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碼等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砝碼等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奧森·斯科特·卡德寫的 人物與視角:小說創作的要素 和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的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標準砝碼也說明:常用砝碼校正確保天平準確. HAFNER 專為全球知名天平大廠生產各級精密砝碼,產品包. 括E1、E2、F1、F2、M1、M2 各級砝碼,完全符合OIML. 國際標準認證,品質精純、價格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 卓志隆所指導 許碧娟的 振動法應用於國產製材品機械應力分等之研究 (2019),提出砝碼等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製材、振動試驗、機械應力分等、動彈性模數、抗彎彈性模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 胡石政所指導 黃羽生的 探討不同結構PTFE濾網的過濾性能 (2018),提出因為有 穿透率、效率、容塵量、高效濾網、壓差、ePTFE的重點而找出了 砝碼等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从标准砝码等级学会如何选购所需砝码 - 上海本熙测控设备科技 ...則補充:上海本熙科技资深工程师叫你从标准砝码的等级学会如何选购所需砝码,让您轻松愉快地学会买合适自己的砝码产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砝碼等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物與視角:小說創作的要素

為了解決砝碼等級的問題,作者(美)奧森·斯科特·卡德 這樣論述:

《人物與視角》是當今美國科幻界享有極高聲譽的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的一部經典寫作指導書。它提供了一套文學創作工具,將幫助你撬開想像世界的閘門,雕刻出鮮活生動的人物。卡德兼具作家和寫作導師的身份,不僅曾連續兩年包攬“雨果獎”和“星雲獎”兩大科幻文學最高獎,而且有著豐富的寫作教學經驗。他在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創作、塑造、展示人物,如何在長篇小說和短篇故事中處理視角問題。 通過翔實的例子,他列出了敘事過程中的各種選擇,從而幫助寫作者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如同家人般瞭解他們。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學習到:如何從不同的素材中提煉和刻畫人物;如何讓人物通過語言、行動展示出各自的性格;如何創造出令讀者

喜愛或討厭的人物;如何區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過場人物,並恰到好處地呈現他們;如何選擇最有效的視角,以揭示人物性格並推動故事發展;對人物思想、情感及態度應探索到何種深度。 第一部分 構思人物 第一章 什麼是人物 第二章 好的虛構人物 第三章 人物從哪裡來 第四章 做決定 第二部分 搭建人物 第五章 你要講述一個什麼故事 第六章 等級 第七章 如何增加情感砝碼 第八章 我們對人物的感受 第九章 英雄人物和平凡人物 第十章 喜劇人物:有限度的不可信 第十一章 嚴肅的人物:讓我們相信 第十二章 改變 第三部分 人物實操 第十三章 聲音 第十四章 演示與再現 第十五章 戲劇性V

S敘述性 第十六章 第一人稱敘述 第十七章 第三人稱敘述 第十八章 虛構世界,芸芸眾生 致謝 導言 小說創作是孤獨的藝術。 樂團演奏交響樂,這是一種合作。各種樂器的演奏者,在指揮的引導下,合作奏出美妙的樂章。而如果沒有作曲家譜寫的曲子,演奏無從談起。 在戲劇或者電影中,需要團隊合作的更多。大量的演員、統領全域的導演、道具師、服裝師、燈光師、音效師、技術支援人員一起合作,還有攝影師、攝像師和剪輯師的重要工作。 但如果沒有作家寫出的劇本,這一切也無從談起。 無論是戲劇還是樂曲,都是因為有人寫出了作品,才有了眾人合作的表演。樂曲演奏之前,已經有人譜好了曲子;演員表演之

前,已經有人寫好了劇本。先有創作,再有表演。 寫小說的人,不需要與演員或演奏者合作,因此很容易讓人忽略小說創作其實也分構思階段和實操階段。我們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者。換句話說,我們既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寫作者。 落筆寫作的過程,包括文字的成形,詞語、對話、風格、語氣和視角的選擇,都屬於實操階段。做這部分工作的,是故事的“寫作者”。 而創造人物、情景、事件,與構建場景、情節、事件時序、衝突、反轉、背景合在一起,屬於構思部分。做這部分工作的,是故事的“講述者”。 兩者並非涇渭分明。在構思與創作故事時,我們要用到語言,比如說,用小紙條寫下想法、和朋友討論、列出細緻的提綱;在實操階段,我們用最

適合自己的風格書寫,此時,我們通過增加懸念、恐怖氣氛、情緒渲染,或者是通過靈光一現得到新的點子,來構思新的細節與動機,發現人物之間新的關係,修改故事結構讓場景效果更好。 對於如何處理講述者與寫作者的關係,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法則。我常常在腦海裡構思一個故事,一想就是好幾年。先有設想、提綱、規劃圖、框架,然後才動筆寫。作家拉裡?尼文(LarryNiven)通過口述,把故事講給朋友聽,讓聽眾來幫助故事成形、發展。我還認識一些作家,只有動筆寫才能構思,就像演員即興創造一段獨白。只有通過動筆寫,才能不斷有想法,一邊寫,一邊挖掘、塑造人物與情節。 無論兩者在創作過程中各自占多大的比例,都必須把兩個角

色扮演好。如果構思不巧妙,那些美麗的抒情句子不過就像歌手在練發聲或是單簧管演奏前的調音,可能音色很好,卻不是藝術品。正如一個糟糕的演員能毀掉一個好劇本,也正如一個走調的、疏於練習的樂隊能把莫札特的曲子奏得一團糟,如果寫得不好,讀者很難從中讀出你精彩的故事。 好的人物塑造要求作者在每一個階段都仔細思考。你要好好設計自己的人物,不要流於俗套,要讓作品富於人性。構思作品的時候,要精確地考慮每個人物的特點。之後動筆寫時,要決定選取哪個敘事視角,即讀者將會從哪個人物的視角去瞭解故事。 所以,我把本書分成三個部分:構思人物、搭建人物、人物實操。不要想著真正的人物塑造過程會像書裡的章節那樣井然有序。我不

建議你們像完成清單那樣機械地使用這本書,而應該把書中提到的問題和點子用到你的故事當中——那些你相信並且在乎的故事。看看哪些部分你處理得比較好,哪些地方處理得不夠好。看看視角的選擇,是讓讀者更清楚還是更迷糊。按部就班地塑造人物不會提高講故事的水準。只有善於挖掘人物、滋養人物,讓他們成長,故事才能越講越好。 換言之,這本書不是一個裝滿配料的櫥櫃,不是選些配料、稱量,然後攪拌一下就能烤出美味的故事麵包。 這本書是一個工具箱,裡面有鐵鍬、鑿子、木槌、扳手、鉗子、篩子、鑽頭。用這些工具,把你記憶中、想像中、靈魂中的人物雕琢出來。

振動法應用於國產製材品機械應力分等之研究

為了解決砝碼等級的問題,作者許碧娟 這樣論述:

製材之分等如何快速且有效率地進行,係製材產業相當重要之議題,由於目前機械分等標準中主要以抗彎彈性模數作為分等之依據,動彈性模數並未被標準應用,但動彈性模數卻又較抗彎彈性模數之測量來得方便又快速,因此本研究以新竹正昌製材有限公司之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製材品90支、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製材品30支及巒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製材品30支為試驗對象,利用非破壞檢測技術中的振動法進行彎曲動彈性模數及縱向動彈性模數之測量,並與抗彎彈性模數做比較,期望可以推出一個校正係數使動彈性模數轉換為抗彎彈性模數,進而

作為機械應力分等之依據。每支製材品皆進行目視分等及機械分等,目視分等依標準CNS14630甲種結構用製材II類之材面品質及乙種結構用製材之材面品質、CNS14631甲種框組材及乙種框組材、CNS15563裝修用製材材面之品質、CNS15582底材之材面品質,另外柳杉及巒大杉依據CNS444天然生針葉樹製材角材類之材面品質進行分等,而台灣杉則依據CNS444天然生針葉樹製材板材類之材面品質進行分等,每種樹種共計7種目視分等法,機械分等則依標準CNS14630針葉樹結構用製材及CNS14633框組壁工法結構用針葉樹製材之靜曲應力分等進行分等。就結果而論,可以了解到製材品中,柳杉密度大於台灣杉,台灣

杉大於巒大杉,各彈性模數則是以巒大杉大於台灣杉,台灣杉大於柳杉,而抗彎強度方面是柳杉大於台灣杉,台灣杉大於巒大杉。目視分等方面,若以收率來看柳杉及巒大杉製材品若作為結構用材使用時,最適合作為框組壁結構用材,這可由CNS14631乙種框組材排除等外材之可利用之總收率顯示,柳杉及巒大杉其總收率達到65.6%及83.3%,雖然其總收率較CNS14630乙種結構用製材低5.5%及3.4%,但以分等結果來看,以CNS14631乙種框組材進行分等可使等級達到更高之效果,而台灣杉則較適合作為結構用柱材,這可由CNS14630乙種結構用製材來看,其等外材前可利用之總收率為100%。而三個樹種相互比較不論是以C

NS14630或CNS14633進行機械分等,三個樹種的各彈性模數之變異係數約0.2%至14.9%,抗彎強度約5.7%至26.5%,而目視分等各彈性模數之變異係數約0.9%至36.3%,抗彎強度則約3.3%至32.1%。另外不論寬面或窄面之彎曲動彈性模數及縱向動彈性模數,在衝擊槌與加速規在同一端測量及不同端測量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差異百分率皆小於1%。各動彈性模數與各抗彎彈性模數之決定係數(R2)也都大於0.9以上。動彈性模數乘上平均比值校正係數0.87及保守估計之5%下限值校正係數0.74,將可以轉換為抗彎彈性模數,且兩種校正係數轉換後之結果皆與抗彎彈性模數之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可分別達到高精

確度及合理範圍以上,並以窄面彎曲動彈性模數及縱向動彈性模數進行轉換為佳,因此確實可以用振動法所求得之動彈性模數作為機械分等之依據。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

為了解決砝碼等級的問題,作者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 這樣論述:

《化驗員讀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化學分析」,下冊「儀器分析」。本冊(上冊「化學分析」)共十章,內容包括四部分:化驗室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化學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化學分析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誤差及分析實驗室建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本次修訂仍遵循《化驗員讀本》各版的編寫原則與編寫風格,在內容選材上保持與時俱進,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標准化。本版增加了不確定度評定的介紹;引入了計算滴定法;具體介紹了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更新了實驗室常用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紹;全面深入貫徹了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有關規定,書中名詞、術語全部采用最新標准規定;增加了部分章節的例

題和習題數量;強化了有關化驗員綜合能力培養的內容。本書主要作為化驗員的培訓教材與自修讀本,也可供有關部門分析檢驗人員在工作中參考和使用,對相關院校師生的教學也具參考價值。周心如,北京化工大學高級工程師(已退休),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分析化學、工業分析的教學和分析測試工作,從《化驗員讀本》首版到第五版,一直是主要編者之一。柯以侃,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教授,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工作40余年,教授過本科和研究生課程10門,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受聘為北京市實驗技術職務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教師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答辯(評議)組成員。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隊科技進

步壹等獎、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主編或編著有《分析化學手冊(第二版)第三分冊 光譜分析》《大學化學實驗》《實用化學化工信息檢索叢書(4冊)》《復雜物質剖析技術》《化驗員基本操作與實驗技術》等著作。 第一章 玻璃儀器及其他器具1第一節玻璃儀器1一、儀器玻璃1二、常用的玻璃儀器3三、專用玻璃儀器裝置11四、玻璃儀器的洗滌方法14(一)洗滌儀器的一般步驟14(二)各種洗滌液的使用14(三)砂芯玻璃濾器的洗滌15(四)吸收池(比色皿)的洗滌16(五)特殊的洗滌方法16五、玻璃儀器的干燥方法17六、簡單玻璃加工操作17七、打開粘住的磨口塞的

方法19第二節石英玻璃儀器20第三節瓷器和非金屬材料器皿21第四節鉑及其它金屬器皿22一、鉑皿22二、其它金屬器皿23第五節塑料制品24一、聚乙烯和聚丙烯制品24二、聚四氟乙烯制品26第六節移液器26第七節其它器具28參考文獻32學習要求32復習題33第二章 天平34第一節天平的分類、准確度級別及選用34一、天平的分類34二、天平的准確度級別35三、如何選用天平36第二節機械杠桿式天平37一、雙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7二、單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8三、砝碼40(一)概述40(二)砝碼的准確度等級和計量性能要求40(三)砝碼的維護42第三節電子天平43一、電子天平的稱量原理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43(

一)電子天平的工作環境要求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方法44三、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45四、電子天平使用注意——影響稱量准確度的因素45五、電子天平的檢定46(一)電子天平檢定的准備46(二)電子天平檢定方法簡介46六、電子天平的維護保養47七、電子天平常見故障及其排除48第四節試樣的稱量方法與稱量誤差49一、試樣的稱量方法49二、稱量誤差51參考文獻53學習要求53復習題53第三章 分析實驗室用水54第一節概述54一、原水的雜質54二、水的純化方法55三、超純水制備流程中各組件的工作原理56第二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和試驗(檢驗)方法59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59二、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試驗(檢驗

)方法60(一)標准方法簡介60(二)一般檢驗方法61第三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儲存和選用62第四節蒸餾法制純水64一、蒸餾法64二、亞沸法64第五節離子交換法制純水65一、離子交換樹脂的預處理66二、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67三、正洗及產水68參考文獻68學習要求68復習題68第四章 化學試劑和溶液配制69第一節化學試劑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包裝和規格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69(二)化學試劑的包裝和規格69二、化學試劑合理選用及使用注意事項70(一)化學試劑的合理選用70(二)化學試劑使用注意事項74第二節分析化學中的法定計量單位75一、法定計量單位75二、分析化學中常用法定計量單位75第三節溶

液濃度表示方法及溶液配制78一、B的物質的量濃度79二、B的質量分數79三、B的質量濃度81四、B的體積分數82五、比例濃度82六、微量分析用離子標准溶液的配制83第四節配制溶液注意事項84參考文獻85學習要求85復習題85第五章 化學分析基本操作87第一節試樣的采取、制備和保存87一、采樣的目的和基本原則87(一)采樣方案88(二)采樣記錄88二、采樣技術88(一)采樣誤差88(二)物料的類型88(三)組成比較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89(四)組成很不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93三、采樣注意事項96四、試樣的保存98第二節試樣的分解98一、分解試樣的一般要求98二、分解試樣的方法99(一)無機樣

品的分解99(二)有機化合物的分解107第三節稱量分析基本操作108一、溶解樣品108二、沉淀109三、過濾和洗滌109(一)用濾紙過濾109(二)用微孔玻璃坩堝(漏斗)過濾114四、干燥和灼燒115(一)坩堝的准備115(二)沉淀的干燥和灼燒116(三)干燥器的使用方法117第四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118一、滴定管119(一)種類119(二)有關的技術要求121(三)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21二、移液管和吸量管126(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26(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方法128三、容量瓶130(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30(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130四、吸管132(一)吸管的種類132(二)使用方法1

32五、容量儀器的檢定133(一)滴定管的檢定134(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檢定136(三)容量瓶的檢定136參考文獻138學習要求138復習題138第六章 定量分析測定誤差與數據處理140第一節定量分析測定誤差140一、誤差、准確度與精密度140(一)誤差140(二)准確度與精密度141二、誤差分類——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141(一)系統誤差141(二)偶然誤差142第二節實驗數據處理144一、數據記錄和有效數字144(一)數據記錄144(二)有效數字中「0」的意義145(三)數字修約規則145(四)有效數字運算規則146二、基本統計量的計算147(一)平均值147(二)中位數148(三)偏差1

48(四)算術平均偏差148(五)標准偏差149(六)平均值的標准偏差151(七)極差151(八)公差152三、分析數據的離群值檢驗152(一)分析結果判斷152(二)分析結果數據的取舍153四、檢驗分析數據准確度的方法156(一)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檢驗156(二)分析方法可靠性的檢驗156五、回歸分析法的應用158第三節不確定度評定161一、不確定度的基本術語及定義161(一)測量不確定度161(二)標准不確定度162(三)合成標准不確定度165(四)擴展不確定度166二、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步驟167參考文獻168學習要求169復習題169第七章 化學分析法171第一節化學分析法概述171一、

化學分析的作用和特點171(一)化學分析的作用171(二)化學分析的特點172二、化學分析方法分類及其進展173(一)化學分析方法分類173(二)化學分析進展174第二節滴定分析法概述175一、滴定分析過程和相關術語175(一)滴定分析過程175(二)滴定分析相關術語176二、滴定分析法分類176三、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77(一)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177(二)滴定方式178四、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179(一)滴定曲線方程179(二)滴定曲線180五、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和計算181(一)一般規定181(二)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182六、滴定分析中的有關計算186(一)分析結

果表示方法186(二)滴定分析計算依據——等物質的量規則187(三)滴定分析計算公式189七、滴定分析測定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192(一)方法和測量參數簡述193(二)被測量與輸入量的函數關系193(三)標准不確定度的來源和分量的評定194第三節酸鹼滴定法196一、酸鹼平衡理論基礎196(一)酸鹼質子理論196(二)酸鹼反應平衡常數197(三)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子條件200(四)分布系數和分布曲線203(五)計算pH值精確表達式的建立207二、酸鹼緩沖溶液213(一)緩沖溶液pH值計算和配制213(二)緩沖容量和緩沖范圍215(三)緩沖溶液選擇215三、酸鹼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15(一)

酸鹼滴定曲線方程215(二)酸鹼滴定曲線216四、酸鹼指示劑221(一)變色原理221(二)變色范圍222(三)混合指示劑223五、單一酸、鹼的滴定224(一)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4(二)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6(三)單一多元酸和多元鹼的滴定方法229六、混合酸、鹼的測定231七、酸鹼滴定終點誤差234八、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及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6(一)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36(二)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8第四節絡合滴定法241一、絡合滴定法概述241(一)方法簡介241(二)EDTA及其分析應用方面的特性242二、配位化

合物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44(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44(二)配位反應中的主反應和副反應246(三)酸效應和酸效應系數247(四)金屬離子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8(五)配合物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9(六)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249三、絡合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50(一)絡合滴定曲線方程250(二)滴定曲線251四、絡合滴定指示劑——金屬指示劑254(一)金屬指示劑變色原理254(二)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254(三)常用金屬指示劑255(四)金屬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變色點258五、單一離子的絡合滴定259(一)單一離子滴定的最小pH值和最大pH值259(二)金屬指示劑的選擇260(三)單一離

子絡合滴定方法的初步設計262六、絡合滴定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測定262(一)控制酸度進行分步滴定263(二)使用掩蔽和解蔽技術264(三)使用不同的滴定劑267(四)采用不同的滴定方式267七、絡合滴定終點誤差267八、EDTA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69九、絡合滴定應用示例270第五節氧化還原滴定法272一、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72(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電位272(二)氧化還原反應的進行程度274(三)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274二、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滴定終點的確定276(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276(二)氧化還原滴定的指示劑278三、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方法及應用示例279(一)高錳酸鉀法279

(二)重鉻酸鉀法281(三)碘量法283四、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289第六節沉淀滴定法291一、沉淀溶解平衡291(一)溶度積291(二)分級沉淀292(三)沉淀轉化293二、沉淀滴定方法293(一)莫爾(Mohr)法293(二)佛爾哈德(Volhard)法294(三)法揚司(Fajans)法296三、沉淀滴定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一)AgNO3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二)NH4SCN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8四、沉淀滴定法應用示例298第七節稱量分析法299一、揮發分析法原理及應用299二、沉淀稱量分析法原理及應用301(一)沉淀稱量分析法的分析過程和對沉淀的要求301(二)沉淀

稱量分析常用沉淀劑302(三)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03(四)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305(五)沉淀的條件306(六)沉淀稱量分析結果計算307(七)沉淀稱量分析應用示例309參考文獻310學習要求311復習題312第八章 分離和富集319第一節概述319一、分離富集在分析化學中的作用319二、分離富集方法320三、分離方法的評價320第二節揮發分離法321一、升華322二、常壓蒸餾324三、分餾326四、減壓蒸餾327五、水蒸氣蒸餾330第三節沉淀和共沉淀分離法331一、直接沉淀法332(一)無機沉淀劑分離法332(二)有機沉淀劑分離法333二、均相沉淀分離法334三、共沉淀分離法336(一)無

機共沉淀劑336(二)有機共沉淀劑337四、鹽析法338五、等電點沉淀法339第四節重結晶339一、選擇溶劑339二、重結晶裝置340三、重結晶操作342第五節溶劑萃取分離法343一、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344(一)分配系數344(二)分配比344(三)萃取率345(四)分離因數346二、無機物的萃取分離346(一)形成螯合物346(二)形成離子締合物347三、有機物的萃取分離347四、液—液萃取分離操作方法348五、固體試樣的萃取方法350六、超聲波提取法351(一)超聲波提取的原理351(二)超聲波提取的特點352(三)超聲波提取設備和操作方法352(四)超聲波提取效率的影響因素353七、

微波萃取簡介353八、快速溶劑萃取簡介354九、溶劑萃取的應用354(一)分離干擾物質354(二)萃取光度分析355(三)作為儀器分析的樣品前處理方法355第六節色譜分離法356一、柱色譜356(一)吸附柱色譜法357(二)分配柱色譜法360(三)離子交換色譜法362(四)凝膠柱色譜簡介370二、薄層色譜371(一)薄層色譜分離原理371(二)薄層色譜操作方法372(三)高效薄層色譜法(HPTLC)簡介376(四)薄層色譜的應用377第七節膜分離法377一、概述377二、反滲透(RO)381三、超濾(UF)382四、微濾(MF)383五、納濾(NF)384六、膜分離法在分析中的應用384第八節

固相萃取385一、概述385二、固相萃取的裝置及固定相385三、固相萃取的方法387四、固相萃取的應用387第九節微萃取技術389一、固相微萃取(SPME)389二、液相微萃取(LPME)390第十節超臨界流體萃取392一、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和流程392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應用393第十一節分離方法的選擇及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4一、分離方法的選擇394二、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5參考文獻397學習要求397復習題397第九章 分析實驗室輔助設備399第一節電熱設備399一、電爐、電熱板、電加熱套和消化爐399(一)電爐399(二)電熱板和電加熱套400(三)電爐、電熱板和電加熱套使

用注意事項400(四)消化爐401二、馬弗爐(高溫電爐)402(一)結構和性能402(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3三、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404(一)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結構405(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5四、電熱恆溫水(油)浴鍋407(一)結構和性能407(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8第二節制冷設備409一、電冰箱409(一)構造和作用原理409(二)使用注意事項411二、超低溫冰箱411三、冷水機412四、半導體冷阱413第三節電動設備414一、電動離心機414(一)普通電動離心機415(二)高速電動離心機415二、電動攪拌器416三、磁力攪拌器416四、振盪器418五、勻漿機41

9六、旋轉蒸發儀419第四節超聲清洗機421一、工作原理421二、超聲波清洗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422第五節微波制樣設備423一、微波制樣的原理及特點423二、微波消解設備424三、微波萃取設備425第六節固相萃取設備426一、概述426二、設備和操作427第七節儀器分析的其它輔助設備429一、空氣壓縮機429二、真空泵430(一)結構與原理430(二)使用與注意事項430三、氣體鋼瓶及減壓閥431四、氫氣發生器433五、氮氣發生器434六、脫氣裝置436七、保護地線436參考文獻437學習要求437復習題437第十章 化驗室建設和管理及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38第一節化驗室建設和管理438

一、化驗室的分類及設計要求438(一)化驗室分類及職責438(二)化驗室設計要求438二、化驗室管理和安全443(一)化驗室管理443(二)化驗室安全449第二節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67一、概述467二、化學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468(一)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技術468(二)室外質量控制技術474(三)分析質量評價方法476參考文獻477學習要求477復習題477附錄479

探討不同結構PTFE濾網的過濾性能

為了解決砝碼等級的問題,作者黃羽生 這樣論述:

高效空氣過濾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廣泛運用在社會各個角落,前幾年所選擇的濾材多是玻璃纖維,不過在特殊潔淨需求的場合則是會選擇PTFE濾網,因為以過濾效率來說ePTFE較玻璃纖維擁有極高的效率,抗酸鹼程度也遠高於其他材質,這些優點也是近期ePTFE興起的原因。前幾年,美商公司研發出一款耐油ePTFE,也就是在ePTFE過濾層中加上一種密度較低的ePTFE膜,藉由第一層的ePTFE膜防護原ePTFE膜所無法負荷的汙染物,進而保護原ePTFE纖維的過濾能力以及其壽命,也間接改善原款ePTFE的最大容塵量較少的缺點。至今為止,耐油

ePTFE的DOP測試已有不少樣品實驗例子,但使用微小粒子測試的實驗卻少之又少,因此此次研究建立兩套風管系統,第一套為水平方形風管系統(截面積600*600mm),用來測試ePTFE對於PAO油性分子過濾能力,以通過HEPA風速 0.4m/s釋放50μg/L的PAO濃度,並且使用氣溶膠光度計測量它的效率,來進行原款與耐油ePTFE和其兩種不同厚度的實驗,兩種HEPA皆屬於歐規等級H13。第二套為融合了水平與重直風管系統,利用氯化鉀(KCl)經二流體乾霧加濕器產生懸浮微粒進入我們風量275CFM的風管系統,前段採水平方形大風管(截面積600*600mm)利用小風速大空間使水霧乾燥,再由垂直小圓管

(直徑200mm)利用大風速小風量迅速將KCl aerosol送至HEPA處,再藉由HEPA上游與下游處各放置一台0.3μm的粒子計數器(蘇信)計算其穿透率。我們會選取歐規H13等級的耐油與原款ePTFE HEPA,再分別取兩種不同厚度釋放相同KCl濃度,為探討HEPA濾網的再現性,同一規格HEPA會做三次試驗。最終再分析原版ePTFE與耐油ePTFE的結構對於不同厚度和不同發塵源的容塵量與壓差的曲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