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問大辣編輯部寫的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 和林佳蓉的 東京動漫畫攻略地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辣 和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陳思廷所指導 黃欣安的 著作禁止不當變更權之比較研究—以法國法與我國法為中心 (2018),提出東 立 絕版漫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禁止不當變更權、尊重作品完整權、伯恩公約第六條之二、著作權法、同一性保持、致損害著作人名譽。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 楊智明所指導 王語心的 透過漫畫、電影、電視探討媒介與角色發展–以老夫子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漫畫、電影、電視、媒介、角色、老夫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 立 絕版漫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 立 絕版漫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

為了解決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作者鄭問大辣編輯部 這樣論述:

傳奇在風中迴盪.鄭問全紀錄     亞洲4地18個人,不同視野層層解讀鄭問的時代、足跡、世界。   鄭問現身說法,親自展現自己的內心、畫技、草稿、示範,   以及15個美人,20個英雄。     看「鄭問故宮大展」的必備書!   展期:2018/06/16-09/17   洪德麟(漫畫評論)、莊展信(時報周刊前總編輯)、張大春(作家)、羅智成(詩人、作家)、栗原良幸(日本講談社前總編輯)、新泰幸(日本講談社副總編輯)、馬榮成(香港天下出版創辦人)、馮志明(香港漫畫家)、阿推(台灣漫畫家)、商偉光(中國遊戲界美術總監)、鄭允(中國遊戲界主美)、趙子儀(藝術空間設計師)、練任(台灣漫畫家)、楊鈺

琦(台灣遊戲美術設計)、傳自(鄭太太)、鄭植羽(鄭問工作室社長)、馬利(郝明義,大塊文化創辦人)、黃健和(大辣總編輯)、林怡君(大塊文化主編)      ……18個人,解讀鄭問傳奇的一生。   收錄絕版經典復刻三篇:〈阿鼻劍3〉〈臥龍先生-草廬對〉〈風雲外傳〉   隨書限定:珍藏鄭問最後一幅水墨大作!   鄭問「勿生小像」橫幅大海報   (尺寸:寬57 x 高28公分)   從台灣出發到日本、香港、北京,並在日本漫畫界投下了震撼彈,更帶給亞洲漫畫家晴天霹靂般的衝擊,影響擴及日本漫畫家王欣太、井上雄彥;中國漫畫家陸明、本杰明(Benjamin);韓國漫畫家Boichi……   他的知名度,

來自於故事敍事與畫面張力的緊扣,讓讀者進入他書中的世界。他對漫畫創作與繪圖技藝的專注與創新,讓中國水墨技巧在現代漫畫語言中,有了完美結合;用水墨/留白/毛筆線條等技藝,描繪古代中國/武俠世界,自成一家之言。   他從台灣出發:時報周刊的《戰士黑豹》《鬥神》《裝甲元帥》崛起,歡樂漫畫的《刺客列傳》登場,星期漫畫的《阿鼻劍》江湖。   他跨海日本,完成幾代台灣漫畫人的願望,在日本講談社週刊《Morning》、月刊《Afternoon》上連載創作,完成了《東周英雄傳》《始皇》《萬歲》《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等作品,並獲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發「優秀賞」。   在新世紀開始時,與香港過招,與三位香港漫畫名

家均有英雄相惜的不同合作:為馮志明《刀劍笑》繪製封面,跟黃玉郎擕手創作《漫畫大霹靂》,與馬榮成合作《風雲外傳》。2003年,移往北京,開始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的規劃創作。2012年,率領二十位台灣漫畫作者,以台灣主題館之名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並繪製台灣館主視覺。2017年3月辭世,享年58歲。   本書將探討鄭問一生的創作歷程,從如何出道、發跡、名揚、進入電玩世界,一本初衷的對漫畫、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心中懷抱著巨大的夢想,直到他轉身離去的那一刻,留給讀者無勝的惋惜……書中內容以他所曾參與/合作/調教的人物採訪對談為主,搭配精采漫畫圖像以及鄭問極少發表的照片,並精選鄭問歷年經典單篇漫畫,包

含多篇尚未出版的絕版漫畫,是鄭問迷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大俠遠颺,傳奇在風中迴盪   鄭問的時代     洪德麟,細述鄭問的發跡,及那些年我們看的漫畫   一九八三年,鄭問在《時報周刊》上發表《戰士黑豹》   一九八六年,《歡樂》漫畫雜誌刊登《刺客列傳》   當年的《時報周刊》總編輯莊展信,與《歡樂》編輯阿推,帶我們重返那個時代   鄭問的足跡   日本創作漫畫十年,《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均是代表作   我們東京直擊講談社,採訪他的日本編輯新泰幸,細說分明   香港引領風騷,這件事由《風雲》漫畫作者馬榮成,最能說明由來   中國遊戲十年,他的弟子告訴我們,漫畫人到經營者的

變化與堅持   鄭問的世界   張大春記憶裡,是個喜歡在華西街看蛇的鄭問   羅智成口中,中時晚報時代副刊美術主編,是我們不知曉的鄭問   講談社栗原良幸、香港漫畫作者馮志明,各自和鄭問有奇妙的接觸點   高中同學、弟子、讀者,到鄭問的兒子、和他合作的編劇馬利   還有一名隱身他背後的女人,共同打開鄭問不為人知的世界   鄭問看自己   鄭問的絕唱,由他自己現身說法。他談繪畫、畫技,從草稿到示範演出   從美人到英雄,到他最後一次接受訪談,淋漓盡致   傳說中的鄭問漫畫罕見作品選   是《阿鼻劍三》,是《臥龍先生》   是與香港馬榮成合作,鄭問的最後一部作品《風雲外傳:天下無雙》 各界

評語   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非日籍漫畫家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第一人   《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   作者簡介     鄭問(1958~2017)   本名鄭進文,復興商工畢業。早年曾在十二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1983年在台灣《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篇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獲得好評後又發表了《鬥神》及以《史記》中的〈刺客列傳〉為題材的水墨手繪漫畫《刺客列傳》。   畫風融合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細膩而大膽,作品充滿豪邁灑脫的豪情俠意。1990年獲得日本重要漫畫出版社講談社

的邀請,在日本發表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東周英雄傳》,引起轟動。1991年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舉辦的漫畫獎特別頒給他「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除《東周英雄傳》外,《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等均是日本時期的優秀作品。進入2000年,鄭問開始與香港漫畫圈合作,陸續發表《漫畫大霹靂》、《風雲外傳》等作品,隨後跨足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的設計製作,成為中國電玩美術的開拓者。2012年,鄭問重返台灣漫壇,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經典作品

陸續由大辣出版社重新編排後推出新版:《阿鼻劍》(2009)、《東周英雄傳》(2012)、《始皇》(2012)、《萬歲》(2014)、《刺客列傳》精裝版(2017)、《深邃美麗的亞細亞》(2017)等。   2018年6月,《鄭問故宮大展》在台灣舉辦。   Part 1 鄭問的時代 鄭問大事紀 鄭問的發跡.那些年我們追的漫畫/洪德麟 1983.橫空出世的鄭問/莊展信×黃健和 問與答.見證經典:漫畫大師鄭問學長/阿推   Part 2 鄭問的足跡 鄭問在日本.一筆渡海,十年東瀛/新泰幸 鄭問在香港.風雲天下憶鄭問/馬榮成 罕見作品選三之一 風雲外傳:天下無雙 鄭問在中國.遊戲兩岸三地/商偉光

、鄭允 罕見作品選三之二 臥龍先生〈草廬對〉   Part 3鄭問的世界 鄭問與我二三事/張大春 我的美術主編鄭問/羅智成 亞洲時空的大魔術師/栗原良幸 仗筆行江湖,漫畫論英雄/馮志明 我的高中同學鄭問/趙子儀 師父希望我們畫就對了!/練任 創作的自覺性——師父教我的事/楊鈺琦 我的父親與師父/鄭植羽 從讀者到編輯/林怡君 鄭問的夢想、孤獨,以及背後的女人/馬利 罕見作品選三之三 阿鼻劍:第三部〈前世〉   Part 4 鄭問看自己 鄭問談自己與繪畫 鄭問談自己的畫技 鄭問的阿鼻技法示範.鄭問的草稿 鄭問的美人 鄭問的英雄 鄭問生前最後一次訪談   編輯後記 傳奇在風中迴盪/黃健和   感謝

  編輯後記 傳奇在風中迴盪 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喜歡我的作品,就去看漫畫吧。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   鄭問曾經這樣回答讀者的種種詢問;讀者及編輯也都信服同意。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鄭問過世,享年五十八歲。   原本沉默的讀者群,開始在網路上留言;回憶他們與鄭問的相遇,及這些作品對他們的影響。   國際友人,亦紛紛現身:日本漫畫作家的推崇,香港動漫、電影界的致敬,中國遊戲界的回憶……一點一滴的勾勒鄭問較陌生的一面。   我們發現,我們渴望理解鄭問,希望知道他的大小諸事,All the things behind the scene。   這位作者,倒底是怎

麼開始他的創作;我們希望知道,他跟那些人合作過;每部作品是怎麼開始,又如何完成。   因此,我們開始了《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的出版構想,我也整理了我和鄭問的相識過程。   ***   是三十多年前的夏日午後,家附近的家庭理髮店,排隊等著理個平頭;板凳上幾本大開本的《時報周刊》,隨手拿起翻閱,看到這期竟夾了漫畫頁《鬥神》,人物刻劃有日本漫畫的風格,線條筆觸則是港式光影,善惡決鬥間,首次發現了這位台灣作者:鄭問。   是開始進入職場工作的秋末,躲進漫畫出租店仍是最教人開心的假日休閒。不小心拿起了《刺客列傳》,這作者名字依稀記得。兩千年前的人物在出租店的陰影中逐漸擴大,將人帶入金戈鐵馬

、甲冑撞擊的戰國時代。   是解嚴後的台灣冬夜,和平東路二樓的小酒館「攤」,人聲酒語喧嘩。各個行業的酒徒,各據一角:那桌是才從抗議遊行隊伍中返回的攝影記者們,旁邊是電影《悲情城巿》拍攝劇組正討論著白日裡金瓜石八角樓的拍攝,遠遠長桌十來人竟然是漫畫作者桌:敖幼祥/蕭言中/嘎嘎/張友誠/曾正忠/阿推/陳弘耀……白襯衫黑框眼鏡身影,安靜地喝著酒的是鄭問。   是世紀初的北京春天,聽說鄭問在北京,也就約了去走訪。是在北三環安華橋附近的廠區,鄭問親切而客氣的問候,曾經是編輯/作者的情誼為之快速喚回。那時鄭兄正忙著電玩遊戲《三國誌》的規劃與設定,印象深刻的是他神采飛揚解說著他創造出來的角色:不是白衣文

士、不是執戈將軍,而是那個賣燒餅的老頭、這個擺豆花攤的潑辣二姐、那個在巿集裡東鑽西溜的小男孩……鄭兄的三國就在一個個小人物中拉開序幕。   ***   大辣出版鄭問作品是從二○○八年開始,第一部作品是《阿鼻劍》,接著是《刺客列傳》,這期間出版的速度節奏並不是太快。原因除了有些作品的版權仍在講談社手中,另一個原因是非常希望能推動鄭問的新作登場。   這個新作選項,從《阿鼻劍3》的規劃,再到《敦煌行》的籌備,最後是鄭問自己研究整理的《清明上河圖》;幾乎每二到三年,就推翻前一個案例。   漫畫創作/發表媒體/閱讀群眾,這個漫畫工業體系的三軸點,在新世紀裡成了一個大哉問。   原先的日本漫畫體

系,台灣於九○年代引進時,最高曾達數十本漫畫雜誌同時在巿面上流通,但這光景在新世紀僅剩屈指可數的漫畫媒體。鄭問的新刊創作,就一直停留在故事規劃的環節上。   倒是經典舊作的整理出版,持續的進行,算是有計畫地將鄭問作品慢慢出齊。   二○一七年三月初,我去新店台北小城的鄭問家談三件事:《東周英雄傳》的德文版/《刺客列傳》的精裝版/《深邃美麗亞細亞》。三件事,都很快的聊完;鄭問很開心的同意進行。   那天,鄭問贊揚了他大辣版作品的美術設計楊啟巽,拿著《萬歲》拍了張照。   「阿和,你做得還不錯;但是還不夠,你可以再多做一點!」鄭問拍拍我的肩膀。   沒想到,這次的相會,竟然就是最後一面。

  ***   編輯這本書的過程裡,在台灣,我們採訪了諸多和鄭問創作有關的人,也邀請各方相關的人來寫他們記得的鄭問、了解的鄭問。從最早的階段,一直到他去世前;從他的同學到他第一個編輯到他的讀者。   同時,我也另去日本、香港、中國,見了栗原良幸、新泰幸、馬榮成、馮志明、黃玉郎等人,或採訪他們,或邀請他們撰稿。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見講談社《YoungMagazine》副總編輯新泰幸那一次。   我們那天的談話,算是鄭問第三任編輯與第四任編輯的對談。   我是《星期漫畫》的編輯,《阿鼻劍》的畫稿就這麼一路,由「飛腿黃」從新店到萬華公司再到製版廠。新泰幸則是當年鄭問應栗原良幸去了日本之後,

作品在《Morning》、《Afternoon》雜誌上連載時候的編輯,《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均在其手中出版。   那一天我們最後的共同結論是:「拿到像鄭問這樣的創作者手稿,以第一位讀者的身分拜讀,算是個最迷人的美夢吧!」   ***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是獻給鄭問的,也是獻給所有他的讀者的。   我們盡最大的努力,讓鄭問曾經有過的夢想能呈現在讀者眼前,也把所有和他一起工作過的人所體會過的美夢都分享給讀者。   大俠已遠颺。但他的傳奇在風中迴盪。繼續。  

著作禁止不當變更權之比較研究—以法國法與我國法為中心

為了解決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作者黃欣安 這樣論述:

禁止不當變更權為著作人格權中之其中一子權利,在著作權體系中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國際間對其保障訂立於伯恩公約第六條之二第一項,也就是所謂「著作尊重權」前段之權利。隨後,我國於著作權法中也訂立相關之規定,並於1998年1月修法時,將判定侵權之標準調整為「致損害著作人名譽」為斷。然而,禁止不當變更權相關之問題仍層出不窮,因此本文欲找尋可以作為對比之法制相近國家來作為探討研究之對象。由於法國屬於最早承認著作人格權的先鋒國家之一,其致力於智慧財產權相關之規範,故本文選定法國為比較法研究之對象。 本文之目的為從比較法之研究探討中,分析著作人格權和禁止不當變更權之相關問題,從法國行經已久之法律及

具參考價值之判決中,反觀我國禁止不當變更權的實務運作問題及因時代發展而產生之懸而未決的困難,包含著作人格權存續期間之規範是否符合現今之需求,以及禁止不當變更權的涵蓋範圍及侵權之判斷標準等等。 而本文所採取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第一部分主要藉由著作人格權理論與法制之分析,帶出著作人格權之發展脈絡與其特色,再藉由羅列簡述我國與法國之禁止不當變更權法條規範,使讀者對著作人格權,特別是禁止不當變更權之脈絡有一定之認識。第二部分則是進入到兩國實務判決的比較分析,並藉由案例帶出兩國面對相類似的情況時,會運用何種處理方式來解決問題。最後,再統整出兩國判決之差異,並對我國著作權法提出修改著作人格權

之存續期間以及明確化禁止不當變更權之涵蓋範圍及侵權判斷標準等建議,作爲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 本文的研究結果建議續行現行之著作權二元論,但修改著作人格權之存續期間。此外,亦建議統一對於禁止不當變更權之侵權認定標準,免使民眾無所適從,並建議明確化禁止不當變更權之權利範圍與相關衍生問題,使著作人格權之規範得以更加完備。

東京動漫畫攻略地圖

為了解決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作者林佳蓉 這樣論述:

  國內第一本以動漫畫為主題、完全針對日本動漫愛好者,甚至「御宅族」所設計的專門旅遊採購指南。是動漫迷到東京「朝聖」的工具書,也是一般人認識日本動漫畫市場現況的媒介。全書分五大章:1.前言、行前準備2.動漫畫相關熱門商店篇:池袋、秋葉原、中野、澀谷新宿原宿、神保町等地,包含地圖與行程規劃。3.東日本非商業性質之漫畫博物館篇:青梅‧赤塚不二夫會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鋼彈)萬代博物館、長谷川町子美術館、五十嵐優美子美術館‧山中湖、石之森萬畫館等。4.同人誌篇:COMIKE(同人誌即賣會)、COMIC CITY、ONLY EVENT(針對單一主題之即賣會)參加指南。5. 資料篇:郵資、需注

意的禮貌、日語教學、為特殊目的而住的好用旅館、五十音對照表。 推薦序東京縱斷!大暴走的理由 盧郁佳帶著漫畫去旅行 Jo-Jo(傻呼嚕同盟召集人)到東京做一次動漫之旅 吳建樟(開拓動漫畫情報誌總編輯)前言基礎字詞圖示說明行前須知護照、簽證、機票、從成田機場到東京市區、東京的交通──鐵路、東京地下鐵路線圖、東京近郊鐵道路線圖第一章:漫畫電玩,血拚之路御宅族天國.秋葉原動漫激戰區.池袋尋寶舊書街.神保町惡魔城寶窟.中野國際最先鋒.澀谷時尚潮流區.新宿青春同盟國.原宿快遞BOX:東京站名店街小寶庫第二章:奔向漫畫博物館五十嵐優美子美術館.山中湖青梅赤塚不二夫會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長谷川町子美術館萬

代博物館石森萬畫館快遞BOX:密切結合生活,ACG無所不在第三章:同人誌販售會大冒險前進COMIC MARKET!在COMIC MARKET之外……前往台場方法台場遊覽快遞BOX:東京電玩展──TGS第四章:朝聖超有用資料補完計畫申請證照相關單位、購買機票的方便網站、交通查詢網站、日本住宿情況概說、朝聖基本禮節、郵寄篇、本書相關名詞解釋、實用動漫日語教學、五十音對照表 東京縱斷!大暴走的理由盧郁佳  那些捨命忘身愛吃愛玩的gay朋友,照例每年三趟去泰國蒲吧按摩吃海鮮,又便宜又舒服又有熱情同志圈,以致他們報告要去泰國時總說是「又要回祖國了」,講得跟外勞一樣,最好是啦。你們祖國在曼谷,我們的祖

國在東京。  很久以來我們是動漫電玩國度的海外僑民,外勞,打工賺錢全部奉獻給祖國。你知道全台灣所有工業區,廠區宿舍門口總有幾家南洋小吃店兼賣雜貨,肉骨茶包、蝦醬、魚露、各色咖哩、河粉、椰子水、懷念洗髮精;門外公共電話總有位菲哥菲姐在打國際長途訴衷情,或約在店內吃磨磨喳喳,跟隔壁寢室聯誼約會。這些僑界據點,就是大夥兒的精神堡壘。而在我們遠離東京故鄉、黯然失色的日子裡,永漢書店、紀伊國屋書店還有光華商場也安慰了我們異鄉人的靈魂,即使面對那永遠停在日幣匯率最高點的貴死人換算價,仍然一次次悲壯地提了滿袋漫畫、雜誌、日劇光碟回家,好像一花錢心靈就有了寄託。錢包一空,心頭就滿,飽漲著關於東京的所有回憶與盼

望。因為故鄉實在太遙遠了,香港隨便一家日本二手書店庫藏,就足以打敗台灣任何一家漫畫存量。從書頁間飄落的白泉社回函明信片,你愛憐摘下的粉紅色進書傳票,是那麼貼切地喚起了故鄉的空氣。翻開剛發行的個人誌,才知道暴女漫畫家安野百夜子嫁給機車導演庵野秀明了!這是什麼組合~~不行!我一定要親自回東京,搞清楚整件事情的真相!  就憑著一兩個這麼不像樣的藉口,你我又在日亞航上相逢了。是的,你會在東京碰到所有人。走過初秋深巷的老舊公寓,便瞥見房東音無響子在一刻館門前掃落葉;你想要天不亮爬起來去築地魚市場看看關口將太的萬千分身,但是因為只會堵到鳳征五郎而作罷。你會在等紅綠燈時遇見媒體同事,在咖啡館發現台北久違的朋

友赫然在座,大家無言相對,看看彼此身旁堆得像垃圾子車的購物袋,已經默默說明了一切。第一個訊息是:我們回家了。第二個訊息是:我們要把東京打包回台北。  既然您買了這本《東京動漫地圖》,我來說說您買了什麼吧,您買了作者十多年踏查東京動漫街市的勞力與心血。這種奉獻毫無和平理性、也沒有自知之明,每天出門目的明明是吃飯玩耍,日暮歇店之際,卻必肩挑手提數家書店「很節制地」入手的書刊,農夫揹柴一樣疲憊而歸。當然身邊還跟著一頭柴犬搖頭擺尾,對,就是登機箱「小柴號」壓得滑輪吱呀作響。周遭漫畫家、美術設計師,專業人士特有剽悍的進貨方式,拖著滑輪行李箱進書店採買,直接封箱郵寄,省得徒手拖行李在地鐵無電梯的月台爬上爬

下,再任憑宰割付比機票還貴的超重費。即使如此,我發誓,從飯店電梯到拖進房門那段路,比耶穌上十字架的苦路還要長。  都因為你我貪婪的慾望,「原來他還有出這種呀!」立刻以《陸軍中野預備校》餓死鬼看到白米的精神狂撲直上。不多時,購物袋的提把嵌進手心,不用三天就讓你指節深陷長繭。記得那次走前最後一天走進漫畫之森宛如國會圖書館的超大賣場,整個人快要解體,關節在狂喜和痛苦中發出嘰嘎超載運轉的訊號,肩膀痠楚而且好想哭。不要小看一趟東京動漫行能給你帶來的運動傷害,老實說,這本書與其附推薦序,還不如附送兩塊沙隆巴斯比較受歡迎呢。  但我們一定會學著修飾這些痛苦的。有那麼多次嘗試錯誤的學習,在池袋看到超大對開本的

小叮噹紀念版,想說太大,繼續逛不好拿,臨走前半小時再去旅館旁新宿紀伊國屋買,結果失算,沒貨!從此再沒看過這本夢幻逸品。在日本逛書店的意思是:你永不會兩次涉足同一條河流。出版品類繁密,多如恆河沙數,這一分鐘不買,下次便已掩於沙暴之下,沙丘下露出塔尖,不可復見。惆悵舊歡如夢,讓你我像考古人員搶救遺址珍寶一樣地狂買。滄海桑田,故此有慨嘆有驚喜。尤其如果你的口味偏離主流,甚至愛去有明展示場逛同人誌,那就更不用說了。千萬別只逛書店,其實各百貨商場常有折扣曬書,可以五、六折買到歷屆完整的各家漫畫誌、絕版漫畫回頭書。新宿的同人誌小店,居然玻璃櫃陳列著黃玉郎早期《小流氓》的古本。  七○年代,電子紡織中小個體

戶到歐美到中東搶業務,讓台灣這偏僻小國認識了文明的境界、他人的生活。開放出國觀光後,又帶來另一波漫長久遠的經驗移轉,國民見識了世界水平,才懂得對媒體素質、公共建設進行輿論品管,不是那麼容易滿意。日本一向是我們擁抱世界,最近的接點。十年前我的夢想是「培育人才,再造日本」(見《聖堂教父》),有計畫的輸入日本創作產業經驗,在日本之外創造一個足以幹掉日本的夢想之都。結果證明想法很愚蠢,連日本也不是一天造成。然而日本文化已經讓台灣新一代的思考邏輯、幽默感脫胎換骨,能夠欣賞特立獨行的作品,我仍指望那一天會來臨。而在那天之前,就靠作者這類篳路藍縷的先驅,帶大家闖出去見世面。這可不是自滿的時候,別以為電視、網

路每天逛逛看到的就是世界,去東京會見那些頂尖創作吧!  你征服東京,東京也會征服你。

透過漫畫、電影、電視探討媒介與角色發展–以老夫子為例

為了解決東 立 絕版漫畫的問題,作者王語心 這樣論述:

老夫子是華人社會知名漫畫角色,於1960年代初期起在香港的報章及印刷出版品中出現,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反映當時代基層社會生活,跨越不同媒介延續超過半個世紀,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初探《老夫子》近半世紀來的角色的發展,以及故事所有的媒介,包含報章雜誌、電影與電視節目。本研究的方法是透過媒介生態學的觀點,綜觀媒介歷史沿革發展,以「時間軸」探討技術如何創造「角色–老夫子」,與在變化過程中媒介促使角色發生改變。另透過文化研究撥開表面的面紗探索《老夫子》漫畫背後的語境。本研究的理論架構包括從漫畫、電影及電視等階段探討老夫子作為敘事之影響:且透過香港漫畫歷史發展回顧之形成,為香港與華人漫畫代表。再透過香港文化研究

,探究漫畫描繪基層社會市井生活現象之關係,與大眾產生連結,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研究的個案分析是藉由老夫子漫畫元素之建構、媒介敘事、角色形成與發展,分析老夫子角色的建構。本研究的結論:發現老夫子進入其他媒介經營與改變角色形象,給予觀者更多不同的視覺饗宴。歷經滾滾洪流媒介發展,發現老夫子適合透過漫畫表現,作者能夠獨立創作,傳達自己想表現的樣貌,讓讀者能夠看到最真實的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