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免費下載的地點或者是各式教學

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大貓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寫的 勇者動畫系列 創作設定集 和柳田理科雄的 空想科學輕讀本1:怎麼可能有這種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孫耀威記號】孫耀威(EricSuen)-記號-KKBOX +1 | 健康跟著走也說明:加上又是個掰咖, ... ,記號華視「施公奇案」主題曲作詞:李子恆作曲:李子恆編曲:洪敬堯你會剌辣我的味道我雙眼又起了潮我只能隨著你飄渺從思念襲來的海濤愛是會苦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翁聖峰所指導 莊昆憲的 論小說《戲金戲土》與電視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改編研究 (2018),提出施公奇案片尾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楊麗玲、戲金戲土、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歷史敘事、台語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回流中文碩士班 杜明德所指導 簡如岑的 論台灣布袋戲的傳承與演進─以霹靂布袋戲的史豔文與素還真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傳承與演進、比較的重點而找出了 施公奇案片尾曲的解答。

最後網站by 黃胤鈞則補充:... songs: 鄭秀文Sammi Cheng -《承諾》Official MV (電視劇《施公奇案》主題曲) (國), ... 第三者」片尾曲, 陪你淋雨-吳宗憲, christine welch 《一百萬個可能》高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施公奇案片尾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勇者動畫系列 創作設定集

為了解決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大貓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勇者,會是人們最後的希望? 我們,是否見識過真正的魔王?   2016年5月,一位台灣創作者所創造的世界觀,改變了讀者對奇幻的既有認知。   2021年7月,那個顛覆想像的奇幻世界,在全世界的人們眼前鮮活地「動」起來了!   2021年9月,於跨國串流平台亮麗登場、躍向世界舞台,為台灣創作豎立嶄新的里程碑。   鬼才漫畫家╳新世代創作者   席捲讀者圈、引領討論風潮的超人氣漫畫,現在以嶄新的面貌正式登場!   開拓台灣動畫創作的新境界。   首部台灣漫畫IP改編、放眼世界的動畫影集,由原作「黃色書刊」、 統籌製作「大貓工作室」、 監製「公共電視」跨域齊心打造的《勇者動畫系列》,將

重新定義世人對「魔王」與「勇者」的價值觀。   逗趣可愛的角色外型   讓人熱血澎湃的精彩戰鬥   蘊藏在詼諧言行與冒險情節之中的深度哲理   細膩且層次豐富的作品構成,讓人沉浸於這個不可思議的世界觀!   齊聚百人專業團隊、集結豪華藝人陣容   歷經三年精心雕琢、跨越創意與技術極限的挑戰,孕育出前所未見的觀劇感動!   從2D平面躍向3D世界所灌注的精神與努力,將燃起潛藏在觀眾與創作者內心的熱情。   本書——《勇者動畫系列 創作設定集》將為各位精選收錄動畫裡的精彩畫面,以及催生作品的諸多幕後創作資料。   ◆創作設定集:【潛入幕後、探索主創團隊創作過程與珍貴秘辛】   本設定

集直擊主創團隊,在相關創作人員的引領之下,進行深度的勇者世界探索。藉由主創團隊之眼,為各位揭開這個充滿議題的幻想世界觀,是如何從2D平面躍向3D世界。   除了解密改編計畫的緣由與過程之外,也收錄了主要角色圖鑑、各式美術設定稿、名場面回顧、幕後訪談等內容,成為延伸解析動畫內容,並兼具第一線創作者技巧呈現的刊物。提供作品愛好者與有志投入文創相關領域人士一個激發想像力的媒介。   ◆原作書籍特色:【喜愛漫畫與奇幻故事世界觀的你不能不認識的原作——勇者系列】   動畫改編自台灣知名創作者「黃色書刊」筆下引發大眾熱烈討論、激起探索並討論內容議題趨勢的超人氣作品《勇者系列》,於2021年7月在公共

電視頻道播出,為台灣創作IP的多元發展走出了全新的可能性。   《勇者系列》為黃色書刊筆下的長壽作品,自2016年連載至今,建構出豐富且龐大的奇幻世界體系。同時以極為巧妙的著眼點,顛覆我們對勇者、魔族、平民百姓等人物的設定,以「拋出議題,但不透過劇情與人物直接給予答案」的獨特形式,在廣大愛好者之間掀起省思與討論的熱潮。是部藉由奇幻世界觀與RPG遊戲式的體裁架構,營造開放式的討論與思考,讓觀者各自從中獲得體悟的「異色創作」。   ◆動畫特色1:【承繼原作DNA,以動畫風貌展現共通的核心精神】   ․在熟悉的奇幻RPG式情境中呈現印象反轉的演出與思辯議題   跳脫既定人物印象的設定,透過帶有

黑色幽默式的詼諧與諷刺演出,並適時插入能讓喜愛遊戲的玩家有感的RPG遊戲式笑點,以「非說教」的形式啟發觀眾思考,觸發觀者進行自我探索與思考議論。   ․各集之間的特殊串聯性   主創團隊於豐富的原作故事中精選橋段,改編為六集故事,並以四組主角路線敘事。以巧妙的編排形式交互講述不同人物的故事,在觀眾跟隨他們經歷一段段冒險歷程後,劇情也隨之收束,串聯起貫穿整季作品的核心主題。   ◆動畫特色2:【嘆為觀止!宛如「英雄集結」般的演藝圈重量級跨界協力陣容】   ․音樂統籌:五月天․阿信   由台灣流行音樂的代表性人物領銜,集結當代音樂人、歌手、樂團,一同建構響徹勇者世界的樂聲。   ․原創歌曲

:獅子LION、旺福、美秀集團、茄子蛋、鼓鼓呂思緯、魏嘉瑩   擁有絕佳才華的音樂人們,施展渾身解數,為本作提供專屬片頭曲、劇中插曲、片尾曲。既是合作、又像競爭拚場的演出,為作品更添光華。   ․特別獻聲:黃子佼、吳慷仁、孫可芳、劉冠廷   從「跨界王」、「視帝」到於各大獎項綻放光芒的新世代表演者,為角色注入生動的靈魂。   ◆原作介紹:   黃色書刊   1988年6月8日出生於高雄市鳳山區,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退伍後曾在設計公司工作兩年。2012年底以幽默詼諧的《人生系列》、諷刺社會時事的《哀傷浮游》於Facebook走紅,目前有35萬人追蹤。代表作《勇者系列》從2016

年連載至今,累積超過900話,維持著相當高的討論度。他在勇者、魔族、村民的人物設定中,顛覆角色刻板印象,營造出「反差感」,藉以反諷社會、暗喻人性獲得讀者的青睞。作品的共通點是「只丟出問題,卻永遠不告訴你標準答案」。

施公奇案片尾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因為想起 就會有個問候

劉若英主唱 2015張艾嘉電影主題曲「念念」
金曲製作人 陳建騏作曲、製作


2015年張艾嘉導演新作品《念念》由松澤國際影業出品、Red On Red製作、甲上娛樂發行,故事講述三個年輕人,三次想不到的奇遇。一個為生活奔波的台東導遊(柯宇綸飾演)、一個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的畫家(梁洛施飾演)、以及一個永遠都是後備的拳擊手(張孝全飾演),當他們三個人都面對不同的困惑和瓶頸的時候,一次魔幻般的經歷,連結到兒時心中放不下的記憶,讓他們……長大了

《念念》探討人會帶著某種不自知的牽掛走一輩子,電影調性在娓娓道來中逐步深入角色性格,配樂找來大師陳揚,低吟且盪氣迴腸。為了能確實延續電影裡的音樂感覺,主題曲「念念」也邀請到多年浸淫劇場配樂的金曲獎編曲人陳建騏,擔任歌曲旋律譜寫和製作,以簡單的配器、深邃療癒的旋律,打造了這首感人肺腑、聽了就使人念念不忘的「念念」。

導演張艾嘉在思考「念念」的演唱人時,心中的不二人選就是徒兒「奶茶」劉若英。奶茶雖未在電影中演出,但看了電影之後深受感動,而身為演員的她也非常擅長說故事,有如電影中李心潔常跟小孩說故事的媽媽角色一般,奶茶的聲音中的溫柔知性,能唱出這部電影的深深的思念感。

除了音樂很「盧」,「念念」的歌詞更是修改了十多稿、甚至錄完後又再回錄音室改詞重唱,才定案。導演張艾嘉與作詞人黃婷、作曲者陳建騏一起在錄音室裡,經過漫長的討論、集思廣益,從故事討論到背後的情緒,再討論到文字的表現方式,再各自回去消化、再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討論,最後決定用最直白但深刻的語句,跟隨旋律的脈絡,一句一句道出「念念不忘」的矛盾與掙扎。「忘了那麼難,不忘更心酸,若用愛和它相處,有沒有出路。」

【念念】由李心潔、梁洛施、張孝全、柯宇綸主演,全片充滿對人性良善和美好的感動,將在2015年4月10日於全台發行上映。



--- 電影「念念」4/10全台上映-------------------
預告片 https://youtu.be/VnK5q4F9bTs
官方FB https://fb.com/murmurofthehearts
-----------------------------------------------------------





念念
詞|黃婷+陳建騏 曲|陳建騏

過去的故事 已難說清楚
想寫一個結束 讓它漸漸模糊

我在不在乎 我在不在乎
我渴望的溫暖 讓我更無助

不在乎 告訴自己
我在乎 念念不忘

我在不在乎 我在不在乎
曾經就在身旁 怎麼留不住

不在乎 卻不能忘
太在乎 念念不忘

忘了那麼難 不忘更心酸
若用愛和它相處 有沒有出路

未完的故事就繼續説著
念念不忘



編曲+製作|陳建騏
吉他|董運昌
和聲編寫+演唱|Lisa
錄音|陳以霖+陳建騏@大小眼錄音室
混音|林正忠@白金錄音室
發行|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論小說《戲金戲土》與電視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改編研究

為了解決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作者莊昆憲 這樣論述:

本文就楊麗玲的小說《戲金戲土》與電視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為主要的文本改編和歷史敘事對象作探討,小說背景以宜蘭的台語片大亨尤豐喜作為故事主軸,描寫台灣歌仔戲的起源與台語片的興衰起落,主要說明小說《戲金戲土》與電視劇《阿不拉三個女人》所涉及的媒介轉換型態,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會涉及到媒介轉換的問題,像是在文本改編的呈現上如何運用,在主題的表現上,均以台語片歷史作為發展的主軸,至於情節結構則用情節的改編去呈現, 由此可見其內容的可看性與多元性。 針對作者楊麗玲的生平與小說《戲金戲土》創作過程,與電視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製作背景做概述,討論它的時代意義和價值的再現;小說與電視劇的歷史敘事結構書

寫及影像呈現係採用米克巴爾的敘事學理論作分析,如皇民化運動、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反共抗俄、白色恐怖等皆為分析的對象。 小說與電視劇情節人物改編與增刪,主要討論小說情節和人物哪些橋段為電視劇中增加和刪除的,於電視劇情節和人物改編上做比較分析;另對小說與電視劇語言、音樂、服裝、場景等文化元素進行分析,語言部份使用台語和華語對話,在小說中歌曲部分只有中華民國國歌和〈七字調仔〉,但電視劇卻有眾多歌曲,如主題曲〈煙花〉、片尾曲〈戲土戲金〉、配樂〈月夜愁〉、日本童謠〈竹蜻蜓〉等多首歌曲。服裝部分主要針對小說與電視的服裝和場景作分析,像燕尾西裝、洋裝、和服、旗袍、夾克、小丑裝等多元服飾所代表的意義

及象徵性,場景則從戲院、醫院、酒家、溫泉、阿不拉家和雲卿家皆會是分析討論的對象 。 再者對文學影視改編的交流分析討論,並且期望透過國家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讓文學影視產業在台灣發展越來越蓬勃,進而讓文創、文化的傳遞無遠弗屆。 另為彰顯本論文的特殊性、相對貢獻度等,除訪問作家宋澤萊對台灣鄉土魔幻寫實小說看法,更別出心裁地深入作家楊麗玲南投埔里工作室,進行更具深度訪談,涵蓋魔幻寫實文學風格勾勒、台語片和歌仔戲庶民文化放進創作裡與成長歷程相關性、對小說中歷史史觀的看法、分享創作這部小說的主因、小說中的情節與人物暨書寫結構呈現方式、小說中語言如實以台華交雜呈現、一般人鮮少有的電視劇購買版權過程

分享等,並以附錄四作家訪談簡稿暨附錄五作家訪談逐字稿深入淺出且鉅細靡遺的呈現,成果令人驚豔,精彩可期!

空想科學輕讀本1:怎麼可能有這種事

為了解決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作者柳田理科雄 這樣論述:

(動漫+電玩+童話+電影)╳空想科學=科科笑著親近自然科學!   *哆啦A夢的小小竹蜻蜓,蘊含的物理學   *名偵探柯南身上的生物學之謎   *解開一百萬隻貓需要多少飼料飲水的數學   *俄羅斯童話拔蘿蔔所需力量的力學算式   *竹取物語的輝夜姬要發出多大光芒才能透出竹子……   ★輕鬆易懂、出奇有趣!   讓學童喜歡上自然科學的最好笑讀物,與最佳引領入門的翻轉科學讀本。   ★將孩子最愛的動漫與故事情節,變成學習的最佳養分。   選擇學童熟悉親切的主題,引導思考基礎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寓教於樂,適合做為師長的教案參考。   ★將空想化為學習力!   空想是夢想的科學,也是接近自然

科學的趣味捷徑、最佳橋梁。   作者簡介 柳田理科雄   在此先聲明,這是本名。   一九六一年生於鹿兒島縣,故鄉正是擁有優美自然環境與火箭發射基地的種子島。縣立鶴丸高校畢業,經歷京都浪人生活後,進入東京大學理科1類就讀。期間發現自己喜歡孩童教育,於是輟學成為補習班講師。處女作《空想科學讀本》一炮而紅,成為廣受矚目的愉快理科系作家。一九九九年設立「空想科學研究所」,戮力從事寫作演講推廣工作。二○○七年開始,對全國高中、專校的圖書館每週發送「空想科學圖書館通訊」刊物,受到極大迴響,目前全日本約三分之一、超過二千五百所學校訂閱。 譯者簡介 張東君   科普作家、推理評論家。臺大動物

系學士碩士、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班結業。曾經擔任公共電視節目《奇妙的動物》主持人。現任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餘暇從事科普寫作及翻譯、口譯等。   博士論文將近脫稿時電腦遭到雷擊,震撼過度認為獲得神啟,決心從事科普工作傳達研究者及動物們脫線卻真實的一面。著有《動物勉強學堂》、《是誰把驢子變斑馬?》、《象什麼……》、《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等書,目標為著譯等身。為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   推薦序 空想、亂想、夢想,是創意的催化劑           李旺龍 譯序 妙趣橫生的多種「讀法」 前言 科學之心,來自空想之心   01

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16 能發出《七龍珠》的龜派氣功,肯定會成為校園大明星。請告訴我如何使出這招……   02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23 戴上《哆啦A夢》的竹蜻蜓,真的就能像直升機一樣在空中飛翔嗎?   03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28 在《蠑螺小姐》的片尾曲中,他們一家人跳進山中小屋。變大變小變大變小……小屋裡發生了什麼事啊?   04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33 《名偵探柯南》是工藤新一從高中生變成小學生,在他身上會發生什麼事?   05柳田老師,我有繪本疑問       39 在繪本《100萬隻貓》中老公公把1兆隻貓帶回家,要多~大~

的房子才能容下這麼多隻貓?   06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45 《光之美少女》的主角每次變身過程都好久……敵人趁機攻擊怎麼辦?   07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51 《小天使》片頭中,小蓮開心擺盪的鞦韆有多大呀?好想在公園也設置一座啊……   08柳田老師,我有特攝片疑問   57 哥吉拉的身高50公尺、體重2萬噸,從科學來看這體格合理嗎?   09柳田老師,我有電玩疑問       65 星之卡比把對手吸進去後,就擁有對方的秘技與能力。好羨~慕~啊!現實當中也做得到嗎?   10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71 麵包超人的圓臉是好吃的紅豆麵包!不知道他的麵包

圓臉可以餵飽多少人?   11柳田老師,我有輕小說疑問   77 《魔術禁書目錄》女主角記住10萬本魔法書內容。好想知道如何記住這麼多,這樣就不怕考試了……   12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82 《戰國BASARA》的六刀流高手伊達政宗,如何隻手拿起三把刀,雙手華麗地揮舞雙刀呢?   13柳田老師,我有民間故事疑問       89 在俄羅斯民間故事《拔蘿蔔》中,即使那麼多的人和動物用力拔,大蘿蔔還是很難拔出來。是為什麼呢?   14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95 《鬼太郎》的眼球老爹光靠著眼球也能活!生物可以這樣存活嗎?   15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0

0 《足球小將》日向小次郎奮力一踢,結果水泥牆被球撞凹……這樣球場附近的建築不就很危險嗎?   16柳田老師,我有偶戲疑問       105 湯瑪士小火車和朋友們為什麼老是發生意外呢?要如何降低他們的事故發生率?   17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11 《神隱少女》中的湯婆婆頭大臉大頭髮又多,那樣會不會不方便整理,還是容易發生肩頸酸痛的毛病?   18柳田老師,我有特攝片疑問   118 超人力霸王有2萬歲,但人類百歲就很少見了。生物可以活那麼久嗎?   19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26 海王子乘著海豚環遊七大洋,在海上風吹日曬雨淋,也不是隨時可以靠岸,這趟旅行會不

會很辛苦啊?   20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132 《麻辣教師GTO》鬼塚老師光用手指彈額頭就能讓人飛出好幾公尺。這種事有可能做到嗎?   21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137 寫在「死亡筆記本」上就會失去性命……拿這種筆記本來「懲罰」全世界人類,行得通嗎?   22柳田老師,我有民間故事疑問       144 《小紅帽》中的大野狼一口把人吞進肚子裡,牠不會消化不良或噎住嗎?   23柳田老師,我有特攝片疑問   151 坐在《特搜Exceedraft》中時速3千公里的代步工具巴利亞斯7上,會是什麼感覺?   24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58 身高?體重

?食性?各種資訊都不明的龍貓,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呢?   25柳田老師,我有電影疑問       164 電影中經常登場的隱形人,要怎麼隱藏身形呢?是變透明還是披隱身斗篷?   26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71 巨大機器人無敵鐵金剛的駕駛員兜甲兒太帥了!不過看指揮艇搖來晃去,他不會「暈車」嗎?   27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79 《哆啦A夢》的胖虎唱歌超級大走音,只要一開唱,窗戶的玻璃就會破。這實際上是可能的嗎?   28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184 《航海王》中的魯夫,全身如同橡膠一般能伸縮自如。絕技「橡膠橡皮槍」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29柳田

老師,我有民間故事疑問       192 《竹取物語》中老爺爺是在發光的竹子中發現輝夜姬。要讓光芒能透出竹子,輝夜姬得多亮才做得到?   30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198 少女漫畫中的人物眼睛都非常大,要是真的有這種人,她們的眼睛會多特別呢? 31柳田老師,我有漫畫疑問       205 在《鋼之鍊金術士》中,愛德華說「人體的材料用零用錢就夠買了」。具體來說,大概要多少錢呢?   32柳田老師,我有文學疑問       211 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非常多人想爬到釋迦牟尼垂放的蜘蛛絲上。蜘蛛絲不會斷掉嗎?      33柳田老師,我有動畫疑問       218 《宇宙戰艦

大和號》艦內似乎有和地表上相同的重力。這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前言 科學之心,來自空想之心   在動畫、漫畫或童話故事的世界中,會發生許多不可思議或是如夢一般的情節。   例如在《哆啦A夢》中,大雄和哆啦A夢會在頭上裝一支名為「竹蜻蜓」的小小螺旋槳,以便在空中飛行。而在《名偵探柯南》中,高中二年級學生工藤新一被迫吞下謎樣的藥物「APTX-4869」,於是身體縮小到和小學一年級小朋友差不多。   第一次看到這類故事的時候,大多數人應該會這樣想:   「我也想要裝竹蜻蜓在天上飛!」   「像APTX-4869般的藥物真的做得出來嗎?」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原本懷抱著這類憧

憬或疑問的人,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有些人滿懷期待,「等到哪天科學進步,可能就可以實現」;有些人直接否定,「這是想像世界中才會發生的事,實際上並不可能」;更有人覺得「不要老想著漫畫或動畫,還是認真念書好了」就不再接觸。當然,這些想法並沒有任何好壞優劣的區別。   在這幾種「和夢想打交道的方式」之中,筆者從孩提時代就一直沒停止思考「這些有沒有辦法以科學的力量來實現」、「假如勉強試試看的話會發生什麼事」等問題。由於我既喜歡動漫和特攝片,又想要成為科學家,這應該是必然的吧。於是現在就從事以這類觀點來思考動漫情節並寫成書的工作。   以科學的角度來思考空想的世界,真的非常有趣。於是我瞭解為了讓竹蜻蜓成

真需要花費極大心思,知道柯南今後的人生也會伴隨著許多惱人的問題,發現民間故事拔蘿蔔中老公公一群人拔蘿蔔的方式其實相當不正確。不論是探究哪個主題,都能夠獲得預期以外的有趣結論。   這大概是由於創作故事的人,將他們無邊的想像力灌注於作品中才會如此吧。近年來在機器人研究上有驚人的發展,我認為或許可能是孩提時代就對手塚治虫老師的《原子小金剛》具有狂熱的讀者粉絲,想要打造出原子小金剛而成為科學家或是機器人的開發者,認真追尋空想世界所致。人類的想像力,是促進科學進步的原動力!   我希望能夠和更多人分享這種樂趣以及對人類想像力的驚歎,於是從花了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編按:係以本書日文版出版時間為準)不停

創作的【空想科學讀本】系列中挑出特別受歡迎的稿子全面改寫,再提供給羽翼文庫當成系列作品。   由於書中也談到相對論等,即使在高中也不會教的內容,所以有些部分可能會有一點點難,不過應該可以讓讀者感受科學性思考的有趣及快樂。   空想與科學是「互相吐槽求進步」的幸福關係──這件事,讀者們一定也能體會。 譯序 妙趣橫生的多種「讀法」   我還在京都求學的時候,就很熟悉也熱中於【空想科學讀本】系列。我就讀的學校、待的系所,原本大家平時就會進行討論、做腦力激盪,再加上彼此的研究題目又很「專」,從非洲維多利亞湖底的魚是怎麼築巢、川蜷一整個晚上可以爬多遠、我研究的那種青蛙是否真的一年可以繁殖兩次以

上,到白蟻腸內菌是如何分解木頭的纖維素等都有,研究的方向與內容五花八門,有時就會經由看新聞、卡通或讀書報雜誌來擷取靈感互相討論,看看有什麼新知舊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做研究時的瓶頸。   這些討論對百分之九十的「正常人」來說,全是些「你們怎麼那麼無聊,會在意這個」的事情,或是對某些錄到怪聲音懷疑有鬼有怪的電視節目,被我們以相關所學嗤之以鼻(例如在空山幽谷渺無人煙之處錄到「琴聲」認為有鬼,而那明明就是青蛙叫)。然而【空想科學讀本】恰好很合我們的胃口,書裡的各個主題,不只會成為我們「檢討」的對象,偶爾也真的會刺激我們舉一反三,看看哪些題目可以繼續往下做。   所以有機會可以翻譯柳田老師寫給年輕讀者

的【空想科學輕讀本】,真的讓我很開心,就像是見到老朋友一樣;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有回到研究室跟大夥討論的感覺。特別是這本《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書中有不少主題都跟生物有關,不自覺邊翻譯邊想著作者得出的結論,可以應用到哪些方面上。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對這本書更是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讀法」。   首先,可以從全家不同世代一起「想當年」的對話開始。許多卡通動漫的人物名稱,在不同世代有著不同的名字:怪醫秦博士改成怪醫黑傑克、小叮噹變成哆啦A夢、鹹蛋超人成為超人力霸王。有些卡通不再重播,有些故事相對冷門,對年輕讀者來說比較陌生的,可以讓家中長輩藉由一邊講故事給晚輩聽,一邊和他們討論科學新知的教學相長。也許有

些文學故事是大家都沒看過,只讀到空想科學中的故事簡介,那就可以拿來當作家庭讀書會的選書。有些故事除了科學之外還能一路講到生活中的道德、品格、安全教育,真的是非常有趣而多面向。   不過話說回來,【空想科學輕讀本】系列最能夠讓大家學習的,其實是求知的態度。有許多重要的發現與發明,都是始自小小的開端,從「有點在意」、「咦,好奇怪」,直到「找出解答」。以書中講到《小紅帽》中的大野狼,討論牠既然能夠把奶奶跟小紅帽一起吞下肚,那牠該有多大為例,在小時候聽故事,會覺得小紅帽跟老奶奶好可憐、及時把她們救出來的獵人好棒的小朋友,長大以後的發展走向,一定跟聽故事時就開始問東問西:大野狼的嘴巴有多大、反正都已經

把牠的肚子剪開了,為什麼還要在裡面裝石頭再縫起來這樣多此一舉……的小朋友不一樣。所以這本書,還可以成為興趣分組的參考,所謂「物以類聚」。   也許對許多人來說科學是距離有點遙遠的學門,但是我們的生活周遭科學卻無所不在。現在的生活變得太方便,許多事物我們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於太理所當然,於是就不再思考或留意。但這樣也造成我們的怠惰、減少了刺激,然後,因此變笨。   【空想科學輕讀本】以極其認真的態度,討論大家從小到大常常接觸的動漫、特攝片、傳說故事中的各種「讓人在意」的事物。也許這些主題乍看之下會讓人覺得「思索這個是吃飽了沒事做」,但是沒有空想,就不會有生活的挑戰與科學的發展。假如你也

有問題想問,那就,盡量問並且一起尋求解答吧。 推薦序 空想、亂想、夢想,是創意的催化劑   《空想科學輕讀本:怎麼可能有這種事?!》的作者柳田老師,取材自耳熟能詳的漫畫、卡通、動畫故事,對裡面許多讀者看得開心或輕鬆放過的設定與場景提出問題,讓我們再進一步想想。比如他用簡單的語彙及比喻讓小朋友理解,這事情如果要變成可能的話,現實上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等等,讀者發現自己也能用基礎原理計算,感受到吐槽不合理設定的樂趣。又如柳田從小學時質疑小天使盪鞦韆的場景,到高中學會計算單擺週期並解出小蓮的鞦韆之謎,深深感覺「書好好讀可以解決疑問也不錯」,這也讓他一頭栽進空想與科學世界之間。   我跟家中小朋

友一起讀這本書,書的內容很有畫面並可以想像,大人看得懂作者的科學依據及計算,小朋友則深深被作者的比喻吸引且具體有感。不過,小朋友不平的是,明明是原著很有趣的故事及想像情節,卻被柳田超級理性的解構弄得太有道理了,誰可以為原著作者說說話啊?   其實柳田對原著的許多有趣的質疑及解釋,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空間讓讀者可以反擊,各位讀者快來幫原著回擊呀!比如說超人力霸王的年紀2萬歲,柳田非常清楚且合乎科學的說明這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可以說超人力霸王是因為常常進行光速旅行,因此地球上的年齡是2萬歲嗎?擁有1兆隻貓會產生很多問題,數貓要花掉很長的時間,貓會佔據很大的空間,吃掉很多的飼料,喝掉很多的水,這

在現實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但說不定,貓居住的山谷是有著許多類似樓層的空間,才可以容納如此多貓呀?故事裡的貓互相廝殺產生的噪音,還有貓的排泄物等,也都是我們有機會再接下去思索的問題。這是「空想未完待接龍」,期待更多的親子一起共讀,會有更多的對話以及激盪出更多的想像。   您可以想像小紅帽這個故事被改編成飢餓的小紅帽把大野狼吞了嗎?小學生一定會聽得很開心,眼睛閃閃發亮。不過小紅帽真的吞得下大野狼嗎?大人說那是童話的想像,小孩也理所當然地接受,但是就是該有人出來吐槽才行。符合科學原理的卡通漫畫不容易精彩,跳脫科學原理才能吸睛,柳田把我們拉了回來,不平的你有沒有新的想法?要不要為卡通動漫畫的原著做些辯

護?   功課如雞籠般把小朋友框住,小朋友排得滿滿的學習課程,讓他沒有發呆的機會,大腦一直在填充知識,對於問題的探究往往思考不足;但是空想、亂想、夢想是創意的催化劑,你不讓孩子空出時間發呆醞釀創意,消化知識,那他長大後能做的事是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   柳田在前言中寫道:「科學之心,來自空想之心。」這讓我想問失去童心許久的大人們有多久沒有發呆亂想了?為了生活,每天被KPI追著跑(當然那是學管理的人造成的禍害),腦中永遠是那一成不變(懶得變或是變不出啥名堂來)的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激不起一絲漣漪,何來創新?我們有多久沒有說故事了?從小時候睡覺前聽父母講的故事,到要講故事給自己小孩聽時,發現

許多影音設施可以代勞,我們沒機會構思如何講個故事了!我們當然失去了空想、亂想、夢想的機會,遑論如何提高創造力、什麼樣的思考會更有創意。   現代人常消磨掉與生俱來的能力甚或是自行關機,再花錢補習來學習如何重新開機,如此捨近求遠,不如就從跟孩子共讀這本書做起!《空想科學輕讀本:怎麼可能有這種事?!》適合小朋友看,大人陪著閱讀更可以把童心一起找回來,喚醒說故事的能力,而工作上卡卡的問題也有機會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癥結所在,體會創意思考的觸媒無所不在。   李旺龍(成功大學材料系&奈微所教授)

論台灣布袋戲的傳承與演進─以霹靂布袋戲的史豔文與素還真為例

為了解決施公奇案片尾曲的問題,作者簡如岑 這樣論述: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說明布袋戲由傳統到創新的演變,並以史豔文和素還真為例,來分析其中的差別所在。首先從偶戲的源流做一概略性介紹,從上古時期作為陪葬冥器的木俑,逐漸演變而為具有娛樂功能的偶戲。再列述歷代偶戲發展的沿革,經過魏晉、陏唐乃至宋元明清時期的不斷演進,在戲偶的造型上有了更多樣化的面貌,操作技巧也日趨純熟精妙。布袋戲傳播來台後,又有使用音樂唱腔不同的派別之分,一時百家爭鳴、名師輩出。最後再聚焦於黃海岱(五洲園)、黃俊雄(真五洲)、黃強華與黃文擇(霹靂)此一家族對於布袋戲的改革與創新,終於造就出台灣布袋戲史上最為轟動知名的兩大「偶」像,並以此來作為本文主要論述的對象。為了能更清楚不同時期戲

偶之間的差別,本文分別從其劇本由來、戲偶雕刻、尺寸大小、服裝造型、拍攝技巧、聲光特效、演出舞台、配音及配樂使用等各方面來觀察比較,探究其各擅勝場之因,及時代背景因素對其所造成的影響。並略述時下最熱門的霹靂布袋戲,簡介其使用的行銷策略,在於能將文化藝術與市場機制緊密結合,掌握時代脈動,不斷求新求變,因而能持續吸引觀眾目光,或許可作為其他傳統戲曲文化,在探討傳續方式時的參考範例。文末再以傳統與新式科技的互相輔助為期許,希望在其他新元素的加入後,能為布袋戲藝術開創出更豐富多元的面貌,再度引領風潮、綻放異采!