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期貨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簡瑋德寫的 投資上癮:人氣Podcast節目「投資癮」製作人,教你突破交易心魔,設計自己的投資遊戲(作者親簽版) 和黃逢徵的 選擇權實戰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交易時間(09:30 - 元大證券也說明:盤後零股:交易時間(13:40 ~ 14:30) ;預約交易時間(14:50 ~ T+1日13:40)。 ... 期權交易:各商品交易時間,請參考期貨合約規格;預約單開放時間(16:30~次日08:20)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財信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雷欽隆所指導 蔡一誠的 利用資料分析進行金融市場之探討與研究 (2019),提出期貨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持續行為、指數期貨、時間突破區間、技術分析、交易者行為、交易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國際商學碩士學位學程 狄強所指導 吳皆宏的 期貨市場動態:不對稱波動,槓桿效應和長期記憶特徵 (2017),提出因為有 期貨市場、長期記憶、槓桿效應、波動性不對稱的重點而找出了 期貨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黃金期貨合約規格——芝商所 - CME Group則補充:合約規模. 100 金衡盎司. 報價. 每金衡盎司美元和美分. 交易時間. 週日至週五,下午6:00至下午5:00 (下午5:00 至下午4:00,芝加哥時間/中部時間),每天自下午5:0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期貨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投資上癮:人氣Podcast節目「投資癮」製作人,教你突破交易心魔,設計自己的投資遊戲(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期貨時間的問題,作者簡瑋德 這樣論述:

順勢操作、培養反思維 將你對投資的熱情化為應得的獲利? ? ? ? 備受新世代投資人矚目!「投資癮」創辦人Wade 用血淋淋經驗淬鍊出的核心交易邏輯與投資心理學    數百萬次收聽?、人氣Podcaster?簡瑋德首本力作!   ? 你,投資上癮了嗎──   花了許多時間做功課,投資績效卻不見起色? 還是經常追漲殺跌、輕信市場消息、心情隨股市起伏……   對投資有熱情是好事,拿捏得好能點綴生活、享受賺錢的快樂; 但如果用錯方法,不僅容易賠錢,還可能讓生活失衡。 本書是作者累積上千日子、上萬小時、上億量能交易經驗的精華, 讓你從此不再盲目交易,把熱情用在對的地方!   全書一步步帶你釐清存錢、理

財、投資、投機的基本知識,並搭配盤中操作解析各種投資策略;也協助你建立停損停利的心態與紀律,破除過往失敗的交易心魔,設計自己的獲利模式,提高勝率!   ? ? 不影響生活又能賺取報酬的交易邏輯── ? 交易必須「順市場、反思維」 順勢交易就像爬山一樣有上有下,學會調整呼吸與步伐,才能成功到達山頂;培養反思維則讓你面對市場雜訊時,依然保持清醒不盲從,進而做出理性的決策。   ? 交易市場生存的4大法則 一致性 ► 找到一致的左右側交易策略 兩件事 ► 釐清投資是存錢還是賺價差 三類型 ► 學習勝率高的三類型交易人 四階段 ► 依照投資的四階段循序漸進   ? ? ? 一個全職投資人的真實告白─

─ 簡瑋德過去是如何克服隨貪婪而來的自負?又是怎麼突破連續虧損的心魔,最終找到自己的交易邏輯?在某次大賠後,他怎樣透過帳戶的調整,讓生活與投資取得平衡?從小在傳統市場長大,成年後投身金融業,最終成為專職投資者的Wade,在本書完整分享投資生涯各階段的歷程與心得,不管是股市新手或老手,都能獲得啟發!   ⭐Wade投資金句⭐ ☑ 很多人想一夜致富,其實「緩慢致富」更重要。 ☑ 交易市場的第一課:先學會少賠錢。 ☑ 行情不好時,學會不交易比交易更重要。 ☑ 守著的每一次紀律,都是為了避免某次的崩壞。 ☑ 真正的高手會忘記成本、忘記情緒,只在乎如何獲利。     名人上癮推薦 ? 股市隱者│「股市

癮者」版主 胡升鴻│「升鴻投資」版主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股票市場是一個充滿博弈與謊言的遊戲。要賺取報酬並守住財富,就要看透金融本質。一旦進入了,最重要的是在謊言被公眾認知前退出遊戲。股票離不開三個問題:買什麼?買多少?何時買?一起看看Wade的解讀吧!」(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對交易者來說是很好的一本入門書。」(胡升鴻│「升鴻投資」版主 )   聽眾上癮回饋 ? 「喜歡投資癮分享的各種心態面的操作以及交易思維,每次聽完都能更精進自己的交易策略。」(Igounorca)   「剛入股市懵懵懂懂的我,無意間聽到投資癮這個節目,讓我建立了正確的投資心態,感謝Wade願意跨出自己的交易生

活圈並且當一名分享創作者。」(阿飄捏)   「感受到你無私、用心分享自己股票投資經驗、心得與對盤勢的看法。即使我任職於金融行業多年,仍從你的節目受用無窮。」(jenpegnan)   「不譁眾取寵的好分享,來自於Wade理性的性格、冷靜的腦袋、過盡千帆的交易經驗、穩重的市場思維、不浮誇的表達方式。真正值得投資市場裡廣大投資人學習的好節目。」(ivvkk)   「如果沒有這節目,我都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交易心理的重要。」(小羊肥嘟嘟) 作者簡介簡瑋德▌全職投資人▌Podcast節目「投資癮」創辦人▌遠見菁英論壇、Cheers雜誌、Pressplay專欄作者從小在傳統市場生活,成年後投身金

融業,期間努力鑽研股市與各式交易手法,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邏輯,並在成為公司的大客戶後,勇敢離職,走向全職投資人之路。全職交易時期,不僅以上千個盯盤日子釐清了許多理論與實際的差異,也透過各種金融商品嘗試不同的交易方式,並成功突破每一次的交易心魔,且在交易世界能屏蔽他人的雜訊,專注於自己的交易,同時也能在極端與非極端的行情中,始終維持投資與生活的平衡。2020年,創立Podcast節目「投資癮」分享投資心得,期待自身經驗能為迷茫的投資人指引一些方向,進而設計出自己的投資遊戲。投資癮各平台連結:linktr.ee/wealtholic 【作者序】你,投資上癮了嗎?   ? 第1章│從市場學到

的事──存錢、理財、投資到投機 1-1 市場學到的買賣心態 ►「話題性」才是關鍵 ►交易就是妥協遊戲 ►隨時保持談判的籌碼 ►時機的重要性 ►一個買進的理由 ►為自己打分數   1-2 從傳統市場到交易市場 ►對抗物質主義的誘惑 ►了解基本的常識 ►認識真實的市場 ►天馬行空的交易 ►遲早要面對,不如現在開始    ? 第2章│學校無法教的事──投資沒有標準答案 2-1 很多事情是沒有解答的 ►無辜的代罪羔羊 ►盤感就像幽默感 ►交易市場中的氛圍 ►成為一個好球員 ►學校沒教的金錢與性愛    2-2 書中的黃金 ►一隻看不見得手:新聞面 ►蛛網理論:財務面 ►比較利益原理:操作面 ►常態

分配:技術面 ►馬斯洛5大需求理論:心理面   ? 第3章│勇敢跨出第一步──進入交易市場前的心態 3-1 海象般的行情 ►跨出第一步 ►只有海底能阻止我們潛得更深 ►越了解,越小心   3-2 投資交易的3大門派 ►長期投資派 ►成交量體派 ►短線投機派   3-3 我們的1000萬都不一樣   ? 第4章│金融市場只有兩件事──存錢與價差 4-1 大到不能倒的樹:投資 ►種下第一個選擇 ►持續投入的水源 ►空氣般的財務知識 ►陽光照射的熱度 ►時間培養耐心與信心 ►種下一片森林   4-2 長期投資的3大關鍵因素 ►資金限制 ►投入部位 ►週期長短   4-3 雞生出蛋、誕出商雞:投機

►股市的上漲格局 ►股市的下跌格局 ►接受市場的不明朗 ►雞蛋不只有一種 ►如果沒有幾顆雞蛋,要這麼多籃子幹嘛 ►抱著一顆金蛋   4-4 交易之前必須釐清的事 ►種樹還是養雞 ►用有限資金盡情發揮   ? 第5章│交易的味蕾──金融商品的使用與操作紀律 5-1 展現廚藝:各種金融商品的概念 ►價格與價值 ►先選好主菜:股票 ►加一點調味料:融資、期貨 ►時間就是金錢:權證、選擇權   5-2 按照食譜練習:機械式交易 ►學會尊重市場 ►交易市場的第一課:先學會少賠錢 ►機械式交易   5-3 加重口味:過度交易 ►無聊的獲利 ►鋼索上的情緒   ? 第6章│從自信、自負到自律──面對交易

的低潮期 6-1 斷掉的橡皮筋 ►千萬以後的想像 ►從自信到自負 ►飛太遠,太危險 ►欲望趕不上現況   6-2 走過低潮 ►交易的持續性 ►生活自律,交易才會自律   ? 第7章│設計你的交易模式──維持交易的一致性 7-1 停損的重要性 ►數字上的停損 ►數量上的停損 ►情緒上的停損 ►能否永遠不停損?   7-2 停利是一種藝術 ►價格上的停利 ►價值上的停利 ►生活上的停利   7-3 交易需要想像力 ►設定太理性 ►操作沒創意   7-4 找到一致性的交易行為 ►左、右側交易的概念 ►分批投入的平衡點 ►選一個相對正確的位置   ? 第8章│市場的水溫──交易策略應用 8-1

右側交易的水溫 ►倒掉混濁的水 ►冷水區、溫水區與熱水區 ►冷水時間的淡定 ►溫水價格的決定 ►熱水數量的隨性 ►在貪婪中保持理性   8-2 混合型交易 ►理想的混合型交易 ►長期投資的切入點 ►短線交易的切入點 ►矛與盾的交易心態   8-3 主力的思維 ►主力類型 ►主力當沖 ►主力作價 ►主力祕密   8-4 天才與瘋子   ? 第9章│市場沒有新鮮事──故事才正要開始 9-1 經驗不驚豔 ►詐騙的老K ►順市場與反思維 ►同一個買賣,不同的心態 ►學會不交易比交易更重要   9-2 投資上癮 ►經歷會影響面對風險的態度 ►設計自己的投資遊戲 ►正要開始 【作者序】你,投資上癮了

嗎?   這30年,我從傳統市場走到金融市場,一直都在市場裡。   多年前,我是一個剛進社會、領著基本薪資的金融從業人員,因為就學和工作的關係,前後考了10多張金融證照,對於金融理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實際接觸投資後發現,存錢和理財只能學會「節流」,無法徹底改變原來的生活,我從沒聽過有人因為節流而獲得大筆財富的,節流只是累積資產的其中一環,唯有找到開源的方式才有機會翻身。對於出身平凡的我來說,投資交易是我唯一的機會,我花了不少時間探索交易世界,最後找到了自己的交易邏輯。離職那年,我從原本的基層員工變成了公司的主要客戶之一,而後成為一名全職投資人,開啟了另一個階段的交易之路。   當了多年的全職

投資人,我曾經以為只要學好交易並持續累積資產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在離職之後發現,挑戰才正要開始。在全職交易的過程中,我碰過許多難題,尤其是金錢帶來的衝擊曾經使我在生活與投資之間搖擺,投資帳務裡的當日損益從一個便當、一台機車、一輛汽車,到後來是一間房子的震盪,金錢來得太快,使我脫離了原本的價值觀,並開始忽視健康,也不再自律,甚至一度瞧不起父母在傳統市場辛辛苦苦賺的銅板。在價值觀越來越偏差的情況下,心靈的充實感也一直無法跟上實際的財富,心逐漸變得空虛,不管是十萬、百萬、千萬都無法讓自己的內心踏實,最終,這種錯誤的心態不但侵蝕我原本自律的生活,同時也造成了大筆的虧損,直到身體開始出現異狀,我才真正

意識到自己的失敗。   經歷了一段整理思緒、回歸自律的日子,我重新定義了資產:原來資產除了金錢以外,還包括了生活、健康、家人、成就等等。在釐清市場內與市場外的資產之後,我才再一次讓資金部位和操作策略恢復到原本、甚至更好的狀態。在那段低潮的日子裡,我時常告訴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失敗,但失敗只是一個過程,只有停下來才是結束,如果繼續前進,就有可能成功。」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取決於你想要走到哪裡。   2020 年6 月,我決定創立「投資癮」這個品牌。其實在2020 年以前,自己從來沒想過要分享投資經驗,當時認為自己只是金融市場千千萬萬人之中的其中一人而已,一場新冠肺炎不只將我從國外趕回台灣,也

觸發了幾十年沒再發生的美股熔斷機制,在各國政府積極量化政策之下,全球股市遇到了近十年來最熱的行情,吸引了更多人對股票市場的注意,增加不少年輕的投資人,自己也萌生了分享的念頭,期望能透過投資經驗的分享,讓聽眾與讀者在金融市場的路上少走一點冤枉路。投資癮的創立,想帶給聽眾和讀者的不是那種傳統的好形象,而是希望給這個社會一條實實在在的救命繩,讓投資低潮或人生迷惘的朋友不再孤單,我希望「投資癮」是一個「不一樣」的金融媒體。     這本書之所以取名為「投資上癮」是想告訴讀者,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有特別熱衷的人事物,人生中有熱愛的事相當可貴,但如果過度投入,就很有可能侵蝕到原本生活的快樂,不管是遊戲癮、咖啡

癮、菸癮、糖癮,甚至是可怕的毒癮,這些癮頭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而當你真正意識到上癮時,通常已經太遲了。   投資癮,拿捏得好,可以改善你原來的生活,但如果拿捏得不好,很可能讓你陷入金錢與數字的深淵裡。我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在投資的路上找到能平衡生活與投資的方式,進而點綴你的生活,而不是墜入投資的癮頭。   我剛踏入職場時,曾經過度追逐過財富自由,但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我發現財富自由的關鍵並不在於財富,而是自由。小時候每天一杯飲料是財富自由,就學後能在放學吃個點心也是財富自由,出了社會則是買了車買了房才算財富自由,隨著錢越賺越多,欲望的推升使得我們去追求更好的車或更好的房,在物質主義的社會下欲

望永遠無法被滿足,而財富自由的終點也可能因此離我們越來越遠。   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真正財富自由的終點,因為很多時候當你以為走到財富自由的終點時,可能只是另一個財富的起點,因此唯有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讓自己獲得滿足,而所謂的財富才能真正伴隨著自由,生活是這樣,投資也是。   在人生這條路上,投資理財是無法避免的課題,不管是誰,一定都會需要面對「金錢」,隨著世代越來越進步,資訊流通相當迅速,也讓第一次接觸投資理財的年齡大幅降低。為了解答因資訊發達而出現的許多雜亂資訊,我不斷梳理自己當營業員和全職投資時期是如何從自信、致富、自負,最後以自在的方式取得生活與投資的平衡,透過分享各階段的經驗與

體悟,將自己在市場中起承轉合的經驗分成9個章節,希望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投資思維。   最後,仍希望本書能帶給你一點穩定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投資定位並設計屬於自己的投資遊戲。面對詭譎多變的金融世界,唯有「適時」地修正自己,才是不變的「事實」。   這個世界是這樣子的:當知道的越多,就會認為自己越渺小,我們都只是交易市場裡努力賺錢的其中一人,在你我的視野之外,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資產階級。但如果能對「金錢」的定義改觀,你將會有截然不同的視野。   如果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本書肯定有你不知道的事。我將用我的故事,跟你們分享最真實的股市。   歡迎來到投資癮,我是Wade。  

期貨時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直播時間: 每週一~週五 22:00~23:00,喜歡節目的您,千萬別錯過!
※ 同時在FB粉專與clubhouse、Mixerbox直播唷!搜尋"股怪教授"即可加入~

▿▿股怪教授財經研究室▿▿
https://supr.link/amHwl

【股怪教授 Office Hour直播】要開播啦!
透過《華爾街見聞Podcast節目》,「股怪教授-謝晨彥」帶你用聽的方式,更廣泛的接觸財經資訊並進入財經領域的第一個階段。接下來,謝老師即將要帶領聽眾們更深入的去做投資面相關的探討,同時提供更即時性的互動平台。

【股怪教授 Office Hour】除了分享重要的股市趨勢和產業解析外,還可以直接與「謝晨彥股怪教授」即時互動討論,讓謝老師為您解答投資上的疑難雜症。本節目於《 每週一~週四 22:00~23:00》進行免費直播 試播一季,提供給各位聽眾們更即時的資訊!

《Office hour》直播內容:
1.股市趨勢產業解析
2.問題解答互動討論

========= 聯絡我們 =========
【豐彥財經連絡電話】+8862-272-60178
【謝晨彥股怪教授粉絲專頁】http://bit.ly/2KvJZiu
【股怪教授 LINE@】@iu178
【investU線上社大官網】https://www.investu.asia/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利用資料分析進行金融市場之探討與研究

為了解決期貨時間的問題,作者蔡一誠 這樣論述:

了解金融市場行為是非常有趣的問題與題目。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目前的環境已經擁有大量的數據供我們參考和研究。這些數據訊息的產生,讓我們可以有跡可循的去解決問題。大數據分析也讓我們判斷的更加精確,進而解決各領域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也包含了金融交易領域的問題。數據分析提供了一種科學方法來判斷和驗證數據背後所帶給我們的線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讓我們有更多的創新機會。本文旨在通過數據分析探索金融市場的行為。在此論文,我們透過對市場行為的了解提出了兩種交易策略。這兩種交易策略分別是時間突破區間策略(TORB)以及持續行為策略(PBS)。我們還藉由數據分析驗證了這兩種策略背後的金融市場行為。對於這兩種策略

,我們獲得了最佳的結果分別是,在TORB中,在p值為3.1×10-5的年收益率為20.28%;在PBS中,在p值小於1×10-5的年收益率為27%。我們也針對TAIEX期貨交易數據進行了實驗來分析這兩種策略的信號與交易者行為之間的關係。我們發現這兩種策略的交易訊號與法人的投資行為呈顯著性的正相關。而這個正相關在國外投資法人更為顯著。

選擇權實戰手冊

為了解決期貨時間的問題,作者黃逢徵 這樣論述:

  .第一本針對「台指選擇權」,完整闡述交易策略的書籍  .第一本將選擇權52種「交易策略」做詳細介紹的書籍  .第一本將選擇權交易劃分成「動態操作三部曲」的書籍  .第一本完整描述「風險」以及「風險控管」實務的書籍  .第一本介紹選擇權「零和遊戲」及「時間價值」的書籍   本書收錄10種交易類型、52種實戰策略,並剖析5大致勝關鍵,更完整闡述動態交易三部曲。以台指選擇權為主題,深入介紹各種交易策略與實務,讓讀者能在國內市場中,實際觀察、學習與交易,累積經驗,體會商品性質。書中介紹了10種選擇權交易類型,以融會貫通各種選擇權交易策略,將操作功能充分發揮至最大。另外,選擇權的交易策略可以從現

貨、期貨、時間價值、正逆價差、履約價、不等比率、價差、合成與轉換……各種元素中,依自己對指數未來的「預期」,去布局更低風險、更大報酬的交易策略,做個無往不利的選擇權高手。 作者簡介 黃逢徵   民國45年生,台灣宜蘭人。   學歷:(68年)臺大畢業,(90年)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榜首(EMBA-4)。   經歷:台塑關係企業高級專員及副廠長、中國生產力中心外聘顧問、上好證券副總經理、復華證券新興分公司經理人、復華證券協理、復華證券副總經理、復華期經總經理、香港Galaxy避險基金台灣投資長、華南證券副總經理、華南期貨總經理。   證照:美國NFA期貨經紀人SERIES 3、證券高員、理財規

畫、投信投顧、期貨營業員、信託業務、保險。   著作:《套利 Step-by-Step》、《套利Ⅱ Step-by-Step》(皆由財信出版)。

期貨市場動態:不對稱波動,槓桿效應和長期記憶特徵

為了解決期貨時間的問題,作者吳皆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計劃通過比較五種類型的期貨合約來檢驗其中的長期記憶,不對稱波動性和槓桿效應的收益率和波動率模型的表現。每日數據將來自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的二級數據庫Quandl.com。該提議利用兩個短內存模型,即自回歸移動平均 - 指數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MA-EGARCH);和自回歸移動平均數 - 不對稱冪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MA-APARCH);和兩個長記憶模型,自回歸分數整合移動平均 - 分數整合指數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FIMA-FIEGARCH);和自回歸分數積分移動平均 - 分數整合不對稱冪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FIMA-FIAPARCH)。期貨時間序列數據的正確建

模可以為交易員,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提供明確的交易策略。這些發現表明,長記憶模型都能夠進行準確的預測,特別是波動性。然而,在這項研究遇到結構性變化之後,最佳擬合模型可能會從一個期貨和期間變為另一期。調查結果還可以提供對這類金融時間序列數據屬性的更多了解,並為學者和研究人員開放未來的研究渠道。未來的研究人員正在繼續使用這些模型進行研究,可以使用其他長記憶模型,如BEC-FIGARCH來實現更詳細的比較和準確性或預測。此外,這些模型也可用於預測其他可能的數據,如股票,ETF和相關的宏觀經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