評》     作者娓娓道來一個有關「地球的歷史」如何一步步轉變的故事。經過人類持續更動的自然觀、科學方法的進展,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消長,有關不同版本的「地球的歷史」也隨之誕生。

作者成功將引人入勝的敘事編織在一起,敘說地球歷史的長度量級如何衝破早期追尋知識者能想像的尺度,每位知識的創造者又如何透過觀念的錘鍊和確切的行動,促成科學思考的推展。——《泰晤士高等教育》  

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不愛穿裙子的美莉」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鄭博真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套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教育原創繪本-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隆重問世!.
   
  女生就要穿裙子嗎?
  美莉穿裙子遇到哪些麻煩呢?
  美莉為什麼期待星期五趕快來到呢?
  讓這本書協助孩子,
  突破性別的偏見及刻板印象。
   
  男生一定要穿褲子、女生一定穿裙子嗎?
  作者鄭博真與插畫家袁知芃創作《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希望透過繪本的形式,以深具創意又精巧迷人的圖畫搭配淺顯易懂文字,讓幼童了解性別平等的意涵和多元文化的重要。
   
  這套繪本是幼兒園和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很適合的補充教材,可以教導小朋友尊重和我們不同性別和文化的人。
   
  〜大好文化三周年獻禮〜
  「跨世代.新素養繪本館」
  跨世代,不同年齡共讀;新素養,啓發面對新時代的能力!
  繪本可以親子師生共讀,更可以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讀!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
  敘述活潑好動的美莉,穿裙子玩攀架、溜滑梯的不方便及受到男生惡作劇的困擾作為故事導入點,經由藝術老師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喜歡的衣服,最後,學校訂定星期五為自主服裝日,這天男生女生可以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來上學。
   
作者簡介:鄭博真
  教育學博士。現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曾在小學服務20年,從事兒童寫作教學20年,編寫兒童作文和語文書籍30餘冊。爾後,轉任科技大學幼保系服務,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幼兒心理發展、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多元智能與創造力教育、正向心理教育、繪本創意教學等,出版《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等專書十餘冊。繪本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讀物,及早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有助於往後語文與美感能力的發展,繪本也是幼兒園及小學最佳的補充教材。閱讀過大量國外翻譯的繪本,進入大學幼保系任教後,又指導學生設計繪本融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總覺得臺灣在地的人事物,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文化經驗,值得書寫傳承給後代。因此,除了專業學術研究外,平時更熱愛兒童文學創作。曾獲中國語文獎章、高雄市柔蘭兒童文學獎。著有《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送餐阿嬤》等繪本。
   
繪者簡介:袁知芃
  1988年生於台北,在動物與大自然的路上,一路念到了臺大生態演化所畢業。之後在木柵動物園擔任無尾熊飼育員,本來以為人生就如此了,某天突然想不開辭職,一腳踏入童書繪本的領域而無法自拔。受到陳璐茜老師的創作啟蒙,一路塗塗抹抹的到了現在。超喜愛大自然與野生動物,畫不出太像的東西、喜歡亂畫、喜歡胡說八道、喜歡跟小朋友一起亂七八糟的看繪本,還在摸索如何當一位兒童繪本創作者。曾出版繪本《散步》、《花役年陪你》,更多作品請上FB粉絲專頁「Chih繪本」。
   
   
作者粉絲頁: 鄭博真 教保人員專業發展中心
   
出版社粉絲頁: 大好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電影融入教學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認同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

為了解決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作者徐瑋憶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藉由電影融入教學後,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認同及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目的為:一、探討運用電影融入教學後,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性別認同上之影響。二、探討運用電影融入教學後,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性別刻板印象上之影響。三、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接受「電影融入性別認同及性別刻板印象教學」後,對於電影融入數學教學課程的感想與回饋。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透過叢集抽樣的方式,以高雄市活力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做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並以研究者自編之「性別認同認知量表」、「性別刻板印象量表」和「電影融入教學探究性別認同及性別刻板印象課程意見回饋單」為研究工具,所得之資料以描述

性統計和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加以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電影融入教學能顯著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認同之性別傾向觀念。二、電影融入教學能顯著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刻板印象之家務分工觀念。三、電影融入教學後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性別認同概念上沒有延宕效果。四、電影融入教學後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性別刻板印象之職業工作和家務分工具有延宕效果。五、實驗組學生都採取正向的肯定與回饋,並從中得到性別相關概念,且樂意實踐於生活中。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

為了解決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作者鄭博真 這樣論述:

-臺灣第一套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教育原創繪本-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隆重問世!.   女生就要穿裙子嗎?   美莉穿裙子遇到哪些麻煩呢?   美莉為什麼期待星期五趕快來到呢?   讓這本書協助孩子,   突破性別的偏見及刻板印象。   男生一定要穿褲子、女生一定穿裙子嗎?   作者鄭博真與插畫家袁知芃創作《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希望透過繪本的形式,以深具創意又精巧迷人的圖畫搭配淺顯易懂文字,讓幼童了解性別平等的意涵和多元文化的重要。   這套繪本是幼兒園和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很適合的補充教材,可以教導小朋友尊重和我們不同性別和文化的人。   〜大

好文化三周年獻禮〜   「跨世代.新素養繪本館」   跨世代,不同年齡共讀;新素養,啓發面對新時代的能力!   繪本可以親子師生共讀,更可以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讀!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   敘述活潑好動的美莉,穿裙子玩攀架、溜滑梯的不方便及受到男生惡作劇的困擾作為故事導入點,經由藝術老師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喜歡的衣服,最後,學校訂定星期五為自主服裝日,這天男生女生可以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來上學。   Meily in the pants   Summary   This picturebook describes a lively girl who feels inconvenient

to climb frames and play a slides with skirts, and is haunted by boys’ prank.   Later, the art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design their favorite clothes, and use recycled items to make clothing and perform super-clothing shows.   Finally,the school authorities designed a uniform for girls throu

gh the conference. Furthermore, they set Friday as the autonomous clothing day, so that students can wear casual clothes to school. 名人推薦   各界名家.感動推薦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陳正恩(兒童文學作家)、張鈺珮(輔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暨產業系助理教授) 、   黃愛真(教育部性別人才資料庫講師)  

愛•獨立飛翔:一位國中女校長的自我敘說與實踐

為了解決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作文的問題,作者蘇秀美 這樣論述:

摘要 本論文嘗試用質性研究自我敘說取徑,敘說國中女校長在傳統父權社會文化體系中,如何跨越「性別刻板印象」及年齡歧視障礙,在校園中實踐服務領導及先哲教育理念的生命故事。論文內容結構分三部曲:首部曲-愛:成長心路歷程與生命轉化,二部曲-獨立飛翔:校園文本故事,三部曲-自我敘說與實踐:朝向良善的社會。 首部曲主要在敘說研究者成長歲月的生命故事,以及成長歲月中影響研究者深遠的人、事、物。而這些人、事、物對研究者的影響、啟發,並且轉化了研究者的生命,為研究者後來的生命故事埋下伏筆。二部曲是研究者轉化的生命由弱小無助而成長茁壯後,已能獨立飛翔,進而在校園中實踐「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理念,

守護學生的故事;主要在敘說研究者擔任三所學校、兩任半,合計9年的校長生涯中如何突破「性別刻板印象」及年齡歧視障礙,努力實踐服務領導和先哲教育理念時,校園內所發生的生命故事。三部曲自我敘說與實踐:朝向良善的社會,則是自我反思、檢討與建議。研究者先在第六章敘說身為校長如何在傳統根深柢固的「性別刻板印象」的文化中,翻轉自己身為女性在社會結構下所能發揮的自主行動能力,和追尋、反思教育先哲的腳步所得到的啟發和收穫。最後一章「尾聲」的第一節,先把成長歲月轉化的生命故事和校長任內校園發生的生命故事做連結。第二節,寫一封信「致自己」,主要是自我批判、檢討,並提出反思:如果有來生或是如果再有一次機會,研究者將如

何避免曾經犯下的過錯,努力做一個稱職的女校長或男校長。第三節「寫給未來(女)校長的一封信」,則是把自己擔任校長時實踐教育理念的歷程、實務經驗與智慧,和未來的(女)校長們分享和交流,並向教育局長官提出建議。 本研究的結論是:在傳統父權社會文化體系無所不在的環境中,確實「女校長難為」,但並非不可為。重要的是女校長必須認識自己做為一個行動者,自己所能發揮的自主行動能力。換言之,面對「性別刻板印象」及年齡歧視的質疑和侮辱時,不要懷疑自己,因為「唯一能限制妳的,只有妳自己。」此外,要與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彼此自在、成長的時間與空間,不要造成對方的壓力。並且善用女性領導的策略、智慧、人格特質、以及

人際關係,多多包容與寬待學校同仁,努力經營學校、照顧師生。至於學校老師不願兼任行政工作,除了校長自己「以德服人」,引起共鳴、共赴理想外,屬於制度面的問題還是需要教育局長官幫忙解決。如此,女性校長較能跨越性別和年齡歧視的障礙,而有所建樹。 研究者,因為心中擁有滿溢的「愛的容器」,容器中裝滿了家人之愛、學校師長、同事、同學、好友及貴人之愛、神父修女之愛、大自然之愛和無所不在的天主的大能大愛,所以在面對「性別刻板印象」、年齡歧視障礙及推動校務的困境時,能夠毫不猶豫地以滿滿的愛去克服,並發揮獨立自主的行動力,為學校、為學生,尤其是弱勢孩子盡一點心、做一點事。也因此引起具有相同理念的老師的共鳴;在

研究者當校長時找不到兼職主任(在「旭日國中」時是總務主任,在「白鶴國中」時是學務主任)的緊要關頭,具有相同理念的老師勇敢出面承擔重任,幫助學校解決困境,也幫助研究者達成照顧弱勢孩子的心願。這也是研究者回報師恩及所承受的豐富之愛的ㄧ種方式,感謝天主的奇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