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地點英文venu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佛光大學 佛教學系 闞正宗所指導 俞明仁的 善知識-福智在家信徒的信仰與宗教生活 (2021),提出會議地點英文venu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福智、善知識、日常法師、廣論、學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 李來春所指導 邱健洲的 沉浸式藝文活動與古蹟導覽體驗設計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數位人文、地理資訊系統、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沉浸理論、體驗服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會議地點英文venue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會議地點英文venu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會議地點英文venue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Campus TV, HKUS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現場直播】2019年度周年大選中央諮詢大會 第五日 | Central Campaign for Annual Election 2019 Day 5

內容撮要:

(1230) 候選普選評議員將於1230-1330 缺席

(1241) 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進場

(1245) 候選會長表示內閣蒼傲不會退選

(1248) 就有報道指候選內務副會長指候選會長「係鬼」,候選會長澄清「鬼」是指「老鬼」

(1252) 候選內務副會長指早前提及同情中國是指中國經常被誤解而同情中國

(1255) 候選會長重申內閣蒼傲不會退選

(1300) 候選內務副會長認為自己支持度不足是因為自己走在改變學生會的最前線,指有同學向他指現時學生會排外和歧視非本地生(racist)

(1308) 候選內務副會長認為將英語訂為學生會惟一法定語言能提升同學水平,而同學多說英語是"For the greater good for all students" ,希望同學更勇於說英文

(1312)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重視非本地生的參與多於種族共融

(1319)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並不清楚不同非本地生需要,會在稍後探訪相關團體

(1324) 台下會眾認為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並不了解非本地生需要,批評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分化本地與非本地生

(1333)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自己經常不回應問題是因為自己太忙,表示已盡力

(1335) 候選內務副會長指明白在場會眾都不會投贊成票,所以會專注另外95%同學

(1348) 候選內務副會長形容現時學生會把非本地生逼到牆角

(1351) 候選內務副會長認為將英語訂為學生會惟一法定語言能解決Market failure(即可以用中文時便不會使用英文)

(1359) 台下會眾引用上海和台灣的例子,擔心將英語訂為學生會惟一法定語言長遠令語言消失

(1404) 台下會眾形容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的語言政策有如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 Imperialism)

(1410)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不會就可能造成分化道歉

(1418) 舍堂要求同學作貢獻,令同學學業變差,從而令學生有心理壓力,影響心理健康

(1426)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以中國為榮,因中國有長遠歷史等因素

(1430) 候選內務副會長香港不是一個民族,認為中國人與香港人沒有分別

(1435) 候選內務副會長表示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會在校園推廣中文

(1440) 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蒼傲離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會2019年度周年大選將於一月二十八日至二月一日舉行。2019年度周年大選選舉委員會將舉辦中央諮詢大會,讓同學向候選人提出問題及意見,了解各候選人之政綱。是次諮詢大會將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屆時亦會向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翻譯服務。諮詢大會詳情如下:

日期:一月二十一日 至 一月二十五日
時間:下午十二時半 至 二時半
地點:中山廣場

是次諮詢大會將根據學生會評議會議事規則進行。

The Annual Election 2019 will be held from 28 January to 1 February. The Annual Election Commission 2019 will organize the Central Campaign for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provide comments to candidates. The Central Campaign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and English. Instant interpretation will be provided upon request. The details of the Central Campaign are as follows:

Date: 21 January – 25 January
Time: 12:30 – 14:30
Venue: Sun Yat-sen Place

The Central Campaign wi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ing Orders of the Union Council.

善知識-福智在家信徒的信仰與宗教生活

為了解決會議地點英文venue的問題,作者俞明仁 這樣論述:

福智這個成立三十年的藏傳佛教團體,在台灣社會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教派運動,深深地影響台灣社會。而「善知識」這個概念則成為福智教團組織最明顯、最重要的內、外在特質。 創教者日常法師,以高階知識者身份投入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第廣論》經典的弘傳,團體本身帶有濃重的知識取向風格。不管是企業營隊、幸福六堂課等招募信徒方式,或是廣論研討班的傳教模式,還有發展的財團法人基金會組織特質,都深深吸引與日常法師一樣具有高階知識身份信徒的投入。日常法師就像知識分子一樣,對當代社會倫理與食安問題提出嚴厲批評,他提出融合儒家倫理思想的道德教育,還有無毒、有機農業發展策略,並將這樣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法,巧妙

地嵌入佛教的「十善業」。他大量進用在家信徒參與教內組織的建立,以現代管理知識的方式,將這些組織轉變成為《菩提道次第廣論》經典知識的試煉場所,在佛教教義知識學習之外,提供信徒印證教理知識的修行場域。 不過,福智的發展相對於其他台灣當代的大型佛教團體,表現得非常低調,儘管已經發展多年,但鮮少在大眾媒體上曝光。數年前接班問題,突然在電視媒體爆發,形成教內外爭議的焦點,部分僧人與信徒分裂出走。接班人真如上師的「在家」、「女性」、「中國籍」的身份,再加上日常法師去世前未有明確對外的傳承聲明,讓整個接班蒙上許多陰謀論爭議。教團內部透過權力中心移轉至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解決了「中國籍」身份無法來台駐錫

弘法的問題。此外,真如上人透過現代網路新科技,遠距離重新詮釋《廣論》與日常法師《廣論》開示錄音內容,因此獲得教義弘傳的神聖性。另外,也透過網際網路與影像媒體科技,自身顯現於福智大型法會,還大量創作富含優美旋律的「讚頌」歌曲,並提倡淨塑、種樹等新議題。經由這些儀式、音樂與新議題,直接、間接發出另類的宗教領導人魅力,運作她在教內的領導力,承續日常法師善知識的領導風格。 本研究同時使用文獻資料收集、活動參與觀察紀錄,以及滾雪球式訪談調查法等學術研究方法收集資料,企圖分析理解包括:(一)、福智領導人宗教領導魅力的成因;(二)、在家信徒的社會身份與認知特質;(三)、在家信徒教內活動參與社會化議題;

(四)、學制與儀式如何操作與教義如何內化;以及(五)、特殊職階的在家信徒「學長」如何參與福智的組織建立與運作。資料收集分析結果,福智在家信徒們在「善知識」這個的概念之下,形成某種宗教菁英主義現象,信仰特質包括:(一)、信仰「學習化」;(二)修行「內省化」;與(三)在家信徒的「聖化」,這些特質不同於當代其他主流佛教團體,形成特例典範。這種菁英主義的現象,讓福智對於社會議題反省與吸收能力甚為靈敏,但也成為福智未來組織發展的限制與挑戰。

沉浸式藝文活動與古蹟導覽體驗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會議地點英文venue的問題,作者邱健洲 這樣論述:

因應數位人文的時代來臨,本研究藝文活動部分旨在建構出整合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與地理資訊系統推播與定位協助的藝文活動訊息APP,讓大眾能夠運用APP來瞭解生活週遭的藝文動態,進而主動參與或投入人文藝術方面的活動。主要研究目的包含:APP視覺風格設計比較,探討不同性別、年齡層參與藝文活動經驗,以及了解受測者對本研究所設計的藝文活動導覽在APP版面設計、互動性與使用性方面的差異。此階段研究方法則是(1)以問卷調查法,以了解受測者參與藝文活動的經驗;(2)以田野調查法進行專家訪談,並詢對於潮流板與傳統版的版面視覺設計上的意見,然後再以問卷調查法比較兩個版本樣式接受程

度,以了解使用者對於APP版面視覺風格的喜好度差異;(3)以華山文創園區的活動廣場做為實驗場地進行APP體驗與問卷調查。經分析結果發現多數的民眾獲得藝文活動資訊多來自網路社群的推播分享,且對於藝文活動資訊的分類多偏好以展覽類型來作為其選擇藝文活動的分類依據。此外他們也多表示若能加入有關藝文活動的交通資訊(如乘車資訊、距離、車程時間等)將是最佳的輔助功能。再者,令人相當驚訝的是多數民眾很少人知道Google Play或Apple Store上的藝文活動APP之服務,此一現象著實有待政府與民間文化單位多予以推播宣導。此階段研究的貢獻如下:(1)將移動技術和數位人文相結合;(2)弘揚文化創新精神和理

念;(3)增強人們參與城鄉藝文活動的意願,加強文化藝術的滋養和教育。至於古蹟導覽體驗部分,以大龍峒文化園區的保安宮為例,自清朝時期即有台灣三大寺廟之一之盛名,且保安宮又被國家認定為二級古蹟。再者,日本人至海外修學旅行的國家中也都會以台灣作為選擇之一,而台北市更是日本學生或遊客來台修學旅行的必遊城市。在如此眾多有利條件下,保安宮廟方卻面臨專精外文解說的文史解說員數量嚴重不足的窘境,且此文史解說專業訓練不易且須耗費時日養成。因此,本研究提出以數位科技來輔助觀光體驗與數位內容應用的構想,研究目的包含:了解參訪者對解說地點的導覽需求,制定導覽解說路徑,探討不同語系在文化知識學習成效的差異,以及對導覽體

驗使用性、學習性、沉浸感與滿意度四構面調查分析。此階段研究方法是(1)對60位解說志工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遊客對於導覽需求及志工對於使用科技輔助工具來協助導覽解說之意願調查;(2)邀請12位資深導覽志工進行深度訪談,並參照線性權重法則以推導出每一個解說點的權重排序順序,作為本研究古蹟導覽體驗系統設計的導覽路徑;(3)將60位參訪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並以試卷評量和問卷調查,以比較在參訪過程前後對古蹟文物知識的學習成效與導覽體驗的滿意度調查;(4)蒐集參訪者在「鍾馗迎妹回娘家」、「朱仙鎮八錘大戰陸文龍」、「韓信胯下受辱」與「八仙大鬧東海」彩繪壁畫中進行AR輔助導覽的興趣點觀看順序,並參考線性權重

法則以推導出參訪者對於每幅彩繪壁畫興趣點的觀看順序,此結果可做為未來版本修正或推廣至其他古蹟導覽在導覽重點上內容描述製作的參考;(5)依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古蹟導覽APP中文版、英文版和日文版三個版本,各邀請30位體驗者在台北科技大學實驗場地裡進行導覽體驗實驗,並進行導覽體驗前後的知識評量與問卷調查,以了解參與VR實驗者對於保安宮古蹟導覽的體驗過程前後對古蹟文物知識的學習成效與差異和VR導覽體驗的滿意度調查。在以AR技術支援導覽解說的研究發現,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進行導覽參訪時以行動裝置安裝中本研究開發APP應用程式進行導覽輔助,在知識學習的成效上確實比傳統口語解說模

式的對照組在學習成效有顯著性差異與進步,箇中原因諸如「解說者的個人發音腔調不易讓參訪者完全了解解說的涵義」、「現場環境由於較空曠且參訪者分群多,有較多的干擾因素,對於解說者的說明無法清楚聆聽」等等。在VR古蹟導覽體驗實驗的研究發現(1)受測者對VR古蹟導覽體驗APP在「使用性」、「學習性」、「沉浸感」、「滿意度」四個構面的差異分析:(A)在關於「使用性」的調查中有六成的受測者認為在UI介面「使用性」上是滿意的;(B)在「學習性」的統計分析中,則有近七成(68.9%)的受測者認為確實有助於對於古蹟導覽內容知識的學習與吸收;(C)在「沉浸感」的調查分析中,顯示將近約有60%的受測者反映在體驗過程中

,真的有宛如身處保安宮宮廟的現場場景中進行古蹟導覽巡禮的感受;(D)在「滿意度」部分,則有超過一半的受測者認為此VR APP在文字內容、語音旁白說明和場景切換的流暢度上感到滿意。(2)在不同語系體驗者對VR導覽體驗情境滿意度調查分析中,整體平均值中文版為3.83、英文版為3.67、日文版為3.53,顯示本研究所設計VR導覽 APP體驗滿意度對體驗者而言為在可接受的滿意範圍,也仍有相當修正空間。(3).在中、英和日文版的知識學習成效差異上,顯示中文版體驗者的知識學習成效相對地較佳於英文版語日文版本的體驗者,原因可能是在古蹟導覽APP開發時主要以中文語系為設計情境,而在轉換為英文版與日文版本時,在

轉譯為英文(或日文)時的文法與詞彙意境有所偏差,造成體驗者在答案選擇上的錯誤判斷。(4)對於體驗者的回饋訊息中,多數均表示「相當新鮮的體驗」、「很不錯的設計」、「現代人很少到廟裡或是了解其中的文化,可以藉由科技的創新讓人產生興趣去了解是很棒的」。相對地,也有不少對古蹟導覽APP設計上的建議例如「頭盔很重」、「語音單調,有點無聊」、「語音旁白可以將內容分類,讓使用者選擇觀看,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可多一些動畫設計,讓導覽更具吸引力」、「若能將語音內容用翻頁式呈現,將更加自在」等等,顯示本研究在VR體驗APP的UI設計上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本研究在AR和VR的研究貢獻為(1)開發AR技術應用於

彩繪壁畫導覽,並紀錄遊客觀看興趣點的順序,然後參考線性權重法則,以推導出每一幅彩繪壁畫興趣點的順序,可做為未來版本修正或推廣至其他古蹟導覽在導覽重點上內容描述製作的參考;(2)發展問卷設計與實施AR、VR應用後的遊客使用性、學習性、沉浸感與滿意度評量;(3)研究設計與應用模式將能夠推廣到其他相關文化遺產的導覽,以達到技術移轉的目標;(4)本研究以大龍峒文化園區為場域,針對其宗教文化歷史提出數位科技觀光體驗系統與數位內容應用,透過互動科技做文化創意內容開發與創新展示,讓遊客能運用AR與VR技術,進行廟宇觀光活動導覽體驗,提升遊客對文化的認同,以達到廟宇文化觀光行銷策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