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eremyN.Smith寫的 全球生死大數據:一個醫生追尋70億人傷病與死亡的真相 和Toshl的 洗腦:X JAPAN主唱的邪教歷劫重生告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三篇六度四攝 - 星雲大師也說明:如《發菩提心經論》卷上說:「布施是菩提因,攝取一切諸眾生故;持戒是菩提因, ... 波羅蜜譯為度,是指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達成理想,完成的意思,是大乘佛教中菩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方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蔡宗珍所指導 蔡惠方的 遺址保存之法制架構與實踐 (2013),提出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保存法、遺址保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萬益所指導 簡義明的 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 (2006),提出因為有 郭松棻、保釣運動、現代主義、現世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解答。

最後網站【心得】新手寫給新手的開荒心得(無課, 客家向)(08/23更新)則補充:即使馬利歐讓你開掛無敵星星不死身狀態到底,你還是要玩才能打倒庫巴救公主呀. 抽到人權只是開掛的第一步, 遊戲終究是要玩的. 所以當打不過的時候請你升等級! 刷裝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生死大數據:一個醫生追尋70億人傷病與死亡的真相

為了解決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作者JeremyN.Smith 這樣論述:

1個醫生,超過20年的執著追尋, 統計近200個國家、300項疾病與傷害, 發布6.5億筆結果,評估70億人的健康。 成就龐大的人類生死圖像, 創造全球衛生的新頁。   初始,全球公共衛生研究權威克里斯‧穆雷醫生只是想問:人因何而病,為何而死?   本書跟隨穆雷醫生的足跡,回溯幼年與心臟科醫師父親與微生物學家母親到世界各地旅遊,在撒哈拉沙漠經營小診所,在缺水缺電的惡劣環境下,眼見人類的生存艱難。自哈佛與牛津大學畢業後,他曾於哈佛大學的全球衛生與人口研究所任教,也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政策集成部門(Evidence and Information for Policy Cluster

)工作。之後受到延攬至華盛頓大學,在比爾‧蓋茲基金會的贊助下,建立了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這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旅程。穆雷醫生的童年老是在「背地圖」,當一家子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原野上的嚮導。他返美後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在這個有再多怪咖異數都不足為奇的校園,他總是成為奇特的存在。他牢記在非洲的童年記憶,與同學共組「拯救世界」俱樂部。他的執著也帶著他一路累積知識與能力,從哈佛到牛津,也從日內瓦到西雅圖。他追逐知識與真理,帶領被戲稱為「特種部隊」的下屬瘋狂加班再加班,傾盡全力的成果也惹惱一堆官僚組織,

激怒一票專業人士,使世衛的各國家代表氣得跳腳想把他趕下台。   他誠實坦率,直言好辯,偉大的願景與企圖心給他過人的耐力,有時卻也因此遭到孤立,最後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解職的不堪。只是,他從未放棄。即使滿心期待在哈佛的研究中心,因贊助者收手而胎死腹中,他都不輕言放棄。每個階段的殫精竭慮,歷時多年的論戰與研究,最後成為落腳西雅圖、使世人驚艷震撼的「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計畫——這就是他「拯救世界」的方式。   有些病會致死,有些不會,卻可能讓人痛不欲生,造成失能,影響生活品質。穆雷醫師長期深入研究全球公共衛生議題,戮力發展全球公共衛生的評量指標「全球疾

病負擔」,便是為了結合正確的數據,提出新的計算方式。除了統計死亡與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也有計算失能指標的「失能年數損失」(YLDs)與「失能調整損失年數」(DALYs)等,意在明確呈現那些不致死的病症,如何造成健康的損失,影響餘生。至今,此計畫統計全球將近兩百個國家的各年齡層與性別,超過三百項疾病,67項可能致病致死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s)。風險因子讓我們理解疾病、失能或死亡或背後的成因,也許是環境,也可能是行為:如空氣污染、吸菸,缺乏衛生設備,缺乏運動等等。   了解導致全球各地區域的健康問題,才可能針對不同地區的衛生需求對症下藥。   例如,在開發

中國家,車輛傷害是年輕成年男性第三大健康損失原因。憂鬱症是年輕成年女性第五大健康損失原因。而骨關節炎雖不會致人於死,卻是第九大健康損失原因。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牙齒問題的總損失相當於貧血。在整個亞洲,缺血性心臟病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年數多過妊娠併發症,神經精神病的傷害多過營養不良。而在中東,傷害造成的健康問題是癌症的四倍嚴重。「全球疾病負擔」便是在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地區團體的協助下,蒐集數據,建立資料庫,希望據此改善並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的發展。   本書以穆雷醫生為主角,從他的成長故事,描繪對於醫療議題的投注與熱情,並為公共衛生議題帶來大數據的應用。「人為何而死」是簡單的提問,卻牽引了複雜

無比的答案──除了呈現巨幅的全球疾病分布,也更能深入了解性別、年齡、區域等因素所造成的差異,進而採取積極改善行動。了解死因,只是一切的開始   大數據是眾人爭先恐後的創新與商機,然而當大數據遇上醫療,呈現了實際存在卻從來未曾如此具象的人類生存圖譜,協助人類改善並過更好的生活。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本書所指出的是,當我們獲得更多正確的資訊,便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我們的作為也能更具影響力。」 名人推薦   林先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怡志(網路媒體工作者)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陳為堅(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導讀】  

 陳彥廷(前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紐澤西分公司經理,現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 【各界好評】   「我們獲得更多正確的資訊,便能做出更好的選擇,也更有影響力。」──比爾‧蓋茲(Bill Gates)   「誰活著,誰又死了?何時,為什麼,多少人?傑瑞米.史密斯撰寫一個執著於數字 的男人和這些數字所訴說的生命戲劇,這個迷人故事讀起來像小說,而且勝過所有的全球衛生教科書或調查。」──保羅.法默(Paul Farmer),「健康夥伴」共同創辦人,哈佛醫學院全球衛生與社會醫學系共同主任,布萊根婦女醫院全球衛生權益部主管   「一旦你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可以拯救數百萬生命,你便很難不變得有些瘋

狂。本書訴說人們在全世界反對之下,仍然相信該做的事一定可以做到。內容有趣,架構完整,兼具啟發性。就像《社群網戰》一樣,但是更加重要。拯救一百萬人並不酷。你知道什麼才叫酷嗎?拯救十億人。」──漢克.格林(Hank Green)「Crash Course」及「SciShow」製作人及主持人   「一個單純信念經過合理構思與堅決追求之後,可以大幅改善人類生活的動人故事。」──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是全球衛生的速成課程,混雜一些驚險小說與傳記。讓人驚呼的是,本書主人公完全像個好萊塢角色──聰明但剛硬的科學家,立志要改革我們對醫療照護的看法。

了解到真正使人類病痛的原因,總是讓我訝異。」──賈各布斯(A. J. Jacobs),《管他正統或偏方,就是要健康》(Drop Dead Healthy)及《我的聖經狂想曲》(The Year of Living Biblically)作者

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粵語)千千闕歌
作詞:林振強
作曲:Kohji Makaino

(日文)夕陽之歌
作詞:大津あきら
作曲:Mark Dayis

(中文)風中的承諾
作詞:呂國樑
作曲:馬凱諾

(粵語)
徐徐回望 曾屬於彼此的晚上
紅紅仍是你 贈我的心中艷陽
如流傻淚 祈望可體恤兼見諒
明晨離別你 路也許孤單得漫長
一瞬間 太多東西要講
可惜即將在各一方
只好深深把這刻盡凝望

來日縱使千千闕歌 飄於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 亮過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這宵美麗
亦絕不可使我更欣賞
Ah... 因你今晚共我唱

(日文)
この都会(まち) 谁(だれ)れを迎(もか)い入(いる)れ
また谁(だれ)れを追(お)い出(だ)すのだろう
這座都市,誰在被迎接著 ,誰又被驅趕著

はじめて恋(こい)したお前(まえ)は
俺(おれ)の目(め)が 好(す)きと言(い)ったのに
第一次戀愛的你,不是說過喜歡我那(明澈)的雙眼嗎?

握(にぎ)りしめたこぶしが
空振(からふ)りする度(たび)
何(なに)が宝(かから)と言(い)えば…
握緊的拳頭,每次揮空時,要說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ゆらゆらと俺(おれ)の頬(ほほ)に焼(や)きつく
あの顷(ごろ)と同(おな)じ 夕焼(ゆうやき)け空(そら)
搖搖晃晃地斜射到我的臉頰上,同那時一樣的夕陽

土下座(とけざ)したいほど
爱(あい)が欲(ほ)しいだけ
あぁ春夏秋(はるなつあき)…も
即使是跪地祈求,也想得到爱情,僅此而已。啦啦啦,春夏秋~

(中文)
多少纏綿編織成的夢 多少愛恨刻畫的鏡頭
為何一切到了終究 還是空
曾經在雨中對我說 今生今世相守
曾經在風中對我說 永遠不離開我
多少纏綿編織成的夢 多少愛恨刻劃的鏡頭
為何一切到了終究 還是空

(粵語)
來日縱使千千闕歌 飄於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 亮過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這宵美麗
都洗不清今晚我所想
因不知哪天再共你唱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 亮過今晚月亮

※使用目的:為撫慰人心,散播正能量,非營利使用,歡迎購買原版專輯。

遺址保存之法制架構與實踐

為了解決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作者蔡惠方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遺址保存法制化為中心,在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體系之下,討論遺址保存的法制架構,以及現行文資法施行以來,遺址保存規制的實踐現況。有鑑於遺址在我國法定文化資產項目中,是較不為人所熟悉的一項,因此,在本文的第一章與第二章之中,對於遺址的意涵做基本解說,包括其內容、價值、做為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其他文化資產的差異特質以及保存規範應注意的重點。在對遺址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之上,再繼續探討遺址的法制化過程。第三章則自文資保存的憲法依據出發,簡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整體架構,接著試以釋義學的方法,解析文資法中遺址保存法制之架構,尤其針對遺址保存之規範內涵,從法定遺址本身、遺址因定著於土地的特質,而法制規範如

何安排遺址之保存權利與土地權能者之間的衝突。在解構法制體系之後,藉由因遺址而生爭議的案例,從法定遺址的認定、遺址與其所定著土地之間所生的權利紛爭,包括遺址發掘致土地所有權人的損失、土地之權能者對於遺址的破壞,以及對應此破壞的公權力行使方式,透過案例更具體化遺址法制保存的特質。遺址保存最佳的方式就是現地保存,但是在與土地開發權能有所衝突時,於衡量輕重後,遺址保存不得不讓步之下,尚有發掘記錄的保存方式,然而遺址發掘卻又致使土地權能人支出額外的成本。參考日本及法國的法制安排後,毋寧還是從考古發掘著手,解決方式乃是將考古發掘國家化,亦即由國家擔負遺址發掘工作,使土地所有權人受到遺址保存土地管制之最小衝

擊,而遺址仍能得到最底線的保存。

洗腦:X JAPAN主唱的邪教歷劫重生告白

為了解決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作者Toshl 這樣論述:

★神級歌手首度道出被「洗腦」、身心受害的真相!字字血淚!   曾立於搖滾樂界頂點的他,為何失去一切、淪為邪教的斂財工具?   從搖滾天團主唱,變成日領500元生活費的CD推銷員兼歌手,   歷經自X JAPAN退團、HIDE之死、身心蒙受巨創的十二年地獄生活,終於攤在陽光下!   別以為這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看穿權威、組織、大師的洗腦技術必讀!   身為日本視覺系搖滾天團X JAPAN主唱、擁有超高知名度及眾多粉絲的Toshl,為何有長達十二年都淪為邪教團體Home of Heart的斂財工具(至少被搜括了十億日圓)、任憑其擺佈(不但一舉一動受到監視,更協助其招收信徒)?原來這期間他身陷「

洗腦」地獄而無法自拔,不但成了邪教的活招牌及搖錢樹,日復一日的咒罵及暴力,無止境的勞動,更使得他身心都瀕臨崩潰邊緣。   最後他賭上性命逃亡,在終於脫離地獄後,以字字血淚寫下這本回憶錄,一方面是為了讓世人了解真相,不要再出現和他一樣的犧牲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對曾因他而受騙的受害者道歉。這本書一出版即震撼日本社會,媒體紛紛以大篇幅報導,歌迷也流淚表示:「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洗腦有多恐怖!」「真不敢想像Toshl寫這本書需要多大的勇氣!」 [各界熱情推薦]   五月天阿信、黃子佼、先知瑪莉、董事長樂團、四分衛阿山   呂雅昕/X JAPAN 資深樂迷、李怡志/網路文化觀察家、李宜靜/榮格心理分

析師候選人      長踞日本亞馬遜排行榜top100、上百位讀者五顆星熱淚推薦!   他們長年以來不斷地欺騙別人。這在某種意義上,比「殺害他人」的行為更加殘暴。   他們無止境地反覆操控人心。這就是「洗腦」的可怕之處。   被洗腦的日子長達十二年。我在這裡寫下所有的真相。──Toshl   Toshl先生為了不要再出現和自己一樣的受害者而出版了本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律師.紀藤正樹 【音樂界感動推薦】   在看完本書作者Toshl這十二年來地獄般的日子,我也對照書中所描繪的日期,上網看了期間Toshl以X JAPAN主唱身分,或是以個人名義在舞台上唱歌時的樣子,實在難以想像在演

唱會結束之後Toshl所要面對的暴力對待、心裡掙扎與壓力,終究每一個在台前盡情釋放的靈魂,在每一次曲終人散之後還是得面對自己與周遭所創造的真實人生,還好一切都已經過去,一定會有辦法的!Toshl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恐懼與不堪,以文字的方式吶喊出生命所遇見的疼痛與奇蹟。──四分衛樂團  主唱阿山   稍微有在關注搖滾音樂的人,相信一定有聽過X JAPAN這個樂團,不論是否有聽過他們的音樂。然而,個人特質都很強的每個團員,像是YOSHIKI、HIDE、SUGIZO和本書作者Toshl,卻也同時造成有可能聽過團員的音樂,卻沒有聽過X JAPAN的音樂這種奇妙的情況,這就是X JAPAN。     我們

都知道日本的音樂圈競爭激烈,一個屬於非傳統流行音樂類型的樂團能在日本活躍那麼久,光是這件事就已經相當了不起,更不用說相對的在名利方面也獲得了相當好的回饋。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生一定相當美好,既沒有生活上的壓力,同時也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相信沒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   然而人類並不是一個只靠光鮮亮麗的生活就能滿足的生物,Toshl便是一個相當明顯且令人為他感到悲哀的例子:當生活各方面都滿足了,內心卻開始覺得似乎有哪邊不對勁,因而轉向宗教團體求助,殊不知這個念頭卻把Toshl領向莫名奇妙的悲慘世界長達十二年……   這世界上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宗教以及心靈啟發的團

體,我們很想相信這些團體全都立意良好且真心希望世界大同,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真正存在的事實。而這一點,不論在台灣或其他任何國家都持續發生中。很可惜的是,人們總是要等到覺得事情不妙的時候才會心生警惕,但那通常都為時已晚。   一個叱咤日本搖滾樂界的知名主唱,要寫出自己經歷的這一切(同時認清當時自己的愚蠢),想必需要極大的勇氣。希望大家能好好讀這本書,看看自己或是周遭的家人朋友是否正在對什麼奇怪的宗教團體入迷。──董事長樂團 ★讀者五顆星熱淚好評   「這是一本讓人徹底明白邪教團體可怕之處的書!」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洗腦有多恐怖!」   「一定還有人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希望有更多

人能來讀這本書,就算非X JAPAN粉絲也該一讀!」   「身為X JAPAN多年的粉絲,終於了解Toshl之前為什麼會如此行徑怪異。」   「看完這本書,強烈同意律師的說法,就是為了不要再有人像Toshl一樣受害,出版這本書是有必要的。」   「我一直是Toshl的粉絲,真不敢想像他寫這本書需要多大的勇氣。」   「看了這本書,覺得MASAYA和守谷對Toshl的言語和肢體暴力簡直超乎想像,這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做出來的事嗎?一定有人看了會覺得:Toshl在做什麼?趕快脫離這些傢伙不就好了?然而,這就是洗腦的可怕之處,它切斷你的思考迴路,不讓你有機會思索其合理性。」   「身為X

JAPAN的粉絲,看完書淚流不止!當年我看到Toshl怪異的言行、詆毀X JAPAN及團員的發言,有種遭到背叛的感覺。但看完書後,我終於了解其中緣由,現在我可以說:Toshl,歡迎你回來,永遠支持你!We are X!」 作者簡介 Toshl   1965年出生於千葉縣館山市。從小學開始就與兒時玩伴YOSHIKI展開樂團活動,成為樂團歌手。高中時組成的X之後以LIVE HOUSE為中心逐漸匯聚人氣,1989年透過CBS.SONY正式出道。X以奇特的外表與高度音樂性獲得歌迷狂熱的支持,1992年決定進軍全世界,因此改名為X JAPAN,並且與華納音樂集團旗下的大西洋唱片公司簽約。創下日

本搖滾樂多項紀錄與成績,至今無人能及。被公認為日本視覺系樂團的代表,創造90年代日本的視覺系狂潮,帶給音樂後輩深遠影響。小泉純一郎曾公開承認是其粉絲,在台灣亦擁有廣大樂迷。   1997年,Toshl在心靈成長團體Home of Heart的殘忍洗腦下主動退團,樂團也因此解散。後來歷經了長時間的洗腦,直到2009年才完全脫離該團體的控制。X JAPAN於2008年復出後,Toshl就同時以X JAPAN的一員與個人歌手的身分持續展開活動。 譯者簡介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在韓流來襲時依然

是堅定不移的日劇迷,最近的煩惱是想看的日劇太多,但是時間太少。譯有《2020東京大改造》《心裡的苦,身體知道》《公司不需要不懂簡報的員工》等書。   e-mail:[email protected] 楔子:年幼的日子 第一章 通往地獄的車票(1993~1997) 走進地獄入口的圈套 家庭崩壞 從X JAPAN退團 推開洗腦的門扉 殺害父母兄弟的實習 第二章 洗腦男(1997~1998) 血指印 X JAPAN解散 HIDE之死 「洗腦騷動」 第三章 妻子的持續欺騙與暴虐個性(1998~2006) 完全控制 宣稱非營利事業的營利活動 虐童事件 官司纏身的開始

第四章 逃亡、暴力,以及綁架監禁(2006~2009) X JAPAN重組 一線曙光 萌生疑心 決心逃亡 第五章 奇蹟般的相遇(2009~現在) 脫離「洗腦」 決定不再唱歌 命運之夜 真實的愛 代筆後記 紀藤正樹律師 推薦序 向從頭再來的勇氣致敬 呂雅昕 推薦序 小心邪教趁虛而入! 李怡志 推薦序 進入邪教的緣由與療癒之路 李宜靜 推薦序 向從頭再來的勇氣致敬 X JAPAN資深樂迷 呂雅昕   X JAPAN是日本最知名的搖滾樂團之一,他們於1989年出道,唱片銷售量以百萬計,曾多次登上NHK最知名的歌唱節目紅白歌合戰,並在東京巨蛋連續開了數年的跨年演唱會。X JAPAN在日本

受歡迎的程度,台灣應只有五月天差堪比擬,而主唱Toshl自己在日本歌壇的地位,與陳昇或伍佰相較也不遑多讓。他們近年來致力於向海外發展,已於北美、南美、歐洲與亞洲開過多場巡迴公演,並曾在台灣舉行過兩次上萬人的大型演唱會,有接觸日本搖滾樂與流行音樂的人,對他們想必十分熟悉。   這樣一個成功的搖滾樂團,曾在1997年聲望如日中天之際,突然宣布解散,直到2007年才重新開始活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本書的作者──X JAPAN的主唱Toshl,被有心人士趁虛而入,計畫性地「洗腦」。   「洗腦」這兩個字聽起來是如此荒謬,彷彿只會出現在訊息不流通的極權國家,或是只有無知者才會中招。但實際上,洗

腦又是如此切身的事,小至個人的電話詐欺,大至集體的意識型態操縱,如果本人沒有醒覺,通常至親好友也一樣勸不聽。若企圖洗腦的人是自己信任的對象時,更是效果加倍,會令人陷入難以自拔的情境。Toshl就是在家庭關係和工作雙方面都觸礁之際,結識了他的前妻。他以為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摯愛,卻不知自己其實是被惡質的斂財組織盯上。他婚後決定離開X JAPAN,為了他所認為的「拯救世界」而努力──但實質上,卻是遭到操縱與利用,變成了洗腦集團的活招牌和搖錢樹。   如此知名的樂團主唱,竟然會掉入這樣的陷阱,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卻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他的洗腦事件在日本鬧出了很大的新聞,歌迷也連帶受到極大的衝

擊:大多數人明知他恐怕是真的遭到洗腦,但只能眼睜睜地看他被操縱;有些人相信他的說詞,掏錢購買CD與周邊商品,變成間接支持洗腦集團;最糟的是,甚至有少數人受到他的影響,參加所謂的心靈成長課程,變成洗腦集團榨取鉅額金錢的對象。無論是哪一種,這件事在關注他的人心中,都留下了非常大的陰影。   在他被洗腦的期間,筆者曾前往他的個人演唱會聆聽演出,並在會後稍作交談。其實從演唱會的氣氛與談話內容中,都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狀況並不正常:他演唱的歌曲,理論上是撫慰人心的療癒系音樂,但他所唱出的歌聲,卻充滿了強烈的哀傷;他在曲間談話時,內容幾乎都是說以前在X JAPAN時有多痛苦,現在過的才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但他的臉上卻找不到絲毫愉悅的神色,而是說不出的淡漠與疏離。他的歌聲其實很清楚地反映了他被洗腦的狀況,但聽眾就算認清這個事實,對他的狀態也是無能為力。之後在會場大廳,筆者以歌迷的立場跟他提到X JAPAN的事時,雖然他很禮貌地聽著,仍能強烈地感受到他並沒有聽進去。他自己之後曾提到,那個時期他自己下意識抗拒著外界的聲音。為什麼不能聽?不想聽?聽不進去?這就是洗腦的可怕之處。   幸運的是,Toshl本人在經歷了長達十二年的洗腦歷程之後,因緣際會地擺脫了洗腦集團的控制,逐步回到正常生活。雖然洗腦事件令他官司纏身,甚至曾經必須宣告破產,但在處理這些訴訟時,也引發了他撰寫這本書的動機,決定以文字的方

式來公開他的遭遇。   這本書是一個人從地獄中重生之後寫出的回顧。也許你原本不知他是誰,但一定能從這本比小說還離奇的自傳中,見識到人心可以險惡到什麼程度,竟有人能運用如此不可思議的方式摧毀一個人的自尊與自信,令其聽命行事長達十二年的光陰。如果你本來就對X JAPAN的事情略知一二,這本書相信能讓你對Toshl的洗腦事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X JAPAN的歌迷、特別是曾經歷過洗腦時期的歌迷而言,這本書可能需要鼓起相當的勇氣、預做很多心理準備才能看完,因為洗腦事件與X JAPAN的解散與重組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所以Toshl在書中有非常詳盡的敘述。看過這本書之後,一定會對於Toshl這些年來的心

情轉折、X JAPAN的THE LAST LIVE、復活3 days演唱會,以及近年來的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   雖然整個事件對Toshl本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恐怕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擺脫,但這本書的執筆與出版,可證實他已經真正從洗腦狀態中解放。Toshl能面對自己以往的錯誤與脆弱,將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公開陳述,是非常勇氣可嘉的行動,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也希望所有人在對人生感到迷惘的時候,都能從他的經歷中得到真正的啟發,不要再有人像他一樣受害。本書的日文版出版之後,Toshl本人曾在相關訪談中多次強調:「無論是誰,一定都可以從頭來過。」這本書則是為他的這句話,下了最好的註腳。 推薦序

小心邪教趁虛而入! 網路媒體工作者 李怡志   你喜歡做自己嗎?遇到所有事情你都喜歡獨自判斷嗎?你可能覺得生活很煩、很累,很想讓生命更簡單一點,Toshl也曾經這樣想,最後喪失了十二年的自由。我們身邊有非常多的人,其實也都過著跟Toshl一樣的生活。   這個社會非常複雜,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選擇拋棄自己為生命作主的權力,讓別人替自己決定。市場有需求,自然也會有供應,所以有許多邪教應運而生。   本書主角Toshl曾經陷入「邪教」十二年之久。   當然,「邪教」兩個字,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我們講的是利用洗腦技術,讓信徒會甘願拋棄自己的自由、信念、家庭、親情與財富的那種,而不是因為使用了你

不熟悉的儀式、法術。   我也只是一般老百姓,不是邪教研究專家,但我曾經翻譯德國政府的邪教檢查表,只要上網查「邪教」,都會找到我翻譯的檢查表。   雖然我過去不認識Toshl,但閱讀他的故事,卻讓我不斷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他的許多遭遇都符合德國邪教檢查表的內容,例如立刻被要求參加、與家人及過去斷絕關係、生活所有時間都在為組織賺錢、隨時有人監督你、馬上改變個人外觀、價值觀非常簡單易懂等。除了邪教檢查表的敘述外,還有一點就是大量的課程。現代化的邪教,通常有非常多課程、更昂貴的進階課程、超級昂貴的大師課程等。   我因為翻譯了這些文件,所以十多年來也接到許多求救的來信,大部分都是因為親友參與

各種奇怪的課程,瞬間變了一個人,又不斷地花更多錢上課,這跟Toshl初期發生的事是完全一樣的。   因為現在愈來愈多人生活空虛,有一次我在大學演講時,提到我身體某處不舒服,之後立刻有一名同學表示他們的團體可以治癒我的疾病,之後還多次來電,希望我能加入那個社團,那個社團其實也是一個成長初期的「邪教」。   差一點的邪教只會控制信徒的自由、騙騙小錢、騙色,但真正有組織的邪教,則是透過宗教與企業的方式,不但獲取大量金錢,而且也企圖染指政治。   德國政府明確地在「憲法保護」範圍內,宣告某S組織為「觀察對象」,與S組織同等級的觀察對象包含:極右派組織、恐怖組織、極左派組織等,並且提醒國民,參加了

這個S組織,不但會讓你產生心理問題,而且財務也會破產,真正人財兩失。   Toshl僅僅參加了一個非常小、非常鬆散也沒有制度的邪教,就喪失了十二年的自由與超過十億日圓的金錢。可想而知,如果遇到了大型、跨國、有系統的邪教,一般人可能陷進去之後就再也無法擁有自我,更可怕的是,這種跨國邪教會以多面向出現在你身邊,例如企管顧問課程、心靈成長班、激勵課程、反毒計畫、青少年成長團體、專注力課程、交友活動、課業輔導班、學校社團、品格成長營、溝通技巧班等,幾乎任何人都可能被捲入,台灣很多企業、學校不知道邪教洗腦的可怕,所以經常放任這些團體進來。   當然,人有信仰自由,也有宗教自由,所以不要輕易把一個組織

套上邪教的帽子,要知道,我們現在許多正信的宗教,當初也曾經被當成「邪教」打壓、迫害。   台灣人過去很少聽過現代邪教的危害,因為這些組織通常都會嚴格要求參加者不得透露課程內容或組織內的狀況,退出也往往非常困難。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在於讓台灣人知道,一旦被捲入這種洗腦、騙錢性質的組織,會發生什麼事,未來遇到任何會探索你生活、生命的新組織、參與任何不明課程之前,都可以保持更高的警覺。 推薦序 進入邪教的緣由與療癒之路 作家、紐約榮格心理分析師候選人、呼吸的奇蹟課程帶領人 李宜靜   一個人會選擇進入一個身心靈的靈修團體,或是追尋一個大師,都是因為生命遇到了困境,靈魂深處痛苦、悲傷、無奈、失望

、迷茫地吶喊,需要找到一個出路,找到一個可以讓身心安頓的答案。   但是,很多人卻都走偏了,走了岔路,包括過去的我,經歷了很多的身心動盪,生命價值信念的建立、瓦解、崩盤、撕裂、背叛、遺棄,最後心力交瘁,痛徹心扉。   到底,一個人無論是何身分地位,有無學識基礎,為何會走岔了路呢?這來自靈魂深處的匱乏,缺乏對自己的愛與信心,不是任何身分地位、學識金錢可以填滿安心的。   靈魂的匱乏來自內在的一個小小孩,渴望被身旁照顧我們的大人疼愛,渴望被看到、被陪伴,而終究不可得。   Toshl從書一開始談到渴望父親的愛,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獨自長途搭車去看望父親。我好奇他的母親在哪裡?為何沒有陪伴

這個小男孩?一直到後來才看到母親對Toshl金錢的貪婪掠奪。   這位母親,內在有一個從來沒有好好被陪伴、被看到的小孩,長大之後只想拚命達到功成名就或擁有金錢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即使自己當了父母,也很難去陪小孩、看到小孩。於是整個社會都一直渴望被看到,卻永遠不得,一代一代的悲傷,一直傳下來。   而Toshl,一個沒有得到父母充實的愛的小男孩,長大之後,即使站在舞台上,受到上萬人的歡呼敬仰,心裡深處還是空虛的,這時候,不真實的愛情、虛假的療癒大師就乘虛而入,占據了Toshl全部的身心。   一般人會好奇,甚至覺得不可思議:Toshl是個有社會經歷的成人,為何會愚蠢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這是因為當一個人在長久處於身心匱乏的情況之下,渴望愛、渴望被看到的心會越來越強烈,這麼強烈的渴望一直沒有被滿足,會讓一個人退化到像個小孩,失去基本的判斷力,這時候,若是上了一些居心不良、操縱身心的課程,加上假大師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假真理與安慰話語,觸及心裡久藏的痛苦,以為自己終於被看到、被了解,於是就強烈渴望假大師繼續陪伴,即使這樣的陪伴,是必須賠上身心煎熬、背叛掠奪,十二年轉眼即逝,突然驚覺清醒,已是滄海桑田!   而這位假大師,就像是Toshl那個貪婪的母親的投射,Toshl一直苦苦要的,是從小沒有得到的母愛與陪伴!   Toshl經歷的,是身體上粗暴的折磨與身心控制,然而很多人經

歷的,是被假大師用言語、技術、宗教、哲學等似是而非的心靈控制,來滿足假大師的物質或自我欲望。   又或者,我們迷失於國家、政黨、社會、文化、媒體等「大師」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價值觀,為其賣了一輩子的命而不自知。   這個社會存在著太多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小時候沒有被「看到」。於是,我們窮盡一輩子來希望被看到:我要很美麗、很乖、很聽話、很聰明、很頑皮、很壞、很有能力,為你付出很多,或很有錢、很有勢力,或染上不同的上癮症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希望被看到。   慢慢的,在這過程中,我們卻失去了自己,因為已經扭曲自己太久了,早已忘記自己到底是誰?自己真正的感覺為何?自己真的要的是什麼?   世間人

一輩子眼睛都是向外的,需要他人的注意力,在照顧他人、看到他人,而看不到自己。我們將力量放在外面,而忘記了:更高的力量永遠在內,而不在外面!   是時候了,是清醒的時候了。   從邪教出來之後,心理的康復療癒工作是很浩大的,因為整個價值系統必須重新整理,很多人會經歷很長時間的憂鬱痛苦但又找不到人說。在西方國家對於這個議題已經有很深入的研究,及離開邪教之後的心理重建書籍與專業心理師見面的療癒之旅。   一個人的療癒旅程是長遠的,而且是需要被陪伴的,就像一個嬰兒一定要有一個溫暖的母親照顧,嬰兒看著媽媽的眼睛,知道自己被媽媽看到,嬰兒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同時從母親那裡感覺與對應到不同的情緒,才

能感覺與證實到自己的情緒。   專業心理師的陪伴,就像是re-parenting的過程一樣,被分析者從新感覺到被照顧、被看到,才能在自己的內在慢慢地形成一個力量來照顧自己、看到自己,並感覺到自己內在真正的力量。     東方的社會,大多數人心理的根源是:我不值得被愛、被保護、被幫助,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這麼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心理治療裡,被看到與被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每一個嬰兒需要被看到、被陪伴一樣。求助是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同時像是讓自己知道:我值得被愛、被保護、被幫助。   我希望有機會能寫一本有關對於威權迷戀與迷失的書籍,及其心理重建療癒計畫。很高興台灣開始重視這件事了,Toshl這本

書,是一個開始。祝福我們。 我完全沒有發現他們的背叛。他們長年以來不斷地欺騙別人。這在某種意義上,比「殺害他人」的行為更加殘暴。他們無止境地反覆操控人心。這就是「洗腦」的可怕之處。被洗腦的日子長達十二年。我在這裡寫下所有的真相。 人生的分歧點一九九三年四月,我在洛杉磯錄音時,一項意外的工作找上門來,有人問我願不願意在搖滾音樂劇《哈姆雷特》中飾演主角。 我想像不出X JAPAN的TOSHI跑去演舞台劇會是什麼樣子,因此感到猶豫,但個人活動的相關人員都異口同聲地勸我:「接下這個工作絕對比較好。」「這對音樂人來說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在他們的勸說下,我也逐漸對此產生興趣,想要試著以一名音樂

人的身分挑戰新領域。 然而,這時的我不可能知道,這個決定將會攪亂我的命運,成為我人生崩壞的開端。 那是一段名為「洗腦」的人間煉獄日子,在這段日子裡,我身而為人的意志、想法、自由都完全被剝奪。 這個原本應該會讓我的人生飛黃騰達的閃耀舞台背後,有個陷阱已經張開血盆大口,準備吞噬我。 一九九三年五月,飾演主角的我從旅居的洛杉磯回到日本,為搖滾音樂劇《哈姆雷特》的演出進行準備,並且參與飾演哈姆雷特戀人的女演員最後甄選。 劇組首先透過履歷表從公開招募的三千人當中,篩選出大約三十名可以留到最後甄選的人選。 甄選全部結束後,評審之間的意見出現分歧。製作人與導演等製作人員,與當時擔任我個人經紀公司社長的竹田(

化名)分別支持不同的女性。製作人員支持的女性雖然個子小,卻是個擁有女演員氣質的美女,歌喉與演技也都相當出色;至於另一名女性的歌喉與演技雖然略為遜色,但在許多積極展現自己的女性當中,她文靜的氣質反而讓人更印象深刻,所以我自己覺得選擇哪一位都可以。最後的結論是暫時把兩人都留下,採取「兩人分飾一角」的方式,讓她們輪流演出同一個角色,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變成只留下竹田支持的那位女性,也就是守谷香。 人生或許沒有「如果」,但「如果」那時候維持「兩人分飾一角」的決定……「如果」竹田在那場甄選當中,沒有堅持推薦守谷……我的人生或許會變得完全不同吧!

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

為了解決為何 一切 到了 終究 還是空的問題,作者簡義明 這樣論述:

這份關於郭松棻的研究,副標題是:「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它指出了郭松棻文學的意義和精神。在客觀條件上,他不是很容易被現有的台灣文學研究給標定位置,劃入流派與社群;在主觀意志上,他的文學與思想精神,有著一種對「無法定義」、「拒絕位置」的認知與精神向度,當我們真正深入到他一生的知識追尋、獻身保釣運動的毅力與態度、小說書寫的反省與實踐精神時,終究會明瞭,真正深刻的心靈是不容易、也拒絕被簡單分類與劃位的。 在上述問題意識之下,本論文以六章進行書寫: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反思與討論,並進而審視,台灣文學研究當前所面臨的「國族計畫」和「學術商場」

的結構性問題,然後,以薩依德為例,我想從他身上吸取更有生命力的論述態度與實踐力量,事實上,我想借薩依德來提出的並不是一種體系、或一套理論,恰恰相反,它是一種反體系、反主導性論述的觀念,借用薩依德的詞彙,是所謂「現世性」(worldliness),這種精神事實上才是貫穿他一生的學術與志業的核心,帶著這樣的態度,薩依德希望我們能夠「航向他者」。 第二章為「學術與行動主義:知識份子的言說與實踐」,首先,我試著把郭松棻放在1960年代全球基進青年世代的感覺結構裡,受到越戰、搖滾樂與學生運動浪潮洗禮的郭松棻,彼時正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剛好在1970年代初期遇上「釣魚台事件」,這種歷史的偶

然卻是改變了作家的一生,於是,郭松棻將啟蒙他思想的沙特哲學,放大了「介入」這個觀念的意涵,他將彼時的行動上接到「五四運動」的啟蒙論述裡,左手寫文論,右手高舉著在街頭演講,但這場烏托邦的建構,結局終究是幻滅。1974年的「祖國」之行,徹底撼動了郭松棻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幻想,但這階段的他並未對馬克思主義灰心,他認為是執行和思想的問題。所以,在這之後,他用心苦讀西方哲學、社會學、左翼思想等艱澀書籍,沙特依舊是他融會這一切的主要線索。但我認為,郭松棻即使是在梳理西方學術的議題,或者分辨沙特和卡繆論戰雙方的孰是孰非,或者翻譯馬克思主義者的論著,都還是指向他永不放棄的烏托邦,亦即中國(包括台灣和大陸)社

會的正義可能和幸福想望。 第三章為「文學觀念的生成與辯證」,從一個獻身的行動者走向安靜的書寫者之前,我用這一章做為理解的橋樑,將郭松棻在不同時期的文學觀念做一些梳理與辯證,郭松棻對於「什麼是文學?」這個問題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將他在不同階段涉及「文學」的文獻置放在作家生命史的脈絡中加以審視的話,會發現一段「建立」與「推翻」相互更迭的過程,也因為這樣的過程,我們才能更加逼近與理解,郭松棻是如何艱辛地推開層層疊疊的框架與意識形態,將那些政治的和革命的大敘述瓦解,進而以餘生的專注和努力,在文學的範疇裡,致力於精神的自由與超越。 第四章為「記憶、存有與歷史想像」,本章主要是透過郭

松棻再現「記憶」的幾種關懷,對他的小說寫作進行綜觀的分類與細部的解讀,接著,再從他幾個關乎歷史想像與存有召喚的文本,試著去理解,郭松棻是怎樣藉由書寫抵抗大寫的歷史,保留住敗者的生命意義,創造出文學的精神空間。 第五章為「敘事、語言和現代主義再思考」,本章先分析了福樓拜對郭松棻在視覺敘事和小說語言風格上的影響;接著,在1990年代後,胡蘭成的思想和文體也變成郭松棻小說寫作的摹寫對象,這些美學與形式層次的分析,是以往的郭松棻研究較少觸及的面向;最後,則是藉由郭松棻的案例,反思當前台灣文學界對「現代主義」研究的認識侷限和可能缺失。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論文的貢獻與限制,並指出日後可繼

續延伸和擴展的研究方向。在目前後殖民與後現代相互競奪文化領導權的時空底下,現代主義已經成為歷史足跡了嗎?還是,它依舊有可能提供我們一種往前追尋的態度和方案?薩依德提醒我們要「航向他者」,郭松棻的實踐軌跡與書寫關懷也在提醒著我們,現有的台灣文學研究在追求「史」的框架這種邊界意識,和「典律」的追尋這種根源歸屬的過程中時,要時時檢視自身的排他與暴力成分,郭松棻的文學精神所應許的遠方,不是一個位置,不是一種定義,而是一種解消、自由與希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