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群建設江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柱龍所指導 賴怡君的 以解構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台中市特教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圖 (2020),提出榮群建設江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解構計畫行為理論、國小特教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行為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呂紹理所指導 莊毓婷的 美援與戰後台灣農村的家政推廣(1950-1979) (2020),提出因為有 家政推廣、農業推廣、農村生活、農復會、農村婦女、家政的重點而找出了 榮群建設江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榮群建設江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解構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台中市特教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圖

為了解決榮群建設江翠的問題,作者賴怡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並以台中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自編之「國小特教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問卷」為工具。問卷以普查方式共發出624份,有效回收512份,有效回收率達80.44%。問卷回收後將資料進行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如下:一、台中市國小特教教師能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各向度的得分最高為「態度」,之後依序為「行為意圖」、「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滿意度」而「實施困難

」最低。二、在個人背景變項中,以「服務年資」與「每週使用節數」在整體總分上有達顯著差異,其餘背景變項,如「性別」、「最高學歷」及「班級型態」之特教教師使用上無達到顯著差異。三、國小特教教師在「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實施困難」與「滿意度」與「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相關。四、國小特教教師在「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實施困難」與「滿意度」的向度對「行為意圖」具有預測力。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美援與戰後台灣農村的家政推廣(1950-1979)

為了解決榮群建設江翠的問題,作者莊毓婷 這樣論述:

臺灣農業推廣體系在戰後受到美援影響,於1950年代逐漸形成三大部門,分別是農事小組、四健會和家政班。前兩項工作已有研究,唯獨缺少家政班。臺灣有許多家政主題的研究,不過大多集中在學校教育和雜誌方面,很少探討家政知識如何實踐到生活,更遑論它們對臺灣農村婦女的影響。本文研究戰後臺灣家政推廣的建立、運作及工作內容,探討美援如何影響臺灣農村生活,以及家政工作對農村婦女的影響和衝突。本文利用農復會(JCRR)的家政檔案、地方農會檔案、農業推廣雜誌、政府公報、報紙,以及曾經參與家政推廣者的口述歷史和文獻,試圖勾勒臺灣家政推廣發展的過程。1956年地方農會在美援的協助下,將農村婦女組成家政班,並透過家政指導

員對婦女進行家政教育,以改善農村生活。研究發現,家政推廣在戰後是美國影響他國人民生活,並試圖建立反共聯盟的方式。不過美援計畫無法單一強勢的進入臺灣,必須與當地政府和行政機構合作,並符合臺灣人民需求才可能實施。臺灣農民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對家政計畫有主動參與或拒絕的現象。此外,本文也從家庭改善、家庭計畫與農村副業三項家政工作,具體討論家政對婦女的影響。結果指出,家政推廣對農村生活改善有不少貢獻,也為失學的農村婦女提供學習新知、培養一技之長,以及發展女性群體網絡的機會。不過,家政推廣的內容過於強調女性在家庭管理的責任,忽略臺灣農家婦女在農業上的經濟生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