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祭典202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國立嘉義大學 農學研究所 洪進雄、蔡榮哲所指導 林清松的 阿里山南三村居民及遊客對發展休閒觀光及生態旅遊滿意度分析 (2006),提出日本祭典202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阿里山南三村、生態旅遊、休閒觀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祭典202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阿里山南三村居民及遊客對發展休閒觀光及生態旅遊滿意度分析

為了解決日本祭典2024的問題,作者林清松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以問卷訪查阿里山南三村居民、民宿業者與遊客對社區、文化承傳、農林產業與自然生態管理規劃的認知和滿意度,以評估南三村的觀光資源管理規劃成效。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居民有80.1%受訪者的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職業為受僱者佔77.9%,擔任社區職務者佔受訪者14.3%的比率。民宿業者平均每月營收約為5萬元,有22.2%業者不提供諮詢服務,且55.6%業者沒有提供套裝行程,55.6%業者有提供當地旅遊資訊於各媒體,其中有62.5%提供資訊於網路。受訪男性遊客佔53.6%、女性佔46.4%,受訪年齡層有75.3%為21-40歲的青壯年,有79.7%受訪遊客的教育程度為大專/學

以上,職業為受僱者佔57.4%,月收入為2萬以下的佔37.7%,2萬-6萬者佔49.3%,有73.9%的受訪遊客為第1次前來,有27.3%的遊客旅遊動機為「朋友外出增加情誼」和,72.5%的受訪遊客對南三村的資訊取得是由親友推薦介紹,只安排南三村旅遊者佔59.4%,有72.5%遊客主要旅遊景點以茶山村為主。以Scheffe’s事後多重比較和灰關聯分析受訪者的認知與滿意度結果:對社區整體管理規劃而言,社區居民對災後復建工作的參與度高,認為社區發展規劃需納入農林產業行銷制度,成為安全社區並無法提升遊客的數量;民宿業者則認為生態資源調查對社區發展觀光有顯著重要性,生態保育人員培訓必需配合社區觀光發展

計畫,社區居民對災後的復建工作參與度高,復建經費撥用的效率與復建成效不佳;遊客則對民生基本需求資源的提供具依賴性,重視且滿意社區自然景觀的維護,不重視便捷的交通動線規劃。對傳統文化的管理規劃而言,遊客雖重視當地傳統文化的保存與承傳,卻不重視靜態的文物展覽,民宿業者和居民亦認同將動態的傳統祭典、傳統手工藝技藝與觀光遊憩相結合,使遊客能親自創作與體驗。對農林產業和自然生態景觀的管理規劃而言,當地居民認為培訓本地民眾成為自然生態解說引導人員,可發揮自然生態解說的功能,同時也認為需強調具特色的農產品,並成立產銷班,並不認為成為安全社區後,會影響農林產業的發展與生產和不利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空間;民宿業者

也樂於參與自然生態解說人員或管理人員的培訓,除可加強遊客對自然生態保育的認知外,亦可加強對自然生態的保護,不認同改善對外交通有助於觀光遊憩活動的推行,亦不認同建立兼具特色農產品的網路推廣與行銷有助於提升遊客前來遊憩的意願;遊客則最重視和滿意當地特有自然生態景觀與風味餐的體驗和自然生態解說人員的導引及解說能力。因此,社區發展規劃需在不破壞當地既有的自然景觀與社區風貌的情況下,提高民生基本物資,納入特有農林產品的行銷制度,集中規劃特有農林產品的資源應用,以方便遊客與當地區民的需求,並在社區居民參與度高的情況下,講求災後復建的效率,更需在遊客的遊憩行程安排中,增加文化動態體驗的項目與解說,納入套裝行

程安排資訊,建置能發揮南三村整體特色的網頁系統,同時以分工方式培訓民宿業者與當地居民成為生態旅遊之導覽與管理人員,規劃並提供社區既有的觀光資源,如賞螢活動、植物資源認識與應用等,除可提高遊客前來遊憩的意願與遊客數量外,亦可創造居民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