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撮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元智大學 財務金融暨會計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程) 曾翊恆、吳志強所指導 賴威丞的 加速撮合下的等級化限價委託積極度 (2020),提出暫緩撮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限價簿、委託出價積極度、加速變革。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工商管理學系 詹錦宏所指導 陳冠志的 台灣股票交易撮合制度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逐筆交易、集合競價、交易效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暫緩撮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暫緩撮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加速撮合下的等級化限價委託積極度

為了解決暫緩撮合的問題,作者賴威丞 這樣論述:

本論文針對台灣證券交易所( TWSE),從 2013年 7月 1日起將盤中集合競價撮合循環中的秒數從 20秒減少到 15秒,使用此改革日期前後 20天的限價委託單,揭示簿和交易的日內數據,分別以前後 10天和前後 20天(不含前述 10天 )的平移資料來聚焦細分為 11等級的價位積極度以及特殊形態委託積極度以及委託量的對比,發現加速撮合變革影響帶動了後續抑制的效果,而特殊形態委託卻是有激勵同行價格競爭的效果,進而 穩定市場 交易量能;同時由於資訊不對等而 使自然投資人及機構投資人之間產生市場氛圍及投資信心影響 ,導致後續交易量能受到衝擊而下降。

台灣股票交易撮合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暫緩撮合的問題,作者陳冠志 這樣論述:

金管會為了提升國內整體證券市場的交易品質,自民國 109 年 3 月 23 日開始實施盤中「逐筆交易」,而開盤、收盤仍維持「集合 競價」,也新增「市價單」、「立即成交或取消」、「全部成交或 取消」等委託方式,讓投資人更靈活運用策略,以及「瞬間價格穩 定措施」讓價格波動過大的有價證券先暫緩交易。本研究的研究期間為 2019 年 9 月 2 日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研究樣本為加權股價指數;研究方法以週轉率和交易金額來衡量流動 性、報酬率標準差衡量波動性、市場效率係數衡量效率性、事件研 究法衡量累積異常報酬,實證「逐筆交易」對大盤加權指數「流動 性」、「波動性」、「效率性」、「累積異

常報酬」的影響。本研究的實證結果與過往的文獻比較,撮合制度轉換後,多數 文獻流動性上升、累積異常報酬增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波動性無 明顯下降、效率性無明顯提升則與多數文獻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