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換算公式 推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陳建忠所指導 賴至婕的 多壁奈米碳管束的合成與其薄膜性質與應用 (2014),提出溫度 換算公式 推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奈米碳管束、化學氣相沉積、奈米碳管束薄膜、浸塗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度 換算公式 推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壁奈米碳管束的合成與其薄膜性質與應用

為了解決溫度 換算公式 推導的問題,作者賴至婕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目標是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合成奈米碳管束,與製備多壁奈米碳管束薄膜並檢測其性能。利用硝酸鐵、硝酸鈷、硝酸鋁,配製觸媒溶液,藉由不同鍛燒溫度與時間在空氣下乾燥形成粉末。經由CVD法成功合成奈米碳管束,其中乙炔為碳源,氫氣為還原氣體、氬氣為環境氣體,並設定不同生長溫度、時間,和不同進料氣體流量。根據製備觸媒最佳參數指標為奈米碳管束的產率及長徑比,從鍛燒溫度和時間選出最佳參數條件為鍛燒溫度350°C,30分鐘及溫度450°C,1分鐘。經由改變CVD生長溫度、時間及氣體流量,發現觸媒在鍛燒溫度350°C,30分鐘,CVD條件為溫度700°C,時間30分鐘,H2/C2H2=100/10

0 (sccm/sccm)時,為最佳條件,可獲得奈米碳管束產率為1490 %,長度為76 μm,寬度為7 μm,長徑比為10,改變觸媒條件,發現以Al2O3(s)/Fe(NO3)3(aq) /Co(NO3)2(aq)配置觸媒粉末,可獲得奈米碳管束產率為322 %,長度為368.66 μm,寬度為12.32 μm,長徑比為30;鍛燒溫度450°C,1分鐘,CVD為生長溫度700°C,時間30分鐘,H2/C2H2=100/50 (sccm/sccm)時,為最佳條件,可獲得奈米碳管束產率為1040 %,長度為158 μm,寬度為5 μm,長徑比可達29。發現以Al(NO3)3(aq)/α-Fe2O3

(s)/ Co(NO3)2(aq)配置觸媒粉末,可獲得奈米碳管束產率為843%,長度為245 μm,寬度為12 μm,長徑比為32。  將合成好的奈米碳管束粉體加入適當的溶劑與分散劑及乙基纖維素,以攪拌與超音波震盪來獲得均勻的懸浮溶液。藉由浸塗法在基材上製備透明導電的奈米碳管束薄膜。奈米碳管束薄膜品質有以下因素影響:浸塗液黏度、浸塗速率、分散劑等。目前,製備出的奈米碳管束薄膜最低片電阻可達1171Ω/sq,T550=25.5%及5060Ω/sq,T550=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