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岳嵐寫的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研究 和林玉山的 漢語語法教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N1209599A - 汉语语法自动分析及处理方法也說明:本发明是一种汉语语法自动分析及处理方法,利用电脑先根据汉语语词库对输入的汉语文字串(句子)进入语词划分,再根据词性标记规则依次标定各语词的词性,得到与句子顺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萬卷樓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在職專班 洪媽益所指導 李昭穎的 名詞子句之翻譯與訊息處理:以「讓天賦自由」為例 (2021),提出漢語語法分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名詞子句、漢語、語序、訊息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曾金金所指導 李旼的 華語線上教學呢字提問研究與話題建構 (2021),提出因為有 呢問句、線上教學、華語教學、話題建構、教師提問的重點而找出了 漢語語法分析的解答。

最後網站Reference:实用汉语语法- Chinese Grammar Wiki則補充:汉语 的语法单位. 语法分析需要把一句话切分成若干语法单位; 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汉语的结构规则概述. 结构和短语; 汉语的结构类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漢語語法分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研究

為了解決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作者岳嵐 這樣論述:

晚清時期,以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商人、外交人員為主的西方人為了各自的目標來到中國,開始了漢語學習和漢語教材的編寫,掀起了西方人漢語學習的第二次高潮。全書除緒論外,共分四章。    本書首章講述了晚清100多年的歷史中,西方人的漢語學習隨著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遷以及中西方關係的起伏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隨著西方勢力入侵範圍的擴大和深入,西方人的漢語學習也呈現出初步發展的態勢。在勾勒晚清時期西方人漢語學習及教材編寫的歷史演進的基礎上,本書第二章至第四章立足於100多部漢語教材,分別從漢語語音、語法及字詞三個方面考察了西方人對漢語的認識,以及他們對相關語言要素的教學情況。

   西方人借鑒當時中西方語言學的成果,結合自身的母語背景和學習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其中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可為當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教材編寫提供歷史借鑒。西方人漢語教學與學習的歷史,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外關係史不可忽視的一環。    希望本書能為相關領域同人提供參考。 岳嵐,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員,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海外漢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學術興趣為世界漢語教育史、對外漢語教學和海外漢學研究。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多年,發表學術論文30篇

,編著專用漢語教材1部,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專案《多卷本(中國文化域外傳播百年史)(1807-1949)》,獨立主持北京市科研專案等若干。 緒論 第一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的歷史分期 第一節 初步探索期(1800-1840年) 第二節 快速發展期(1841-1860年) 第三節 日漸成熟期(1861-1890年) 第四節 全面繁榮期(1891-1911年) 第二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語音教學與學習 第一節 對漢語語音的總體認識和學習 第二節 中文拼音系統 第三節 對聲調的認識以及教與學 第四節 對送氣音的認識以及教與學 第三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語法教學與學

習 第一節 印歐語言框架下的漢語語法分析 第二節 漢語中的形態標記 第三節 對漢語特性的探討 第四節 關注共有語法現象中的漢語特色 第五節 漢語語法的教與學 第四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字詞教學與學習 第一節 西方人對漢字的總體認識 第二節 漢字教學 第三節 漢字學習 第四節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詞彙教與學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名詞子句之翻譯與訊息處理:以「讓天賦自由」為例

為了解決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作者李昭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名詞子句譯文在訊息處裡方面所呈現的翻譯策略,藉由觀察譯本「讓天賦自由」及其原著中名詞子句,試圖探尋語序與訊息結構之間的關係。理論部份是在語法分析的語用層次上,以Halliday(1967)、Lambrecht(1994)提出的訊息結構理論,與漢語的訊息結構做為研究基礎,擷取英語名詞子句作為訊息研究單位,比較子句漢譯前後的位置,觀察語序翻譯策略與訊息結構的關係。經文獻探討發現,英、漢語訊息結構近似,語料統計結果顯示,在語序翻譯策略方面,子句拆譯成兩個不連續的部分時,會產生併用兩種語序翻譯策略的情況;在訊息結構翻譯策略方面,保留原文訊息結構的順譯策略占所有語序翻譯策略的71%,符合

文獻探討中,英文、漢語訊息結構相近的結果,且語序翻譯策略和訊息結構翻譯策略具有正向關係;分析重組訊息結構的原因,主要是調整為舊到新的常態訊息結構,以形成常態訊息結構。此由意譯文本研究結果得知,未依字面直譯卻能夠表達相同訊息的原因,係因翻譯的核心原則是依據「訊息」來安排,因此對譯者而言,安排訊息結構與語言結構轉換同樣重要。

漢語語法教程

為了解決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作者林玉山 這樣論述:

  該書為漢語言專業博士生的漢語語法學教材,比之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語法部分有更豐富的內容。該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漢語語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漢語語法方方面面做了比較深刻的論述。且介紹國內外漢語語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於研究生開拓視野,提高其研究水準,並助推語言其他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對語法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華語線上教學呢字提問研究與話題建構

為了解決漢語語法分析的問題,作者李旼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線上教學的課堂中,觀察到實習教師時常使用呢問句提問,為了解教師使用呢問句提問的功能,本研究以會話分析法,將線上教學的言談互動轉寫為逐字稿並進行標記,從師生的言談觀察呢問句所引導的問答特性,及其與課堂話題建構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會根據課程目標建立話題層次,再根據不同話題層次向學生提問。本文根據教師使用呢問句的不同功能將呢問句分類:一、為交際和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引導學習者產出目標句,與教師進行真實的交流;二、為交際使用的呢問句: 呢問句延伸交際話題,使言談互動更具針對性;三、為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複習及操練目標形式。觀察呢問句與話題的關係

,呢問句一般在課堂主話題下的子話題及分話題上轉換提問的方向,學生因和教師共享同一個層次的話題語境而能理解呢問句的含義並回應。然而在以操練目標形式為主的課堂, 教學任務由教師的指導語建構而成,無明顯的交際話題,此時呢問句的意義需根據前文的指導語解讀。根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實習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前,需先建立話題的概念,根據不同話題層次設計適當的提問,並注意語言難度,方能使提問形式達到教學和交際的雙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