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 股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永興 股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融界寫的 突圍:88位基金經理的投資原則 和劉重義的 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前衛所出版 。

逢甲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林問一所指導 吳秀慧的 財團法人持股表決權限制之研究 (2020),提出永興 股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財團法人法、保險法第146條之1。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陳洳瑾所指導 游雯仲的 基於多重串流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運用於台灣指數期貨交易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深度學習、量化交易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興 股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興 股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突圍:88位基金經理的投資原則

為了解決永興 股票的問題,作者金融界 這樣論述:

到2018年,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這本《突圍——88位基金經理的投資原則》由基金行業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自媒體“金融界”推出,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作序推薦,集88家公募基金的88位基金經理智慧箴言,旨在當下股市動盪不安、投資前景不甚明朗的環境下,從專業投資者視角出發,通過方向篇、方法篇、機會篇三大篇章,為基金從業者及大眾投資者提振信心、總結經驗、介紹方法、展示未來投資趨勢。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雖然這些基金經理的從業背景、投資經歷、投資方法各有不同,但為持有人創造最大的回報是他們一致的信仰。 金融界創立於1999年,並於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首次公

開募股(股票代碼:JRJC)。作為在國內影響力較大的財經媒體平臺,金融界網站相繼獲得“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100強及財經類網站第一名”“中國主流媒體市場經濟地位及商業價值資訊類十強網站”“德勤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等榮譽,是“首都互聯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也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指定合作財經門戶。2018年,金融界網站年獨立訪問用戶超過3億。 方向篇 溯源價值 堅守估值紀律,兩維度選擇標的 / 王俊3 關注真價值,尋找大衛斯按兩下的行業和個股 / 彭淩志6 踐行價值投資策略,低估值是必要條件 / 丘棟榮8 真成長彌足珍貴,低估值保護很有必要 / 王克玉10 好公司加

好價格,押注實現價值的回歸和增長 / 駱海濤13 發揮工匠精神,將標準化與個性定制完美結合 / 王靜15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是安全邊際,要買得早並熬得住 / 趙曉東17 穩中求進,堅守基本面 / 陳立秋19 投資如登山,價值投資才是正確途徑 / 曹名長21 探路成長 把握黃金平衡點,看好泛消費前景 / 史博23 投資遵循一勝九敗規律,只有極少數能跑贏市場 / 楊棋25 中美百倍牛股的共同點 / 徐婕28 評估潛在的收益空間,看重個股的“性價比” / 是星濤30 短期博弈是一種“熵”,長期只能賺價值的錢 / 陳一峰33 杜邦拆解發現好公司,堅定“收藏”滾雪球 / 許文波34 價值投資包含兩個層面,

未來將展開價值成長行情 / 程濤37 基於兩個層次挑選創造價值的好公司 / 黎瑩39 估值歷史低點,正是價值投資最樂見的機會 / 李永興41 方法篇 主動管理 擁抱“原則”,穿越驚濤駭浪 / 王宗合47 從成長中尋找最深度的價值 / 邵健49 以絕對收益為綱:寧可錯過,不能做錯 / 王華54 長期收益來源於持有優秀公司而非神操作 / 安昀56 找到抵抗恐懼的“錨”,安享資產增值 / 楊銳文58 中微觀增速估值性價比匹配之刀 / 王睿61 不甘落後是理性投資的最大障礙 / 曹力63 平衡收益風險,實現可持續回報 / 吳昊66 相信真成長的力量 / 付斌69 四大要點捕捉未來行業龍頭 / 賀喆7

2 絕對收益居首,價值觀決定成就 / 王美芹74 賺企業成長與估值修復的錢,關注消費升級和創新 / 楊建華77 行業輪動投資法的更高層次 / 盧揚80 震盪市中的定心丸——掌握合理定價能力 / 喬遷82 融合時間要素,構築投資四維空間 / 何奇84 大道至簡,只做能看明白的投資 / 桂躍強86 股票投資的初心和進化論 / 劉江89 投票機與稱重機,龍頭公司的四大篩選之道 / 孔祥鵬94 通往絕對收益之路 / 周平96 複利下的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策略 / 楊夢98 價值博弈者的走鋼絲平衡術 / 蔡宇濱102 用絕對收益理念做長期投資 / 李雙全104 如何挑選具有阿爾法的標的 / 王華107 順

勢而為,投資必知三大要素 / 劉方旭109 尋找產業趨勢下的龍頭公司 / 陳嘉平111 投資方法和投資現實的結合 / 丁平113 投資反思錄:每一個組合都應有價值觀 / 張延閩114 新時代下的投資方法三部曲 / 莊騰飛117 克服線性思維,關注週期性規律 / 劉開運119 破譯尋找確定性機會的投資密碼 / 李怡文121 用“性價比”概念構建投資組合 / 鄒新進123 如何進入“看山還是山”的成熟階段 / 唐雷125 基金管理的終極追求:做正確的事情 / 馬文祥127 量化魔方 四大方法打開量化投資黑箱 / 陳士俊130 在量化選股中尋找超額收益因數的路徑 / 杜曉海133 人工智慧探索:大資

料引領精准投資 / 查曉磊135 被動投資 ETF是FOF最優選的底層配置工具 / 榮膺138 A股市場上的指數發展條件 / 許之彥141 指數化投資精髓 / 吳昊143 固收兵法 債券投資的長邏輯和短邏輯 / 唐弋迅146 債券收益率的價值與反價值 / 姚秋152 固收投資中需先做好確定的事 / 史向明156 鷹眼視角:捕捉風險收益比最高的類屬資產 / 劉麗娟158 深度分析,準確把握產品業績高低的關鍵 / 閆沛賢160 固收之道:投研的抽絲剝繭和化簡為繁 / 呂曉蓉162 聚沙成塔,守正出奇 / 王立164 構建準確、嚴格的信用風險體系 / 鄭猛166 機會篇 爭鳴市場 風物長宜放眼量

/ 莫海波171 如何理解基於價值的趨勢投資 / 肖志剛173 宏觀經濟下的資產配置之道 / 鄭源176 長牛正在路上,守正待時 / 蘇辛178 銘記新時代烙印,投資堅守初心 / 宋磊181 尋找中國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 胡耀文183 機遇挑戰並存,緊抓兩大投資機會 / 梁洪昀184 挖掘經濟轉型中更多的投資機會 / 毛矛186 禍福相倚,危中有機 / 林國輝188 借力長期投資,放眼未來發展 / 林翠萍190 論道A股 中小創的春天還遠嗎 / 曹文俊194 探求科技行業投資秘笈 / 張仲維198 A股底部或已現,優質賽道實現超車 / 劉晉晉200 股票長期投資業績靠什麼 / 範冰202 機

會大於風險,長期看好醫藥板塊 / 王大鵬205 明晰A股投資的三大圈層 / 談潔穎207 A股市場的藏獒投資理論 / 趙宏宇209 樂觀看市,錨定真成長 / 方倫煜212 股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 董山青213 做定投前需要解決3個問題 / 宮雪215 放眼海外 跨境資本流動對港股審美的影響 / 餘昊217 美股寬幅震盪,優選中性策略 / 董梁220 港股吸引力加劇,配置正當其時 / 付世偉224 後記 / 227  

財團法人持股表決權限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永興 股票的問題,作者吳秀慧 這樣論述:

我國財團法人數量倍增,但近幾年來財團法人的負面消息頻傳,只因財團法人淪落為企業當作把持公司股票的一種工具,透過設立財團法人來掌握營利事業法人,甚至透過財團法人進行經營權的爭奪,導致財團法人與設立宗旨背道而馳,社會大眾也因此對公益財團法人觀感已逐漸下降,最近爆發的案件有長榮集團與台塑集團,都是透過財團法人掌控營利事業股權參與持股表決權的案件。另外保險公司,是以為分散投保人對未來的不確定風險而所成立的保險公司,嚴格來說亦屬於為服務社會大眾友善的事業,但卻利用投保人的龐大的保費進行投資上市櫃公司,引起社會動盪不安,這對投保人與被投資公司甚至是社會大眾都會引起社會惶恐,而我國保險法也因此於103年修

法第146條之1,以強勢的修正態度禁止保險公司再犯,以促進社會安定。透過保險法的修正做法,帶入財團法人的現有規範,兩種法人都是介由持有被投資公司的作為企圖掌控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權,在未發生嚴重的財團法人引發的社會動盪前,先行修正。

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

為了解決永興 股票的問題,作者劉重義 這樣論述:

  本書是跨資通訊科技、革命理論與台灣民族運動三大領域的精心著作,內容穿插許多銜接論述的歷史事實和啟發興趣的生活時事,由之鋪陳兩個重要的基礎概念:即茉莉花革命所突出的「革命2.0」,以及殖民地掙脫外來政權最強有力的「民族主義」。之後,就仍在演進中的網際時代環境,來檢視台灣人要推翻非法的「中華民國」外來體制,建立真正屬於自己台灣人的國家所應有的努力。   本書的第一章介紹人類發明電腦又建構網路做為資訊傳輸工具之後,帶來許多出人意料之外的驚奇。網際網路更為人類社會開拓出新的活動空間,並賦予平民百姓前所未有的社會參與熱情。革命2.0的成功經驗撼動天地,國際社會與獨裁統治集團都必須面對重建新秩序的混亂

。   第二章則以現代的語言與思想來解釋民族主義,並以實際的案例陳述它氣壯山河的革命功能。被用來矇混台灣民族意識的「中華民族」概念在此受到嚴厲的批判。但重要的是從台灣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來闡述台灣民族的形塑。這裡用有趣的故事來強化台灣人和這塊土地的連接與感情。   第三章檢討台灣民族運動1.0的興衰並論述其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則為台灣民族運動2.0鋪設在現實國際環境下推展運動的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劉重義   台南市人,台南一中、清華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修,1977年取得數學博士學位後,應聘到George Mason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之後在美國電腦資訊工業界

服務超過二十年。2005年回台灣定居,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任職,並在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經歷  .1982年負責台灣獨立聯盟美國本部宣傳部,1984、1986年分別擔任美國本部第二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宣傳部長,並負責學生盟員小組。    .2007年任「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推動「台灣國民會議」做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組織的聯合陣線,擔任發言人。   .2011年1月參與成立並擔任「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同年7月參與成立並擔任「台灣民族黨」總顧問。   .2012年4月開始推動「台灣國籍宣示運動」。 著作  .1982年出版包括第一本台灣留美學生運動史《風起雲湧》   .2

006年10月與李逢春博士共同出版《革命運動研究──掌握台灣建國最後一哩路》(前衛出版社)   .2009年8月出版《常識》宣傳台灣民族獨立革命,發行超過16萬本   .2013年3月出版《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前衛出版社) 自序推薦序一推薦序二 第一章革命2.0撼動天地1.1通訊傳播科技帶動人民革命1.1.1網際網路和手機激發個人傳播力1.1.22.0代表革命性的創新與銳變1.2人民作主的革命思想1.3電腦科技激發資訊革命1.3.1電腦是處理資料的絕佳工具1.3.2電腦要求建造網路1.3.3間諜潛伏在電腦網路1.3.4電腦網路造成黑色星期一1.3.5蠕蟲在電腦網路繁殖1.3.6電

腦可以引爆實體破壞1.3.7Y2K的全球恐慌1.4網際網路擴展人類的活動領域1.4.1網際空間人口爆增1.4.2社會全面邁向資訊化1.4.3天羅地網的數位化生活1.4.4新社會環境裡的安全問題1.4.5台灣資訊安全的危機1.4.6駭客城的傳奇1.5從Web 1.0到Web 2.01.5.1Web 2.0激發個人傳播1.5.2Web 2.0創造新服務模式1.5.3「小世界網絡」創造運動效能1.5.4.「長尾現象」彰顯群眾的潛力1.6衛星天眼定位偵測導航1.6.1人造衛星的理論和運作1.6.2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1.6.3INTELSAT提昇全球通訊服務1.6.4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1.6.5俄羅斯的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1.6.6精密的衛星軍事應用科技1.7網際空間理念的矛盾1.7.1資訊控制2.01.7.2中共圍堵資訊洪流1.7.3叛逆的「駭客主義」1.7.4網際空間獨立宣言1.8網際空間待建立的國際秩序1.8.1第一次網際大戰1.8.2網際武器Stuxnet問世1.8.3資訊戰略的構思1.8.4美國在網際空間的國際戰略1.8.5中共備受質疑的網際空間行為1.8.6網際空間浮現冷戰對峙1.9網際空間的革命運動1.9.1瑪雅原住民率先爭取國際支持1.9.2伊朗未盡全功的推特革命1.9.3突尼西亞震撼世界的茉莉花革命1.10革命風潮的形成與擴張1.10.1革命導火線難以預料1.10.2學生的革命

角色1.10.3青年學生誤入歧途的反革命1.10.4革命的展示效應1.10.5歷史上的民主化浪潮1.11茉莉花綻放的阿拉伯之春1.11.1阿爾及利亞率先發動1.11.2埃及是第二張倒下的骨牌1.11.3葉門群眾逼總統下台1.11.4利比亞強人屈辱喪命1.11.5沙烏地阿拉伯開放市級地方選舉1.11.6敘利亞歹戲拖棚1.11.7中共政權剉咧等1.12革命2.0尚待精進651.12.1革命運動必須拉垮統治支柱1.12.2非暴力抗爭的理念與實踐1.12.3革命運動的策略規畫 第二章民族主義氣壯山河2.1民族主義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核心理念2.2民族的定義2.3民族主義激勵團結2.3.1赤藍人是台灣的外來

入侵者2.4民族主義為革命灌注堅持的耐力2.4.1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2.4.2愛爾蘭民族主義2.4.3波羅的海三國的民族主義2.5中華民族的濫用2.5.1中國到20世紀初才成為國名2.5.2梁啟超提倡中華民族意指漢族2.5.3五族共和是為了繼承滿清王朝的領域2.5.4孫文的中華民族建立在大漢沙文主義2.5.5滅其族滅其文的漢化政策2.5.6少數民族問題是中國潛在的動亂因素2.6台灣民族的形成2.6.1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2.6.2原住民建立「大肚王國」2.6.3福爾摩沙呼吸西方文明2.6.4清國不情願地捲入台灣的國際漩渦2.6.5台灣領先清國的現代化腳步2.6.6宣教師引領台灣邁向現代化2.6

.7日治時期全面推動現代化2.6.8福爾摩沙卸下神秘面紗2.6.9外來殖民政權操弄「分而制之」2.6.10台灣民族的塑造成形2.6.11台灣民族必須堅持台灣獨立2.6.12八田與一灌沃台灣民族 第三章台灣民族運動1.03.1台灣民族運動1.0的結論3.1.1台灣人還沒有自己的國家3.1.2台灣絕不是民主社會3.1.3有健康的台灣意識才有健康的台灣民族3.1.4赤藍權貴藉藍綠鬥爭掩飾民族矛盾3.1.5民族主義促成承擔民族責任的社會氛圍3.1.6善用言論自由創造民族運動的契機3.2憤怒的台灣人3.2.1文明落差註定引爆民族衝突3.2.2悲壯的台灣民族鬥爭3.2.3翻開歷史被遮蓋的書頁3.2.4中國

黨對民族屠殺的狡辯3.3美國戰後搖擺不定的台灣策略3.3.1「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寄生台灣3.3.2韓戰突出台灣在遠東的戰略價值3.3.3「中華民國」是美國在外交賭場的籌碼3.3.4美國以台灣關係法收拾「中華民國」騙局3.3.5台灣人在美國國會的朋友3.4邪惡落伍的赤藍民族壓迫體制3.4.1剝奪台灣人的政治權利3.4.2摧殘台灣人的母語3.4.3剝奪台灣人的公職機會3.4.4剝奪台灣人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3.4.5挑撥離間分化台灣住民3.5開闢出頭天之路3.5.1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3.5.2台灣獨立思想漂泊海外3.5.3革命的掙扎3.5.4民族民主運動風起雲湧3.5.5蕃薯不驚落土爛3.5.6

民族運動被赤藍體制吸納 第四章台灣民族運動2.04.1民族運動2.0順應革命潮流4.2「台灣問題」的本質4.3台灣人出頭天的願景4.4台灣民族運動的階段性目標4.5台灣民族運動的利益相關者4.6赤藍權貴的統治支柱4.7台灣和美國的共同利益4.7.1美國支持台灣卻不一定支持台灣人4.7.2中共拉攏美國的「三亞倡議」4.7.3「棄台論」探頭4.7.4美國重返圍堵政策4.8台灣民族運動的SWOT分析4.9無體制內外之分4.10培養民族尊嚴與勇氣 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盼望「台灣之春」的來臨   劉重義教授傳給我,他的新著作《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請我寫一推薦短文。我有感於他的認真執著於台灣

民族運動,經常看到他發表的文章介紹世界各國特別是弱小民族革命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來臨之後,透過網際網路的資訊媒介,大量年輕人迅速的覺醒參與民主、自由、人權的活動,爭取民族的尊嚴與社會的變革,我相信他內心對台灣民族運動的未來一定也更熱切的盼望著「台灣之春」早日來臨。現在他有條理系統地貫注成書,我很樂於向讀者推薦,希望有更多關心台灣人命運和台灣未來的朋友,能從本書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更大的勇氣、激發台灣民族運動的熱能,也早日促使「台灣之春」的花朵綻放在苦難的美麗島─福爾摩莎的大地!   台灣人由於歷史、地理的因素,飽受外來政權和民族摧殘,以致台灣民族意識的覺醒較慢,也較欠缺建立臺灣

國家的信心。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自由、民主、人權的種子已深入全世界人心,而民族的尊嚴與獨立主權國家的建立也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作為台灣人天經地義在台灣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自由民主國家、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和民族的尊嚴,追求台灣社會的公平繁榮、創造台灣文化的進步貢獻於人類的和平,這是每個台灣人的基本價值也是台灣民族的共同目標。我很希望劉重義教授在本書中所介紹的世界上受到迫害的弱小民族如何爭取自由、民主和人權,建立主權獨立國家的經驗,可以給我們更大的鼓舞;我也盼望台灣的大學生、年輕人以及已經覺醒的知識份子,善用現代科技文明的網際網路,傳播共同的理想喚起更多台灣人的熱情和信心,讓台灣民族運動早日點燃「

台灣之春」的火把,照亮台灣社會黑暗憂鬱的角落,使台灣人建立新國家的目標早日實現,這是我推薦本書的最大盼望,也是我這一輩子最希望看到能夠實現的理想。 陳永興醫師2012年12月25日寫於羅東聖母醫院 推薦序二 覓出一條新興國家的康莊大道   劉重義博士自2005年回台灣之後所發表的《常識─台灣民族獨立革命》以及和李逢春博士合著的《革命運動研究》,都是幫助推展台灣民族運動很實用的著作。如今,又完成《網際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是一本結合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力作,為台灣民族運動灌注了新的思維與能量。   劉博士早年到美國留學,擁有數學博士及電腦資訊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應聘到華府地區的喬

治梅遜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並協助該校發展當時企待籌辦的電腦資訊科學系。   1979年劉博士轉入資訊業界服務,參與美國國防部衛星追蹤與資訊傳遞系統(TDRSS)的建置計畫。1981年應聘到一位雷根總統科技顧問所開設的私人公司,五年間為華爾街的美國股票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發展並建置了初始三代的股票交易處理網路。電腦網路對美國股市的重要性,讀者若看本書第一章第1.3.4節《電腦網路造成黑色星期一》,便能夠有深刻的印象。   其後,劉博士又在公司內負責發展大型電話交換機的營運自動控制。在1980年代,電話網路和

電腦網路這兩個互不相干的獨立系統正逐漸融合,傳統的電話線路界接開始採用軟體控制,創造了許多新穎的電話通訊功能。在那個電腦科技飛躍的時代,大企業和大機構的電話網路部門和電腦網路部門之間的溝通互動,顯然難以跟上急速變動的運作環境,劉博士卻能在極為複雜的情況下,完成跨此兩部門的電話網路營運自動控制系統。   嗣後,劉博士在1990年應聘到國際人造衛星通訊公司(INTELSAT),負責翻新整個人造衛星控制及營運中心的電腦運作系統。當時的新技術如微軟的視窗工作環境、專家系統以及網際網路等,都在劉博士手裡引進控制中心,淘汰了老舊而且低效率的過時硬體、作業系統及業務流程,對INTELSAT衛星業務控制中心作

了大革命。   在那個時代,據說,劉博士是絕無僅有能夠橫跨電腦網路、電話網路和衛星網路三個通訊領域的工程師。據劉博士自述,在其業界服務的20幾年間,曾經面臨三個非常艱鉅的技術難題,最終都是先觀察當時相關的實際運作環境,建立一個具風險管理的實踐理念,使問題簡化到可以掌握的情境,然後才大膽應用系統工程技術去解決問題。過去幾年來,努力推動本土社團的集體性活動以及本書的出版,可以看出劉博士正在試圖解決台灣獨立建國這個大問題。   劉博士從留學生時代就積極參與台灣獨立運動,回台灣之後,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的「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服務,涉入先進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技術,同時也在台灣科技大學教授資訊科學

課程。由其在資訊化社會的專業素養以及在台灣獨立運動的實質經驗來談網際時代的台灣前途,是最恰當不過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網際時代的來臨,電腦網路已經由有線網路發展到無線網路,創造了一個無所不在的網際空間。所謂的「網際」依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稱作國際,而網際則是透過網路的交通,資訊傳播迅速,促成全世界區域與區域、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構成「人類社會新的活動空間」,它是「資訊化社會」所開拓出來的新領域。人類社會經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更進一步達到資訊化社會。這樣的時代被稱作「網際時代」。   在網際時代,世界上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發生事情,很快會波及到其他地域,像近幾年的金融風暴和

市場萎縮,其效應非常明顯。台灣人對影響財富與生計的經濟脈動很敏感,但對於會影響子孫,甚至整個台灣民族的政治,尤其是國際政治,有相當一部分人卻犯了冷感症。但是,國際上的政治變化與革命已經隨著網際時代的發展,有形或無形的影響全球每一個角落,台灣當然不能例外。所以,2011年發生的茉莉花革命,以及其後阿拉伯之春一系列的革命,已經使專制政權忐忑不安。   本書第一章明確指出這種革命方式與過去的革命方式有顯著的不同,稱為革命2.0。換句話說,革命2.0是網際時代新出現的革命方式,是當代的或稱作同時代(contemporary)的變革模式,與過去歷史家定義的近代(modern)的革命模式不同。個人認為最可

貴的是劉博士將「同時代」的政治運動或革命運動很有系統的一一陳述,並指出其應用新科技的特殊性。這樣有系統的探討革命2.0可以說是首見的,目前似乎尚無其他著作有接近的完整論述。   不僅如此,劉博士長期研究革命運動理論,也關注中國近百年的民族革命和社會現狀,對目前中國政權在面臨網際時代的革命恐慌,必須花費龐大預算與人力來防範資訊衝擊,這議題有深入的敘述。   然而劉博士始終最關心的問題是落實在台灣民族運動本身。本書第二章對台灣歷史文化作了有趣的回顧,更從台灣因為特殊的國際化地位,帶動了台灣社會的近代化發展,而塑造出合乎近代學者所定義的台灣民族,確立了台灣獨立建國的堅實理念基礎。劉博士在第三章對「近

代」的台灣民族運動1.0做了嚴謹的批判,認定運動的衰退是出自領導菁英的理念混亂,第四章則鋪陳「同時代」的台灣民族運動2.0的理念與行動策略,指出群眾可以自己領導運動。全書值得細讀與重視。   目前台灣面臨外來政權的劣政,列強姑息,甚至有「棄台論」出現。而中國霸權侵略主義覬覦台灣,美其名為「祖國統一」,實際上已經計劃以台灣為爭奪太平洋海權的基地。若讓其得逞,連我們的子孫都將被人充當砲灰,永劫難逃。我等應為台灣前途深思,覓出一條新興國家的康莊大道。如今,劉博士有此心意為台灣籌謀,提出此著作供大家參考,故樂為之推薦。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鄭欽仁 謹識2013年1月10日 自序   本書是在2011年茉莉

花革命和埃及革命較穩定之後開始動筆的。動筆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筆者的專業恰好經歷電腦科技網路化與個人化的發展過程,也在網際網路民營化之後不斷注意並追蹤這個資通訊科技潮流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與變動;第二是因為筆者在台灣民族運動除了長期實際的參與和投入,也特別專注研究革命運動的理論;特別是第三,因為2011年許多台灣人渴望變天,希望能阻止馬英九繼續把台灣推向中國,使台灣能免於被中共併吞的危險。而2012年「總統、立法委員」的選舉結果,許多台灣社會菁英怪東怪西,不知自我檢討,更讓筆者決心完成本書。因此,利用許多演講與政治運動之餘的時間,盡自己的心力在長達近20個月把本書完成,希望能藉此推展台灣民族運動

2.0的思想與行動,使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回歸正軌。   台灣人渴望變天只是權宜性的想法,台灣人真正期待的是出頭天。幾萬年來,先後來到台灣的移民及其後裔,挑戰台灣的生存條件,共同創造台灣在地的生活經驗。從出現較完整的文字記載開始,荷蘭殖民統治時代的「反紅毛仔」,清朝殖民統治時代的「反唐山」,台灣民主國時代村庄民眾的「抗日游擊戰」,日本殖民時代的初期武裝反抗到其後的現代民族解放運動,中國黨政權殖民統治下的二二八大革命以及接連不斷迄今的民族、民主鬥爭,都是台灣民族不甘屈服於外來殖民統治、追求當家作主的具體行動。   台灣的地理環境為台灣民族在人類的遷徙和文明的流動提供了豐富而且特殊的歷史材料,台灣社會

從海洋交通吸收、發展出在東亞領先的科技文明,並且與時俱進跟上西方國家的進步思潮,充實了台灣民族的內涵,不分族群與血緣凝聚了共同的政治命運,分享共同的經濟利益與文化價值。然而,附著在現代台灣民族意識的中國情結一直到二二八民族屠殺之後,才用先賢噴灑的血淚澈底將它沖刷掉,之後,終於確立了近代追求獨立建國的台灣民族運動。   在外來政權的剝削與壓迫下,近400年有歷史記載的反抗者都為自己招來劫難,甚至還連累家人蒙受殘酷的迫害。這些悲慘的記憶和經驗,使許多台灣社會菁英普遍認命當順民、奴才自保,只敢在台灣人當中爭奴隸工頭地位以滿足個人的成就感,不敢高舉台灣民族主義,揭發赤藍權貴的外來本質,挺身參與驅逐赤藍

的民族鬥爭,因為深怕受到權力的迫害,重踏先賢烈士的厄運。極為諷刺的畫面是:許多被「中華民國」體制踐踏的台灣社會菁英,反而變成「中華民國」民族壓迫體制的護航者。台灣社會菁英這樣的舉動,正應翁山蘇姬之言,「因為害怕受到權力的迫害而沉淪腐化」,甚至精神錯亂,也正是心理學所講的「斯德哥爾摩症」引發的病態行為。   現代台灣民族運動由萌芽、奮發而興盛,台灣人甚至得以任「總統」,取得極為有利的民族解放戰略位置。但台灣人的領導者卻在錯亂的建國理念下,企圖經由承認「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台灣具有統治的合法性,來硬拗「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結果,民族運動被「中華民國」邪惡體制吸納,不但失去革命的理想與激情,

而且國際社會更有理由認定「台灣是中國暫時分裂的領土」。台灣民族運動從此轉而趨向衰微,赤裸裸的現實是:不僅台灣人不能當家作主,反而陷台灣於更危險的境地。本書將陷溺於此錯誤理念的運動階段定義為台灣民族運動1.0。   台灣民族運動1.0帶來的危機是:在政治上,赤藍權貴加緊把台灣鎖進中國,在國際社會製造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換取中共統治階級的支持,幫他們撐腰打擊台灣民族運動,以維護其非法佔有的政經社會優勢地位;在經濟上,赤藍權貴加緊剝削、壓榨台灣人,一方面囤積個人財富自肥,另一方面使台灣人陷入生活困境,汲汲顧三餐而無暇關心或參與公共事務;在社會上,赤藍權貴加緊推動「赤藍化」,藉教育和媒體優勢製造「

統一遠景」,一方面向中共統治階級輸誠,另一方面則侵蝕台灣民族意識和爭取獨立的信心,模糊民族壓迫的社會矛盾。   事實上,台灣社會普遍自然地接受台灣民族主義,但是相當多數的社會菁英受赤藍毒化教育的影響而無知地排斥它。因此,台灣民族運動如果要回歸正確的鬥爭理念與行動方法,台灣人就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群眾必須堅決起來自己領導民族運動。網際空間所孕育的革命2.0環境正好帶來了成功的契機。   本書的第一章從資通訊科技環境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來介紹革命2.0這個經過成功驗證的新概念;而第二章則以現代的語言與思想來解釋民族主義和它的功能並以科學的論證宣揚台灣民族主義;第三章檢討台灣民族運動1.0的興衰並

論述其衰退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則為台灣民族運動2.0鋪設在現實國際環境下推展運動的理論基礎。有些讀者可能對「赤藍人」這個名詞覺得生疏,它在第二章有清楚的定義和解釋,基本上是指堅持自己仍是「中國人」的「外省人」。   現代的先進國家都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為民族發展的核心價值,透過公共媒體來強化民族認同和國家意識,透過推動經濟進步來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同時還兼顧優質環境、社會公平福利以及國土的永續發展。台灣社會居於吸收全球資訊的有利位置,因此,台灣人對進步社會有相當的瞭解和嚮往。網際空間是一個能夠讓群眾大規模參與的環境,一個已經証明能夠匯聚驚人的群眾智慧的環境,一個充滿創新機會的環境。台灣民族運動2

.0必須活用網際空間的新環境,糾正在1.0時代所犯的錯誤,堅持台灣民族所追求的目標與價值,重新塑造咱福爾摩沙美麗島。   筆者要感謝著名的歷史學者鄭欽仁教授,容許本書大量取用他對「中華民族」的研究成果並且還為本書寫推薦序,也要感謝熟悉國際事務的蔡武雄教授,提供許多涉及台美人在美國國會的朋友的資訊,更要感謝無悔地服務台灣社會的陳永興醫師百忙中撥空為本書寫推薦序,以及感謝廣泛著作論述台灣民族運動的施正鋒教授為本書寫評論。最後也要感謝許多好友提供在各地拍攝的照片與畫作給本書使用,讓內容更活潑生動。 劉重義於台北大直2013年1月10日

基於多重串流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運用於台灣指數期貨交易之研究

為了解決永興 股票的問題,作者游雯仲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一個以多重串流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運用於臺灣指數期貨交易的交易模型,測試期間為2014年至2019年,透過每年更新神經網路權重,多次重新訓練驗證模型,驗證所提出之多重串流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模型於多頭及空頭市場投資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基於組合式分類器設計之多重串流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可學習資料中不同的分類特性,因此,在包含手續費與滑價的情況下,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以及夏普指數(Sharp Rate)皆優於卷積神經網路以及單層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